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动画片我看了两遍,因为实在是清新可爱又搞笑。
画风虽然很简单,但是却很讨喜,每个小动物都萌萌的。
最有意思的还属看到各种书本、电视剧、电影里面法国人的影子。
下面把这些让我捧腹的元素分享给大家。
首先,一开场大坏狐狸报幕就让我笑喷了,简直太神似法国主播们了!
虽然各国主持人都会有这些动作,但是大坏狐狸这么一表演出来,你就会觉得,呀,这狐狸是法国人!
第一个动作:
主播手势之一
主播手势之一第二个动作:
主播手势之二
主播手势之二第三个动作:
主播手势之三
主播手势之三第四个动作:
主播手势之四
主播手势之四
主播手势之四
主播手势之四是不是很神似啊!
作者的画功了得哦!
真的太像了!
接下来就是吃了。
老猪的菜园子里种了胡萝卜、南瓜、苹果,各种法国人做色拉和汤的蔬菜,还有一个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很多法语课本里都会出现的le haricot。
字典上对le haricot的注释有四季豆、菜豆、芸豆。
这种豆子在法国是主要的配菜,出现在动画片一开头就足见其重要性了。
Le haricot在动画片里面还数次出现了蜗牛先生。
这个出现在法国大餐里的主角,在这里也上镜了很多次。
感觉法国人对蜗牛也是真爱啊!
蜗牛先生吃好了,下面就是玩了啊。
法国人的度假也是世界闻名的。
一到夏天,全民度假。
曾有人说,8月份在巴黎你见不到巴黎本地人,因为本地人都去海边度假了,巴黎城区里都是游客。
这点在动画片里面也体现出来了。
当小鸟一家给老猪、兔子、鸭子指路,告诉他们阿维尼翁怎么走的时候,也不忘记顺带说一句,我们全家夏天去那里度假了啊!
去法国南部度假了哦!
就是这么时髦哦!
Les vacances
Les vacances玩好了,接着该工作啦!
说起法国人,大家一定对法国人的各种罢工不陌生,三天两头一言不合就罢工。
法国人争取起自己的利益也是丝毫不客气。
动画片里鸡妈妈的宝宝被狐狸偷走了,负责安全的狗狗却心不在焉,随便糊弄了鸡妈妈,于是鸡妈妈愤怒地组建了自己的自卫俱乐部。
鸡妈妈的俱乐部
鸡妈妈的俱乐部顺便带着姐妹们批判了一下子狗狗的不负责任。
鸡妈妈反击战
鸡妈妈反击战得到授权和批复以后,就积极投入了自卫反击中。
介绍项目同时开设了相对应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对成员进行训练。
训练中
训练中
训练中说到法国人那些个训练课程,还真是很厉害的。
以前在法盟学习法语的时候,觉得老师们很有一套,即便刚开始学,水平很低,老师用全法语教学也不会有很大的问题。
跟着老师的方法走,至少听力进步水平很快,不像学英语的时候,几十年也听不懂。
所以动画片里面小鸡姐妹们最后战胜大灰狼,我觉得也是意料之中,训练到位嘛!
当然了,法国众多的课程,为了吸引学生,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各种折扣、小礼物、小伙送。
这种营销方式其实现在都很普遍。
但是当年第一次参加法盟的学习的时候,孤陋寡闻,确实觉得好惊喜。
动画片里一出现折扣这段,就让我感同身受!
来个折扣
来个折扣下面我来说说母鸡妈妈这个形象。
母鸡妈妈也是典型的法国母鸡妈妈,独立,特别有主意,特别有行动力,说干就干,且十分彪悍,不惧强权,靠自己的力量最终打败敌人,找回自己的宝宝们。
La femme forte
Maman forte看到母鸡妈妈,我就不禁想起法国电影里面那些强悍的女性,就如《Elle》中的于阿姨那样的。
作者真是观察仔细,把人的性格植入小动物中却毫无违和感。
很希望以后能看到有中国女性特色的动画片。
当然了,每部电影,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都不会忘记给我们一些人生哲理。
下面两句是我非常喜欢的。
哲理总是全世界通用的,不分国界!
