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人泪崩的有关亲情的电影,这部电影是看书在评论区发现的,书中的人物和影片中的智力缺陷的父亲很像,就跑去看了,刚开始还纳闷怎么只有中文字幕,后来知道是土耳其翻拍,根本听不懂。
以下是个人感想,没啥文采但是真情实感。
/梅莫与女儿团聚,带给七号房对爱的感知,也给狱友带来希望与温暖,这是我对七号房礼物的理解。
对梅莫来说是,小天使的到来也为七号房带来一线生机,所有人意识到梅莫被冤枉后,尽管知道要付出惨痛代价,还是尽力为父女团聚创造机会,至此,这份“礼物”得到升华,人性善良的一面也得以展现。
/剧中我最敬佩的两个人是典狱长和看树的古怪老头,也是个沉思的长者。
前者能以仁心感化狱中每一个人,从他刚开始拦下对梅莫施加拳脚的上尉时,就猜到这是个是非分明的善人,在狱长和狱友的帮助下,真相浮出水面,在唯一的证人被枪毙后还能安排调包计,让父女得以团聚,不得不说是个值得敬佩的人(好到没词了)。
后者是一位沉思的长者,能够成全别人牺牲自己,大无畏精神感染了我,也超级伟大。
/都说鲜血无法洗去仇恨,司令官却因为女儿意外的死,宁可滥杀无辜都不愿相信真相,永远被蒙在仇恨中,他是可悲的,滥用权利欺压人,他也是可恨的。
看见唯一的证人被他杀死那时候我心都碎了,本以为司令官会悔改,但这个反转让唯一的希望破灭,梅莫必死无疑,被绞.死那段,凝重,肃穆,但没想到结局还有个反转,www可喜可悲吧,我的眼泪不值钱。
从头哭到尾,尤其是米莫看到窗外的绞刑架,知道自己被判了死刑,在狱长办公室里与女儿告别,第二段就是行刑前米莫与大家告别时,这两段看的泪如雨下,还好结尾处有反转,happy ending的结束让人心里没有那么难过。
面对7号牢房里各色各样的罪犯,米莫告诉女儿欧娃他们都是病人,在监狱里呆上一段时间,病治好了就会出去的,这是一位智障者对监狱的理解,然而现实里的监狱有何尝不是呢?
犯罪之人说来都是社会的病人啊!
宗教部分运用的恰到好处,我想对于土耳其来说宗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有主来主宰,尽管是作恶多端的罪犯也是会上天堂的。
对于7号牢房里的罪犯来说,送给他们的礼物就是米莫和欧娃,更是他们带来的一束光,一束人性之光,每个人都想快些治好自己的病,早日回归社会。
演员们演的都很好,尤其是米莫和欧娃,让我一度以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另外,看完影片,在写评论之前才知道是翻拍的韩国同名电影,所以韩版的也必须要看。
当时看到那个背书包女孩儿躺地上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想到素媛(˃ ⌑ ˂ഃ )后面认罪的时候真的很感动,他是无罪啊....那个女孩儿真的好可爱,在监狱里的生活也很有爱啊,很多片段都很感人,当时在学校和大家一起看的,该说不说看电影就应该人多一起看才有感觉!!!!
印象很深刻的这种好片子可不可以多来一点啊!
真的看不够,狠狠地爱住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人,需要的是钱吗?
人,需要的是物质生活富足吗?
我深思熟虑之后,觉得全部都不是。
而是爱。
所以奥瓦才会在Memo的陪伴之下感受到爱和温暖,才会健康地成长起来,而且就是这种看似不健康的健康陪伴,才让奥瓦成长的如此茁壮,所以真的是你赚钱给孩子比较重要吗?
我觉得从来都不是,孩子需要的不是吃一顿好吃的,也不是有一个新的书包,孩子需要的永远都是有人陪我玩,有人陪我一起成长,我觉得这才是全天下的孩子都需要的事情。
所以《我是山姆》中,小女孩才会离不开自己的爸爸;所以《七号房的礼物》中,小女孩隔着监狱的两道墙喊着“暗号暗号”的时候,爸爸才会激动地冲出来喊“瓶子瓶子。
”
所以孩子们永远最需要的就是爱,无条件的爱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东西永远都是爱,你看Memo与自己女儿奥瓦交流的时候,从来都是奶奶不允许这样,或者是两个人见面的时候一起蹦蹦跳跳的,又或者是两个人一起放个羊啥的,其实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而不是像我们现在的小孩子一样,做错事情的时候,大人严厉的批评孩子说你这么做是不对的,或者是大人根本不听孩子们的解释。
Memo一直相信奥瓦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虽然Memo一无所有,但是这份坚定的爱是无价的,谁说只有懂得了一些道理之后才能够教好小孩子呢?
