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奥梅尔
Saint Omer,圣奥梅尔杀婴案(台),母罪假定(港)
导演:爱丽丝·迪欧普
主演:凯伊洁·卡戈梅,古斯拉姬·马兰达,瓦莱丽·德维尔,奥拉利亚·佩蒂特,泽维尔·玛利,罗伯特·坎塔雷拉,萨丽马特·卡马特,托马斯·德·普奎里,Adama Diallo Tamba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2
简介:圣奥马尔法院,年轻的小说家拉玛出席了对劳伦斯·科利的审判。劳伦斯被指控谋杀自己15个月大的女儿,把她遗弃在法国北部海滩上任由潮水上涨而死亡。随着审判的进行,被告的自白和证人的证词动摇了拉玛最初的判断,与此同时,屏幕前的观者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评断。详细 >
47#HKIFF,第八场圆方PE,漫长又平铺直叙的庭审戏,直接将我击昏
Alice Diop放弃了摄影机的灵活性而收获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人们的注意力终于通过影像凝聚在真实的人身上:以固定机位拍摄庭审的方式不仅摆脱了戏剧性故事对表意的影像(即听故事的人仿佛在进行某种八卦),而且细致入微地捕捉着Laurence脸部的情感(Laurence的衣服色彩与背景一致,仿佛她被环境死死的掐着;随着庭审进行到杀害孩子的部分,Diop采用了大特写来更有表现力地呈现女主角),表明着我们该关心的是具体的人,而不是任何吸引眼球的故事。更有意思的是,通过庭审角度,故事真正地被主人公诉说与解释。Rama角色与私人影像的加入使得情感不再集中于Laurence这一个体,而化身为共享的情感体验(巫术般的启发),因此结尾处许多女性的哭泣镜头完全是多余的(Cliché,就像那个刻薄的男律师一样)。
不喜欢黑人故事
8.5/10。①小说家黑人女A参加对黑人女B的多场庭审(B的罪名是把15个月大的女儿丢在海滩任由潮水将女儿杀死),过程中不仅让A重新审视B这起案件,也由于A与B的相似处让A开始思考起了自己的人生境况。②种族与移民问题。③具有厚重/凝重质感的高水平摄影(正如故事主题的严肃性)。④运用缓慢克制的表演/剪辑/叙事节奏、去戏剧化的叙事、固定或缓慢(大量固定)的运镜等构筑「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从而增强③的氛围。⑤影像力量不够强。
爱丽丝·迪欧普显然在剧作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她利用法庭这一具有特殊意味的场景,配合上多条线索交织并进以及“侵入者最终被侵入”的反客为主手法对“母性”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尾处女律师的总结更是把主题拔高了一个层次,比前作《我们》给人的感触深了不少。但显然本片还是“不够友好的”,大量情节推陈过于死板导致整体观感较差还都是其次,关键在于导演对于想采用的手法理解不透彻,出现了各条线索关联度不高以及“侵入者被侵入”得不够彻底的问题,很多地方只是主观上让观众跟上了,但客观上做到的依旧不够。
女性主义电影,结构和细节都非常精彩,两个女主身份的互相投射,庭外女主焦虑的状态和情绪波动,到最后自我和解拍的都非常漂亮。
这边建议不会使固定长镜头就别tm瞎使啊!庭审戏拍的和坨屎一样,又臭又长,就好像这导演也不知道该拿长镜头干点啥好了,怼着演员面部拍摄,但演员的表演又完全扛不住摄影机的逼视,镜头内部的表意元素组织不起来,就只是在那儿堆最表层的台词信息量,导演对景框无能为力,也完全不懂得用景别创造节奏,根本无法形成张力系统,流水账一般一场接一场无比偷懒的庭审戏让人昏昏欲睡,我就像是在坐牢。@Venezia79
建议下次拍政法片,剧本都可以不用写,直接拿庭审记录。
如果认真看剧本和台词,完全不无聊,只是时长确实太长了,没必要拍那么长
「创作」-「现实」,「庭上戏剧」-「庭下真相」,「经历」-「倾听」;精心打造的结构,视角的不断交织,都感觉把叙述玩出了花儿。不似置身这起案件的旁听,而像动身解谜。这不仅在戏说一起案件或是更新经典,同样在亲历故事中的人/听故事的人所拥有的思悟和身处的视角。它涉及的话题与发出的声音都相当不同,也让最后裁决不再重要;而是最后持续激荡的情感声量。谈不上震撼,但绝对喜欢。
6.7 比起母女这种女性的联结,但电影整个关于“不存在”的概念更像是身份政治
电影本身节奏实在稀烂,镜头处理生疏,庭审部分我差点连字幕都没跟下去,这个时候就会和自己发牢骚说你为什么几年前不学法语?大片人物独白让我不禁开始思考,这部或许适合改编成戏剧?想給五星只因为它除了探讨母女关系,移民与留学,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两性的观念冲突。Coly是描述中聪明且优秀的姑娘,来到法国学习法律,曾那样热爱哲学…到最后她的手中还剩下什么牌?中途教授那段“我不能理解她为什么不选来自她自己文化的哲学家”给我看乐了,可以,我就知道你们不能理解。台词虽被掰稀碎分给观众吃,庭审也可以说是枯燥(电影节时我如果抢到票把这部和基辅审批和阿根廷1985一块看了是什么体验)可律师站起来总结时我还是没忍住落下泪,美狄亚是怪物吗?Laurence是怪物吗?我们女人是怪物吗?我们是奇美拉吗?还是我们只是人?
一个母亲杀了自己15个月的女儿的审判,最后的判决没有,真相也没有,想表达的东西就是在一个母亲的身份上,没看懂到底想说啥。
@2023-03-31 23:55:28
太闷了 要不是在电影院我肯定看不完全片 想要表达的内容很好 表现手法太差了 铺垫一个多小时最后来了一句点题的话后镜头照到流泪的女人们我却要笑出来 导演好做作 为什么要拍电影 这么大段的独白听播客不行吗 死亡坠落剖析也是大部分在拍庭审 但是就好看很多哇 开头剃头的镜头很震撼 那和电影有什么关系呢 解释高个子的女主和母亲的关系?解释她和自己即将到来的孩子的关系?无病呻吟
无法吸引人的无聊故事
【8】蛮厉害的。这种厉害不是镜头,调度,剧本,而是戏文互映和台词奠定的。像是对帕索里尼的《美狄亚》的一次现代改写。镜头扫射和情感推进得当的结果,就是使得冗沉的法庭的审问变得舒缓和人物情感转变的层次感。放弃叙事和陈辩的机会,从“人之死”反扣到“人之生”的问题来。立足对了点“我觉得我没错,希望庭审能给我答案。”而展道德伦理审判,而最终归缪于哲学和精神状况的信仰和空白。因为什么不知道,所以才会有信仰,因为相信神,神才会指引这场审判。
从影片伊始白人女性就站在镜头中央,到每一次审问戏上的面部直给不加以修饰的将主人公的情绪表现出来。黑人女性的苦难的表达,前后矛盾的供词,以及点睛的阿卡贝拉和结尾几个令分数上涨的空镜头。
其实最后的空镜头有点没必要,但我还是和所有电影里的女性一起流泪了,被如潮水声般的絮语和喘息声裹挟的劳伦斯,被白人世界politically abandoned的黑人们……当拉玛从court里流着泪走出去时,法国人正在为自己的belief和parade欢呼;没有人能共情这份独属于women of color的痛苦,它们只会从母亲的身体里慢慢流出来,然后女人们拥抱着彼此的身体死去
黑泽明???吕美特???抱歉只看出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