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这部片子,也看了《星之彩》的原版小说还有田边刚改编的漫画。
记下一些想法。
①电影里的节奏是比小说、漫画都快的, 但毕竟本来原著里的“感染”节奏是一两年(这很难为导演影视化),更多铺垫在了日常动植物的缓慢得反常现象,举例的也是常见的动植物,营造出“管中窥豹”的感觉,以被动观察到异样为多。
比如跳跃强化的兔子、体型偏大一点的虫类、弯曲的藤蔓、没有风但运动的树枝。
在乡村生活过的人阅读起来感觉这种“反常”味道会更好。
电影里借鉴的“肉团拼合怪”、“僵尸动物”,感觉都是后加的。
②电影设定是现代。
原本设定是马车、骑马的年代。
所以电影里手机、网络、机车更多。
小说主要是调查员和阿米对话的视角;漫画主要是内厄姆的朋友阿米回忆的视角;电影开头的调查员和阿米直接融为了同一个人,而且是配角,戏份不多。
电影主要是内厄姆的主角视角,更强调个人精神状态受影响,神智不清。
③小说更多着眼周边外人视角,强调了城里人的傲慢,一种对内厄姆的漠不关心。
一种总以为乡下人知识程度低、迷信,在说胡话不可信不理智的预判( 漫画里更多是补了邻里或者教区的人遇到异常多了,避祸的心态。
)。
漫画和电影里的内厄姆感觉比小说里更干练,小说里更老实。
不过越硬汉越悲哀,熵增越发明显,有股不服输的劲。
④漫画更忠于原著,母亲和孩子是分别被内厄姆关在阁楼两对面房间里,而且一直吼叫(发疯痛苦)。
电影里似乎没有。
孩子掉井里本来是提着灯笼挺诡异的过程。
本可以在这方面拍的更有“东方”诡异风味就好了;电影里却变成哥哥为了救狗傻乎乎“穿越”就很迷。
另外是最后警方来调查的过程(抽水、挖井)电影改成了营救,没什么体现。
⑤星之彩貌似有个白天弱、黑夜强的性状,电影里也没有。
可以看做一部克苏鲁合格片吧,抛去人设,环境的设定,仅拿克苏鲁元素说话,在星之彩出现后,没有具体的体现,但人物的SAN值不断下降,从一个温柔的爸爸(凯奇饰)到后面的紧张,疯狂;妈妈的理性到精神恍惚;女儿的中二到非常中二,都能看出星之彩的作用——让人物,动物疯狂掉SAN值,影响生物的生长,导致变异,这些东西影片都在冥冥之中体现出了——注意是冥冥之中,太不明显了!
导致剧情恍惚,推动过慢,且结尾还有未被影响的人,哇!
这一下就违背了克苏鲁原则,为什么地质探测员没事呀,没喝水吗,明明星之彩就是有意始主动的好吧,放过他了?
影片没说原因,令人疑惑不解,且剧情太慢了,推动不够紧张,明明被影响了,却没有靠人物侧面描写体现出来,就只有自己割手指呀,愤怒呀,疯狂呀,没有人物之间的矛盾,这题材就应该把矛盾夸张用人物矛盾体现
同样是未知的光芒,《湮灭》五彩斑斓,本片中导演特意只选择了一种颜色:恶趣味的死亡芭比粉,虽不像彩色那么诡异,也没有红色那么恶心,却让人不禁与血与肉联系起来,血腥至极,充满了邪恶与不祥。
正好前几天看了“普罗米亚”,里面的外星生物是一种来自其他平行空间的火焰,看来人们厌倦了外星人大眼秃头的呆萌形象,开始向风火雷电等能量转变。
本片中的外星人设定颇有新意:这种“生物”的设定是一种“颜色”,具体表现为一种粉色的亮光;但凯奇却形容为“一种无法形容的颜色”(多半还十分壮观美丽,美到蛊惑心智)。
有的人会闻到臭味。
受到“颜色”的污染后,时间,空间和生物都会出现异常:天空会出现粉红色闪电,电视、手机会“罢工”,并接收到来自异界?
其他时空?
