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二十年禁锢病床,妻子二十年贴身看护,听起来是一个悲惨绝望不忍卒睹的故事,从求死,到求生,到求自由,到求幸福,到求放手,其中的坚忍强韧辛酸不堪,日复一日对心力的消磨,自然无法历数,在中国人的印象里,这种生活是黑暗窒息到不乏可怕残忍的,连体面都无法保全,蚕食吞噬着人的生活和灵魂,然而影片却只展现了幸福与爱的瞬间。
这是生命的寓言,人若盛得住所有的不幸,经内心捧出无尽的奉献与爱意,这样的快乐对方能够共享,这样的爱意对方对等反馈,资财充裕,身边还有一个强大的友情支撑系统,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从而互相成就。
患难中二人的感情层次自然进一步升华,二人生命相互融合,爱着对方正如爱着自己的生命。
活生生的爱,不是道德绑架也不是情感勒索,其力与美已超越常人生命太多。
这是生命的炼金术,底色无疑是苦难沉重的,却能活出爱和感动和激励。
若能将痛苦转化为爱,本以为被命运盘剥掠夺殆尽的,反而被报之以丰盛。
本以为被命运诅咒的,却终被神明祝福。
境由心转,心由行生。
谢谢你,为我活了一生,也谢谢你,让我为你活了一生。
谢谢你,愿意选择精彩地活着。
只有我一个人看的愤世嫉俗吗?
假如?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平民家庭而不是这种中产阶级——随随便便飞机大别墅医疗费用无忧,那么试想一下,什么样的爱情可以在这种生活下坚持几十年,额……影片直接略过男主是如何与女主的相爱过程,直接初次会面,然后转场肯尼亚女主告诉男主要孩子,好家伙男主都没有求婚呢!
然后是瘫痪,经历:我废人一个让我死-我有很多好主意-我今生了无遗憾让我死我实在看不出女主在这一切个人经历了什么,她承担了什么,她付出了什么代价,没有,没有明显对女主所背负的“爱”作解释诚如片名“一呼一吸”全是男子个人的生活,他的婚姻,他的事业,他的生活,他觉得一切都够了,他就决定去死了总评,烂片!
烂人
1你是一个运动达人,打网球从来没有输过,你阳光开朗活力四射,你的爱情事业都很得意,可是突然有一天,你感染了一种病毒,全身瘫痪,无法呼吸,身体只有颈部以上可以动,离开呼吸机两分钟,你就会窒息死亡。
面对如此困境,你怎么选择?
选择死亡还是一辈子躺在床上苟且?
电影《一呼一吸》,英文名《breathe》,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影片根据《BJ单身日记》制片人Jonathan Cavendish父母的亲身经历改编。
电影讲述了帅气、聪明、热爱冒险的罗宾(安德鲁·加菲尔德 饰)和美丽的黛安娜(克莱尔·芙伊 饰)相恋结婚,但28岁的罗宾却得了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症,身体从颈部以下全部瘫痪,只能依靠一台呼吸机维持生命。
最初医生认为罗宾只能活3个月,但他的妻子戴安娜不顾医生反对将他接回家照顾,在妻子坚毅与温柔的照顾下,罗宾突破了残疾身体的禁锢勇敢快乐地活着。
直到1994年,64岁的罗宾去世,而多活36年的他也成为一个医学奇迹。
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的罗宾,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血战钢锯岭》中他是手无寸铁却拯救无数战友性命的虔诚信徒,《社交网络》中他是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一呼一吸》中的他,却是一个连呼吸都无法自主的可怜之人,由于无法动弹,他只能依靠眼睛和表情来刻画罗宾这个被命运捉弄的人。
2影片刚过10分钟,罗宾就被诊断出了绝症,吝啬的导演用这短短的十分钟,刻画了罗宾和戴安娜之间的爱情,然后用剩余的100分钟,加固、持续这一情感,最终发酵为超越爱情的伟大情义。
恋爱时,罗宾开着飞机和戴安娜翱翔天空,从高处俯瞰肯尼亚最美的地形,让我想起《走出非洲》里的梅姨,和她心爱的男人一起翱翔天际,他还给她洗头发,那是电影屏幕上最浪漫的情侣间的互动。
罗宾和戴安娜去野外采茶露营,倾听洪荒创世时黎明的声音,他们在非洲的落日下许下最美的誓言,相守一生。
尤其是在戴安娜怀孕之后,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振奋,美好的未来平铺在他们面前。
如果没有病毒感染,他们将是世上最幸福的夫妻。
