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霞的死、秀兰的绝症,路遥给这个故事一个悲伤的结局。
以前总不能懂,现在才明白路遥的人生不也这般凄苦吗?
在壮年逝去,在写下这般伟大的著作后猝然离世。
因为工作,曾经去过黄土高原上百个农村,各种各样原因,无数个凄惨的故事仍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演,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不是电影不是电视剧,这是我们的世界。
看了四集《平凡的世界》,口音什么的就算了,是否真的还原率95%也先搁在一边,关键是把金波的角色去掉了,由润生分担了两个角色的戏份,这是多么无理、多么糟糕、多无聊的事情啊,这一改很多矛盾就出来了。
金波在原书中可是一个主线人物,是伴着少平一直走的好基友,剧中少平好像是和田福堂家挺近的(不知是不是住他家),要知道那个时候田福堂和孙玉厚家关系很不好(他看不起孙老头),少平怎么可能住他家里,所以书中的安排多好,少平跟金波天天一起,他俩也不分彼此,毫不见外,睡在他家偶尔也吃他家的,放学和金波共骑一辆自行车,于是有了润生和金波自行车对比。
书中的金波可以说是招很多读者都特别喜欢的,我尤是喜欢,而且书中金波是个主线人物,少平很多思想以及对生活的思考都是在他这里转达给读者的,金波就像一个侠客一样的,虽然他也有很多无奈的妥协的情况,但他是那种敢爱敢恨,有血有肉,性格活泼,行侠仗义,内心浪漫又热爱生活的热血青年,可以说他是少平精神上的一个依靠,你说孙少平的世界能没有他?少平在挖煤的时候回到石原县可都是先去找金波的,两人见面就彼此肆无顾忌,侃侃而谈,毫无保留的诉说各自的世界,他在少平心中就是亲兄弟,也以至于在书中极少出现的金秀对少平表白时,少平很吃惊不能接受,虽然见得不多,亲兄弟的妹妹就是亲妹妹,所以他才决然的拒绝金秀(当然这只是很小的原因了),少平因为郝红梅的情感纠结问题,是他带头出面在宿舍把顾养民揍了一顿,金波参军那段故事多么耐人回味,他在大草原(好像是草原吧)上与那藏族姑娘对唱的情景多么美好美妙,两个语言不通的人,纯粹的心灵的对唱,在那寂寥的天空下、空旷的群山间是多么纯洁美好,他和少平谈及这段故事,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时候,多少读者动容,他后来放弃工作去找那位姑娘又是多么率真而勇敢,又是多么的为他祝福,虽然最终也没能找到,他是少平最知心的朋友,是真正和少平在精神上相照应的基友,也是他给了少平很多启示,也让少平了解了很多外面的世界,他们两个在爱情上相似的命运更是书中的一个小高空,而且他们俩从思想上是看不上同村的田润生的,所以平时很少和他有交接,事实上田润生也确实是那种性格平平的人,直到他勇敢地娶了郝红梅的时候才让我觉得他是个成人了,在书中他的作用并不大,也就是个跑跑龙套,衬托一下人物,相当于田润叶和李向前之间的一个桥梁吧。
可以说金波是路遥先生花了很大心思塑造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那么鲜明那么可爱,在书中对于主线故事的发展又那么重要, 怎么就给删了呢。
剧组请个演员不行吗吗?
这点资金都没有吗?
难道所谓的95%就是把其中95%的角色都有了,删掉5%的重要角色吗?
