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女子天团》: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实际上,这是一部bug 较多的电影,也是一部看了片名就不太想点开看的电影,但是我看了,竟然觉得它是当下三俗当道、狗血横飞的网大中的一股清流。
山山、宫和Leo,三个留学归来、坚持热爱音乐的女孩,每天游走在各个酒吧献唱,坚持音乐原创的她们却总是被后来追随大流者居上,她们最大梦想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舞台。
误打误撞来到殡葬献唱,被迫和刘翠、春花同台唱丧。
三个玩摇滚的姑娘开始了人生的唱丧之路,那个属于自己真正的舞台在哪里呢?
既然不是自己选择的,既然不是自己喜欢的,当然要反抗。
虽然被迫签了约,但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和反抗。
所以她们说“这个我们唱不了!
”所以她们在第一个葬礼上不张嘴。
葬礼在一片打闹,女孩高举着亡者骨灰中结束。
所以她们在第二个葬礼上,和刘翠明着斗歌,你高,我更高,我要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C大调,什么叫音乐。
但是什么是音乐呢?
她们未必真正懂得。
在她们搞砸了的葬礼上,伴随着鞋跟与地板相碰的清脆声,一个中年男人登台,拿起吉他,扫视台下,说:“兄弟,还记得吗?
”几个人默默站起身来,摘掉胸前的白花,走上舞台。
一曲《无地自容》,对友人的追思,对青春的吊念,有音乐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全在里面了。
人潮人海中又看到你一样迷人一样美丽慢慢的放松慢慢的抛弃同样仍是并不在意唱毕,将吉他拨片放在灵台上。
“兄弟,一路走好,下辈子咱再接着唱。
”台上四个历经沧桑的中年男人,台下5个青春朝气的年轻女孩,互相对望,而后男人们转身离去。
不必过份多说 自已清楚你我到底想要做些什么不必在乎许多 更不必难过终究有一天你会明白我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当女孩觉得自己站在葬礼上唱歌是一种不得已,是被迫,不是自己真正热爱,所以可以不认真,可以当游戏去竞技歌技,老板何傲厉声呵斥她们,你们确实不适合干这行,你们不配。
“连给死人唱歌都唱不好,当哪门子偶像。
”在被赶走后,5人又不约而同回来了。
重新去理解丧乐的意义。
“其实葬礼比很多仪式都更有意义,因为它关乎一个人的一生,你们的演出,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歌颂,我们就是要为客户打造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告别盛宴!
”你看,少有人走的路上,有未曾见到的好风光。
“那就干出点名堂!
”她们相互握手言和,也与生活握手言和,懂得音乐的前提,是先懂得生活。
梦想还在哪里啊,只是到达你在的地方,我们经历了一些别的,每一步都没有白费,这些经历都是为了让我在实现梦想的时候,与之更为相配。
第三个葬礼是一个年轻男孩的,女孩们在演出前更换了曲目《朋友别哭》,她们看到另一个不被逝者家人接纳的男人听着歌声站在门外泪流满面。
在这条意外闯进来的路上,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在成长。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的。
女孩们收到唱片公司的邀约,为了梦想,只得离开,唱片公司却想要为了维护她们偶像的形象,要求她们隐瞒她们曾经为唱丧的经历,就此暂短与那边的一切联系。
方叔去世了,她们来晚了,那一声“一路走好”未有机会说出口,因为无颜面对。
不明白死亡的意义,又如何明白该如何活着?