然而,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分岔,他们的人生便头也不回地往另一条道路狂奔而去,却也让我们知道了另一个目眩神迷的故事。
恋爱时的罗宾和戴安娜3受20世纪50年代医疗水平的限制,老旧、聒噪、丑陋的呼吸器,是罗宾仅剩几个月生命的全部希望。
他日复一日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无生趣,只想一死了之,戴安娜用尽办法带着罗宾逃离了医院的禁锢。
归家后的罗宾恢复了健康时的乐观幽默。
家中的小狗在玩耍中碰掉了呼吸机的插座,罗宾差点窒息而亡,醒来后笑着说“还挺有趣的。
”夫妻俩会经常开玩笑调侃对方,戴安娜:可怜的罗宾,全身瘫痪一辈子。
罗宾:是啊,听说他可怜的妻子是个圣人。
戴安娜:她确实是个圣人。
罗宾:很美丽的圣人。
罗宾的教授朋友为他设计了一种内置呼吸器的轮椅,他终于可以移动,从永远躺在床上的枯燥生活中解救了出来。
一家人去西班牙旅行,看地中海的日出,半路,呼吸机坏了,他们被迫滞留野外,等待朋友从英国飞到西班牙营救。
在此期间,戴安娜与儿子乔纳森轮流按捏气囊让罗宾维持呼吸。
他们的乐观与随遇而安让人动容,在荒郊野外,喝着下午茶,互相打趣,没有抱怨。
他们还与当地热情的西班牙人民开起了大party,昼夜不休。
朋友到来时吃惊的说,你们不是应该在死亡边缘苦苦挣扎吗?
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每一个在重病中,有着顽强求生意志的人,身边都有一个深爱着他们渴望他们活着的亲人或爱人,比如罗宾的妻子戴安娜,比如《姐姐的守护者》中的妈妈,他们顽强又顽固的期待用自己的力量撼动命运,她们也确实做到了。
彪悍的英气和勇敢的宣言,让她们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力量。
罗宾一家人与热情的西班牙人狂欢4瘫痪十一年后,罗宾决定帮助和他一样的人。
当时的英国有几万个重度残障人士,一辈子都要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们不知道还可以像罗宾一样生活。
夫妇俩想各种方法筹集资金,制造了更多的轮椅,让医院里和罗宾一样的病人们,逃离了牢笼,看见了外面的世界。
然而,三十多年使用呼吸机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罗宾的胸膜长期受到摩擦,造成细微的磨损,导致流血。
流血频率越来越高,情况越来越严重,他最终有可能会被自己的血液淹死。
自从瘫痪之后,罗宾之所以选择继续活着,是因为他想精彩地度过这一生,而不是苦苦挣扎苟且偷生。
所以,当他再也无法继续精彩时,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的朋友们无法接受他的选择,因为朋友们都需要他,他的存在,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激励。
但戴安娜却说,罗宾不能为了朋友而活。
戴安娜隐忍、深沉又勇敢地爱着罗宾,30年前,她毅然选择带罗宾逃离医院,把他从黑暗中拯救出来,而如今,她选择同意丈夫的死。
没有什么比这份“成全与尊重”更令人钦佩了。
我欣赏戴安娜的美丽,更仰望她的力量,在日复一日的枯燥担忧中,因为这个女人,生活中所有的残败被遗忘,所有的平庸皆可忽略。
戴安娜的爱就是俄国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爱情诗一样绚烂热烈:我要从所有的时代,从所有的黑夜那里,从所有的金色旗帜下,从所有的宝剑下夺回你。
我要从所有人那里夺回你,我要决一雌雄把你带走。
你要屏住呼吸。
逃出医院的病人们5美国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说到,英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隐藏着的神性,只是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和呈现出来。
为了实现这种成就,我们要像神话中的英雄一样,接受冒险的召唤,跨越阈限、获得援助、接受考验、被传授奥义,最终回归。
如果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看待“英雄之旅”,罗宾和戴安娜都是英雄。
罗宾离世后,戴安娜没有再嫁,她是三胞胎的奶奶,儿子乔纳森成为一名电影制片,他将这部电影献给他的母亲以及选择活着看他长大的父亲。