的噪音。
生物会变得畸形、生长迅速、扎堆互相吸收同化,精神上逐渐走向癫狂。
时间也会错乱,不分白天黑夜,人死后可以复生;空间会扭曲,人身处其中会迷路。
这种“颜色”似乎具有放射性,会烧伤生物的皮肤,所以畸形人类和动物都看起来白花花的,毛发会脱落,露出里面的骨头和血肉,我感觉也有点像被吞下去没有完全消化的残渣,参见蟒蛇(动物世界看多了)。
“颜色”还与水息息相关,似乎会栖身于此,还会污染水源,不过本片中污染程度和表现不明。
“颜色”来自宇宙深处,一个只有触手(或被改造成触手?
)的可怕星球。
如果要问什么生物会这样,以及为什么会这样,我只能说,克苏鲁世界的设定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用理性和逻辑去分析的世界,这里充满了可怕的未知,有着永远无法揭示的真相。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星之彩”的解释,来感受H.P.LOVECRAFT的脑洞吧:星之彩是一种有知觉的生物,但它表现出来的样子,却像是一种纯粹的颜色。
它不是气体,也根本没有物质化的实体;当它移动时,看起来就像是一块闪闪发光的、无定形的颜色在四处流动,在它淡色遮蔽的阴影中闪闪发光。
它发出的色彩与已知光谱中的任何颜色都不同;这块特殊的颜色能在地面上流动,也能像生物一样在空中飞翔。
当它进食时,其猎物的皮肤与面部都会散发出和星之彩颜色相同的微光。
[1]
星之彩虽然星之彩是无形的,但它从人体上经过时仍然能被察觉。
那感觉就像是触碰了粘湿、有害的蒸汽;在盖革计量器上,它的存在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辐射爆发现象。
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光源强化设备监视时,它表现为一块明亮的发光体。
但红外线监视器对其无效。
星之彩来自宇宙深空,那里有着完全不同的自然法则。
成熟的星之彩能产生胚芽,它是一个三英寸大小的球体,看上去像是中空的;当被放在营养丰富的土壤或浅水洼中时,胚芽就会开始发育。
数天后,胚芽的外壳就会分解,并出现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幼虫的新生物。
这些像果冻一样的幼虫能长得非常大。
当它开始渗入生态系统时,当地的植物就会开始病态地疯长;果实的味道会变苦,昆虫和动物会产下畸形的后代。
到了夜间,所有的植物都会散发出星之彩的微光,草木会扭曲、缠结在一起,像被强风吹打一样猛烈摇晃,甚至连人类都会发出幽灵般的光辉。
数月后,幼虫就会转化成幼年期的星之彩。
幼年期的星之彩会离开自己的巢穴,在附近觅食,并开始消耗在它身为幼虫时曾影响过的地区中所蕴含的生命力。
当它吸取了足够的能量后,就会离开这颗行星、前往太空,并最终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此区域拥有大量生物,星之彩能吸干大约五英亩范围内的所有生命力;如果是一片荒野或草原,星之彩能吸干十到二十英亩内所有的生命力。
土地一旦被吸干,就会从此荒废,没有任何植物能继续生长。
明亮的光线能抑制星之彩的活动。
在白天,它会待在阴暗、凉爽的藏身处,最好是某种水底:池塘、井、湖、蓄水池甚至海洋,都是理想的地点。
除了令人惊掉下巴的二人合体,片中把那种“难以名状的恐怖”气氛演绎得比较到位,不同于其他恐怖片,主角们几乎没怎么想要去逃避或反抗,这也和克苏鲁的设定是一致的:反抗是没有用的,面对远超人类认知、来自宇宙深处的远古巨神,渺小的人类只有怀着巨大的恐惧等待死亡的降临。
“我们哪也去不了”小哥透过女孩的眼睛看到了虚空异界的可怖景象,其中一个景象和女孩头上的符号重合,是否意味着这种生物早就收割过地球(我不禁想起了异形,哈哈)?
片头也说过“......这里充斥着女巫的传说...邪恶的事情一定是数个世纪流传下来的”。
从这种意义上,女孩终于成了“女巫”,透过那一双疯狂的恶魔之眼向主角展现了分不清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预言:既然“颜色”会扭曲时间与空间,那么小哥看到的是什么呢?
