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要不是佐藤健和藤井风,我压根不会去电影院。
完全可以做成一个5分钟的藤井风新歌MV,硬是拍出了一个胃疼文艺片。
太浪费阵容了,砂糖,麻酱,七菜彼此之间长的没有任何的cp感。
而且长泽雅美现在的状态是真的演不了这种剧了,老的太快了。
剧情也很胃疼,堪比新海诚的秒五,我理解不了。
砂糖和七菜到底因为啥分手的,又因为啥和麻酱相爱的,拍的云里雾里的。
其实很简单的剧情,砂糖和麻酱要结婚了,而麻酱抑郁症犯了,婚前恐惧了,觉得彼此间爱在消失,正好临死的前女友七菜来信了,表示一直爱着砂糖,于是就想拜访一下,找到爱的含义。
很老套,很文青病的故事。
优点的话就是拍摄手法不错,日剧日常生活滤镜,所以生活气很足,很有现实代入感。
然后一些画面很美,乌尤尼盐沼,布拉格街景,冰岛海岸……还有樱花这个总是让我想起秒五的物象。
最后藤井风唱的主题曲真是绝了。
最开始认识他是在2022年的红白歌会。
现在听了这首歌真的是沦陷了,词写得好,曲编的好,旋律吸引人,唱的也好。
(最开始就是看了预告中配的这首歌才决定看的)。
我喜欢日语歌的原因,首先就是他所表达的情感,总是给我一种普通人在现实中努力的活着,用心感受一切情感的感觉。
其次就是唱功,歌手都是带着情感唱的,所以他们唱出的声音很有层次感。
(中国目前当红的也就周深一个)有关部门相冲业绩也不是这么冲的啊,这部在日本评价就不是多好,引进国内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国内去看的基本都是砂糖粉丝
去年秋初渐凉,握着便利店的热拿铁,独自在涩谷看了「アナログ」的夜场。
片子开头放了「四月になれば彼女は」的预告片,当时就暗想,待来年春初略暖,一定要再去看。
返朴 (2023)6.62023 / 日本 / 剧情 爱情 / 高畑秀太 / 二宫和也 波瑠 意外的,这两部还挺像的。
都是去追回一些曾放任自流的,不知道该不该称之为“爱”的恋情。
影片最后虽然都失而复得了,但电影终归仍是电影,越是理想美满的结局,越是让人觉得现实里的难觅难寻。
年轻时难以抉择的懊悔,长大后走出舒适的勇气。
命运交错,时空折叠,电影中的女孩们在爱中走失了。
太幸福的时候会流泪,是因为太幸福的瞬间里会不自觉的去想,这种太幸福的感觉是只有现在吗?
未来还会有吗?
如果真的不会再有了,那这种幸福感来的实在是太刻骨铭心的痛了。
女孩问自己也是在诫对方:不让爱结束的方法是什么?
是永不去得到。
电影中的男孩,把所谓的爱不经意的入手,用理所当然的方式去经营,并认为一切大概都会顺理成章。
电影里调侃道,结婚只有坏处,结婚的人不过两类:一类是乘兴上头,一类是愚蠢到头。
现代的亲密关系能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后,却亦能在不知不觉里疏离。
电影里的男孩们总会在某个时间点里猛然醒悟,然后不顾一切的去追,去跑,去抱住不放。
但现实中谁会愿意呢?
规劝自己:放下吧,和解吧,别回头向前看吧,但这又不妨是一种逃避和懈怠呢?
一起去看一场夕阳满城吧!
(无意抓拍到的一对w摄于东京都厅)
给大家比心( ´ ▽ ` )ノ❤️ 难以摒弃对过去的无限依恋,是因为过去里住着太多的回忆。
回忆本就不该被埋没的,好好珍惜那些回忆瞬间里最真挚热切的情感,让她们一直延续到当下吧!
对眼前的人刻意的多关心一点,刻意的多爱一点。
或许年少时的饥渴热切难以再现了,但年长后的沉淀沉稳足以支撑着人们去渡过琐碎而漫长的岁月。
熊猫的尾巴!
居然是!!
白色的!!!