以此结束这篇分享。
改邪归正记评电影《大坏狐狸》在一个没有人类足迹的农场,几只动物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主角,他们是:温柔强悍的母鸡、懒惰且无所事事的狗保安、责任感爆棚的猪农夫、作为猪的队友而存在的鸭子和兔子,还有在农场的外围徘徊的大坏狼,和那只并不是太坏的狐狸。
于是,“送子记”、“大坏狐狸”和“拯救圣诞节”三幕喜剧就围绕着这些动物上演了。
作为喜剧,《大坏狐狸》中的笑料总是来得恰到好处:逃离狼口的猪刚刚跳上一辆货车,就发现货车的主人是屠夫;当宝宝落水需要救援时,鸭子终于坦白了他心底最深的痛---其实他并不太会游泳;面对狗保安找回的孩子,母鸡发出呐喊:我什么时候生出过打着生产日期的蛋;而懒惰的狗随手签了协议,才发现协议其中的一条是母鸡们征用了狗窝……然而,如果仅仅把《大坏狐狸》当作一部简单的喜剧,无疑就低估了这部入围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大名单的法式幽默。
事实上,虽然在看电影的时候,整个电影院都是笑声不断,然而在电影散场后,更多留在心中的,还是电影中的那些爱与温馨。
有人说,农夫猪就像个家长,嘴里阻止着我们做这做那,实际上却在默默地给我们擦屁股。
我说,农夫猪就像很多渐渐年长的人,他们曾经热血、曾经冲动,然而随着年华渐渐老去,看的云和走的桥多了,身上的棱角渐渐被打磨平。
那些曾经看不惯的,如今已勉强接受;那些曾经认为不允许的,也已被默认;而那些曾经分明的黑白也渐渐模糊了边界。
可是,即便如此,当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时,他们依然会按捺不住涌上心头的热血,依然会义无反顾的提供帮助。
他们的心未曾冷却,岁月的打磨只是在他们的心外裹上了一层外衣。
所以,当“送子记”中的宝宝意外滑落飞机时,尽管害怕,但猪是第一个松手去救宝宝的;所以,当发现墙上的圣诞老人不是玩具时,也是猪爬上去伸出援手的;为了在河塘里救出宝宝,猪甚至被鳄鱼咬掉了半个耳朵。
而在《大坏狐狸》中,我认为最具现实感的,还是那只“坏”狐狸。
在大坏狼的教唆下,狐狸决定去偷母鸡的蛋,孵成小鸡养大吃肉。
然而,小鸡出壳后,见到狐狸就叫妈妈,并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也许就像中国人所说的“四两拨千斤”,柔弱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狐狸的心也被一点点地暖化了。
当狼要吃小鸡们时,狐狸想尽办法去保护他们;看到小鸡有向狼学坏的趋势,他又冒着生命危险乔装打扮,去了农场,只为了送回那些小鸡,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中。
在这个社会上,有那么多的人本是善良的,却不得不去做一些模棱两可的事、甚至已经在道德表边缘的事,以求生存或者生活得稍好些,然而,当他们被温暖时,他们又会回到曾经的初心,而这就是弱小最强大的力量所在,这就是温暖的意义。
幸运的是,那只狐狸最终获得了母鸡的认可,留在了小鸡身边,既能每天和小鸡们在一起,又谋得了一份工资。
善良总会得到回报。
笑料不断,温馨又温暖,这部动画片的票房必定火爆
新年看的第一部电影。
特别喜欢最后一个故事,我们都说没有圣诞老人,可是那些童话给我们带来的童真是我们想保护的,是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管它有没有真的圣诞老人呢,只要我们相信,他就真的存在,他会在每年的那个晚上,坐着驯鹿马车,在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里载着礼物沿着烟囱而来。
今天看到的一句话,很适合现在的感受:我心中困守一只恶龙,却也藏有温柔宇宙。
任何人不去看《大坏狐狸的故事》我都会伤心!
