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洪常秀的电影,需要用到梁静茹的一句歌词:「爱真的需要勇气。
」一个导演,20年孜孜不倦地坚持沉浸在同一个剧情风格中,无论电影市场如何堆金垛银,他都是照常拉出几个男女,谈情,做爱,慵懒,茫然。
就像恋爱中的他和她,有情饮水饱,不会羡慕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
就像洪常秀那些电影,能上映就行,哪怕这部又不到两万人观影人次,大概他也不会羡慕百万和千万票房。
所以喜欢洪尚秀,以及看他的电影,都需要勇气。
爱这事儿,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比如爱能让一个人变蠢,谁都蠢过。
在洪尚秀的电影里,爱着的人则会更蠢,无论男女。
这么说,大概是因为我们作为观众清醒着,或者洪尚秀不屑于迎合观众需求,制造角色代入感。
男和女,是他的。
情和爱,是他的。
你只管负责看就行。
看,《你自己与你所有》里——睡觉的房子一如既往地狭小,洪尚秀的男主金柱赫和其他男主一如既往地窘迫。
还是一如既往:漂亮的女主李宥英喜欢他,和他在这么小的房间里说话,啪啪。
以及吵架。
猜疑、占有也是大部分男主的特点。
飘舞、游荡则是大部分女主的特点。
吵吧。
吵到最后,离去或者回来啪啪。
没有什么是不能以离去方式解决的。
没有什么是不能以啪啪方式解决的。
碎掉,或圆满地碎掉,看你选择哪一种。
洪常秀似乎不喜欢撕心裂肺式的吵架。
他和她,闷吵。
连痛苦都很像深夜的雾,浓烈,诡异,缥缈。
要么大雨滂沱,要么雪花纷飞,要么电闪雷鸣,要么溪水潺潺,你这么雾影绰绰,太不招人喜欢了不是吗?
大部分人会说是的,否则他的电影观影人数应该和名气成正比。
但雾也有雾的好,世上哪有看得如此真切的事?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也是一种美。
美是需要慢慢咂摸的,但就怕抿着嘴,美是咂摸到,蒙圈倒是好几圈。
这个时候别怀疑自己的观影智商,蒙圈的不仅是你,演员也是。
中国演员大概都想出演一次王家卫的电影。
韩国演员大概都想尝试一回洪尚秀的画风。
但并不简单,这俩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用剧本折磨演员。
不是剧本太厚,而是往往太薄,或者就是一张纸。
不仅是这部《你自己与你所有》,前面好多片都是这样。
比如2009年那部《懂得又如何》,就是他在参加仁川电影节时,就地找人,拉来了金泰宇、严智苑、刘俊相、高贤贞等人,对,河正宇也在里面酱油了两场,在只有一个片名的情况下,边拍边磨,花了不到10万美元拍成的。
但是它买到了10多个国家,还获得了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提名。
服吗?
不服忍着吧。
很多敬业的演员在开机前都会认真揣摩阅读剧本,理解所饰演人物的性格,甚至动手补写小传。
「人物小传」在洪尚秀这里是个不存在的电影名词。
他是谁?
为什么这么做?
他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
演吧。
在《你自己的与你所有》里,金柱赫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做什么的、李宥英不知道自己的性格定位、金义城不知道为为什么要怂恿弟弟……除了导演,不,连导演都不知道这些。
他们演的好辛苦。
最后说下剧情吧。
讲真,洪尚秀的影片内容是用几句剧情概要装不下的。
我写过不少影片的解析,但却忌讳解读他的片子。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面对洪尚秀,你看到的、想到的,就是你的。
哪有什么标准答案,你完全可以将「自以为是」变回中性词。
也许,这就是洪尚秀和他的电影的魅力。
✎文︱韩影书 ©原创︱著作权所有
作者: Andrew Heskins翻译:姚亚楠编辑:明日君洪尚秀回归了,新作依然个人风格化,却是迄今为止最浪漫故事。
所以,这就是恋爱的魔力?
当我们谈论洪尚秀的时候,我们还能聊出什么新意?