我看未必,我看小孩子需要的就是陪伴。
当孩子们拥有这份无条件的爱和陪伴的时候,小孩子往前走的时候,才不会觉得背后空无一物,才不会觉得脚下是万丈深渊,才能昂首挺胸大踏步地往前走。
所以,Memo的爱是无价的。
---有时候你觉得无法治愈的人,恰恰是最好治愈的人--- 土耳其监狱里面的大哥简直笑死我了,大哥把监狱搞得跟个公寓似的,大家都是工友,平常的时候一起干活来着,然后这天来了个新人名字叫做Memo,这个人还是一个傻子,大哥就在纳闷呢,怎么傻子都被关进来了呢?
然后就发觉事有蹊跷。
傻子在大哥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大家一直都在疑惑到底七号房的礼物是谁,奥瓦是Memo的礼物,Memo是七号房的礼物,他们两个都是七号房的礼物,他们两个治愈了周围的很多人,让这个世界还有爱和温暖与阳光,让人茁壮成长。
幸而一切风平浪静地走过去,幸而一切都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不然隔着屏幕哭泣的我,第二天门都出不了,眼睛要肿成两个大核桃了。
其实有时候你觉得无法治愈的人,比如大哥,其实大哥是最好治愈的人,这是一个好大哥。
梅莫就是七号房的礼物权势向来说一不二,不容质疑,不容更改,生活底层的梅莫带着二傻子的气质成为了权势发泄悲伤愤怒的出口,前言不搭后语的他无法为自己辩驳,真是被陷害栽赃的天选之人。
梅莫“顺利”被关进监狱,起初,狱友们对一个“丧尽天良谋杀小女孩的杀人犯”痛下杀手,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梅莫在伤势好转后并没有怀恨在心,他天真直率,喜怒哀乐尽在表面,他爱这个世界,就象从不曾遭受过恶,他表达善意,就象从未遭遇不公,慢慢的,狱友们开始相信他的无辜。
梅莫与女儿的亲密无间更让狱友甚至典狱长怀疑梅莫的罪名,女儿奥娃带来了当时目击者的证言:那个女孩是自己掉下去淹死的,梅莫救起了她。
面对这样明目张胆的不公,狱友们再也坐不住了,一场救援行动开始被策划、被展开,正直的典狱长也参与其中,希望在慢慢的增长,狱友们的良知也在救助他人的行动里慢慢浮现。
死去、逃避,都无法获得救赎活着、站起来,才能去获得救赎。
一声枪响,目击证人倒在血泊中,权势又一次把希望砸得粉碎,它同时也击碎了一干人对权势的畏惧顾忌,哪怕展开一场荒谬的救赎,这是救赎一对无辜的父女,也是对自己身陷其中身不由己的救赎。
夜幕里,一个深陷悔恨自责里的父亲愿意代替梅莫走上绞刑架,决定以后,他第一次梦到了女儿,讲述了烂熟于心的话,用代替的方式获得了自己的救赎。
爱与善意就是生命的礼物。
算是一部不错的翻拍,没有直接依葫芦画瓢。
很多地方的情节改动得更贴合实际,让土耳其版没有了韩国版略做作的表演痕迹。
奶奶和逃兵两个角色的加入也很有意义,综合来看,我甚至觉得这个版本是可以和原版媲美的。
一个是更贴合现实的描述感,但结尾的替死情节又让整部电影的节奏脱落和断层。
相比之下原版可能在这里还是更胜一筹。
在几年前,看过韩版的《7号房的礼物》,那时候,就被影片中的主角感动,一直记得那句最为催泪的台词:“爸爸,谢谢你让我好好生出来”“能成为爸爸的女儿,谢谢你”尽管这是一部刻意催泪的电影,但这不能否认这确实是一部经典的电影。
到目前还未到十年,就已经被土耳其买了版权重新翻拍。
可以说,只要被翻拍,那就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也许再多经历一些时间的考验,它的经典属性会更强。
目前是位列豆瓣电影top250中第107名的好成绩。
说到土耳其翻拍的这版《7号房的礼物》,我也看了下。
对于俗言“好片难拍”这句话,在土耳其导演梅米特·艾达身上是没有约束性的。
她挑战了这部经典的作品,将《7号房的礼物》进行土耳其本土化的改变并且拿到了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已经被经典韩版吸引的老影迷老说,能够打动我们,真的是很不错的效果了。
影片男主麦莫斯同样是一个有智力缺陷的父亲,他的女儿欧娃同样可爱懂事,不过这一版加入了另一个角色“奶奶”,用于连接两主角之间的纽带。