好多人说我有时候好幼稚,就像个小孩儿一样妈的侠说叫我就当老六,我说好因为老六都开心快乐幼稚的很我觉得当了大人还能童心未泯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然后今天我看大坏狐狸真的好好笑又可爱又让我想了很多我喜欢责任心爆棚的猪猪和他的两个老六朋友,开车和开飞机真的很好笑我喜欢猪和狗说“可是他们是我的朋友”我喜欢蝴蝶狗说“不要吃掉它”小鸡说我不是小鸡我们是狐狸我们要吃小鸡真的太可爱了;我想到了linda俊,他像一个水煮蛋拯救圣诞计划时我也问我自己相不相信有圣诞老人,我其实不相信,我没有收到过他送我礼物,但是我回家我就要告诉鲁可蓝多真的有圣诞老人,然后给他买一个圣诞袜看完后我一下就想到了沈复的童趣他说--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昂首观之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童稚时,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观察思考,热爱生活,拥有想象力和爱心,可以当永远的小孩!
(转自个人原有账号NULL)我是在学校的电影院观看的这部电影。
总体来讲,这部法国/比利时制作的电影以其幽默诙谐的故事以及天真善良的价值观打动了观众,在当今的动画电影市场被不计其数的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画风精致的3D、动漫充斥的时候,看到这样一部画风可爱又不过分精致,内容童真却又不过分幼稚的动画,的确能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我观影的时候身边的观众也是各式各样的,有带孩子的家庭,也有热恋的情侣,也有结伴而行的同学,(当然,也有很多独自前往的)。
但是大家对这部片子的感觉都差不多。
有趣的时候大家都笑,可爱的时候大家都会发出感叹,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部全年龄向的一部影片。
正所谓“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
当然,这部影片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故事的连贯性。
这部影片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这三个故事彼此独立,不变的只有共同的人物性格与设定。
这有可能是这种画风与题材的动画所带来的固有属性:无法进行动作场面的表达,长故事也容易落入俗套。
这导致了故事本身长度不足,不得不将三个故事拼在一起。
这使得人们会有一种花了电影的钱,看了3集动画的糟糕体验。
2.故事的先进性。
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个故事的狐狸为了三只小鸡放弃自己作为狐狸的生活,生活在农场当中,放弃自己的生活与尊严,教授母鸡们防备狐狸的技术。
其实按照这类故事的一般发展套路结局的确如此,但是仔细想来影片当中所展示的故事按道理来讲并没有让狐狸舍弃自身的理由。
观众只能从脑海中的一般套路去接受最终的结果,并且我认为强行忤逆自然规律,简单的宣扬物种平等观念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3.强行的中国化元素。
这其实也是近几年来的国外影片的惯用套路。
由于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为了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很多外国作品都选择了加入了中国元素,不管是不是很突兀。
剧中中国眼镜猴的加入,那句中文一开口的确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仔细想来这只眼睛猴以及中国元素的加入仍有些不太自然。
这也暴露了它商业产品的本质。
总而言之,这部作品对于风格的突破或许是它的一抹亮色,但是仍然摆脱不了商业产品的盈利化以及少儿作品的一般套路。
不过既然是一部动画,能看的开心就很好啦,在繁重的学业之间看到这样一部治愈又舒缓人心的动画的确让人身心愉畅。