临近终发,车厢氤氲着杂酒味,西装革履们飘忽的脚步,黑白口罩下微红的脸,空气里嘈杂着愈加放肆的交谈。
东京,正撕下她白日里的画皮。
电车会退场,轰隆低沉的驶向点点灯火的远方;生活会继续,悄无声息的步入若明若暗的下半场。
今夜涩谷
最早的一支预告片放出来的时候就阴差阳错地在b站看到了。
虽然不追星,但没看过几部电影和剧集的我还是对主演印象挺好的。
精神科医生、大学摄影社团、两个人去世界各地拍照,这样的人设让我三天两头打开已经标好想看了的豆瓣,刷刷两极分化的短评。
十年后我会不会也像他一样呢,至少已经拥有大半的共同点了。
选了这个电影院的第一场,开始的时候整个厅除了我空无一人,果然……也是安静。
开始几分钟进来了两个人,散场的时候回头看了看,嗯,是两个男大学生。
一股悲悯之情升腾起来,我也不知道是谁悲悯谁。
看完留不下很深的印象,但是还能感受到那种夹带着热烈的平凡的气氛。
他说我喜欢拍除了人像以外的照片,因为他不敢盯着她的脸看。
我倒是大胆些,可惜不如他那样成功。
大一没去过社团的暗房,要不然或许还能点评一下他们冲胶片的技术。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重要的不是去哪,而是和谁。
轰轰烈烈的浪漫梦想,总会在岁月的溪流里冲刷殆尽,但不是就此消散,而是凝成了柴米油盐、生活点滴的结晶。
一个人照顾动物,一个人抚慰人心,两个人都有爱的能力。
到底,还是平凡生活里的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更胜过那些让人心潮澎湃的诺言。
其实,看着片子,也会想到经不起推敲和来不及交代的情节。
但是,我喜欢这种气氛。
只让我坐在那里,看他们两个在公交车上聊天、在休息日出门逛街,就很满足。
他七年没谈恋爱,我有十年了……不过我还年轻,还可以一个人看好多部这样的电影。
世上有无数不幸的人,成为医生,总是需要安慰别人,也是在安慰自己。
“为什么当心理医生呢,难道是,想疗愈自己吗?
”我给的答案,也许和他一样:也许是吧。
可医者却又不能自医。
“很多抑郁症专家,情绪也不稳定。
”他们两个人,到底不还是互相疗愈吗。
临散场,两个人一起走在街头的背影画面转到演职人员表之前,响起了藤井风熟悉的前奏。
不到两个小时,只拿来养眼睛的话,也未尝不可。
短小的片子,硬要把《花束》的结局写圆满,有些轻描淡写,有些不知所云,不过我一个人觉得还行。
如果未来某天有个她也不讨厌的话,那倒就算挺完满的了。
两女一男的恋爱设定,让这部电影,多了一些缠绵悱恻的纠结,也多了一些捉摸不定的凄凉。
未婚妻弥生忽然在婚礼前夕不辞而别。
电影色调是阴沉的,气氛是凝重的,毫无婚礼前夕的明亮幸福之感,让人不禁对两人的爱情产生了一丝怀疑。
裂痕的起因是由于未婚夫藤代的前女友从远方寄来了一封久违的信。
故事展开于藤代与前女友相识相恋的过程,四月是樱花季,他在烂漫的花季里结识了这位爱好摄影的女友。
走遍世界是俩人的梦想,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恋爱写真》,同样是摄影师情侣的故事。
爱情开始于那些写信交流的美好时光,而在现实中,两人却遗憾分手。
影片交替讲述了一前一后藤代医生的两段恋情。
一段是没有婚姻的爱情,一段是没有爱情的婚姻。
这种反差令人感慨,这种遗憾表现了现代人常见的情感困境。
女友小春的父亲是个占有欲极强的男子,他的干预令这段原本美好的感情无疾而终。
看着爱人一点点的远去,爱情一点点的变冷,这种凄怆的悲凉感,构成了这部电影的主基调。
即便有悲伤和痛苦,但人们依旧选择恋爱,追求幸福。
女友在本该和藤代一起的旅行中,不断地寄来信件,诉说远方的思念和世界的美好,她用内心的成长来疗愈恋爱的创伤。
而弥生却是一个只知工作无法恋爱的人,在藤代治疗的过程中,彼此发现牵挂着对方,自然而然的步入了婚姻。
但相比于得到幸福,失去幸福的恐惧令未婚妻弥生不辞而别,去陪伴时日无多的小春。
在小春的短暂的生命和那一幅幅美丽的照片中,弥生发现了小春和藤代那绚烂而遗憾的恋情,和她对生命和爱情的强烈渴望,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女友小春失去的,正是未婚妻弥生所拥有的,恋爱就这样完成了接续。
一段恋情的结束,是另一段恋情的开始。
只是这段姗姗来迟的恋情已然洗尽铅华,繁华不再。
虽然繁华不在,但藤代和弥生之间那份相互依赖的温情和爱意却直达心底,抚慰灵魂。
爱如潮水,潮起潮落,过去的只能怀念,而未来却在彼此苏醒的,无比深沉的爱意中。
金句频出“我们只会对绝对得不到的东西,产生永恒的爱。
”我一个人走过约定好的却没能一起去的旅程,我想见的不过是曾经爱你的自己,曾经爱过拥有真挚感情的自己。
最后不过是希望你和她幸福很难不怀疑是海岛推广片十富士的宣传片,每一帧都好美。
紧紧相拥却没有像第一次那样亲吻,没办法沙子实在是太多了!
