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看这部片子是在老魏的强烈推荐下开始看的,在接触了N多美国大片之后,已经很少能习惯于接受这么抒情的片子的开始,草草的浏览了一下,就放在了桌面,能开始看它,完全是实在找不到片子可看了。
这是我动笔评价的第一部电影。
我承认,在我最开始看它的时候完全是以一种比较谐谑的态度再看,但是在片子前进的过程中,却被这种非常慢而压抑的基调,带进了影片的情景,那种丢失了很久的淳朴,就像老魏说的,没有好莱坞大片的商业元素。
故事发生在1936年,马来西亚的Sarawak ,“1936年,大英帝国的领土遍及全球,年轻人以去遥远殖民地服务的方式,完成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然而他们试图改变所治理的国家,却更多的时候被那些国家所改变。
”这就是影片的开场白,我很少注意片头,看多了大片的缘故吧,总认为片头无非是一些诱人的噱头,但是我却错了,这段话不能称之为片子的主题,却是片子隐形中带来的一个意义。
就像前些天袁腾飞视频中讲的,“一个国家的灵魂在于文化,中国就是这样,谁征服了我们,谁就变成了我们”,所谓文明世界的人们,总是标榜自己文明的先进,文明与否暂且搁置,因为文化的强行入侵本身就是一种野蛮,因为是强行,并没有征求“荒蛮”地区人的意愿,就像影片中赛希尔为赛丽玛拍照一样,赛丽玛的抗争和不悦就好像是对文明征服者的一种蔑视,你没有理由强行给他们带来任何东西,因为人是自由的。
男主人公托斯卡带着父亲的遗愿,教化当地的土著居民依班族人,来到了Sarawak,接待他的亨利告诉他关于依班族的一些惯例,托斯卡应邀参加了他们的宴会,接连三碗的米酒让他开始迷醉,女主人公赛丽玛出场,古老的舞蹈让托斯卡开始燃烧起来,当他被推出去表演节目的时候,那种窘态,让整个依班族人开始沉默,“沙漠之沙浸透着红色,红色的破碎阶级的残骸,机枪被堵住了,团长死去了,大家被黄沙和烟气迷住了眼,死亡之河涨满了河堤,英格兰是那么遥远,荣誉是那么贴近,突然,一个孩子的声音传来,奏乐,奏乐,跳起来!
”依班族,这个崇尚酗酒,和一切让人发笑的实际笑话的族人,在托斯卡拙劣的舞蹈中捧腹开怀。
醉酒之后的托斯卡,看到了那种最原始的形态,侵犯带来的惩罚,死亡的野蛮,但是,他醉了。
“字典情人”在第二天就给他带来了极大地震惊,在接受了文明制度之下的严谨教育后的托斯卡,无法理解这种制度,面对一个活色生香的女人赤裸裸的挑逗时,他开始不安,那种和自己精神相悖的东西总是要出现,矛盾也就随之而来。
“具体地说,是她们选择你,而不是你选择她们”亨利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疑惑,最原始状态下的部落,却有着女人对选择的权利。
托斯卡面对自己被蚂蚁啃噬坏了的书籍,面对赛丽玛诱人的声音,那种烦躁和内心的矛盾,一旁是自己的“精神”束缚,一旁是不用负责的安乐享受,心安理得却让人无法接受。
次日的赛丽玛却直接戳中了托斯卡的内心,“你想跟我睡觉,但你的精神不允许你这样”。
男人的欲望是一个矛盾体,欲望之前的种种道德谴责阻止他去发泄,欲望来临的强烈,可以让他抛弃一切责任去疯狂,欲望之后则是对责任的思考。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道德观念,使得托斯卡无法将自己从罪恶感中解脱出来。
耳鬓厮磨是最容易产生感觉的,正如亨利所说的,没有比床上的语言学习的更快,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之后的数日中,“字典”带给托斯卡的不仅是语言,肉体的感觉已经完全使他抛弃了一切,所谓“情窦初开”吧,赛丽玛带给他作为一个男人的真实体验。
叔本华说:“恋爱是人生解脱的叛徒。
为什么恋爱中的男人竟会为心爱的女性的秋波所眩惑,以致甘愿完全放弃自己,不惜为她做任何奉献牺牲呢?
