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标题所言。
蔡康永虽然是UCLA的电影专业出身,但毕竟已经远离华语电影圈太久了。
所以在这部电影当中,明显可以感受得到的是电影技巧生涩,缺乏更加有效准确的视听语言。
开场的慢镜长镜头和中间奇幻色彩的处理都比较粗糙,甚至显得非常混乱,让人感觉视觉疲劳。
但是,或许从康熙迷的角度来说,大家走入影院其实不过是为了一场十几年的情怀买单。
影片试图用小S的一场梦境来为那些“疲于现实却努力追求梦想”的人做一场现实与人生的和解。
从致敬梦想的这个角度来看,其实电影的主题很像《喜剧之王》,说的都是《康熙来了》或者放大到整个台湾综艺圈打拼过的那些底层龙套角色们的喜怒哀乐。
只不过可惜的是影片的剧本失控,台词拿捏较差。
比如,那些听起来略显矫情的台词。
也许蔡康永本人来读观众会接受,但换志玲姐姐那嗲里嗲气的腔调,只会让人犯了尴尬癌。
此外,演员的表演实在太捉急,几乎所有的演员都表演如同综艺节目一样,不是太用力,就是太浮夸。
点名批评金世佳,从《爱情公寓》走出之后一直没有太大进步。
也许他很努力,但他的表演一直很端着,在感情戏和特写镜头上,显得犹为出戏。
以及,居然觉得打酱油的范湉湉演的最好,难道是我的错觉?
最后,想说一句题外话。
从影片呈现的感觉和表演方式来看,小S毕竟不是演员出身尽管演技略浮夸但起码是认真的。
如果还要说她是台湾的“谢娜”,那真的就是侮辱人了!
两星半,或许《康熙》粉会更喜欢这部电影吧。
s有两个恨人的镜头感觉有点出戏,哈哈哈,演技的话感觉还是比一线演技派差一点点。
她最让我觉得感人的就是演绎出那种平凡人的感觉,整个影片也确实是情怀粉能get到,康熙的通告艺人演技都还是不错,也是笑点,感觉都是来电影里报仇的,哈哈哈哈,可能就是大家想看的。
娣娣的演绎路确实也有s的影子电影里的“梅”,“小丑”,还有台词。
有爱才是最重要的,看开始时好想吃面,最后居然来一个梦中梦,不过作为蔡导的第一部电影和s的电影首秀,真的比其他好多了。
喜欢,比心,有笑有泪,确认还是情怀啊。
我不明白人为什么总喜欢去否定别人,你不懂别人的思想,你不是别人,凭什么去否定别人的成果?
你有权利觉得导演不行,演员不行,什么都不行,但只要有一个人喜欢,那它就是行的。
这部电影满分只能评5分,我超级想评10分,因为我是个刻板并且冷漠的人,这是我唯一真心想分享给朋友看的电影,甚至真心觉得应该把看过的感受记下来并且值得拿出去分享的电影。
现在作为一个平凡人,看过后我沉思12个小时,我一定要讲我看到了什么。
1,电影开始了,老板娘世界的画面定格,形形色色的人,就拍整整了5分多钟,还是不动的。
于是我不想看这些不正常的人,我快进,并以为这是涕锑的梦。
后来老板娘才是真实的,我反思这开头的5分钟,不就是讲的(现实生活)人(千奇百怪)和必定的(无聊)2,一个一眼就给人强势,优秀,标新立异的老板娘,一个是平凡的TT,一个是现实生活中表现的很强势很冷漠到麻木连自己汤味道变了都感觉不到。
一个是天真,有梦想,为生活奔波的TT。
这不就是那个(外表)坚强(内心)柔弱的(自己)吗?