演员的命也是命呀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去年七夕的《燃冬》重磅上映后,今年的5.20迎来了日本《燃冬》,而且情节更无趣更不知所云,角色们更具性缩力,关系展开也更荒谬。
本片更加令人困倦但又更让人震撼的观感主要来源于日本电影的性冷淡风格,常见于日影的漫不经心、四两拨千斤的轻盈笔触作为本片的主旋律撑起故事,这使得无论多么可笑、滑稽的展开都有一种“平静的疯感”。
其实电影本身的情节很简单,佐藤健在大学时期交往的爱好摄影,梦想是环球旅拍的女友森七菜在他即将于现任女友长泽雅美成婚前忽然寄来书信与照片,告知其目前已经实现了梦想并对其十分思念的信息,长泽雅美则因为与佐藤的感情走向平淡以及对森七菜的好奇而踏上旅程寻找对方,最终在完成了对时日无多的森七菜的临终关怀后和佐藤借此事件修复了关系。
三组人物关系中只有两位女性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可信,且令人舒适的。
她们的关系建立不为任何功利的或私人的目的,没有张口闭口的“大局观”和“大理想”,也更不提其实帮助她们相识的男人。
长泽雅美的人生圄于苦难之中,因此她不敢奢求与现象幸福,当不幸的征兆出现时她习惯性的退缩和逃离。
森七菜虽然家庭不幸可是父亲给予了她足够甚至过剩的爱,令人窒息的过度保护让她想要追寻仅遵从于自己内心的幸福,并实现奔放自由的理想。
两人对生活的态度一体两面,因为苦难加之于她们二人身上的方式而有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两人也都在“爱情的坟墓”的节点上与对方相遇,无法把长泽雅美拉出泥沼的佐藤健和无法让森七菜收获新的安全感的佐藤健这些年来毫无进步,但向外探索,脱离亲密关系的局限的两位女性找到了彼此,给予了彼此救赎。
森七菜完成了本来约定与佐藤一起实现的梦想后发觉,为男人拍照只能满足当下,但在临终关怀中心为和自己一样面朝世界尽头的形形色色的可爱的人拍照却能充盈人生。
长泽雅美发觉依靠性缘关系获得短暂的幸福无法解开深处的心结,为动物疗愈病痛,帮想要好好经营生活却失去机会的森七菜将弥留之际活得精彩才更让她幸福。
可是以上美好的画面仅仅占据了本片20分钟的时间,其余内容都是性缩力拉满,看起来从小就阳痿的面黄肌瘦佐藤健四处追妻的mv混剪。
校园恋爱部分就是因为爱好相识、躲雨、看日出、骑单车以及私奔未遂,重返90年代青春片。
成年求偶部分就是阴差阳错的偶遇、两个破碎的灵魂互诉衷肠,互相依偎、激情云雨、生活琐碎回归平淡,《花束般的恋爱》随便剪出来五分钟可以吊打。
而且最糟糕的是第一主角佐藤健的建立非常失败,导演不愿意承认她面对两名女性时其实充满了懦弱、无能、不负责任,既在嘴上讲想和对方获得怎样美好的未来生活,又不愿意付诸于行动,关系出现裂痕时迟钝的像头水豚,关系破裂后在兄弟面前表演一下着急,实际上不仅懒得努力挽回,其实估计也不在乎另一半是死是活。
(长泽雅美失踪那么长时间居然不报警)本来大量的对于三个角色前史的补充应该反哺于当下时间线,让此时人物的行动更具说服力和情绪张力,但是更加无趣和俗套的老时间线故事除了拖缓叙事节奏、增加观众睡眠欲望以外基本毫无作用。
森七菜在校园部分的表演基本就是cos阿尼亚,非常典型的笨蛋美人的精神状态,让我在无数场戏里都感觉她随时会大叫:“哇酷哇酷!