在剧情设计上有创新,关于一些原版剧情硬伤的地方新版的安排更加合理,没有无厘头剧情,更容易被接受,且改动更具深远的意义,感动的体验也随着剧情变化逐渐递进,富有层次感。
可以说梅米特改编的很成功,与原版设定不同。
主角不再是两个人相依为命,结局也韩版不同,我觉得这一版的结局更为大胆,没有将低智的父亲给演死了,而是给了原版没能给出的美好结局。
我比较喜欢这一版的结局,将7年前,我看韩版《7号房的礼物》的遗憾,给补全了。
电影《七号房的礼物》通过麦莫斯与欧娃之间的父女情深以及他在监狱中的经历,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善良的力量。
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爱和善良,就能感化周围的人,激发他们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
同时,电影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权力的滥用,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命运。
观影感受这部电影泪点密集,情节紧凑而感人。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被麦莫斯与欧娃之间的深厚情感所打动,也会被监狱中狱友们逐渐转变的态度所感染。
文艺创作有两大思潮,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同一件事,浪漫主义从“心”出发,对现实进行理想化改造,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光明和追求;现实主义力求表现真实的环境和心理,排斥对人物的夸张和风格化塑造。
2013年,韩国版的[七号房的礼物]堪称一枚催泪炸弹,而2019年的土耳其翻拍版,就催泪而言,效果明显下降,但也格外动人。
它们正好可以被视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创作风格的产物。
就煽情而言,韩国影视剧绝对算得上亚洲一流。
他们精确计算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出现的时机,刨除复杂情感,以简单夸张的情绪,收获主流观众的泪水。
[七号房的礼物]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获取了巨大的市场反响,成为2013年韩国电影票房冠军。
这股热度传到了中国内地,该片被奉为当年年度催泪喜剧。
2019年,土耳其翻拍了[七号房的礼物],刷新了土耳其影史票房纪录。
这版拍得相当沉重,但结局却比韩版光明一点。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土耳其版的写实色彩,能被其中实实在在的压抑氛围触动。
韩版夸张化的人格塑造,常令我感到一种不适。
那些为隐藏苦难而做的搞笑和夸张处理,以及苦中作乐的姿态,实在令人有种刻意为之的感觉 。
韩版[七号房的礼物],即使是牢房里的戏份,也是处处散发童话般的天真和快乐,为悲剧铺垫
土耳其版[七号房的礼物]少了笑声和搞笑的场面,多是感伤,现实色彩重,令人压抑两版[七号房的礼物]的最大差别不在于剧情和本土化,而是用了截然相反的表达方式,正好可以用文章开始所说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风格来概述:韩版着重表现父女情,周围环境洋溢着童真趣味,人物犹如是从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站在儿童视角的高度歌颂善良和真情;土耳其版父女情的表现借助于人物本身的悲剧性来呈现,并没有突出刻画他们的乐观和单纯,周围环境满是令人无力的消沉和压抑。
父亲:智力与情感两版[七号房的礼物]里,智力低下的父亲,个性并不同。
先说说韩版中的父亲龙九。