3,老板娘一见钟情奋不顾身毫不保留,但(意外)的真心付错了让爱情的骗子把她(爱人能力)偷走了连锅都不剩。
这种打击让她发疯造作想死,TT他们,从来没说过我爱你,你为了梦想办丑挨打我依旧鼓励你支持你,你(意外)的面对(死亡)伤心痛苦我陪着你告诉你我不会让你离开我,你虽然什么都不和我讲我依然明白你心结就是我的姐姐。
甚至我告诉你我天天在梦里出轨还想要梦里的另一半你依旧平静的说“应该不会遇到吧”我觉得,(爱情不是神圣的)东西,往往他是最平凡的,它只是一种(让人舒服的相处)模式,我不刻意的告诉你我爱你,我陪你护你支持你接受你的一切丑的样子的同时我也不完美可能我只是个收营员,只有个小电动,还不靠谱的让你扮演鳄鱼,你也一样接受这样的我,那么,我爱你,我希望你和我在一起的你是最真实最没有负担的,同时你需要我时我可以毫不犹豫的改变角色,你说我是你经纪人,我下了一跳,但电话拿起依旧会一本正经的说“喂,您好,我是TT的经纪人”还有“但她是你的姐姐”“麻烦让一下让一下,我们快走”“几试几镜开始”我遵守我们每一个承诺,你任性到说“等我死后你不能哭”,我没有办法的答应了,所以你的葬礼我只能忍住泪水不让它流下来。
4,(亲情)是不需要理由的包容,包容你的懒散和不优秀,同时很容易被认为理所应当,当一方认为理所应当从而主观臆断的不去理解家人的包容,家人也会因为你的不理解而爆发“我为你做了那么多,别人可以不理解我你不能”“没有我你只是个废物”“我你居然说我是个废物那我走”“要走就别回来”卧槽闹大发了,于是我不承认有姐姐你不承认有妹妹,甚至见面会互掐但亲情很奇怪,明明我那么恨你,当别人说你整容怪我还是会怼回去“就算你去整容你也是丑八怪”,当知道自己的妹妹要被利用,就算这个利用是对自己有利,被妹妹误解了也要去阻止。
它是如此的无法割舍的立场。
所以你们可以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但不是“说好的再怎么吵一定要和好”不要等到真的要失去了才去珍惜,那样会有多么多么多么的遗憾。
5,蔡导是个善良的人,他遭遇过不公所以他希望这个世界是温柔的。
她知道这个世界太多遗憾了,TT这一生坚持做成了一件事完成了做明星的梦想,拥有真正的爱情,找回了弄丢了的亲情,好不容易得到这些的时候最大的遗憾是生命到处结束了,我多么希望他们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如此遗憾的人生只是一场梦,这只是电影,我们就当如此真实的TT是一场梦。
梦醒了,老板娘要尊重自己的人生,不能死亡,要面对生活,他走出了那个餐厅,门外也有打扮正常的人,她漫无目的的走,(我刚刚才明白,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老板娘才是梦,她生活在一个虚幻封闭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除了记不得长相的人什么都没有)当她穿上帆布鞋下凡开始人生,最后让我意料不到的是,老板娘的现实生活居然是游乐场!!!!
最后完美的结局是她找到那个51号清洁工,正正好是梦里的那个他。
总结,通过影片我看到,这个现实的世界随时都会发生意外,同时生命必将结束,我希望结束的时候我能有件认真完成的事,有个等不孤身追过的梦。
对待感情要珍惜,不要过分苛责。
生命总有结束的一天而生活是个游乐场,我希望我们整装待发的面对生活,拥抱生活,真到死亡的那一天,我希望是不留遗憾。
最后,我欠蔡导一张电影票,我在爱奇艺上看的,同时因为欠张票房,我还把电影下很多评论看了一遍并强调“只要一个人觉得这个电影好就没有资格说它是烂片”,因为我认为这个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人生的影子。
“吃吃的爱”就是痴痴的爱,爱是平凡的,就如一碗妈妈味道的花生酱面。
此外,蔡导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完成了给小S拍一部她是女主角的电影。
这个承诺。
我没看过蔡康永的影评,所以不知道他作为影评人的水平如何,不过从《吃吃的爱》来看,有着很明显的“影迷”拍电影的特点。
首先看得出来,导演在叙事和镜头语言的运作上,比一般的跨界导演还是要成熟一些。
举个例子,林志玲下车然后一个摇镜晃到狗仔车那一镜,一看便是对电影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设计的出的。
但降至剧本上再谈,就有些不一样了。
我自己无聊的时候也会去想一些故事玩,但下笔很少,多半是想个构思然后存在备忘录里。
偶尔一时兴起也会说一大堆给朋友,事后回头去看,会发现基本没什么创意,在其他电影里总能找到类似桥段。
原因是故事这东西,分析容易,但编的话是一定要经过大量的写,才能写好的。
我目前没这条件也没这兴趣,暂不提了。
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剧本的话,你就会发现像我这样“拿来主义”的人特别多,作者个个都觉得自己写的是悬疑神作惊悚神作科幻神作,其实通通陈词滥调,拍出来五流都称不上。
而且这些剧本都有一个特点:别看大框架有模有样挺唬人,再往里一看,人物干瘪,没有更为具体的序列内容,台词也非常随意。
这是因为这类“影迷写作”,只通过大量观影学到了电影故事的骨架,却没有学到编剧在细节的精心编写。
归根结底还是积累和实践的不足。
《吃吃的爱》的故事也是给人一个这样的感觉,粗略一看,是一个非常俗套的小人物励志故事,情节,情节点都似曾相识,而且越挖越空,如同编导系大学生的大纲作业。
这种烂故事,其实要是拍的稍微好一点,也是可以感动观众的,完全可以造成观众一边纸巾抹泪一边痛骂“他妈怎么这么狗血啊!
