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晚10年上映,凭借俞飞鸿与段奕宏现在的号召力,这部俞飞鸿自己用了10年时间打磨,自导自演,并参与编剧的电影绝不会如此惨淡——投入4000万,仅有200万票房,算是2009年最低收益的电影之一了。
晚个10年,会有更多人愿意平心静气地品品电影里的这杯茶。
俞飞鸿在《锵锵三人行》里说,如果爱,是会放手的。
就跟电影苦苦等了50年的阿明的魂魄一样,只要小玉/阿九幸福,这个幸福是不是他给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故事:人走、茶凉,可心还温热着电影遭遇滑铁卢,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现在的观众不喜欢”为爱生,为爱死“的中国式关于“等待”的故事。
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个好故事。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牡丹亭》电影改编自小说《银杏、银杏》,作者须兰正是《投名状》的编剧。
整部片子里可以看到《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人鬼情未了》、《胭脂扣》的元素,但是以一个全新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式等待的爱情,把“错过”的凄美推向了极致 。
但是比起《人鬼情未了》这类生死之恋多了一些释怀。
女主角阿九(俞飞鸿)与男主角阿明(段奕宏)属于两个帮派。
一次火并中,阿明的哥哥杀了阿九全家,因为于心不忍,放过了一个6岁的小男孩,但是他不知道小男孩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儿——阿九。
阿九长大后被不知情的阿明掠回山寨做了夫人。
阿明对这个女子是痴心一片,只要能博美人一笑,他是什么都愿意做。
美人爱杜鹃花。
新婚早上,新娘子一睁开眼就是满屋子的杜鹃花。
花期过了,动员整个山寨的后勤部用布匹做出杜鹃花。
自己捧着一束布花插满整个屋子。
然后就痴汉一样,托着腮,欣赏他的美人。
从她绣第一个花瓣,一直目不转睛地看到她绣好一朵花。
这样还不给感动,是不可能的了。
虽然这个冷美人夫人还是不肯笑一下,但是对他说了第一句话:“你的茶凉了,我去给你续一下吧。
”痴汉阿明听的是又惊又喜,以为自己终于融化了美人心里的冰山。
激动的热泪盈眶。
(请看下图三连拍)
一句“茶凉了,我去给你续上吧”,第一次听是惊喜,第二次听是失望,听三次才知其中滋味,直叫人生死相许。
当阿明每次想和阿九拉进关系时,阿九都会用“茶凉了,我去给你续上吧”做托词,抽身走开。
阿明心灰意冷,遁入空门。
这给阿九当头一棒,终于按捺不住内心涌动的情绪,追至寺庙。
可是阿九有难言之隐,不能把爱说出口,只能为他端茶续水。
一个难以说出口,一个哀莫大于心死。
备受煎熬的阿九用摔碎的茶碗割破自己手,让心里的痛好受一些。
就这样,你不愿意说就算了吧,反正你的心我已明了。
这两人在这个小寺庙里谈起了柏拉图式的爱情,过了几天岁月静好的日子。
突然有一天,阿明的哥哥身负重伤逃到寺庙,阿九的秘密终于被揭开。
再相见已是杀了彼此至亲的仇敌。
今生已经不可能,只能求来世。
阿九留下一个下辈子相见的接头暗号:“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
阿明在厮杀中战死,为了下世的阿九能找到自己,魂魄一直在寺庙的银杏树下等待。
茶凉了,续茶的人不在了,喝茶的人也不在了。
但是那种故事里的温度却暖了俞飞鸿,让她久久不能释怀。
俞飞鸿:“我20多岁的时候就看过这个小说,有种一见钟情的感觉。
后来,我推荐给不少导演,虽然他们都有兴趣,可我感觉都没有我的兴趣大。
后来,我就一直反问我自己,为什么不自己拍。
于是在找到了投资之后,就不顾那么多,开始当导演了。
”电影内容和俞飞鸿留给我们超然的形象完全不同。
而俞飞鸿本人对这个故事执着到了执拗、一意孤行的地步。
第一次读这个故事,就对这个故事一见钟情,期间推荐给很多导演,因为没人肯接,就动了自己找投资拍摄的心思。
甚是用心,请原作者做编剧,同时自己也参与编写,自己做导演。
男主角的也是她自己挑选的,一个能演出故事的男演员。
心里的温热,说不出口,只能从眼睛流出来段奕宏的确是一个能演出故事的人。
