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国中时代的拍摄和剪辑简直一塌糊涂,如果不是知道若干年后在real life,苏打和小松菜奈真的结婚了,那段故事里的相遇,追逐,莫名其妙的留意,相处,或者没有相处,都让人觉得,除了青春的画面,原来一无所有啊。
即使有些极端,所谓“向死而生”,也依然不是什么灵魂的吸引啊,只是无聊而已吧。
进入高中时代,故事的交代才因为男二的正常而清晰易懂起来。
关西jr不好么,这是一个再标准不过的备胎设定,但如果我是夏芽,我不会对那个使劲唱着“我攒够了钱,要在东京养头牛”的男孩说no。
但这是命运,如果这种祭点,神明,大山,秘境之海,森林古杉的设定放在漫画里,放在小说里,特别是后者,我会拥抱接受。
但青春电影,配乐又是indie感满满的少女rock,违和感太强烈了。
事件的最尾声,这种虚实交叉,如梦似幻的设定我是很喜欢的,所谓意识流,但在这里,如果那段舞不是苏打跳的,我真不知道它渲染的氛围到底能让人忍到何时。
可画风一转,夏芽获奖电影里两人在机车上驰骋的虚幻画面又那么肆意,那么美好,那么轰轰烈烈地用你来我往的单词填补了所有的荷尔蒙,回忆和爱情,天哪,太好哭了。
这就是一个没有看过漫画原著的人的纯粹的观影体验。
很撕裂和不稳定的剪辑和呈现,算是救回来了,导演多少得好好感谢两位主角。
菅田将晖和小松菜奈才是闪闪发光的。
萌新第一次写长评,不喜请轻喷。
【笔芯】1⃣️很批判这种一上来先从贬低女孩子,尤其是在外貌方面的诋毁,以塑造高傲冷漠人设,置自己于优势地位的这种男生,我怀疑他对女主的爱出自于真心还是虚荣心。
可能后来的爱情感天动地,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人格上的渣滓。
就像他自己说的“你很漂亮,我想把你占为己有”……可能恰好切中中二少女们幻想的霸道总裁心理,可谁知道是不是以貌取人和狂傲自满的心理在作祟。
要不是柔弱单纯的女主正好吃这一套,翻车是不可避免的了。
所以男主把女主轰走然后自己趴在地上哭的时候我很失望,我没能看到他对女主的心疼和真诚的安抚,即使他不擅长道歉和好好说话,我也不允许他只会逃避。
男二的出现实际上是一切开导女主内心的工作全部被甩给了善良纯情的男二……可惜的是女主爱的还是男主。。
呃,爱情终究是先来后到吧(心疼男二亿秒)。。
鉴于以上原因,我之前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因为男主发现他们在一起了所以作为男朋友要学会负责任,而不是因为自己确定有遮风挡雨的勇气而决定继续发展爱情。
不过也不能给他们提守护一生这样沉重的要求的,毕竟才是10多岁的少年少女,再早熟也会在面对成人世界的时候无力与迷茫。
或者是基于对原作的尊重,或者是我心存偏见过于保守,在玛丽苏少女漫中,即使花样作死也都是青春的激情和灿烂。
情节设定如此狗血,和电影的剪辑风格一致,是跌宕起伏,充满狂躁风格的情绪片。
2⃣️在两个小时的mv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是女主在森林中追逐男主,最后摔倒,可是赶过来的摄影师非但没有伸出手扶她起来,而是抓住这瞬间,贪婪地,一张又一张。
夏芽无助地挡上脸,紧闭着眼。
可是她的狼狈也是美,他不顾她的意愿,灵感是他肆意妄为的借口。
我的心有点痛。
眼神中的势利,嘴角猥琐的坏笑,相似的强势的姿态,摄影师和那个强奸未遂的客人又有什么两样?