”的效果。
然后说不定也可以做一个低配版的滚蛋肿瘤君,可惜我瞧了眼四周,大家脸上的表情比影厅的冷气还冷。
因为除了情节缺乏灵气,剧本结构各部分的长度把握的也非常糟糕,《爱乐之城》大概半小时石头就和高斯林开始谈恋爱,《吃吃的爱》很久很久还一直重复在小人物的失败中,而到了真正重要的姐妹对抗和事业拼搏,居然差不多十分钟就带过去了。
再然后直接跳到韩剧式绝症套路之中。
如果把《吃吃的爱》以三幕剧的形式剖析一下,你会发现它的第一幕和第三幕非常长,第二幕几乎没有,这和三幕剧的基本形式恰好相反:第二幕最长,一三幕最短。
这是蔡康永导演或者编剧能力不足吗?
有可能,但我觉得更可能的是,他将电影变成了一场左右互搏。
前奏长,是因为充斥了太多只是单纯给小S耍宝的戏份,仿佛拿着喇叭声明:看,我们是正宗康熙来了,小S还是那个小S。
无意义的搞笑场景拼凑只不过在满足粉丝。
而后半段才是蔡康永真正在拍自己想拍的东西——一部电影。
虽然它狗血又白目,但也是电影。
可到了这部分,蔡康永导演能力不足被暴露的更加明显,僵硬的正反打,泛滥的配乐,努力又笨拙的煽情。
甚至小S和林志玲的表演都变得糟糕(其实她们真的有挺努力在演而且演的不错),即便之后以“庄周梦蝶”的鬼点子来包装也无济于事。
还没达到大导演的水平,就已经有了大导演的顾虑:如何在讨好目标观众的前提下又实现自己的个人诉求?
结果是拍出来的作品,粉丝没看够,其他人更瞧不上眼。
只要看看你在一个人镜头里的样子,就知道Ta爱不爱你和爱你有多深。
康永哥对s的爱,尽管全世界都知道,却依然能在他的镜头里得到充分的验证——除了“整”她的那些部分,其他每一帧都好美:欢天喜地美,黯然神伤美,睡脸美,流泪美,就连病容,都特别美。
我想,大概所有追随了康熙十几年的铁粉都很难只是把这片子当成一部普通的电影来看待吧,当康永哥温柔的声音、s的机智与笑闹、以及曾经嘉宾们的那一张张熟悉的脸轮番出现时,被停播抽空了的心瞬间就满了回来,幸福夹杂着委屈,一涌而上,眼泪再也止不住…本以为已经坦然接受,这才发现并没有,一个十几年的习惯,哪那么容易连根拔掉。
到最后也没能去现场围观康熙录影,可以排进我目前为止的这辈子里最遗憾的事Top 3了,还好,康永哥拍了这部电影,让我能在他们的梦里做一次我的梦。
谢谢小伙伴的票,给我这梦搭了一座桥。
💋
有的人吃到好吃的,就知道自己活着;而有的人必须有人爱,才会觉得自己活着。
有的梦如此逼真,简直就像我们的另一个人生。
有的时候,陌生人说过的一句话,做过的一件事,都会影响人的一生。
全世界都可以冤枉我,你怎么可以?
你是我妹妹!
我总得知道,自己还活着吧!
掌声在欢呼之中响起,眼泪已涌在笑容里。
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
是多少磨炼 和多少眼泪,才能够站在这里。
失败的痛苦,成功的鼓励,有谁知道,这是多少岁月的累积。
小丑,小丑,是他的辛酸化作喜悦呈献给你。
梦就像翅膀,都是一对一对的。
如果你做了一个梦,世界上就有另外一个人,跟你做一模一样的梦。
如果这个人真的跟你做了一样的梦,那那个人,就是你一直在等待的那个人。
月融了,滴在我脸上,淹没我的悲伤,几两?
