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鹿皮

Le daim,麂皮大导杀上瘾(港),鹿皮奇谈(台),Deerskin

主演:让·杜雅尔丹,阿黛拉·哈内尔,艾伯特·德尔佩,科拉莉·吕西耶,洛朗·尼古拉斯,玛丽·布奈尔,皮埃尔·戈姆,卡洛琳·佩特,斯特凡纳·约贝特,杰拉丁·席特,帕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瑞士语言:法语年份:2019

《鹿皮》剧照

鹿皮 剧照 NO.1鹿皮 剧照 NO.2鹿皮 剧照 NO.3鹿皮 剧照 NO.4鹿皮 剧照 NO.5鹿皮 剧照 NO.6鹿皮 剧照 NO.13鹿皮 剧照 NO.14鹿皮 剧照 NO.15鹿皮 剧照 NO.16鹿皮 剧照 NO.17鹿皮 剧照 NO.18鹿皮 剧照 NO.19鹿皮 剧照 NO.20

《鹿皮》剧情介绍

鹿皮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叔一掷千金,买下古着麂皮褛,对新战衣爱到发烧,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发生。他不但跟战衣深情对话,还手执摄像机自拍「型到杀死人」,誓要令战衣举世无双。酒吧遇着靓女自称业余剪接师,二人一拍即合搞独立制作,自导自演边拍边杀,忽然鲜血淋漓劲过「买凶拍人」。《辘地魔》(35届)怪导杜皮埃又一荒诞绝伦黑色喜剧,由《星光梦里人》(2011)金像影帝尚杜加丹忘我演出,加上《无名女孩》(2016)艾狄夏妮,调侃《危险人物》(1994)之余,更把暴力和后设手法玩得出其不意,妙不可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空姐日记冠军猎杀活死人亲属关系欲海潮4说书人葬送血染淑女卖梦的两人亚当·桑德勒:爱你汪汪队立大功之超能救援亲密治疗未来妈妈魔幻车神W信条不劳动者们无尽假期七彩田野完美犯罪老橡树酒馆遵命!我的老板娘比老虎可怕的冬季客人惹火甜心别想跑摩托教父爱的乐章变形活宝潜行狙击地狱学校“骗骗”喜欢你某大叔的VRMMO活动记

《鹿皮》长篇影评

 1 ) 疯子的狂欢

电影确实给有趣的疯子们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就像影片里的女主所说:“镜头中带着一股原始的冲动。

”这种原始和疯狂是这部电影很吸引人的地方。

男主被社会关系排斥,于是他将自己的衣服扔进马桶,选择拥抱鹿皮和自然。

在DV模糊的镜头中脱下被害者夹克的视觉效果就像人类给鹿剥皮,形成人杀鹿取皮,鹿皮把人变成兽,兽反过来杀人,最终又被人所杀的闭环。

电影的时间和空间是错位的,新旧时代的设施相互混杂,令人很难看出故事的真实背景,这种时空虚幻性也是荒诞喜剧发生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有人问最终套到女主身上的鹿皮夹克代表的到底是欲望还是愿望。

但实际上,探究象征和隐喻的本意在荒诞喜剧中似乎并非明智且必须的选择。

孤独让人异化成兽,动物世界遵照野性而行,当主体的概念世界归于荒诞,人类世界切实的意义大概也没什么意义。

 2 ) 法国昆汀迷死人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锐影Vanguard法国导演昆汀·杜飞的影片给人的印象总是暴力、脑洞、天马行空的,正如他的名字那样,也因此被称为“法国昆汀”。

这个导演不仅仅在风格上与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有着相似的地方,甚至连名字都一样。

评论界经常把两个昆汀放在一起比较,美国昆汀的路子是从头到尾都夹带私货、野蛮血腥的,而法国昆汀的路子看起来似乎更为克制,但这种克制之后的肆意妄为比美国昆汀看起来要更加迷人。

当初在看《恶警蛋碎》的时候,我就觉得导演相当有趣,有趣的地方不仅仅在于疯狂的暴力和血腥,而是你发现这种疯狂的暴力和血腥背后总有一些你琢磨不透的东西,就像是在看库斯图里卡的《地下》的时候,你不知道你忽略的哪个细节就是讽刺了谁。

但《恶警蛋碎》终究玩的相对比较简单,复杂度远远不及他的后一部作品,也就是被大家奉为邪路子经典影片的《真实》。

《真实》有着据说是“烧脑”的叙事结构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血腥暴力,但其迷人的地方依然在于杜飞在其中夹带的私货,无论是政治的还是哲学表达上的。

上一部影片《在警局!

