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看见这部影片要上映,觉得蒋奇明的演技 应该不会差。
这个题材也算是爱情片里面,不新奇的存在了。
如果,人和人相处真的有个计时器。
是不是在分别这一刻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面前的这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你认识了一个人,命中注定 你们只能有个几个月的关系 还会在一起吗。
下面为我自己的故事。
三月份我也一样认识了个女孩子,四月份在一起。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我们一起去动物园 一起逛街 一起吃饭等等。
可是在一起之后,才发现她没有办法为我考虑。
经常容易情绪上头,只为自己考虑。
于是我觉得和她在一起很累,在一起二十天左右我就提出了分手。
在此之前,我找了十几位,大大小小的算命师傅来看八字 看看两个人是不是相合。
绝大多数师傅都说,这段关系 不太合适 比较消耗我 我的付出 她是看不见的。
更有个师傅,直言不讳的说 走不过七八月份。
当时我并没有把这方面当一回事,我更多的是想及时止损 让时间像电影一样 就停在这一刻就好。
后来我确实提出了分手,我说我累了,我面对她 很消耗我自己 在一起我没有开心的感觉。
就像是一直在抽取我的能量,毫无反馈给我。
后来,她又找了我一次。
说是未来能照顾到我的情绪,顾及我的感受 我就相信了她一次。
就这样,中间三个月过去了 我们是异地。
平均一个月见一面。
靠着打语音电话,维护着我们所谓的感情。
你问我,为什么不打视频。
她说不喜欢打视频,有一次打视频,还把我的界面变到最小 她做自己的事情。
好景不长,七月底我回到了家。
她给我提出了分手,我能懂她的核心意思。
我这个人容易胡思乱想 敏感多疑,我付出的物质 达不到她能忍受我胡思乱想的程度。
她不想继续,说不想委屈自己。
她不知道的是,其实我走前一天 我们匆匆忙忙见了一面。
那一面,其实我想给她说分手的。
奈何她家人都在场,我不好意思说出口。
果不其然,在四月份 师傅的一句撑不过七八月竟然成真了。
现在我更相信这是我们之间的命运。
我学会了如何去爱一个人,因为我三年没谈过恋爱 我肯定是比不上她那些帅气多金的前男友那么花招百变。
可我会更用心,知道她喜欢玩偶 我送她一个小羊 知道她腰不好 给她带膏药 她眼睛高度近视 给她带蒸汽眼罩 甚至手作了桃木剑 配上红绳 就因为她经常做噩梦。
我做这些的意义,就是为了做到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行胜于言我觉得可能是上天给我的暗示,我们在一起四个月。
我闭上眼,脑子里 真的没办法完全显现出她的样子。
我记不清她长什么,甚至我读她的名字我都小心翼翼 我怕读错了。
我的爱,不应该浪费在你的身上,更不是垃圾。
再见
时间跨度颇大,速食爱情还是一辈子的细水长流,没有长厢厮守的相处,没有生活的细碎,没有困苦时的扶持和喜怒哀乐的分享,是否能维系一段感情?
这对导演的功力,编剧的说服力,演员的演技和理解都是考验。
也许还不是解决的特别令人信服。
蒋奇明的表演是极其出色的,心动、调皮、深情、沧桑、悲苦、决绝,都很到位。
喜欢蒋奇明的话,这部是饕餮盛宴了,大银幕上看棱角分明生动有灵魂的脸,性张力终于落到了实处。
电影对恋爱的感觉把握的很准确,只属于你我的小秘密小笑话,忍不住的莞尔,真实的眼神交流和肌肤触碰,都在内地电影中难能可贵。
女演员可爱纯净,但后期表现稚嫩,有些遗憾。
这确实是一部有门槛的电影,提前离场或玩手机的,不是要求太高便是平日观影质量堪忧……不然就是没有耐心听这逆潮流老掉牙的爱情传说吧!
毕竟situationship才是最清醒最不受伤的,可没有思念没有痛苦,还是爱吗?