真受不了再说说没有他之后的一些不合理性,书中说少平家里太穷,所以他和兰香都是住在金波家里,没有金波之后呢,第二集中他去把润叶给他的钱还给田福堂老婆,顺便借了柴油灯要看《钢铁》,看得出两家很融洽的样子,而事实上那时候两家矛盾挺大的,主要是田福堂当上村支书后就看不起孙玉厚了,年轻时候的亲切关系不在,像孙少安和田润叶两个还没穿开裆裤的小娃娃挤在一起睡的情景在少平和润生之间不会发生了,他们家离得也远了,关系也疏远了,直到最后孙玉厚帮田福堂锄地 他们的关系才和好。
所以润生做不了少平的基友。
少平也不可能去润生家里睡,更不合适跟润生公用一辆自行车,所以基友的角色让金波来担是最合适的,金波爸爸和孙玉厚关系非常好,都是憨厚朴实的农民,又开车经常不在家,为人也热情,不热当官,所以金波和少平从小就想润叶跟少安一样的关系也就顺理成章了。
还有一点是我的推测,剧中既然让润生替代了金波,那么润生后来冲破思想枷锁娶郝红梅那一段就是很不合理的了,因为以金波的性格,兄弟爱过的女人他是绝不会去动情的(这点可能我有点偏激了),而且他也没有什么机会遇到郝红梅的,更何况他这种敢爱敢恨的人,浪漫而专一的人,是不容易放弃那个藏族姑娘的,这也是最后他依然孑身一人的原因吧。
很多好的作品虽然会给人以希望,却往往悲剧结尾,少安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秀莲却换上了癌症,少平不断努力内心精神有晓霞作伴,晓霞却死于激流,金波有情有义,却爱人难觅......可怜路遥塑造这么一个形象活生生的就被这一剧组扼杀了,多么无知的一个人啊。
一个演员都请不起,演什么电视剧啊?
ps:《平凡的世界》是我很早以前看的了,去年趁特价又买了一套,还没来得及看,书中很多具体情境记不清了,所以举例较少,但对金波印象深刻,也特喜欢,包括我个人也喜欢交这样的朋友。
所以对于他的戏份被删,我觉得这剧组真的做的很差劲
大家似乎都看过书,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所以对这部剧也有了不同的极高的期待。
单从电视剧来看,绝对是大陆近几年的良心大作了。
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里面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自己未曾亲历也是感触良多。
虽然时代在变很多思想都转变了,但是奋斗、拼搏这些品质是根植于人们的骨髓中的。
现在看来仍然励志。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选择,这些选择无关好坏,只是不同的活法罢了。
每一种人生都可以是精彩的。
在奋斗路上尝到的酸甜苦辣,都记录着一段不凡的路程。
回首往事时的个中滋味虽只有自己知晓,但自书的快感恰恰也只有个人才能体会。
上学的时候先看了陈忠实的《白鹿原》又看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两部小说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是书写的都是陕西一带的故事,前者讲述的故事是从晚清到解放,后者是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时间差不多可以衔接上,能够看作是陕西世界的历时性文学书写。
从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传奇到一个平凡的世界,两位作家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陕西。
并且两部小说分别获得了第3、4届茅盾文学奖,由此可见两部小说的写作水平。
在微博上看到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即将上映就立即看。
我没看过1989年的版本,而2015年的版本也只看了两集,但是无论是选取的角色还是剧集的改编都很不错。
虽然剧情相对紧凑,但是主要情节,以及必要的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基本还是符合人物形象的,尤其是王雷饰演的孙少安,一改《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中的搞笑妇产科大夫,变身地道的陕北农民。
一口陕北方言说的很地道,很符合少安这个朴实能干,肩负起一家生计的家中长子的。
当初看书的时候,最打动我的是孙少安。
即将升初中的少安,已经意识到,为了家里自己是绝对不能读书的了,他参加初中升学考试是为了向同村人证明自己之所以不上学,不是考不上而是上不了。
这与其说是维持一种自尊不如说是坚守一个少年的骄傲。
果然,他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初中,然而随着一纸通知书的到来,孙少安却永远地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自己短暂的青春。