只是坐在那里,靠着眼神就把男主痴情、惊喜、哀愁、痛苦、释怀通通地传递出来。
阿明有阿明的悲,阿九有阿九的哀。
俞飞鸿也把这种情绪传递得很好,前世的阿九,今生的小玉不同的悲切鲜明地区别展现出来。
小玉忽然明白自己就是阿明苦苦等待的阿九,可是自己已经不能爱上他时,震惊、愧疚、伤心,在眼泪里混杂着喷涌而出。
眼神里有迷茫的空洞。
而镜中与小玉一同悲泣的阿九,却多了一层愤恨,恨现世的自己为什么不能替自己去再爱阿明,让阿明空等一场,辜负了阿明。
也是恨自己。
一场两个人的生死之恋,却还有一个人只能悲伤地隐姓埋名。
阿明的侍女小兰默默爱着阿明,婚礼上由悲切转为由衷地为阿明娶妻而高兴的表情,自然贴切而真实。
把这个人惹人心疼的姑娘演绎得逼真。
即使转世了,忘记前世一切的雅萍,仍然替阿明守护着阿九,并把阿九带到了阿明的眼前。
眼里流出的情,光里转动的美《爱有来生》是因为俞飞鸿的情怀而得以诞生,而段奕宏的多层次的眼神演绎使这种情能直抵人心。
还有一样,它无声无息,却让人无法忽视,就是这部电影里的光。
色调是带着历史厚重感的黄色。
看电影的人就像透过茶盏上氤氲的热气,看到一个温厚的人,娓娓道来他的故事。
更美妙的是,人物身上总是打着柔和的光,有明有暗,产生油画的质感与立体感。
光除了增加了画面的质感,还多次以灯烛的形式融入画面,使画面的整体构图更加诗意。
忍不住要在最后的鸣谢清单里寻找这个光的来源。
于是就发现了“赵非”这个名字。
赵非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教授。
作品有《盗马贼》、《轮回》、《大太监李莲英》、《大红灯笼高高挂》、《紫禁城》、《荆轲刺秦王》、《手机》、《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太平轮·彼岸》 。
他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要明要暗,虚实结合,很多暗的地儿,要把重要的东西突出出来。
不能一览无余,光线结构上,区别要非常大,很重要的一个是留白,要让人去想象,那么我们就安排了一些黑暗的地方,那就需要你用想象去丰富。
”美,就是通过专业的表达,而被不专业的观众感知着。
此外还有“一点红”,虽与主题无关,却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红色给温柔的色调增加了激情,红色是炽热的真情。
阿明哥哥明年去的花楼。
红唇的姑娘,亮堂堂的红灯笼,寓意他们俩是真心相爱。
他也的确带姑娘回了山寨,有了孩子。
他们新婚时挂满山寨的红灯笼。
厨房里的红番茄、红辣椒。
坦诚相待后,门前挂着的红辣椒。
最后阿九穿着第一次见面时的红衣裳。
也不知,这个红色是谁的点子,谁的小心思。
鸣谢清单里太多大咖了。
一部美轮美奂的电影,像那杯茶,味道还没有被品到,就被人搁置了。
没关系,茶凉了,可以续上,你尝尝,它的清香。
《爱有来生》,老套的前世来生的故事却演绎出了人未走茶已凉,人走哪茶送哪的感人效果,无论是宏大的场景,想不到的剧情,慢条斯理的对白,还是演员的演技,都很值得一看。
原谅我一瞅段奕宏的脸还是忍不住几次笑场吧。
我们都是凡人,太多不能选择的选择面前,选择了默默的接受。
这个凭空冒出来的奇女子阿九接受了男主的成亲,男主的宠信,接受了和爱人是仇家的事实。
可她无语死人不罢休的沉默还真是伤透了男主的一片痴心。
俞飞鸿太有气场了!
连面无表情的神态,眉宇间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记得有句话,当你不知道如何表达时,沉默好了,因为沉默有无限种意义。
随处可见的盛开的杜鹃花,为她作画,教他骑马,始终如一的温柔和包容,这样一个男人,怎能让人不爱恋。
也许,正是丛林中马背后那句“阿九,我绝不会让你受伤害的”,勾起了阿九儿时对哥哥亲人般的爱恋,她的心在那一刻毫无防备的被融化了。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在那晚流泪的缠绵后,男主终于忍受不了冷漠少妇“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的复读机式对白,一个堂堂男人的自尊心瞬间崩塌,当初信心十足博取心上人爱恋的坚定刹那转化成让人窒息的绝望,伴着眼角涌出的泪滴,阿明毅然飞奔出屋,跨上骏马直奔寺庙,此时的他哪里听的去劝阻,竟然削发出家了,好样儿的,真男人,感想敢做。
这一幕看的我解气又钦佩。
究竟要有多么深的爱才能爆发出如此大的怒气和勇气离去啊!