他的第一次出场是和女儿艺胜在商店橱窗外,模仿电视上的美少女战士跳舞——父女俩站在了一个高度。
正常来说,这个镜头可以消解父女间的距离感,不过在此,它还有另一层用意——父亲的智力水平和女儿相当。
他被当成陪女儿玩的“大小孩”介绍给观众,而不只是一个智力低下的成人。
这正是影片童话的部分,将观众的视角下移至儿童单纯善良的层面,从而更容易被打动。
女儿看中了印有美少女卡通形象的书包,龙九正在攒钱,准备买下它。
警察局长抢先一步给自己女儿买下书包,不能像常人那样思考的龙九,急躁地请求他们留下书包。
警察局长不由分说地扇了他几个耳光。
观众此时并不知道他的警察身份(土耳其版从一开始就强化了其身份的权力色彩——通过他身上的制服就可以看出),所以龙九和他之间没有显露出权力的不对等,冲突只是因父爱和身份差距而引发。
警察局长在韩版[七号房的礼物]里是个不被注意的配角,只是作为童话故事里凶神恶煞的坏人,勾起观众对主角的怜悯。
再来看看土耳其版中的父亲麦莫斯。
他的第一次出场没有和女儿欧娃在一起,而是独自站在女儿学校外的大树下,神态怪异,旁边有一辆由军人看守的军车。
观众第一眼就能看出麦莫斯的智力障碍,很自然地就会生出一个担忧——他的女儿会不会因为他而被同学嘲笑,尤其是在有权势的同学面前——那辆军车所暗示的家庭背景。
果然,军人的孩子嘲笑了欧娃的父亲是个傻子。
这种出场方式奠定了土耳其版与韩版根本性的区别。
韩版的父亲被塑造成单纯快乐的“大小孩”,而土耳其版里的父亲只是个被人嘲笑的傻子,女儿眼里和同学的父亲不一样的人。
欧娃放学后跑到麦莫斯身边,虽然两人亲密无间,但观众能够透过同学的嘲笑、欧娃疑惑的眼神和象征权力的军车,感受到她因为父亲的与众不同而面临的压力。
观众也清楚,欧娃对此的感受,毫无疑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强烈。
这是韩版所没有表现出来的压力,龙九和艺胜伴着光明的色调和欢乐的舞蹈出场,接下来把观众引入悲伤情绪的,是这种幸福时光遭到破坏。
韩版:父女一起出场,气氛欢乐
土耳其版:突出父亲傻傻的样子,旁边的军车预示了某种不详和权力关系接着来比较一下两版[七号房的礼物]是如何处理父亲在女儿面前被打的戏份。
穿着便衣的警察局长扇龙九耳光后,镜头切换到橱窗外,将他们放在虚化的背景里,透过近景的美少女卡通形象,淡化这场冲突的延申意义——歧视和权力不对等引发的暴力。
观众感受到的是一个傻天真的父亲被一个蛮横的父亲欺负,因而更容易调动出感动的情绪。
土耳其版中,麦莫斯在商店外面,于众目睽睽之下,被穿制服的军官打倒在地。
欧娃在同学面前,看着自己的父亲被她的父亲殴打,眼神中既有难过也有愤恨。
观众在这场戏里,能够获得更多的冲突信息——权力的蛮横以及它对周围人的震慑性,女儿对父亲丧失尊严的感受。
这些信息一定程度上阻挡了观众纯粹的情绪迸发。
观众处在了局外人的观察和思考的位置,而不是像韩版那样,被带入到童话般的父女生活中。
韩版:淡化了父亲被打时的悲剧色彩
土耳其版:通过路人、军服强化父亲受欺负的底层形象回到家中,欧娃对奶奶说,她不开心并不是因为没有买到心仪的书包,而是父亲被欺负。
麦莫斯坐在门外的台阶上,难过得手足无措,问奶奶,欧娃还会再笑吗。
韩版里,龙九和艺胜几乎没在意被欺负的事,晚上开心地躺床上聊天、玩耍,一切还是那样的光明。
单从这几场关于父亲的形象和父女关系的戏份来看,土耳其版一直在调动观众较为复杂的心理感受,抛出不同的观察视角,直面现实;韩版则努力把观众拽入一个单纯的悲欢世界里,避免其他视角的混入,因而角色塑造的童话色彩很明显。
女儿:活泼与忧郁韩版里的艺胜和土耳其版里的欧娃,一个爱笑活泼,惹人疼爱;一个聪慧腼腆,招人同情。
她们的性格在前文所说的与父亲有关的几场戏里,已经显现出来。
对于智力低下的父亲,艺胜没有认同障碍,剧情只表 现了他们在一 起时融洽又乐 观的快乐时光。
欧娃则不同,她的眼神多次透露出疑惑——觉察到父亲的与众不同。
尽管她和父亲相处得也很融洽,但她成长中的心理明显正在受到周围人对父亲看法的影响。
同学嘲笑欧娃的父亲时,她看向他们的眼神既无奈又平静;父亲在街头被同学的父亲殴打时,欧娃紧紧抱住倒在地上的他,愤愤地看着同学和她的父亲。
回到家中,她仍在为此事生气。