这是因为她身上某处有着不可磨灭的魅力,以致其他一切都无足轻重了。
人们对某个特定的女性都有着活泼热烈的欲望——不,几近疯狂的欲望,这就证明,我们存在的核心是难以打破的,而且这也正是这种本质核心永存于种族的直接保证。
”托斯卡的疯狂貌似已经引证了这一点,原始土著的女人,却让他明白,文明之下的他们,首先是一个赤裸裸的带着欲望的人,所以这种由欲望带来的自然而然的经历并不值得一个人去耻辱和负罪。
三个男人托斯卡,亨利,贝莱赛,应该称之影片中三个主要男人,亨利作为一个曾经的老人,只能面对制度的无奈做出选择,给自己心中的人最实际最小的伤害,他以一个捍卫者的身份出现,却逾越了捍卫者的权限,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违规者。
托斯尚未涉世,他把欲望和责任联系到一起,好意并非好事,固执造成了所有人最直接也最实际的伤害。
贝莱赛这个觉得让人只能感觉到无奈,他做的只是一个男人应该的做的一切。
至于自始至终以病态的形式出现的希玻理,最终被最原始的亚卡塔人所杀,最原始的方式,最淳朴的民心,却能解决最实际的问题。
厨师沙摩斯就像所有爱情故事里面应该存在的一个牵线红娘一样,一直在促成者自己主人的好事,“每月定期酗酒两次”就是他的工钱。
三个女人亨利的妻子安琪布拉德,为了自己丈夫,宁可将小女儿送回英国,毫无选择性的生活造成了小女儿赛希尔的心理,“我被人选中,而不是我选中别人”她不允许自己的丈夫脱离自己的视线哪怕只是一刻,这女人是悲哀的,一个高明的女人从来不用监视或者手段来征服男人,魅力就够了。
赛丽玛,这个字典情人的女儿,重蹈了母亲的覆辙,悲剧性的做了又一代的字典情人,文明与原始的血缘交合赋予她追求自由的思想,影片上半部分中她一直以一个主动者的身份在征服着托斯卡,征服成功,结局却很悲剧。
现实经常会发生戏剧性的轮回,人们总在现实的悲剧漩涡中无奈的挣扎,做出惨痛的抉择。
直至现代,总有无数的人在批判着男人的随意,但是影片却直白的告诉我们,男人对于自己第一个深爱的女人是永远无法释怀的,主人公托斯卡的戏剧性就在于此。
大多数的初恋总是难以成功,有的人选择放弃,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回味,有的人执着,最终落得累累伤痕。
这大概就是初恋的青涩。
似乎男女主人公的初恋并没有像我们现实中想的那么纯粹,因为这其中夹杂了肉欲。
但又比我们纯洁,在最原始环境下人们欲望的彻底展开,心灵中最原始的冲动,应该是最真实最纯洁的。
结束爱情中孩子的到来往往意味着责任的开始,见到自己孩子的托斯卡瞬间被另一种感情冲动。
最直接的血缘冲动,造就了他最热烈的回归和内疚。
法律意义上的妻子赛希尔,作为另一个戏剧性的女人,却用最高明的举动化解了自己的尴尬。
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找到自己的归宿。
或好或坏,获此或彼,但是,都会找到。
不是你,不是我,只是过客。
只有最坚定的抗争,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果实。
翻页看了一下,写的很烂,但是强烈推荐一下这部片子,不错。
2010-5-15
殖民时期,一个英国人和一个有半个英国血统的马来姑娘在一起会有什么结局呢? 也许只有生下下一代,他们才有将来吧.不管生下的这个小男孩是在当地长大,还是回到英国,他都会是一个民族间沟通的使者.translator 很重要的.依靠自然的力量. 也许这个世界有一天,会融合成一个种族,说着同一种语言,不再为了资源而互相残杀的.
如果只剩最后一句 我想说的是 女主角很漂亮故事并没有太出人意料的地方大英帝国殖民下的丛林生活也并没什么新奇我以为会一直慢慢悠悠的结束了后来蹦出一个拿着手铐的家伙矛盾—高潮?
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好好珍惜呢?