而且还是去做和尚,OMG 。
这也是全片的转折,从此渲染了后面的悲剧氛围。
估计也是认识到了自己对男主的伤害,之前一直想着报仇来的九姑娘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又是送茶又是送饭的,从不间断,还干脆在寺庙旁的茅屋住了下来,谁赶也不走,显而易见遭受着阿明的无视甚至拒绝,可依旧是一言不发,除了那句“茶凉了,……”终于阿明忍不住打翻了茶壶,捧着阿九捡残渣沾满鲜血的手,两人四目相对,泪流满面。
打这以后,阿九细心的照料着阿明的起居。
第一次,他看到了她的笑容。
再接着,两个人度过了快乐却短暂的美好时光。
我什么都不能为你做,除了续上变凉的茶。
我什么都选择不了,除了爱你。
要怪就怪你我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相遇然后相爱。
其实我一直固执的认为阿九第一眼看到男主时,他俩就一见钟情了,那惊鸿一瞥的眼神出卖了她的心。
看到男主握着阿九拿着刀子指向自己胸口发疯的怒喊着“你这么恨我你杀我啊”的时候,影片第一个小高潮看的我真心疼。
眼看着心爱的人从包容,不解,发怒,平静,再希望,希望落空发怒,最后绝望的过程,谁敢说阿九的心不痛吗?
我说她爱的隐忍,爱的坚定,爱的太辛苦。
美好的时光永远是短暂的,报仇的时刻终究还是要到来。
阿九握着阿明握着枪指着自己的胸口“来生我们再相会,来生,我会等你”然后扣动扳机的微笑着吐血倒在阿明怀里。
这一幕让我想到了《痞子英雄》里雷暮莎死在吴英雄怀里,同样的握着爱人的手杀死自己,同样的死在爱人的怀里,无比残忍的刺激着观众的泪腺。
还有什么比在眼睁睁的失去爱人更让人痛心?
来生,多么让人伤感又蕴含着憧憬的词汇。
假如爱真的有来生,我还会义无反顾的选择爱你,即使结局注定悲剧。
影片快结尾时,男主角一段感人至深的对白“我想给她的一切,她都已经有了,其实我想要的,不就是给她幸福吗?
所以,只要她是快乐的,这快乐是不是我给的,能不能等到她,都不重要了。
”音乐起,一阵恍惚中,影片散场,我乖乖的擦干眼泪,从影片中抽出回到现实。
不愧是俞飞鸿沉积两年倾力之作,五颗星送上。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 《江城子》 除了那句“茶凉了,我再给你续上吧”萦绕耳畔的就是这首并不是我热爱的风格的旧词了 这是一个有点俗套的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卖点在纯爱两个字,我真是带着瞟一眼的心态看的,看完之后我发现我竟然哭了,还哭了两次。
首先技术层面的话,这是一部非常工整的电影,得益于摄影师是黎耀辉;剪辑师是林安儿;美术是项海明;录音师是王丹戎;服装设计是莫小敏。
这电影就像一个人,有这个班底就是他已经有很好的唱功了,不可否认这人唱歌会好听,但能不能动人就看导演和演员了。
更巧的是这是俞飞鸿自己写了4年剧本,拍了8个月,又编剧,又制作,又导演还主演弄出来的,她真是非常的有毅力啊,虽然当年沉迷小李飞刀的时候我觉得她真不像江南女子,反而像蒙古的单于王妃。。。
怎么就没有惹人怜爱那个劲呢。。。
但不得不说,她这次真的让我非常的佩服耶!
感动我的点其实蛮多的 最初看到英文名字的时候我就心里咯噔一声,eternal beloved,要知道beloved是我最爱的英文单词,它做形容词的时候是 被深爱的 的意思,做名词是 心爱的人 的意思。
爱不是最美德,最美的是能beloved,虽然只是一个被动态,但是大家能理解我的意思吧 一上来的兄弟情深就小感动了我一把,段奕宏的演技着实不错,年少轻狂入木三分,做鬼的哀怨凄凉也丝丝入扣,他哥执意不让他的手染上鲜血,让他念书,教他骑射防身,年幼的他却在椅子上不停瞟着外面,这已经能暗示他骨子里是不吝安稳的,他冲动爱动荡,所以才会抢回陌生惊艳的女子,从此惹祸上身。
翠绿的天地之间的悬崖边上的一块灰色的大石头上的身穿红衣俞飞鸿的回眸着实秒杀了我,我当时还想真奇怪难道不应该是她慢慢放下笛子,微笑着回头吗?
然后两小无猜,生死相许。
怎么笛子放得这么爽快,并且回首时面无表情还那么决绝,好歹不也应该来点惊讶什么的吗?
后来才知道其实一个心心念念要复仇却又善良的女子在遇见杀父仇人的时候着实就应该是那个表情啊!
细节控我非常喜欢这个3秒钟的片段。
段奕宏把俞飞鸿抢回去以后竟然捆着人家,后来她不再反抗,他就以为她已经认命了,其实只是这姑娘心里的复仇暂时战胜了良知了,要开始真的激化复仇了,看来不光是女人在爱情里智商为零,男人也一样。
俞飞鸿日复一日地刺绣,只绣杜鹃,而段奕宏的哥哥每年三月初三都下山去镇子上,也正是在几年后的这天被刺杀,多巧妙的暗示啊!
