爱tvb的人一定会喜欢这部片子。
因为数着一个个熟悉的脸是一种乐趣,因为看见好多熟悉的却又叫不出名字的脸然后绞尽脑汁地想是一种乐趣,因为神气活现的麦长青的那一句“非凡哥”是一种乐趣,因为当年的乳沟双妹骤变成惊世骇俗的人妖双煞是一种乐趣,因为看见金刚除了可以很日本之外还能这么土这么呆这么老实巴交是一种乐趣,因为明明是在恶搞却无数次循环着沉重的《义海豪情》前奏曲是一种乐趣,因为看黎耀祥抓着‘九姑娘’一边虐恋残心地殴打一边高喊“因为你是我的女人,所以我不舍得打死你”是一种极致极致极致的乐趣,因为听那句‘已经是两届视帝了,要打死人了’是一种乐趣,因为最后逛街坊会的‘九姑娘’出其不意的两个乌眼圈是一种乐趣,好吧,我貌似是因为义海豪情而给这部片子加了太多太多感情分。
怪不得身边的妹妹看着看着就疑似睡着了……不过电影的其他部分也相当不错,虽然屋村层层格格的形象一度让人回想起《饺子》的阴森森,但是整部电影流露出的怀旧氛围还是分外温馨动人的。
看黄宗泽与梁家辉时光交错的脸,看王祖蓝与曾志伟时光交错的脸却身高依旧。
昔日住过又离开的村屋,现在回来了。
昔日相爱过又离开的女友,现在也回来了。
昔日相交知己过却疑似背叛的好友,现在带着一身的不可思议也回来了。
就连那两位早已走形到外太空去的昔日乳沟双妹,现在不也依旧守着双双的单身,在这么多年之后却还是轻而易举地认出了他们两个臭小子,依旧报以暧昧的桃花眼?
好似世上一切的误会都能冰释,好似世上一切泛黄的美好回忆都可以重拾,好似纵然大好时光已经流逝,却总为你沿途撒了星星点点的沙,好叫你能捡起来揣在怀里,闲暇时回味感怀一下。
到最后,整个村屋团团圆圆,整整齐齐,快快乐乐,爱与正义轻而易举地拯救世界。
真是太适合春节去看了。
某种程度来说,是童话得不得了的电影呢!
Ps 听闻当初雯女因为档期而没有接下这个戏,虽然张可颐演得也好好笑,但是脑补一下真正的九妹如果出演的话……效果一定high翻……
说是曾志伟和钟澍佳合导的作品,倒不如说更,像钟澍佳导演的个人作品!
真正港味浓的香港喜剧片,是真的好笑的那种!
但内里却保持着动人的人情味,笑中有泪之馀又能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
这些风格在钟导作品的一些标致,像大丈夫2,七十二家租客和电视剧难兄难弟!
相信将会是香港新一代导演中的重要一人。
一般的贺岁搞笑片,我是不会去电影院看的。
但,这部例外。
除了像时装show一样鱼贯而出的大明星,除了从头到尾的暴笑,更多的是励志与温情脉脉。
越是经济低迷的时候,香港人越是自强不息,互相勉励。
08年我特意到香港演艺学院看詹瑞文的《男人之虎》,在欢笑中,看到的是香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部贺岁片也是,同是经济不景气,片子选择了满载了老一辈香港人回忆的屋村作为切入点去张本。
梁家辉在东莞办的厂承受不了危机的困扰,倒闭了。
老婆孩子唯有重新投靠住屋村的老爸——冯淬帆。
为避免屋村保安的巡查,在冯淬帆的编导下,全家装鬼把保安吓得屁滚尿流。
多么熟悉的一幕!
虽然现在荧幕前的冯淬帆满是白发饰演爷爷角色,但我依然深深的记得90年代,他和安德尊扮演牛头马面的滑稽搞笑一幕。
还有TVB的经典台标,经典剧目的重新演绎……相信,有相同经历的观众能接受电影给我们安排的集体回忆。
吴君如夸张的扮相,被保鲜膜包裹着如僵尸般跳动,一跳一跳,跳回家。
还有,她用舌头掌控iphone4的开锁键一幕,经典得让我现在每逢看到身边的朋友滑动开锁键,就想起吴君如!
这笑中也带着泪,生活如此的残酷,但她,依然顽强地坚持着……撑!
一定要撑到底!
尽管经济低迷把大家逼得退回了屋村,但屋村自有暖意回归。
八月十五整栋屋村的每一层都点燃了蜡烛,家家户户都把自家仅有的物资拿出来跟邻里分享,我看到的是街坊融融的情谊,那份热爱家园,热爱香港的诚挚,那份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信心!