艺胜对父亲被打,没有生气,而是安慰他,自己不想要美少女书包了,父亲坚持要给她最好的。
两人快乐如初。
艺胜尚未表现出对父亲智力低下的忧虑。
父亲被诬告为杀害女童的凶手而入狱,死者正是女儿的同学。
她的权力在手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认定这是龙久/麦莫斯针对他的报复,即使有证据表明他不是凶手,也要将他送上死刑台。
在监狱里,父亲所在的牢房编号为七号。
狱友都是可爱的人,相信他不是凶手,帮助他和女儿在狱中相聚。
艺胜进入七号牢房的过程,充满协同作战的趣味,俨然一场大人和小孩的捉迷藏游戏。
地位显赫的狱中大佬打通了里外关系,利用唱诗班到监狱演出的机会,将艺胜带入七号房。
观众沉浸在一场父女奔向团聚的欢乐之旅里,一个个小插曲让他们的心揪了起来,担心团聚被破坏。
艺胜聪明地与大人合谋,躲过狱警检查。
之后又在监狱长官的允许下,长期在七号房住下。
艺胜和父亲及其狱友们,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样快乐地生活在七号房里。
时光越是如此快乐,艺胜越是如此天真可爱,破坏的行为越叫人恨之入骨,观众伴着遗憾、愤恨、动容之情流下泪水。
韩版中的女儿懂事孝顺,不仅是父亲的开心果,在监狱里,也给其他狱友带去快乐和抚慰,她的喜悲都是儿童式的但在土耳其版中,欧娃有很多一个人的伤心戏份。
父亲入狱后,她一直在等待目击证人出现;老师和奶奶试图带她去探监,但被拦下。
在狱中老大的安排下,欧娃顺利进入七号房,没有经历什么趣味或惊险的过程,而且很快就被监狱长官发现,带出牢房。
知道隐情后,同情麦莫斯的监狱长官,又安排了几次他和女儿的团聚。
欧娃在监狱里,扮演的也不是艺胜那样的开心果角色。
艺胜唱歌、跳舞,帮大人解忧,欧娃则是个安静的女孩,大人在她面前敞开心扉,谈论各自的过去。
一位失去女儿的老人,通过她解开多年的心结。
他经常盯着墙上一块破损之处,想着自己上吊去世的女儿。
艺胜和欧娃的个性,带给观众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前者天真活泼,一举一动都限定在即时的欢乐和悲伤中,剧情和人物没有做更深的延展;后者像是一个小大人,正被周遭世界深刻影响着,把观众的思绪带入到对她的生存环境的担忧中。
土耳其版里的女儿也懂事孝顺,但她明显已感受到父亲的智力问题带来的异样眼神。
她不是任何人的开心果,而是一个“小大人综合主角的个性和经历来看,韩版[七号房的礼物]胜在简单纯粹,不过,这也是很多观众不喜欢它的原因所在——天真无邪到有点失真。
土耳其版胜在写实深刻,观众可能不会那么容易被感动到流泪,但从局外人的立场观察影片营造的压抑氛围,能获得更深的心理触动。
当然,肯定会有很多观众不喜欢它的压抑氛围,更爱韩版的轻松加催泪。
狱友:欢乐与哀伤片中最重要的场景——七号房,因为两部影片风格的不同,房间的装饰和囚犯的性格也具有鲜明的区分度。
韩版[七号房的礼物]里,七号房温馨得不像个牢房,色彩丰富。
整洁有序,如果不是墙上的色情画提醒,说它是幼儿园教室,我也相信。
韩版里的七号牢房,布置得像是儿童乐园,色彩丰富,整齐有序。
狱友们表面凶神恶煞,实则善良天真。
艺胜和父亲住在里面,大部分时间很快乐土耳其版不会让人有这种误会。
灰暗的房间里,放置着几张上下铺床,显得有些拥挤,衣物凌乱悬挂;生活物品虽然做了归类摆放,但整间房目之所及,仍是一片杂乱,符合其作为男性囚犯牢房的气质。
两种室内陈设对应的是两种叙事的要求。
韩版重在先为观众造梦——父女虽然已经遭遇不幸,但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生活在童话般的幸福中,女儿可爱,狱友善良,周围世界笼罩着童话色彩。
土耳其版则从始至终都在提醒观众,父女俩的不幸遭遇和周围世界的阴暗,即使幸运地获得了救助,也是带着沉重的色彩。
这正是韩版更有催泪效果的原因,观众的情绪被引入到直接的乐与悲的情境中,剔除了脑海里的多余联想,像儿童看童话故事一样,感动来得简单纯粹。
土耳其版则给了观众某种负担,观众无法不注意到主角处境的压迫性,无法从歧视和不公的感受中迅速跳出来,进入到单纯的父女欢乐中。