说梦的人,害惨了人,生命猫进梦乡,他笑得很笨。
你来了,沾湿了星光,往永恒的水上凝望。
对我说个谎,是绝望,带来了希望。
黑暗的另一端,是月亮,是我。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规矩,你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才有资格获得机会。
如果不努力,只是浪费大家的时间而已。
小时候我很迷花生酱,然后我妈就发明了一道花生酱拌面,做给我姐和我吃。
那味道真的很特别,就是咸咸甜甜的,好像可以同时吃到我妈的笑容跟眼泪。
后来我妈过世之后,我自己试着做了几次,可是超难吃的,我男友也做了,也很难吃。
姐,你还记得怎么做吗?
电影嘛,电光火石,梦幻泡影。
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气你?
可是……我也好想你哦!
姐……我好久没有叫你姐了……你为什么那么晚才出现……你那么晚出现……扣子,有一件事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你,那就是,其实我很讨厌坐摩托车。
我喜欢的,是抱着你的感觉,仿佛不管再怎么远的地方,只要抱着你,你都会陪我去。
我猜,我可以一直躲在你的心里,然后,你就会一直保护我。
这样,你就甩不掉我啦!
姐,妈妈不在以后,我更应该好好陪着你的,结果,现在我也要走了。
我一直好希望,自己可以和你一样棒,可惜到最后我还是没有做到。
但,我至少有一点小进步了吧?
对不对?
许春梅老板娘,我不能继续提供我的梦,给你谈恋爱了!
我祝福你可以在别人的梦里找到真爱,你要连同我的份一起幸福喔!
谢谢所有的朋友们来和娣娣道别!
家人是老天爷送给我们的礼物,小时我们一起笑一起哭,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长大了我们却互相折磨彼此!
我多么希望,这是娣娣跟我开的一个玩笑;我多么希望,她能够回到我身边,再跟我撒娇,再跟我耍赖;我多么希望这一次,我能够很固执的不让她走!
娣娣,我很爱你,你是我这一辈子最珍贵的礼物。
小时候,我们的城市像郊外,我们的脚步很轻快,那时天空很蓝,心很小路很宽。
长大后,我们的存在像尘埃,我们的距离被拉开,有时相处很难,想很多话很短。
我要爬上你的肩膀,我要眺望你的远窗,我忘了问什么样的倔强,让我们不说一句真心话。
我要长成你的翅膀,我要拂去你的沧桑,我忘了说心里面的愿望,始终是要你的肯定啊,从你温柔眼眶绽放。
这时候,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放下了父子的身段,知道时间太晚,不要躲,不要散。
我要爬上你的肩膀,我要眺望你的远窗,我忘了问什么样的倔强,让我们不说一句真心的话。
我要长成你的翅膀,我要拂去你的沧桑,我忘了说当我仔细回想,脑海最珍贵的一幅画,是你载着我叮咛我,要我抓牢你身旁,安心在你背后飞翔。
记忆中我们的一切,随着你消失的脸,成为永远。
有的梦让我们悲伤,有的梦让我们痊愈;有的宇宙在很远的地方,而有的宇宙就在我们心里!