因为信仰,不能在一起。
因为法律,不能结婚。
因为阻拦,没能坚持。
因为没赶上,山高水长难寻觅。
……想要放弃,极其简单。
有时候我想,太顺利的日子就像一碗没有放佐料的汤,平淡的不想喝完。
所以我们需要盐。
有时候生活又像爱恶作剧的孩子,一次次的放盐。
直到太咸了,变成了苦。
如果白人小伙在没有赶上船的时候,原路返回许多年以后,垂垂老矣,他会怎么想当初的字典呢能平安顺利走到一起真是不容易啊。
一点盐,可能会更美味的。
我感觉还不错,,结局其实我以为是男主的父亲和女主父亲是一个人呢,,,还好不是,,挺愉快的结局,,就是有点假了其实男主真正的妻子,这样的女人最可怕,,让男的走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柔情似水的,最可怕,最有心机的一类人或许你大呼大叫也就好说了,一甩手就可以离开了,我是个率性的人,若是我,大不了做个坏人,大吵一架,让那人离开好了,大家都不挂念,痛痛快快的走,互相也不用再挂念了,心既然不在我身上又何必呢?
女主挺漂亮的,也率性的可爱,,我喜欢
殖民地的爱情故事,带着西方编剧描述东方世界时不可避免的些许想当然,感觉奇异而有趣。
上个世纪初,仍在英国统治下的马来西亚,每个被派去当地的英国官员都能拥有一个本地情人,照顾他们的生理需要,并以某些私密亲昵的交流方式在最短时间内教会他们本地语言。
这些女人被叫作Sleeping dictionary。
这是一条双方都认可的规则,身为字典候选人的本地女人亦拥有少许自主权,当新的英国男人出现时可以选择接受或者继续等待。
官员和他们的情人之间只有一条禁忌,绝对不能结婚。
男主角John是一个热情单纯的英国青年,追随父亲的脚步来到异国,怀着发展当地教育的美好信念。
然而理想还在天上飞,异国对人类原始欲望的坦然却先给他上了一堂课。
拒绝、对峙、挣扎、妥协……认为只能和将来的妻子发生关系的John最终爱上了自己的字典情人Selima,爱到想要和她厮守一生一世。
两人的爱情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对,看不到一丝希望。
私奔失败后,为了不让John遭到不真实的谋杀指控,Selima答应嫁给族长的儿子Famous。
不明真相的John心灰意冷的回到英国,一年后与上级的女儿Jasmine结婚。
婚后,John携妻子再次前往马来西亚继续自己的工作,却惊讶的发现Selima生下了属于他们两人的孩子。
一番纠葛之后,在Jasmine的成全和鼓励下,John重新追回了Selima,并为她和孩子放弃了和文明世界的所有牵连。
电影的最后,镜头从依偎的一家人慢慢拉远,直至整个画面都是寂静起伏的山峦,夕阳的红色光芒温柔的照耀下来,美不胜收。
所有这类传奇都能找到相似的关键词:不见工业痕迹的自然风光,野蛮未开化的土著居民,英俊可爱的外来者,美丽动人的当地女子,文明的碰撞,预料之外的相爱,各方势力的反对,差别只在于是悲剧还是喜剧收场。
相较于现实题材的浪漫电影,这类传奇爱情几乎不用考虑如何平淡中见隽永,对随处可见的矛盾冲突稍加挖掘便能看到人性的光辉和阴暗,因此很容易发展成为一部野心之作,更容易发展成为一部四六不着的野心之作。
从这个角度看,本片的导演是成功的,他准确清晰的把握住了爱情主线,巧妙的回避了爱情以外的社会矛盾,所有细节也都在为两个主角的感情服务。
除去没有情趣的我无法欣赏的隐居结尾,整部影片内部照顾的相当周到。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就是浅薄,可是对一部爱情电影说你缺乏深度,这本身就是一种缺乏深度的行为,所以我选择宽容。
如片名般朴素直接,影片里的爱情是灵肉结合的爱情,男女主角的相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sleeping的和谐和美妙。
片中大段大段的情色镜头完全为了情节需要而展现,恰到好处的融合了西方的大胆和东方的含蓄,不见一丝猥亵,却极具加速心跳的效果,堪称惊艳。
而在男女主角感情稳定的后半段,镜头语言升华至展现更多精神层面的交流,不若开始时大胆直接,亦是我欣赏的节制态度。
本片拍摄于2003年,饰演女主角的Jessica Alba当时正处于稳定上升期,一向惜肉如金的她并不需要制造花边博眼球,却还是在片中贡献了迄今为止最为大胆火辣的情爱表演,除却露点镜头全部亲身演绎,这多少从侧面印证了这部戏中情爱场面的艺术性和高水准。
