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音调
Los tonos mayores,The Major Tones
导演:英格丽德·波克洛佩克
主演:索菲亚·克劳森,桑蒂亚戈·费雷拉,梅赛德斯·哈尔丰,沃尔特·雅各布,帕布洛·塞乔,莉娜·季卡雷洛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23
简介:影片讲述安娜小时候因一次事故导致一块金属片留在手臂里,14岁的一天,她突然发现这块金属片正在接收以摩斯密码形式发来的信息……这是一个略带奇幻色彩的成长故事,呈现了一个女孩以不同的方式面对失落、痛苦与孤独,以及青春期时那微妙的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能量。详细 >
可以明白是一个少女面对未知信号的迷茫探索,青春期的幻想将这样的信号变成实际的追寻和漫游,但是没太理解,这个信号和花有什么关系,或者这个信号是不是重点,暂时理解为是女孩的妈妈每天在为她献上一束鲜花吧
好看的,很女。
剧情有点抽象的文艺片
自然的融合,悬念的堆叠。结尾有些刻意
平平淡淡。
从未见过的类型,清新 细腻 还有点莫名其妙的悬疑
清新细腻小闷片,看了三天才看完
#潘佩罗小组(伪) 少女版“迷雾中的她” 些许灵气 但这类型我永远最爱银湖之底hhh @国航航班
#26thSIFF# -,有几处会莫名想到雅克·里维特《北方的桥》,做的是那种符号、概念和象征的解构,甚至包括置换,结尾的拉扯有几个瞬间都差点沦为初中英文报刊糖水剧,但都收回来了。蛮可爱的花语电影,富有音乐性的青春期少女思维外化模型
青春期少女的迷茫二三事,整体上特别轻盈灵动。借由一场神秘的破解摩斯密码之旅,挖掘出青春期要经历的亲情、友情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茫然彷徨手足无措,也懂得情感没有变,变得是自己敏感的内心。
#10444. #26th SIFF# 2023马德普拉塔阿根廷竞赛→2024柏林新生代儿童单元。片名不该翻成“全音”么,major tone这是个音乐术语啊……潘佩罗小组及其亲友的神剧作又一部!!!神来之笔的四重数据库+多重推理(有点像《迷雾中的她》上部的历史推理玩法),真是既浪漫又令人有智力上的愉悦,这个角度来写布宜诺斯艾利斯也真是透出深深的爱了。少女少年气质抓得极准,南十字星真是浪漫到极致——啊感觉日本可以出个翻拍版的!#年度十佳Mark#
siff,破碎的青春期
没有理由不喜欢它😭😭😭真的会因为潘德罗小组超想去阿根廷
好可爱,喜欢这种有点小设计的电影,像是《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每一个随机出现的人物都在帮助你更贴近那个谜底,一个简单的、但出乎意料的答案。“和妈妈对话”的期待好像稳定出现在父女单亲家庭题材里,被忽视感也依然是成长必修课,发生在不同的城市空间中,就变成不一样的电影。
第26届上影节03。74届柏林新生代儿童单元入围。潘佩罗小组制片人导演首作,把青春期少女成长的烦恼、忧愁、奇思妙想借接受信号表达,拍的淡淡的。
导演的情感从外宇宙贯穿到不成熟的儿时友情,真是书尽人间浪漫,满足了读者对真实世界的全部非日常想象,太好看啦。我突然想到一回事,借机问问我的朋友们:是不是其实我们小时候都有过那种很难用科学和逻辑解释清楚的、让人感觉很浪漫又不可思议的经历?
很可爱,还蛮喜欢的
輕盈又宏大,米萊休克療法版天使愛美麗
把《迷雾中的她》那股神神叨叨的劲儿,用在了一个相对常规的文本上,于是神叨的部分理所当然地受损,但超越常规的部分,依然神采奕奕。从节奏到旋律,再到摩斯密码,坐标时间,再到花语,女孩探索身体秘密的同时,孤独被目击,隐痛也被悄悄揭开。而影片用一种超现实、数据库、密码学的复杂方式,充分调取了各种感官材料、智力游戏,最后抵达的不过是一个少女“更与谁人说”的小心思。如此大费周章,显出十足的诚意。所以最后那段被镜头语言充分关照的等待,才会那么动人。直到那一刻,女孩有别于手臂上可见疮疤的真正伤痕,才第一次被看见。如此举轻若重,各种神展开,对多数少女青春片来说都是碾压级别的。#HIFF 6th# 打卡1
青春就是这么无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