今晚一个人去看了蔡康永的电影吃吃的爱,一开始我对电影的期待不高,因为一直喜欢蔡康永,也一直在看康熙来了直到停播,就想去看一下“康熙来了续集”。
但是看完觉得电影很棒,真的是个惊喜。
电影体现了蔡康永导演一贯的性格,小的细节上尽是导演的巧思和趣味,非常有趣,蔡康永真的是一个充满善意、内心体贴的人。
故事的设定和发展也非常适合徐熙娣本人(或是康熙来了的徐熙娣)的性格,由故事联系到她本人就会产生一种喜剧的效果,内心一定会想“徐熙娣就是这样的人啊,天呐,她没救了”。
电影笑料十足,同时也感人催泪。
电影叙事的结构也非常有趣,梦像是现实,现实却是一个梦,梦与现实相互穿插颠倒,叙事手法不落窠臼,反而使电影中的某些桥段得到了合理化(并非无趣烂俗),因为这就是那个疯癫、性感、不正经的徐熙娣的梦啊,如果真是梦,那一切就都好解释了(一开始我纳闷蔡康永这样的导演怎么也会用到这样烂俗的桥段呢,其实这个桥段设置得刚好,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徐熙娣就是这样的人啊)。
高明,佩服,我这么喜欢蔡康永,看了这么多年康熙来了,没认错人。
电影大概就是讲,在某个星球上,徐熙娣饰演的许春梅经营一个面馆,得益于祖上传来的一锅汤,名震星际,有一天49区的一个太空垃圾清洁员来到她的店,她一见钟情,两人耳鬓厮磨,缱绻难分,但是有一天49区的清洁员却偷走了她的汤,他不仅偷走了她的汤,更伤了她的心,欺骗了她的感情,她伤心欲裂,准备吃安眠药自杀,但在自杀前的一晚她准备纵情歌舞,大醉一场。
后面太累睡着了,于是做了一个梦。
(电影一开始就是这个梦)在梦里,她变身上官娣娣,有一个姐姐叫上官玲玲,在母亲去世以后,妹妹一直由姐姐带着,姐姐上官玲玲是个大明星,工作努力,妹妹生活无忧,希望凭借姐姐的影响力混几个角色演一演,但却被姐姐斥责不争气,妹妹一气之下搬离了姐姐,自己生活,去跑龙套、扮丑角、接小广告,想向姐姐证明自己。
妹妹有一个男朋友叫扣子,很贴心,对自己不离不弃,两人非常相爱。
可是有一天妹妹却查出患了胶质瘤,生命最多只剩下一年了,于是妹妹变得更加努力,她要在生命中最后的时间里证明自己,阴差阳错的,妹妹竟然凭借一个一分钟爆笑视频红遍网络,于是演戏机会接踵而至,终于能与姐姐一同参演同一部电影,姐妹两自从3年前闹翻之后就再不联系,没想到再次见面却是在戏里,真是人生如戏啊。
戏中妹妹意外昏倒,姐姐才得知妹妹患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姐妹俩之间的嫌隙一瞬间烟消云散,姐姐做了妹妹最爱吃的花生酱拌面,陪她演了她还没有演完的戏,在雪花纷飞的美轮美奂的片场,妹妹倒在地上离开了人世。
在妹妹的葬礼上,姐姐说到,人生有那么多的磨难,我们为什么还要互相伤害和折磨,我们应该互相爱彼此,这样才能度过这一生。
(这就是蔡康永在奇葩说上提到的啊)画面一转,就在半梦半醒之际,许春梅听到一个声音说“春梅,上官娣娣让我告诉你要好好活下去,你没有死”,醒来后,许春梅倒掉即将要服用的安眠药,整个人重新焕发了光彩,决定勇敢地生活下去,在游乐场里,许春梅看见一个穿着太空服的修理工,以为是偷走了汤的49号,追上去暴揍一场,没想到认错人了,他是51号,但是她却遇对人了,因为这个51号就是那个跟她做同一个梦的人,就是她梦中的扣子,她的人生伴侣,这是她妈妈告诉她的道理:命运中注定在一起的人会做同一个梦!
最后不得不再次提到蔡康永导演不落窠臼妙趣横生的叙事手段,一开始就是一个梦,上官娣娣、上官玲玲、扣子都是许春梅梦中的人物,什么得了胶质瘤只剩下一年的生命了都只是梦(许春梅的梦,徐熙娣的梦)。
在梦中穿插了部分现实,导演借梦中人物之口把这部分现实营造为一个梦(小细节,小心机),直到影片快结束导演才完全坦白说“好吧各位,你们前面看到的都是梦,那些烂俗的桥段都是徐熙娣的臆想,与我无关,哈哈哈哈!
