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影,近年新兴产业,作为观众实话对网剧一直抱有怀疑及不看好的心态,毕竟它们一直都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敷衍的剧本、生涩的演技以及低俗的段子,而在最近一部叫做《滚动的钢蛋》却给我带来新的认知,这个片子可以看出制作团队的用心,如同《流浪地球》的导演一样,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带来了诚意之作,全片剧情相对紧凑,故事概述完整,人物交代清晰,喜剧中带有人性反思,从段子、演员、音乐及服装场景等等都可以看出电影的用心,如:“你大名叫啥?
我大名叫李易峰;”“孙悟空暴打唐僧!
碰瓷?
还是被瓷”“厕所蜜汁对话”一句句搞笑的段子,穿梭在影片中,没有那种刻意的“尬”,这是很多搞笑片中难得之处,主线围绕着“真、假”一步步的触碰人的真性。
今年的电影可谓百花争艳,创意、大牌、个性及童真全面覆盖,众家在起跑线上可谓是各显其通,《流浪地球》这只黑马在众片中脱颖而出,他的成功告诉我们现在的观众更看好的是影片的质量,而不再是所谓的流量电影。
当今社会,电影的发展渠道已经不再局限院线,网络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年轻的观众更加的开始平均化选择观看电影模式。
虽然网剧还不能给我们带来大制作电影那种震撼人心,也存在许多瑕疵之处,不过这次《滚动的钢蛋》让我明白,无论电影的制作大小,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只要是用心的电影,我们观众就应该鼓励他们的作品,瑕疵是完美的蜕变,中国电影我们值得期待……
最近朋友圈有不少朋友在推荐《滚动的钢蛋》这部电影,抱着最近也没有什么好电影看随便找部电影看的心情,我打开了电影,说实话刚开始看得时候我没太看懂(原谅我一开始看到那乡土的造型,我不感兴趣的心情)可是想着朋友在推,而且网友评价还不错的份上,我继续看了下去,然后我发现我居然看完了。
说实话《钢蛋》不是什么大制作的电影,它没有什么特效镜头,紧紧就是一些简单剧情,三条叙事线,把三群不相干的人凑到了一起,钢蛋为了去城里拿回给村里建小学的钱,在去的公交车上遇上了抢劫,本来跟他不相关的事,但是他有着农村人的善良,所以他拿着小伙伴给他的玩具枪冒充了警察,但是因缘际会之下却跟为了救自己儿子而答应帮忙杀人的路四林把枪给换了,于是路四林就开始一路找寻钢蛋,想要换回真枪之旅。
钢蛋继续自己的要钱之旅前往城里,但是车上的抢劫3人组,因为发现被钢蛋骗了,心怀愤恨。
在无意中发现了被打晕的钢蛋以及他怀里的钱,于是他们抢走了钢蛋的钱,并绑走了刚好路过的包店老板,然后打电话给老板家人要赎金。
醒来的钢蛋发现包丢了自然开始找,之后就反生了一系列搞笑的事情。
三群不相干的人,却因为总总原因扯在了一起,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导演在剧中情节的互相穿插,台词的巧妙设置,剧情不拖沓,给了观众想看下去的欲望。
《钢蛋》虽然不是大制作,但是它却拍出了一些大制作都没办法拍出来的效果,它完整的表达了它想表达的故事,没有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值得大家观看的电影,希望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去看看这部轻松喜剧片《滚动的钢蛋》!
奉上河南灯光,壮丽河山!
如果你期待炫目夺人的特效,那《滚动的钢蛋》可能满足不了你;如果你期待强大明星阵容,那《滚动的钢蛋》可能也满足不了你,但是如果想体验一下乡村式幽默和朴实无华的情感走向,那这部电影可以说做到了。
本部影片主要讲述了老实本分的钢蛋、为救儿子假扮警察的路四林和一帮“智商有限”的劫匪在阴差阳错情况下相遇后的爆笑事件。
本片的情感线有明暗两条,一条是在外当老板的杨刚飞黄腾达之后,给破烂不堪的村里捐了10万块钱修建学校,围绕捐款发生了一系列诙谐搞笑的事情。
偏远地区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此片也再度将这个话题搬上银幕,深刻的体会到温暖的乡情。
另一条是皮包店老板的女儿与钢蛋的感情线,两人“不打不相识”,你来我往,暗生情愫,最后皮包店老板的女儿到这个偏远的乡村寻找钢蛋,并有意留下做支教,两个人见面无需多言,相视一笑也就各自明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的笑点,本身是一部喜剧片,笑点极低的我反正是能够get到它的笑点,如果你也喜欢轻喜剧,那你可以看一下试试~总体来讲,作为一部小成本的网络电影,可以说是还不错的,讲情怀它可能是认真的……
随着近几年电影的发展趋势,渐渐地出现了一种新名词叫做“网络电影”,于是现在网大电影的上映率也在迅速增加。
但是想要一部点击率收视率各方面都好的网大电影,其中导演和演员的努力和付出一定不会比任何一部少,就拿最近爱奇艺新上映的喜剧电影《滚动的钢蛋》来说吧!