可能是“色彩”的起源,可能是其他星球生灵涂炭的末日景象,也可能是被改造了的地球的未来。
想象这么一种只依照本能漂浮于宇宙之中的生物,收割过一茬又一茬的智慧生命,地球不过是它的一盘菜,光想想就觉得要疯啊。
片尾也很有意思,按理说按照前期发展的套路展开就好,怎么吓人怎么来,怎么莫名其妙怎么来,片尾却强行解释一波,什么一个世界迁徙到另一个世界,生灵涂炭神马的,刚以为这片子又落入了套路,接下来要上演一部警长和水文哥摧毁外星卵,拯救人类免于灭绝的老套桥段,关键来了:警察迅速领了便当,小哥鬼爬回了怪物的巢穴,按照克苏鲁的一贯尿性,这种亦鬼亦神的生物不是应该“看一眼就让人发狂”的吗!
为啥小哥没有死?
也没有发狂呢?
若干年后,大坝建起来了,小哥也沧桑了,世界却没有走向既定的灭亡,是“星之彩”吃饱了回到宇宙去了,还是潜伏在水里准备在蓄力槽满后给人类来个大清洗?
如果这不是导演编剧上的疏忽,可见结局也没有按套路出牌,这正是克苏鲁电影的设定:导演将这种非理性、难以名状(缺乏逻辑?
)贯彻了全片的始终,细思极恐。
我只能说,这很“克苏鲁”!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刺激你视觉神经的电影,不管是那诡异奇幻的色彩,还是被色彩感染后的生命。
故事讲述在乡下居住的加德纳一家,这一家五口本来过着平静的日子。
某一天天生异象,一片诡丽的色彩出现,随后一颗陨石降下在加德纳房子不远处。
色彩出现那晚,小儿子被这片奇异的光吓到,也有可能被吞噬了。
色彩感染了笼罩区域的一切,加德纳一家在发生着变化,房子周围都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
比如做水文调查的小伙采集的检测样品,出现了奇怪的彩色和听到奇怪的声音。
加德纳家房子也在发生着变化,先是奇怪的闪电,继而是消失的陨石。
陨石消失后,那个粉色的壁虎出现,告诉观众周围已经发生了未知的变化而加德纳的家里也在发生着变化,先是加德纳妻子打开的看着恶心的鸡蛋,然后是丧失心智切菜切断手指的妻子,然后是电话里传来的奇怪的声音。
从医院回来的加德纳也变得暴躁了,路上还遇到吓了他们一跳的粉色野狗之类的动物。
回到家的加德纳,处处都遇到了诡异,诡异的浴室,奇怪的气味,粉色的花草树木,还有长相奇怪的番茄。
再接下来,因为用被感染过的水洗过澡的加德纳,皮肤开始变异。
这一切在加德纳家房子周围植物都变粉之后,又将这种变化达到了高潮。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更不可思议了,加德纳家的羊驼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头有四个头的怪物,在然后就是加德纳的妻子和小儿子也融合在了一起,也变成了一个怪物。
你不看电影根本无法想象那是个什么场景,真有点那个《变蝇人》的味道。
电影中饰演加德纳女儿的小姑娘,有点像猩红女巫——《星之彩》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关注
导语:我们一向鼓励探索未知,但这却未必是好事儿。
自古以来,我们便对未知的宇宙充满好奇,从书写嫦娥奔月的童话,到如今对外太空的一系列探索,我们朝着未知一步步靠近。
可未知的到来一定会好吗?