》也有着很多层次的私货在其中,表面上看是讽刺法国警察局的办事效率和不作为,但其实在电影最后大幕打开的时候,戏剧空间被破掉之后,我们更捕捉到了昆汀对于人生百态的戏谑和既定现实的无奈。

也正是由于这种魅力的吸引,早在他的新作《鹿皮》在杀青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期待这部作品。

后来《鹿皮》被定为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开幕片和竞赛片,在戛纳放映引发争议。

今年的年底,《鹿皮》来到了欧盟电影展和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我们也终于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杜飞这部血腥与脑洞齐飞的作品。

乍一看上去,《鹿皮》像是那种环保片,他的全片都是围绕着对一个男人穿着100%纯鹿皮制作的衣服这一事件。

开头就是几个人把夹克脱下来,嚷着要与夹克绝缘,中间夹杂着几声令人痛彻心扉的鹿的嘶鸣,看起来像是一部主题是“拒绝皮草”的大型公益广告。

但看到最后,我们发现杜飞还是那个杜飞,政治私货夹带得令人会心一笑。

虽然我们都知道,昆汀讲的是法国,但是这种讽刺简直就是戳中了全世界政府的敏感点。

让·杜尔雅丹饰演的中年男人一开始发起的抵制夹克行动,但是当他自己穿上皮草的时候,抵制皮草的行动根本目标变成了“只允许我一人穿夹克”、“做全世界唯一一个穿夹克的人”。

“鹿皮”在其中的隐喻就变了剥削者用来装点门面的饰品,只许我一人拥有。

以此来看,后面的种种血腥暴力行为就变成了法西斯行动。

他设置了一个旁观者的位置,给人一种联想的空间。

可以联想到法西斯行为的旁观者,在受到法西斯行为的洗脑蛊惑的时候那种常态的反应,甚至于成为法西斯行为帮凶的可能性。

这种对洗脑理念的认同感,就如同病毒一样根植在脑海中,是一种难以抵御的诱惑。

他有着强大的诱惑力,用一种看似是信仰的东西,去慢慢煽动脑海中邪恶的种子,让人性中的邪恶以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形态去释放出去。

以上内容你可以看作是我个人对杜飞这部新作牵强附会的解读,但你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杜飞电影在故事从来都不复杂,他将表达的东西概念化、抽象化,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种独特风格每一个人的解读,都不太一样,因为他从不将自己表达的内容表露在外,而是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藏在每一个梗中。

大概全世界的导演里,能拍出如此玩世不恭的作品的,也就只有杜飞了,他玩转了各种梗。

《在警局!

》中大幕拉开的那一刻,我们看到了《资产阶级审慎魅力》中对舞台结构和戏剧形式的破坏。

导演试图以此种方式去打破第四面墙,让观众参与到表演中。

《鹿皮》中他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作出这种尝试,他用DV代替人眼,再将人眼放置在DV后面,无形中添加了一个第三者的视角。

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就是用这种方式参与了对于暴力情景的建构过程中,观众成为了和旁观者站在同一视线上的人,感受着一种怪异的抽离感,即是明明知道这是法西斯,但却无可逃避的扮演者旁观者的角色,被法西斯的思想和行为洗脑。

旁观者的无知无觉的可怕,在这条线上被杜飞掐在的命脉上。

然而影片本身提供的视角是抽离的,观众在更多的时候的感受是在阅读一则寓言故事,其讽刺性明显,故事复杂程度不高,只是在背后的隐喻挖掘上需要动用联想。

他只提供了一个故事,其余深入的内容任你去解读。

他与美国昆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无论是《低俗小说》还是《杀死比尔》或是《无耻混蛋》和最近的《好莱坞往事》,塔伦蒂诺给予的东西都是明确的。

但是美国昆汀作品在形式上的复杂和玩梗令作品看起来是迷人的,《鹿皮》中还顺带着戏谑了这种迷人,他提到了《低俗小说》结构玩得那么复杂,毫无疑问法国昆汀在玩梗上比起美国昆汀有过之而无不及。

