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诸位前辈已经评得够详细,我就不再多附会了,只加几小点:邬君梅大婶说话声音太难听了!!!孙红雷前一刻还在严肃地教育我们的阿姨,后一刻已经开始手托着下巴作朋友状聊天.死活一定要跟梢,就拜托做得专业一点.二十一世纪讲究的就是专业.一看就知道在跟梢,还从一开始就被发现.灌输的从前的上海和现在的上海的不同也真的是大婶在教育大家,但拜托教育也别这么明显,而且不要这么把外来人口的想法加在全体人民的身上.如果是大婶,智商应该高一点吧?可怎么看都是一傻冒.受不了了
拖沓,全部都是慢三拍的,说个对白也得思前想后好几十秒。
牵强,以为超一下美剧的桥段就是中国式的什么什么了,结果,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塌糊涂。
无聊,为了烧钱而拍这样一个片子,故事片没有完整的故事,风景片没有风景,爱情片除了空洞的“我爱你”就啥也没有,演员僵硬得很,监狱询问那段太假了。
虚伪、虚假、粗制滥造,完毕!
值得看的地方:监狱里犯人邬君梅与律师孙红雷的对手戏女人能把男人问疯了牢外的人能爱上牢里的人,有点《沉默的羔羊》里的感觉;葛优的出场再次出[笑果]临死了还逗大家一乐;阿B钟镇涛,最近跟倒霉的中年男人扯不清关系了先是《头文字D》里有一个捣蛋孩子,这回又是一位早早不幸离世的丈夫。
不得不说邬君梅的身材保养的还不错,猛一出场戴一大墨镜,又是红色旗袍,扎眼,杀手来了这个照型不太好看,没有后面的绿色套装好看,监狱里的那个造型是最耐看的。
故事是有些悬疑的风格,还是讲人。
得到了现代化,失去了人性。
音乐,一直有二胡在耳边,与片子气氛比较贴近。
每个人都有他的理由,也许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种不同的理由,理由,它是支持我们行动的内心砝码。
然而在对与错的概念里,正确的只有一种,其它的不论它出于什么理由,都是错的。
我无意想要解释清楚“情理”与“法理”的区别,但是即便我们真的错了,支持它的初衷也远比结局要耐人寻味很多。
“我只是想要生活过的更好一些;我只是因为太爱他了;我只是……”人们常常讲这样的说辞归咎于“借口”,借口自然指的是为了推脱一定的责任而故意夸大的某种理由,但是如果一个人他清醒的明白自己将为这样的借口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那么借口也只是理由。
我不想探讨这部电影情节中可能存在的某些破绽或者不合理之处,因为我也有自己的理由。
我曾经写过一个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文章,内容是根据一个朋友口述给我的亲身经历改编的,虽有很多人为的修饰和想象,但是故事是真实的,女主角也是一个死刑犯。
写作的时候我试图将自己设想为就是“她”的影子,且脑袋里是没有理由与借口的明显区分,只需要感受,感受起初的美好和美好毁灭后的绝望,又是什么样的一股力量把人吸进去,直到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当中,之后就是不得不面对的结局。
律师需要的是唯一公正的理性判断,可是文艺作品不同,它可以与每个人共情,哪怕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毕竟我们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这样一部电影相信很多人很难用“好”或者“差”来界定它的成绩,而这样大众的评价又何尝不像“理由”和“借口”一样冰冷淡漠呢。
唯独觉得片子还可以的大部分应该是上海人吧,毕竟故事发生在自己的城市。
但,就故事本身而言题材没有问题,致命错误就是发生在了中国的上海,发生了不可能发生事,这正是大家觉得烂片的主要原因,就像那些韩剧故事情节发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里,产生的效果可想而知。
在我看来故事如果以美国社会为背景,大家就不会感到不伦不类了。
看来中国人出国后,对中国的理解已经有代沟了。
不过《红美丽》有一个方面演的比较真实,那就是中国警察的办事效率和智商。
看完这个电影,一直不相信这是中国的电影,因为好久没有看到过中国的电影人会这样子认认真真的拍一部片子。
后来看了职员表,才知道,导演是个老外。
一点也不出所料。
一直以来对国产电影的期待很高,如你所知,自然,失望也不小。
感觉第五代导演的水平就停留在了《霸王别姬》,此后便直线下滑,当然,如果你说那是另一班套路我也不反对,只是我会很小心的说,我不是很喜欢。
当然,我喜不喜欢无关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电影,也无关乎票房的高高在上。
所以,我才惊讶于红美丽,一个故事把它讲完了不是很难,但是能讲的让人看明白,很不容易。
PS:个人比较欣赏 邬君梅的演技,可以说是这个片子很大的一个亮点,深沉和美丽能够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wonderful:》
拥有了外滩与浦西,你就拥有了整个上海?
