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后天

The Day After Tomorrow,明日之后(港),明日过后(台),末日浩劫,末日世界

主演:丹尼斯·奎德,杰克·吉伦哈尔,埃米·罗森,达什·米霍克,杰伊·桑德斯,雪拉·渥德,奥斯汀·尼可斯,阿尔杰·史密斯,富田谭玲,萨沙·罗伊茨,伊安·霍姆,肯尼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日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年份:2004

《后天》剧照

后天 剧照 NO.1后天 剧照 NO.2后天 剧照 NO.3后天 剧照 NO.4后天 剧照 NO.5后天 剧照 NO.6后天 剧照 NO.13后天 剧照 NO.14后天 剧照 NO.15后天 剧照 NO.16后天 剧照 NO.17后天 剧照 NO.18后天 剧照 NO.19后天 剧照 NO.20

《后天》剧情介绍

后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美国气候学家杰克(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饰)认为,温室效应正在引发地球的大灾难,北极冰川的融化,会让地球回到冰河世纪那样的劫难。他的提醒并没有引起美国当局的重视,一切都已经太晚:飓风、冰雹、洪水、冰山融化、极度严寒,一系列的地球巨变引发了一场不可挽救的灾难。美国政府组织北纬30度的民众转移到赤道周围,场面一片混乱。更糟糕的是,杰克的儿子,正困在曼哈顿的图书馆里,靠烧书生火来维持体温。大家怎样才能逃过这场灭顶的灾祸?冰天雪地的地球何时才能回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世界奇妙物语2020秋季特别篇逆局速度与激情之A2狂飙星界的断章:诞生慕尼黑:战争边缘一言为定我的恋人有点迷从头再来荡寇夏日之恋私密在线冷山网球少女坏女友五个女生我们的少年时代日历女郎直立行走萍与雅小镇迷踪本地人荣誉至上新扎师姐金阁山传奇住宅区的两人告别摩门兵变1929女子格斗情系洛川红苹果贾姆塔拉:骗你没商量

《后天》长篇影评

 1 ) 可怕而真实的灾难就在“后天”

这是一部可怕的电影,这又是一部真实的电影,而且还是一部值得人们关注和思索的电影。

  影片一开始,一连串异常的灾难:冰雹、洪水、冰川、地震、海啸、火山喷发……使观众惊心动魄,目瞪口呆。

北极冰原崩塌了;像足球那么大的冰雹在东京从天而降;超巨型的龙卷风横扫洛杉矶;高涨的海水涌进了纽约,连大货轮都漂进了大街;大冰暴袭来,整个大都会陷进冰雪堆里,自由女神像被冰雪埋了半个身子;人们无处可逃,遍野是冻僵了的尸体……全球面临陷入一万年前的冰河世纪的危机。

  近几十年来,全球由于人口猛增,工业迅速发展,环境遭受人为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含量急剧增加,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据预测,今后50年,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全球性气候异常,南北极冰层厚度减小,一些岛国被海水淹没,大量物种灭绝。

近些年来,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频繁出现,来势汹汹,使全球不少地方出现灾害性天气……  影片中的异常灾害场景,绝非危言耸听或荒诞幻想。

影片叫《后天》(TheDayAfterTomorrow),这个“后天”是指不久将来的某一天。

人类如果再不重视和控制温室效应,这一个“后天”就要到来。

  为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给人类造成更大的灾难,联合国曾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就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成协议,即《京都议定书》,规定39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2012年之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欧盟减排8%,美国减排7%,日本减排6%……中国虽然只是发展中国家,也参加了。

然而,美国布什政府却拒不执行《京都议定书》,这使得《京都议定书》成为一纸空文。

美国这一举动遭到了世人的强烈反对。

因而《后天》并非一部灾难片这么简单,它不但具有很大的真实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现实意义。

影片对美国政府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谴责,甚至借片中美国总统之口向全世界人民道歉。

影片自然受到白宫的反对,但在美国却未映先红。

  让每一个人都来关心和爱护我们人类的家乡———地球,让“后天”永远不要到来吧。

 2 ) 这个世界很公平

你们要砍树,砍吧;你们要用水,用吧;你们要开卡迪拉克,开吧;你们要生孩子,生吧;你们要把所有能吃的动植物都吃光,吃吧;你们要把五颜六色的液体倒进江河湖海里,倒吧……你们要赚钱要利益要发展要进步,对此,我从来没有权利拒绝。

可是,当我下暴雨暴雪刮沙尘台风泛滥河流升高气温的时候,你们怎么有那么多抱怨呢?