答案是未必。
今天聊聊尼古拉斯凯奇的最新惊悚电影《星之彩》。
《星之彩》|神秘的外星生物星之彩最早出现于H.P.洛夫克拉夫特所著的《来自群星的色彩》一书,是一种来自外太空的神秘生物,它的身体特征无形无状,而是一种纯粹的、闪闪发亮、甚至有些美丽虚幻的色彩。
它像水一样在大地上汹涌地流动前行,渗入植物、动物、人类的体内,使他们畸形变异,而且其破坏力大得惊人,能吸干约5英亩范围内的所有生命力;如果是一片荒野或草原,能吸干10到20英亩内所有的生命力,土地一旦被吸干,从此荒废,没有任何植物能继续生长。
星之彩是一种外星生物当把所有生命体的能量吸干后,星之彩会离开这座行星,返回太空。
电影《星之彩》便是以这种神秘的外星生物为题材进行的故事改编。
|一颗陨石引发的灾变加德纳一家住在新英格兰偏远森林的深处,过着与世隔绝、安逸幸福的乡村生活,然而,有一天这份平静却被一颗天外突降的陨石所打破。
陨石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块陨石没什么不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发生了一系列诡异的事件,比如,半夜三更发现天空被诡异而鲜艳的色彩所渲染,女主切菜的时候忽然神志游离把手指切掉;井边开始生长从未见过,颜色妖艳的花朵;昆虫的身体发生变异;打电话被奇怪的声波所干扰;时间维度被改变……
昆虫身体发生变异电影和很多国外惊悚片一样,将故事背景放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内,通过特定几个人物的离奇经历来展现灾变的过程,从而增加观众的代入感与紧张感。
与众不同的是:一般国外惊悚电影中的大反派都是丑陋的、恶心的,比如,《异形》中恶心的外星怪物,看上去就反胃。
《异形》中恶心的外星生物可《星之彩》中的大反派“星之彩”却是炫目的、美丽的,而这种异常的美却又使观众感觉到一种另类的恐怖。
影片特意用扭曲的亮紫色来展现星之彩的形态,当这种色彩点亮屏幕后,配合相应的配乐,观众在惊艳的同时本能地感受到即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
所以,在画面渲染与调动情绪上电影非常成功。
星之彩形态绚丽这种通过极力渲染“未知”事物的“美好”,来凸显其背后的“凶险”,是比较少见的尝试。
更为重要的是这部恐怖片以克苏鲁神话的形式,打破了我们对“未知”的幻想,告诉我们:宇宙中的“未知”并非一概美好,它的发现也可能打破原有生活的平衡,引发意想不到的灾变结局。
人类历史上很多灾难都同发现未知而使原有生活失衡有关,比如,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从欧洲出发历经千难万险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一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令西方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但同时也使亚非拉人民饱受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之苦,同时,也将梅毒带回了西班牙,导致梅毒在欧洲泛滥。
而另一方面,西方将工业文明带给全世界,固然改变了我们落后的生活方式,却也带来大量的环境污染,比如,因工业引发的温室效应令全球变暖,致使海平面上涨,前段时间有媒体爆料位于极寒之地的珠峰居然长出了青草,表明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成倍加快,未来会发生什么尚无法预料。
珠峰长草一个又一个事实证明人类对宇宙所知尚浅,还有很多东西不为所知,而我们却无法预测它们究竟会带给我们灾难或者幸福,这也就难怪世界最聪明的人之一霍金为何警告我们:面对外星声波千万不要回答了——这其实是从严肃科学家的层面对于未知提出的预警。
霍金所以,我们一味打破“未知”领域真的对吗?
还是保持朴素自然的生活状态更好呢?
这是电影给我们的终极思考。
|虽是尼古拉斯凯奇的逆袭之作,在剧情设计上却也有很多缺点《星之彩》之所以广受关注除了新奇的内容设定以外,与主演尼古拉斯凯奇有很大的关系。
都知道老戏骨尼古拉斯凯奇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因投资不慎而破产,之后,为了还清拖欠的债务与税款,不惜自毁形象接了很多烂片,获得“烂片之王”的称号。
尼古拉斯凯奇2018年到2019年,五十多岁的尼古拉斯凯奇便出演了《曼蒂》、《代码211》、《窥镜》、《疯狂父母》、《原始恐惧》等五部以上电影,但豆瓣评分却凄惨无比,一概不及格,令喜爱他的粉丝无限唏嘘。
《曼蒂》评分仅5.4而这部《星之彩》却是他近年来为数不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且豆瓣评分超越及格线的作品——虽然,很多观众觉得他的演技有所下滑,但我觉得他塑造的主人公还是很有特点,见仁见智。
尼古拉斯凯奇《星之彩》尽管如此,《星之彩》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为了增加悬疑与惊悚的色彩,影片将男主的女儿设置成一个巫术爱好者。
电影一开始,这位巫术爱好者便神神秘秘地进行着某种古老的巫术仪式,而且她脚背上还纹着古怪的图案。
原本以为“巫术”在灾变发生时会起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作用,然而,整部电影下来,“巫术”却只是个噱头而已,毫无用处。
所以,这一设置与主题无关,纯属故弄玄虚。
故弄玄虚的巫术另外,灾变发生后,很多诡异的现象接连发生,明眼人都已意识到情况不对,可男主却仍固执地留守家园,而不是听从女儿的劝告想办法离开这里,直到不可收场才醒悟,明显不合理;还有他的大儿子明明发现情况异常,却非要爬到井底去救狗……这些不符合逻辑的设计使电影中的主要人物显得格外愚笨,缺乏欧美电影惯有的理性。
再有,就是电影的前半段节奏略显拖沓,与灾变无关的叙事太多,直到后半段才步入主题,但有关灾变的场景不是特别多,令人感觉没那么过瘾。
尽管如此,《星之彩》作为一部富有新鲜感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惊悚片,闲来无事,在家看看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尤其在目前的非常时期,人们渐渐意识到来自未知的恐惧,可能更能对这部电影感同身受吧。
最后,作为尼古拉斯凯奇的粉丝,也希望他再接再厉,继续多拍一些好的作品,摆脱“烂片王”的称号。
你们看过这部电影了吗,觉得怎么样呢?