”长泽雅美和佐藤健的对手戏本来应该是含蓄的、沉重的、相敬如宾的,但是两人除了憔悴的状态符合人设以外,台词依然是网易云评论区水准,交往方式依然是幼稚的、装逼气息浓厚的。
佐藤健在未婚妻失踪后和兄弟互相凹造型,互甩朋友圈emo文案的戏也尬到让我极度笑场。
比佐藤更加油腻猥琐的兄弟说出“我只是和自己和解了”的时候两人身着的正装在我眼里逐渐变成了夏威夷衬衫,“I am just Ken”伴随着瞬间响起。
最终如果导演放过长泽雅美,让她在森七菜去世之后依然不与佐藤恢复关系,本片还勉强可以及格。
但是导演不仅要让两人在海边cos《分手的决心》之“追其火葬场”成功版,还要表现佐藤是以背过动物园里给学龄前儿童观看的展板上的文字的方式追回妻子的。
什么“河马的汗水是红色的”、“长颈鹿只需要睡眠20分钟”直接就掩盖了此前一切压抑窒息、难以挽回的裂痕,搞了半天两名女性的交流成果是森七菜把阿尼亚的精神状态与智力水准传承给长泽雅美了。
标题就叫“希望下次还能有让我感兴趣的森七菜的作品”男女主的戏份几乎完全没有共感,无法理解所以讲句实话也憋不出什么感想。
看着他们无趣的样子,我想大概我和谁乐在其中地说一些话题的时候,在谁的眼里也是这样的平凡而无趣吧。
但是,春的部分哪怕一瞬间说不清原因,也被打动了,所以一边被触动,一边想着,森七菜真的好厉害。
嘛,本来也是为了森七菜去看的电影。
佐藤健以前也这样吗,记不得了,反正我不知道他是本身就这个样子,还是就是对角色理解成这样了,大学时代可能还能好点,但看着他这张脸,那些表情(基本上没有表情),觉得两个女生爱上他可能是还没有悟清楚人生吧。
春和弥生一起吃鲷鱼烧的地方,我在想这个男主角根本不需要啊,是谁都可以,就是有这么一个人可能就可以了。
春和弥生最后在海边的对戏,森七菜真的太厉害了,怎么会有这么自然的这么舒服的演技。
春的故事好完整,笔墨不多但浓厚完整的人生。
流了眼泪,为春的那段,可能也为两位女性的交流。
我也有很后悔的,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的过去,也想着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小孩子,所以是没办法的,就这样说服自己,而我仍然没能感受到想要再一次遇见某个时刻的自己的心情,是我不够爱自己,还是我没有过能让自己觉得满意的地方?
归根到底,就是不爱自己吧。
不爱自己,也无法爱人。
啊,弥生有一句共感的台词,大概是那句“愛を終わらせない方法はなんでしょう。
”"手に入れないこと。
"即便是这样,我觉得也没什么关系。
有人说不好看,非常的乏味,一个有情感障碍的男人耗费两个同样有情感障碍的女人,用了十年时间,才克服障碍。
如果细心的看,你会发现这三个人的情感障碍在所有障碍里反而是最简单的。
最难的障碍是小春的父亲,不能说他是父权,这太狭隘了,只能说他代表了生养小春的资源力量以及建立在其上的控制力。
这股力量是还未毕业的滕代与小春无法抗衡并望而却步的。
七年之后的滕代和弥生,其实只用了几个月就把彼此的节奏调整好了。
我觉得有抑郁症或者其他精神疾病的人,内时间是远远落后于真实时间的,他们也无法察觉。
像《深渊上的火》小说里的变种天人的舰队,本来几个小时就能赶到,天人重新划分了宇宙界域之后,他们就那么黏在了形而上的巨大障碍里,寸步难行。
日本社会和天朝社会很像,那种规则的东西无穷无尽的散发着邪恶的控制力量,有时候它是无意的,但就是给朴素的心灵捏造出无中生有的时空隔阂,隔阂两端的人们很少能谱写出不是悲剧的故事来。
好在,滕代和弥生不是悲剧。
他们想要幸福,不是很简单吗?
回家之后要不要看个电影?