首先,加菲长得真的是讨喜,他演这样的角色只会让人加倍怜爱。
这一部的类型大概可以概括为励志爱情电影吧,励志的爱情的部分其实我都没有太多想说的,不是说不打动人,而是相似的剧情我们已经见过不少,有点免疫了。
但是电影我确实有几个印象很深刻的地方想说说。
第一个是女主遵从男主的意愿,把他从医院带回家那里,大家围着他,抬床的,抬呼吸机的,扶管子的,捏呼吸袋的,然后视角从旁观切换到躺在床上的他的主观视角,这一段拍得实在轻盈美妙。
终于从冷冰冰的病房里逃脱出来,看见了蓝天,看见了充满生机的绿色的草地树木,看见了爱人朋友的关心忙碌的面孔,此时他脸上的微笑是一种不自觉的久违的幸福的微笑。
大自然多美好啊,只要你能在户外用鼻子闻到新鲜的空气,用眼睛看见明净的蓝天、满目的绿意,那不管怎样艰难的生活就还能继续下去。
还有一幕是罗宾刚回到家没多久,插头不小心被小狗绊掉,他很快上不来气发不出声音,全身动不了想求救都没办法。
这里大概是全片最惊险的一处吧,生命差点真的消亡了,但罗宾缓过劲来第一句却是“这还挺好玩的”,也许很大程度上他是为了安慰受惊的妻子,但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他天性乐观的体现呢?
没有这样的天性,哪怕是为了妻子孩子,想要撑下去也很难吧。
然后罗宾为了替和他一样的瘫痪病人争取权益,去到德国一家用所谓高科技设备照料病人的医院,一进门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觉得这才是这部片里最惊悚的画面。
一排排的病人跟货物一样排列在墙上,可能形容得不贴切,但我真觉得简直跟停尸间一样。
也难怪罗宾要说这房间是监狱,医护人员是狱警了。
最后在戴了多年呼吸机,肺部越来越脆弱的情况下,罗宾决定给自己安乐死。
他说是时候了,“我选择在这个时候去死”。
安乐死的选择涉及的伦理问题太多,但仅从电影里罗宾本人来说,他在瘫痪之后是为了妻子为了儿子才坚持乐观活下来的,他无法掌握自己身体的主动权已经几十年了。
可是现在,至少在身体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死期了。
我最近正好在读《时时刻刻》,女主之一布朗太太,拥有一般人眼中的幸福家庭生活,年轻英俊的丈夫,可爱的儿子,还有肚子里还未出世的第二个孩子。
但她却很想抽离这样的生活,抽离好妻子好妈妈的人设。
也许是因为一直以来她都是在被动接受这一切,被动地去扮演这样的角色。
当有一天她真的脱离了这生活片刻,在旅馆里,她突然想到,自己可以主动选择死亡(当然她知道自杀是不应该的),可是在这一刻,她知道自己可以选择去死,她却实实在在地感到高兴。
虽然人生境遇不同,但对于罗宾和布朗太太来说,一个是身体上受束缚,一个是精神上受束缚,能够选择自杀反而是一种人的主动性的体现啊。
知道了这一点,似乎也谈不上可悲还是可喜,但不管是真的选择死亡还是继续活下去,或许都会增添一点勇气吧。
1958年,罗宾·卡文迪许患了脊髓灰质炎,脖子以下全部瘫痪。
医生说,他只能活几个月了,而且必须待在医院里;但他活了二十多年,并且从医院回到了家中,还能坐着装有呼吸机的轮椅外出散步,甚至四处游玩。
朋友说,他的妻子戴安娜会放弃他,会很快另觅良偶;但这位曾经养尊处优的富家千金,如今的伟大妻子,始终陪伴在丈夫身边,想方设法改善他的生存质量,鼓舞他的信念与意志,让他成为世界上生存时期最长的脊髓灰质炎病人。
他自己在患病初期也说,让我死,不想再忍受疾病的折磨,也不想拖累身边的亲人;但在妻子的关爱和鼓励下,在见证儿子成长的承诺中,他活了下来,而且满面笑容,精神抖擞。
在朋友、妻子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他不但让自己作为严重疾病患者活得有尊严有体面,还帮助了许多像他一样依赖呼吸机生存的病人,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大的光彩。
爱和勇气,一直可以创造奇迹。
看到影片末尾,介绍本片是罗宾的儿子乔纳森作为制片人,将这部电影献给自己的父母亲,震撼与感动再次涌上心头。
很多时候,放弃很容易,坚持太困难,但只有坚持才能书写奇迹,缔造传奇,让打动人心的故事代代流传。
你听懂了那句“I don't want to just survive. I want to truly live.”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对于一个瘫痪的人,到底需要放弃多少次自杀的念头才能有可能拥有所谓的truly live?