有些女人天生就是为尤物这样的词汇而存在,比如我挚爱的Jessica Alba。
深刻的五官轮廓,曼妙的身体线条,小麦色的皮肤,自由奔放的气质,美丽的旗帜鲜明咄咄逼人,因为她是她,这部电影才具有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说服力。
然不管多么喜欢Alba,我也必须说在这部片子中她仅仅做到了一个无懈可击的花瓶,依靠外型的出色弥补了技巧的不足。
片中她招牌式的动作和眼神处处让人想起Max,其一年前的剧集代表作《Dark Angel》中的女主角。
尽管Selima和Max之间确实存在相似处,个性都很独立坚强,但她们毕竟是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两个女性,演绎的如此相似只能说明Alba的演技仍需磨炼。
看她的选片和采访,总觉得这不是一个甘心只做花瓶的女孩,偏偏看她的电影观众总会先想起这是Alba,然后才去留意片中的角色如何。
美丽至此,真不知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成为一个演技派。
或者,其实这样就够了。
影片的男主角John由英国演员Hugh Dancy扮演。
除了清秀腼腆的容貌符合角色要求,他更有一种震慑人心的感染力。
从最初满怀理想无忧无虑的青年到最后丧失热情麻木阴沉的丈夫,Hugh Dancy很好的表现了生活的折磨在这个男人身上刻下的一道道伤痕。
同样齐整的打扮,与Selima一起的John和结了婚的John是两个人;同样邋遢的造型,与Selima一起的John和结了婚的John是两个人。
伴随Selima一起不见的,不仅是John的爱情,更包括他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
而当他下定决心翻山越岭去追回Selima和孩子时,他也不会再变成从前的那个年轻人,注定更加决绝从容。
我一直难以忘怀他在片子前后判若两人的眼神,以至在看完第一遍后立刻快退到影片开头去确认这是否真的是同一个演员,何以一双曾经那么清澈热切的眼睛到了最后竟只余下悲伤和压抑。
这么好的演员为什么要演《本能二》,纠结啊纠结!
作为一部似乎没有公映过的电影,《字典情人》获得了2003年DVDX Award中DVD Premiere Movie的十个提名四个奖项,包括JA的最佳女主角,而男主角甚至连提名也无,很显然我的标准和这个奖的评委们存在巨大差异。
但是,多项提名的成绩或者可以证明我们有一个观点一致,那就是此片是相当值得一看的爱情电影。
而如果你爱JA,那么,请问还在犹豫什么?
我们是生活在21世纪吗?
《字典情人》是否假设观众们这辈子只看过寥寥数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
我这么比较也许只是侮辱了七八十年代的那些经典好片。
陈旧,俗套,无聊——这是导演追求的目标。
杰西卡的美妙身躯和甜蜜笑容都不能阻止我对该片的失望。
我想,一部好看的电影应该是这样的:当你看完时会大叹一口气,然后很肯定地赞叹“好看”。
我以为会是一个像《海的女儿》一样带有安慰的悲剧故事。
然而善良的导演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结局。
依班的景色美丽异常。
茂密的丛林,浑浊的河流,木头搭成的长屋,各种各样的动物。
我喜欢萨莉玛那双看人瞬也不瞬的眼睛,那种带着骄傲不屑的神情像一个真正的公主。
最后男主角放弃英国人的身份,光着脚裹着长裙与萨莉玛共舞的场景与周围环境如此协调。
安吉布拉,一个一生为丈夫而活的女人。
她一辈子小心翼翼步步为营,警惕地守卫自己的婚姻。
她拥有完整的家庭,一个出色的女儿和长久陪伴自己的丈夫,即使她的爱人从未全心全意属于她。
她以一个过来人冷漠怜悯的眼光看待这一切,甚至劝诫女儿忘掉感情,用婚姻捆绑住自己和丈夫。
命运兜兜转转。
很庆幸雪滋没有成为她母亲那样的人,这样一个漂亮聪颖的女人应当拥有更加美好自由的人生。
而那个尚未出世的孩子,则是这段感情带来的最好的礼物。
当她说:我不希望约翰和姐姐受到伤害时。
那一刹那,她的光芒甚至超过了女主角。
同样的事情,当初的选择不同,未来的生活也会不同。
没有谁对谁错,你要的是什么呢?
