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手绘动画一直都兼顾着讲好故事和优良的品质,这部由法国73岁导演Jean-François Laguionie编导的作品《画之国》(Le tableau)也不例外,导演作品不多,但都属精品,生于1939年,是剪纸动画的代表作者,我只看过他以往的三部动画短片,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他的长片。
电影用很特别的视角影片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一群人从一位法国艺术家未完成的画作中跑出来,历经艰辛去寻找他们的创造者故事。
整部作品充满了欧洲油画的艺术感觉,而情节的设计也让观影者仿佛在画中人与观画人之间穿越...尤其是画中人和画家之间的交流,让人有一种时空的对话的感觉。
试想一下,不管你是文学家也好、画家也好、电影人也好,假如自己塑造的人物可以来和自己交流,那会是怎么样的场景呢?
那个人物本身喜欢你给定位的角色么?
这是一部如同庄周梦蝶般的故事,也正是由浪漫的法国人创作的。
之前看了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年轻作家在巴黎穿越回黄金时代,和众多文人、画家能够近距离的交流,这也是一种超现实的表现,因为我们并不能准确的揣测出当时那个年代那些作者的心理和想法,当然,伍迪艾伦也不行,但这部电影的视角却很新鲜,让它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编剧。
《画之国》也有这样的意境在里面,一副未完成的画作,画中人按照是否被画完整分成了三六九等,而来自这悬殊的两个族群的一对男女相爱了,所以,他们决定要找到画家,让他完成这部画作…“这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这是罗拉在片头所说的一句话,每个人的视角不同,阅历不同,所看到的东西理解的层面也会不一样。
寻找画家的过程中,罗拉他们和其他画中人物们之间的交流也很有趣,自画像里的“画家”、另一幅战争画里的士兵们、还有一位丰硕有魅力的女子…画家用画笔赋予了人物和景物有自己的轮廓,可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是那么丰富!
其实,我会觉得,也许,我们也是生活在一幅幅的“画”中,可是,我们却都没有找到画框并且走出生活这幅画里…
法国老导演Jean-François Laguionie凭空创造出一个臆想中的国度,一个如同梦幻般的去处。
这个70多岁的老人在这部动画电影中无情的嘲讽着我们这些愚蠢的世人,用锦衣华服掩饰内心的空虚,对于战争与残害他人如同病态般的迷恋,对权力的疯狂追求……。
当然,他也像每一个法国人一样,永远不会忘记,赞美爱情。
女主劳拉,和男主竟然不是恋人关系,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哈哈哈,很担心会狗血到男主抛弃他的恋人爱上了女主。
虽然片头提到女主要去寻找爱人,可到头来却并不是这样的剧情。
很喜欢女主,本该是个女二的人设,啊哈哈哈,单纯而美好,不知爱为何物,自由自在,敢于冒险。
爱抱怨的浮屠人确实心心念念保护着他的朋友。
男主不顾世俗和爱人相恋。
整部影片欣赏起来很轻松,想法很新颖,不断在画中历险,又于现实相接壤。
特别的动画片,与其他水彩画风的动画片不同,她采用的是油画的画法。
法国的浪漫抒情配上关于人生,世界观的哲学。
表面主题看似是爱情,影片深层的主题却是一种哲学观念——世界是否是如我们看到一般是真实?
我们是谁或者是谁创造的?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影片根据画中人物寻找画家的过程一一带我们引导答案,然而答案却不明确,只有我们自己寻找自己的价值,心中的答案。
影片的特点,画中人物突破障碍走出自己所在的画作,还可以走进其他的画作环境,于是几种画风交叉混合,色彩斑斓,颜色运用我好喜欢。
影片结尾揭露,以画套画的形式(找到的画家只是另外一幅画中的人物),就像斯宾诺莎的用宇宙的观念看自己的生命,是那么渺小,于是会猜测是否有个超凡的“上帝”在控制一切,世界真的是我们感官经历的那样?
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吗(就像画中人物一直希望要找到最终的“画家”)?