《鹿皮》大量的血腥场景,我们都可以在昆汀的作品中看到,比如电扇插头、再比如一枪爆头,这种血腥恶趣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昆汀电影里同样能找到。

这不是简单的copy,而是一种跨地域的兴趣爱好契合。

所以他戏谑昆汀,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戏谑大西洋对面的另一个自己。

这是两个导演之间的趣味,他们在彼此的作品中找到自己。

能在这样的巧合下找到自己,想必也是上辈子的缘分了。

巧合的是,美国昆汀的新片《好莱坞往事》也入围了今年戛纳的主竞赛导演,两个昆汀在不同的单元同台竞技,也是今年戛纳的一大景色。

不管如何,《鹿皮》都是迷人的,虽然相比《在警局!

》来讲,他的形而上色彩少了很多,但是他高密度的玩梗、反转和讽刺还是能够把我们牢牢的钉在椅子上。

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杜飞的下一部作品了,《恶警蛋碎》、《真实》、《在警局!

》、《鹿皮》根本看不够。

 3 ) 鹿皮

在婚姻失败的男子却一件鹿皮外套上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全心全意地想要让路皮外套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夹克。

却以「爱」之名行屠杀之实,一连串荒谬的行为,只为了要满足自己心外的鹿皮外套,或许我们都曾经为了热爱奋不顾身,却也在无意间伤害了人。

电影里说的是鹿的报复,说的是爱情的追求,说的是追逐着渴望,我们都把最真实的自己藏在鹿皮外套底下,让我们之所以无畏是因为有了虚假的外壳,我们才能无惧地与世界对抗。

我不想要有过多的解释,像电影里丹妮丝想解析着乔治的影片,控制着他的电影走向,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电影的荒诞剧情是让人离开影院后依然印象深刻,会去想着为什么为什么...但想着想着你也就会心一笑了!

 4 ) 鸡飞蛋打

荒诞无厘头,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很多人说get不到笑点,我感觉笑点还是可以的,主角对着他的鹿皮夹克自言自语,还有后面一系列为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穿夹克的人而做的各种疯狂举动。

后面剧情还是蛮有意思的,用电风扇的扇叶做刀,然后四处杀人,很沙雕的暴力美学。

像是在调侃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

😂非常有创意的一部小电影🙌🙌🙌

 5 ) 《鹿皮》——野兽凶猛

当喜剧电影用荒诞手法拍,荒诞情节解构黑色幽默,观后戏谑电影,电影也正在戏谑你。

男主是被现实处境抛弃的中年人,婚姻失败、没有工作、没有储蓄。

但他用最后的一大笔钱买下了一件鹿皮外套,穿上外套的瞬间,对着里的自己镜子说fuck,因为,太fuck帅了,哈哈哈。

这件外套给了他自信,给了他寄托,给了他执念,给了他后面行之一切的理由。

他穿上了鹿皮,鹿皮也穿上了他。

他对着鹿皮外套自言自语,他在指示鹿皮,又似乎鹿皮在指示他,或许是想给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人总是先骗自己,再骗别人。

为了让自己成为唯一穿外套的人,他从诱骗他人把脱下外套到杀死一个又一个穿外套的人,像极了生活中的我们,鹿皮外套像一个执念一个隐喻一个可以给我们虚无快感的外物,我们需要它来证明什么,我们在给它也在给自己找理由。

有人解读他是恋物癖,为了鹿皮外套不顾一切,我倒觉得他不是,鹿皮外套可以是任何其他,任何其它也可以取代鹿皮外套。

只不过没有一个人逃得过生活夸张本质的摧残,人们总是在寻求自我存在的依据。

当虚无感来袭,孤独不仅可耻而且可怕。

每个人都有一件鹿皮外套,它是你赖以生存的安全感,是你不断追求的稳定性,是你为之疯狂的潜意识。

有人觉得完成世俗的标准可以安心,有人觉得物质累积可以让自己满足,有人追求财富有人追求爱情有人追求美貌有人追求名利……人人都有一件鹿皮外套,只有穿上它的那一刻,你才觉得镜子里的自己真fuck帅。