你们不是最喜欢那些空调电暖气防尘面罩么?

你们在毁灭我,却要求我以美好的姿态呈现给你们的子孙后代。

公平一点的说,这可能吗?

佛说,善恶终有报。

就这么简单。

 3 ) 希望每个人都能看一次

我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看一下这部片子的。

不是因为情节、制作、画面怎样,单单是因为它本身宣扬的主题。

05年的自然灾害突然变得多起来,总是让我很容易就想到这部片子。

去看一看,哪怕看过之后能对你有一个短期的影响,那也是好的。

保护我们的地球,一点一滴做起。

 4 ) 自然是公平的主宰者。

厌烦新闻中的XX市镇发现XX吨石油;XX海洋发现XX吨天然气;XX星球发现XX中稀有原料···········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多的资源也有用尽得一天。

可不可以节约一点?

夏天不适用空调,会被热死吗?

冬天不用暖气,会被冻死吗?

少开点车,少使用点一次性的东西,也不见你会缺胳膊少腿。

取之自然,返之自然。

前者是未经任何加工的天然资源,后者是多少废气废料废水倾入自然界中。

《后天》中,当飓风席卷了整个城市:当海啸覆盖了整个城市;当风雪降临了这个歌城市,我们不能再说自然造物者继续默中,它会暴怒,报复,它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灾难中,流浪汉会将手中仅剩的食物给自己的爱犬;儿子会为了给父母报平安而在冷水中被侵泡;生还者为了生存下去能战胜一群野狼;超级大国的总统阁下为了平民的生命可以和邻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父亲为了遵守诺言可以在冰雪地中徒步上百里·········灾难来临时我们是怎样都躲不过的,那么在此之前都好好对待自然界,对待生活,对待亲人朋友。

如果,只是如果那天来临了,英勇就义!

借用一句《后天》中的台词,我从来没见过如此清澈的天空,当然这句话是人们在灾难后,有感而发。

 5 ) 情 的诠释

大灾面前,怎么书写对爱的诠释:父子之情:I made a promise to my son. I'll keep it.父亲带着对儿子的承诺的不顾一切爱情:Sam&Laura,从小心翼翼的暗恋到共患难直至二人心意明了的顺水推舟,一次一次Sam为爱的勇往直前兄弟之情:Jack救子心切,兄弟的仗义同行,兄弟情义尽在不言中。

Frank舍身救友更是把兄弟之情推向了最高潮 博士们的坚守阵地,视死如归医生的强烈责任感,不放弃,不剥夺任何一个哪怕一个垂死病人生存的权利大爱无边,大爱无疆

 6 ) 呼吁人类爱护地球 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

影片描述了当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时期时,全球气候反常,大水淹没纽约,日本天降冰雹,欧洲在海水中不复存在,还有龙卷风、海啸、暴风雪……大自然中几乎所有的灾难都在影片里一一登场,让我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大自然肆虐发威带来的沉重打击和毁灭。

当这场灾难来临,美国南部的居民举国逃往墨西哥,总统为了全国避难,甚至承诺免除拉丁美洲所有国家的债务,而北部的居民已来不及逃离剧烈的低温突袭与死神逼近。

气象学家霍尔在与灾难搏斗的同时,奋不顾身前往营救被困的儿子。

执着的信念,坚强的毅力,浓浓的父子深情,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

正如影片导演像要告诉我们的:“人性的光芒是我们遇到灾难时的通天之梯,人性也包括我们对待生存环境的态度。

”《后天》的电影特效做得相当精致。

当日本的天空落下了拳头大的冰雹,行人惨死在冰林雹雨中,我们为之惊叹;当数股龙卷风袭入洛杉矶,楼房如图钉一样被拔去的时候,我们为之惊呼;当汹涌而来的海水淹没整座纽约城,一艘巨大的油轮顺水的开进大街小巷,我们为之惊呼;当纽约出现南极的冰川,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变成一只甜筒,我们被这样的特技所折服。

如此大气磅礴的制作,除了它的商业目的外,也达到了强有力的震撼人心的效果。

《后天》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

不仅在它的画面制作上,也体现在它那提前为人类敲响的警钟上。

正如导演所说:“问题就是在于这样的事并不是耸人听闻,这样的事真的会发生。

”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今天我们享受着环境所带来的舒适生活;如果明天我们肆意的破坏环境;那么后天就是末日浩劫!

