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陪审员

배심원들,菜鸟陪审团(台),陪审员们,The Juror,Juror 8

主演:文素利,朴炯植,白秀章,金美卿,尹敬浩,徐正妍,赵汉哲,金弘波,曹秀香,权海骁,太仁镐,徐现宇,李容怡,廉东铉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9

《陪审员》剧照

陪审员 剧照 NO.1陪审员 剧照 NO.2陪审员 剧照 NO.3陪审员 剧照 NO.4陪审员 剧照 NO.5陪审员 剧照 NO.6陪审员 剧照 NO.13陪审员 剧照 NO.14陪审员 剧照 NO.15陪审员 剧照 NO.16陪审员 剧照 NO.17陪审员 剧照 NO.18陪审员 剧照 NO.19陪审员 剧照 NO.20

《陪审员》长篇影评

 1 ) 看2小時電影 思考了一整天。

題材和十二公民很像 但我個人覺得相比差一點吧幾個人物背景沒有十二公民那麼豐富 十二公民房地產開發商出租車司機老師保安小販人物特點比較生動。

陪審員們裡女學生家庭主婦室長老奶奶法學生比較清淡吧。

但是推翻現有證據去還原現場這部分很喜歡。

不斷有思考 第一個就是到底是退席的6號?

阿伯 阿伯沒有資質 靠經驗背書 說話沒有法律效力。

這裡其實很值得停下來思考。

看到這裡我在想 對啊 人家可是專家呢 只是沒有「證書文憑」 為什麼不採信?

而我在生活中 難道就會聽「資深人士」給的意見了嗎?

我可是「瞎說 我不信 妳憑什麼斷定呢?

少拿經驗唬弄我」的人。

嗨~我這個小人啊!

第二個思考在8號小哥哥遲遲不肯簽字那裡 他說他不知道 其他人就等他下筆 法官結案後可以回家睡覺了。

主婦說出了我的心聲「隨大流嘛」 我也是慣流的人吶~8號小哥哥說「如果我也就這樣簽字了 那就沒有人為疑犯辯護了」這句話太有震懾力了 喜歡有自己的立場 不被周遭環境影響毅然相信自己的8號!!!

影片最後 女法官推翻原先的判決 「有疑情況下利益存於被告」我覺得一個人能夠正面否定自己當初的決定 那是很需要勇氣的。

經常反省自己 承認曾經犯下的錯誤 才會真的改過。

 2 ) 何为法

挺不错的一部电影,法律就应该本着宁可放过99个有罪的人,也不冤枉一个无罪的人,就应该是无罪推定,而不是一句话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

因为不够字数,继续凑,居然有这种规定,我也是醉了,第一次评论,凑足140,还不够,再写多两个,还是不够,继续写多几个,还是发不了,只能再写

 3 ) 陪审员

法律的意义不是为了惩罚人,而是为了不惩罚人。

这句话还是点出了整部影片的主旨。

其实故事到最后,到底凶手是谁,被告有没有做出十恶不赦的恶事,观众也好,陪审员也好,法官也好,我们都不知道。

但是我还记得那个词,疑罪从无。

除非是有板上钉钉的一切证据表明凶手,那法律就不应该去惩罚。

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我是不是能够说服自己的良知?

必须足够坚定,才能够做出最后的判断。

因为面对的不是一个错误,而是对一个人来说不可挽回的决定。

 4 ) 当权威不在,我们该信什么?请用自己的双手从无到有

个人很喜欢韩国电影,从以前的雏菊、野蛮女友到熔炉、黄海、杀人回忆到辩护人、7号房、新世界等等,但是这个豆瓣评分啊,让我过度期待了。

12怒汉的架构,精神可嘉,但是立足点完全是吹毛求疵。

按电影里的逻辑我也要质疑这个电影是不是真实事件改编了。

电影突破口的BUG就让整个陪审团公信力下降,然后陪审团成功地让整个司法体系失去权威性。

质疑证据,质疑司法人员侦察与取证,质疑法医证明等等…………然后亲自提出假设模拟现场证伪。

一个陪审团不是根据权威结论和辩护过程来判断是否有罪,而是直接质疑结论然后把公安机关司法部门等等机构的事全干了,合着电影的逻辑,我就不得不质疑这是改编还是瞎编。

但是权威就不能质疑吗?

1+1一定等于2吗?

老师教的东西一定是对的吗?

我觉得当然可以质疑,但不是因为你不知道所以质疑,老师说1+1等于2,是某某权威数学家证明的,但是我不知道对不对,因为权威性对我来说不具有参考价值。

就像电影里主角不抉择有罪还是无罪,因为他不知道,因为司法的证据与结论对他而言不具备参考价值,他要亲自证伪,得出结论,然后大家一起扒案情。

我去那你去当刑侦人员算了,顺便把法医也考了。

权威不能质疑吗?

当然可以,像那位被拉下陪审团的人一样,他30年的经验告诉他那个伤口不是钉锤造成的。

而主角可以质疑司法机构吗?