段奕宏这傻小子却当是人家真的喜欢杜鹃,在房子弄了一堆,还让人染布!
俞飞鸿把枯枝拿去扔掉,打开鸟笼,我就明白了,看情况这小妮子是忍辱负重,活生生一个国色天香的小间谍啊!
她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这句话曾经让他看到无限希望,于是送马,画画,小浪漫玩得一溜溜的,可惜只换回了更多的这样的一句话。
50年后,阴阳相隔,她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亦是:“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语声刚歇,魂魄已散,他等到了她的幸福,只是他已不是她幸福的原因。
他不理解为何自己的复出并不能感动眼前这漂亮的小娘子,悲愤之中,出家了,我其实挺喜欢那庙在荧幕上飘来飘去的感觉的,其实踟蹰就是那个表现形式,时隐时现,飘忽不定,当心意已决,便驰马而去。
未料到她竟然跟着来了,不离不弃,每日三餐,端茶送饭。
他一开始拒那些茶饭,一日,她端着茶立于他门外,他绝情地擦身而过,没有故意撞撒那盘子,是倔强也是故作高雅,年少时,总有一种习惯,就是心痛,也要做出绝美凄凉的高姿态,于是买醉,于是放纵,扯远了 他终于背弃佛门的心静一条,打翻了那饭菜,她也终于放任自己哭了一次,用手使劲捡起碎片,满手鲜血,终究引来他的怜惜。
于是他不再思考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坦然接受了饭菜,她也暂时放下满怀心思,对他笑了。
那是他们心中都最美的时段,只不过我很好奇,为什么美女回家之后不卸妆不洗脸不刷牙就熄灯睡觉了呢。。。
后来我想应该是想等他走了,赶紧再其身报信去!
你看我这细节控。。。
于是大哥被刺杀,大哥说段奕宏:我必须确认你过得好!
所以即便留着这危险的女子在身边,即便他知道自己早晚死在这女子手里,只要她答应放过他这弟弟,那就算赔了性命又如何。
可是他不知道背着大哥的命,再任性的弟弟也绝无法苟活,所以有了下面的这句话「今生今世,我们走的路都错了。
时间不对,地点也不对。
来生我们再会。
来生,我会等你。
」,于是有了我的第一个哭点。
他没下了手,她帮他做了选择,毕竟爱过。
「我们前世都身不由己。
我以为今生碰到她,我们可以重头再来。
我可以让她幸福。
可是我没有想过的是,也许今生的她正生活得非常幸福。
我想给她的一切,她都已经有了。
其实我想要的,不就是给她幸福么。
所以只要她是快乐的,这快乐是不是我给的,能不能等到她,都不重要了……」他垂头,自我安慰地低吟,她回身续茶,他魂飞魄散,在倒茶的瞬间想起那前世的约定,抬头在镜子看到出嫁那天的自己,彻然大悟,但是为时已晚,好吧,这是我第二个哭点,还哭得挺惨的。
大叫他前世的名字,却再也唤不回昔日的爱人。
电影到这里结束了,最后一个镜头是摆在家中的一张老照片,上面是出嫁时的她。
没有一丝幸福的表情,有的只是冷漠。
暂不去怀疑,那山寨里哪儿来的相机,但是电影停在这里刚刚好,不会多不会少,也不知道是俞飞鸿的功劳还是帮忙剪了几刀的徐克的功劳。
关于爱情,我想说相逢不易,如果今世缘浅情短,那来世更是无法掌握,还不如一次烧他个粉身碎骨,就算来生陌路江湖也好,哪怕生生世世再不相逢,但起码有扎实的回忆握在今世的手心,能短暂地相拥取暖,总比匆忙去赴那未知的相约要强。
--
今生今世我们走的路都错了,时间不对,路也不对。
可来生,来生我会等你。
她一袭红衫倒在他的怀中。
他终于明白,哥哥的死是因为挚爱的她。
他眼中的所有疑问都得到了解答,包括爱的不得。
全局中我无法忘却的不是美丽的惊鸿仙子,不是满山遍野开的烂漫的杜鹃花,亦不是摄影师高超的技艺,而是那痛彻心扉的眼神。
那是比失去至亲更深楚的痛。
那一幕,我心都碎了。
他把抢对准了她,她把枪口挪向了自己的心口,扣动了扳机。
他们是深爱彼此的吧,这生,因为爱恨情仇,家族恩怨不能相守,那么,来生死了也要爱。
“来生你若不认得我,我就说,你的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你便知,那人是我。
”这么多年,她总是做同一个梦。
梦中,她总是一袭素色旗袍坐在院子内银杏树下的石凳上,沏好青花瓷杯的半盏茶,等上大半个夜,大半天。
等的是何人却并不知。
后来她遇到这个幽静的山中小院,如同梦中的模样,一样的石桌石凳,恍如隔世。
这个尘世有很多东西是无法解释的吧,如同似曾相识,命中注定,宿命轮回,三生石与孟婆汤。
而那前世残留的记忆,那白衣人,那从深处传来的声音,是不是因为爱的太深,无法割舍,所以刻进了骨子里,永世不忘。
她站在那棵一千多年树龄的银杏树下,然后决定住下来。
她知道,这个院子是属于自己的,是自己千百回的寻觅,而此时,它就在我面前。
半月后的,一天夜里她沏好茶,在园中等多年的女友。
一袭黑袍的男子从那棵银杏树下走来,她没有惊慌,定下神来,沏茶给他。
她问他,你是在等人吗?