真的吗?
当浦东成为上海新的标志,当影片中多次出现明珠塔的时候,上海已经变了,变成一个站在高楼大厦上可以肆意俯视弄堂的城市。
红色,成为了影片的主色调,不仅仅因为丈夫死去时所留下的那件红衣成了朱美丽复仇的标志,而是所有的镜像中的红色,一种难以摆脱的内心的悲哀与内疚。
当律师与朱美丽在监狱里对话时,我们发现了诸如《东宫西宫》一般的反思,但那反思到底是什么呢?
是爱的表达?
还是一个女人如何成为罪犯的简单陈述?
于是,通过这所有的镜象,我们看到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宣传词中虽然如此,但事实上,这种噱头似的说法与影片本身并没有太多关系,也许我们最直性的思维是感情的纠缠,尤其是对一个女性感情纠缠的嗜好造成了我们对影片的曲解。
抛开所谓的感情因素,我们其实很难理解朱美丽复仇的动机的,如果没有爱,这种复仇的源渊又是什么呢?
于是,观众在入戏之时完全可以将这种感情的因素考虑进去,再加之丈夫时常如幽灵般的显身,这种感情的因素似乎变得更加强烈了,于是,这似乎令我们进入到了一个爱的主题中。
迈克尔的出现令这种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当朱美丽不由自由地陷入到新的感情之中时,她似乎开始摆脱那种思念,在马芳的引导下,她甚至认为正是那种对爱的执著令她去复仇,而无法去正常地接受一份新爱的到来。
在这个复仇与恋爱的叙述中,朱美丽与律师的谈话颇为考究,朱美丽竟然查觉出律师所经历的爱的背叛,于是,爱,一种极其深刻的爱在这个女犯人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甚至她似乎要用这种爱去影响着律师。
但这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一种幻觉,就如死去的丈夫多次出现一样,爱是一个理由,但爱却不是朱美丽复仇与朱美丽无法接受新爱的理由。
影片发展到迈克尔的身份被无意中揭穿的时候,一切都变了,爱的主题已经被抛弃,观众们会进入到爱的表象之下存在的主题。
朱美丽对丈夫更多的不是爱,而是内疚。
因为在她的怂恿下,丈夫在谈生意的时候被人杀害,于是,爱被淡化了,强烈的内疚之心反而强化了起来。
而朱美丽之所以去怂恿丈夫的最主要原因是她想过得更好。
这是一个城市的想法,当朱美丽第一次住进高级饭店的时候,她知道了更多穷人享受不到的东西,于是,在这个城市成为国际性都市的时候,朱美丽的追求并没有错,错的则是这个城市的变化令人感到了迷茫,于是也便随着城市而随波逐流。
朱美丽为了这种迷茫为了满足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态,她失去了丈夫。
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当所有人都迷失在城市中的时候,当所有人都为了满足自己现代化而努力的时候,这种悲哀便会上演着。
于是,冯老板将朱美丽的丈夫杀死,也借朱美丽内疚的心将阻碍自己的人杀死。
这同样也是一种迷失,虽然在冯老板的眼中,这是一种策略,这是一种商战中的智慧,但唯独缺失了人最根本的正义与公允。
迈克尔的爱是真诚的,但他不得不为自己所做过的事情付出代价。
这却是一种回归,因为弥漫在都市中迷雾在他的眼前已经散去,剩下的只有爱,只有为了这个爱而牺牲,为了这个爱而拯救朱美丽的生命。
爱同时也拯救了迈克尔本身。
律师正在经历着爱情的背叛,原因是他不相信爱情,虽然他爱着自己的妻子,但爱情似乎并不存在,原因在于他的母亲背叛了自己的父亲。
影片并没有真正给出这个背叛的缘由,只是强调了那百余封没有寄出的信,于是爱被禁锢在这些信里,勇气缺失了,这个父亲的问题遗传到了律师的身上,软弱,对爱不敢明白地表露出来。
爱成了一种异化的产品,尤其在这个迷茫的世界中,爱应该如何表达呢?