在经历这些以后,会不会在失望、愤怒、怨恨中迷失,然后忘记当初的自己,过上自己最讨厌的生活?
能在犹豫、不舍、伤心难过之际做出最勇敢最坚定的决定,这是我最钦佩的能力。
再回到电影中,当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尽如人意:萨莉玛被关押起来,亨利问托斯卡特:所以,你放弃她吗?
镜头上是男主角的面部特写,他眼神坚定,却回答说:是的豆瓣的评分并不算很高,有时候评论看多了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力。
影响分数的因素很多。
个人喜好,比如明星或类型;观看时的心情或环境(在影院会加分)等等。
我要尽量客观并带有自己想法地去评价它们。
不管怎么样,我都很喜欢这部电影。
说句实话,这部片子总体上还是缺乏新意,带着西方的道德观念来拍,类似于几年前看的
虽然说休丹西的片子大部分都不咋地,但也有几部可以拿出来说道,比如夜幕、亚当、杀戮禁区以及字典情人。
字典情人如果只拿来舔颜确实是很完美的作品。
我个人觉得芭姐应该是他合作过最美最神性的一位女演员,而且休丹西本人那时候也处于小鲜肉颜值巅峰,两个大美人在闷热潮湿的热带雨林里湿汗淋漓、你侬我侬,这种东南亚风情堪称视觉享受。
但是就拿片子内容来说,此片满满充斥了一种我最厌恶的白男凝视,也就是以西贡小姐为代表讲述的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爱情,这种地位不对等、权利义务完全不对等的爱情想要圆满高度依赖于上位者的良心和下位者的牺牲,然而无数例子和事实都证明了戴锦华“没有跨越阶级的爱情”这一名言的存在性,这个故事跨越了多少?
跨越阶级,跨越种族,两座最难叙述的沉重大山压顶,爱情如蛋壳一般不堪一击。
所以本片实际上就是个意淫的爱情故事。
本片导演没有野心,所以立意也没有聚焦殖民文化本身而是放在爱情上,然而他对理想爱情大力描绘又缺少了最简单的现实基础,来自文明社会、特权阶级的蔡斯科特最终会对这样的生活产生厌烦吗?
一旦理想的梦中情人形象破灭,一旦那些美丽和可爱变成粗俗和不堪,一旦他产生了一丁点儿对文明社会的念想?
电影里的男主归根结底也只是个理想主义的青年,这种人很容易头脑发热去做各种离经叛道的事,他人越反对,他会越坚持,所以我很难不怀疑他对女主念念不忘到底是爱还是对自己原生家庭和生活的反抗。
如果能明显看出来是反抗,我反而还要多给此片半颗星,这种反抗在文学作品里常见却能触动人心,纵使在我看来这种反抗最终会变成午夜反复的懊悔(这是我基于男主性格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如果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提出)。
电影里充满了女主西丽玛美丽动人的面孔,但也缺少了对她性格深层的刻画。
拂去这场东南亚浪漫情事的遮拦,露出的是一个民族被侵略的苦难记忆。
电影再如何美化这些西方侵略者,也不可否认东南亚这片土地满地都是受难者的鲜血与痛苦。
西丽玛是诞生于苦难的美神阿芙洛狄忒,她的独立、自主、善良、坚强或许是令男主深爱的原因,但在这种男性凝视的叙事中,我也同样怀疑深爱的动机,正如黑格尔箴言:“爱情在女子身上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能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像一道火焰被一阵风熄掉。
”西丽玛爱他,爱到心上人另娶他人也要苦苦等待、生下他们的孩子,这种爱令男主动容,却令我作呕,“爱情是生命的全部”,这是男性赋予女性除了生育以外唯一的权利和“神圣”使命,是男性独占女性生命全部的美丽谎言,《圣经》“创世纪”中,转述上帝为惩治夏娃而说给全部女人听的话是:“你应当爱慕你的丈夫,他将统治你。
”这是如此明确的表述男人希望女人在婚姻中失去自主权,西方如此,东方自然也不例外,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些古代男权社会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更是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女人从肉体到精神都难以挣脱束缚。