我们裹挟在鹿皮外套之下,利用它又被它利用。

男主一件一件,穿上鹿皮外套,鹿皮靴子,鹿皮帽子,鹿皮裤子,直到鹿皮手套——逐渐鹿化,也逐渐兽化。

当欲望只是我们武装自己的面具还保留了人性的部分(穿鹿皮外套时只是诱骗他们脱下外套),当欲望成为指导行为准则的唯一标准便会开始不择手段(穿上鹿皮裤子后开始通过杀人来阻止他人穿外套)。

最后的结局暴虐之中透露着灵巧,被他用石头砸伤的不语小哥带着狠人老爸把男主一枪毙命——杀他人时必会被他人所杀。

男主倒地女主只是边录像边剥下他的外套穿在了身上,鹿皮有人继承,如同欲望将永远延续。

凶险世界步步紧逼,我们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在鹿皮之下,沉溺在自我营造的幻想之中。

斗志昂扬之下尽是疲惫,尽是沮丧。

不要想着架空危机,或是坦荡,或是不羁,请看好你的鹿皮,小心它脱缰,小心它反噬……

 6 ) 一场风扇叶无差别杀人事件

我看到天花板的风扇叶,总会浮想联翩。

旋转如此之快,扇叶如此之锋利,如果把头伸过去,一定会脑浆飞溅。

《鹿皮》里有个非常牛哄哄的武器:天花板悬挂中的风扇。

风扇出自哪个厂家,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知道的是,它被一个大叔拆下来,然后经过一番的摩擦摩擦再摩擦,就成为了一把所向披靡的快刀。

我顿时想起了我家那把菜刀,名厂出货,但要是砍个西瓜,还真不一定干净利落的一切两半。

这个风扇快刀就做到了。

大叔看到被切成两半的西瓜,简直是两眼冒精光。

我也不禁感叹:好快的刀!

天下无双的刀法,不可思议的刀法,傅红雪那把刀在它面前就是渣渣!

大叔就是用这把快刀砍翻了无数的路人。

而让他走向犯罪道路的仅仅是因为他被鹿皮夹克给蛊惑了。

匪夷所思的恋物情结让大叔的头脑越发的不清醒,终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世界上唯一穿夹克的男人。

这是他的梦想,是他的目标,是他存在的意义。

于是,这才出现了震惊海内外的“风扇叶无差别杀人事件”!

看昆汀·杜皮约的电影,你要有心理准备。

就像在这部《鹿皮》里,不谈什么秩序,也不玩什么心机,就是一个字:干。

没有法律机制,没有儿女情长,人物也没有名字,至于背景什么的通通模糊掉。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陌生凶残冰冷的荒原。

前一天还和你斤斤计较住房费的打工仔,第二天就自杀了;几次给关键镜头的女邻居,以为之后会大展神威,结果猝不及防就领了便当。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总是无时无刻给你惊喜。

杜皮约就是一反常规,试图构建一个无理由的空间,一切都是无理由的。

不给你废话,不给你遐想的余地,直接让你看到行动。

除了荒诞的无理由,我觉得电影最有趣的就是加入了迷影元素,大叔以拍电影的名义,来完成自己的梦想,甚至还唬住了偶遇的女剪辑师。

这位剪辑师还做着酒吧服务生的工作,她在大叔的蛊惑下心甘情愿给大叔“电影经费”,最有意思的是,剪辑师还觉得大叔拍的实在是太棒,最终女剪辑师情不能自己,凭着一颗爱电影的红心,勇敢上位,摇身一变为制片人,投资大叔的电影。

当然我们也很困惑,当剪辑师看到大叔各种杀人的场面时,是否看出这一切其实都是真的,而不是演戏。

但是导演不给你答案,这不重要。

她的想法,思维,动机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对电影的爱。

(好吧,写到这我都笑了。

)反正干就完了!

拍就完了!

于是为了鼓励大叔,她给大叔买了鹿皮裤,鹿皮手套,加上大叔之前拥有的鹿皮帽子和夹克。

大叔成了不折不扣的鹿皮达人。

说真的,我都替大叔开心。

毕竟百分之百是鹿皮啊,一身鹿皮那得多飒!