这种行为更像是一个哲学家了。
爱情与追求真理比起来,就显得肤浅了。
人生如画,想必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表示法语叙述好好听。
这是一部启示性的作品,虽然它在揭示那些深层次的问题时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揭示本身就是一种探索,给人带来的启示或许比答案更重要。
油画并不意味着时间的停滞,油画中每个人都各就各位按部就班的呼吸谈气,导演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嘲讽。
画面的开始是一个颇具古典风格的画框,连接着画内的虚幻与画外的真实。
随着画框的放大,我们也随之进入那个带有强烈油画色彩的国度里。
作品讲述的是一群画中人的故事。
画中的人带有极强的等级性,形态饱满、色彩完整的尊为上等的图全人,色彩不完整的为梅花莞人,而那些线条简单且毫无色彩感的则为下等的勒浮人。
故事是从梅花莞人劳拉的角度叙述开来的,从她的视角看去,一群高高在上的图全人正在远处的城堡聚会,他们高谈阔论并欣慰地欣赏彼此的色彩,下等人的存在让他们产生出优越感。
“画家不会回来了,”图全人中的代表在城堡中如此趾高气扬地宣称,以此定义自身完美的绝对性,定义相对于“画中渣滓”的绝对地位,并带着一种可笑的对蒙受造物主恩泽的谦卑。
等级衍生特权,特权导致专制,专制扼杀平等。
受到冷落的梅花莞人和遭到压制的勒浮人因此深陷这种不平等带来的痛苦中。
与此同时,进步图全人拉莫和梅花莞人克莱尔的一场超越等级的爱情正在暗中甜蜜且痛苦地发展着。
当小可怜高姆被无情地扼杀在城堡后,所有的矛盾便随时间的洪流不可避免地汇聚到了一起。
于是,觉醒的人便开始踏上自我解救的道路——寻找画家,也就是寻找他们的创造者。
痛苦使我们怀疑生活本身,怀疑使我们探寻真实意义。
探寻就意味着希望,觉醒的那一刻,就如同劳拉跃出油画的那一刻,自我就已经跃入了真实的存在。
脱离油画后,拉莫、劳拉、普鲁姆以及唐布尔•玛让达开始发现自身的虚幻,并在进出其他油画的过程中渐渐接近真相。
他们来到画中城威尼斯,威尼斯是所有虚幻的汇集,人群是虚幻的,狂欢是虚幻的,连恐惧也都是虚幻的。
可就在这座虚幻之城里,他们找到了解救的方法——颜料,他们开始懂得绘制自我,对造物主的信仰转变为对自我的信仰。
他们带着颜料回到油画中,当等级被消灭时,矛盾也就消失了。
在梅花莞人和勒浮人都沉浸在改头换面所带来的欣喜中时,劳拉却安静地离开了。
劳拉的觉醒是彻底的,在怀疑这条道路上她选择了继续走下去。
作为贯穿电影始终的主要人物,劳拉将最后的镜头拉向了画家。
在这短暂的具有真实感的场景里,画家的回答已经不再重要了,当劳拉提出想知道是谁画的画家的时候,真实感已荡然无存。
最后,劳拉在行走中步入一张更为广袤的油画之中,一切重归虚幻。
其实虚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对虚幻本身的怀疑,可能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才叫做真实,可能也并不存在真实,可能一切都可以归结为电影中的那句话——“我们梦想着做自己,这是很单纯的想法。
”
在微博上看到《画之国》的安利——很美的一部动画,然后满怀期待地看了它。
整部动画每一帧真的美,是每一帧都可以作为一张艺术图。
(❁´◡`❁)*✲゚*剧情方面,我觉得这部动画里,萝拉、拉莫、古姆等人勇敢对抗不公、追求平等和和平、对未知的不懈探索……是值得赞赏的。
ヾ(●゜ⅴ゜)ノ 棒棒哒但是动画中,拿着镰刀的诡异人的出现,我觉得很莫名奇妙,虽然他的出现,我认为是给动画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因为我看到那一段的时候,我是很紧张的( ̄3 ̄)a )。
辛波丝卡曾写过一首诗,描写日本画家歌川广重的一幅浮世绘作品《桥上的人们》,她认为绘画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将时间凝固:“时间在此被拦截下来,其法则不再有参考价值。
时间对事件发展的影响力被解除了。
”其实,这既是绘画的优点,也是绘画的缺点,因为没有时间,绘画便不能讲故事。
故事的起承转合是需要时间来支撑的。
最终,人类发明了电影,就是要克服绘画在时间上的弱点,用绘画来讲故事。
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动画片《画之国》将绘画和电影进行了嫁接。
画室里有一幅未完成的画,根据完成度,画中的人物分为三类:那些已经画完的人物,被称为“图全人”;而没画完的人物,被称为“梅花菀人”,还有那些只有线条轮廓的“草稿人”。
由此,画中人物的阶级性一目了然:“图全人”因为颜色饱满,可以居高临下,趾高气扬;而“梅花菀人”,哪怕只差一笔,也只能甘拜下风;最惨的是“草稿人”,命运一如他们的相貌,毫无光彩。
三类人共处于一幅画中,如果各安其所,便没有了故事。
然而,在一个阶级分明的社会里,故事最好的催化剂自然是跨阶级的爱情故事。
“图全人”里有一个“自由论者”拉莫爱上了“梅花菀人”克莱尔,他们的爱情在这个阶级分明的世界里必定是一种禁忌,其实克莱尔就差裙角的一笔便可以成为“图全人”。
于是,拉莫为了成全女友,决定去找那个半途而废,不负责任的画家回来完成这幅画。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草稿人”为了挽救被“图全人”打的破烂不堪的朋友,也决定跟随拉莫去寻找画家。
途中坎坷,自不必说。
从人物和故事的设置来看,《画之国》颇具想象力,虽然“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或观众进行互动”这样的故事设置,在很多电影中都出现过。
比如伍迪•艾伦的《开罗紫玫瑰》,施瓦辛格的《幻影英雄》以及最近刚上映的《恋恋书中人》都是如此。
不过,这些故事的重点是将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或观众建立联系,强调人物在艺术和现实之间的穿越所产生的趣味性。
但《画之国》更多的是艺术作品中人物的联系,其重点是将绘画这种偏重“空间性”的艺术如何转变成电影这种偏重“时间性”的艺术,其实这种转变在观众看一幅画时是经常会发生的。
当你在一幅画前驻足时,除了形象和色彩,你一定还在想,画里的人物有什么故事?