差口气儿的地方,在于缺乏支撑和厚度,人生中其他的亲密关系、职业经历、人生历练等应当凸显和衬托这段感情的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半辈子的事儿过于轻巧纤细了。
表面上看,《7天》拥有一个极致浪漫的设定:一对被命运捉弄的恋人,通过一种极致的方式,将短暂的7天拉伸为一生的羁绊。
然而,当我们剥开这层糖衣,会发现内里包裹的并非甜蜜,而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内核——这并非一个关于爱情战胜命运的故事,而是一场命运对凡人冷酷无情的捉弄与献祭,其本质与《死神来了》系列中无处不在、无法逃脱的死亡设计如出一辙。
一、 命运的恶意玩笑:信息不对等的残忍规则影片最核心的恐怖感,来源于命运设定的“规则”及其巨大的信息差。
男主看到的,是仅剩“7天”的恋爱倒计时,他的所有行为逻辑都基于“如何把这7天过好”;而女主看到的,是“一辈子的生命倒计时”。
而此时,她还不知道两人的信息差。
所以,影片的前半段,男主是抱着“我们终将分离”的心态,而女主则是“我们厮守一生”的美好。
这根本不是什么浪漫的考验,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陷阱。
命运(或称“上帝”)如同一个冷酷的实验室观察员,给两只小白鼠注射了不同的药剂,然后看着它们在误解中做出自以为聪明的挣扎。
在得知男主只能看到“7天”后,为了让这份爱情不过期,女主开始苦心经营自己“七年一见”的伟大计划。
这是为了让爱情保鲜而不得不配合演出的残酷剧本。
在男主出意外后,女主才明白两人倒计时为何差别如此大:如果我继续留在你身边,让倒计时归零,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你的生命会终结,而我将会用余生来思念你。
女主才是唯一知晓游戏真正规则的人,却被迫沉默,独自承受着“爱他就必须离开他”的怪圈诅咒。
这种设定上的恶意,与《死神来了》中死神为你设计好无数种离奇死法一样,充满了居高临下的戏谑。
二、 自我感动的挣扎与无声的献祭在命运的捉弄下,两人的“牺牲”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悲剧色彩。
男主活在一种悲壮的自我叙事里,他以为自己在对抗天命,但他的痛苦是可见的、充满仪式感的,甚至带有一丝浪漫化的自我感动。
而女主的牺牲,才是真正《死神来了》式的绝望。
她如同预见了所有死亡线索却无人相信的主角,她的每一次离去,都不只是为了延长恋爱,而是为了推迟爱人的死期。
她才是那个真正在“死神”的倒计时下奔跑的人,她的爱沉默而震耳欲聋,但也无比窒息。
这种“你可能会因我而死”的设定,是爱情故事中最顶级的心理惊悚。
三、 规则的不可打破性与“神圣”的屈服影片结局,倒计时的消失看似是圆满的胜利,实则可能是最深的屈服。
男女主相视一笑,倒计时消散。
这真的是爱感动了命运吗?
而在我眼里,他们终于完全遵从了命运最终、也是最隐晦的规则。
这个规则或许并非是“不能在一起”,而是“必须绝对相信并接受我的安排,放弃一切反抗的念头”。
男主之前的反抗险些触发死亡flag,而当他们最终选择停留在那座桥上,用微笑表示完全的接纳与认命时,命运的捉弄才终于结束——就像《死神来了》的角色们最终放弃挣扎,坦然接受死亡一样,游戏的惩罚也宣告终结。
这不是胜利,这是投降。
他们用一生的自由意志和爱情本该有的模样,换来了在命运枷锁下苟延残喘的“平安”。
那消失的倒计时,不是枷锁的解除,而是囚犯终于爱上牢笼后,狱警撤掉的警示灯。
*关注公众号“幕间谈”,看更多角度的影评。
会有一类电影,让你看完后感到极度舒适,整个人心情都舒畅很多,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这就是电影《七天》给我的感觉。