而那个人知道你在等她吗?
她真幸福。
那一刻,我不禁落下泪来。
他告诉她他在那颗银杏树下等一个人,一等五十年,不曾离开。
看到这里,我竟不觉得害怕,并没有当惊悚片来看。
黎耀辉,这个指导过《伤城》的摄影师,影片画面大气,个个镜头如画,让人惊动。
配上娴静的音乐,让人如同置身于故事中,无法抽离。
五十年前,他在打猎的森林中,第一次遇到了阿九。
大片大片的桃树林,那时节正值花盛时节,开得煞是灿烂,她一袭红衣坐在山边的岩石上吹箫。
眉目如画,他当即惊如天人。
变得思有邪,不顾她愿强抢策马而去。
俞飞鸿,知性,高贵,出演此般的角色,堪为合适。
而段奕宏一身白衣,有一种蛮蛮的书生气,却又霸道,初看觉得不妥,往下深入,却又合一。
他决定娶了她为妻,他不知道她的来历身世与过往,她在他面前如同一张白纸。
而他铁定了要她。
他以为,只要我对她好,她一定会爱上我的。
他知道她喜欢杜鹃,在杜鹃花开时,采撷而来,置于她的房间,只为取悦与她。
为她作画,只画她的模样,为她策马而骑。
日日静坐,只为看她绣杜鹃,眼睛里满溢的是桃花般的爱慕。
而她却一次次从爱中抽离,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茶凉了,我去给你续上吧。
”年轻气盛的他怎么会明白,爱自深深处。
水一旦流深,便会发不出声音。
后来的后来,他终于是放弃了吧,决定隔断红尘。
而她却日日来烧茶送饭,缝补衣裳,分明是夫妻的生活。
如若这样,便是最美好的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吧。
我以为日子就可以这样过下去。
可到底意难平。
那一日,他没有等到他送饭,端水。
便去寻她,遍寻不找。
她一袭红衣闯进来,如同他们初遇那天一般。
他立定问,你来了,怎么了?
她只一句,你跟我走吗?
女子是仇敌的后代,一切只为寻仇。
本就是错误的相遇,错误的爱恋,一切都是早已谋划好的,只等他往里边跳,只等他爱上她。
可谁也没有料到,她亦爱上了他。
他们相约来生相遇与银杏树下。
而此时她已为人妻,亦将为人母,早已忘却了前生的记忆。
“阿九先我而去,她以为我还会留在这世上。
就急着去投了胎。
而我又怕她来到这银杏树下找我一步也不敢离开。
错过了投胎时机。
可我在这轮回道上也只能呆五十年。
现在也到时候了,以前我一直在想,总有一天她会来的,不管知不知道,她一定还会走到这棵树下来,只要她来了只要看她一眼,不管她变成了什么样子,我一定还能认得出她来。
我就这样一直地等一直等可是现在这个故事快讲完了我才意识到,我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要等她。
我们前世都身不由己,我以为今生碰到她,我们可以从头再来,我可以让她辛福。
可是我没有想过的是,也许今生的她正生活得非常辛福。
就像你一样,我想给她的一切她都已经有了。
其实我想要的不就是给她辛福吗,所以只要她是快乐的,这快乐是不是我给的。
能不能等到她,都不重要了。
”后来,她明白,自己便是阿九。
而那黑衣人已经离开,再也不会回来了。
银杏树下,阿九悲恸的哭声,“喂,你等我,你等我一下,我们约好的,要等……”而他再亦听不到。
这么多年的等待,只化做一场无息的长叹。
08年初的某一天,接到朋友一条短信“忽然大恸”。
这四个字触目惊心的刻在了我脑子里,极其无奈又心有凄凄焉。
那个时候,她经历着分离,而我还没心没肺的快乐着,却依然被这四个字刺痛。
09年7月的某一天,从同事家吃过饭出来,夜已经来临,天空下着小雨。
短信那个朋友“我很想你”,吓坏了她,以为我出了什么事。
没有,我只是想起了这句话和那天的她。
09年8月26日,在笑场与眼泪中看完了《爱有来生》,我脑子里闪过八个字“一路淡然,忽然大恸”。
不觉得这片子有什么非要流泪的理由,也不觉得情节有多么曲折动人,更不觉得这会成为经典。
但我感觉到了俞美人十年的苦心,十年,用来做一件事,把一个短短的小说搬上银屏,我能感觉到她想要表达的很多很多。
她的苦心,没有白费,至少,我认真体会了。
很多人拿她跟徐静蕾比,没有必要。
她们,不是一路人。
该下个结论了,关于这个片子。
我想说的是,觉醒与不知,哪一个更适宜人类,或者说,如何才能把握幸福?