于是这两人莫名其妙的把车开到了荒野,一群鹿看着他们。

大叔开心的不能自己,张开双手拥抱自然。

有时候,我也会恍惚,看着大叔的造型,莫名想起意大利的西部片,如果大叔腰挎一把19世纪的火枪,那得多潇洒。

终于到了该剧的高光时刻,一颗子弹“嗖”的一下穿过了大叔额头,这一切全都被剪辑师拍下来。

剪辑师的举动仍然是让人迷惑的,她跑过去,脱掉他的鹿皮夹克继续拍。

这让我想起了《筋疲力尽》的经典结尾:珍茜宝看到男友死去,冲着镜头做了一个用手划过嘴唇的动作。

悲伤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动作。

剪辑师和大叔构成了一个诡谲的迷惑行为大赏。

我一直觉得这个结尾很有意思,你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在解构,只是在拍电影而已。

同时我也想到一点:大叔最后穿上了全套鹿皮,那么某种意义讲,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变鹿人”。

之后他在荒野欢笑的时候,正巧被猎人给安排了,这一切像极了日常的狩猎。

大叔就像是一头野兽,在最癫狂的时候,被屠杀了。

最后还被剪辑师给“剥皮了”。

杜皮约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性,荒诞,偏执,冰冷,苍白和杀戮的动物世界。

毫无秩序,情感匮乏,思维诡异。

大叔消费了鹿皮,随后他变成了鹿,被猎人消费。

而以上种种,又成了剪辑师的素材,又被她消费。

然而呢,杜皮约把这些拍成了电影。

这部电影最终被我们消费。

当我洋洋洒洒的写下这篇垃圾文字时,也被正在看的你们消费了,还真是抱歉了。

这就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

大家互相消费,乐此不彼,也实在是可笑至极。

题外话:你想做个变鹿人,还是猎鹿人呢?

一个在幻想中永生,一个在虚无中死亡。

想想真有意思。

首发在公众号:几点电影

 7 ) 【鹿皮】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看兽皮之下的荒谬人性

我希望我们在街上走的时候看不到任何其它夹克简直好极了因为我的梦想是成为世界上唯一穿着夹克的人这个正在和衣服对话的疯狂男人叫乔治,我们不知他的来路,只知他花费所有积蓄买下了这件鹿皮夹克,并获赠了一台相机。

自从他见到这件衣服的第一眼起,就放佛是中了某种蛊,偏执且疯狂的想要成为唯一能够穿夹克的人。

一无所有的乔治就这样穿着鹿皮夹克,带着相机来到一个陌生小镇,他漫无目的的走进一家酒吧,自以为是的认为所有人都会注意到他独一无二的夹克。

显然,在乔治心中独一无二的鹿皮夹克对于别人而言并不特别。

于是,他给自己立了一个新的人设,说自己是来小镇拍摄的导演,而恰巧这家酒馆的女招待丹尼丝非常热爱剪辑工作,她愿意为乔治的电影制作提供一切帮助。

乔治谎称自己的制片人正在西伯利亚拍摄电影,恶略的环境无法让他们保持密切联系,但他愿意将自己已经拍摄的素材交给丹尼丝剪辑,好让她有实现剪辑电影这一梦想的机会。

至于乔治拍摄的素材,无非都是自己和鹿皮夹克之间的一些琐碎镜头,但有了丹尼丝的存款来资助拍摄,乔治竟然真的开始像导演一样拍摄镜头,而他的拍摄内容也非常直接,那就是没有人可以在他面前穿夹克。

此时的乔治还算正常,至少他以付费的方式抢走人们手中的夹克,这种做法虽然怪异但还称不上罪恶。

但欲望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无法被满足,乔治正处于巨大沉沦之前的那一丝丝宁静,他在自导自演一部电影,但那不是艺术,而是一种内心最深处的荒谬和放纵。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人天生是自由的。

既然人是自由的,就始终面临着可能性,必须由他自己去选择,甚至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即你选择了不选择。

这也就是说,究竟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英雄还是懦夫,人生都是不断选择的结果。

此刻如同站在悬崖边的乔治已经不受道德和人性的束缚,就看他要如何选择。

乔治感受不到活着的生机,直到他遇到了这件鹿皮夹克,才填补了那些缺失的孤独和欲望,而与丹尼丝之间的谈话似乎帮他下定了某种决心。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人不同于任何事物,不是现成的被规定好了的存在者,而是一种始终面向未来从而可以选择自己可能性的自由存在,因此并没有某种现成的先在的本质规定他,人是先存在,然后由他自己形成自己,我们总是在活着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生命的本质。