不错耶 还有,我现在知道了 知道什么?
长颈鹿一天只睡20分钟 怎么突然说这个?
还有狮子不会蛀牙,猩猩用打嗝来打招呼,河马的汗是红色的…… 你做了不少功课耶简直是动物的医生了 那熊猫的尾巴是什么颜色?
白色啦,傻瓜。
「四月になれば彼女は」,复制整段内容,打开最新版「夸克APP」即可获取。
畅享原画,免费5倍速播放,支持AI字幕和投屏,更有网盘TV版。
/658e34U0ni:/链接:夸克网盘分享 pan.quark.cn「四月になれば彼女は」,复制整段内容,打开最新版「夸克APP」即可获取。
畅享原画,免费5倍速播放,支持AI字幕和投屏,更有网盘TV版。
/658e34U0ni:/链接:夸克网盘分享 pan.quark.cn
《四月女友》我一共完整地看了4遍,北京首映礼看了1遍,上映后又买票看了3遍。
真实的感受是,看第2遍的时候最共情、感受最好。
北京首映礼,当时人太多了,而且大家都翘首以待之后的见面会,多少受现场浮躁的环境及周边人的反应的影响,以及这部电影确实需要沉下心慢慢感受的,当受到干扰无法全身心投入时,确实会漏掉很多细节,从而削弱故事的感染力。
而第2遍时,在对整个故事已经有了一个完整地概念后,再结合自身的一些感情经历,反而更加沉入故事,从而感受到故事带来的极大共情,毕竟,看第2遍时,我是从藤代和小春分手开始哭一路哭到电影结尾。
正如佐藤健自己也说的,大家似乎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很不同,直白的理解就是评论极其两极分化。
大概也有不少佐藤健的粉丝,也不是很能理解这部电影吧。
我作为佐藤健的粉丝,可能存在一定的滤镜,但是我仍然想把我的感受真实的表达出来。
这部电影,因为本身的节奏和结构问题,在如今小视频泛滥的当下,确实很难吸引大部分观众认真看完,很多人一开始可能就被缓慢的节奏和长篇大论的对话劝退,无法沉下心去感受故事本身的娓娓道来。
一旦观影的情绪被自己的主观判断、客观的手机干扰所打断,人就无法再去共情故事本身,甚至习惯性怀疑故事本身的逻辑、人物的设定、故事的推进、结局的合理性等。
带着已经被消磨或者已经被破坏的观感,自然无法共情,更别提欣赏。
但这部电影,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我真的不觉得!
也有很多深受感人的观众,非常喜欢这部影片。
关于故事的逻辑性:其实,插叙、倒序的作品很多,本片的手法也很常见,通过人物的衣着、表情、状态很容易就能区分过去和现在。
完整看完故事,也完全可以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另外,看到很多人质疑日本电影为什么一定要死人,520档三部日本爱情片都在死人,为了感人而强行安排人BE。
另外两部我没看不做评价。
但《四月女友》绝对不是为了BE而生造一个BE人物的。
小春的去世,是个很强的逻辑因果设定。
正是因为小春生病将死,她才会希望在去世前去做一些自己从来不敢做的事情,比如回忆初恋、比如一个人践行和初恋的旅游约定、比如写信等等,在去世前去完成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寻找自己生存过的意义,而这些都促成了与藤代和弥生的新的交集,才有了之后弥生去找小春的情节,最后自然而然引出她的去世。
所以,就这部电影而言,小春的死并不是突兀而完全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是整个故事的因。
关于人物的设定;无论藤代、弥生、小春,他们在生活中都是确确实实有类似的人的。
有些人无法理解人物的动机,比如藤代不会表达爱,弥生害怕爱的消逝,小春果断选择父亲而放弃藤代。
但是人物的性格和环境,确实是支撑这些行为的动机。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人不理解为什么爸爸不同意旅行藤代和小春就分手了,为什么不努力一下这不是很莫名其妙吗?
甚至还有人提出带着爸爸一起去旅行的非常荒谬、可笑的建议。
我只能说,这些观众真的没有看懂电影。
有时,人是无法割舍自己的血亲的,特别还是单亲家庭,大部分人可以重新谈1个朋友、2个朋友,但是无法真正和自己的父母斩断血亲的关系吧。
当然也有,那也是极端情况吧。
关于故事的推进:很多人觉得影片很矫情,尤其体现在弥生故意逃走并去见了小春。
当然这点我看第1遍时也觉得矫情,好好过日子不行吗?