阿九,是个后知后觉的女子,她总是在错过。
转世的小玉,煮一壶茶,在氤氲茶香中坐在银杏树下听孤魂娓娓道来的故事。
为阿明与阿九叹息,也许还为自己庆幸,没有遇到这么痴缠虐心的爱恨纠葛。
故事听完了,“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
转身离去的孤魂,是笑着的吧,她的幸福,自己给不了,那就放手吧。
茶溢了出来,今生的小玉记起了什么,忽然大恸,泪珠大颗大颗的滑落,无声息的。
镜中映出的那个,是前世身着嫁衣的阿九,哭的肝肠寸断。
镜内镜外,前生今世,两个泣不成声的女子。
时空一定在这一刻交错,所以,阿九想起了前尘往事。
为了今生相遇能相识,她把对着头部的枪口转向胸口,决然的扣下了板机。
为了今生相识可相知,她说来生,我一说“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你便知是我。
阿九很努力了,用心的记着这话,今生再见阿明冲口而出的就是这句。
我一直觉得,最残忍的是小玉知道了自己就是阿九,如果不知道,她还可以幸福。
听别人的故事,不管怎么虐心,总归是叹息。
忽然间,自己成了故事的主角,等了一生,却没有机会弥补。
换做是你,又当如何?
一路过来,都很淡然,因为浑然不知。
当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最容易快乐。
因为你看不到那么多的无奈,没有那么多的遗憾。
可惜,再美丽的肥皂泡泡也有幻灭的那一天。
觉醒的阿九,何去何从?
前生今世,本不相干,偏因着一个约定,纠缠在一起。
回不到从前,也无法继续,阿九啊阿九,你为什么要觉醒?
未来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何不权当听别人的故事,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幸福,也许是不自知的,所以,太明白的人不容易幸福。
要么不知不觉,要么先知先觉,千万不要像阿九,后知后觉。
深深相爱的男女主角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只能相约来世再见。
无奈阴错阳差之中,一人转世阳间,一人阴间苦等,再次相见时,纵然有情也枉然……这故事看起来有一点眼熟,让人想起了《胭脂扣》。
有此珠玉在前,《爱有来生》又能否带给我们一些新鲜感呢?
影片的开头很平静,一对青年夫妇在一座老院子租住,不久丈夫远行教书,独自在家的妻子看到院中央银杏树下显现的人影,短暂的恐惧过后便请那人落座喝茶,听他讲述于阳世的经历,故事的主线也就此展开。
影片的绝大部分内容是通过这种倒叙形式呈现的,中间穿插现今的小段情节,既避免了形式的过于单调,又增添了时空的穿越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可惜的是,无论是现今还是过往,情节中都缺少高潮,以至于104分钟的影片,看到60分钟时,我还觉得是在铺垫,而且这铺垫似乎永远也不会完。
其实这故事里的玄机很好猜的,之所以令人觉得没有高潮和惊喜,就是因为导演让观众的思路走在了前头。
在女主角阿九被捋上山后,她对男主角阿明长时间的若即若离成了故事的重点,在此处,导演似乎过分沉溺于营造痴情与冷漠的僵持状态,忘了感人的虽是剧情,可牵动剧情的是人物这个道理。
在这段情节里,我们没有看到两个人的性格究竟如何,而是单纯地做着编剧安排的事情。
以至于在阿明出家后,阿九反倒来端水送饭的情节一出,影院里不多的观者间产生了些许骚动,阵阵窃笑表明了故事在讲述上的不成功。
对于好的演员来说,即便是剧情没有对角色的举动做出合理解释,演员也能够从表演上进行弥补,像去年的电影《公爵夫人》里拉尔夫费因斯的表演就是典型的范例。
相比之下,《爱有来生》两位演员的表现过于平淡,虽然剧情上已经对他们的举动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两人间非但看不到火花,而且没有用表演对剧情给予足够的支持。
俞飞鸿的冷漠中缺乏矛盾与焦虑,段奕宏的坚持中也看不出爱意与愧疚,五十年前的山寨里、寺院内,五十年后的石桌前,在形象和表演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异,表情虽谈不上僵化,也是单一得可以。
