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吉姆·泰华图
主演:马尔万·肯扎里,休·史密特,马汀·雷克梅尔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语言:荷兰语,印尼语年份:2020
简介:一名年轻的荷兰士兵被部署在荷兰的印度尼西亚殖民地镇压二战后的独立运动,当他加入越来越无情的指挥官精英小队时,他发现自己在责任和良心之间左右为难。详细 >
西方人的虚伪自大
荷军战斗力和装备也太弱了,都二战结束了还没什么自动步枪…豆瓣里简介是什么人写的?小学毕业了吗?
立意和手法都非常好的战争/历史反思作品。
荷兰兵最后举枪自杀,一切都符合情理之中了。荷兰兵追悔莫及的事就是在军队里忤逆了土耳其仔,同情心泛滥,自毁前程。有两段情节说明,母亲说他不修边幅找不到工作,荷兰兵说国家找回退役兵继续服役,接着去原公司任职,被老板公知已经没有职位提供,他也要求继续回军队服役,老板说女王又不给补贴,毁灭了他回部队的希望。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没有体面的工作,贫困潦倒,因为母亲死亡最后一次见了监狱里纳粹分子的父亲,生命失去了意义,终于走到了尽头。
太冗长了 有点乏味
有理想、有原则的人竟然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只是拖其他人的后腿,最后自杀了事。那个军官也在闹着玩,违抗军令还给当兰博的机会,对忠于自己的士兵就是犯罪。这伙人把华人和其它很多部族陷在那个魔窟里。至于局势,冲突烈度很低:开着敞篷吉普巡逻,在城镇里花天酒地,清乡时大摇大摆,全片没出现一个拿枪的叛军。莫非荷兰朝中也有秦桧、刘瑾、汪精卫?越往后,拍得越水。[ZXZJ]
印度尼西亚风光太美了吧,男主绝对的PDST了,救命,回来还陷在那场战争的影响里
郁金香版的《野战排》,但远没其深刻。
人性
西方有殖民历史的国家都该拍拍他们给世界带来的苦难,但是这一部的内容太重复了,都2020年代了还在反思个人良知,视角够小却见不了大。一是只说武力侵略不讲经济文化侵略。武力往往是相互的,这样拍让人有种“殖民者其实是很文明的,采取武力是不得已”的观感。而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经济文化和人格上的剥削往往被忽视了。二是似乎有意无意地想要塑造殖民者和殖民地人民一点程度上是平等的这样的印象,比如主角也会被印尼人打和欺骗感情,淡化了殖民者在当地的的特权和压迫。三是黄衣军官的摸鱼、特种军官在各势力间的制衡、当地高度分散状态下的本地人的选择都是很开眼界的点,结果都是一笔带过。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在印尼枪毙独立人民的军官回国以后在舞台上扮演反抗侵略而被枪毙的勇士,显然他们也向往和崇尚独立自由,但他们觉得东方人不配。
勉强及格。“和平并非常态,因为那意味着所有人欲望得到了满足”。题材挺有趣,二战之后,荷兰纳粹的儿子去印尼参与反恐战争,整部电影就在荷兰军队、东印度军团、印尼叛军犬牙交错的幕布上(出镜的还有日本残兵)描画男主角无处容身的心路历程。编导的基本功挺扎实的,所谓基本功,就是镜头剪切中景别、机位运动和配乐合作形成的整体叙事韵律,这是起码的电影质感。剧本也挺清晰,它给出的信息一定有具体结果,比如给出两三个铺垫后,40分钟时就有遇袭的戏码;为何反复搬演特种小队在印尼村庄中点名“恐怖分子”?因为这才能注解男主质疑精神不断强化放大,引出后面的猎杀行动和战后的悲剧结尾。电影基调比较沉闷压抑,但时不时来两下狠的,比如男主后入印尼情人,或射杀印尼人,男主在军中的行为比较自我,加上他战前战后的画面切入,是绝对的叙事核心
非常无聊
想拍成现代启示录,甚至设置了非常类似的角色。但拍的又比较浅。
极致的写实主义风格反战片……
不能自欺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过于拖沓
种族灭绝的罪责,何时都不能被抹去
看过~
个人裹进时代:男主先是痛苦于不能选择自己的父亲,然后又对投入的战争中所处的立场产生怀疑。本性善良又奉命杀戮的冲突中,成长过程也是头脑风暴后的痛苦,最后画面以拉远的血泊结局,世事纠结起只有空。
沉闷的文青矫情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西方人的虚伪自大
荷军战斗力和装备也太弱了,都二战结束了还没什么自动步枪…豆瓣里简介是什么人写的?小学毕业了吗?