欢迎留言。
明明是小预算,却拍出了超过《湮灭》的好质感。
《星之彩》改编自1927年的著名克苏鲁小说,悬疑氛围cult场景都做得非常到位呀。
来自外星的一种力量不可描述,直接拍摄那个本体是吃力不讨好的,失去了神秘感就索然无味了(比如《湮灭》)。
那么咱就拍拍它对人类做了什么吧。
在这个层面上,导演和美术做得很具独创性。
不放图了,你自己去感受下。
很久没看到制作这么精良又直给的克苏鲁了。
看后表示痛快。
清汤寡水的科幻片,没有把洛式的诡异气氛表现出来。
表现非常平庸,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美剧中的某一集”,没什么亮点。
对于镜头的把控,气氛的烘托还是薄弱,科幻元素盖过了惊悚元素,导致了剧情上的两边不讨好。
影片整体色调太亮,导致气氛沉不下来,我个人觉得如果整体色调偏暗,而突出星之彩的鲜亮,那可能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还有在镜头的把控上,而且说实话,尼古拉斯凯奇感觉不太适合演这种惊悚片,总是给人一种见过大世面的样子,感觉这人在就很稳....
大约是7的水平。
前面的情节过于拖沓,人物性格也没有立起来。
使用了爱手艺的世界观,却并没有展现出星之彩的完整能力,因而所谓“不可名状的恐惧”反而是要通过一些具象化的形象来表现,比如说一些融合怪之类的“怪形”。
一般而言爱手艺的叙事逻辑都是某一个调查者(他有可能是当事人,比如说墙中鼠或者银钥匙之门,只不过侧重点为探索和调查)去介入这个事件,不会和片中这个水库调查员一样毫无存在感,但是电影也没有通过凯奇的视角来阐述,甚至连主角被星之彩控制都是需要观众来猜测的,这就非常不妙了。
为什么说影片最大的败笔是没有代入感没有展现克苏鲁题材的诡异呢?
因为一些由于星之彩属性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很好的展现,导致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的观众会觉得莫名其妙。
以下举例几个:1.星之彩可以控制人的精神,看到不可名状的色彩会让人变得疯狂。
这一点在影片中表现为电磁干扰,像洗牙一样的耳鸣声和一些幻觉场景。
其实也是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本尼会没有带羊驼回圈,和拉维妮娅恍如隔世,小儿子浑浑噩噩,甚至可以解释为什么爸爸(凯奇)会有一些自相矛盾的行为,他有的时候会极端愤怒和暴躁,因为他用星之彩的水洗澡,和喝酒。
以及他为什么一会儿对拉维妮娅暴力一会儿又道歉,那个时候他已经失常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家人在后期显得智商低下行为错乱,很简单,星之彩影响了精神,但是影片并没有把这种精神影响很好的表现出来,让观众分不清这是角色原来的属性还是被影响之后的,说到底还是前面的角色性格没塑造好,戏份都花在凯奇的床戏上了(笑)。
2.星之彩可以让周围的动植物变成和他一样怪异的色彩,以及果实会变得硕大,怪异,但是味道会很奇怪。
这是刚开始的阶段,在星之彩开始蚕食周围的生命力之后,果实,动植物都会变得干枯。
很显然影片是有表现的,但是仅仅停留在表现上。
那些诡异的紫红色的花看上去更像是为了烘托气氛,怪异的西红柿也过的太快了,就好像是因为男主角种不好才会不好吃一样。
实际上应该是这样,不仅是花变成紫红色,还会有一些更加反常的植物,蓝色的西红柿,绿色的羊驼奶,要展现出怪诞而不是烘托氛围,才能让观众意识到这是有问题的,是星之彩造成的。
进一步去刻画星之彩能够造成的影响。
这样子结尾的时候,星之彩先是给周围带来了丰富的颜色,硕大的果实和精神污染,然后再把周围的生命力蚕食干净,回到天空,会更加自然和可以理解。
视觉效果和《曼蒂》如出一辙,华丽吸睛。
故事节奏张弛有度,且将其放置在当代语境中,故事中通信困难的条件则通过将一家人安置在原始森林中还原,并引入水文学家取缔了原著中的朋友作为见证人,合情合理。
特效化妆也忠于原著中的描写,对于希望看到原著电影的粉丝来说一本满足。
那么作为恐怖影片他是否合格呢?