电影海报电影中的主人公钢蛋是一位憨厚老实的农村人,因为村里的小学破烂不堪,村中在外地当老板的一位男子在得知情况之后决定捐款十万元用来修建学校,于是便派了钢蛋前去拿回捐款进行学校的修建工作。
拿回捐款的任务
心里透着儿的钢蛋可谁知钢蛋在去拿回捐款的途中遇到了意外情况,捐款被一伙劫匪抢走了,他便开始经历周折对劫匪进行了调查,在得到劫匪窝点对劫匪绳之以法以后拿着捐款回到了村里,修盖了村里的学校。
遇到憨贼在调查劫匪途中,钢蛋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一些事情的做法上面真正的体现出了他的那股憨厚老实劲儿,比如:吃一口面也要给钱,不知道价钱就不打车等。
还爆出了一系列的金句。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虎劲
吃一口面也要给钱的老实劲
不知道多少钱就不打车的憨劲演员通过演技将钢蛋这一人物深深地刻画出来。
表演到位,河南话拍摄也是很接地气,能够更好的反应出电影中想要表现出来的人们真实的生活情况。
现今即便是网络电影的上映率在迅速增加,但是也不能完全肯定的说所有的网络电影在影片的质量问题上都是好的,所以希望网络电影能在发展中更好地提高影片的质量,激起我们对网络电影的关注!
好看 贴地气的电影 比有些大片好看多了。
人就得接地气 天天飘啊飘就会有许多空虚无聊的想法。
点赞,只能这这么多了。
下次再写。
好看 贴地气的电影 比有些大片好看多了。
人就得接地气 天天飘啊飘就会有许多空虚无聊的想法。
点赞,只能这这么多了。
下次再写。
好看 贴地气的电影 比有些大片好看多了。
人就得接地气 天天飘啊飘就会有许多空虚无聊的想法。
点赞,只能这这么多了。
下次再写。
在《滚动的钢蛋》之前,我并没有看过网络电影,在影院上映的电影都有可能踩雷,何况是网络电影。
但其实想想,院线电影踩雷之后浪费的电影票的钱,买个会员看网络电影即使踩雷了也没什么损失。
《滚动的钢蛋》是一部全片都是河南话的喜剧电影。
河南话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笑点,方言+包袱可以起到喜剧效果的双重保障。
但是我觉得钢蛋的方言并不全是搞笑的目的,毕竟,我觉得在普通话里加几句点睛的方言更好笑。
也许,导演是想通过一部全部是家乡方言的电影来表现自己对于家乡的一种情感吧,或者是让观众更好的了解河南吧。
电影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钢蛋的爷爷,那个包工头。
看到村长让钢蛋去找他爷爷拿钱和他爷爷是个包工头的时候,我就以为包工头的爷爷可能要赖账吧。
看到后面,发现包工头爷爷真的是个好人也。
自己有钱了,还捐钱给村里,也没有看不起钢蛋,真的是个好人辽。
原来包工头不一定都是赖子哈哈哈哈。
后面包工头爷爷看到路林画的钢蛋的画像说“这不是我吗”这个梗真的很好笑(可能我笑点和别人不一样吧哈哈哈)还有师徒三人“碰瓷”那一段,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真的很少了。
我一直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的。
因为那些碰瓷的人误会那些真的想要好好处理问题的人真的好吗。
钢蛋真的很“钢蛋”了,看电影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想到他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与其说他傻,不如说他单纯善良憨厚。
他不傻,他知道会有坏人,知道把钱放在防盗内裤里;以为是老头把钱拿走了,他知道去老头的包店找他的家人。
但是其实相较于很多人来说,他也挺傻的。
看到恶霸依旧能够口出直言;老板说面不用给钱,他还是给了。
要是“聪明的人”,看到恶霸就会选择明哲保身,不给面钱了吧。
最后,钢蛋和笨贼老大打架真的超好笑哈哈哈哈哈。
个人觉得,路林这个角色真的很帅了。
所有的父母在孩子有危险的时候,都会选择不顾一切的去就孩子吧。
也许他之前做过一些坏事,但是当他答应拿着枪去杀人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好父亲。
而且在孩子被绑架的时候也没有失去理智,他没有杀他要杀的人(那个穿着佩奇内裤的男人演过特种兵耶),最后报警自首了。
虽然电影有些镜头不是很稳,但是并不影响它的好笑。
超喜欢电影有些画面的切换好像漫画过渡的那种种感觉。
最后方言的作用不只是搞笑,还有情感的表达。
讲真,好看,很朴实,尽管有些梗有点过时,演员很不错,剧情略老套一点吧,接地气,钢蛋有农民的质朴,好看,其他演员也很到位,尤其是最后跟反派打架,逗死了,如果是院线我会去看,大爱这种电影,河南人,不错哟。。。。。。。。。。。。。。。。。。。。。
继续努力❤❤❤❤❤❤❤❤❤❤❤❤❤❤❤❤❤❤❤❤❤❤❤❤❤❤❤❤❤❤❤❤❤❤❤❤❤❤❤❤❤❤❤❤❤❤❤❤❤❤❤❤❤❤❤❤
首先声明,这不是影评。
我只是单纯想说说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
爱听郭德纲的相声(感谢互联网),干家务的时候听,一段一段的,自己能笑出声来;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听,听他讲“有什么事过不去呢?