为什么要整这出?
故意矫情演给观众们看的吗?
但是正如我上面说的,小春的去世作为因,让她在去世前做出了寄信这个决定,从而给原本就被生活消磨得没有任何激情的藤代和弥生,带来了涟漪。
藤代早已习惯毫无波澜的生活状态了,粗神经粗线条的他完全不在意弥生的任何微小细节,同样也完全放下了当年的小春,所以他并没有感受到小春信中所含的信息量,也毫不介意的拿给弥生看,或彰显他对未婚妻的真诚坦白,或表达他对前任的毫不在意。
但是弥生确实一个感情细腻、注重细节的人,她比藤代更快察觉到了信中所隐含的意义,并且最终支持她做出了去寻找小春的疯狂之举。
确实疯狂,因为很多人可能现实中不敢这么做,所以称之为疯狂。
但是真的不能做吗?
佐藤健有一部和永野芽郁合作的晨间剧《半分青蓝》中也有类似的桥段,女主在得知男主结婚后,女主在悲痛欲绝之后顺着结婚贺信的地址去了男主的家,虽然没见到男主但她一眼就认出了男主的妻子。。。
当然这个故事女主可能主要目的是见男主,但是否也抱着要见男主妻子的心情也有待商榷,表面看够疯狂,但其实生活中想做但不敢做的人其实也大有人在吧。
关于结局的合理性:集中体现在1、藤代听着宾得关于小春的事却答非所问是去追弥生。
其实就像我觉得那样,藤代早就放下小春了,在得知小春去世后他隐忍得表现了不舍和惋惜,但当他得知弥生就在那里时,他此时此刻肯定更加焦急、更加关心弥生。
而很多观众站在惋惜小春的角度苛责藤代。
但试问代入现实,人在遇到类似的情况,他到底是先关心身边人还是早已飘渺远去的初恋?
2、弥生看见藤代追来反而转身走开。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心理过程。
弥生首先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不知道藤代居然找过来,所以首先表现的是手足无措。
其次是负罪感,因为毕竟弥生一句都没说就突然离开,无论如何对于另一方都是很过分的事情。
第三是害怕,虽然弥生可能确定自己爱藤代,但她可能还不能确定藤代爱她的程度。
第四就是弥生性格本能逃跑,即便因为小春暂时解开了心结,但也不可能立马克服逃跑本能。
3、藤代追上后弥生情绪发泄般的哭泣。
这里我第一次看时也觉得弥生表现得过于激烈了,但细想觉得也是能够接受的,毕竟那么长时间的情感压抑,在送走小春时她恐怕也没有哭,此刻藤代终于为她而来,那句回家吧,终于打开了她的心结,让她可以肆无忌惮的放声痛哭吧。
当然,始终以逻辑为准绳的观众,如果无法接受这些感性的行为,那么自然而然对他们来说故事就缺乏说服力而变得矫情,变得不知所谓,变得不可理喻。
但是我们要知道,人本来在感情的泥沼里,有时就会变得脆弱、变得矫情、变得疯狂、变得缺乏判断,否则世间又怎会有那么多真实的悲剧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呢?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网络上那些真实的自杀事件)《四月女友》是一部能够让懂它的人真正共情的心灵之作,但同时也是一部让不能get到它的人觉得无比如坐针毡的作品。
当然无论是哪一方,都没有对错。
所有作品,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有人喜欢就必定有人不喜欢。
但这部作品也绝对不是有些人嘴巴里的“屎”。
轻而易举就随便讲出这个字,多少说明这类观众品鉴能力的低下。
虽然作品或许不是那么优秀的作品,但也不是一个“屎”字就可以亵渎的。
电影令人如坐针毡,为藤井风的主题曲加一星~其实回想起片中的故事和画面,能理解原作中,对变化的爱,纯粹的爱,生命中无可奈何的放开手和紧握的探讨,画面也都拍得很美(日出表白那段也很动心),奈何叙事节奏问题太大,需要着重处理的内容又一笔带过,只会给观众留下矫情拖沓的观感(尤其照理说最高光的找到麻酱的一段,海边波涛汹涌本来和人物的崩溃相合,却只给人天雷滚滚的感受……)。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让藤井风的这首歌变得更有故事感,也更吸引人了,还真的还不如给这首歌拍个mv算了……
全片只能get到摄影,风景,片尾还有森七菜,妹子这部里好可爱好元气,佐藤健和她演同龄人说实话不太行
二刷后,我要修正评价!!!太好看了!!!后劲太大!二刷从藤代和小春分手开始哭,一直哭到影片最后!因为我本人的分手经历,真的和电影呈现的几乎一模一样,所以非常让人代入和共情!生活的琐碎,分手的无奈,渴望爱的勇气!有悲伤的哭泣,也有治愈高兴的流泪!!!
