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第二部分裂还可以看看一美飙演技,他两部有点乏善可陈的感觉,首先这一套讲超能力的理论就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可能是看惯了dc漫威的大手笔,所以就感觉这三部曲有点像过家家了。
另外有很多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比如塑造了个智多星玻璃,又时常犯傻,前期凭自己喜好就抹杀了那么多人的生命,最后主旨一升华反而感觉要被洗白成英雄,wtf??
最后,铺垫了两部电影的一美23重人格,到最后出现过的还没有一半吧?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设定纯粹是为了吹牛逼啊!
看电影时一直期待高楼大厦上打得火热朝天,他一转转没了。
所以我感觉他逆转的作用出来嚇你一跳外顺便转一下制作成本,怎么说不是没有依据的,因为结尾又转回来了。。。。。
有点蛋疼,但是影片还是蛮好看的,打斗戏要是漫威啥学到手应该会牛逼上天。
结局贼鸡巴坑爹,不晓得哪里跑来一个组织杀人灭口,还搞一个鬼小小纹身。。。。
三个主角莫名其妙的便当。。。。
你能想象布鲁斯是被水淹死的吗?
玻璃先生死的也很坑爹,说实话,看塞缪尔演电影真的很爽,虽然杀人只有一个镜头,但是很利落,又狠毒。
打五分是为了挽回那些根本没看过前作就乱打出的低分。
今天一口气看完了三部,说说我的观影感受。
其实,我一开始是找多重人格的电影,误打误撞看了Split,一气呵成,一美的演技也是炸裂!
最后的彩蛋提到Mr. Glass,所以就去搜了一下。
于是开始看Unbreakable,实话说,如果不是知道这是铺梗前传,真的很难在2020年(Unbreakable出街20年,超级英雄满天飞的年代)吞下节奏如此慢的超英“文艺”片。
终于熬完Unbreakable,进入Glass后,简直欲罢不能!!
前面所有埋的梗,在这一部一一被解开!
不得不感叹沙马兰太鬼才了!
你以为Unbreakable是一部极度无聊软趴趴的文艺版超英?
No!!他是在给自己后面的超英宇宙铺梗埋线!!!
你以为Split是讲精神分裂?
No!
是讲超英反派的诞生!
你以为Glass是正反派英雄大战??
No!!真正对K的是Ordinary普通人集团vs超级英雄集团!!
你以为三部曲是为了建立沙马兰自己的超英宇宙?
No!!!他是探讨超级英雄的自我探索、世界认同!
我甚至认为他是花了20年diss漫威和DC!
看Glass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所谓的超级英雄到底是什么?
他们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
想要消灭他们的Ordinary集团难道就是“恶”吗?
正派超英和反派超英的界限又在哪里?
当他们最终向世人宣告他们的存在,带来的究竟是光明还是黑暗?
如果对这些问题都没有思考,却给电影打一个“不知所谓”的低分,我觉得未免太冤枉沙马兰了!
ps:在我看来,连剧名都是沙马兰在埋梗。
Unbreakable Glass坚不可摧的玻璃 VS Split Glass 分裂的玻璃,暗指正派超英vs反派超英为什么都给他们加上Glass,因为Unbreakable David和Split Beast如果没有Mr. Glass,都无法成为超级英雄。
而最终,Unbreakable David、Split Beast、Mr. Glass所构成的超英集团,却如同Glass玻璃一般被普通人集团击碎!
但与此同时,破碎的玻璃又刺破了普通人集团千年以来编织的人人平等的谎言!!!
妙哉妙哉!!!
跪拜鬼才!!!
————————————————以上影评绝对原创,禁止自行转载!!
这部电影也太剑走偏锋了吧!!!
其实我内心很纠结该说这个片子好还是不好,这个片子的“主旨”还是蛮有创意的,反转也挺有意思,但是我最终对这个片子满意不起来,却又没法说不好,所以就给三星了。
上一部分裂,冲着一美的颜和21个比利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讲更恰当),我看了。
然后成为了安雅的颜狗(当时在女巫里就已经觉得她很吸睛了)。
片尾布鲁斯威利斯说出mr glass的时候,我的反应自然是——啥玩意儿?