何止及格,应是优异。
演员演技都在线,不必赘言。
作为一部太空科幻恐怖题材,需要唤起观看者对未知的恐惧,影片通过陨石降落后一家人日常生活中诡异事件的描绘、对受陨石影响的动物的具体刻画再到一家人态度情绪的变化以及事件安排的顺序,先是使观看者感到好奇,之后感到恐惧。
高潮部分的小插曲——水文学家逃离星星的追捕——更是锦上添花,且近几年科幻恐怖题材只有寥寥几部,有的更多是热度,而如《星之彩》般优秀的科幻恐怖片竟然连热度也没有,可惜啊。
这部电影改编自洛夫克拉夫特的同名短篇小说《异星之彩》,极具有克苏鲁神话中“不可名状”之恐惧的意味。
电影的内容看似寻常,一颗流星坠落到了远离城市独居荒野的一家人的院子里,此后,诡异的事情逐渐发生:在第二天,流星形成的陨石奇异消失,地下水开始散发出奇怪的味道,母亲在切菜时无知无觉切断了自己的食指,小儿子声称从井里听到了说话声,花洒中流出了长满细小触手的黏液,电磁莫名消失,汽车无法发动……一家人似乎被困在了一场永远无法离开的诡异梦境中,在恐惧与绝望中一点点步入死亡。
但与寻常怪物片和恐怖片不同,造成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星之彩”,对于主人公一家的遭遇,它知道,却毫不在意。
这里要提一点,在洛夫克拉夫特创立的克苏鲁神话设定中,“星之彩”是一种高维生物,有极高的智慧。
在它的眼中,人类与蚂蚁毫无区别,因此,在地球休养生息了一个晚上后,它便顺手吸收了周围全部生命力,飞回了宇宙。
至于主角一家的死亡——你还记得自己吃过多少片面包吗?
这看似荒诞,实则是克苏鲁神话的内核之一——人类并不万能。
浩瀚的宇宙存在无数的奇迹,我们人类只是宇宙边缘的荒凉星系中诞生的弱小种族,在这样一个浩瀚无边、而又毫无理性与目的可言的宇宙中,人类所认识和规定的法则与观念都是毫无意义的。
这个观点在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主流的“人类至上”截然相反,甚至放在今天都毫不过时。
或许这也是克苏鲁神话直至今日还为人所着迷的原因。
它提醒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只是仰望星空的虫子,不要骄傲自大,不要想着征服自然。
另外,影片中对于“星之彩”那种不可名状的感觉也刻画得很好,全篇都没有出现过星之彩的实体,从头到尾,它都藏在弥漫的亮紫色雾气中,静静观察人类社会,看着人类挣扎、互相怀疑争吵、精神崩溃陷入死亡。
只有最后,当它从井中飞出,飞往浩瀚宇宙才让我们窥见那美丽生物的一角——星之彩没有实体,它只是一种色彩,难以用人类语言描述的美丽色彩。
在原文中是这么描述这种生物的:“那一道自井中浮现的磷光不禁使人们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一种厄运降临的感觉。
这种感觉已远超他们的意识所能构想的任何景象;那种色彩不再只是闪闪发光,而是自井口喷涌而出。
当这股由无法辨认的色彩组成的无形洪流离开井口之时,它就仿佛直接流向了天空。
”而影片为了表现这种感觉将它设定为粉紫色,只能看做受技术限制吧。
当然,本质上我觉得这还是一部粉丝向电影,没有接触过克苏鲁神话的人或许会感到莫名其妙:怪物呢?