不行,因为他不知道。

真是好一个不知道啊。

照这个逻辑你不得不事事亲为,也没有什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请自己成为巨人去看更远吧。

但是电影一直都在证明主角是对的,司法机构的结论就是水的,所谓的权威还不如普通人去证伪,电影里的官方就是拿着纳税人的钱不办事的。

最后电影主题得到升华,我只能说QTMD!

 5 ) 这电影其实反而证明了陪审员不靠谱!完全靠蒙!

一般人不是法律专业的,那个会像侦探一样那么短时间去看清楚那么厚的卷宗?

一般陪审员哪有那么好的逻辑推理和强大的信心,能够在专家都认定的结果去否定和质疑??

一般陪审员怎么可能提前跑到嫌疑犯关押的地方,看到了他的手还和嫌疑犯说了话???

最可笑的是,他们的推理漏洞百出,意气用事,乱猜一通,只是正好碰巧被猜对了,母亲是自杀,儿子还碰巧认罪了。。

这是极度偶然的。

那假设就是真的是儿子杀了母亲呢?

他们还是可以因为锤子不确定用了没,加上母亲自杀前没有喊(其实这个也不确定,那么大雨,一个老人倒着,可能喊了也没人听到),以上的一些胡乱猜测,陪审员就确定不是凶手?

这样可能就放过真凶了。。。。

 6 ) 有个疑问

片子最后 把庭上没播放完全的被告报119的录音播全了 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 被告是打电话的时候是非常着急想救自己的母亲的 那么这样就很自然的不会将被告考虑为计划性杀人 那么反过来说 可以影响整个审判走向的报警录音 在法庭上却刻意地没播全 只取了对被告非常不利的几句话 这个时候作为证据提交方的公诉人有没有责任呢 至少是在隐瞒重要证据和误导法庭 在我看来 律师可以为了自己的立场做出误导行为 但是作为国家公平正义机构的公诉机构做出这种误导 是这部片子里让我细思极恐的一个点

 7 ) 管中窥豹:韩国国民参与审判制度概览

韩国国民参与审判制度的诞生与运行韩国为了缓解长久以来司法不公正行为所造成的国民对司法的不信任,2007年4月30日,韩国国会同时表决通过了《国民刑事审判参与法》(以下简称《国参法》)与《刑事诉讼法部分条文修正》,并于6月1日正式公布。

经过七个月的准备时间,两部新法于2008年1月起实行。

这是大韩民国司法史上跨时代的变革。

国民司法参与之意义在于强化审判之民主正当性、提高国民成熟的法意识、强化司法程序之透明并提高增进对司法之信赖。

其中最显著的是,该制度取名为“参与”,意味着现行制度国民仅止于“参与”,并非直接参与“审理”、“裁判”,仍同普通审理程序般,仅由职业法官所组成之三人合议庭担纲,国民参与所作之评议仅具有建议性质,不具有约束法官的强制效力(《国参法》第46条第5款)。

本片中高潮部分也着力于此,即试图探讨陪审员所作评议对审判起到什么样的约束作用。

后来,在2013年根据制度运作的实际情况,韩国大法院向国会提交的陪审制深化改革方案中,该制度有所改变。

第一,陪审团的决议分定罪决议和量刑决议。

陪审团的定罪决议一般具有约束力,法官必须遵循,除非陪审团的决议明显违背宪法或法律;但是陪审团的量刑决议对法官仅具参考意义。

第二,陪审团的决议必须经过四分之三以上多数同意,如果没有达到,法官应当在参考陪审员决议的基础上做出判决。

韩国国民参与审判之对象案件 本案属于《刑法》 第259 條 傷害致死、傷害尊親屬致死 陪审员选任机制首先,关于陪审员人数。

《国参法》第13条规定,陪审员人数为9人、7人或5人。

本剧中为何会出现8名陪审员,是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点。

其次,关于陪审员的资格。

韩国非常重视陪审员选任基础的广泛性,这一点在片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同时,《国参法》也规定了缺格事由。

最后,韩国选取陪审员的方式为随机抽选和一案一选。

陪审员的隔离、保护与惩罚措施即时审判制度,即将陪审员选任程序与第一次审判程序进行衔接,以排除外界的干扰和防止陪审员腐败。

等等。

后记:看这部片子完全是东亚法律制度研究的授课老师要求对韩国陪审团制度进行了解,片子除了一星半点的记录作用以外属于陈词滥调,无甚趣味。

 8 ) 一场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其实当今流行许久的桌游“狼人杀”就是这个职业衍生出来的游戏,因为一个人被宣判被量刑就如同一场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还记得当年感动万千观众的《辩护人》,这一次韩国电影创作人把镜头聚焦到“2008年韩国法庭第一次启用陪审团”这场事件上,通过“陪审团”成员的众生相让更多人了解到“法律”存在的价值、功能及意义,并且让更多人懂得“陪审团”这个职业职能对于法律知识的普及、法律意识的建立、法律规定的遵守、法律责任的承担会起到怎样深远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每一次审判的结果每个人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本片真的用最朴实的方式让观者感同身受到了那句一直常挂嘴边的台词“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而且,最值得表扬的是,虽然影片探讨话题颇为沉重,但是片子的基调在不时输出温暖眼眶的情节的同时,还不忘打破沉闷,有时凭借各位演员精彩出演的桥段欢乐的气氛不亚于喜剧带给我们的欢愉。

深度温度活泼程度俱佳,大力推荐。

QJ

 9 ) 这部电影一颗星星都不想给

这个电影建议没看过的不要浪费时间来看,我看了很多部韩国电影,就是看到女警和这部的时候觉得踩雷了,什么都是我认为,我觉得,都是他们的猜测,并没有证据证明是真的,没有说服力,而且那个男的确实很暴力,他也想不起那天发生了什么,还有就是一个bug,不是说他母亲害他一生,烧成这样,不能工作,但是他却有个女儿????