在他特意选择的森林环境中,在这温柔清新的布景中,一场在野蛮市场霸权掩护下的,隐秘的强奸案发生着。
炒作、渲染、捧红又拉黑,人们追逐着市场的沉浮,追名逐利,纸醉金迷。
一个美少女的命运和前途与娱乐圈的巨额收入相比不值一提。
她身上一切可兑换金钱的标签:才华、少女、纯情、忠贞……被无情地玩弄,排列组合出媒体又一篇爆红网络的下流新闻。
当你前途无限,飞黄腾达的时候别人不惜放下身段腆着脸蹭你的热度和流量,可当你深陷舆论,迷茫无助之时他们借着风浪再踩上一脚,兜住大把的利息迅速逃掉。
在女主获奖成名之时,我不知道她是否仍挣扎在坐在他身边的,同样光荣的摄影师为她精心编织的圈套中。
3⃣️电影当然也有我喜欢的地方,即使设定狗血,叙事不清,台词糟糕,但是情绪化的剪辑也能让单身狗们做浪漫的白日梦,逃离残酷的现实,在寂静的深海和柔和的夕阳中让灵魂休憩片刻。
一星给颜值和演技,一星给摄影,一星给本可以深入挖掘却没能展开的内在主题。
4⃣️来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是舔NANA的颜的……真的很痴迷她独特的风格啊。。。
你是拥有山川河海的神明,而我是因与神明交错而发光的少女。
愿我的神明能保有越过山林,游动海浪的灵力。
愿我的神明常驻此地,眼里有我。
夏芽美丽青春,对充满野性、性格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阿航一见钟情。
从此这两个少年,就像大海和鱼儿一样交错在了一起,敢爱敢恨,敢于挑战,也敢于为了彼此狠下心来放手。
“这山这海,全都是阿航的!
我也是阿航的呀!
”这是电影结尾的时候,夏芽喊出来的,虽然长大后,他们分开了,但是他们应该永远不会忘记彼此吧!
青春的少年少女的爱情故事,真实纯粹到令人潸然泪下。
风景和画面都挺好,情节很不满意,还有男主拽死了真烦自以为是当自己是什么年代的非主流吗,另外世界观的架构也不太行,这个小岛就像是角落中的一隅在自娱自乐,青春式的日系少年风,最好拍成动漫,不然我接受不了这种腻味和缺乏逻辑的煽情。
那些“隐晦的小心思”、“闪躲的眼神”表现地太过直白,以至于电影流露出一种自我感动。
我甚至可以猜测导演根本没有体会到深入到具体的生活经验之中,完全浪费了影片呈现的意境。
同时在互生情愫的两人关系中,夏芽是很明显的有种“迎合”姿态,阿航的塑造是种典型的“男性凝视”,这很明显跟导演自身那种隐含的贬低女性的思想有关,并没有刻画出什么自信、独立的女性气质。
只是以脑海中常见的性格印象模型脸谱化进行创作,虽然并不想以道德评价来打分,但我实在看着恼火。
我无法代入他们是“中学生”的身份,而且影片的受众也很值得反思,拍给谁看,意图表现什么。
如果导演、编剧预设的观众也是中学生,那可能会很有“表现力”,但是这种不适合会让我很反感。
还有神明以及小岛的节日仪式,习惯了一种动漫风,我看着就感觉跳脱。
电影设置的地图是以一种“小岛”和小岛之外的世界(例如东京)出现的,有点缺乏现在这种“共在”的世界观联系。
就流露出一种,你走了,就走了,在这就永远在这的感觉,对比而言,云游式依旧可以回去再相逢的设置我更喜欢。
最后对影片中出现喜欢的风景、色调、构图,大海,岩石,蓝天,白云,阴天这些打五分。
现实世界里soda和nana结婚了,又让我想起了溺水小刀。
唯美的画面、清新的风格加上营销号,大多数的人都觉得这只是一部纯爱,今天翻了翻评论依然如此,个人觉得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没看懂它。
当时看完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也太致郁了……结尾的拍摄手法我很喜欢,那是夏芽的视角,一个美丽的、闪闪发光的乌托邦,但真的是一个这样美好的he吗?
不是,如果你抓住了那些隐喻,如果你看懂了,想象到阿航的视角,完全的致郁和令人心痛,夏芽的视角就显得那么残酷和令人心碎,这个时候给我的感觉就特别像一脚踩空到了溺水的另一面。
他在她眼里依然是有山有海有夏芽的神明,但其实他早就是溺水的神明。
回过头想想一切都交代得好清楚。
她叫他必须杀了他,她说这是我和阿航的最后的最后,阿航跳火把舞的表情,和那把溺水的小刀。
将这些串联起来,一切都不言而喻,导演对这些的处理给了观众极其足够的留白。
这个小镇上的罪与恶,痛苦和绝望,需要一个终结,需要一个救赎,对于当时没能救下夏芽的阿航,年少的少女和少年能想到的救赎或者说终结是什么呢?