我男朋友就又对我进行了一番老梗再教育。
我也不知道我男朋友为什么会掌握这么多稀碎的知识点,他经常给我解释各种梗。。。
然后我自然是要把不死劫补了,然后苍蝇措手的等着这一部。
我以为我会看见什么?
当然是野兽,玻璃和不死三方混战啊!!!
不然呢???
难道要他们三个联手抵抗坏人(也不是100%不可能)???
让他们三个联手抵抗正义是不可能了,不死先生太正直了,黑化是不可能黑化了,这辈子都不可能黑化了。
然而我发现我还是太年轻了。
什么叫高开低走,看了这部电影你就知道了。
整个电影基本可以叫做,沙马兰宇宙——缘起——牺牲。
或者看我沙马拉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不晓得如今影视界是不是真的刮起一阵看谁干死角色又多又快的歪风邪气,两分钟干死全部主角,这事儿放迪士尼都没人敢干啊!!!
全片用两个小时,讲了一个过度故事。
两个小时里,只有最后五分钟讲出了最重要的事情。
埋伏笔可以,但是这伏笔是不是太大了点啊,导演?
用英雄都是臆想症来反英雄的套路,我是真的没见过,新奇。
因为我一直不知道这部片子的走向是什么,所以一直在焦急的看进度条。
直到最后一脸懵逼,不晓得导演是钱太多还是钱太少。
若是钱太多,为什么最后的大战搞得那么小家子气;若是钱少,用两小时搞一个过度篇?
干死三个主角?
我真的很迷惑了。
其实本来只有两句话要说。
为了不剧透才写到影评里,但是,一写就收不住手,还是不要展开了。。。
一、平衡英雄主义(玻璃先生、野兽和监督者)和反英雄主义(思黛普医生所属神秘团队),两边作为两种极端思想的具象性对话。
不论是哪一边,本着的都是同一个英雄题材的世界观。
另其实将玻璃先生等人称为英雄主义,我觉得其实不怎么妥当。
因他们并非以拯救世界或以人道主义的方式,而是以残戾的方式证明自己。
然玻璃先生所策划,是以生命牺牲作为代价,英雄主义自我的一部分,其实也有这么样的极端性的特质。
二、问题处理基于以上的思维争辩,电影里也以各种黑暗且不理智的手段来解决和平衡人性问题。
尤其思黛普医生(Dr. Staple)所属组织以“保持世界平衡”为目的,对玻璃先生等人的强迫性疗程和意识的击垮。
三、存在和恐惧电影里玻璃先生、野兽和监督者(Overseer)无疑是超越常人的强者,可是由始至终属于被动的形式存在。
重点在于“少”,孤证不例是现当代资讯爆炸时代“证明”的难题之一。
对于真相认知的人,如思黛普医生,作为秉持反对这些拥有异于常人的三个人,以改造和机器凌驾的方法掩饰这些社会不安的潜伏。
不过这恰好也只是反映了,人总是害怕异于自己的人事物的事实。
四、主观镜头以玻璃先生作为故事的核心牵引— 主脑(Mastermind),出现许多玻璃先生的主观镜头。
五、讽刺结局处凯西等人把三个被定义为“自以为超人”的斗争事迹公诸于世,对应开头两个年轻人的“超人拳”视频上传,以博人眼球的每目的证明“超能力”。
于是结局作为澄清和证明一项真理的视频,它的可信度会成为何种性质的资讯,这似乎是很值得作思考的。
一口气看了《不死劫》《分裂》《玻璃先生》三部曲。
其实这些偏烧脑的电影都有一个特点,最后10分钟最精彩。
《不死劫》的前半部分可谓索然无味,一直在描述一个“超人”的自我觉醒,以及一个偏执的“聪明鬼”要不断证明自己是对的。
直到末尾,“超人”终于从内心接受了自己,他被自己“看见”和“认可”,此心光明。
《分裂》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更多地是被一美精湛的演技吸引,还有女主的美貌和身材,不过剧情还算惊心动魄,也是关于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觉醒,他最后终于召唤出了信仰中的”野兽“,第24个人格,也是前23个人格的自我实现。