电影大概讲的是男主陈丑时能在女主温倩头上看到他们谈恋爱的时长,然而只有七天,由此引发了整个故事。
奇幻片的引子,爱情片的过程,文艺片的收尾。
电影最有趣的设定其实不在于男主能看到“七天”恋爱时长,而是对于主角有能力去对这“七天”进行控制与把握——只要他们不见面,这七天时间就不会流逝。
我尤其喜欢这个点一开始我以为电影讲的是男女主在这七天的经历,却没想到故事呈现的时间跨越之大,有整整二十年。
电影前半段特别像是那种即兴电影,有点想起之前看的《东四十条》,就是两个主角相遇,然后说着聊着,走到哪儿是哪儿,不断进行回忆,从而去塑造人物形象,这也是很正常的爱情电影套路,但至少不狗血不做作。
但等到演了一个多小时后转入七年后的剧情,整个电影的质量随着剧情的发展直线上升,编剧摆脱了俗套的走向,让观众伴随着主角漫长的等待而感同身受。
中间有好几段画外音,是男女主各自以第一人称描述自己孤独而普通的生活,台词真的特别优美,镜头也特别干净,连🛏戏导演拍的也很欲又很舒适,不会有让女性观众感到生理不适的地方,最后大桥和梦境的设计也更为巧妙。
奇幻设定在别的国产爱情片里也有,比如去年的《欢迎来到我身边》,用了小黄鸭的设定,只可惜没有延续到最后;去年还有一部《负负得正》,但是那部观影门槛有点过高了。
《七天》属于那种普通观众也能接受,设定也一直伴随剧情发展的优秀文艺片。
也许是奔着爱情片而来,但看完后再思考时绝对会往更深的层次去想。
片中后半段会有一处反转,但是阅片量高的观众应该能猜出来——毕竟如果是现实的话女主不可能轻易提出让男主等待七年的想法,也不可能在这七年里坚守着那份对男主的爱恋,这一切其实都是有铺垫的。
《七天》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不要因为是国产爱情片就对它有偏见,指不定是2025年暑期档最后的惊喜。
会有一类电影,让你看完后感到极度舒适,整个人心情都舒畅很多,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这就是电影《七天》给我的感觉。
电影大概讲的是男主陈丑时能在女主温倩头上看到他们谈恋爱的时长,然而只有七天,由此引发了整个故事。
奇幻片的引子,爱情片的过程,文艺片的收尾。
电影最有趣的设定其实不在于男主能看到“七天”恋爱时长,而是对于主角有能力去对这“七天”进行控制与把握——只要他们不见面,这七天时间就不会流逝。
我尤其喜欢这个点一开始我以为电影讲的是男女主在这七天的经历,却没想到故事呈现的时间跨越之大,有整整二十年。
电影前半段特别像是那种即兴电影,有点想起之前看的《东四十条》,就是两个主角相遇,然后说着聊着,走到哪儿是哪儿,不断进行回忆,从而去塑造人物形象,这也是很正常的爱情电影套路,但至少不狗血不做作。
但等到演了一个多小时后转入七年后的剧情,整个电影的质量随着剧情的发展直线上升,编剧摆脱了俗套的走向,让观众伴随着主角漫长的等待而感同身受。
中间有好几段画外音,是男女主各自以第一人称描述自己孤独而普通的生活,台词真的特别优美,镜头也特别干净,连🛏戏导演拍的也很欲又很舒适,不会有让女性观众感到生理不适的地方,最后大桥和梦境的设计也更为巧妙。
奇幻设定在别的国产爱情片里也有,比如去年的《欢迎来到我身边》,用了小黄鸭的设定,只可惜没有延续到最后;去年还有一部《负负得正》,但是那部观影门槛有点过高了。
《七天》属于那种普通观众也能接受,设定也一直伴随剧情发展的优秀文艺片。
也许是奔着爱情片而来,但看完后再思考时绝对会往更深的层次去想。
片中后半段会有一处反转,但是阅片量高的观众应该能猜出来——毕竟如果是现实的话女主不可能轻易提出让男主等待七年的想法,也不可能在这七年里坚守着那份对男主的爱恋,这一切其实都是有铺垫的。
《七天》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不要因为是国产爱情片就对它有偏见,指不定是2025年暑期档最后的惊喜。