著名导演洪尚秀的回归方式依然极具个人风格:混乱的男女关系,咖啡馆或酒吧里的尴尬醉酒对话,随性的叙事风格,总是偶然出现的熟人,以及每次都出现叫着相似名字的导演角色。
但本质上,最新作品《你自己与你所有》可能是至今他拍过最浪漫的爱情故事。
《你自己与你所有》(Yourself And Yours)目前已经是各大电影节的新宠,首映于第41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2016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获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2016 San Sebastiá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佳导演银贝壳奖 ,提名德国汉堡电影节(2016 Hamburg Film Festival)影评人奖。
电影一开始,艺术家英秀(金柱赫饰)听朋友(金义城饰)说起女友的事,似乎敏贞(李宥英饰)又出去喝酒了,不仅背弃戒酒的承诺,甚至还在酒吧跟一个男人打了起来。
英秀和敏贞就此事对质,决定暂时分开一段时间冷静。
但不久之后英秀摔断腿,难过之余,他发现生活不能没有敏贞。
这时,一个极像敏贞并声称是她双胞胎妹妹的女人出现,借着寻找“完美男友”的借口接近英秀。
新作充斥着洪尚秀式的简单镜头和直白对话,熟悉他的影迷应该知道期待什么了。
与以往作品不同,这次采用的叙事更加直接,悬疑的焦点在于敏贞是否真的有分身。
且不论真假,故事强调的重点或许是每段关系都需要一次重启,通过重启我们打破习惯相处的模式,重新开始。
有意思的是,电影里的主角最后达成一种再也不要试图改变彼此的共识。
你自己与你所有,剧照片中两位主演近期都贡献了具有张力的表演:金柱赫扮演了《没有秘密》(The Truth Beneath,2016)中有抱负的奸诈政客;李宥英在恐怖电影《那家伙》(Fatal Intuition,2015)中充分诠释了灵媒少女的角色。
这似乎解释他们如此熟稔而精湛地演绎《你自己与你所有》剧本角色。
这一次,洪尚秀的冷幽默达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当地酒吧的顾客无所事事,一路八卦敏贞(或者她妹妹)混乱恋情的部分。
金柱赫和李宥英自此加入洪尚秀电影常驻演员行列。
其他包括了老面孔权海骁(Hae-hyo Kwon),近期在商业大片《釜山行》(Train To Busan,2016)出演奸商一角的金义城(Kim Eui-sung)和本片中饰演叫“相元”、那个洪尚秀作品里著名的路人导演的刘俊相(Yoo Joon-sang),他们之前分别出演了《这时对那时错》(Right Now, Wrong Then, 2015)、《自由之丘》(Hill of Freedom, 2014)、《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Nobody’s Daughter Haewon, 2013)、《在异国》(In Another Country, 2012)、《北村方向》(The Day He Arrives, 2011)、《夏夏夏》(HaHaHa, 2010)以及《懂得又如何》(Like You Know It All, 2009)。
洪尚秀总是设定他的角色幻想回到过去,改变一切糟糕的结果,同时引导观众相信这些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最后再残酷地揭示一切只是幻象。
本片里他让所有的希望都成真,尽管最后还是和观众开了一个小玩笑。
本片透出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现在的洪尚秀更倾向于拍摄 happy ending的故事。
这很甜蜜,他用像是和情人吵架的方式先使坏再和好,让观众又惊又喜。
你当然会好奇是什么让导演有了如此的改变?
当然答案不言而喻(坏笑)。
《你自己与你所有》也许不会为洪尚秀引来新的影迷,但对剩下的我们来说,它温暖得就像你最爱的纯麦芽威士忌。
-本文原载于翌日事务所公众号(id:tndfilm),翻译自英国亚洲电影评论网站easternKicks(东踢网),原文链接
我们暂时别联系,彼此安静一段时间吧。
我会全力以赴,为了我们的关系。
哥,爱情是很甜蜜的。
这人生有什么?
都是逢场作戏,都会拉屎都会吃饭,只有爱情才是无价的,别的都是没用的毫无价值的。
爱其实都是一样的。
你跟我不太合适,看来我们的灵魂属于不同的科。
结交了很多男人,每天换男朋友的女人说“我不会看人,我身边总是不好的男人,不是小孩就是饿狼,没有一个好的。
”做爱这方面你合格了。
跛脚男床边摆放一叠书,挺文艺的。
他们交往的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还是同一个女人的两面?
或者是她双重人格?
人生如若初相见……西瓜比哈密瓜爽口?