年前,陪朋友去书店买绘本,春节捎回家送人。
我们都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室,揣摩起小朋友的心理,大致还是拿自己的成长经验去推测。
何况现在都是手机时代,三岁小孩都能上手切水果跳一跳,实在不懂娃的需求。
绘本占了一联排的书架柜子,满目的花花绿绿,不乏椰X牌那种风格,杂得看不出门道。
绘本说来,就是以画来讲故事的书,对小朋友有天然亲近感。
睁大双眼从看世界,再到认识世界,绘本就是一道桥梁。
《大坏狐狸的故事》改编自法国同名绘本,画风简约,做工精细。
水彩柔和,线条感强,法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娱乐精神都渗透其中。
看上去,就很像传统的欧洲动画片。
这样的制式,就不像好莱坞几大厂牌,从人设到故事,早想好了开发衍生公仔,冒险乐园。
今时今日,好莱坞动画片成为中国市场主流,闯荡3D世界的皮克斯更是王者。
中国人追赶动画制造大潮的《大护法》和《大世界》,则更容易看出来文艺片味道。
再到最近,也有经典IP改编的《比得兔》和土法炮制的《妈妈咪鸭》,在电影院上映。
《大坏狐狸的故事》跟这几个动画片不一样。
它有可爱的动物设定,也有能融化亲子的生命经验传递。
半童话半寓言的讲故事口吻,尤其适合大人与小朋友之间做交流。
动画片往往被我们分为两种:一种是给小朋友看的,是特地针对受众人群,一种是成人向的,出于表达手法的需要。
《大坏狐狸的故事》比较特别,它适合大人,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带上小朋友一起看。
它的故事无疑是天真无邪取向的,譬如作恶多端但总是无法得逞的大灰狼,譬如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
之所以需要大人带着,是因为法国人话密,台词多,大人如果适时给小朋友解答迷津,无疑会更有教育意义。
一开始,我以为片子是关于一只狐狸的故事,岂不料,《大坏狐狸的故事》更像一个短篇动画故事集,有关联但又不相同。
比如狐狸在第一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都没有出现,又比如两个神烦的猪队友,第二个故事里头就没有出现。
第一个故事是送子记。
看过皮克斯短片《暴力云与送子鹳》的,应该对鹳的形象不陌生。
《大坏狐狸的故事》专门让鹳去休息,而是让一头猪带着两个猪队友上路。
猪队友是一只鸭子和一只兔子,两个人专门死脑筋办蠢事。
不断重复愚蠢行为的方式,是针对予小朋友的影像信号,用一再犯重复的愚笨,逗人发笑。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里也有人类角色的参与,小娃娃、动物园管理人。
人类与动物的世界没有边际,但人类不会强行扭转故事进程,动物还是主角。
第二个故事是“了不起的狐狸妈妈”。
里头出现了法国尤其擅长和偏爱的高卢雄鸡形象,战斗力惊人。
这里面的小鸡,个个萌发了学习意识,模仿能力强,令片中所有角色,享受可爱的麻烦。
尤其搞笑的,是农场里的休闲看门狗,还有母鸡们发起的社会运动,作风处事都像是当今法国社会的缩影。
第三个是谁害死了圣诞老人。
洋溢着西方的节日气息。
它更像一个超长的欢乐彩蛋。
如果以后要找圣诞题材电影,《大坏狐狸的故事》也可以放置其中。
这个故事基本围绕圣诞节的准备工作和派发礼物而展开,猪队友三人组再一次陷入危机困境。
解救它们的,是一个任性的女娃娃狗。
真实的农场生活与荒诞个性的卡通动物,构成童话世界的乌托邦。
随心而又充满童趣的三个小故事,每一个都似曾相识,却依旧能够看得津津有味。
我很难有把握说,孩子们是不是会得出跟我一样的结论。
或许这个片子在他们看来,更像一个活泼的动物乐园。
猪会上树,上屋顶,还会飞。
猪队友负责搞破坏,几乎要拆了整个农场。
但我可以肯定,电影总会有某个地方,给小朋友留下极深的印象和思考的余味。
比如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明明叫做“大坏狐狸”,明明是会吃掉小动物的邪恶形象,却一点也不惹人害怕。
相反的,因坏狐狸与鸡妈妈身份混淆而带来的萌趣反差,几度令人发笑。
吓不住人的狐狸并没有因为偷来小鸡而获得威严,却意外得到了“狐狸妈妈”的特殊身份、得到了小鸡的尊敬和鸡公民们的认可。
三只小鸡呢?