在孙少安身上有着一种正在消失的高贵的品格。
那种牺牲与承担,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他放弃的不仅是学业,也是未来,穷孩子面前的路只有那么宽,天空只有那么大,你甚至无力去抱怨命运,而命运教会他的是去承受。
身为家中的长子,他承担起了一个穷困的家,而无数像孙少安一样的青年撑起了当时中国的脊梁。
路遥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指出了这只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孙家兄弟都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也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的国家才能屹立不倒。
再说说孙少平,看电视剧的时候觉得少平略微有点矫情,倒不是袁弘的演技问题,而是少平就是这样一个带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的青年,比起大哥他更关注精神世界。
他看书,思考,这使得他与少安有了全然的不同。
不是说少安不好,而是艰苦的生活使少安只能看着眼前的生活,也正是有了大哥的支撑,少平才能真正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遨游。
其实改编的就算很好了,和面目全非的《华胥引》比,已经算是特别忠于原著了。
因为看过书的缘故,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物就知道他接下来的命运了,好像在以上帝的视角观看一样。
所以看着润叶羞涩地看着少安,看着少安后知后觉地拿着信封,因为知道他们的渐行渐远而倍感难过。
真的很喜欢润叶和少安的告白那段,“少安哥,我想和你一辈子好”,这是这苍黄土地的女儿能说出的话,大胆而鲜活,透着生气。
这比男主角背倚着宾利,拿着大把玫瑰在女主学校门口表白这样的场景浪漫多了。
这是现实的许诺,质朴到土地里的爱情,同样是美丽的。
“你什么样我都喜欢”,这是少安的回答,没有花哨的形式,没有华美的言辞,可是你能清楚地知道他是真心的,再没什么比明白一个人的真心更重要的了。
另外想说的是其他配角演的很好。
比如王满银,那种不务正业,耍赖偷懒,尖嘴滑舌的性格诠释的很好,还有少安二妈,妇女主任的感觉十足,好剧靠的就是好演员啊。
国产剧总是这样,总要熬过众多雷人剧,才能等到一部良心之作,这中间的空白期只能用美剧、日剧甚至韩剧来弥补。
最后, 在插播广告的时候看了一眼《活色生香》,怎么说确实和它的名字一样脂粉气有点重,无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皮肤白皙,面色红润,连毛孔都看不到,在花红柳绿的世界里上演爱恨情仇。
不知为什么再回过头来看《平凡的世界》,那个沟壑丛生的黄土高原,那个人人灰头土脸的双水村,那个满身补丁的孙少平,那个绑着白毛巾的孙少安,那个梳着麻花辫的田润叶,一下子觉得格外可亲。
那就是我们的平凡的世界。
2014年韩寒拍了部电影叫《后会无期》,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年轻人抛却过往踏上来路历经种种最终分道扬镳各自修行的故事。
故事的好坏我无法评说,但它也成了我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直到灯光四亮看客散尽才缓缓起身离开的影片之一。
让我挪不动道的自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最尾处那沧桑却略带忧郁的男音。
他静静地唱着,我不过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冥冥中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
我死死地盯着荧幕,牢牢地记下这歌词,直到那一刻我才甘心承认,你我至多不过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平凡人。
年少时我们总是不愿承认自己的渺小与平凡,因为心怀万千未来尚远,一切都有无限可能,也因为书中的世界注定不属于平凡。
我们都挣扎着将来如何成为一个与众不同万众瞩目的英雄,而鲜有人会告诉你如何安然平淡地守护自己平凡的一生。
那是一个连做梦都夹着刀光剑影起伏跌宕的年纪,幻想中的爱情亦充满了不期而遇的怦然心动。
直到很多年后,当你从某个春风微醺的午后醒来,发现你没有跌落山崖也没有捡到绝世秘籍,没有突然喝下一种使身体变小的神秘毒药,也不曾出现带着翅膀微笑看你的女孩。