韩版囚犯的首次出场并不是在七号房里,而是长大后的艺胜找到出狱后的他们,参加她为父亲翻案的模拟辩护。
这些改过自新的人,虽然其貌不扬,但善良敦厚。
他们在七号房第一次出镜时,使用了有漫画感的定格镜头,一一介绍了他们,把他们塑造成一群“劣迹斑斑”的可爱人,由此获得反差的喜剧效果。
土耳其版就没有这种欢乐满人间的氛围了,也没有对狱友做单独介绍。
麦莫斯一踏进七号房,不友善的气息扑面而来,杂乱的牢房里满是了凶神恶煞的眼神和冷漠观望的面孔。
龙九刚进七号房时也被欺负,但只是恶作剧的程度;麦莫斯就没这么幸运了,狱友知道他“谋杀”了小女孩后,将他打到肋骨断裂,奄奄一息。
土耳其版的七号牢房就真的像是个牢房,不是为一个小女孩准备的。
狱友们形色各异。
欧娃和父亲为他们带去了某种心灵震慑和解脱不同的表现手法,给了观众不同的心理感受。
狱友作为父女情的陪衬,韩国版突出的是喜剧和温馨的氛围,所以他们被塑造成纸老虎一样吓唬小孩的“坏人”,骨子里透着可爱和善良,与艺胜和他的父亲搞笑互动;土耳其版则是以现实主义打底,重点塑造了两个囚犯,一个是疏离家人的大佬,另一个是失去女儿的老人,他们都是有浓郁生活底色的人。
观众从韩版体验到的是纯粹的童话式的悲剧,而从土耳其版里获得的是一种现实色彩很浓的悲伤。
《七号房的礼物》是以父爱为主题的电影。
但其中也有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特权者的丑恶。
龙九的智商不足六岁的孩子,正是因为在社会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才会被特权者玩弄于股掌之中。
但即使他智商并不高,有点傻。
他对女儿的爱却是那么强大,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付出一切也要保护她。
他单纯,善良,思想简单。
在火灾中,他不顾自己生命,救出了黑帮老大和管理科长。
正是因为这些,唤醒了自己同监狱的狱友们的人性,他们被艺声的可爱所折服,也被龙九和艺声之间的父女感情所感动。
黑老大和老婆跨服聊天那段我笑拉了
(2020.10.11)我竟然是7年前原版还是新片的时候看的韩国版,记不大清但打的三星,土耳其版本似乎在一些细节上有优化(当然改编其实就应该修掉bug),但最后的结局真的……没必要的大团圆,以及全片一直没有戳到泪点。本土化做得蛮好的,宗教、军队等方面,让人思考要是国内能拍一版能说到什么程度,当然没可能。
土耳其蹲监狱这么轻松自由吗?不过绞刑好像很残忍
这一版本的《7号房》拍的中规中矩、特别保守,甚至有几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脱离现实之外还不忘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差点让我以为我走错进了隔壁《我和我的家乡》放映室。
善良的人,到哪里都有一束光。
看完就一个感受——我要去土耳其坐牢!
本来原作就不怎么样,一堆逻辑漏洞,这部翻拍还全延续了下来
演员都很到位,就感觉无比生硬。
为典狱长点赞,计划获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哭湿了整整两张纸巾……父女俩的选角都太棒了!!尤其小女孩的一笑一颦简直就是天使本使!奶奶临走前的遗言、狱友作出替死的决定以及最后父女团聚后远走他乡的安排都让人觉得信仰的力量太强大啦,渡了几乎每一个人
原来我们长大后都失去了表达的勇气
挺无聊的
剧情太拖沓,完全可以压缩到90分钟。配音过度使用,过于煽情。结尾交代不清楚,导演是活在自己的意淫里?
不输原版,更加悲情!
演技差,文不对题,不如原韩版。
世人爱神,可是神又何时爱过爱他的世人?
3.5★,翻拍本土化问题处理地非常好,政治的困境与宗教的救赎点缀了好人蒙冤的苦情故事。影片煽情意图过于外露,点到为止或许比用力稍猛更有余味?最喜欢的地方莫过人道与强权的对抗。开头与结尾泄了气,不妙。
#2020北影节。
很感人
还是喜欢韩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