被偷走作为小鸡崽的童年,却因祸得福同时拥有了两个妈妈,学到狐狸身上的勇猛和有点“狡猾”的机智。
“坏狐狸”有坏心思但做不了恶,三小鸡虚弱幼小却能绝处逢生、获得经历和亲情的双丰收。
这种悄无声息将人性深埋在动物的行为之中、将动画与现实世界的对立和反差设置在乐观结局里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十分新鲜的。
电影几次反转与意外都极富戏剧性,既适合小朋友的纯真世界,也能够在大人们的逻辑中合理存在。
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诟病电影情节低幼,至少你乍看之下,很难寻出童趣以外蕴藏的高深。
但我认为,本片最棒的地方,恰恰是它没有用那么多深奥的语言、复杂的线索和强烈的寓言感,让已经是成年人的我汲取由电影带来的艺术灵感。
它只是以温和、平淡的口吻讲述了三个欢天喜地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里,你不用担心有人死掉,不用害怕面对悲伤的结局,不用费尽心力研究出个结果和道理。
更重要的是,你很难一下子准确的说出,里面每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东西。
当然,电影是抛弃说教性结语,深入浅出的讲了很多个道理的。
只不过这里面的道理到底是什么,是没有一个特定答案的,是很随意的,是可以联想和联系的。
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看到什么,这部电影就讲了什么。
“送子记”中,他们可以看到友情与团结带来的成功,也能够了解大人们保护孩子的不易。
“坏狐狸”中,他们能够明白出身并不代表一切,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要靠后天的成长与努力;也能够发现父母所讲的“危险往往就在身边”并不是哄骗之言;或许年龄大一些的他们,还能明白更深一层,“得失相衡”的观念。
“圣诞老人”中,他们能体会到责任感带给人的勇气,以及每一个人,都值得拥有被细心守护的梦。
大道至简,轻笔触手绘带来的美学与艺术、法国人的哲学和幽默,使得《大坏狐狸的故事》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依旧做到了将多重寓意融入到淳朴清新的线条画风里。
对于童心未泯的成年人来说,快乐则是电影带来的,最真实的享受。
联合撰文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21933130/ 郝小勺
反叛这个词,是我借鉴自英国的童话电影《反叛童谣》,内容也确实反叛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小红帽”等几个世人熟知的童话故事。
但反叛的结局并不是无脑的揭露黑暗,导演出人意料的保持住了童话的本质,我看到最后还是被一系列故事的美与真圈粉。
之后的段落会有剧透,但是我认为这部动画的剧透并不会对观影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影片开始剧情就可以完全预料了,没有刻意的隐藏。
《反叛童谣》中的反叛是对现实中已有事实的挑战,是一种再创作;而《大坏狐狸的故事》则是对事物本质的反叛,对已有经验的颠覆和另一个脆弱面的诠释。
已有经验和脆弱面的诠释,我认为对我们完整的认识这个寓言至关重要,已有经验和脆弱面的关系又是另一个重要的认识。
在今年入围第90届奥斯卡的五部动画中,包括最终拿下最佳动画长片的《寻梦环游记》,有三部都是三维动画制作,采用好莱坞类型片的叙事模式。
不难看出,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大制片厂,也成为了主流动画的风格。
与此相对应的独立动画作品,则多为成人动画,以动画的形式承载社会思考,不再是属于孩子们的世界。
那些我们童年时代看到的简单温馨动画小品,在电影银幕上越来越难以见到。
然而3月日上映的法国手绘文艺动画《大坏狐狸的故事》却清新暖心,风格独树一帜。
《大坏狐狸的故事》改编自畅销绘本,充满了法式文艺片的浪漫情调和幽默感,又有着质朴的手绘风格,可以说是拥有着动画片少有的独特气质。
这部豆瓣8.2分、获得法国卢米埃电影节最佳动画片、法国电影凯撒奖,并入围奥斯卡动画初选名单,美国动画安妮奖四项提名的动画,摒弃掉好莱坞动画的工业质感,用简笔画和水彩描绘出清新的画风和简单的线条。