这两天还在倒时差,凌晨4点多突然醒了,看到这部电影的预告片,短短的两分钟,却好像被掐住了脖子,尤其是看见男主角脖子上的气管切开,自己产生了头晕目眩的生理反应。
虽然没有看到正片,但是故事内容和情感线索有自信可以猜到八九不离十。
怎么说呢,因为和自己息息相关,最近这些年关注了很多类似的电影,应该是要开心这类题材的电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让大众去了解这一群庞大又不可见的群体。
而另一方面,自己却不愿意再过多地从这些故事里取暖,因为太明白,在故事里那些积极的向上的,阳光的温情的,悲哀的绝望的,可以说出口和无法告诉旁人的点点滴滴,那些旁观者眼中的英雄主义,无非都来自于那一口没有咽下的气,也就是这部电影的名字——breathe。
预告片里的信息精简却又丰富,男主角的选择很精妙,阳光又明亮的加菲。
那一句主旨台词:“I don't want to just survive. I want to truly live.”让你在短短的两分钟就能印象深刻,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对于一个瘫痪的人,到底需要放弃多少次自杀的念头才能有可能拥有所谓的truly live?
在影视戏剧的世界里,瘫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非常偶然的不幸,所以很多人根本不了解瘫痪截瘫截肢小儿麻痹神经性肌肉萎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代名词“悲惨”。
就像我收到过豆瓣的留言,她说在网上看了我一圈信息发现我的照片上还有腿问我是不是骗人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其实现实悲惨的人太多太多了,这部剧的原型只是其中之一,呵呵。
预告片里说男主角得的是Polio,就是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侵害神经系统的病毒疾病,严重程度是根据病毒感染程度决定的。
我们这一代人因为有疫苗接种预防,幸运很多,以前或者医疗不发达的地方发病率会更高。
得病后有的人只是腿脚不方便,有的人肌肉受影响严重走不了路需要坐轮椅,也会有一些人就像男主角那样,四肢瘫痪甚至影响呼吸。
这个解释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必要,给细节控的朋友留下吧。
说回“I don't want to just survive. I want to truly live.”什么是truly live?
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truly life可能是有钱有爱再加点梦想,又些小兴趣爱好再追寻点人生意义。
但是对于一个瘫痪的人来说truly life就是能活得不那么像病人,有人爱我们感激涕零,有个工作无比珍惜,求别人给倒口水喝时不用特别低声下气,远离被同情的眼光而已。
我们每一天拼尽了自己全身的力气,只为求一个不妥协,不和命运和解。
在每晚睡觉前的筋疲力竭,让自己知道又努力活了一天。
这就是我们的truly live,死乞白赖地,其实只想活得像正常人一样而已。
这么简单的诉求很难吗?