你依然是你,依旧在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这条或顺遂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奋斗着,跟这个世界上大多的人别无二致。
那时你才发现,平凡是人生唯一的答案,而我们,都是平凡世界里的平凡人。
这也是我一定要看一看《平凡的世界》的初衷。
路遥的原著我没读过,虽然它一直躺在我的书单中。
这也让我避免了某些苛求,能够更包容平淡地看待这个故事。
1975到1985年注定不是属于我的,父辈们所经历的特殊年代家人甚少提及,所以对于它,除了在课本中笼统涉及的部分外,我几乎一无所知。
但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年代,一脚踩着文革的尾巴,一脚迈进改革的大潮。
没有过多主观的注解,也没有言辞犀利的指摘,放大或是缩小时代的弊病都没有必要,过往皆历史,好坏功过自有时间评说。
所以故事更为在意的是那片贫瘠的黄土高原和高原上生活着的人们。
那是最平凡的一群人,为温饱所奔波,为生存而忙碌。
因为时代的局限,他们总是过于压抑,因为物质的匮乏,他们无暇顾及其他。
当然,他们的生活也会有家长里短是是非非,也会有勾心斗角争名逐利,但更多的是寻常如你我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摩擦,就连偶尔的争锋相对也散发着一种无伤大雅的平民气息。
那是被生活套上的枷锁,绝非恶意。
所以看着他们,你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想起自己是否也有过如同少安面对润叶般的挣扎与妥协,或是少平面对未来生活的茫然与无措,有没有曾经像孙玉厚那样被贫困和尊严压得抬不起头来,或是像双水村无数普通农民一样纠结着平凡人生里的零星琐事。
而这正是组成这个世界最为基础的部分,平凡的人。
小人物的革命——孙少安记得电视刚完结的时候,在豆瓣上看到一句评论,大意是说这是一群正能量到不是人的人,私以为其中所指代的就有孙少安。
不得不说,电视的后半段刻意拔高了少安的形象,致使我一度觉得他跳脱了普通人的范畴。
我还是比较喜欢前期的他,有担当也会退缩,知天命却不认命。
人不能穷一辈子,这是少安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孙家寥落现状的一个写照。
家是少安始终背着的一个包袱,因为负重在身所以脚踏实地。
少安的发家致富不是无迹可寻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当制约着他的最后一块短板也随着改革的浪潮销声匿迹,在众多村人还未看清形势的时候,他的崛起理所当然。
但不管他如何成功,作为一个农民,少安的局限性依然不言而喻,这在他面对润叶的时候尤为明显。
很多人爱拿少平晓霞和少安润叶类比,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感情。
少平和晓霞的爱是基于精神世界的共鸣,而少安和润叶更像是朦胧的情窦初开,是得不到的怅然,是已逝去的惋惜。
润叶所崇拜的少安哥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白他对于润叶的感觉,直到那日秀莲和向前不约而同地准备让他俩再选一次,少安脱口而出怎么选的时候,他才忽然明白生活的陪伴和初时的心悸代表着什么。
在润叶面前,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秀莲面前,他才是人人所熟识的家的脊梁。
等到时过境迁,他回首望望那个一直陪着他的人,才知有家的安心才是他真正渴望的生活。
关于苦难的学说——孙少平俗语云,饱暖思淫欲。
所谓精神,总归是要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才有暇探寻的事情。
可这句话放到孙少平身上,并不完全适用,或者说正是因为物质某种程度的贫乏才让他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如果你曾是一个有梦想却不被他人了解的人,你大概能够明白少平的痛苦。
你也大概能够体会为什么他无法甘心成为一个小队会计,宁愿离家千里做着那些又苦又累的生计。
生活的安逸与灵魂的安宁,晓霞总是能够一语道破他的天机。
少平是真正意义上在这个故事中成长起来的人,从初时的敏感少年到最后坚毅的男子汉,路遥赋予了他太多的苦难,就连那段纯粹而美好的感情都是关于苦难学说里至为沉重的一章。
仿佛只有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才能拥有强大到立于不败之地的灵魂。
晓霞是懂他的,懂得他的痛苦,也懂得他的追求。
她总是先他一步成长,引领他越来越靠近想去的方向,直到他终于站在她的对面,她却以永远离开的方式帮助他完成了最后的蜕变。