《大坏狐狸的故事》将我们熟悉的动物形象在农场再次重塑,以简单的画面和动物寓言的形式,传递深刻的温暖和人生哲理。
想吃鸡的狐狸却被迫成为了“鸡妈妈”,猪猪和它的猪队友为了护送人类宝宝回家而踏上公路冒险之旅,鸭子和兔子偶然承担起了当圣诞老人拯救圣诞节的重任。
这部典型的法国动画用清新质朴的画风、欢喜冤家的萌点、荒诞古怪的台词,构成了最天真无邪的孩童世界。
同时又有让成人观众也能开怀大笑的法式幽默。
2012年导演本杰明·雷内和帕特里克·英伯特就曾联合导演了《艾特熊和赛娜鼠》,这部同样是水彩手绘画风的温暖质朴的动画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和美国动画安妮奖最佳动画电影导演提名等多项奖项。
深受查理·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两位默片喜剧大师的影响的他们,再次合作的《大坏狐狸的故事》,不刻意追求新下时髦的画风或者特效技术,也不刻意书写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
导演说:“对我来说,画画主要是讲一个故事,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在理解所发生事情的时候便停止画画。
一旦我的意图明确了,你明白了,我就停下来。
我不会在人物的眼睛下面添加更精确的线条。
如果观众理解了,那就足够了。
我喜欢这种简单的绘画方式”。
他们想做的是用精良质朴的动画来表现笑料,用无尽的想象力展现童话的美好,用简单的故事表述深刻的寓意,让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都能在看过动画之后有所感悟。
希望这部充满了温情与善良的动画,能让你也找回轻松纯真的童年。
《大坏狐狸的故事》影片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暖欢乐,浪漫治愈。
影片画风简单可爱,塑造了一个天真的童话世界,而作为一部动画片,它不仅适合孩子们看,也能让成年人在其中寻找到纯粹的快乐。
影片讲述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只送子鸟偷懒不想去送孩子,于是拜托农场的聪明猪、蠢兔、呆鸭完成任务,在送子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众多动画中一只扮演丑角的猪在这里居然是最聪明、可靠、善良的角色。
第二个故事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故事,狐狸想吃鸡,然而实在太弱鸡,连母鸡都打不过。
在大灰狼的建议下,偷了鸡蛋,自己孵化然后养大了吃,结果被小鸡误当成妈妈,狐狸不舍吃小鸡又不知道怎么养它。
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蠢兔、呆鸭在圣诞节时误以为自己杀死了圣诞老人,于是打算假扮圣诞老人完成送礼物的任务,好朋友聪明猪不忍心告诉两人真相,只好跟他们一起“蠢”下去,开始冒险。
结尾本来以为故事结束,然后圣诞老人居然真的出现了,这一刻让人着实感动。
三个故事以巧妙的形式联系在一起,故事轻松有趣,又让人感受到了故事里面的温暖感动,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与人相处,很欢乐愉快,温馨。
《大坏狐狸的故事》(以下简称《大坏狐狸》)提名第45届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
该片导演Benjamin Renner和Patrick Imbert在接受Cartoon Crow的采访时表示,从没想过它还能漂洋过海获得美国人的青睐。
因为这部电影“太法国了”,由三个相互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而成,更像是一部三集的迷你剧。
Renner甚至认为“可能北美人民太友好了假装喜欢它也说不定”。
《大坏狐狸》确实特殊。
浓郁的手绘风,清新自然的田园景象,线条点到为止却勾勒出异常生动的角色,背景中晕染开来的水彩更添了一分法式风情。
该片改编自同名绘本,而绘本的原作者恰是本片的导演Benjamin Renner。