而此时的乔治就处于一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状态,他选择臣服于欲望,为了成为唯一穿夹克的人而放弃现实世界中的生存秩序。

而他的武器,就是一把锋利的风扇叶片。

最终,乔治还是选择了满足欲望,蔑视生命。

他为了脱下别人身上的夹克杀红了双眼,这些浸满了鲜血的素材也许可以刺激观众的感官,却无法同化他人的意识。

丹尼丝在和乔治的交往中,一次次的为对方的选择推波助澜,她将自己的欲望隐藏在乔治的欲望之下,似乎只是单纯为了实现梦想而参与这场自导自演的杀戮大戏,但其实她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

她手中的钱和乔治手中的风扇叶一样,只是为了填满生而为人的空虚,努力寻找自己存在的本质。

在影片的最后,乔治在丹尼丝的帮助下拥有了全套的鹿皮服饰,帽子、夹克、长裤、靴子和手套,当这身衣服将人原有的皮肤彻底掩盖,人性也就彻底臣服于原始的欲望。

导演在影片中还埋藏了一个细节,当乔治在垃圾桶中捡吃的、利用拍摄骗取别人的夹克,甚至是最后一刻被抢射中眉心时,都有一个小男孩在场。

他从未说过话,也没有姓名,从头到尾只是冷眼旁观。

但他伴随了乔治从假装导演开始到最后莫名死亡的全部过程。

他是谁?

我们并不确定,但确定的是,他是导致乔治死亡的原因,是引发丹尼丝继承这身鹿皮的因果。

他无处不在,却又从未言说,恰如我们心底暗流涌动的欲望一般神秘又危险。

人的生命总是难以敌过一声枪响,仅仅为了脱下别人身上的夹克,就残忍无比的将其杀害,导演用一个荒诞的理由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本身的逻辑却一点也不荒诞,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愿意沉溺于平庸之痛,我们害怕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害怕面对人生的真相。

但真理就在那里,人类认知本质的过程永远曲折。

而乔治作为一个放纵肆意的案例,警醒的是让我们如何不再步入丹尼丝之类的后尘。

正因为生命是荒谬的,所以人才是伟大的,人活着的目的就是在荒谬中建立意义。

这是一件夹克引发的血案,的确如萨特所说,人是自由的,但人也要为自由的选择承担责任和后果。

 8 ) 愿你如鹿般自由

电影结尾,片名标题(LE DAIM)出现后,又放了一段男主用DV拍摄的影像。

影像中,一群鹿小跑着,自由地徜徉在山间。

镜头之后切向自己,他像一个孩子般指着远方的鹿,眼里充满了纯真,温柔,向往。

他以为,当自己披上鹿皮时,应该就能像它们一样自由了吧。

一步一步,他终于用鹿皮将自己全副武装。

夹克,皮靴,帽子,长裤,手套。

毫无缝隙。

此刻,他认为自己终于完全蜕变成了一头鹿,一头自由的鹿,兴奋地在山间奔跑着。

而等待他的,却是一把猎枪。

鹿死了,鹿皮还在。

女剪辑师从死人身上扒下鹿皮,穿上它,自由得以延续。

此刻,时光仿佛再现。

男主也曾相似地,从一个死人身上,扒下鹿皮帽子。

这个前台是怎么死的?

自杀。

用的什么工具?

猎枪。

对,同样死于猎枪。

只是自己将猎枪举起。

自由啊。

呵。

环顾着周遭,看着微小的自己,前台被自由与现实撕扯着,或许表面毫无波澜,但内心已耗尽力气。

他可能觉得,或许没有完全变成鹿的那一天了吧,他累了,用猎枪结束一切。

太多人披着外套,如一个牢笼。

这外套,特么的这外套,要如何处置才能一泄心中的怒火?