还记得古塔山上她跟少平提及的那个苏联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错失的遗憾促使她和少平都无法再错过彼此。
可是最终,当少平依约赶到树下,还是不免重复了故事里悲伤的结局。
从未得到和得而复失。
我纠结了半辈子的命题。
有时候,当我下班回家,提着东西穿过小区里那条幽静的巷道,初春的风在夕阳下穿梭,塘里的荷花在绿油油的浮萍下探出头来,偶尔几声蛙叫,几点新绿,我会忽然觉得这样安然简单的人生甚好。
不用刻意追求,也无需心心念念,生活自会给你所有的答案,还有属于你的那份独一无二的平凡。
第一集的时候 看气氛的渲染感觉还都不错 只是随着剧情的发展 让我从每一集都不舍得快进 到只能快进着才看首先说说演员的选取孙玉厚的扮演者刘威 演技挺不错的 完全演出那种为生活在土地上劳累了一辈子的感觉 只是缺少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愁孙少平的扮演者 袁弘过于书生气 书中描写的孙玉平应该是瘦弱的 目光坚定的形象 比农民多出一种不一样气质 而袁弘的书卷气太硬 里庄稼气太远 一点都不像乡村里为吃食奋斗的人 其实这个形象应该多参考边远地区支教的老师 袁弘皱着眉头扁着嘴说话的样子 更像革命时期忧国忧民的文人雅士孙少安的扮演者王雷 比较佩服他一点的是他的陕北方言是所有演员里边说的最好的 虽然也不算标准 但是也算不错了 书中的孙少安是个充满悍性的陕北汉子 记得大学的时候 中国文学老师曾给我们讲过 陕西人就是古代的秦人 古代的秦人有种 能打 王雷梗着脖子说陕北话 的确看着挺有种的样子润叶的形象 佟丽娅演的挺不错 润生是书中金波和润生的合体 所以有时看到他的行为动作感到分裂也不足为奇 书里边的润生有点怯懦没主意的形象 金波则是率性有主意 两个角色集于一身 不分裂才怪李向前 第一次看的时候比想象中有点油头滑面的感觉了 刚十八集看起来感觉还好 田晓霞啊 真心觉得选角不好 李小萌没有演出男孩子气 看到现在觉得李小萌只有两个表情 一个皱着眉绷着嘴 一个不皱眉说话 田晓霞那种男孩子气的率性 太多太多的情绪没有演出来如果说田晓霞的选角糟糕 那么兰香的选角则是让人无力吐槽 书里的兰香听话懂事有主见 电视剧里的兰香 我只看到了木讷 没有那种灵气 很好奇这样的一个兰香最后是怎么给高官子弟的爸妈留下了好印象 大家都说1989年版的兰香不错 我专门去看了一下 的确是比这一版的灵气很多 好很多顾养民的演的很不错 只是略显僵硬吕一演的秀莲 除了比想象中瘦小了点外 演的真心不错 吕一挺适合演这个角色接下来要说一下目前认为最大的糟点就是对润叶和少安感情的处理 书里边是这样写的 少安虽然是个勇猛敢干的汉子 但是他心里非常清楚他和润叶是不可能的 润叶跟着他会受苦 而且在他心里 更倾向于把润叶当亲妹妹看 所以他压制了自己对润叶的感情 并没有表露出来 润叶呢 最大的动作也只是给少安了一封信其实往开了想 书里边的少安想的更通透些 他家现在的光景不好 家里最需要的是个干活的劳动力干活照顾家人 而不是只能给他感情滋润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润叶 或许有人会说润叶工资高 工资高地里的活就没了么 工资高奶奶就有人照顾了么 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琐事组成的 润叶还在县城里上边 要真结婚了 两地分居 家里平常的活计润叶什么忙都帮不上 所以他们不合适 想通这些 在少安的心里不再惦记润叶了 且不说少安能想到这部分 试想一个下学那么久 一直在家干活维持生计的人 他会有怎样的心理 大家心里应该都明了可是电视剧里怎么演 两个人纠缠啊纠缠啊润叶呢 一直没想通 但只需要不和向前同床这一点就可以完全体现出来了 可是呢 估计编剧怕大家看不明白润叶的痛苦 又设计了不少梗来表达 只能说作践了润叶这个角色啊少安和润叶的感情处理不当 也把另一个角色毁了 那就是润叶的二爸 田富军 书里边他是正直的人 电影里他牺牲了润叶和少安的感情 虽然后边一直在弥补拍名著的导演们 都像老版红楼梦的导演就好了 觉得除了秀莲和少安外其他人出戏太严重 明显对原著理解不深刻 对自己演的角色不理解嘛 好好的一部作品被曲解成这样
一直觉得平凡的世界是个好书。
趁昨天偷懒终于把电视剧看完了。
书中人不断努力奋斗从农村的限制中慢慢走出来的感觉就像自己父辈的生活一样熟悉。
那些生活的艰辛美好的品质感觉那么真实。
但仔细想,却又和今日我们这代人遇到的场景完全不同。
现在再不是那个只要努力干活用勤劳的双手就可以让生活翻天覆地,也不是读几本国外小说就可以让人成了鹤立鸡群的理想主义者。
眼界和努力的方向变的越来越重要。
这点电视剧倒是比小说改编的更贴合现在的情况一些。
增强了农民企业家少安的戏份,压缩了如今看来有些不合时宜的少平和金波。
另外看的国产片多了,对于演技上粗糙的处理也越来越不能忍了,按道理这戏拍的也算认真的。
比如高贵豪华的两人享用的标间和满桌的菜,装修和菜风都很现代,看到了松鼠鳜鱼,还喝上了红酒,80年代的陕西高干子弟可以随便享用这个?