 7 ) 依然停顿

依然停顿 “我向我儿子承诺过,我将履行我的承诺。

”“我们刚刚收到预报,暴风雪正在融化。

”当两位科学家爬出帐篷,冰雪下的自由女神像依然耸立,可是却闻到了残破的气息;阳光下的曼哈顿城已经有些耀眼。

是的,冰川季过去了!

影片结束,脑子里依然回荡着这最后的画面。

当微弱的火光给绝望的父亲带来儿子生的希望时,当图书馆里孩子们疲惫的脸被火苗映红时,我们的心依然停顿。

总统在电视里总结这场灾难,人们在灾后回忆时带着激动伴着泪水,而我,思维依然停顿。

(一)科学家最先登场的正是他们。

可是,我却困惑不已。

这些为保护人类生态家园而奋斗的群体,为何是环境恶果最先的承受者?

是他们的研究工作不到位?

还是因为大自然要给予研究它的人以打击?

或者仅仅是我们的导演与科学家过意不去?

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些疑惑渐渐解。

科学是严谨的,精密的。

影片中的人类文明已经进展到能自由监测全球风云变化、各大洋水温变化的程度。

这些都是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努力的结果。

同时,电脑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已将人解放出来。

有这些不知疲倦,高效与很少出错的帮手在,科学家们可以自在的在一边支持自己的“曼联队”,可以睡到鼾声震天。

可是,为什么灾难却在这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中悄然来袭?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灾难降临的日期与科学家看足球赛无关。

是的,当权威的分析断然得到以副总统为首的强势力量阻拦时,当黑色的汽车尾气在公路上公然肆掠时,当“全球变暖”只是一个口头符号在世上存在时,我们知道灾难的来临是必然的。

而科学家们,如果说他们的责任,我想,应该是他们在政治强势面前力量太弱,在追求经济追求利润的现代社会里太有点超然。

如果他们新发明一项赚钱机器一定会很快一举成名并且名利双收,可是《后天》里的他们不是。

在这里,高的智商与渊博的知识是无法收到太多认可的,为了科学事业牺牲家庭忽视孩子也无法换来过多的称赞。

世界顶级的科学家的儿子,智商超群,可是在追女朋友时,会在还没上阵就输给一个家里有钱的公子哥儿。

这样的一个社会,科学家呼吁的环保、节能、减排、灾难意识只能是无力的呻吟。

而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切都太迟了。

(二)灾难中的人们 石头大的冰块将高度现代化的城市砸得稀叭烂;摩天大厦、时尚名车、豪华别墅在飓风的临幸之间变成一堆垃圾;国际化的大都市,高素质的人们,智慧的现代人创造的无数的建筑在海啸以排山倒海之势涌来时,哀鸿遍野,呻吟片片。

闪电阵阵,雷声哀哀。

整个一死亡之城。

在这个时候,再去讨论人们以前的罪过是不合时宜的。

面对一幅浩劫全景图,我们也只能随着剧情的安排去寻找洪水肆掠过的角落里的故事,要看看灾难中的人们不是为了嘲笑人类之前的无知与愚蠢,不是为了批评他们的罪过,而是为了从一个个小人物身上去寻找战胜灾难的痕迹。

是的,在灾难面前,人们是真实的;而人们真实的本质里是美好的、善良的、智慧的与不屈不挠的,这也是人类成其为世界主宰的原因。

看,在巨浪前迎面而上只为救回自己心爱的人;冰天雪地里,父亲毅然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即使全身浸在冰凉的水中,也要给父母报平安,也要替同伴向家人报平安;若大一个图书馆,素不相识的人们共同努力互相取暖,虽然焦虑与恐慌犹在。

只要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火种,就能驱走一切严寒。

(三)我的思索无论如何,我只是坐在屏幕前;无论如何,我们的公路上汽车堵车还没到超过两个小时的长度;无论如何,那样的冰雪世界只存在童话般的梦境里。

电影只是虚构,会有夸张,以达到它的艺术效果。

但是,我却不能平静地在屏幕前待够两个小时。

在现在的社会,“全球变暖”四个字已经像“粮食危机”一样普及,各种会议各项研究数据每年都会频繁出现,人们的危机意识是有的。

可是,总的说来,这些概念还是有些遥远。

能源结构调整已经正在进行,新的能源与废气改造技术都在研究中,无疑前景是乐观的。

虽然我们在强调减少废气排放的指标上依然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两个经济全球化下的概念,可是我们应努力迫使国与国之间放下架子,不互相推卸责任,而是各国的科学家与有关部门一起共商解决方法。

人类的明天无疑是光明的,但应建立在今天的各国之间,人们之间的互相担待之上。

而普通的老百姓,我们这些人无法像科学家们一样研究出一项新成果去战胜各种灾难,也无法人人都成为政治权威去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人类大计中来。

我们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

我们多乘一次公共汽车,少开几天空调,少一点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些都是我们举手之劳的小事,可是我们加起来就在干一件为全人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了。

 8 ) 学地理和热爱环境的人一定要看哦!