当然是扔进马桶,扔进那承载排泄物的地方。

扔进去,蹂躏它,再用脚狠狠地踏上几脚。

然而,就连能接受排泄物的马桶,也不愿接受这外套。

西装革履,奥迪车,高信用卡额度,或许是个体面的现代人吧。

体面,却穿着外套。

他厌倦了,受够了,放弃了。

扔掉外套,扔掉妻子,扔掉手机,踏上追寻鹿皮的征途,在所不辞。

为此,他可以撒谎,可以控制,可以偷盗,可以杀戮。

他只是想扒掉世界上所有人的外套,那恶心的外套。

他想成为唯一穿外套的人。

关于这鹿皮外套,卖它的老人说:“这个外套我穿过一年,然后时代变了,我就收起来了。

这是独一无二的意大利真品。

标签被我去了,穿着痒。

”功夫不负有心人,办法总比困难多。

钱算什么,只要你坚持,上帝都会派人来帮你。

派个同病相怜的女孩,在你的控制下,给你钱。

她没钱了?

小事。

上帝派来她爹。

肉铺卖了帮你圆梦。

男主疯了么?

疯了。

越界了么?

越了。

得到报应了么?

得到了。

利用女主想成为剪辑师的欲望操控她,女主就用你想要鹿皮的欲望操控你。

飞出去的板砖,回旋而来的子弹。

我此时有点看不清,这鹿皮,本是纯净的天使,却如魔鬼般将男主拖向深渊。

难道追求鹿皮错了么?

当然没错。

将男主拖进深渊的,该被冠上恶魔字眼的,不是鹿皮,而是这个充斥着外套的世界。

穿着外套久了,人性扭曲了,即便是追鹿人的内心,也会种下恶魔的种子。

被扒掉外套的人们,却急切地想把外套要回来。

马桶都不能接受的东西,在他们那儿是必需品。

电影里有不穿外套的人么?

或许是那个妓女吧。

她不避讳自己的职业,在得知男主是导演后主动提出参演小电影。

也难怪,女主说:“我和她不是朋友,但我喜欢她。

”影片开头,三个年轻人把外套丢进后备箱,许誓:“我不会穿外套了,这辈子都不会。

”如果年轻时脱下外套,少被折磨,追鹿人的内心或许就不会被种下恶魔的种子了吧。

对了,如果还能在脱外套的过程中,带着如影片的幽默与调侃精神,或许就可以真正的举重若轻。

愿他在那个世界如鹿般自由。

 9 ) 过度无聊,也让人害怕

新世纪后,欧美陆续出现了一种怪咖片,这种电影让概念先行,单纯用一种异常的事物吸引观众的眼球,然后往里面加料。

比如《阴齿》,再比如《橡皮轮胎杀手》--一个轮胎在公路上骨碌、跳跃着杀人,但没有给观众任何理性解释。

好笑的是《橡皮轮胎杀手》的某瓣影评栏中还有人带节奏,说这部电影是高级的讽刺片,并加以详细解读,而后面的评论者也纷纷击鼓传花,附和这种“讽刺”学说。

这些影迷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无聊的玩笑之作,非要从中挖出点儿“中心思想”和“教育意义”来。

此片的导演也叫昆汀,但他姓杜飞,他是个来自法国的怪咖导演。

去年他推出了新作《鹿皮》,也是一部玩闹之作,情节毫无理性,故事毫无意义,简而言之就是胡说八道。

这部电影也是卖概念--一件鹿皮牛仔夹克,上面似乎附有恶灵,让拥有它的男主角让·杜雅尔丹陷入癫狂。

他无所事事的在小镇闲逛,用DV胡乱拍摄。

当他觉得拍风景很烦时,就把旅馆房间里的吊扇叶片拆下来,做成了一把大砍刀,自拍在街头无差别的杀人。

男主角还雇了个女服务员,让她帮忙剪片子。

这个女的也不太正常,她被男主角真实的杀人镜头所吸引,自愿把全部存款都借给他。

两人之间没有爱情,就是两个怪咖的惺惺相惜、互相利用而已。

最后男主角被杀,女服务员将他的鹿皮夹克扒了下来,穿到了自己的身上。

《鹿皮》大概是我看过的最无聊的电影之一。

不要试图从中挖掘什么意义,就像片中充斥着呜哇呜哇的讨厌音效一样,全是故弄玄虚。

这种虚无主义大概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之一。

就像我们每天看的那些直播、短视频一样,虽然大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垃圾,但也能吸引到大量观众。

ps,我不认为这类电影是cult电影。

 10 ) 狂野确实狂野

又是一部在电影节看的影片。

还有映后交流。

但是可惜,现场的翻译很是糟糕,所以映后QA环节,我甚至只能听英语来理解制片人说的话。

这是一部很奇特很狂野的电影,制片上面估计也是困难不小。

昆汀导演用自己的方式“调侃”昆汀导演。

看我这样一部影片,我觉得,这必定会是评价两极分化严重的电影。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音效设计,声音让观众们在一瞬毛骨悚然。