三星半
〈Yourself and Yours〉译为《你自己和你所有》,MinJung和YoungSoo虽然在一段正式的恋爱关系当中,但面对把爱情当作人生第一驱动力的YoungSoo,追逐新鲜与自在的MinJung不断以全新的身份交往着不同的人们。
爱情越触手难及,YoungSoo便越发崩溃求取,新鲜感层层堆积,一个又一个新的故事之中的MinJung找到的也只是短暂的欢愉。
如此这般之下,他们却意外地找到了生活最折中的方式——MinJung在和YoungSoo这段关系里再扮演一次刚认识的样子。
人和人之间刚认识时的样子到底是有多么的迷人,让MinJung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其中。
刚认识时大家只是点到为止地闲聊,会照顾到对方的情绪,希望尽可能多地展现出最好的自己,爱情的表达中从不提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要求,爱情在这种处境下是无所求的。
我们不用故作深沉地拆穿这假象,告诉MinJung人和人之间本来的样子绝非如此,这世间多的是真相与道理,清醒的人也未必快乐。
MinJung的快乐在这混沌之中,而她是明白的。
人和人之间不再是“刚认识”的关系呢,YoungSoo不再只用力展示让MinJung喜欢的自己了,他更多地展示了自我和需求。
YoungSoo希望MinJung像他想象地那样不再去喝酒,希望她承诺做到如此。
YoungSoo对他的爱人有所要求,也并非只出于单纯的控制,YoungSoo想要爱人的认可和偏爱,认可他再正确不过的关心,而当自己把两个人的关系推到最坏的情况时,在离开他和放弃热爱的生活方式之间选择爱他。
爱情会让我们在自己热衷于的事情和对方之间做个选择,有时候它不产生在真实的、确切的需要答案和行动的语境里,它产生在验证爱情的语境里,它不断地出现,不断地把我们推向生活的墙角,直到我们只能不管不顾地跑回那个刚认识的时候。
这大概就是所谓“人生若只如初见”吧,但我们真的可以依靠不断回到“初见”生活下去么,缺乏更深探索的爱情展示出的无味,又让我们想念起那个被另一个饱满的自我推向墙角而无路可走的自己。
就大概因为每次微博分享都tag[偷笑](不要脸偷笑)在看了之后,独自在海边,克莱尔的相机之后终于get了这位导演,无论是欧洲阴冷的的小镇,戛纳海边还是首尔小酒馆,都特么该死的逼格儿高的一逼,就所以,这对话,这语速,这配乐,这三观,这御用男女主,请问坊间有无韩国woody 的说法?
又或者哪位有兴趣探讨?
(日常get不到姜文)
这次混淆现实与梦幻的手法让我想到阿伦雷乃《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与阿巴斯的《原样复制》。
与新浪潮大师作品相似之处在于女主角不断否认跟男主角发生过情事,更搬出双胞胎和失忆等通俗剧的桥段让人捧腹不已。
而跟阿巴斯那部在意大利拍摄的爱情故事一样,这部作品里的男女主角都在故意忘却自己原来的面目,上演一出让旁人看来既无聊又有趣的游戏。
尤其是最后一段男女主角在马路上重逢以及在床上谈话的段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两个人都在装,但就是不肯揭穿彼此。
洪尚秀这种以戏谑方式来探讨男女对爱情的看法,似乎逐渐还原出爱情的真面目,那祛除掉欲望之后的本质,尽管看来让人有点不适,却也有让人艳羡的时候。
台词对白依然是洪式风格,荒诞与幽默并存,只不过这次有点冗余的口感,精简部分估计效果更佳。
剪辑技术应记一大功,令这个本来稀松平常的分手复合故事变得诡谲不已,现实与幻想场面的衔接令人拍案叫绝,蒙太奇的手法不断营造出梦一场的惊艳效果,甚至在结尾一幕仍然要让观众吃最大一惊。
与以往洪尚秀电影有所区别的是,《你自己与你所有》不再玩一目了然的结构,而是移置进梦的情境(因而变得更为混乱与暧昧),同时演员也不再是之前在不同电影中反复串场的熟悉面孔,几个新面孔出来的。
这是让这部电影突出的表面现象,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电影中男女主角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的互换。