只希望如林一峰的歌一样,有着这份“撑”的执着,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艰难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 这一路走来”……
讲诉香港屋村的故事,很欢乐,很温情,开头很不错,片中对社会热点问题(如城管钓鱼执法等)讽刺地很辛辣。
吴君如演替身那段太逗了。
后半部分就落入俗套平庸了,算是贺岁片应景吧。
我很喜欢这种其乐融融得香港贺岁片,不需要严谨得剧情,也不需要太多无厘头的搞笑,温情就已经足够了。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生活中可不可能会人会在屋村被拆得时候挺身而出,计划改造屋村而不是拆掉屋村,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屋村这种建筑肯定是会要消失的,来临的会是更多的高楼与大厦,我也挺怀恋自己小时候居住的房子的,虽然有点破旧但是却又更多的温情,不仅屋内是这样屋外也是如此的,每天都会有人坐在楼下聊天说话,夏天会在树下乘凉,晴天会有人出来晒菜,小孩也都会在树下嬉戏,但是现在呢?
房子重建了,变得更高了,楼下的花园没有了变成停车场,平时没有邻居会出来坐在楼下聊天了,都是直接回家隔着一扇扇防盗铁门。
不仅住处如此,街上也是如此,以前我们的大街很热闹的,那时候街上没有这么多小汽车,街上有着很多很多的烧烤摊,一到晚上到处能看一个蒙古包一个蒙古包的人,喝着酒聊着天,叽叽喳喳的虽然吵闹但是十分有生活的气息,但是现在没有了一个城市美化的规定,烧烤摊不见了路上的食客也不见了,喧嚣的声音也没有,亮丽的电灯也不见了,留下的只有那一辆又一辆的小汽车还有稀散的行人。
前年回去了一趟去趟超市都很难看到年轻人了,都是一些大叔和老人,记得我小时候吃的烧烤,当时的烧烤师傅好像也才20来岁的样子吧!
比起城市的发展我更喜欢的是生活气息浓厚的地方,生活在毫无生气的地方,仿若全世界只有我一人一般那么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人是群居动物没有了生活的气息,一个人是坚持不下去的。
片子打的是怀旧喜剧风格,但明显超出那部《新七十二家房客》,看不出梁家辉这把年纪还真是有搞笑的本领,吴君如就不说了,一贯风格。
正值08金融风暴,工厂破产不得不回到老家屋村(就是政府公租房,很杂乱,类似猪笼城寨),但乐观的风格始终陪伴着这群可爱的香港本地人。
现在城市发展迅猛得几乎扯着蛋,不光大陆如此,香港人一样怀念80年代傻傻的幸福生活。
一大家子在一起,虽然日子苦了,但是那种开心是钱买不到的。
各种笑料层出不穷,没有发生那种文化休克,众多大腕纷纷客串,其中《枪火》踢纸团桥段一出,忍俊不禁。
曾志伟还真是有两下子,看来岁数不演戏也能当个导演继续靠着大银幕赚钱咯。
曾志伟连续三年拍了三部贺岁喜剧,2010年的《72家租客》,2011年的《我爱HK 开心万岁》,2012年的《2012喜上加喜》。
晚上看了第二部,香港不光是国际化大都市,有着健全的法律和ICAC,有繁华的维多利亚港,他更有像木屋村,和所谓的笼民存在。
就像哥哥张国荣说的,一个小岛上能居住700万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
年龄越长越对浮华的东西不感冒,总喜欢找出之前的老港片来看,总感觉那才是一个真实的香港,有重庆森林那样错综盘根的大厦,有霓虹闪烁的老字号商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市井故事都市传说。
更有的是人情味,俗世温暖。
歌神张学友这两年在大陆巡演,场场爆满。
前几天在抖音上看到几段视频,他在演唱会上唱着《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底下的情侣观众,害羞得接着吻,看着那些观众,好像大多已不再年轻,这场景着实让人动容。
我想,张学友的粤语歌,和老港片的爱恨情仇,曾陪伴着他们度过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有人说这几部电影是港片的回光返照,都是人说出来的。
其实不管怎样,香港始终都还是一样,种花的人始终都会变成看花的人。
这是对土地和人情的眷念。
就像这部电影开头,曾志伟在大屏幕上打出来的一样——“献给我的父亲。
”
开心万岁充满浓淡皆宜的港式幽默,我没有被逗乐,但就觉得好看。
俗的有点入心了。
影片里屋村类似北京的大杂院,是老香港底层人居住的房子,面积很小,成片聚集。