还有诡异气氛的营造也很不错。

巧妙的运用了前后景关系。

但从剧情剪辑等各种方面来考虑,这部影片并不很对我的口味。

怪诞在了奇怪的地方

《鹿皮》短评

4.5 昆汀调侃昆汀,我更爱这个昆汀!

5分钟前
  • 郭连凯
  • 推荐

厉害厉害哈哈哈哈哈哈

6分钟前
  • #寒带针叶林#
  • 推荐

比Dupieux的《真实》更加简单纯粹,简直要笑死了,电风扇杀人狂魔,专杀穿皮夹克的!Dujardi耻辱到家了!

8分钟前
  • Josephine
  • 推荐

着魔,可笑,荒诞。也许一种真实。

13分钟前
  • 巫眠
  • 推荐

这是喜剧片? 荒诞也不应该到处逻辑漏洞让人无法看下去啊。。。好吧,我水平低,看不懂。

15分钟前
  • Steven|海边的卡夫卡
  • 较差

“拍着玩”与“杀着玩”,结尾泄气却又有无可奈何之势。

16分钟前
  • 第七大陸
  • 推荐

太短了,第三幕其实还可以多拍点儿的。

21分钟前
  • 无心
  • 还行

「20200126」瘋了。諷刺的夠狠。贈送的攝影機,暴力和血漿,自我欣賞到失去人性!

26分钟前
  • Larbre
  • 还行

吹爆。前一个小时就足矣敲定它是本年度最好笑的喜剧,后半段全程高能,全场观众都在WTF、OMG、HAHAHA之前持续切换,气氛不要再好。“昆汀调侃昆汀”,但此昆汀却把暴力和反身电影玩出更高级的幽默,让人不禁更加确信两件事:1、荒诞派艺术还是要由法国人来教你怎么搞;2、杜雅尔丹真的牛逼。

31分钟前
  • 德小科
  • 力荐

电风扇杀人魔

36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印象中第三部Quentin Dupieux的作品,依舊是荒誕幽默,象徵意味濃厚,而且格局更為昇華,鹿與鹿皮衣與鹿皮人與普通外套市民的關係,自戀狂妄無辜無罪,對於人類貪婪的慾望及權力的掌控眷戀用一個簡單有趣非類型及角度表達,完成度不錯,瀟灑簡潔,值一看

37分钟前
  • iamface
  • 推荐

什么沙雕电影

41分钟前
  • 大风
  • 很差

fetish 开篇但不止于此 小亮点幽默戏谑来得早 把孤独点破然后亲手埋葬猎杀 最后彩蛋的 vlog 都可以吧 小品化了本来有的韵味可惜

43分钟前
  • wangzhy
  • 还行

如此无聊荒诞的电影,看不来

46分钟前
  • 不太冷的杀手
  • 较差

杀人片段忍住大声喊牛逼!

51分钟前
  • 外苏
  • 推荐

基本是昆汀对前几部的一次重复,甚至没前几部拍得飞了。

55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恋物癖晚期患者?

57分钟前
  • 僵尸太疲惫
  • 还行

电影人都无聊到这个程度了?

60分钟前
  • Jessy.Sedgwick
  • 很差

壳、动物保护、兽性……鹿皮的解释具有多义性,关键是拿着这么一个抽象概念如何做实,这片告诉我们,当然是搞个神经质出来啊!鹿象征纯真,穿着鹿皮杀戮,这种反差可真得劲儿。人是社会动物,远离社群最终只会成为异类,而孤独在这个情境下就是“非人化”,“非人类”自然可以毫无负累地杀人,也自然逃不过被猎杀。荒诞不经还自成逻辑,配乐间歇性抽风,整体就像个小摊上被翻得缺页的老旧笑话书,又是挑口味的片儿。

1小时前
  • 红喑
  • 还行

三星半。荒诞黑色。太法国人了。

1小时前
  • PixelRit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