剧本用一个童话的情节去隐喻了:恐婚症,回避型依恋人格,以及原生家庭如何影响到人的择偶与恋爱。
这个童话情节就是主人公能看到恋爱倒计时。
以下含剧透。
为什么女主头上的恋爱倒计时是7天,而男主头上的恋爱倒计时是比7天更长的时间。
答案在主角们在篮球场彻夜长谈那一幕。
女主告诉男主:她的父母长期分居,她的母亲会等待丈夫回来,而每次久别重逢,女主的妈妈都用找女主的爸爸吵架的方式去表达依恋。
而男主告诉女主:他的父母非常恩爱。
女主头上的7天恋爱时长寓意着女主不自觉地延续了她父母交往的方式,而男主头上的恋爱时长寓意着男主的依恋模式是安全型依恋模式。
最后主角们头顶上的时间都消失了,寓意着:人们要活出自己,不是不自觉地去模仿重要养育者的恋爱、婚姻模式,而是该意识到分居、以争吵表达爱意等等,其实是上一辈的剧本,自己应该去追逐所爱,撕掉糟糕的上一辈的剧本,活出属于自己的新剧本,有别于上一代的新生活。
例如女主鼓起勇气回来找男主,例如男主突破他觉得自己不思进取的模式去追女主。
这里面也用童话的情节:头上的倒计时,去揭露了女性的懦弱。
例如女主活在父母的剧本里,不自觉地认同爱情就是不可能天天厮守在一起,她在男主的父亲葬礼上逃离,在男主车祸重伤后逃离。
故事童话地揭露了回避型依恋、恐婚症的懦弱之处,他们在没有觉察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之前,他们对原生家庭的盲目效忠:爸妈是分居的,我也不和爱人更进一步。
故事的发展是把逆转原生家庭对年轻人影响的重任,更多寄望于男性身上,寄望于安全型依恋人格的人身上,寄望于人格更健康的人身上。
当男主在车祸重伤后于梦境中孤独地练习与时间对峙时,有一种:人要主动去打破大他者规则的意味。
整个剧本因为加入“恋爱倒计时”这个童话的情节,结尾稍显仓促,也可惜没有看到女性的主观能动性,有点还是落在:期待我的王子骁勇善战的阶段。
整个剧情节虽然拉胯,但是蒋奇明真帅,哈哈哈~ 可以作为一个不过脑爱情小甜剧来看看。
看《7天》之前觉得蒋奇明跟张艺凡的搭档确实挺养眼的,对于一部爱情电影来讲演员有没有CP感这点很重要。
在看预告跟宣传片段时觉得他们是有这种CP感的,但看完电影后我却没感受他们之间爱得有多么深刻,仅仅暧昧两三天就爱的死去活来,这点爱能成为支撑两个人一辈子的信念吗?
当主角的爱情故事不被信服,那也会成为这部电影最致命的问题。
还有我觉得爱情好的模样起码前提需要互相了解互助尊重吧。
俩人在一块时间不超过七天是强设定,即便彻夜长谈,但这短短时间只能了解彼此的冰山一角,真的不够啊。
还有我看不到陈丑时对温倩的尊重,陈丑时反复说着“留下来陪我”,就觉得这个男的活的很自我,像一个披着纯爱外衣的渣男,完全不考虑女生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吗?
还有温倩也是,每次都这么配合陈丑时,面对爱情的她有些冲昏头脑,离开是为了可以更长久的在一起,要用一辈子当成七天过,但那也只有七天啊,拖的再长又有什么意义呢,着实有点恋爱脑了。
还有这部电影里有好多动作行为的设计放到现实生活里都是非常尴尬的存在。
譬如陈丑时说他的胳膊肘非常嫩,然后随着就把手肘怼到了温倩脸上,真的好奇怪啊尤其这才刚认识第二天,咸猪肘吧这是。
更离谱的是温倩回复“好滑啊”,绝了,真的绝了。
人是不是在尴尬的时候嘴里胡说些什么都不知道?
而且我很讨厌许多适合在书本里呈现的句子变成台词从角色的嘴里说出来,会让人觉得有些许尴尬矫情。
整部电影就像电影最后大桥上呈现的那样,让全世界都去配合他们的爱情,并且要为之疯狂感动,其实是一个虚无缥缈无法让人信服的爱情故事。
长程动力心理咨询已经124次,从一周一次到某天脱离,半年后又恢复,再次从一周一次到一周两次,渐入佳境。
某些时候体会到自己的雀跃进步,又在和咨询师分享的时候难免质疑,我是不是还只是在在意别人的眼光?