女孩们在演唱会上讲出自己的经历,唱出自己的祝福,还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解了这一行业,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实现不了梦想,我们有好多借口。
可是,我更怕,为了实现梦想,我们给自己找更多借口,为自己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没有人情味。
人生几何,一念成歌,无法预知的告别,唯有每一次认真对待。
音乐十分好听:《纵横千古》、《无地自容》、《朋友别哭》、《小小梦想》、《感谢有你》
半星给秦勇,他的出现很惊喜,虽然我没有怎么听过黑豹乐队的歌,但也知道他们是摇滚的旗帜,他们送别队友就应该是这样的。
半星给刘翠,东北的大碴子味特别接地气,她这个人物讲义气,重感情,演员演技也不错。
半星给何傲,何老板这个人物现实中比较少,但他的存在是一束光,让人对生活重抱信心。
还有他频出的道理,对葬礼的感悟,使我受到很多教诲。
半星给三人女子乐队,主场有点像梅艳芳,她们代表的是现代社会中追求理想的青年们,幸运的是,她们碰到了好老板,希望所有追求梦想的人都如同她们一样找到自己的舞台。
半星给周天宇那个故事,同性恋并不是错误的,我们的影视作品中也慢慢传递给我们这个信息,希望人人都好。
周父没有读完遗书的表现很真实,他为人父,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却也没有办法原谅他,这是现代社会中对同性恋大部分父母的表现,既心痛又无奈又愤恨。
半星给楠楠,她的身份也许我们可以猜出来,也许她和周天宇是形婚,她才是我们应该可怜的那个人。
但她表现得很坚强,也正如遗书中所说,她可以理解周天宇,她是一位值得钦佩的女性。
半星给拍出这部电影的导演,很有才华,也很有想法,希望以后能拍出很好的作品。
半星,给一个小编,我是在浏览器中刷到这部电影的,给你们看一下标题《少女坟头蹦迪,这部国产片是我今年看过最励志的》,如果不是这个标题,可能我也不会知道这部电影。
山山、宫和leo,三个坚持音乐梦想的女孩误打误撞来到殡葬现场,被迫和刘翠、春花同台唱丧。
经过一系列的事件,包括被她们搞砸的葬礼,女孩们终于重新认识了生与死的内涵。
于是开始认真对待唱丧这件事,五个女孩也成为了好姐妹。
当一切走向正轨的时候,山山她们三个却突然接到经纪公司的电话,答应包装她们出道,前提是她们必须与殡葬行业划清界限,她们何去何从。
世界永远都是这样,当你孜孜以求时,你总不能如愿。
而当你打算放弃时,惊喜却悄然而至,这就是现实。
很多人说它题材与《入殓师》不谋而合,但却比它更青春。
有的人说它风格很像《海街日记》,但却比它更有活力。
首日播放量229W,上线3天以7.4的高分登上豆瓣首页。
在网大里,这样的成绩确实喜人。
在这么多好评里,最喜欢这句:“没有庸俗和烂俗。
有梦想,有坚持,有感恩,有原则,有责任,这是一部看了即使不会让你变得更美好,也不会让你沾染恶俗的片子。
”故事里的五个姑娘,五种截然不同的调调。
放在现实生活里,你绝对会说:“她们竟然是闺蜜???
”山山,外表狂野内心淳朴的傻大姐一个;Leo是外表萌翻天的中二少女一枚;宫芯,就是那种“画报里”走出来的酷帅攻。
所以,当她们三个遇到村里唱丧世家出身、整天穿着碎花嘴里喊着“谢谢小汉送的火箭”的春花,以及满嘴东北大碴子味儿,眼线快要画到太阳穴、涂着劣质口红的刘翠时,不管“c调是啥”,起码内心是崩溃的...那就干出点名堂!
还好,二货自有天收,五脸懵逼的她们遇到了金牌鸡汤卖家何老板!
虽然长得不算高富帅,但人家玩儿的就是人格魅力!
作为一个从一开场就不走寻常路的“奸商”,何老板在五个姑娘的成长路上一直在不断滴啪啪啪打着脸。
他因为缺人手而“骗”那三个姑娘加入殡葬演出,却在看到有人跳楼的时候出言相劝。
即使在办公室愁眉苦脸的问着方叔:“我是不是特失败”,但在医院看到胡莱胡来的时候依然好言相劝“为咱行业留点脸”。
关于:遇到一个好的老板是什么样的感受?
“可你没说这是网大啊!
”对于现在依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网络大电影市场来说,蹭IP、挣快钱成为了现在的套路。
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网络上《暴走的潘金莲》、《谁杀了潘金莲》等作品蜂拥而出,网大对于观众而言更像是一个泄愤点。
但《哀乐女子天团》上映后,却使“泄愤点”变成了观众们的“泄泪点”。
《哀乐女子天团》导演之一的桑木天在首映的时候曾说过,拍摄《哀乐女子天团》,是希望赋予电影治愈的能量。
通过清新细腻的风格以及能引起共鸣的故事带给观众独特的观感,给正在追梦的同龄人带来力量与慰藉。
网大市场只是不够成熟,不是生来卑贱。
“青春片”一直以伤痛文学为主要出口。
有人便戏言:“没有堕过胎、出过轨的青春是不完整的。
”但《哀乐女子天团》虽然没有任何的三角恋、长腿大胸霸气侧漏,却依然得到很多人喜欢。
也许正是因为它只专注在认真的讲故事,用心的将几个姑娘吵吵闹闹、嘻嘻笑笑的成长展现在每一帧上,真情的流露才使得影片那么好看,如此动人。
没想到一部网络电影拍的这么好,比大银幕的那些大投入电影好看多了。
初看还是看名字吸引来的,题材新颖,只是切入点和载体不一样,但核心表达青春励志梦想的主题亘古不变;虽然演员演技不怎样,但青涩与率真还算符合主题,不会出戏;剧情整体流畅,虽然导演技巧还欠成熟,但把控节奏,能让人代入看哭的能力非常不错,前期愿意唱丧歌的波折、无奈、冲突还可以再深化,增强说服力。
本剧很欣喜没有加入与主题无关的狗血爱情,全部围绕梦想成长,这个不错。
还有那个年轻人叫周天宇丧礼的那段,拍的最好,也处理的最好,没有画蛇添足的交代死者生死的原因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关系与恩怨,而是紧紧围绕这份情感的表达,因为它们本来就与主题无关,我们要的就是那份纯粹的情感,无需知道也无需纠结理由和原因,只知道这份情感是否触动内心就行,这样处理后,最终结果也非常感人,效果很好!