我高三是加地理的,也很喜欢地理方面的东西,一直想看《后天〉。

今天终于看了。

很精彩,让我越发担心起全球的环境来。

想到这是美国拍的,可他自己却不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真是不知他们怎么想的,就和影片中的那个副总统一样,要等到看到那么严重的后果才能领悟。

希望美国不只是在电影里明白,也能真正明白,这毕竟是全人类的事情。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当面对自然时,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第三世界的穷国们却收容的他。

放远看,追求什么利益,追求什么我强你强,追求什么。。。

很多的很多,退出一步看,却都是那么的渺小和没有意义,那我们又何必要为这么些没意义的事情自我毁灭呢?

人类阿,反省一下吧!!

我们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我们是为了活着才去吃饭的。

我们要为了自己,为了国人,为了全世界,为了全人类,为了后辈们,为了子子孙孙,好好的活。

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影片大部分还是很好的,只是不知怎的,也许是导演自己也没法收场了,那风暴消失的也太莫名了。

好像到了结尾,影片不是为了讲风暴,不是为了讲气候,而是“终于找到儿子了”!

可能是以点盖面吧。

认为片中图书馆的那段加得特别好,在这中间,人们为了活着,而一定要烧掉很多书,有一段为了烧哪些书而争论的,很多书在那一刻就成了无意义的,特别是法律。。

呵呵,很嘈。

那些思想类的,是让我们净化思想的,是让我们去阅读去思考的,不是让我们摆放着、收藏着,等着掉灰的。

让我想起很多灾难片,有些只是为了商业,而有些则真的是可以让人们去反省的。

喜欢后天希望《后天〉不要来临!。。。

 9 ) 明天之后

震撼。

绝对震撼!

《后天》不愧是灾难片特技之王。

即使看的时候吃着热腾腾的泡面,还是忍不住冰彻骨的发抖。

冰川溶化后翻腾的大海,几乎把整个洛杉矶都撕裂殆尽的飓风,整个城市瞬间变成断壁残垣,狂涌入纽约市的滔天巨浪,还有最后的万里冰封。

大自然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人类破坏的环境平衡恢复到另一个平衡点。

飓风,海啸,暴雪,冰雹…. Roland Emmerich调动了各种水的武器,将世界翻腾了一遍。

比起太阳风暴,生活武器,病毒等其他地球毁灭方式,《后天》算是彻底把最怕水的我给吓煞了。

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要理智挑剔一下。

地球变暖导致冰山融化,从而影响大洋水盐平衡,导致洋流的热循环紊乱,强大的对流导致海啸,飓风,大暴雪等。

比起其他灾难片,《后天》的科学原理依据还是很严谨得。

但是关于飓风从对流层吸收了强冷空气导致北部地区被瞬间冰封的解释还是略显牵强。

就我所仅知的一点科普知识来说,对流层的空气压力仅为地面空气压力的约十分之一,当空气从对流层下降到地面,空气的压力增大,体积减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空气在体积减小的过程中会释放能量,致使空气温度升高。

那么,被飓风吸收的零下100摄氏度的强冷空气到达地面后,最低温度也就在零度左右。

所以,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冰封的效果。

当然,一开始Jack就说了,现在一切的气候模型都不起作用了。

许是这个原因吧,所以各种气压,热力等都紊乱了,所以才会冰封。

好了。

我确实挑剔了,因为冰封的效果拍出来真的很震撼。

PS: The day after tomorrow真的该翻成“明天之后”的,“后天”的翻译太楞,太白话,也没警示作用。

直接翻成“后天”只是浪费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意味深长之精华了。

 10 ) 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进入冰期并非预言,而是历史!