——亲手杀了那个强奸犯。
尽管是杀人,但这是最后的最后,他必须杀了他,她也叫他杀了他,他们痛苦地希望得到一个休止符、一场从噩梦中的醒来和救赎。
记得很模糊了但我记得当时的镜头应该是零散的,被包着的衣服,暗示着被处理的凶案现场,投入海中的小刀,就在我想着他是不是把变态杀死的时候,得到了答案。
那个变态,死于自杀。
想要的救赎和终结没能成功,永远也不可能了。
变态的自杀让他如预言般永远待在那个小镇背负所有的阴暗。
这些夏芽统统是不知道的,阿航独自背负着这些,为了他的心上人,他将永远独自在这个小镇守着所有的黑暗和秘密。
溺水小刀是永不见天日的一个秘密,也一如阿航。
他是溺水的神明。
夏芽重新成为闪闪发光的少女成为他喜欢的样子,但他如自己之前所说的为神明献祭灵魂了。
最后那一段乌托邦拍得太美太美了,慢慢画面光调暗了,最后又驶入黑暗,光照在他们脸上。
夏芽的视角,和阿航,他们之间的反差,太让人心碎了。
山茶花少年是温柔的 别有心思的山茶蜜愿君多采撷 大海 你喜欢大海吗?
好喜欢山户小姐的剪辑(我也喜欢用呀 漂亮 也不是别人说的华而不实) 跳出光芒的海是夏日游泳时水里才能感受的波光海 山 绿色 真好看 总让我想起 热情花招里的高楼ps1: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女是会莫名其妙奔跑的 哪有那么多理由我不知道是导演要追求这种效果呢还是什么的 总之后知后觉击中了我让我想到初中时期 他人一句话语惹得一对翻天覆地 总是各种各样的相见与别离感情中 天天是这辈子都未遇见悬疑奇怪且动人到极致的事件发生各种各样的觉得自己个性十足 又总是有人偏偏喜欢这种蠢蠢的个性这就是十四五岁吧 我观望着一个发着光芒的少女的时节 她总是在奔跑 在笑...ps2:初中时一位网友推荐 当时无感 只觉得小松菜奈美得很 当时也get不到菅田将晖如今看来 那一朵山茶和美丽的海呀山呀村村子呀绿色呀着实加分
第一次看的时候 只顾得上那段闪闪发光的“你是我的神明”的台词和闪闪发光的阿航 以及骄傲的少女少年间的羁绊 第二次看是在「热情花招」之后 发现了山户结希用了相同的「花招」 男女互相追逐 奔跑 喊话 连同着肢体带动着城市或自然景观的呼吸 将那些语言吐出来 同样的高速剪辑 同样的在经历破碎之后 以声音和其他镜头的重组呈现“不拍性爱场面的性爱过程” 都有合唱KTV从而把话说开实现两个人的“重新开始” 男女主一定会说“请看着我吧 我会看着你变强...看着你拿下这个世界 同时更爱我”..有迹可循的技巧。
初看只看到了少女漫改的“少女” 第二次 看到了骄傲被打碎的少年人 自我放逐 收起锋芒 逃避却依然痛苦 也因为彼此面对痛苦而得到献祭一样的成长...这成长的代价如此大 好在他们再次紧拥着破碎的彼此站起来 重新发着光
我的待业日记0503.此篇作为《溺水小刀》的观后感。
溺水小刀的具体物象是那把被女二丢进海里“销赃”的弹簧尖刀。
贼心不死的hentai男接二连三地想要污辱女主。
因此第一次事件发生过后男主便成为了小混混,随身携带一把弹簧小刀,到处惹人打架以此来宣泄第一次因为自己太弱而无法拯救女主的遗憾和懊悔。
这把刀在hentai第二次出现的时候被男主从口袋里拿出来,却被hentai男用来自刎,以此把自己的死给女主男主扯上一辈子无法消退的阴影。
之后被女二用女主的外套裹着拿去丢进大海。
溺水的小刀的隐藏含义又是指两个不在同一世界,却又都锋芒毕露的年轻人——男主和女主。
作为神明的使者,男主深信山海以及这天地间所有东西没有他不能玩耍的;而女主则是年纪轻轻的热门模特,在镜头前才能“正常呼吸”。
当这两颗灵魂偶然间碰撞到了一起,便诞生火花无数,彼此像两颗磁铁般纠缠不放。
哪怕在经历了hentai侵犯的事件之后,也不过就像那把沉入海里的小刀,锋芒不减分毫,在湛蓝的海水之中闪着凛冽的寒光。
电影的表现手法很独特,甚至有点不像传统的日系青春电影。
呢呢喃喃的配曲里带有的意味不明的歌词,神经质的少男少女们,布满白沫和礁石的大海,大片大片的森林绿植,总是浮现的落水和火祭场景,更像是意象的结合体,似乎这些男孩女孩们的青春本就该充满神秘和活力。
影片最后并没有明确的答案说明男女主的结局。
这边厢女主跟母亲刚刚答应完要回东京拍电影以后,下个镜头已经是女主凭借影片得到奖项。
然后镜头进入了一段虚幻结合的时间——男主开着鲜花满载的摩托车载着女主在沿海公路上一边骑行一边放声高呼各种天地自然万物,两个人的脸上再次洋溢着年少不羁。
有人说,想看着他们就这样一直开着车开到天荒地老。
对啊,谁不喜欢年少不羁的青春年少时光呢?