还有就是全片的歌曲配乐选的很好,很有代入感,有两首歌,应该值得收藏:小小梦想和朋友,别哭。
总体来说,很惊喜、很满意,很触动,很感人,诚意满满,积极向上,满满的正能量,比一些垃圾大片好太多了,导演再经些岁月磨练应该成就很大!
强烈推荐,因为看的时候,我眼泪都情不自禁的流出来了!
强烈推荐大家看!
也非常值得一看!
在三俗当道、狗血横飞的网大圈,能出现这样一股清流真的实属难得。
虽然从恶趣味的片名到闹剧式的剧情还是保留了网大的一贯特色,但这也是为了保证一定的收视率而做出的妥协,除此之外,带给人的更多是情怀和感动。
看过本片,让我想起了韩国的《阳光姐妹淘》和《和声》。
身为音乐片,选歌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片中出现的歌曲都非常好听,而且大部分是原创,真是难能可贵。
另外,秦勇的客串,以及男主角居然是《和校花同居的日子》的作者,都蛮让人感到意外的,算是彩蛋吧。
基本上把关于这部网大的影评看了个遍。
抛开“文字战场”的嬉皮、卖弄,突然多了很多闲言啐语。
看几遍哭几遍的,大概都是煽情体质。
BGM的催泪性,不知道抛开剧情会不会功力大减。
沉下心来想想,每一次绷不住的泪点,大概都是因为想到了“死亡”“分离”吧。
如果我的葬礼上会有哀乐,来首Sarah McLachlan的《angel》吧,第一次听到它是在《北京遇见西雅图》里,和着相遇和分离的曲折经历,“天使的庇佑”能抚平心灵的大悲大喜。
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觉得极有安全感,从而多了一份心平气和。
总之,我一直相信音乐是精灵,能分享、释放人最真实的情绪。
我相信这部电影的制作人、编剧也是被音乐治愈、陪伴的人。
看《朋友别哭》那段时,我想到的是十几年前,外婆的葬礼。
送外婆的路上,天下着小雨,我们都淋着雨,当时是初春,四十几年前的同一天,是外公去世的日子。
外家的亲戚都说“外婆人太好,连老太爷都在哭”,我妈妈说“外婆是算好了日子才去的”。
外婆是打着点滴,睡过去的,两个多小时还没有醒,守在床边的四姨,一下子慌了。
她说,外婆一点痛苦的反应都没有,就跟平时一样睡着了,只是这一次没有醒。
我当时刚上初中,小学之前是跟着外婆长大的。
我只记得,外婆经常跟我讲“日本鬼子的故事”,她家以前是地主,还有“八路”去她家吃饭,以至于我小时候经常做“日本鬼子进村”的梦。
关于外婆的艰苦生活,都是大姨三姨告诉我的,外婆40多岁就一个人带七个孩子,那份艰难和伟大一直留在我心底。
外婆也是我第一位送走的亲人,记得妈妈当时抱着我说“妈妈没有妈妈了”,看着妈妈哭得撕心裂肺,我是真正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与沉痛。
我不敢想。
12岁那年,我在小区门口的马路上遭遇了车祸。
当我眼睁睁的到自己已经躲不及的时候,眼前已经一片黑了。
不知道是吓晕了,还是关于那段记忆已经断片了。
我醒来后,被邻居们搀扶着,我已经飞到了护栏外面,我看到了车祸现场一地的桃子、散乱的书、歪倒的摩托车和已经撞飞掉前轮的自行车,而我一点痛感都没有。
一个警察问我,你家地址在哪?