难。
不然为什么拍成电影都能感动这么多人,因为在如此的境遇之下,大多数人能survive这已经很不错了,活着和生活区别大了去了。
我以前以为人的承受能力都很强,现在才发现,能在看不见光的时候还想拼命寻找光芒,这种能力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身边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和支柱。
说来也奇怪,无论是电影《万物理论》《遇见你之前》,还是这一部电影,不同的轮椅男主角,一样的是他们都会遇到一个内心非常强大并且深爱他们的女主角,如果没有女主角,男主角也就无法成为我们看到的样子,如果身边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自己再强大也于事无补。
换句话说,就算有强大的支撑,主人公自己无法自拔的话,也就没有大家所看到的英雄故事。
我以前说过,在一个所谓的身残志坚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不离不弃的人。
奇怪的是男人大都靠爱他的女人,而女人依靠地大都是爱他的父母,比如那个著名的海伦·凯勒。
所以主人公和他背后的那个人组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个感人的故事。
我们之所以把这样感人的故事作为故事,是因为想把这两个组合在一起,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
电影名字叫breathe,一语双关吧,活着和一口气。
中文译名一呼一吸,感觉不是特别好。
对于再正常不过的一个生理动作,呼吸简直是我们很少能意识到存在的事情。
可能只有失去过呼吸的人,才知道这个简单的无意识的动作是你能活着的最基础的能力,这句简直就是废话。
我看到男主角脖子上的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心里像一万只猫爪子挠过,简直要喘不上气来了。
我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强的反应,因为我已经脱离呼吸机很多年,只是在那一瞬间,所有的记忆全部都又真实附体了。
我的主治医生当时说我要戴一辈子呼吸机,在我经历了两次差点断气,无数次深夜警报,六个月呼吸机帮忙喘气,八个月气管插管,用掉无数根吸痰管和无数瓶生理盐水之后,我终于学会了自己再呼吸,全家人高兴得恨不得欢呼雀跃,好像我掌握了什么特殊技能一样。
所以说,像电影里男主角这样子连呼吸都难的人能survive就已经是上天恩赐了,更何况是truly live. 人的评分标准真的不一样,就像大家对我们这种弱势群体要求很低一样,我妈在我受伤之后对我的要求就是活着,你要是再能做得好一点,呵呵,就真的成为了“英雄”。
经常会收到一些陌生人来信求“经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大家都是想听安慰,想我告诉他瘫痪的日子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然而,事实是活着远比想象中难多了。
的确,手脚不能动的我还在工作旅行写书,但是我不会告诉你我的自卑和自尊早已被生活践踏得体无完肤。
如果不能低下头来,是无法活下去的。
所以没什么好骄傲自豪的,我只是天天喝着生活的狗血,给自己换一个truly live的机会。
写这些是因为睡不着无聊想了很多,自己也不想表达什么观点。
如果看过这部电影以后能明白,每天能毫无意识的呼吸有多幸福,就够了。
毕竟,你现在所拥有的平淡的生活,是很多人努力拼命都得不到的。
五英镑的赌约原来那么深刻。
戴安娜真的是神仙爱人,无怨无悔照顾罗宾几十年。
前一个小时是在学校看的,没有觉得很惊艳,平平淡淡的生活日常,男主演技太逼真了总是让我感觉喘不过气。
后半段告别开始直接哭得稀里哗啦,再到最后看到这是制片人父母的故事,被震撼得不知道说什么,眼泪哗哗掉,原来这样真挚的爱是真的存在的。
青青即使不能意气风发地奔跑,历经千辛万苦看见的风景也让人充满动力。
整部电影有矛盾转折,每次出问题都让我心脏揪紧了,乐观和爱让磨难变成派对。
男主女主人格魅力都很大,周围有很多真挚的朋友陪伴,男主在爱人和朋友孩子爱中坚强活了那么久,并且让更多残疾人士获得尊严,很感动。