她为什么会站在哪儿,她的眼睛在盯着什么看。
正如辛波丝卡在《桥上的人们》中写道:“但有些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更进一步的听到雨水的溅洒声,感觉冷冷的雨滴落在他们的颈上和背上,他们注视着桥和桥上的人们,仿佛看到自己也在那儿”。
于是,随着观众的移情作用,故事开始了。
只不过辛波丝卡将画转变成了诗,而《画之国》则将画转变成了电影。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画之国》的创作者——让-弗朗索瓦•拉吉奥,法国剪纸动画的代表人物。
对他了解不多,只知道因为善于在电影中运用想象力游刃于现实与幻觉之间,被人们视为电影界中的“勒内•马格利特”,又因为一直坚守传统的动画制作方式,七十多岁的拉吉奥至今作品不多,却部部精品。
除了热衷于现实和幻觉的关系之外,拉吉奥和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利特都善于运用象征。
这也是我看过《画之国》后最大的感慨,拉吉奥的想象力最完美的体现就在于《画之国》中形象的象征性,故事里三类角色的象征性一目了然,其灵感来源,又完全取自于绘画创作本身,和故事本身天衣无缝。
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认为象征应该是艺术家为其思想和情感找到了它的“客观对应物”,拉吉奥恰恰是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为“阶级性”找到了它的客观对应物,使得片中的象征运用的自然流畅。
而不像其他电影中那些故意造出的象征,只是为了象征而象征,最终只能使象征的角色游离于故事的背景之外。
这样的象征只是“对应物”,而不是“客观对应物”。
拉吉奥的过人之处并不止于此,看完电影之后,观众才明白故事角色的象征并不是拉吉奥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想通过角色寻找画家的过程,来比拟哲学中的那个关于存在的终极命题:人是从哪里来得?
这个世界有造物主吗?
角色寻找画家,就像人寻找造物主,一个如此宏大的命题却被如此自然明了的提出,简单直接,易于理解。
而角色寻找画家,是想让画家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一个人真的找到了他的造物主,也必定会如此。
这一点,《画之国》和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罗米修斯》如出一辙。
然而,一个人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
通俗来讲,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自由意志和宿命论。
宿命论者相信,人的一生早已命中注定,正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因此,一切听天由命。
而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们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的力量。
这两种方案比较极端,大部分人宁选其中:快乐时我们是自由意志论者,忧郁时难免又成为宿命论者。
拉吉奥是积极的、乐观的,他让画中的角色选择了自由意志,通过寻找自己的造物主来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便寻找不到,他也让角色成为自己的造物主。
有意思的是影片结尾,当一行人沉浸在寻找到颜料的欢乐而尽力的让自己变得光彩夺目的时候,拉吉奥并没有将价值判断的砝码偏向他们,找到颜料并不意味着找到绘画技法,那些“梅花菀人”和“草稿人”将自己涂的五颜六色,尽管光彩夺目,却完全不得要领。
拉吉奥似乎更倾向于那个小女孩劳拉,以着自己没有画完的身体,奔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既然文章的开头拉了辛波丝卡来助阵,结尾是不是也应该来一句她的诗呼应一下,翻了半天,找到了一句:我偏爱此一可能——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打个四星吧,刚看完的时候感觉是可以4.5左右,过了半小时现在回想一下也没有特别惊艳其实。
最惊艳的部分我感觉是音乐,设计很巧妙,特别是最开头的那个浑厚的低音那个片段在电影中出现了好几遍,非常能衬托氛围。
女主角很勇敢,他们几个不同“阶层”的一起探险,性格不同,穿梭在不同的画作中还是挺有趣的。
最让我不适的可能是后面一群人带着颜料回来,没画完人们看到颜料后,不由分说的开始争抢,互相推搡结果其实谁都没完成目标的事情。
以及最后受到的处罚是浑身涂满黑色颜料,我突然就在想,是否画完人他们自己(又或者那个头头)手上也有颜料的,只是为了权利所以就关在了谁都不知道的地方呢?