父母电话多少?
我以为是梦,摇着头说不知道。
邻居们替我回答,我只期盼着这场梦早点醒来。
后来,我才相信这是真的,大家检查我的身体,发现我的右腿下的裤脚上挂着一块肉,她们捂住了我的眼睛,小心翼翼的撩开我的裤腿,我听见她们说,“哎呀,露骨头了”。
我看了一眼,看到一个泛白的骨头,也没觉得疼。
后来救护车来接我,邻居说,“已经通知你妈妈去医院了”,我哇的一下就哭了,“别告诉我妈妈,别告诉我妈妈”,我就这样哭闹了一路。
后来,是三叔在我的手术单上签的字。
刚被推到手术室,我就听到了室外妈妈的哭声,我当时就知道啥叫“心疼”了。
后来,来看我的人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她们说我捡回了一条命。
长大以后的我每次都会想:如果那次眼前一黑,就再也不睁开,好像我就那么死了。
真是突然。
去年,我在泰国旅游,大暴风雨的天气,我坐在一艘返航的破旧游艇上。
每一次颠簸,我的小伙伴们就要吐了,我一点不想吐,反而很清醒。
我在想,如果此时船翻了怎么办?
我不会游泳,泰语的救命怎么说,海里有没有鲨鱼,会不会有人救我,如果船翻了会不会又是件特大新闻,新闻上会说有多少名中国游客遇难.......我内心充满恐惧,也在懊悔自己没有学游泳。
就这样忐忑了一路,靠岸的时候,我在想,旅游不止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更是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啊!
一个怕死,但拼命想要活着的我!
还有很多次,感觉好像与“死亡”擦肩而过一般。
坐泰航时,大雨天飞机在空中一直在抖,后来猛地上升,给我的心脏一个猝不及防,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缓不过来了;穿着救生衣,从五米高台跳水,撞到气囊后被弹到水池里的时候,有种溺水身亡的感觉.....明明是小心翼翼过活的我,却偏偏为了尝试而尝试。
好像越说越远了。
大概胆小鬼才会常常联想到死亡,但“向死而生”的确是一个命题。
其实我们每天都做着与死亡对抗的事情:医生救死扶伤,交警维持秩序,营养师调理胃口,还有教师啊媒体啊作家啊去做一些正向引导等等。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好好活着,因为人生就那么一次。
“活下去,就有无限可能”,无论青春、梦想、友情、温情还是其他的什么,都要亲身去体验,死人无法告诉你,人死之后的感知和评判:什么重要、什么值得、什么必须做。
为了想更好的活着,我们努力地开拓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因为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而我们的每一次‘“安然”,都有无数的人在默默承担风险,因此开拓自我的同时也要及时付出。
一直也觉得,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电影,只要能给人启发、给人共鸣,那就是直达人心的好作品。
除了饱含对“死亡”的温情,这部作品“虽然渺小,但也能发光发热”的力量感甚是鼓舞人心。
音乐才华和坚定的毅力,已经足以让她们梦想成真了,但是她们选择了不能被普世价值一概而论的事业,于是殡葬界首届女子天团成功出道,颠覆平凡的举动也为时下的盲目从众开了一剂良药。
的确,这是目前网大中的一股清流,但希望更多的力量可以让清流变主流。
而这种力量,来自默默承受风险的媒体,亦来自享受这份“安然”的受众群体们。
桑木天导演桑桑,多才多艺、风趣幽默、又不失帅气与稳重,还拍过近年的海军征兵宣传片呢!
好像昨天还记得枝裕和导演的《比海更深》,今天就有桑导和刘导的《哀乐女子天团》,也许是碰巧,但平凡的生活中有心酸有执着,你可曾用心体会过每一个(dog)。
讲真,电影不错能完整看下去,可以感受到影片带来的积极向上,立意有不错,看得很舒服。
以往看的校园青春片有好看的不好看的,但都不是那么贴切生活,贴切平凡生活的自己。
影片如很多短评所言,有很多不足处,我就不好意思说了,本人很看好桑导,加油!
灵感源于对生命的追寻 “我一出生耳边就充满音乐,什么音乐?