如果洪尚秀的电影确实如许多影评人所说的想要揭露的是男性深层的欲望心理(一个熟悉的词:直男癌),那么他之前所有的作品由于预先将将男性作为投射欲望的主体,女性作为接收欲望的客体,而让他的这种表达变得暧昧。
而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男性形象则会不断地被投射到导演身上:洪尚秀自己恐怕也是难以免去浓厚的男性中心主义。
但在《你自己与你所有》中,通过对男女角色在某种程度上的互换,洪尚秀想表达的观点变得更为清晰。
无论这一效果的获得确实是洪尚秀自己特意的设定,还是电影本身“梦”的逻辑使然(“移置”),这部电影已经从洪尚秀所有的电影中脱颖而出。
之前在看《这时对那时错》时,我多少已经断定了洪尚秀的电影不再有继续观看的价值,因为这种如一的叙述套路、结构模式、人物干瘪的形象都让人有一种犯恶心的感觉。
因而,看《你自己与你所有》其实没有带任何期望,只想看看这位“文艺老屌丝”如何继续自我重复。
但事实是,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也许因为“梦”的设定,让它的逻辑变得难以琢磨,因而有一些很美妙的体验。
当然,根本原因在于洪尚秀在这部电影中翻转了两性间深层的心理结构。
这可以从首尾两场发生在床上的对话看出。
在电影开始后不久的那场床上对话中,男主角裸身盖着被子躺在床的里侧,而女主角则穿着一件T恤和短裤躺在外侧,被子只盖住了上半身。
而在快接近结尾的那一场戏中(紧接着就是男主角梦醒时刻,某种程度上暗示着前面发生的一切可能都是梦),情形发生了对换:现在是女主裸体躺在里侧全身盖着被子,而男主穿着T恤躺在外侧被子只盖住上身。
这不仅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明男女间的性别身份发生对换的设计,而且从两次谈话的内容也能看出。
在前一场戏中,男主因为女主不遵守约定多喝酒而发飙,女主对此表示不理解;而在后一场戏中,男主毫无原则地迁就女主,扬言她想喝多少就可以喝多少。
表面上看这是男主对喝酒这件事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逆转,实则是在说明开始的那场“床戏”中男主是被当作女性的形象来刻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按照惯常的逻辑,在一段感情关系中会去作限定、要双方共守约定的往往是女性,而需要对此做出保证但实际却又不断违犯的往往是男性;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女性在不断地迁就男性,而不是相反;而喜欢喝酒甚至上瘾也多会是男性所为,而这与电影中的情形恰恰相反。
因而头一场戏中男主喋喋不休(这也是女性特质)地指责对方违反了当初的约定,说出了像“要么你去喝酒,要么我们分手”这类的话,这种无理取闹的气话本身就更像是会出自一位女性之口。
除此之外,这种男女身份的对换还表现在其它方面。
比如在电影中,男主角表现出对女主角过分热情的忠诚,而他断腿的设计也在说明他如何在围绕着女主角作圆规似的圆周运动。
虽然在此,洪尚秀保留了将女性作为客体的设定,男性依然是投射欲望的主体。
但在这层关系上,女性从男性手上夺走了主动权。
虽然电影中的搭讪都是由男性主动提出的,但是女主角不断地挑逗男性并将他们收入囊中。
这种主动权的对换反映在她对男性想要勾搭自己的动机一目了然,正是因为了解此类男女间情爱游戏的规则,因而她能够将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就是电影中出现的两位男人,其猥琐可鄙的嘴脸反映在他们毫无区别的勾搭伎俩上:我们之前在哪见过(最让人尴尬的搭讪套路)。
这种拙劣的搭讪技法无疑被女主一眼识破,因而她可以以其人之道“调戏”其身,也即她把自己当成对方认识的那个人的孪生妹妹,这样既没有让对方下不了台(认错的原因不在你,因为我们是双胞胎嘛),也可以继续掌控游戏的主动权(继续来搭讪啊)。
这种主客体间的对换是非常微妙而有效的,这使得洪尚秀之前电影中暗藏的“欲望法则”向侯麦式的“游戏法则”进行了转变。