毕竟这种惊天动地的生命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遥远,也只能从影视当中去满足这种缥眇的幻想了。
最终我从别人的分享之中得知了漫画的结局。
男主因为hentai自刎事件蹲了监狱,女主继续演艺生涯。
等到38岁的时候,女主再次回到乡下遇到男主,两人最终还是在一起了。
真好!
看漫画时就觉得《溺水小刀》和2015年的瑞典电影《游客》结构相似,但没能看完漫画。
看过电影后总算可以结合漫画,跟《游客》简单的互文对比下。
《游客》:少妇艾芭有着完美的家庭,性格强势有些大男子主义的丈夫托马斯外貌英俊事业有成,艾芭全心全意地信赖着他,心甘情愿的为他和孩子操前忙后,专注于做一名家庭主妇。
《溺水小刀》:美少女夏芽有着完美的恋情,男友航是神主继承人,外貌出众家世显赫。
性格强势的航认为自己拥有一切无所不能,这份自信在夏芽眼里闪闪发光。
夏芽为了追随航重新展开模特事业,也愿意为了航随时终止模特事业,航就是夏芽的一切,是值得她依靠的神明。
艾芭和夏芽都有着父权意识形态下的朴素婚恋观:容易被社会地位高于自己、外貌和能力出众的强大男性所吸引,喜欢并信任着男性带给自己的安全感,乐意依附于男性伴侣,安心做一名“贤内助”。
《游客》:在雪山上滑雪的一家四口面临雪崩危机时,艾芭护住孩子理所应当的等待丈夫援救,没想到丈夫托马斯丢下她和孩子,一个人迅速开溜了。
即使艾芭理性上明白:哪怕托马斯没逃走,他也难于应对突如其来的雪崩。
但感性上却无法接受丈夫懦弱无能的一面,忍不住在生活中对托马斯处处刁难,就连两个孩子也开始鄙视自己的父亲。
托马斯的地位一落千丈。
《溺水小刀》:被变态拐走的夏芽在惨遭凌辱之际,希望航能干掉变态救出自己,航倒是及时赶到试图救助,却因为战斗力太弱被变态轻易揍翻。
即使夏芽理性上明白:才14岁的航不可能轻松撂倒身为成年人的变态。
但感性上却无法接受被自己视若神明的男友弱小无能的一面,于是刻意和航慢慢疏远断绝来往。
突发危机暴露了男性的脆弱,艾芭和夏芽开始怀疑原本坚信的“婚恋观”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谎言,自己在男人身上追寻的强大和安全感从来就不曾存在。
托马斯丈夫和父亲的形象在艾芭心里开始崩塌,男友神明般的光辉在夏芽心里逐渐黯淡。
漫画里,夏芽愤怒地对事故后前来劝和的香奈哭诉:“真羡慕你这么天真,居然还能信赖阿航。
阿航算什么,根本就没有人可以救我!
”听到此话的航主动提出分手,夏芽痛苦的哀叹:我的神明走了。
这“神明”指的是14岁平凡少年,还是她曾坚信不疑的爱情信仰?