《玻璃先生》可谓是系列的点睛之笔了。
一个谋士,一个正派,一个反派,组成了稳固的三角结构,其实还是一个渴望被看见的故事。
剧中的最大bose,所谓的”三叶草“组织,一直在说服三位主角,自己的对自己的认知是错误的,很多人都这样,相信自己有超能力,其实都是自己骗自己。
不过在玻璃先生的带领下,三个人都打破了自己的怀疑,最后承认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看见了自己。
尤其是最后的转折,可谓非常精彩,不仅是自己看见了自己,还让世界看见了自己,被世界承认,也是玻璃先生的最终目的吧。
三个电影一定要一起看啊,单看其实都会有一些不明白。
不过,看到最后,还是会惊叹导演的鬼才,玻璃先生的勇气和智慧也让人折服,“反派”这个词也不再适合他了。
一切都只是为了“被看见”。
4星,如果不是拍的过于文艺,节奏太过于缓慢的话。
就这个“反超能英雄”的故事设定完全可以给5星的, 仅仅是故事情节已经比前两作好了,很完整,即使没看过《死劫》《分裂》两部,单独看这部也一点问题没有。
剧情完全独立,也算是对近些年来的超能题材影片的一个讽刺。
是超能英雄还是神经病,超能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麻烦,世界需不需要超能英雄。
看了这部片子后,人们有了更深刻的想法。
快速过本作是有前传的,不死劫(义劲篇)和分裂(野兽篇),不过我都没看。
本作算是三部曲的终章。
单就本作而言,算是一部反传统的超能英雄片。
不同于美国国粹,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遍地走,本作的世界架构是一个有超级英雄,但还藏着掖着的世界。
剧情线整体还算是有点东西,但是双物理系的主角,表现力还是稍微低了点。
前兩年分裂上映並取得好口碑,讓我這個老粉的心情有些複雜。
我在一條影評中看到某人對於結尾讓前傳主角布魯斯威利登場的彩蛋報以不屑的態度,揚言,有誰會在乎一部陳年爛片的主角啊?
看到這裡,我幾乎已經在內心怒吼:你他媽的,當然有,至少我就是啊!
無論別人怎麼說,對我而言,奈沙馬蘭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不死劫」。
奈沙馬蘭的電影往往有一種…怎麼說,粗糙感?
尤其是在今日電影工業如此發達的好來屋,奈沙馬蘭的作品常給人一種未完成的毛片的感覺。
但在不死劫裡,劇情、角色、演技、配樂完美結合,創造出一部出奇完整、渾然天成的、動人的作品。
我不會說他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或我覺得最好的電影,但對我而言,他是一部非常非常close to heart的作品。
他的兩段式結尾(布魯斯威利的結尾與山謬傑克森的結尾)情緒完全不同,但都讓我感覺既心碎而又勇敢。
驚心動魄的主題是找尋並接受自己。
大衛(布魯斯威利)成為英雄、伊利亞(山謬傑克森)成為反派,本質上是同樣的過程。
他們都試圖改變、隱藏過真實的自己,但在整部電影的過程中,他們都明白了自己是誰(I’m not a mistake…),並努力的做到了只有他們才能做的事──無論是好是壞。
伊利亞的自己尋找之路絕不單純只是反派的墮落,那其中有某種讓人心碎又動容的東西。
電影是生活的隱喻。
在生活中,你不一定要成為殺人狂才能體會伊利亞的心情。