旅行的意义是认清自己~想去看日出~
太普通
这个片子有很多对照出现。真的是用心了呀~看完才知道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小说就是编剧写的!似乎去年还有这个编剧当导演的作品,和本作有相似的情感体验。真的牛,编导写一体。小说改的,而且是改的自己的作品。真的是好细好有效。而且影像化得非常好啊!
我摊牌了,我就是冲着佐藤健的颜值去的,他独有的男性治愈脸,让我一直深度迷惑两个女演员是不是精神错乱,这么好的男人为啥还去纠结,你们不要我就收了。角色诠释的也很好,从懵懂的顺势而为的初恋到深思熟虑后选择相伴一生的未婚妻,把男人的成长刻画的很细腻。
节奏很慢,画面很清淡,都很日本。为了长泽雅美!
人美(还有中岛步和竹野内丰!)景美,故事太烂,到底意图将纯爱和婚姻当作对照还是延续,爱或不爱四月的女友,对于爱情都有怯懦,无法靠另一个人救赎,只有自己才能挥别那个闷闷不乐的我。
这片毫无内核……好失望啊!kaze片尾单听平平无奇,电影看完超有感觉,一直听到最后才离场。没想到三主演麻酱成演技担当了。我现在看砂糖都无法代入纯情的人设了害,演高中生真的出戏。男女主尺度戏真没有什么必要,虽然我可以磕。讲个好笑的,房间里有一幕愣是把男主看成了女主,麻酱发型背锅了。
为长泽雅美看。开头场景比较惊艳,剧情温吞了点
5.8于中影党史馆🎬典型的日系文艺爱情治愈片风格,两段爱情中回忆与现实的交替,不断介入的各色风景,不断交织的三人关系,相互之间对于情感的探索与弥合,通过探寻与反思,三人都更加清晰的认识自我、懂得爱的意义。(2.5🌟)三人行……不太能理解,其实挺狗血的。
一般吧,风景画面是美的,但是故事没那么打动我
整个片子有些混乱,导演很大胆地尝试三线并进,但把整个节奏打的很乱,我不确定他重点到底是要说什么。两段感情都交代了,但是没有一段感情是能打到观众心里的,尤其是第一段的感情,过于平淡,交代的过少了。当然盐湖的片段真的很美,我觉得整个片子有点浪费了这种美景。但是那个让爱永恒的方法是不要开始,我觉得还是蛮酷的说法。 2024-5-19看
有点莫名其妙 叙事剪辑我感觉过于碎片化了 想表达的爱情观很是模糊 我不认同
拍摄的方式稍稍稀释了听起来离谱的情节。抛开身份关系,三个主角其实都是挺温柔善良的人。生在四月份没有不好,如同今天的爱到了明天会变化,但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一样。山顶,动物园,海边,爱意到顶峰的这三场戏都很动人。
拉拉扯扯,但什么都是淡淡的。一个如何面对X年之痒的的故事,最后果然是和解。
逻辑清晰,剧情感人,台词很棒,不明白为啥评分这么低……
我们只会对绝对得不到的东西,产生永恒的爱。日本的物哀之美,随着社会发展,大众心理需求的增强,以前无法理解的日韩社会、心理问题,也开始在中国出现了,以前觉得无病呻吟,现在开始理解他们了。另外长泽雅美还是那么美。
因为好奇佐藤健拍长泽雅美係咩感觉~感觉就係不知所谓~搵兩個氣質完全唔對嘅人拍純愛真災難片~先講人物,兩個主角,你係搵唔到任何形容戀愛關係嘅詞語形容~例如:姐弟戀,母子戀等等,兩條友好似搭伙煮飯隔離鄰舍~佐藤健同森七菜重合襯啲~再講劇情,純愛最重要搵對合襯嘅情侶檔拍一個完美氹人嘅或者感人淒美嘅愛情故事~哩套簡直係扮深度➕不知所云~豆瓣有5.9分真係好畀面~我3分都唔畀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