比如出现了美国大片式的外星人,雷到爆,80年代哎这想象力也太超前了,如果想到观音娘娘扮相的外星人感觉还正常点…比如秀莲都不行了,但是脸上的妆还满脸红润,前一刻晕过去了一拨人围着哭,后一刻醒来后一阵,人可以嗖的一下从平板车上爬起来,拜托演垂死的病人,敬业点…
我是《平凡的世界》的忠实读者,八年,高中,复读,大学,四五遍的细品,多少次的眼泪,都是我青春的记忆和前行的力量。
而导演却仅仅以白痴的旁白破坏舞台艺术的魅力——请不要以为全程照书旁白就是忠于原著好吗?
什么心情什么氛围都应该用演员的演绎,布景的设计表现的!
再说,那些夹杂普通话的陕西话也实在是对质朴方言的讽刺。
那些秀气洋气的主角面孔也是对农村背景的无视。
那辆红白相间,一尘不染,原西开往双水村的崭新公交车也是对黄土高原七十年代经济实力的过分赞美!
再有,导演如果缺钱缺人手也请不要删去金波这样重要的人物,而让少爷润生代替他成为少平的好友,好么!
也请不要哗众取宠地让李向前与润叶、少安在电影院前见面,玩三人暧昧吃醋好吗?
原著中三人从未碰面,也没有这样恶心纠结的关系。
少安清清楚楚地把润叶当作妹妹的,一直祝福她找到幸福。
导演却以现代人的邪恶用心让他表露出明显的醋意,可笑。
再有,对于选角,只有孙玉厚的扮演者刘威不愧于老戏骨称号,够土够真实。
少安的老练是努力装出来的,其实一下子就叫人看出没有经历风霜。
少平更不用说,我分分钟会穿越到《步步惊心》的十三爷好吗!
袁弘帅得没话说,但真的不适合演我们亲爱的农村矿工少平。
佟丽娅的润叶尚可,但机敏有余,质朴不足,总不像七十年代的姑娘。
田晓霞则是最最差劲的选角。
太嫩了,脸太小巧了,太像刘亦菲,太像公主小姐千金了,好么!
即便是出场就披着军大衣,手插裤兜,但也是江青一般的女干部,就算我脑洞全开,也联系不上阳光的,质朴的,男孩子气的,关心时事的晓霞!
我为少平伤透了心。
哪怕让袁泉来演也要好的多,尽管年龄大了点,过于成熟,但我们亲爱的晓霞一直就是很成熟稳重的。
这样想来,如果夏雨来演少平,也是不错的,男儿气概很足。
总之,我再也看不下去这剧了。
因为太担心自己一怒之下砸电视,砸电脑。
我的圣书啊,就这样被拍毁了!
p.s.不是所有翻拍都注定失败。
像昔日的《红楼梦》《围城》(陈道明主演)都给人一种为原著精确注解的畅快感。
可见并不是翻拍有多难,而是看导演有多用心,有多少职业良心。
2012年接触到了《平凡的世界》,至今已经读过五遍。
满怀期待的等着电视剧开播,结果发现很是失望!
枕边的书已经泛黄,每当生活困顿时总能在其中找到平静的力量,无论是原著还是李野默老师的有声小说都是饱含深情的,而电视剧版显然最缺乏的就是深情,历史的细节不可能在电视剧中完全再现,因此看到豆油深挖细节觉得有些吹毛求疵,因为当电视剧没有魂的时候就更谈不上精细化制作了。
总体说来是剧中演员的代入感过差,袁弘饰演的孙少平过于现代,对于孙少平的塑造缺乏不卑不亢的神韵,同时袁弘的眼神中已经有了不少生活的阅历,所以只能用语言苍白的表现少平心中所想,弱化了少平的“精神斗士”的形象。
王雷饰演的少安少了一份隐忍,他曾经也是如同少安一样有着自己的理想的男子,如今的生活状态是他无奈但又积极投入其中的。
至于田晓霞古灵精怪有余,少了份聪慧。
佟丽娅饰演的田润叶身上有种莫名的喜感,缺乏恬静的气质,让我最失望的整部电视剧演员的情绪问题,类似于“霍桑实验”演员们举止之间充满了“演”的气息,如同蓄满力的弓一般绷着,看不出哀愁和无奈,更多的是卖力演出哀伤!