直到最后戴安娜也尊重男主的选择,男主也想让女主放手,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吧,最后两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岁月的痕迹,没有一起白头还是很遗憾。
“再见了 再见了,亲爱的宝贝,擦干眼角的泪水,我即将远走,满心欢喜。
离别的话很难说出口,不要哭,不要叹息,夜空中的一道银光,老朋友,再见了,再见了,再见了,再见了,再见了。
”欢笑中的告别怎么会更难过。
我愿做你的守护神,在天堂守护你。
剧终呼吸机停止那瞬间,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告别还是很困难。
你好呀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2017年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英国电影《一呼一吸》(Breathe)这是一部高歌生命和爱情的英国励志温情片Part.1 故事的开始总是极具浪漫。
帅气、阳光、热爱运动的罗宾邂逅了美丽优雅的黛安娜,他们很快就陷入了爱河。
罗宾开着飞机带黛安娜翱翔天际,即使工作中也带着黛安娜一起去野外采风露营,还带着黛安娜一起去非洲许下爱的诺言。
两人的结合就像是天造地设的王子和公主那般甜蜜,总是如影随形的二人很快便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黛安娜也渐渐隆起了小腹有了爱情的结晶。
但是,或许是上帝想要给予最偏爱的人以最深的苦难。
运动细胞极强的罗宾竟然第一次在与资质平平的对手的网球比赛中失利,当时他只是惊诧,还把一切怪罪于自己膝盖的酸痛。
但到了晚上,罗宾突然感到无比的疼痛,紧急送入医院后经确诊为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的病毒通过空气的液滴进入人体内,病毒流经血液到达中枢系统,攻击脊髓中的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脖子以下全部瘫痪,甚至无法自主呼吸。
主治医师说,罗宾活不过两个月了。
最初的罗宾无法接受这一切,只能躺在医院靠着呼吸机苟活的罗宾,甚至不愿意见自己的妻儿,眼神绝望而空洞地一遍遍重复:让我死吧。
黛安娜却从来没有放弃罗宾,她抱着他们爱情的结晶日日坚守在罗宾的旁边,她说:“罗宾,如果我能做什么让你能好过一些,一定要告诉我。
”罗宾这回没有想寻死,他说他想要出院。
可主治医师坚决地否定了这个可能性,因为无法自主呼吸的罗宾只要脱离呼吸机两分钟就会死,况且医护工作艰难繁重单单一个黛安娜又怎能胜任呢?
可黛安娜又怎么可能就这么放弃自己的丈夫的心愿呢?
她看着丈夫在医院毫无生气地像一个木偶人一般地受折磨,自己也像窒息了一般,她决定要带丈夫出院。
她央求罗宾的朋友为罗宾制作了一个带有电池和呼吸机的轮椅,她还买下了一个优美静谧的农庄以供一家三口居住,在房间里,自己的床紧贴着罗宾的护理床,以便能24小时陪伴罗宾。
当黛安娜把罗宾偷渡出院之时,那是罗宾久病之后第一次露出笑容。
黛安娜的温柔与温暖逐渐软化了这个对生活失望的男人,他们甚至开始办起了派对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庆祝狂欢。
当然了,也有危险的时候。
家中的小狗不小心绊掉了呼吸机的电源时,黛安娜还在厨房忙这忙那,罗宾差一秒几乎就要窒息而亡,醒来后却笑着对黛安娜说:“刚才还挺好玩的。
”罗宾说,我们去西班牙吧。
呼吸机的条件不够,于是,罗宾的朋友为罗宾升级制作了一个内置呼吸机的轮椅,可供路途上使用。
罗宾不想被当作行李一般躺在车后边,于是,他们改造了车,拆掉了前排座椅好让罗宾能坐在副驾驶旅行。
西班牙路途遥远,于是,他们把车搬上了飞机。
在西班牙的半路上,呼吸机坏了。
他们就在野外等着罗宾的朋友从英国飞过来,轮流按捏手动呼吸机让罗宾保持呼吸,他们打着太阳伞喝着下午茶,甚至邀请当地人民一起开起了派对。
当地人民越围越多,他们点起了篝火,一起跳舞,面对着遭受着不幸却乐观阳光的罗宾和温柔坚守的黛安娜大家无不动容。
罗宾和黛安娜还尽力去帮助和罗宾一样的重症患者,让他们也坐上价格昂贵的轮椅和设备,从不见天日的病房解脱出来去享受生活。
由罗宾和他的朋友特迪·霍尔教授设计的轮椅帮助了数千名重症残疾患者。
罗宾像一个英雄一样创造了奇迹,多活了36年。