这里,很像我现住的单位,只是没有这么高和电梯,没料到了现在小康社会,我们住的还不如多年前的香港贫民窟。
但我们一样的和谐,尽管最近几年这些精神在一点点消退。
这类电影从很多年前的港片里就开始流传了,第一次接触还是周星驰的家有喜事,一晃十多二十年过去,香港的人比我们还怀旧,硬要一遍遍的拍从前的东西。
在每个纪念日还是会弄个什么会,追忆一下,比如张国荣,梅艳芳等。
这种场面还是觉得很温馨,难得我妈老是爱听一些经典粤语歌,说,过去的人心就是好,才能写出这么好的歌。
其实这类型片子挺深刻的,家庭以及爱情或者一些其他的什么东西。
只是在嬉笑怒骂中稍微延缓减弱了力度。
在一片无厘头的恶搞中,不知不觉间,暖流一股脑的溢满全身,涌动着复古的爱的韵味。
这样的影片总能让人在心里慢嚼,然后津津乐道。
前些时候起,开始喜欢看香港的旧电影,除周星驰的其余都喜欢听粤语。
张国荣便是一个。
我似乎从一初始就错过了他最风靡的年代,能记住他的电影里总是先崇拜周润发爱上王祖贤。
而等了几乎十年后,才开始慢慢欣赏。
可惜,只能欣赏他的过去了。
他的成功,他的沉寂,他的复出,他的陨落,以及他精致的面容。
附带纪录了一代人的记忆,以及最初那些狂妄的,华美的,遥远的梦想。
我觉得陈凯歌最能拍好张国荣,毕竟我是从《霸王别姬》里才看出这男人真是风华绝代。
但王家卫却能把他带去另一种境界,当然这种境界里多数是有着梁朝伟陪的。
我说的是《阿飞正传》,太过有名的片子。
所有的噱头都已听过。
这个镜头,养母扔给张国荣文件,说好,现在我告诉你你的生母。
这不过是你这些年堕落的借口,现在,我看你再来用什么借口。
其实人们都是靠了借口在生存。
承担,是否才是成年人该做的?
从绝望中重生,是否才可以变得强,人总是被逼到一个境界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回到现实的张国荣,现实是他已经在了天堂。
听到有人推荐,正好电视有放就顺便看了下。
影片跟前几年的七十二家租客差不多是一个路数,从剧情上来讲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
片子从hk人当年的屋村入手,似乎意图引起大家的共鸣,在一切都已经变化的今天让人还能想到某些不变的东西。
虽然自己对hk的这个题材并不熟悉,但不免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大院里生活的日子,虽然很简单但是和快乐,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片子是成功的。
但除开回忆之后却难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如果说是回忆的话也许更多的是对老港片的回忆。
因此在看过之后不禁要想,难道香港电影现在穷得就只剩下了回忆了么?
于己之同理。。。
1)2011年2月5日云峰剧院。
2)赠票,疑似朋友单位包场。
3)75%的上座率 。
4)银幕有透光,观众大部分是退休了的老头老太。
5)放了《单身男女》的预告片,有点期待,编剧有游乃海,要看要看!
6)《72家租客》 升级版,TVB群星拜年。
蛮有人情味的一部片子,感觉笑点比《最强喜事》多。
还向《枪火》致敬了一下,呵呵。
110206上外公家
还不错...
好多银!!!
开开心心 枪火桥段很有爱 肥雪依然是亮点
將幻燈片進行到底。
3.5~ 360°转头好搞笑;义海豪情之醒哥发威 DIRECTOR 欲念深
港味十足的喜剧。
跟上年的72家租客走的同样路线,喜剧温情片同样没抵抗。
当年是多喜欢这种无厘头片啊,不知道现在为啥一点都笑不起来了
旧瓶装新酒 (ーー;)气氛也没有太贺岁 倒是很喜欢爱摄影的那个男的刚出场穿的那件衬衣
很温馨啊,是本地人看更有感觉
TVB的烂片,幸好是免费的。
贺岁片和豆腐渣一样的小感动
挺搞笑+有点感动.讽刺香港社会的对白与桥段很不错.讲香港屋村的味道也不错。可惜结尾有点薄,也没怎么深究每个点。吴君如好美。李治廷靓仔。双妹很性感。3.5星,7分
这类片子都模式化了
还是很喜庆的!!
为什么王祖蓝的戏份这么少!这么少!
还是老味道好,多温馨
三星半。这真是近期唯一一部值得进电影院看的片子!比去年tvb出品同类型的七十二租客要好一些,真是惊喜。也许现实中的香港并没有那么有人情味,但是能在电影院里感受到人情味是很幸福的事情。用下半身思考都知道这片比最强喜事要好几百倍,可是电影市场份额却刚好相反。如果你附近有放它的赶紧去看
看这样的电影真是折寿。
好想刻一张碟送给学校门口的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