(关于“欲望法则”与“游戏法则”,见此)因而,电影中这种将现实生活中的男性特征移置到女性身上,将女性特征移置到男性身上的设定,是非常明显的。
同时也非常巧妙地将洪尚秀想表达的观点表达了出来,那就是对直男癌症候的有力嘲讽。
而电影中李裕英所饰演的女性形象将男人巧妙地玩弄于鼓掌间,既不惹男性观众厌恶(以我为实例),反而愿意陷于其施展的女性魅力中,这说明了这种病症是普遍的而嘲讽让人舒适(电影玩观众,正是影片中女主玩男人),而最后通过一个“梦醒”的简单设计,让整部电影的虚实变得暧昧。
应该算常识吧:记忆不可信,大脑是骗子,人们有时情愿相信谎言,篡改记忆也好过面对真实。
就比如男人搭讪喜欢的套路是“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女人失恋的疗伤套路是“忘掉那个负心汉”,通过粉饰记忆来遮掩和实现真实的目的。
惯于描写男女之间那点事的洪尚秀,把这两种常见的套路勾连一起,加上喝酒调情,就成了《你自己与你所有》。
失忆梗被许多影视玩过。
有的失忆是断片重启,抹掉脑海中的过去,只留下只言片语的线索,如成龙的《我是谁》、马特·达蒙的《谍影重重》,主人公上天入地寻找过去的名字。
有的是记忆停滞不前,像《初恋50次》里的德鲁·巴里摩尔,她的记忆只停留在车祸前的一天,第二天即刻清零。
还有的失忆者被困在当下,如《记忆碎片》里的盖·皮尔斯,只能记住前十几分钟发生的事。
记忆如长河滔滔向前,失忆者是撞上礁石的河水,在时间的河流中或旋转、或激荡。
失忆和穿越的戏剧性,都缘于时间的错位。
完美而无损害的失忆应该像摘芹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人生这盘菜才炒得好吃又好看。
所以如果你爱上人渣,与其痛苦不堪,不如忘记他。
假如有种轻松畅快的方式,能把不愉快的记忆去掉,肯定广受欢迎。
《暖暖内含光》就发明了这种记忆擦除方式:手术刀一般精确摘除不想要的记忆。
该创意也曾被《黑镜》的编剧抄走。
这真是美妙,忘记不愉快的记忆,弥补过去的遗憾,生活如鲥鱼无刺、海棠增香,完满莫过于此。
在电影《你自己与你所有》里,洪尚秀的失忆梗玩得溜。
一不必历经手术二不必借助科幻,女主角敏贞仿佛天生拥有“想忘掉谁就忘掉谁”的神奇能力,眼波稍一流转,就把和她有过暧昧或交往的男人统统抹去。
起初在咖啡馆,她称自己是双胞胎的妹妹,后来再相见,她睁着无辜的双眼,惊讶且坚定地否认身份。
甚至蹲在地上大哭时被尾随而来的英秀发现,敏贞也只是擦干眼泪问他:“你是谁,我们认识吗?
”说这话时,她的表情如此天真,以至于连观众都分不清她情真还是假意。
无论敏贞是有意忘记,还是患有选择性遗忘的疾病,她不说,其他人就不较真。
电影开头,英秀一直执着于“戒酒的约定”,换得敏贞出走,在终于找到敏贞后,他也全盘放下身段,连身份和过往全不在意。
就把这次相见当成初见好了,我们可以重新认识。
感谢敏贞的“失忆症”,电影的结构因此浑然天成,导演随意而精巧地安排着重复的段落。
譬如敏贞和载英、导演的相遇,发生在同一家咖啡馆,敏贞和英秀的分与合,发生在英秀的住处,还有敏贞常去的酒馆、英秀常去的敏贞家。
酷爱玩弄结构的洪尚秀,即使在这样一部线性叙事的电影里,也把“一个场景拍两遍”的原则贯彻到底。
拍了半辈子男女情爱,红尘欲望中打滚,洪尚秀镜头之下的从来不是爱情,而是欲望和情爱。
这部《你自己和你所有》拍的是延南洞艺术青年,但除了英秀在画室里穿一条沾满颜料的裤子,你看不出人物和艺术有什么搭边。
抽抽烟,喝喝酒,用首尔的烟火气冲去艺术工作者身上的光环,将他们还原为人,照出人心里的魑魅魍魉。
这是导演惯用的手法。
敏贞之失忆,是洪尚秀留出给观众的开放入口,以观测,以质疑,以自省。
观众读出寓言,读出隐喻,乐观或悲观,悉听尊便。
导演说了,哈密瓜比西瓜甜,但西瓜比哈密瓜爽口。
少吵架,多吃瓜,你一口,我一口,所有相见都如初见。
女主角身份的虚实,一面讽刺了爱情与纠结都是男人自己的幻想与贪婪,另一方面“纯情与否”的疑问也在影射真假莫辨、善于矫饰伪装的绿茶婊。
影片议题还是男人和女人的虚伪和矫饰,但桥段情境依旧很讽刺很荒诞,幽默感和趣味性十足。
令人不禁要感叹导演取之不尽的情感素材。
导演视听进化了,摄影机少了躁动的推移,视听也沉静了许多,间离效果少了、更容易让人入戏;构图利用画框篇幅,营造出人物之间距离感,契合情感关系!