《游客》:无法接受男性懦弱一面的,还有托马斯自己。
在事故之后,托马斯试图逃避妻子对自己的质疑,通过泡妹子和参加“纯爷们儿Party”来反复确认自己的男性身份和男性魅力。
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托马斯最后倒在走廊上崩溃痛哭:“是我的本能害得我不能做个正常的男性,我是我本能的受害者。
”他不知该如何才能继续扮演“值得依靠的完美丈夫”这个令他倍感压力的角色。
《溺水小刀》:航也无法接受自己力量弱小的一面。
在事故之后,航通过到处打架斗殴来不断增强自己的战斗力,还曾想过自杀来逃避。
但是已经发生的却再也无法挽回,航哭着对夏芽说:“你已将我逼入绝境,我没有守护你的能力,你走吧。
”他对“神明般无所不能的男友”这个角色感觉乏力,且无以为继。
托马斯和航都不觉得父权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有何不妥,认为是自己本身出了问题,但是他们却无法解释人性和“男性角色”的自相矛盾。
于是托马斯否定了自己本能的正当性,航追求更强大的力量,两人通过扭曲自己来拼命迎合父权社会对男性的要求。
但“哭”这一不符合“男性角色”的行为,已然是他们对自己本性和自身能力妥协的证明。
《游客》:艾芭在孩子面前刻意制造了第二次危机,并配合托马斯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重新树立起他光辉伟岸的男性形象, 两人试图回归到各自的家庭角色中去。
《溺水小刀》:变态重袭引发第二次危机,在夏芽的呼救声中,航终于不负众望的打倒变态,拯救了夏芽,重新树立起他无所不能的神明形象。
两人终于对上次的事故彻底释怀。
但无论托马斯和航多想再次扮演父权社会中的完美男性角色,无论艾芭和夏芽多想重拾父权意识形态下的婚恋信仰,都只是徒劳。
被戳穿的谎言将永远丧失公信力,失去的安全感也无法再被找回。
回程的巴士中,艾芭不再对丈夫盲目信赖,坚决贯彻自己的判断;夏芽回到东京重拾演艺事业,冷眼看着屏幕上的自己一边哭喊着:“航就是我的神明”,一边却无可挽回地着驶入信仰破灭的黑暗。
日漫改映画,甚至日影,很多时候把握了“明白”尚不到“透彻”的分寸,欣赏起来就会舒服得多。
我看《溺水小刀》的好,在于不拖人入深渊。
不会完全为“我经历过”的共情向作品完全交出自己,又不会在观影全程心底空空如也。
漫改剧本中高于正常青春的不恰当认知,是云后交替的太阳和月亮,明亮含蓄。
我们都曾在不懂爱的年纪比任何时候愿意爱人,尽管不能爱到如此针锋相对,但这种与自己息息相关又模糊难辨的暧昧本身就很打动人。
打动之余还有被命运冒犯的不甘心。
譬如让望月夏芽遇到大友胜利,只是为了让她更好的往前走,譬如他们握住的手只是为了执行分开的必然。
可当夏芽遇到航却像玫瑰贯穿夜莺,燕子停上快乐王子的雕塑,从此再怎么反抗也没有用途,人生得以一个残酷的角度被扣留在原地。
而航无疑是被禁锢的神明,是白玫瑰惨烈贯穿的那只夜莺,钉死在命运里,只能给予信徒最绥靖的庇护。
不过对于喜爱菅田先生的我来说,观看《溺水小刀》或许会体会到另一层面入戏的打动,因为他的表演本身就有着令人凝视的气质。
很难讲清楚,暂借平手友梨奈在PV中的几句独白来靠近菅田さん在《溺水小刀》中的塑造的航:最高で最低 高貴で下劣無邪気で根暗緩やかで鋭利……子供で大人值得最好的赞赏,也值得最劣的贬斥。
即高贵又轻薄,天真无邪又阴郁消沉。
即平和又尖锐。
即若赤子,又已然成熟。
什么青春非主流伤痛文学,像是初中小孩儿读了花火后写出来的剧本。把人生寄托在不良少年身上,不可悲吗???/文艺登电影+1
开始二十分钟想给一星,以为自己已经看不了日式青春,越看越…丧…嗯丧着丧着就控制不住下沉了…苏打真的是每次都有惊喜,胸口痛,这么丧的日子里不该看残酷青春啊。