哀乐。
我是在一次法事现场出生的。
我父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都是知名‘音乐家’,也就是方圆百里唯一的‘音乐家’——在法事现场为死者唱哀曲的人。
我们家是世代为人举办法事的,这个职业在我们这地方被称为‘喃嚒佬’,‘喃嚒’就是‘做法事’的意思。
”这段熟悉的独白,正是《哀乐女子天团》的拍摄灵感:《我在殡仪馆工作那五年》里的一段话。
正是这个灵感,启发制片人,把音乐、梦想、青春与殡葬结合,制作出题材新颖的少女追梦电影。
守在天堂门口的男人黑色的遮阳伞,凝重的表情,渗透骨髓的海风,庄重的骨灰盒……开场的“开天堂伞”让人对逝去的生命肃然起敬。
这个守在天堂门口的男人,从一出场就承托着我对生命的感动。
“半径两米之类,随便跳,不要钱!
”让人忍俊不禁,第一次见识到老何的仗义;掷地有声的:“你们师傅只教你们唱丧,不教你们做人呐!
”,让人恍然大悟;老何的那句:“我替你们决定了!
”让人感动。
这世上,有没有那么一个陌生人,可以像老何一样,为你的梦想着想,让你心安理得?
更何况,曾经那样花大力气留他们,现在却要主动把他们送走。
少女的成长,收获生命的重量很奇怪,可能对以往网络电影的刻板印象,当几个女歌手走上厅堂时,我心里竟然是紧张的。
因为,害怕他们年轻,还不懂生命此刻的庄严。
从而拍出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恶搞或是喜剧的东西来。
画面切换到灯光炫酷的摇滚舞台,整个画面散发出桀骜不驯与青春的自由气息,浓眉大眼、迷人的歌声,气场十足,甚至可以用“惊艳”两个字来形容。
然而,生命似乎总要转几个弯儿才能给你成长的小红花。
酷酷的摇滚并不受到待见,于是踢飞几个易拉罐,青春的自尊比生活的分量重。
迎面而来的风,夹杂着白色的纸钱,接踵而至的是生命的重量。
当青春的你在别人的葬礼上打架时,不知道成熟的你是否在意过台下家属的感受?
反正,看到这一幕里捂脸哭的逝者亲属时我是心碎的。
影片里的这个细节,让我认定,它不是一部坏片子。
第二次风波,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结尾。
让他们对生命有了些思考与敬重。
才有了第三次的合作,少女们开始体会到生命的尊贵。
行业偏见,最真实的写实“半径两米之类,随便跳,不要钱!
”让人忍俊不禁,第一次见识到老何的仗义;然而,名片被扔后又不得不让人反思这个职业的艰辛。
艺术源于生活,对于现实世界的真实表现,这里真的可以给满分。
正如导演接受采访时说:“影片中有人跳楼和撒纸钱的那场戏,我们拍了好几条都没有pass,周围的居民就开始集体反感了。
影片中堵车的场景就是真实的,我们一开机他们就开始按喇叭、放音乐,制造各种声音干扰,我们不拍就没事,就特别安静。
”公司老总的话,挑起影片的又一高潮。
社会对于这一行的偏见显而易见,让新生代的摇滚乐队唱哀乐,这原本就是一个大的矛盾,编剧善于利用矛盾,所以才有了一次次的风波事件。
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出入往生”“出入往生”是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这四个字有种不可言喻的美妙。
就像影片里从阳光普照的高速进入黑暗的隧道,再走出隧道回到明亮的高速一样。
每个人都要经过一段或无数段黑暗的隧道,但最终会回去,只是,回不到曾经的原点,却都是在无休止的进化过程中。
是成长,更是生命。
方叔去世,生命里少了一股力量、一个父亲……或许就是“有些人渺小,却分外重要”。
克制不住的泪水和“各路小鬼请让开,莫挡道”让“出入往生”得到升华。
少女承认自己曾是唱丧歌手的身份,结尾或许不那么尽如人意。
“FT”是Fighting之意,还被网友调侃为“坟头女孩”。
两位青年导演也不甘示弱戏称自己为FTBoys。
虽然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但面对生死的情感却是共通的,当找到了“生死”这个主题,就找到了这部戏的根。
“死亡”这个话题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忌讳、不愿提及。
然而,直面这个话题可以让大家平静客观面对“死”,从而反思“生”。
可能只有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才会想,人生在世,什么是最值得在意珍惜的?