在微博好友圈的时间轴里,好友们连续分享了看完《神奇动物在哪里》出影院后的的天气,或晴或雨或看到了美丽的晚霞。
而我只有懊恼睡完了整场,被杜比音效魔音穿脑而无法睡得安稳,挂着酱油瓶搭捷运回去睡觉。
那天好像只有洪尚秀的《恋妳非你》完整看完,还是借由数他拍了几个镜头多少个场景撑下来。
之前在公号写元影像的时候范围宽大地把洪尚秀的电影都算了进来。
“还有洞悉男女情事,以推拉镜头为作者标志的洪尚秀的部部影片。
不论主角落在‘不是任何人的善熙’,还是‘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惠媛’,总有那么个当着大学老师、咸湿、郁郁不得志的导演。
洪尚秀的新片《恋你非你》(台版翻译),推到特写之后定住,男女主角的对话继续:‘这次是谁指责我?
谁告诉你我喝酒了?!
’好似对现实生活中与金敏喜绯闻的极尽调侃,搭讪教程写完之后写了分手,这次是被金敏喜甩了吧大叔?
”上面一段是看完预告片之后质疑洪尚秀是不是被金敏喜给fei了(甩了)。
没有,肯定在热恋。
看完之后只觉陷入恋爱者的甜腻不堪,极尽尴尬之中仍能痴缠表露爱意。
一女多男的戏,都是我私心最爱的洪尚秀,《不是任何人的女儿海媛》、《我们善熙》。
海媛在不伦恋中无法脱身,妈妈即将移民加拿大,只能在午后的睡梦中获得片刻慰藉;与善熙有牵连的三个男人同时在公园里出现,形成奇怪讥诮的“我们”的善熙,不是任何人的善熙。
而到了《恋妳非你》,不是男人骗得了女人上床,而是女人永远无错,以相同一招可换得各自好过。
喝酒之后,喜欢你和你上床,不喜欢再来一次我不认识你的戏码。
写尽直男的猥琐之后又以另一视角狠狠嘲讽了一番,闵静是谁不重要,骗得到你情我愿就好。
打蛇随棍上的男人们,和不断变换自己身份的女人,谁真谁假谁梦谁幻。
好难看
戏精装傻阿尔兹海默症婊女 吐了..
一个瘸子帅哥与一对双胞胎美女,外加两个中年男人。话题一来立马就恋上,真是快速!
喝吧,可怜而又虚伪的男人们
厉害了。“可怜的男人”,女的也一样。中间有些奇怪的幽默,结尾男人醒来发现自己一人一阵恍惚,接着女人拿着西瓜进来了,感人。
高手啊
哎我为什么要看洪尚秀
不是我的菜。这导演算了吧。
爱情是怎样?是没逻辑,是非线性,是没来由的装傻充愣胡说八道,是既往不咎了陪你作戏。镜头任性地推拉窥探着生活的尴尬时刻,搞笑的是断腿老直男在女友缺席的情况下完成了自我调教。就让我们做回陌生人重新来过,你真的认识我吗?不,你永远不会认识我。And that's why you will love me always.
继续男人与女人的交锋,爱一个人能否接受包括缺点的所有,正可谓恋你非你。喜欢幻想对象更完美并且征服欲强的男人,实际在情感关系中反而占有主动性的女人,在失忆与初识的游戏中尴尬美好,甚至爆笑重逢后对男女的双向嘲讽,总体不如上部但也干练有趣。台北金马影展。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你来装疯我卖傻;2.有一个年纪轻轻就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女友也是一种不错的生命体验。
有意思。女主角好漂亮。未看完
還不是人家長得好看
继续以女性为中心,继续毁文青,音乐居然很燃。寂寞、嗜酒的女生,总是在酒馆看书,总是遇见曾经的暧昧对象,假装是双胞胎姐妹,一句“你认识我吗”总是让男人们尴尬万分,然而离开这些男人好像也没有活着乐趣,是对暧昧对象好一点呢,还是对死心塌地的现任好一点,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选择。
恋爱,男和女,各谈各的。
正常发挥
“我们认识吗”
不知所云的无话可说。
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好像在哪里见过你,枕边人若只如初见~
“这人生有什么,都是逢场作戏,我就想跟我爱地人好好过日子直到离开人间”。第一次在老洪电影中看到从一而终情比金坚的男人,敏贞=敏喜?我就当这是老洪拍给金小姐的示爱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