在罗宾64岁时,由于长期佩戴呼吸机导致肺部感染,经常性的肺部出血不仅使得罗宾经常由于差点被自己的血液呛死无法呼吸处于险境,更使得罗宾遭受了无比大的痛苦。
这回,无法继续享受人生的罗宾不想在折磨自己与他人的痛苦中继续苟延残喘下去,他决定要结束自己的一生。
尽管遭受了很多人的反对,黛安娜还是同意了丈夫的决定,给了丈夫最后的体面和尊严,我想,没有什么比这份成全与尊重更令人钦佩了吧。
至此,罗宾成为了依靠呼吸机生活最久的脊椎灰质炎患者。
Part.2临死之前,罗宾对黛安娜说:“你无法想象你给我带来了多少快乐。
”黛安娜说:“你给了我一个无与伦比的精彩人生。
”我想,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吧,即使身处黑暗也有这么一个温暖而又坚毅的手几十年如一日的紧握着你,立志从所有的黑夜里夺回你。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盐盐的私藏书影分享”)
虽然男主角因为骨髓灰质炎卧床不起,但是他经历的这一生,并没有什么遗憾了吧。
妻子带着他已经瘫痪掉的身躯,去了非洲,也去了西班牙,他们一家三口去的地方倒是挺不少的,即使是在残酷的病痛当中。
他经受着身体的折磨,但是妻子让他的心里面舒坦了很多很多。
在刚刚得病的时候,他也曾经想过自己要一走了之,离开所有人,舍弃妻子,让妻子重新去寻找幸福。
但是病痛中的人,虽然自己想要大义灭亲,但是到了最后,她还是会想要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乐园,想要得到人世间的温暖。
我觉得如果这个生病的人是我的话,我一定是比他还要自私的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地躺在病床上,我一定会每一天、不住地去思考:这样的生命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然后看评论说这其实是真人真事,是真实发生的故事,真的有这么坚强又漂亮的女主,让我们为她的生命而自豪,而骄傲。
其实对我来说,前半段的那半个小时的时光,在后面剧情发展起来的时候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即使前面的过程再怎么魅力无穷,后面他躺在病床上的一个半钟的时间也让我早已经忘记了前半段的美好,忘记了前半段的幸福时光,这大概就是区别吧。
因为男主的日子太过美好了,运动达人,打网球从来没有输掉过;阳光灿烂美丽无情,而且还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身边的男人说不嫉妒你,全都是胡溜八扯,结果就在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异常突如其来的病痛,让你体会到了生命的残破与痛苦,让你一下子很难过很难过,你觉得生命就是这样结束了,但是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还是为你留下了很大的一扇窗户。
最后男主还是选择离开了人世。
因为他依靠呼吸机生活了太多的年月了,这年月让他很痛苦,他的肺部也已经感染了,否则有那么一天的时间他可能会被自己的血液给浸死的。
他不想选择这样痛苦的方式,于是执意要求离开人世,这大概就是生命最后一刻的救赎吧。
救赎别人,也救赎自己。
推荐指数:⭐⭐ 类型:爱情 传记 导演:安迪·瑟金斯 上映日期:2017.09.11 时长:118分钟 语种:英语 --- 我愿称之为《钞能力版触不可及+我不是药神》,这这这......我能get到导演的意图是好的,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身体条件多么差劲,不能放弃生命。
好吧,但是让我来说一说为什么看了之后感觉特别膈应。
首先,有钱真的是好事啊。
有钱能使磨推鬼这话一点都不假,男主瘫痪之后,能去西班牙能去肯尼亚能开发新的轮椅产品能回家住,哦对了还有私人飞机。
我真的瑞思拜,看到这我就想吐槽一句“何不食肉糜”。
《我不是药神》里面最触目惊心的,也就是最核心的矛盾是什么——病和钱。
得了病之后,第二大的困难就是没钱。
好家伙,这电影算是一次性给解决了。
咱就是说,虽然身残志坚,但是多少也得给普通百姓一个能努力的空间吧,正常人活都活不起,想着等死了,您在这去西班牙旅游,去肯尼亚探险。
身残志坚的关键不还是在志上吗,什么东西能压倒我的志呢?