一群人为了拥有稳固的上层阶层地位,所以不尽一切办法打压下面的所有人;又一群人本身和睦共处,但在看到能改变阶级地位的物品后就反目成仇只为自己考虑,还是非常体现了人性的多面的。
Actually,I didn't have ideas about the movie when i finished the movie.But when i saw the judgement from doubai internet,suddently,one thought came to my mind.So i decide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the movie.The begining of the movie shows that even though in one painting,people are not equal in one way.Some people despite others for their own reasons and impose their absurd and wrong ideas to other people.Unfortunately,the oppressed people do nothing but hide or escape.Why?Because the timid people accept the idea that they are born to be inferior.They never think whether it's true or not.Most of them desire to become one of so-called the upper ten thousand,but still do nothing.Circumstances produce heroes.The leading actors found one way to go out of the painting and bring oil paints and pen back to people that are 'not' finished by painter. They rushed to paint themselves and became the finished people finally. At last,they almost got their wishes and attained the castle.But they are not different any more,they are just copies.There is a girl called lara sticking to being herself. She has her own ideas and follow her own thoughts,she is truly free.As a result,she keep on exploring the world.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comment on film.Please forgive me for any unintended mistake.
在我的电影世界里,有那么一些电影,随时可以中断,又随时可以捡起来继续看下去,情绪不会因为中断而痛苦,或者说,情绪不高的时候随便找一段看下去,会缓和起来——好吧打住,这样写下去恐怕会把这种电影变成万灵药——总之,Le tableau算是这样的电影。
每个人都会在这样的电影里找到自己的感受:时政爱好者看到了阶级时刻存在,美术爱好者看到了夏加尔和马奈,符号学作者看到了隐喻和象征,小清新看到了钢琴和威尼斯,形老师这种重度脑力劳动者想到的是,我们是不是也生活在某个画框里?
最后赞一下中文“图全”和“梅花莞”的翻译好有趣 :目 谁能告诉我法语原文是什么呀?
是直译的不?
故事的结尾拉莫找到了画家,并告诉他画中人以为自己被抛弃了,但画家不这么想,他给了他们最重要的形体,即便有的没有上色,但他们获得了颜料可以自己描绘自己,这很好。这段收尾的对话救了这部影片,画家提及离开画室的原因,他觉得画风景没有那么辛苦,的确,画人劳形;然而打动我的是拉莫,她继续远行,她并非看风景,而是想到现实尽头寻找画框,去看看是谁塑造了画家本人
画中世界3d动画2d贴图 现实世界室内CG 室外实景后期叠加 故事较乏味 讲述某张画中画完的人物排斥没画完的人物 没画完的人物找寻出路的情节 揉杂不同阶级爱情故事 最后搞个哲学升华 可惜主题低幼向 风格不突出(虽然最后反蜡烛大帝的部分很有法式风格)比盲区行者这类思考轰炸类片子差得远了 无聊可看看
有時候,承認並接受不完美,比變得完美,更加需要勇氣與智慧。在設定、畫面都很好的前提下,一直擔心對於種族/階級問題的處理落入俗套,雖然結局也的確外理得潦草了,但是還好並沒有完全意料之中,不過仍然倍感可惜。
”男人的确喜欢女人 但他们更喜欢他们的梦想“
所有人都追求“完美”的时候也有人乐于保持“自我”~
动画片形式的总是很难提起我的兴趣 ,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
除了画风实在没什么特别的,法国动画里画风特别同时能说好故事的并不少见,不要以为一句"气质好文艺"就可以掩盖故事枯燥的事实.
表现手法很奇特,用油画风格和背景来讲故事,可惜故事一般般。
创意不错
其实我觉得就是立意比较新潮,但是其他我还是持保留意见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住在色彩里,享受时光,画下早晨,画片大海,画朵小花,画满窗户,画上微笑,画予一切的美好。你既造物,万物皆有灵,只愿勿忘·且珍惜·
画面很有新意
非常推荐的片子,感觉有股忧伤贯穿全片
(7/10)原来“巴菲尼人”在法语中是“未画全的人”的意思。
如果你来过我的画里,我也想去你的画里看一看~想知道画的边缘在哪,到底是谁画了你我~
Plot Keywords: Surrealism | Painting | Painting Comes To Life | Parallel World | Castle
The literal moving tableau
打仗,哼,再打就让你们都变基佬紫
随着画家的画作增多,画意丰富复杂到一定程度,画作们自身便具备了一种众在自在的,自我完形自我进化的智慧生态,以至于“子我”们在这些时空迷宫一样的众世界内外涌现,而这时画家就可以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