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的感情戏虽然着墨甚多,但无奈招数过少,只能频繁以一句“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做结。
这话开始听着还有点儿感觉,却无奈使用次数太多,到后来明显是为了说而说,刻意之心一览无余。
本来是为了煽情的一句暗语,到结尾处听上去已经变得有些烦人了。
不知看过本片的朋友是否记得,当演到男主角阿明策马奔向寺院那段时,影片不但出现了马背上的阿明和寺院门外的交叉镜头,还出现了阿明和寺院的重叠镜头,导演好像生怕观众不明白接下来马上要发生的男主角出家情节。
实际上,这个镜头正是整部影片的缩影,导演太想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观者,却忘了讲故事的基本技法,忘了过犹不及这个道理。
所以,那一个个煽情镜头,连同那一句句“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成了一杯杯温热的白开水,把《爱有来生》这壶茶,续得越来越淡。
看完这部片子之后,迫不及待的来到了豆瓣影片,为的是让更多人去看这么一部绝好细腻的片子,我毫不犹豫的打了五颗星,我想,如果有六星,我也会打上。。
最初最初关注到这部片子,是她的名字,爱有来生。。
这是一份爱的等待和执着,一份深深的感动。
在看之前,关注到 俞飞鸿,这位淡定的女子,才华横溢却格外低调,相信只有这样的女子,才会用心排出细腻的画面。。
事实是不孚众望,但是没想到,她竟然会花上十年的时间,才将这么一部经典的片子哺育而出。。
一个人,有多少个十年。。
又有多少人,会用自己的一个十年去慢慢熬出自己的梦想?
看了其他人的网评,我很不解,怎么出来个人物描述不圆润之法?
难道自己没有被细腻的画面感动吗?
难道没有看懂阿九的挣扎和对阿明的爱么?
难道没有被哥哥对阿明的爱感动么?
这难道不是电影的效果?
难道非要一定去让人体会奔跑之中,那小马的思想才足够?
这部片子才是有深度的??
笑话。。
一声声,“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是挣扎,是隐忍,是穿越生死红尘的暗号,是爱。
大哥,也让我感动。
不得不佩服姚鲁的演技,将那一份铁汉的柔情展现得凌厉精致。。。
对六岁小儿动侧影之心的他,在杜鹃花丛中策马的他,教弟弟骑射的他,保护山寨平安的他,印象最深的他还是在庙前对将要出家的弟弟缓缓说出,“没关系,我不怨你。。
从小你喜欢什么,我都尽量满足你,所以这次也不例外。。
”最后,眉头紧蹙,愤声说出,“不过,别说你当了和尚,你就是做了鬼,也是我的弟弟,我的亲弟弟,这一点是任河人也无法改变的!!
”低头,将心中的痛稍作平息后淡淡出,“就算到了阴间,我也要确保,你是过得好的。。。
”这样兄长的爱,才是大爱。。
阿明的爱,幼稚莽撞而热情,就像他说的,他以为,真心就可以换得真情。。
可惜,爱从来不等价,不等人。
阿九,最初就被她那云淡风轻的侧脸萌到不行。。
纵观整部戏,完全被俞飞鸿萌得语无伦次,这女人,太美了。。。
电影的最后,阿九的记忆如同续茶是涌出的水,茶溢,人走,也许留给阿九的,是另外五十年的思念。
准备再好好看看这部戏,认真感受一下,俞飞鸿,这个美丽女人的十年。
男主说“50年前”的时候,我还在诧异,50年前那你应该很老了吧!
看完之后,果然,男主早已去世了,在女主面前的不过是一个不舍红尘的鬼魂罢了!
男女主的故事让我想起了,那年我在桌子上看到的一句话:“你认识我时我不认识你,你喜欢我时我才认识你,你爱我时我喜欢上了你,你不爱我时我爱上了你。
”一直在错过,就像俩条平行线,也不在同一时空,我总是慢你一拍,你也没有一直等我,最后我们有缘无分!
想着月老是不是太无聊了,不给有情人制造麻烦他就闲得慌,叹的是有情人终不成眷属。
好吧,阿明的童年有一部分是不幸的。
除此之外,在哥哥的努力打造的那个山寨里,他只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少爷罢了,或者不客气的说,他还是个敢掠姑娘上山的恶少,这让我很难相信他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家伙——哦,虽然剧中这段情节充满唯美而浪漫的情调。
阿明对阿九超越生死的爱从何而来?