那也可以是,你一直期望成為一流的文學家,拿個諾貝爾獎什麼的…你一直努力著,但有一天突然發現你寫的東西最多不過是通俗小說。
你接受了自己,並努力寫著自己所喜歡的、從心流出來的東西,即使大眾的評價是「海灘小說」、「看過就可以扔到舊書攤」等等。
因為對前傳的愛,我對於要不要去看這部電影,是猶豫的、恐懼的、害怕受到傷害的。
看完之後,我對和我一起看電影的我老爸說,「還是不錯的電影。
我慶幸來看了這部片」。
然而在我說完這句話後,這部電影依舊在我腦海中轉動,而且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黯淡無光。
這部電影的主題和不死劫是相似的。
伊利亞在最後所說的I’m not a mistake,他在前傳中就曾對布魯斯威利說過。
(配上背影音樂的Mr. Glass,每看都讓我渾身顫抖)但回顧整部影片,在伊利亞證明自我的過程中,他真正是把兩個同伴當成了棋子(而且是棄子)。
他在成就自己的同時,卻無視於大衛或凱文的自我追尋或成長。
至少大衛追求的從來不是出名或被認可為超級英雄,而是成為他心裡那個人、無論他是不是被視為英雄。
在不死劫的結尾,我一直相信伊利亞對於大衛是有真實的友情的。
他是他一直盼望的、等待了二十多年的英雄。
即使在他發現自己只能站在大衛的對立面(只要他們一握手,就是友情的終結…怎麼有點螢火之森的感覺QQ)後,這一點依舊沒有改變。
但在"玻璃先生"中,伊利亞的陰謀與癲狂卻破壞了原本的人設。
這裡與他在前傳中的選擇表面上相似,卻其中有著讓人不舒服的質變。
我不知道如何敘述我的感覺。
前傳的伊利亞對我而言,是抱著虔誠之心墮入地獄的猶大。
在這裡…嗯… 最後三個家人握住彼此的手的一幕,理當是催淚的…吧?
但伊利亞分明是害死凱文和大衛的兇手…至少也是幫兇。
伊利亞的母親也罷了,另外兩位這麼毫不皺眉的接受了這突如其來的友誼…心也太大了吧?
這也帶出了我對電影極為不滿的第二點。
就是奈沙馬蘭強行讓三位主角身邊的人無條件的理解並接受其本質。
即便是母親,我也認為去強求這樣的理解是不合情理的。
我認為不死劫中最美的一段,是大衛在第一次殺死惡徒、解救了被囚的一家人後,回到家中,躺在妻子身邊,像一個孩子似輕聲告訴她,他剛剛做了一個惡夢。
在電影前段,大衛和妻子疏遠的原因,正是因為某一次惡夢醒來,他沒有叫醒妻子,而是望著熟睡的妻,感覺著那份無法觸碰的孤獨感,而後逐漸封閉了自己。
一直到電影最後,大衛都沒有讓妻子知道自己的能力。
但在他接受真實的自己後,他不再害怕那份孤獨了。
因為不再害怕,才能夠勇敢的去愛。
對我而言,那是比這部片結局的強行理解更讓人動容的情感。
說到這裡,我有點不知該如何收尾了。
我很高興看到奈沙馬蘭的再起。
但至少對我而言,他並沒有再一次拿出觸碰到我的作品。
昨天看了分裂 看的很过瘾 剧情紧凑演技在线。
我在人格分裂系列的小本本上 记下了这部。
才知道杀马特的兄弟 沙马兰导演还有三部曲。
今天兴致勃勃 还特意开了投影。
没想到反转如此巨大。
如果没有看过第一部的话 这部应该不容易看懂。
凯文的人格分裂一笔带过 随之画风急转 跑到了超人领域 全程觉得心理医生傻的一只完全比不上第一部的老奶奶。
最后她也是能力者?
呐尼?
维系平衡 平衡什么?
最后仨人在车站 表现的激动 甚至面露笑容。
爱人和家人不是刚去世?
这种心情怎么出现的 无法理解。
本来好好讨论 虐待下心理创伤而生发的多重人格挺有吸引力的 非要学人家搞什么组织群体 恨不得也能有个复仇者联盟。
很没意思 但我还会看看第三部说什么。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