在意自己的工具人价值?
而不是真正的价值感?
很有意思,今天我对咨询师说:“我想和你聊聊昨天我看的那部电影《七天》。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往往爱问,这个好吃吗?
那个香水好闻吗?
这个人如何?
这个电影好看吗?
其实这都是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啊。
如果可以几个字或者一句话概括一瓶香水好不好闻,那还需要什么前调、中调和尾调,包括介意什么持香时间呢?
它本来就是香水,可是香是不是好闻,如果没有自己的体会,他人的一切回答,真的只能是参考。
不过,我们问某个领域的专家,一般不会问“好看吗?
”“好吃吗?
”“他人好吗?
”毕竟怎么也至少问:“您对这个桥段怎么理解?
”“您怎么看这部作品?
”好像天生我们就对权威给了更多的允许和空间。
《七天》是一部渐入佳境的爱情奇幻片,渐入佳境,就好像我的心理咨询的体验,有脱离有回归。
甚至在某一刻,我觉得尴尬,我在为导演和编剧捏把汗,我甚至get不到女主美在哪里?
蒋奇明怎么就和她一见钟情了。
这绝对不是我不相信一见钟情。
不过就像我庆幸我又回归了咨询一样,我庆幸我给了自己一点时间,接着看。
往往我们特别对抗的东西一定是可以触发我们情绪,以及帮助我们找寻自己的潜意识里那些狡猾的答案。
电影是很不错的测试。
如果你深恶痛绝什么,你不妨接近它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
你在防御什么?
你在害怕什么?
比如电影里,有关儿童剧的桥段设置,我就生理性无法喜爱,我特别怕那种在真实生活里的被童年表演特许的“做作”和“假”,但那再真实不过,就像大人们对着孩子突然就用起了叠词一样,就是那样的。
这个课题,我或许会下次和我的咨询师探讨一下。
《七天》很值得看,它对观众有设置门槛。
是不是挺扯的?
一部七夕上映,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情片,你还设置门槛了?
嗯,但事实真的是这样。
因为它完全不是一部小甜剧,高能警惕。
让我回忆最近两年看的几部华语爱情片,能够让我和咨询师去交流的可能只有这一部。
那段男主在意象世界里对着命运倒计时挥舞镰刀的情节,对我个人的提示非常鲜明。
那不是命运抗争,做一个无畏勇士。
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拒绝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是来自勇气,而恰恰正是怯懦。
我能感受到那一刻在经历了那么多后,从充满痛苦和不甘、侥幸和释怀的对立情绪里,从质疑里,那种我们终于可以跳出命运循环的设定束缚,我们的情绪主人公一样,是流动的,是自由的。
当然蒋奇明的演技真的很不错,他是那种可以和油擦肩而过的男主,如果我可以剧透,那么当你知道他们彼此可以看见当时的所谓答案(好的,我还是没有剧透,还是一个有点公德心的观众),那也太能理解当时他们为什么就一见钟情了。
我也想过要是换某某某来演女主和男主搭戏会不会更好?
女主扮演者的张艺凡在生活里和镜头里真的都是内核蛮稳定以及淡然的存在,所以她真的不擅长笑,这倒也和剧情一开始的设定很吻合。
但如果是古灵精怪的某个小花来演,我想她可能根本不会把七天掰成一辈子去过,一定是我倒是要看看七天过后到底如何?
或者燃烧尽了死了也行的那种决绝。
所以蒋奇明和张艺凡这个组合也是有点妙的。
这部电影让我回到家里,在厨房、在沙发上,和朋友讨论、battle, 共鸣分享,难得。
毕竟大多数晚上,我打开吃播,看着大胃王们看起来大快朵颐,甚至不需要重复说:“太好吃了!