一个都不能去工作的人是如何成家的,整部剧真的平淡无奇又乏味,但是我看电影一般在看了,都会坚持看完,真恨我自己这个习惯,打开盒子发像狗屎,还是要坚持吃,吃了才相信真的是狗屎!!!

 10 ) 伪装

一场「伪装正义」的游戏故事发生在2008年,韩国首次引进陪审团制度,媒体、民众都虎视眈眈地盯着这次改革。

作为门的,更是想通过这第一次的成功案例树立完美的权威形象—一群普通民众与权威的完美配合,塑造出“共同维护社会正义”的假象。

要造一个这样的“局”必须先设计一个完美的一群不太会“反抗”的NPC,以及一群在这个局里面“游刃有余”的高级玩家。

《陪审员》短评

没有投票博弈,没有小空间的压抑和时间感,被切割七零八落的剧情,再加上轻喜剧的节奏,大大稀释了反思罪恶以及反思自己的空间。

6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较差

毫无司法常识的意淫…0.1星

11分钟前
  • vails
  • 很差

比咱国的过家家版还是强的

14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很棒很有趣,还接地气

16分钟前
  • 乌拉拉乌拉~
  • 推荐

美有《十二怒汉》,我国有《十二公民》,韩国有《陪审员》。一部片子看了三遍,却发觉各有所侧重。《十二公民》呈现了我国当下的社会图景,《陪审员》则更倾向与站在司法工作者的角度来探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问题。

21分钟前
  • 成都越
  • 推荐

可以算是韩版《十二怒汉》吧,不过把4.5个陪审员的戏份匀到了法官和被告一家身上,场景也从全封闭变得开放,这样使得整个案件从完全的主观推断变成了脉络清晰的完整故事线,当得知是真实事件改编后更觉震撼。其实真的很羡慕棒子能够自如的拍摄这种法庭戏顺带还能一以贯之的进行自嘲,而反观我们在现行制度下想要在法庭题材上进行电影化的创作加工实在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25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如果历史上没有十二怒汉,这是一部好片,可惜有,抄袭也没抄出新高度来

26分钟前
  • 玄一
  • 较差

同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气质,我们不能相信世界完全没有黑暗,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做的更好。孜孜不倦对美好的探索不也是不对这个世界的妥协么?

30分钟前
  • 优̀木雨
  • 力荐

意义非凡

32分钟前
  • 今日上映
  • 推荐

看不下去,中间够够的,不做出决定有点牵强,直接快进过了。看过十二怒汉和十二公民,感觉不再感冒了,如前作中不如意之人的中年耿直还好说,换成年轻人,表现出来的或许很蠢,但一点不萌。主题是什么呢,对抗权威?讽刺司法?关爱生命?牢记职责使命?宣扬人间真善?社会发展到专业细分程度足够高,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干,我觉得时间不够现实,大荧幕的商业效果,中间的时候就已经输了。写于中间快进到结尾,或许太片面了,哈哈。审判长,太有型,喜欢短发。

35分钟前
  • steve
  • 较差

〖20190925〗其实更说明陪审员不靠谱

40分钟前
  • HelloIndra
  • 较差

参考消息~

42分钟前
  • 狂梦
  • 还行

首先,我要是审判长,先就被潦草查案、一步一窟窿的警察气死,再被想起一出是一出的陪审员气活。其次 全片都是个人英雄主义,只不过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大家轮流坐庄,挨个展现孤勇和觉醒。看完只觉得韩国审判还真是随便的很,最后一刻提出的新理论都不用验证就采信了,钉锤的证据也在两可之间,信也行,不信也行。宣判中途现改决定行并且还带点悲壮。真是。。。行叭,开心就好

43分钟前
  • 颜控易长寿
  • 较差

疑罪从无。

47分钟前
  • 春日里的一天
  • 推荐

3.5

50分钟前
  • 七个梦
  • 推荐

报看

52分钟前
  • 飛ぶ
  • 较差

有罪无罪一念之间,看时总想起十二怒汉和失控的陪审团

53分钟前
  • 无聊
  • 还行

唔,我觉得特别像《十二怒汉》,没有特别新意的地方,比较中规中矩吧

55分钟前
  • 方因因
  • 还行

韩版怒汉,也算是见证历史。

59分钟前
  • 哗啦啦
  • 还行

给四星稍有些勉强~片中有些很明显的瑕疵让第四颗星有点闪烁不定!

1小时前
  • 酒随意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