天塌下来有武大郎撑着呢”,心里的疙瘩也就慢慢松了。
相声是什么?
用郭老师的话说,就是让你乐,就是让你高兴。
什么人生大道理、什么知识理论,那是学校干的事,但你非要说从我的相声里听出什么来,那是你的事。
说得真好,说得我一激灵:别什么都想要,而忘了最根本的东西。
我承认,我已经看了两遍。
第一次是在深夜,眼睛干涩,身体疲惫,困得脑仁疼,但还是忍不住想看看新上的电影,在困倦和“钢蛋”之间做着拉锯战。
我必须承认,那次我用了差不多半小时就看完了,现在想想那半小时是纯干货,有嘿嘿的笑,有骂着的笑,有内心痒痒的笑。
这个电影不错,值得再看。
第二次看,也是在晚上,这次没有快进,直看到所有字幕结束,怕错过彩蛋。
喜剧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但我本能认为,首先和最根本的是得能让人笑吧。
这个“首先和最根本”,“钢蛋”做到了,当然这个电影里也有不足,但那是后话。
一个脑子不那么好使的家伙(其实我们的脑子未必有他好使),从农村去城市,肩负着拿十万块钱回村的任务,路遇业余劫匪,见义勇为却卷入未知的更大危险,自此开始一段硬核寻钱之路。
钢蛋一根筋、认死理、憨、倔。
拿到钱之前一根筋、憨,找人问路四处打听,偏偏遇到的都是些脑子很好使的人,怎么都打听不到;他在找人问路的时候,也在被一个杀手满城找;钱被劫走后,他认死理、倔,只揪一个穷追不舍,甭管你走位风骚,百变花活,到他这里都是白搭;这让我想起在《看见》里读到的一句话,那是张越对柴静说的:“阿甘是看见了什么,就走过去。
别的人,是看见了一个个目标,先定一个作战计划,然后匍匐前进,往左闪,往右躲,再弄个掩体.....一辈子就看他闪转腾挪得那叫一个花哨,最后哪儿也没到达。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能让你在整个观看过程身心愉悦,这应该是最大的功劳吧,至于你还悟出点什么,那反而变得很次要了。
PS:关于这部影片的不足……还是以后再写吧,我想多高兴会儿。
说说觉得好的。
一般而言一部电影的前三个镜头就能够知道整部影片的大致水准和风格,前几个镜头太重要了,创作者们都会全身心设计。
能看出来,导演也在这部分下了很大的精力。
本部影片的开场镜头运动设计与演员的表演,均比较优秀,起到了让观众情绪迅速代入的目的。
虽然交代人物背景的方式已经并不罕见,但是完成度很好,人物背景交代和角色转换顺畅自然,流畅度很高。
本片剪辑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影片的成色。
说说觉得还可以提高的。
影片整体上的观影感觉,能看出来片子一直在故意赶节奏,但是效果却朝着反面发展,节奏比较松弛。
造成的原因,应该有三个方面。
1.剧本。
影片不错的开场之后,并没有保持这个节奏(表演,摄影,桥段),随后展开的剧情,有一些是为了制造矛盾、冲突、笑果而强行安排,并非原创的梗,所以略显尴尬。
李易祥老师的角色设计有些仓促的感觉,交代的方式让这个角色形式感太强。
影片中其他角色,看到他们,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他们的人物小传,并且快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但是李易祥这个角色,形成不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以至于影片最后出租车内的电话戏份,观众反而觉得多余,原因应该是对这个角色认同感弱。
2.表演。
演员的表演真的是尽力了,但是在表演的层次、节奏上把握得并不是很好,有些剧本设计合理且应该出彩的地方,因为表演的问题,反而弱化了这部分剧情应该发挥的张力。
尤其是影片的高潮部分,密室中的演员,表演几乎全部失衡。
连一直维系不错状态的韩三明老师,在这场戏里,表演效果也掉了下去。
密室之外车里的几位演员也是如此,甚至掉落到平均水平之下。