”小S在戏里各种被整,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笑料(真的好笑),但是在这个喜剧的外衣之下,蔡康永想讲的是爱,是亲情,是赖以生活的勇气。
《吃吃的爱》,不是《康熙来了》,也算不上是一部多么别致的电影。
做了导演的蔡康永说,这部电影是为生命感到疲倦的人而拍。
但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的戏里戏外都只有——小S一个人是主角。
《吃吃的爱》是蔡康永作为宠爱她的闺蜜献给小S的爱。
《吃吃的爱》其实是要刻意淡化“康熙”这个大IP的(虽然宣传上未必如此)。
虽然蔡康永跟小S凑在一起,大家就会想到甚至只会想到《康熙来了》;虽然电影中有诸多的台湾综艺咖客串,也会让人想起过去《康熙来了》节目里的那些故事。
蔡康永在《康熙来了》收掉的时候好像有这样的感悟:“康熙”老连在一起就渐渐的没有各自的“康”与“熙”了。
结束《康熙来了》是蔡康永的主意,虽然小S义不容辞共同进退,但在蔡康永这边看来,还是会觉得对小S有所亏欠。
于是就有了《吃吃的爱》。
蔡康永不仅要用电影来表达他对小S无比的爱,同时也要为观众呈现一个不同于《康熙来了》节目里的小S。
这次“康熙”联手,“康”隐于幕后,“熙”是台上惟一的光。
那些客串的综艺咖,不是为了缅怀,而也都是为了衬托小S而来,也都是爱。
《吃吃的爱》也许算不上是一个好的电影名称(容易让人不明所以),但简单不代表没有意义。
“吃吃”音同“痴痴”,是痴迷、义无反顾,是小S对“爱”的状态和本性。
“爱”则包括了事业与爱情。
“吃吃的爱”要表达的就是小S对事业与爱情的追求和梦想。
另外“吃”也是小S的特色与个人标签,她爱吃美食,爱吃男艺人豆腐(虽然节目效果居多),“康熙”之后,还开了《姐姐好饿》这样的个人节目。
“吃吃的爱”这个片名,其实也意在突显小S,符合影片一切为了小S的主旨。
相较之下,英文片名“Didi's Dreams”就简单明了了。
“Didi”是影片的主角上官娣娣,也是徐熙娣,是小S。
严格的说,作为个人的“徐熙娣”,和作为主持人、作为有鲜明特色明星的“小S”,并不能划上等号。
“Didi's Dreams”,更多的是荧幕形象背后徐熙娣的梦、梦想,除了当电影女主角和在戏里谈一场经典的恋爱,其实还包括了曾经在演艺圈的憧憬和逐梦的过程与努力。
这些相较不为人知,或因为时间与光环而渐渐淡化被淡忘了。
(为方便叙述和理解,本文还是主要以更熟悉“小S”作为称呼。
)《吃吃的爱》中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表现出来的姐妹关系和辛苦打拼,却又是小S的真实写照。
大S小S姐妹关系很好,但小时候起,在周围人眼中,姐姐外形亮眼引人注目,妹妹则不太起眼,算是典型的公主与丫鬟组合。
虽然现在回顾过去有人会觉得大S的美见仁见智,小S也并不难看,但那时姐姐的光芒确实盖过了妹妹。
这对小S来说,既要在打拼过程中更加努力,而有时候又习惯于躲在姐姐的背后,显得保守甚至“俗辣”,跟强势的姐姐相比“野心”不足。
S姐妹一开始都一起活动。
她们结成了少女歌唱组合“ASOS”,开始唱《十分钟的恋爱》,后来渐渐变得越来越个性。
一起主持节目,包括著名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但真正奠定其特色的还是《娱乐百分百》。
姐妹俩用一种介乎于真实与表演之间的风格,自由,直接,疯狂,感性,在电视上“玩”出了一种新气象,受到新世代的瞩目与欢迎。
之后大S专注于役者之路,从小屏幕到大银幕;小S则幸运地遇到了蔡康永。
蔡康永有时也如同一个“姐姐”般的存在,给予空间又提供保护。
《康熙来了》的故事不用多说,小S成为了“小S”。
在个人方面,小S走入婚姻,住进帝堡,开始相夫教子的生活。
较早地结婚生子,也反应了小S张扬表面下相对传统的本质。
知道小S姐妹以及和徐妈妈之间关系紧密的人,也就不会觉得小S的选择有什么奇怪了。
《康熙来了》的成功,以及家庭生活成为重心,让小S在事业上越来越没有企图心了。
除了在音乐上偶尔插花,戏剧类的邀约一般都不会接受,因为演戏太辛苦了。
虽然一直婉拒,但想请小S参与作品的人还是很多。
在节目中提及的电影邀约就有不少。
“大尾鲈鳗”邱黎宽宽姐邀请过好多次。
还有一些就有些莫名其妙了,算是“妄想”。
《铁狮玉玲珑》想请小S演许效舜的老婆、姚元浩的妈,你们不知道小S有多在意女演员演妈这件事吗?