钱和亲人。
就病床前无孝子,就冲这个老婆能无怨无悔伺候他这么多年,我真的是佩服。
太伟大了这位夫人。
然而演讲还是男主去,宣扬的主角还是男主。
夫人变成了背后的女人。
我挺看不惯这个。
《触不可及》里面的矛盾除了身体的障碍之外还有一个是种族偏见和歧视,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而《我不是药神》突出的就是钱、命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个电影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太理想化了,受不了。
后半段就更加离谱,这是不想活了就要死是吗?
感情这个时候尊重起病人个人意愿来了?
是,没错,生死是得由本人决定,但是这这这多少看起来有点草率和突兀啊。
前半段刚给你塑造成模范,后半段就要寻死不觅活,我多少有点理解不能。
代入一下,如果我是女主或者是儿子的话,更加难以接受。
要么您就早点死,要么就坚持到自己挂掉,中间半途而废给我整啥呢?
就图一个生死自由?
真的理解不了。
好好的出发点拍成这样。
不过女主真的好好看,男主能用脑袋演出也是挺不容易的。
这个竟然是真人真事 虽然看了几本临终关怀的书 但是果然看到真实的人还是会落泪啊
我也想过有尊严的人生,有选择
像是悲喜剧的童话,带来的思考比故事本身更有意义。
豆瓣春日影展“真实力量”单元。安迪导演长片处子作,真实故事改编,主人公的儿子参与制片。残障系远有《我的左脚》珠玉在前,近有《万物理论》占得先机,对比之下本片显得过于中规中矩,不过这显然对于拯救深夜失眠的我十分奏效
看预告以为是励志的, 结果是唯美的爱情片, 可能是因为制片人是男主原型的儿子的原因的吧.
看得我抑郁症都犯了,话说加肥怎么长老了十岁似的~
报流水账的电影不是很想看 残疾人身残志坚 旅游次数可能比我都多吧 没有悲伤的情绪
一场医学史上的奇迹,人类的科技与创造力,本该好好应用在帮助那些即将被社会抛弃的人的,除去这些客观条件的支持,爱情与亲情、友情,才是拯救痛苦灵魂的最重要的源泉,如果生活在大多数时候,都和影片所表现的那样温和、美妙,那这个世界该变得多么美好啊。
太平庸了
家人是最重要的。
一呼一吸间,都是彼此的爱。
一言难尽看不太下去。。。
真人真事改编。原型的儿子是影片制片人。片尾放了原型生前片段,欢快明亮,如同影片一样。开篇半小时比较压抑,是主角瘫痪前后的对比,一个玉树临风的英年才俊溘然倒下,只有面部可以做表情,他是绝望的,配音还配了呼吸机浓重的呼吸声……由于这半小时太过压抑,关停了。所幸隔了两天又打开继续看,影片没什么技术,就是流水账,连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不用,就用流水账式,但是生活不就是流水账吗,于是影片因为真实而感人,主人公夫妇完成很多创举而非常十分特别感人。值得一看。
都很好 都很怪
4.很煎熬 剧情太冗长了 太平了 这样的生活就是童话啊 全片只有呼吸机的声音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冲击 其余的真的很不堪 当然除了表演
最大的感想是这部电影没有刻意卖惨,也不拖沓,只是娓娓道来的把整个过程说了一遍。由于肢体限制,Andrew便献上了有史以来最多的面部表情。最后电影院里的小姐姐和老奶奶都看哭了。
真爱一生伴,励志,生不如死,换作自己,想必也是要说句Let me die吧...如何把有限的人生活出无限...
观看期间一直感慨加菲家底厚,不然哪能病成这样还搞发明和人权演讲?女主太像香蕉姐……
是看一遍简介大概能猜到怎么拍结果真的就是这么拍的那种片
通过感受他人的痛苦,我们好像理解了某些无法回避的现实,也正是这些现实中的映射,能唤起我们强烈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