再退一步说,忽略以上基于易变的主观因素,从根本来看,这样的爱情若要真正圆满,依赖的不是男女主相知相恋,不是女主生下孩子,不是男主和他人结婚后郁郁寡欢,而是上位人彻底转变自己的思维,由衷从特权转为平权,这其中最忌讳的便是上位者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怜悯,这种施舍比恶语恶行更无力、更恶毒、更难以扭转局面。
而平等以待,非常简单的事想做到却非常困难,它由人的阅历和社会背景所决定,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托尔斯泰。
单纯的两情相悦终成眷属并非结果,在我看来,双方都能站在对方角度并理解对方,我懂你,我感受你,剥开不同阶层的外衣,透过不同种族的皮囊,看见这个人,接受这个人的一切。
就算这样的爱情是可耻的,就算这样的爱情是该被批判的,但这都是圆满的爱情,不论是种族、文化、性向、道德、三观,也不过是道可以跨越的桥梁。
我个人的感情观即是互相理解是高于相爱和世俗。
当然,现实中很少存在这样的感情,因为现实不讲逻辑,一个人的塑造极其容易受环境影响。
最后,我也非常赞同大家(特别是女性朋友)多看典型白男作品,用我喜欢的一位作家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培养性别权力意识”,从而避免踩入目前男权社会普遍存在的陷阱。
例如蝴蝶君也是一部这样的作品,西贡小姐和蝴蝶夫人某种程度上都是东方主义文学,西方人产生对东方之美的性幻想,满目高高在上和自以为是。
ps:再次声明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不赞同可以划过或者友好讨论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英文名称《SLEEPING DICTIONARY》,因为这种故事在许多地方发生着,这种角色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一个西方人来到东方,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会找一个漂亮的女人,和他一起同居,教他语言,但是最后他们会拍拍屁股就走,回到他们的国家,继续结婚生子,就像以前的一切从未发生过。
这其中有爱吗?
不能说完全没有,和一个人同床共枕几年,不产生一丁点感情的是禽兽,不过在现实的利益面前,很少有人能够像影片中的男主角那样,义无返顾,所以,我给自己的影评定了这个标题“太像戏了”.......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并不认识杰西卡,也不知道她出名,查了百度才知道,她是个多国混血儿,美国人,难怪我看的时候总觉得她不可能是土著依班人。
她的英语讲得太好了,气质太没有丛林气息,倒像个舞蹈演员。
英国小伙子被当地的什么而改变呢?
这是我看完后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片头就有这么一段话,“他们抱着去改变当地人的想法,结果却被当地人所改变”。
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那个女孩子了吧。
这部电影莫非是想和解殖民地与殖民者之间的关系,嗯,也看不出来,或许将其看作单纯的爱情片来看更简单一些。
有点肤浅。。浏览过。。。
很喜欢的类型的电影。有异族风情,有美女,有床戏。
英国殖民者面对土著的优越感和高人一等
什么东西?
还是很美的一个故事……我被感动了……
没什么好说的,无意在电视上看的片子
alba擅长摆S造型
JA真是美啊。
现在烂片也能让我起鸡皮疙瘩了
我国某媒体意淫说j.alba纯洁得从来没有在大银幕上露点。。。这部片子这么有名,不就是因为她露点了吗
you deserve happy ever after
剧情也太弱智了吧
一个绝对的美女+一个不错的爱情故事=够了。
The Sleeping Dictionary字典情人
男帅女美,败在剧情。
Jessica Alba 太养眼了。。女2号总是演这种没人爱的可怜角色
虽然有点理想主义,但是画面很美,还有你永远不知道殖民地的真实生活,除非你是个白种人身在殖民地
美艳动人 杰西卡
终于有一次,我看的时候,别人问我不是:这是什么?然后哦一句走掉,而是问,这个美女叫什么?
男式玛丽苏,真没想到导演竟然用这样的爱情故事纵容殖民主义和直男癌,想想也是,当自以为先进的文明遇到懵懂的野蛮社会,那种优越感就是这么形成的,导演也是看准了两位主演有颜值,真想打个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