朱美丽对律师也对所有观影的人提出了这么一个疑问。
其实,朱美丽的内疚也是一种爱,因为她失去了对爱的尊重,将爱过份地异化了,变成了生活事业的急功近利,爱成了操纵丈夫的法宝,成为引起事端的导火线。
通过整部影片,朱美丽实际上是在否定自己的爱的表达方式,这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能对律师提出衷告了。
当经历了这所有的事情之后,影片结尾之外,朱美丽一家四口安坐在桌子前,合家团圆,这是很简单的生活,但却十分地真实,一顿没有任何打扰的晚餐。
也许这就是爱的本身,简单而不破打扰,但窗外的夜色依旧迷茫着这个城市的建设。
律师那句话很值得玩味,他的孩子与朱美丽的孩子能不能成为一对好朋友呢?
谁知道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如此不肯定,如此难以猜测!
一名外国导演试图通过此片反映出中国人内心中对这种城市极速变化的一种反应,从剧作角度来说,影片基本成功了,而且其中所蕴含的有关爱,有关生活,有关追求的命题的确也多有体现,更难得是的,此片在影像上,在故事编排上,在悬念设置上也基本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所以,对于一名外国人拍摄的中国人的影片,我们不能再奢求更高了。
细心地看下来,内核既然已经抓住,那么有关节奏缓慢,细节矫情造做的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韩兮2007-5-14于通州tom影评组出品,请勿转载!
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在感情的支配下一错再错。
她是软弱的,与老谋深算的丈夫的合伙人比;她又是无比坚强的,当她想到被害的丈夫与年幼的儿子的时候。
被人利用杀了人以后,朱美丽已然成为阶下囚,在与律师的谈话中,我们知道了她的故事,进而我们为自己感到庆幸,因为原来我们身边不远处,就是悬崖。
邬君梅与片中演对手戏老外的对白叫人听起来很舒服,措辞发音都不象几天突击学英文学出来的那么叫人听着发笑。
片中对这二人感情的刻画也颇有讲究,尤片尾真相大白时精彩。
三个主要演员,邬君梅、孙红雷以及那个老外都是好演员,要不是他们表演功夫好,这样的本子,得多么垃圾。
个人 认为不论再怎么改革开放中国人也不会生活的象个美国人,也不会把话说的像个美国人。
这应该是导演最大的败笔,在律师和犯人之间于中国人的情感表达习惯以及语言习惯是不应该发生如此转折的。
如果换做是几个美国人在表演也许就能够被大家理解,但是同时也会失去更多的观众
今天看过这部片子 个人认为很好看 说这是奥斯卡送给他夫人的礼物 应该说能让邬女士满意了 何必计较票房呢 中国电影观众现阶段可能还没能或没时间细细品味这种优雅的情调 如果只是看重票房 可能在影片的题材上 我相信你们也不会这样选择 希望你们的红 兰 白能够更加成功 何必在乎人们当时的看法 历史会记住优秀的作品的 [email protected]
看的比较仔细的一部片子。:对你的妻子说爱你,免得以后你得写信;
什么什么呀!nothing but several big names
可惜郡梅好容颜
呃。。一般。。。
也就是看过,大陆片子有时候真的不太行
红色。。。朱美丽。。。
烂片的定义不是和别人比有多烂,是把自己做的很烂。
无意看了此片。低开高走,看完感觉还不错。配乐好听。邬君梅的正面特写照很多,素颜比化妆以后更好看或者说耐看。每个男人,她都有微妙的眼神交流,我一度担心律师会爱上她。结尾也意想不到,外国帅哥是真的爱上她了。
真烂
没看明白
不好看,看不懂.也难怪票房不好啦~
邬君梅和孙红雷的监狱戏假到及至...当然...这部电影的其他部分也同样矫情的可怕...
葛优还有那么一面,第一次知道邬君梅
这些大腕是不是把导演的名字当奖了…nd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商务陪伴
整个傻掉倒还不至于,但思维的全盘好来屋化+细节的搞笑愚蠢就很让人扼腕鸟。。何况猎奇心理。。老大,是三十年代老美专供么莫非?
来看邬君梅的,里面还有莫小棋,葛优,孙红雷
看邬君梅多给了一颗星
一个真正的影迷,连烂片也不放过。
非常的烂。
还不错啊,七分以上,八分不够,只好给三颗星。入题太慢,后来本以烦躁的心,慢慢平静,能够沉下心来,欣赏影片。要学会知足,不然什么事不会发出。看来女人的虚荣心有时也能够杀人不过女主角能够主动说出能杀人,也值得敬佩。影片有点装深沉,想说人生,没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