立意和手法都非常好的战争/历史反思作品。
荷兰兵最后举枪自杀,一切都符合情理之中了。荷兰兵追悔莫及的事就是在军队里忤逆了土耳其仔,同情心泛滥,自毁前程。有两段情节说明,母亲说他不修边幅找不到工作,荷兰兵说国家找回退役兵继续服役,接着去原公司任职,被老板公知已经没有职位提供,他也要求继续回军队服役,老板说女王又不给补贴,毁灭了他回部队的希望。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没有体面的工作,贫困潦倒,因为母亲死亡最后一次见了监狱里纳粹分子的父亲,生命失去了意义,终于走到了尽头。
太冗长了 有点乏味
有理想、有原则的人竟然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只是拖其他人的后腿,最后自杀了事。那个军官也在闹着玩,违抗军令还给当兰博的机会,对忠于自己的士兵就是犯罪。这伙人把华人和其它很多部族陷在那个魔窟里。至于局势,冲突烈度很低:开着敞篷吉普巡逻,在城镇里花天酒地,清乡时大摇大摆,全片没出现一个拿枪的叛军。莫非荷兰朝中也有秦桧、刘瑾、汪精卫?越往后,拍得越水。[ZXZJ]
印度尼西亚风光太美了吧,男主绝对的PDST了,救命,回来还陷在那场战争的影响里
郁金香版的《野战排》,但远没其深刻。
人性
西方有殖民历史的国家都该拍拍他们给世界带来的苦难,但是这一部的内容太重复了,都2020年代了还在反思个人良知,视角够小却见不了大。一是只说武力侵略不讲经济文化侵略。武力往往是相互的,这样拍让人有种“殖民者其实是很文明的,采取武力是不得已”的观感。而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经济文化和人格上的剥削往往被忽视了。二是似乎有意无意地想要塑造殖民者和殖民地人民一点程度上是平等的这样的印象,比如主角也会被印尼人打和欺骗感情,淡化了殖民者在当地的的特权和压迫。三是黄衣军官的摸鱼、特种军官在各势力间的制衡、当地高度分散状态下的本地人的选择都是很开眼界的点,结果都是一笔带过。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在印尼枪毙独立人民的军官回国以后在舞台上扮演反抗侵略而被枪毙的勇士,显然他们也向往和崇尚独立自由,但他们觉得东方人不配。
勉强及格。“和平并非常态,因为那意味着所有人欲望得到了满足”。题材挺有趣,二战之后,荷兰纳粹的儿子去印尼参与反恐战争,整部电影就在荷兰军队、东印度军团、印尼叛军犬牙交错的幕布上(出镜的还有日本残兵)描画男主角无处容身的心路历程。编导的基本功挺扎实的,所谓基本功,就是镜头剪切中景别、机位运动和配乐合作形成的整体叙事韵律,这是起码的电影质感。剧本也挺清晰,它给出的信息一定有具体结果,比如给出两三个铺垫后,40分钟时就有遇袭的戏码;为何反复搬演特种小队在印尼村庄中点名“恐怖分子”?因为这才能注解男主质疑精神不断强化放大,引出后面的猎杀行动和战后的悲剧结尾。电影基调比较沉闷压抑,但时不时来两下狠的,比如男主后入印尼情人,或射杀印尼人,男主在军中的行为比较自我,加上他战前战后的画面切入,是绝对的叙事核心
非常无聊
想拍成现代启示录,甚至设置了非常类似的角色。但拍的又比较浅。
极致的写实主义风格反战片……
不能自欺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过于拖沓
种族灭绝的罪责,何时都不能被抹去
看过~
个人裹进时代:男主先是痛苦于不能选择自己的父亲,然后又对投入的战争中所处的立场产生怀疑。本性善良又奉命杀戮的冲突中,成长过程也是头脑风暴后的痛苦,最后画面以拉远的血泊结局,世事纠结起只有空。
沉闷的文青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