剪辑和音乐救回了点这部剧情很抽象的电影,一查是04年开始连载的漫画,那确实,现在再看20年前的一些娱乐作品的爱情观念……人物的行动有些没由头,断章地行进,瞬时的情绪触动。
从《热情花招》过来往前补课,一脉相承,但花招更少,也清爽了不少。溺水的边缘,也是爱与痛的边缘、甜与虐的边缘,鲜活灵动得深入人心。游离在男主和男二之间,女性视角下却更可以呈现出生为男性的复杂。唯一不满在于小松菜奈,前半段初中生的少女心发挥得不够,和苏打的火花也一般般,这点上《热情花招》的女主做得好太多。
完全没看出男主魅力在哪儿啊?还是就一定要给漂亮小姐姐安排这种吊儿郎当的来凑cp 还真没想到现实中两人竟然是真cp…😂好吧 就是为了小松菜奈看的
小刀是青春,溺水是伤痕。
女主真好看,连痣都长得那么好看
似神的少年,慕神的少女,一半在海水里堕落,一半在火焰里疯癫,你掌控山川河海,神为我杀人纵火,他驻此地,眼里有我。时隔五年后,男女主再创作《溺水小刀》的结局,让花束般的恋爱,从影像和文本之墙,破域而出,长透现实。
精彩全在预告片里了,小松菜奈真的安心拍平面好不,死鱼眼真不适合演电影。摄影和剪辑一直在装逼,简直莫名其妙,一直在追人,气不够足,苏打绿笑惨了,感觉就男二正常点,故事改编的太单薄,实在无法接受这种乱七八糟的剧情。
要故事,满脸黑线;要颜值,还真没有;唯独山茶花这一个镜头还可以。
简直tm拍了一路mv。文艺这东西,我觉得是从动作和语言里表现出来的,不是靠镜头一个劲晃悠和拍点漂亮的东西出来就能搞定的。
山户结希的剪辑是在太有个性了!影片基本上纯靠情绪来组接,相当之厉害。作为漫改能拍出少年感(啊苏打的颜+小松菜奈的厌世颜),拍出相当有个性的风格,实在是难得,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同龄导演里的顶尖水平。当然剧作可以再用点心。以后真的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我当然还是更爱重冈大毅了,重冈大毅真的是J家年轻一代里演技最好的一个了吧!主要是演恋爱戏时没有什么营业感,不是在表现“讨人喜欢”,而是在很真挚地诉说“超喜欢你”,这在偶像里实在是太难得了。(其实还是因为演过关爱丑女剧,在我这里获得了永远的加分项……
女主烦死了
一星给主演颜值,一星给摄影,漫改成这样真的不行,莫名其妙就开始你跑我追,镜头调度感觉都是拍狼图腾的,人设也是做作到天上,全篇就是海风拂面吹啊吹,男女主角追啊追。
浮云市是完全的运动ー影像之结界,“上镜头性”之生命空间不断上演着一种竞速学,身体从嵌入之中被解放,最终在烟火大会的蒙太奇中遭遇影片速度的奇点——被奸污的少女展开了小镇中“绝对禁入”的空间。在此之后,从一个相似的定镜开始,她逐渐在大友和阿航之中寻回速度。山户结希在《溺水小刀》以“速度”建立对称性结构,作为一种心理学性质的事件与取消,同样的焰火仪式必须再次举行,又再次被戴着天狗面具的痴汉中断,并在夏芽(创伤者)面前被献祭。构成冲突本身并不是纯洁ー猥琐的二分法,而是夏芽的两个身体,身体竞速学的和静态的,被欲望的。山户结希充分意识到了电影的特性,而《溺》却是一部反元电影,它区分了作为幻觉的电影以及作为摄影术之延伸的元电影与技术物体。正如其结尾,屏幕逐渐消失,悲剧性事件如何被电影技法修改。
完蛋理解不到青春疼痛和美好我是不是老了
被片里很多镜头戳中心窝所以不只是对演员的私心电影本身主观感受很好所以五星。海里的苏打,举着火把的苏打,在森林里穿梭的苏打,自行车上大声宣誓的苏打都太太太迷人了。片里两处泪点男二给女主唱歌和片尾女主幻想着和航重逢。你就像透过树荫的阳光,海面的水光,夜里的火光一样,绮丽闪闪发亮
看完只有一个疑惑:日本学生都是这样跑着跑着就把书包给丢了不要了吗?🤔
不是,男主角为什么可以这么不好看而且性格可憎啊……不过男二好像皓亮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