”那么刺激,就已经可以让我去下单三文鱼了。
“即使我们都没有像电影里女主那样选择,而是把七天一口气度过,初心不同,哪怕看起来的solution一样,那都是太不一样了。
”我和我的咨询师说。
于我而言,《七天》肯定不是一部纯爱片,它绝对不是那种我爱你就可以,我不需要你知道,我甚至不需要有你在,更不是学生时代幼稚可爱又痛苦的单恋经历。
无论是分开还是一起,我们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好,这点很重要。
这肯定是相当成熟的两个人才有的感受。
影片里几次奔跑的桥段,都有意味。
跳出命运的循环,打破命运的束缚,体验流动的生命力,何其幸运。
我甚至觉得影片里大师那段“山与猴”,如果可以替换成大师也给了男女主角终将分离的断论,但你们还是能够过好每一次见面,那对爱的理解才叫太棒了。
不过我就不给导演加戏了,现在那么多都够喝一壶了。
过后,推荐了至少三个以上牙医朋友看《七天》,我的美女牙医对我说:“同行里好多吐槽的,实在受不了牙医操作的时候不戴帽子,还吹发型。
”哈哈哈。
“但我会去看的,我老公也是我的患者。
”给我笑趴了。
要挑刺要说尴尬,要说喜欢要说张艺凡在阳台那一刻的橘色美丽和蒋奇明的那么多耍帅,可以洋洋洒洒再写很久,不重要,那些都是吉光片羽,于我,这部影片是我检查我心灵进步的很好的镜子。
“此刻,我很感谢自己,也很感谢你。
”我对着咨询师笑了。
《7天》是一部表面上的爱情片,实则是一场存在主义的浪漫实验。
电影用明知只有七天的爱情设定,将观众引入一个既感性又理性的情感空间:爱情的短暂不是悲剧,而是一种哲学命题。
影片最令人称道的,是对“时间”与“存在”的精妙处理。
男主头顶的数字显示爱情的长度——七天,而女主则看到自己的一生。
这个设定让爱情不再只是情感体验,而是时间意识下的存在选择。
明知短暂,仍全情投入,这种张力让每一瞬间的触碰、每一次眼神交流都饱含重量。
最具哲学意味的台词,莫过于“五指山压着猴王五百年,其实是猴子陪伴着山”,以及男主问大师:“我是猴还是山?
”得到的回答:“你既是猴,也是山。
”这些对白不仅是抒情,更是存在主义的宣言:个体在受限的处境中赋予自身意义,痛苦与自由相生,压迫与守候共存。
爱情在这里不再是逃避现实的浪漫幻想,而是一种有限中创造无限意义的行为。
电影用“离别来守候爱情”这一悖论式设定,把爱情从有限的七天延展到哲学的永恒。
离别不仅是伤感,而是一种主动选择——他们通过暂停时间,让爱情在有限中凝固,获得超越现实的纯度。
这里的浪漫是有重量的,每一次相视、每一次离开,都承载了存在的觉醒。
虽然片尾数字消失、二人得以相守,这种处理让一部分哲学余韵被削弱,但整部作品的精髓仍在于:爱情不在于时长,而在于如何用有限赋予无限的意义。
与普通爱情片相比,《7天》的深度在于它将爱情、时间、存在主义紧密交织,形成了罕见的文学感与哲学感兼备的影像体验。
总的来说,《7天》是一部思想与情感并重的作品。
它提醒观众:在时间的有限里,真正打动人心的不是永远在一起的幻象,而是用每一次相遇、每一次离别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永恒。
看完脑子晕乎乎的,剧情过于出乎意料。
简单说就是看得我莫名其妙。
冲着男演员来看的,比较惊喜的是泉州取的景,开头那几幕都快拍到我家了,谁懂就是突然看见男主在自己家门口跑。
但是这对CP选的太差了,男主皮薄褶多的深邃面庞 搭配女主 小骨架显幼态的脸,实在是很忘年恋。
后面张艺凡的40+造型太不像了已经出戏看笑了。
一个人的生命时长,与和爱人相见时长完全相关这件事真的很离谱。
如果非要这么设定,要是能写成不同相爱的方式,男主怎样过完一生,估计更有意思。
最莫名其妙的点如下(严重剧透):1、相爱却中途分开7年。
留信“原谅我再来找我?
”(一度以为我在看一本写在100年前的精神恋爱小说,可剧情设定在现代,简直空中楼阁)2、清醒男主陪醉酒女生回店拿钥匙,在小巷人家的街道,被车撞了,然后要死了3、男主要死的时候,最爱的人离开,就可以不用死了
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