又该怎样度过这一生才算有意义?当人们幡然醒悟的那一刻,又何尝不是非同寻常的一次“出入往生”。
难得的国产小成本佳片,颇有日本励志片的味道,笑点泪点都有,细节处理得很仔细,两声“走呗”,第一句急切,第二句无奈,把主角离开哀乐队时的心情表现得很好,男主老何的演的很好,把整部片子的立意拔高了许多,结尾处方叔的葬礼算是催泪弹,为别人办葬礼终有一日会轮到为自己人办葬礼,此时又要以什么样的心情做完所有的仪式难以想象。
但是结尾有点仓促,以主角三人组自我表白和为方叔献唱作为整部片子的谢幕让人觉得有些虎头蛇尾,感觉片子还可以有更深的立意而不仅仅停留在三个小女生的成名之梦的实现,对于人生、生死的刻画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做得很好,所以最后的结尾使得格调有些下降,但是难得国产电影可以做到这个程度,歌很好听,希望导演多多加油,不要被资本强暴,做出更好的作品。
非常单薄……,无论是剧情还是音乐,都非常单薄。3星最多了。
确实是很认真的网大了,虽然缺点不少,但是年轻男人的葬礼那一段值得四星,同性爱的表达含蓄、感情压抑,一首《朋友别哭》歌词和感情都非常契合,的确起到抚平创伤和安慰生者的作用,令人动容。
肯定是由于资金成本不高,投资控制少,制作不成熟,才使电影能按有想法的个人意愿去执行,因为这种不成熟才把意义变得十分纯粹,电影表达形式很简单直接,导演把有待雕琢的想法生硬地拍进电影里,很不商业但够真诚,如今许多的院线大制作是需要放下姿态去领悟学习的,去除商业干扰项,才能展现被值得尊重的电影
剧情感觉有点仓促;片尾曲不错。【更新】18/10/7 片尾曲已循环半个月,有点被激励到诶……
概念真不错,以及迷之浓郁台湾风。唱歌的部分一分,摄影一分(超脱了网大的塑料花感)
结局有点理想化了,调度有点电视剧的味道,可是不论网大还是大银幕,现在都很少看到三观这么正的片子,更难得的是把职业奇观、时尚和人间烟火糅为一体,走的是剧作的正路。目测刘頔要火。
演技真是太烂咯
可以的,国产网剧照这个路数发展指日可待啊~
虽然很真诚也很致敬,但是确实拍得不咋地,多一颗星给题材,献给告别
谢老真的是太宽容了。说这是综艺、电视剧我都ok,电影就过了。
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值得五星推荐。有一点巧思,有一点催泪,有一点燃……淡淡的故事,好听的歌,认真的镜头和表演,网络大电影都应该是这个样子!
仨妹子还挺好看的
说是网络电影界中的一股清流毫不为过。三星,加一星鼓励。
整个剧组稀碎节奏懒散。我来数一数剧作缺陷:1,第一幕就出现了黑豹乐队这种重头戏才应该有的东西,将高潮戏前置,毫无爆发力;2,第二幕竟然当起了合唱团,女主角的坚持就是一句废话;3,保险老哥的出场让人感觉他就应该是每天盼着死多点人的角色,结果第二幕就洗白了,没有反转;4,东北大姐整天嗓门这么粗,第二幕居然就和解了。1、3、4全都应该放在第三幕;5,台词矫情,这是骨子里就错误的点。东北腔都压不住;6,第三幕情感完完全全没有建立起来,观众根本不相信主角就这样妥协了;7,整个对喜剧理解是不彻底的。它不是呆板加夸张,而是正常人物逻辑下的悲惨命运展现。制作方面太像广告了,甚至感觉有些片段没有调色;美术做这么小清新;一般人对殡葬服务是有偏见的,但这部电影并没有让我打破这种偏见。总结:观感较差,视听多样没用,以此为鉴
正经的不像个网大,故事三观也都还不错,但总是感觉好像在哪里看过。当然,海街日记里的多处场景,导演也坦诚说是借鉴了,但这个故事本身还是太俗套了,肯定之前有看到过,或者有类似的结构和人设。勉强三星。但即使这样,也是可以秒杀一众院线烂片。
老派故事。过于简略
清新,音乐好,一部适合静下来看的电影
编剧有些粗糙,但是故事我很喜欢,歌也好听。
题材新颖,主题曲好听,几首插曲选得也很到位。以轻松的氛围谈论生命的厚度,有日系治愈风格。许多地方灯光反而破坏了镜头的美感。
1.作为我国少有的音乐类型,非常难得,哪怕日本已经拍过许多,移植到中国土壤依旧新鲜。可以称得上“网大之光”。2.不过其实这个构思交给日本去做,质感会更好,甚至会好过《入殓师》。3.表扬的仅仅是构思,其他因素拖了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