看了4集,到处是乱七八糟的方言(陕西方言本来是很好听的好么)以及机配的旁白(尼玛,李野默的声音都比这好听好么),唯一觉得符合原著的就是田福军角色的塑造。
回到标题,今年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就是《少年时代》,细细想来平凡的世界和少年时代在某些地方是共通的:茫茫历史下的个人成长。
娓娓道来的《少年时代》适合一个人在静夜细细品味,《平凡的世界》也是写给个人的书,书中的人物命运虽然有起伏,生活有悲有喜,但放置历史烟尘中都不值得将个人情绪过于放大,只需要坚强的成长下去生活一定会美好。
我想电视剧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够在起伏悲欢交替中展现的一种深深的平凡。
反而处处牟足了劲提醒观众:快看过来啊,我真的不平凡啊!
拍的还不错,并不难看,但如某豆友所说,表面上励志,实则yy成分太重,主角之外所有的人尤其是女性都会无条件为主角付出一切,牺牲所有,包括主角的朋友们,故事么,衬托主角的光环没关系,可写的太那个了,另外主角一定会被有权势的人来肯定,等等等等很多细节表示这家伙思想非常封建,追求成功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想到有些女权说古龙就是个变态,恨不得把全世界的女人都写成妓女,但古龙的文字间是很尊重妓女的,对女人比较爱护,哪像这个故事,女人根本就是工具了,而且几乎是必死的工具。
世事要变了
很不错 舍得快进
“年轻而敏感的心”这么矫情的话怎么能成为台词说出来。。。
刚把小说看完,放弃了一会美剧看了一集,,,比想象中差太多了,虽然改编很难比原著好,但是已经超出心里的底线了。大段的旁白像是纪录片,明明可以用演员来表现出来的,然后就是生硬的陕西话,太违和了,电视剧一点被弄得一点生活感都没了,代入感没了,弃了,太糟糕原著了,,,,,
看过原著的,会太注意细节了
神仙挡不住人想人,越听越好听!王雷演的棒极了!每次到批斗大会的戏都是一片欢声笑语,主创们都是啥意思嘛!抢婚+认兄妹+撵公交,这爱而不得只能写得这么苦了吧(一下能把锄头扔那么远)!头挨2板砖+10几碗酒+抗洪被水冲走,这体质!战友们生活的窘蹙,不也是高步杰的失职么?叫了这么久的妗子、垢夹才知道怎么写。少安跟福堂的关系就像私企和ZF。特现实的一段:自己亲妹子在临城上大学,但因为害怕误一天工少赚一天钱愣是两年一次面都没见过!现实里真见过王满银这种宁可废一条腿也不愿意工作的人。最后一集的长镜头有心了。孙少平热爱煤矿,因为那里就是平凡人在平凡世界里与苦难现实对抗的舞台。最残酷的是,日子好了,人老了……
我多年原著党老粉了,总体来说拍的都挺符合原著的,选角也挺好的,起码没有很突兀,但是男主选的太失败了!!!!非常非常非常失败,袁弘以一己之力毁了一个电视剧,一个经典作品,一到他我就想快进。原著的孙少平,一个那么有特点的角色,戏份那么重的角色,袁弘生生的给毁了,把人给气死。其他的角色无论从选角还是到角色的演绎都很符合看原著时候的想象,很喜欢孙少安的扮演者,他演得太好了。
终于看完这部改得七零八落的剧。再扩展十集,可以更名为《平凡的观众》了
就是很尬。作为一个原著党……嗯……就是觉得很尬。日常出戏。幸亏我是先看的书,后看的电视剧。袁弘的演技……。。。
尽然也被几句台词hit到
真的很不错,很深刻,田晓霞的死真的很意难平。
这部电视剧不是拍的多好,而是原著小说写的好…里面的主角,佟丽娅和袁弘感觉角色融不进去。
这个评分真是不知道怎么出来的,电视剧里幼稚的旁白和粗暴的剧情改遍真是让人无语。
觉得少安喜欢却并不爱润叶,或者说不够爱,要是爱就不舍得让润叶失望,可惜了润叶,一个不争取的男人,一个更在乎自己自尊心的男人,因为她爹的嫌弃,刺激了他的自尊心甚至报复心,马上放弃润叶甚至和别人结婚
很喜欢的一本书。改编的还行
看了前几集 就弃了 太差了 旁白太毁了
剧本写砸了
演得最好的是王雷,佟丽娅和袁弘满满的违和感,另外旁白太羞耻了
和原著没法比,抛开原著才能看得下去
孙少安做作奇怪的口音,以及油腻的表演,很毁原著中少安少话又隐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