Renner天赋异禀,生于1983,在安古兰美术学校取得漫画专业文凭后,又去动画制作学校进修,后与文森特·帕塔尔等人联合制作《艾特熊和赛娜鼠》并在2013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上斩获最佳动画长片。
可以肯定动画师与漫画家这两个身份共同影响着Renner的创作,因此他的漫画有电影镜头般的叙述语言,他的动画片又承袭了绘本自然朴实的风格。
除了极具辨识度的画风,该片的结构也别出心裁。
影片为三幕式,每一幕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小故事,幕与幕之间由大坏狐狸主持串场,影片结束后每一个角色又来到舞台上鞠躬谢幕。
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设定,使故事与故事之间实现自然的过渡,并令观众产生一种观看舞台剧的新奇感受。
但最特殊的要数角色设计。
欧洲独立动画片中的角色向来简约却传神,这与华丽的好莱坞动画电影有很大不同。
《大坏狐狸》在塑造角色时刻意营造了一种反差性,让角色的性格与人们的刻板印象背道而驰。
在人们的认知中,猪愚蠢懒惰,狐狸精明狡诈,鸭子会游泳,母鸡逆来顺受。
然而在《大坏狐狸》的世界中,猪勤劳睿智,狐狸笨拙善良,鸭子不会游泳,母鸡凶猛彪悍。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戏份较重的动物大多没有名字,全部用物种名称来指代,猪的名字就是猪,狐狸就叫做狐狸,这与前两年大热的动画片《疯狂动物城》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放弃为角色起名的做法实质上也是一种对刻板印象的温柔反叛——故意以日常概念唤起观众的刻板印象,再以一个个反差性的角色击溃之。
此外,省略名字也是创作者在有意去主角化、去中心化,没有名字的角色们做着不靠谱的事,与好莱坞动画片中的绝对主角和英雄主义倾向形成明显对照。
必须承认,如今在世界范围内,3D动画片已经成为主流。
但3D动画片通常对资金、技术、团队运作等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制作一部合格的3D动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创作团队在筹备一部3D动画片时,务必要考虑市场、受众、盈利等因素,从而导致作品过于追求强叙述性和角色的复杂性,充满了商业色彩。
尤其在好莱坞,3D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已经变成一项精密的流水线作业。
对于独立动画制作人来说,很难拥有制作3D动画的硬件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独立动画长片在主流的冲击下丧失了竞争力。
相反,艺术常常能在非主流中绝处逢生。
尽管没有皮克斯和迪士尼这类巨型工厂,但近几年来,欧洲却产生了大量优秀的2D手绘动画,如《大坏狐狸》(法国)、《养家之人》(爱尔兰)、《皱纹》(西班牙)等。
这些作品拥有更独立的艺术精神,更丰富的审美取向,是世界动画产业上大放异彩的部分。
3D动画代表动画制作技术的大幅进步,但并不意味着2D动画就要退出历史舞台,很多时候2D手绘动画往往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更为细腻的画风,更为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
手绘动画创作者不刻意讨好特定群体,不以票房为创作目标,团队规模小且多是in-house工作。
用时下流行的词来概括,手绘动画电影通常是“情怀”和“匠心”的体现。
Renner在采访中提到,兔八哥、糊涂交响乐等动画片影响了他的整个童年,进而影响了他的工作,而他日后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这些老作品的致敬。
从业多年,Renner始终坚持复古手绘风格,想必这也是Renner对经典的坚守、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吧。
《大坏狐狸》改编自儿童绘本,故事简单朴实,充满童真童趣,自然可归到儿童电影的类别中。