2004年上映的《后天》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灾难片,是灾难片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21世纪前十年里灾难片中的NO.1。

《后天》中有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向预言,包括温室效应竟然导致北半球进入冰期,发生灾难时美国人竟然往墨西哥反向移民等。

这些预言有的现在看来已成为现实,而有的则正为我们敲响着警钟。

一、艾默里奇的灾难片罗兰·艾默里奇是世界知名的电影导演,以擅长拍摄科幻灾难片而著名。

从1996年到2009年,艾默里奇导演了《独立日》、《哥斯拉》、《后天》、《史前一万年》、《2012》等众多知名的灾难大片。

不过,在《2012》之后,艾默里奇导演的电影口碑都有所下滑,直到去年上映的战争大片《决战中途岛》才重新获得了豆瓣7.5分以上的评分。

雪夜之前也写过关于《决战中途岛》的影评,只是觉得该片并没有把中途岛海战中美日双方的博弈很好地表现出来。

二、地球的自我调节

《后天》讲述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两极冰川大量融化,阻断了温盐环流,使得高纬度地区气温下降,引发全球气候异常……最终,地球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冰期。

影片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其描述的灾难并非虚构,温盐环流中断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在地球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过,而最近的一次就是一万多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大约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在距今约12800年前,是第四纪冰期结束后,冰消期持续升温过程中的一次突然降温的典型非轨道事件。

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

而且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突然回升。

新仙女木事件就是由于地球持续升温的过程中,造成了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融化,大量冰冷的淡水注入海洋,阻止了北大西洋温盐环流从赤道向高纬度地区输送热量,造成高纬度地区气温率先下降,使得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逐渐扩张。

在冰盖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冰雪大量反射太阳光造成地球对太阳能的吸收能力下降,引起地球进一步降温。

《后天》将地球气候可能要数百年时间发生的变化,集中在了数日之内,使得电影异常震撼,让人们重视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影响。

三、震撼的灾难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后天》中所呈现的温室效应引发的自然灾害。

砖头大的冰雹:

巨型龙卷风:

数十米的海啸:

极端的低温:

发达的美国向毒枭横行的墨西哥逃难(幸好那时候还没有川普造的墙):

也许,我们能够确定明天地球上不会发生这样的灾难,但谁又能保证并不遥远的后天也同样安全呢?

毕竟,灾难离我们从来不远,全人类目前还正在遭受着新冠病毒的威胁;而且,人类活动已经加速了全球环境变化,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后天》中的灾难变为现实。

《后天》短评

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灾难片的?

4分钟前
  • 贾斯汀
  • 还行

看到一半睡着了,后来才知道男主是断背山的主演。。。

6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小时候我妈带我看过,就记得几个片段,一度怀疑记错了片名。今晚应ZY期待,家人同看。我爸说像郑州暴雨,我默然,心有同感,前几天汤加火山爆发,阴霾更难扫去。脆弱的文明,没有努力方向的未来,但我们有真善美和勇气,我们共度难关。

8分钟前
  • 司马青衫
  • 力荐

这大烂片还7分以上!?还7.8??

9分钟前
  • 江枫渔火
  • 很差

还是要告别 还是放弃海拔以下的世界 你会装进什么回忆纪念 在行李里面 终于要告别 终于没有更多的明天要追 你有什么遗憾依然残缺 还没有完美

12分钟前
  • 南极没有北极熊
  • 还行

假!滥! 装!。。。。。。

16分钟前
  • 佳月夜
  • 较差

7.8分

20分钟前
  • 我不会死的
  • 还行

当年在两天之内看了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和本片,高下立见。

24分钟前
  • 人土土
  • 还行

美國基本消滅暴民,人人都很nice……Do you believe in that?

27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较差

忽略剧情,只看速冻特效

29分钟前
  • 水脉
  • 还行

太夸张了!我要吐了啦!

31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还行

就是一场灾难

32分钟前
  • 东呆
  • 还行

凑合

33分钟前
  • utm
  • 还行

场景不错

37分钟前
  • 推荐

也許意義在於警示

42分钟前
  • luu
  • 推荐

这里有很多税法可以烧...

46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补标

49分钟前
  • Angry River
  • 还行

看完后没有任何感觉的片子,可能特效制作还行?

52分钟前
  • sylvia lee
  • 还行

灾难片只能赢在对末日场景的构造上。故事情节也就相对较弱。对NY的冰川场景设定体现了好莱坞的强势,至于那些什么警世的道理也不用多说了。

55分钟前
  • HiNeNi
  • 较差

图书馆那伙人讨论先烧什么书乐死我了~

60分钟前
  • 雪·法妮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