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由己
De Ofrivilliga,不由自主,Involuntary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
主演:Villmar Björkman,Lola Ewerlund,玛丽亚·朗德奎斯特,Henrik Vikman,Linnea Cart-Lamy,Sara Eriksson,Cecilia Milocco,Ulf Lundstedt,利夫·埃德伦德,Olle Liljas,Mia Eriksson,汉娜·莱坎德,Si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法国语言:瑞典语,英语年份:2008
简介:奥斯陆继他的处女作《蒙古吉他手》(Guitar Mongoloid)在2005年斯德哥尔摩电影节获影评人奖后,在他的新片《不由自主》中寻找电影手法上的突破。《不由自主》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群体与个人息息相通,紧紧相连,却又对个人巨大影响的悲剧故事。这部片子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奥斯陆和他的合伙人艾瑞克·翰摩道夫一同..详细 >
7.5,这不比悲情三角好看多了,构图色调剧作都蛮有意思,但少了点力量。
比较闷的电影,其实拍得还挺细腻的
真强啊 一直在进步 一直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
几个故事并行讲述,其中的每一个都同时折射出人在群体压力之下截然相反的两种反应,即问题发生前不计后果的莽撞和出现问题后畏惧承担责任的怯懦,两者之间的矛盾被归谬演绎到了滑稽的地步,但又极为真实,让人不由自问在趋利避害的动物本能驱使下,我们的行为中有多少是完全由他人决定的“身不由己”。
5个没有关联、尴尬和本可避免发生的不寻常故事,叙事在故事间来回转场,没看懂一头雾水,但能看懂就完全另一回事了。看似粗糙,其实是鲁本·奥斯特伦德玩转了视听技巧玩,固定镜头和不完整的人物构图,还挺契合的,主题也跟后面几部作品相承,3星半。
B—太知识分子的一套,也就只有欧洲人会这么拍电影了。
就批评讽刺力度很强
转场取代剪辑,抹除视线的引导,镜头不再发挥暗示功能,让人更加相信双眼所看到的,哪怕是局部的、残缺的,于是每次对情节的误判如新一轮是非问的重启。毫无关联的场景被抽象作相似主题的复调,控制,进一步控制。导演领袖气质初现,开放的表达姿态,强硬的精神内核。
導演說他想探討的是瑞典社會裡「人們害怕丟臉」這件事...........
有点意思
随波逐流
他人即地狱
6.5/10 作為Play前作的確散了太多,類似The Square集合一些梗湊出來的長篇,但純熟度遠沒夠達標。
尴尬爱好者爱了
干巴巴的。不否认鲁本对于人性的敏锐洞察力,所以赶紧退休去油管拍道德小段子吧,我会第一时间订阅的。
片段是故事的结局 片段是故事的插曲 目前围城的生活状态 要找到爱之所爱~~~
想到了很多对我而言并不美好的时刻
风格和后来那部儿戏挺像的,都是用固定机位长镜头加上画外空间制造出凝视感,用一种冰冷的态度直指瑞典社会。相比于风格上近期有所转变,奥斯特伦德倒是一直专注于探讨道德问题。
固定机位的全方位使用,让视角处于客观点上。讽刺人类行为的强迫性和虚伪。无关者和正义一方被干坏事的人无辜连累,社会让好人从无选择,因为做错事的人却会站在另外事件的角度上来审判你,而不是承认自己的错误。鲁本·奥斯特伦德的确是很喜欢批判+讽刺,这力度和直接视角要比《方形》好很多啊。2024-11-29重看。在不想丢脸这件事上,瑞典国也不比你朝好多少就是了呗。我们在客观视角上观察人类扭曲的意识和行为,只觉得可笑。
实在找不到中文字幕…好在英文字幕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