阿明的哥哥是个山大王,对阿明从来都是有求必应。
在这个空间里,阿明向来高高在上,以至于可以感觉到他对周围群众的那一份漠不关心。
直到阿九出现,过程是这样的:阿明深山老林碰一红衣美女在吹箫——相信这样的镜头大多数男人都很难忍;女子发现阿明后竟然毫不慌张——这一下激起阿明强烈的兴趣;正要上前遇到挣扎,大爽,干脆三两下掠回家了。
之后便是连续的软钉子,这是阿明从来没有遇到的——生活中第一次出现了“NO”的声音。
阿明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征服欲,长期的优越感让他对于结果信心满满。
然而事与愿违,耐心消耗殆尽时,阿明歇斯底里了——并且人生第一次失败直接把他送入佛门。
这在剧中貌似是一种灵魂的升华,实则仅仅是幼稚的赌气行为,在阿九事实上的道歉过后,两人正二八经在寺里谈起了恋爱。
这次出家倒像是夫妻俩搬了回家而已。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那位方丈,这是全剧中最为无奈的人物。
土匪二当家来投佛门,明明知道不是诚心,却也不好恐怕也不敢拒绝,说了个“六根未尽”拖拖时间,好让大土匪赶紧来接走。
未果,硬着头皮给剃了度。
从此,女人送饭,弟子约会,土匪串门,到最后下山化缘回来发现连寺都没了。。。。
几经渲染,阿明讲故事时再怎么深沉,我还是看不出他的爱何以强大到跨越时空,倒像是个早熟的小朋友在讲自己所谓的爱情。
如果爱有来生,阿明该等的是他哥哥,哥哥对他的感情倒是真的蛮强大。
哦,以及那个无奈的方丈。
其实给五星纯属私人感情。
因为段奕宏很和我最近看男人的胃口。
我喜欢带点野性的男人。
MS俞飞鸿当年很红。
之前我只看过她在《牵手》里演的小三。
那时多少年前的电视剧了。
跟《还珠格格》差不多大吧。
给五星也是向俞飞鸿多年不衰的美丽容颜致敬。
不得不说,俞飞鸿是个不能光用漂亮来形容的女子。
够大气。
够知性。
即使冷着一张脸也足以摄人心魄。
说实话。
俞飞鸿的导演功力、编剧功力尚欠火候。
我不喜欢自编自导自演的人。
不管怎样,都有自恋的成分在里面。
你看那片子里总是俞飞鸿那张脸就知道了。
身兼数职。
她有绝对的权力来抢戏。
(可是我觉得她没抢到,出镜率没她高的段奕宏演技比他好多了)总之,这算不上什么好片。
剧情不够流畅。
对白也生硬的很。
拍摄角度画面品质也一般。
可是。
可是这片子还是让我半夜十二点足够耐心的看下去。
还是让我看完之后这两天脑子里不断的想起段奕宏那张沉默的脸。
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难道我最近色情的很,YY段奕宏那好身材了?
(说实话,我还真YY了)可是。
最起码。
这是个动人的故事。
百转千回。
动人痴缠。
归根结底。
还是因为爱情。
我喜欢这种质朴的爱情。
原始又单纯。
会说话却一直沉默着。
是怕一开口就泄露内心的爱意吧。
这样抵触式的爱一个人。
热烈又疼痛。
其实爱早就在心底生根发芽。
埋葬不了。
“来生还做你的女人。
”我希望我也能遇到让我说出这种话的男人。
永远有宠我的眼、疼我的心。
虽然我不相信来生。
可是要是真的有这样真诚的爱,我愿意生生世世与你相遇。
既然你幸福的活着,那这幸福是不是我给的也不那么重要了。
等待也没有了意义。
“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
轮回里还是没能记得那张脸。
终于想起的时候。
那人已经灰飞烟灭。
戏在最精彩最激烈的时候戛然而止。
让人唏嘘不已。
却也停的恰到好处。
我承认我大半夜哭了。
看吧 强扭的瓜不甜
俞飞鸿怎么一点都没老?
清茶已凉。。。
某个无聊的周二下午看睡着了
鬼片版的哈姆雷特。中国式的土匪灭门,中国式的强抢民女,中国式的十八年后复仇。「灭门案中逃出了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可谁又曾想到 这个小男孩怀里抱着一个刚出世没有几天的小妹妹。兄妹俩在深山里活下去唯一动力就是复仇。」整部电影都感觉硬邦邦的,但因为有了俞飞鸿这个名字 好像又变得柔软了一点。
台词功力真好
狗屎一坨
当年等女朋友放学无聊买张票去看的 没看完
史上最敬业续茶服务员
没劲的木头人
没意思,老套的故事。
有点扯的剧情。
情感细腻 比想象中好很多,只可惜有个大bug。
因为段奕宏的关系,所以没有忍心给很差
好蠢的剧情
没感动到我。
没太感动,只是感觉有些恐怖。
没看完,不感兴趣
让俞小姐饰演如此一个绝色美女,这是情何以堪啊!这故事讲得太不生动了,画面也不抓人眼球。所以千万别相信来生再在一起什么的!
冲着俞飞鸿来的 来了就没想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