演员的表演,让影片高潮部分显得拖沓。
3.视听语言。
光线。
本片摄影的用光与剧情,产生了较明显的割裂。
比如密室与农村。
看得出来摄影师在设计光线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全面。
摄影师只是去追求并且也很好完成了光线的精致,冷暖光的运用,也比较精雕细琢,但是缺忽略了光线促进叙事的目的。
光线没起到促进演员情绪,表现人物心理的目的。
密室部分,光线感从画面里跳脱了出来,与剧情中演员的状态隔离感很强。
造成的观影过程中,画面视觉抢夺演员表演,这其实是对整个影片不利的,摄影手段应该起到辅助作用,补充的作用。
当演员的表演并不是特别优良的情况下,摄影手段就应该藏起来,光线感就要藏起来,不然观众的视线被画面夺走,会对演员的表演认同感更弱,观众的注意力不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带来的后果就是对剧情不投入。
镜头。
本片的镜头,大部分选择的是中焦和长焦。
铝厂的戏份,是整个影片镜头处理上最好的段落。
手持,固定,镜头调度都成熟且有大片感。
但是除了这个段落,其他场次的镜头处理上有点太稳重,太规整,人物的荒诞感,戏剧感,从镜头上并没有起到加强的作用。
因为镜头焦段,运动方式上的选择,造成的结果是需要演员有更强的表演力来撑破稳重的镜头,如果演员的表演力弱,没有撑破稳定的镜头,那喜剧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这部电影,演员调度,片子的完整度都是很不错的。
整体水准上是不错的。
现实主义,荒诞主义题材的喜剧电影,里面有导演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对生活里某种人的调侃,所以本片情感是很真实,也有真情实感。
以上只是观影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我只是一个初级的影视从业者,对电影理解有局限性,以上这些很大可能说的不准确、不妥当。
最后,希望导演拍出更好的作品。
这是意想不到的一部包袱满满的电影钢蛋虽然不高不帅,但是纯朴地非常真实善良可爱,防盗拉链的内裤,破烂的单肩书包。
不知多少钱就不打车的傻劲,吃一口面也要给钱的真劲,路见不平以一打三的虎劲。
一心为了村子里的孩子能够有学校上,不顾一切拿回建学校的十万块钱。
憨厚老实,赚了钱也能想到为家乡做贡献的二爷。
又有多少包工头能够不忘初心。
这种小人物的刻画很真实。
一个为子心切,仍能坚守底线的出租车司机,看得出来之前犯过错误,再也不愿重蹈覆辙,面对儿子被绑,寻回丢失的枪支,最后坚守底线选择报警!
看到给自己的孩,自己的前妻打电话的时候,还真有点感伤。
导演和编剧一看就不一般,能拍出这种有深度的电影!
还中吧
这是谁投资的,赚钱吗?有些桥段太老了,总体很不错
村长和钢蛋演得不错。中!
头重脚轻,冷导幸会啊
很惊喜的网络电影,评分略低了吧。就是有点虎头蛇尾。
多线叙事,笑死我了
笑点有点儿密,加油💪
好看 搞笑
剧情很多是抄袭的,段子也是全民皆知的远古笑话,方言在这部片子里也是减分项,唯一的亮点就是演员们不自然的表演神态配上念台词的功底看起来比做作的搞笑形式尴尬程度小一点儿。不知道是不是标榜国家、地区、组织更能引起共鸣,那我也共鸣一把,这些河南导演跟山东卫视节目组员工水平不相上下。
很一般。用网络笑话穿插小打小闹。
可以拍的更好啊~
其实还挺好玩儿的
尬演没毛病啊~哈哈哈
还凑合
拍得特别朴实,小成本网大电影,混进了些过时的老段子,确实也能笑出来,就是太尬了。本土电影+1星好评吧。哈哈哈哈
可看。
给俺河南电影点赞!
本来以为是疯狂的石头姊妹篇~~没想到最后居然是欢迎来河南的纪录片~
其实还可以啊
方言喜剧库中又新添河南土话,山寨形式有模有样,故事不规则跳跃推进和仓促结尾让人一脸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