主角怎么突然发疯了?
他们在干什么?
而作为一个对克苏鲁神话有所了解的人,我认为拍的确实不错。
倒霉的一家人越来越倒霉然后毫无征兆的就结束了。
概念而非电影,猎奇,惊悚,灭世,反讽,有不少出彩的地方。炫目的色彩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但是烂剧本注定了电影的平庸。
一般吧……看得人很困,而且一家子都拥有不是正常人的思维和行动力……
Goth girl扮相不错 但有什么意义吗 没有
又是一个拍得太晚、结果被拿来与效仿者并列讨论的例子。《怪形》也好《湮灭》也好,都是爱手艺珍宝遗产的衍生物啊。【异星的颜色】,作为原著中无法描述的颜色,电影呈现最终选择停在粉与紫之间,让我想起特里普拉切特笔下另一个无法描述的颜色【魔法的颜色】,电影化了以后也是这个色。奇妙。完成度极高,后半段说是约翰·卡朋特执导我不会有任何怀疑。其中母子【】的一幕必定成为众多观众的梦魇素材吧。
能把故事编完整吗?能吗?
o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凯奇每年来一部这样的邪典我可以舒服死
1080#有点内个味,不浓
故事三星,表演两星,画面,模型五星
全程 就这,????这又是啥,???算了,就这样吧,终于结束了。
111分钟拍成90分钟多好。前半部分太拖沓了,节奏慢吞吞的,尿点太多。后半部分很爽,怪物啊流光溢彩啊渲染的很好。白人全挂,黑人存活,这主角光环……来个团灭或者男女主存活的结局多好,毕竟女主角完全是可以活下去的,唯一一个没被感染的非要强行写死。可能女主不是黑人所以得写死吧。玛德琳娜:你在看我的腿吗?是的,我在看你的腿,先是光脚后是光腿,然后黑色过膝袜,最后网袜搭配黑色过膝袜。无聊的前半部分就是靠玛德琳娜的颜值和美腿坚持看下去的。
流光飞舞是吧 颜色调的再好也撑不起整部电影吧
论诡异克苏鲁没输过。其实片子很好的体现了克苏鲁的气质,作为爱好者觉得很够味儿,私心加一星ヾノ≧∀≦)o
尼古拉斯凯奇也太适合演无能狂怒了吧?!以及儿子也太演得超然物外了吧!颜色很好看
除了装神弄鬼的氛围有点意思,其他都显得过于平常。外星生物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各种行为并没有震撼或者反向衬托情感,那就还是个老套的带一点的科幻入侵故事。
这完全不是H·P·洛夫克拉夫特的味道。可惜了。
克苏鲁神话啊,其实不适合没啥才华的人寄生。最后弄出来的也无非就是fanboy交作业。搞这个东西还是得看那几位猛人。
可以说很克苏鲁了 无论是亮瞎眼还是融合一切,我觉得很棒
“星之彩”起源于克苏鲁神话,是一种有知觉的生物,看起来闪闪发光,并无定型,像一种纯粹的颜色,不是气体也非实体,能在地面流动也能高空翱翔,有强大的蚕食生物体的能力,电影就聚焦于这种天外来客,并且如何逐步瓦解和毁灭主角一家,以鲜艳的色彩代表着诱惑,人类被进食时又留有本我意志与之对抗,异物质的远古气息令人惶恐不安,一切惊悚效果隐秘在肃杀的氛围里,那场释能裂变的光束将母子熔结为一体,变成张牙舞爪的恶魔,男主和女儿也逐渐被侵蚀变异,掏空意志,发出幽灵般的光辉,在一片混沌的光斑里,结束了他们这场噩梦的覆盖。电影在节奏上略微吃力,在耸动的营造上慢热铺垫,才让结尾的震撼更有力量,电影依旧延续尼古拉斯·凯奇《曼蒂》的色彩美学风格,但完全是两种怪奇经历的探寻体验,这部更倾向无法名状的想象力,和精神世界的逐渐扭曲
如果按照原著拍肯定会乏味一些,毕竟未知的东西不好视觉化,改编具象化了异星之彩,对生灵的侵蚀也偏怪物化,剧情效果增强了不少,如果让克苏鲁迷弟卡朋特操刀开拍估计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