但本片的联合导演Imbert曾表示:“我们两人都很受传统默片的影响,比如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的作品。
在这些默片中,主角内心向来都很纯净善良。
”由此看来,导演并不是为了取悦儿童才刻意在影片中呈现一派淳朴与天真。
《大坏狐狸》虽歌颂真善美,却并不说教,而是旨在让观众从中收获治愈感。
儿童被片中的闹剧逗笑,成人亦能捕捉到闹剧背后的情感内核。
Renner也明确表示过,无论是绘本还是电影,他都希望《大坏狐狸》是可以跨越年龄阶层的作品。
全年龄向的动画片看似简单,其实对创作者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它要求主创既能挖掘出孩童的兴趣点,又能对社会现象有深入浅出的概括力。
要天真,但天真过头了就是低幼;要有深度,但深刻与晦涩往往也是一线之隔。
笔者以为,对于中国目前的动画产业来说,如何做出全年龄向的合家欢动画片是亟待攻克的一大难题。
我国美术片的黄金期(6090年代初)之后,动画产业一直存在明显的断层,优秀的合家欢动画寥寥可数,动画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都被画风粗糙故事幼稚的卡通片占据。
近些年来国漫崛起,但《大护法》《大世界》等作品世界观又过于复杂,显然是不适合儿童欣赏的成人动画。
无论对于孩子们,还是对手绘感兴趣的成人,亦或是喜欢法式幽默的迷影者,《大坏狐狸》的引进都算得上一个小小的惊喜吧。
它让中国的观众看到,在低龄卡通片之外,在炫目的好莱坞3D动画之外,还有一种能同时捕获孩童与成人的、自成一派的天真。
注:文中的一些采访内容,是笔者直接翻译自国外网站,主要有Rotten Tomatoes、Cartoon Crow。
我看得好艰难…我不再是小孩子了呜呜呜
很有内涵的一部动画片。
喜欢喜欢喜欢!在3D大制作成为主打、超级英雄作为绝对主角风靡全球的动画领域,回归简洁清爽的手绘风格,身处农场的平凡而淡然的小动物们也可以演绎出一幕幕温馨逗趣的故事。每个形象都只有寥寥几笔的简单设计,却自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饱满生动。最后真圣诞老人的出现简直是给成年人的一针致命催泪剂啊。
反转式幽默. 聪明热心各种操心的猪. 蠢得弃疗的兔子和鸟兄. 比鸡还弱的狐狸......最后#拯救圣诞节#这个小故事太低幼了...
get不到,几个无聊的童话故事,这是给小朋友看的吧
不是越简单朴素就越是有童真,而是越开心越有童真,细究动画片中的逻辑,这个事儿本身就太成人了,很喜欢这种不太讲道理的、无理性跳跃的简简单单的动物故事,而且画风如此讨喜,法语念白也可爱。
《愤怒的小鸟》+《逗鸟外传》,可爱是真可爱,无聊也是真无聊。
我想听法语啊………又在匆忙中看了国语配音,哎
3.7星。1.超级超级可爱温馨无负担的动画片,靠画风取胜。2.故事低幼程度大概和小猪佩奇一个level吧,非常适合带小朋友去看。3.有种小时候看小人书或是四格漫画的感觉。4.孩子的纯真之处就在于他们依然愿意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5.有只说中国话的猴儿逗死了哈哈哈。
处女座的猪,狮子座的母鸡,射手座的兔子和白羊座的鸭子,水瓶座的狗, 摩羯座的狼以及巨蟹座的狐狸。。。。
有几个笑的地方,会有一些小可爱,但是故事不适合我这种成年人看了吧,有点幼稚,底龄了,最后一个故事就看的困了。希望豆瓣评分能跟以前一样让我信任,不想失去你~
3.5。
画风超可爱了,故事倒是很简单很简单ww
期待很久......但真的没有很打动我,艾特熊和塞如鼠实在太好看,称得有点差强人意。
我居然看了一部犹如喜羊羊的动画片
故事简单,但是画风讨喜,讲述方式非常诙谐,还是很让人很有好感。
18130#低龄而不幼稚,很可爱,我喜欢这种画风。话说里面讲中文的猴子确实是讲正宗的中文而不是谁都听不懂的汉语,算厚道了。
才发现我有乳糖不耐受,每次大口喝多了牛奶保准拉稀,挺好的,上天赐予我一种如此健康的减肥药
送子鹳错把眼镜猴和婴儿寄混了快递箱、鸡宝宝错把狐狸当成了妈妈、鸭和兔错把塑料圣诞老人当真。这农场里上演啼笑皆非的错,正是我们长大以后不会犯的错。我们会仔细检查地址、认真亲子鉴定,终于不再相信世界上有圣诞老人。便错失了飞机坠落的冒险、多一份关爱的亲缘,以及月光映衬下划过星空的体验。
低龄到我想愤而离场...勉勉强强给个5分吧 如果我早个20年看 估计会打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