何况儿子还是姚元浩!
还有让人绝想不到的《玉蒲团3D》,从片方角度看,这是个大胆有趣的提议,但对小S来说可能性为0。
当然也有很认真的邀请。
杨凡拍《泪王子》时,后来由朱璇扮演的和张孝全上演激情戏码的飞官太太,第一人选其实是小S。
甚至杨凡一开始就锁定了小S,剧本一完成就拿给小S以及蔡康永看。
杨凡也算一人物,小S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就把徐妈妈搬了出来。
徐妈妈跟导演说,小S要当贤妻良母不能演这样的戏了,不过我还有另一个女儿……现在,蔡康永的电影,小S无法拒绝了。
何况这还是一部以小S为唯一主角、完全为她量身打造的电影。
电影里的上官娣娣,一个不断试镜寻找机会的小演员也没什么企图心,直到知道自己得了绝症才不顾一切奋力一搏。
煽情中带着点调侃,但重要的还是回顾了曾经的初心与奋斗。
如果你喜欢小S和蔡康永,对《吃吃的爱》的内容就不必计较。
《吃吃的爱》是一部蔡康永献给小S的“私人电影”,包含了他的爱和她的梦。
成为电影女主角并在电影里和帅哥谈一场动人的生死恋,是小S的少女纯真与梦想。
当灯光亮起走出剧院的那一刻,其实首先联想到的是或许与电影表现不一定相关的两件事情。
有一集康熙播出,当来宾谈到电影Real Steel的时候,大家便开始聊关于亲人关系的话题。
蔡康永说,做儿子的人,长期下来会与父亲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关系,一直想要证明给他看。
话没说完,便开始哽咽。
其实无论隔着屏幕与否,我们都无法揣摩主持人的真实心境。
但作为长期观众其实发现,在成为“有作品发布”导演之前的蔡康永,以主持人或作家的身份,都在不经意中谈及了无数次“证明”。
所以哪怕身为导演的他一再地强调这是为徐熙娣量身打造的电影,哪怕他用尽一切角度与方式为老搭档施展表演才华提供舞台(事实上徐熙娣的表现亦可圈可点),可是剧中那个为了要获得姐姐的认可而受尽耻辱的卑微女孩,不就是和那个真情流露说想要证明给父亲看的蔡康永,一模一样吗。
觉得他太自卑了,太脆弱了。
即便影片依旧存在华语商业电影的一贯硬伤:剪辑混乱、剧情空洞、拼凑感强烈。
但在全长九十分钟的电影里不难发现处处都是导演所塞满的巧思,如同影片中用梦境为管道所设置的平行世界一样,叫人会心一笑。
更何况,影片口碑的好坏在这样的语境下似乎已经不重要了,比证明给“别人”看更有意义的是,他又一次地证明了给“自己”看。
最后谈一个问题,这刚好也是另外的一个联想。
记得喜欢的作家王贻兴当年坚持当电视艺人,说希望有朝一日能把自己成为明星作为载体,将民众对媒体的簇拥进而反过来转移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热情上来。
梁文道也曾在采访前者过后,面对这样的豪情壮志发出这样的感慨:“挺不喜欢某些流行刊物记者那种惯见的嘲讽语调与自以为聪明的态度,我见过他们用这种手法把王贻兴描述成一个背叛理想放弃高雅而且彻底从俗的爆红‘才子’。
真是可悲,你既然不曾歌颂甚至采访过任何一个坚持‘高雅’理想的作家,又凭什么指责一位作家庸俗了呢。
” 许多人热衷于嘲笑台湾综艺节目庸俗的基础上,讽刺蔡康永“不务正业”跑去拍流量电影。
可是在毕业于UCLA戏剧电影电视学院与授课于世新大学电影语言的履历面前,“不务正业”之说更似无稽之谈。
而且,哪怕他再执意拍一万部粉丝电影。
也关你什么事啊。
(5.29 替换了文末的不雅字眼,感谢友邻提供一面镜子 )
一直以来看综艺节目都觉得蔡康永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可是看完这个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我对于才华横溢这个词没学好,理解错意思了……电影开头就是上官娣娣的一个梦,一个在外太空的梦,说实话,那个梦境中的造型看得我好难受。
其实就剧情而言我是没怎么看懂的,不过中间上官娣娣的姐妹亲情和爱情我还是看到了。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术业有专攻,一个好的主持人不一定是好的导演。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