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够记住这部片子的第一句话,在我提着两瓶水冲进放映厅的时候,刚好听到开头的两个字:长江。
好吧,我承认我有很多期待,我带着愉悦的心情打算看一部欢乐开怀的喜剧片动画片,我看到憨憨傻傻的麦兜问,是我懒还是屁股懒的时候,我抱着乌梅汁哈哈的笑,是的,我觉得这个开头真不错。
然后,十五分钟过去,麦兜和麦太太许愿为了让麦兜得A都不再吃最喜欢的鸡,而麦太太收到莫扎特博士的信上只写着一句话:他不是低能儿,他只是善良。
有没有谁和我一样,忽然很想被安慰?
让我忽然叫出声来的,是麦太带着麦兜第一次踏上武汉的土地,熟悉的江滩,户部巷,鸭脖子,热干面,那场面被动画复制的一毫不差,我压抑不住有点激动的心情,却看到麦太太神情寥落的在长江边上对麦兜说,人善被人欺。
很伤感吧,屡战屡败的香港港妈,越挫越勇的无敌少妇,却也会在吹着晚风楼下唱着ktv的半旧旅馆,吃一碗泡面,晒一个巨大罩杯的bra,然后把儿子,一把眼泪的送到武当山。
不得A没关系,没有出息也没有关系,却不能因为善良的借口,迷迷糊糊的过着自己的人生。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一个故事,据说版本是这样,当年谢霆锋撞车之后,很多以前的朋友都避开他,而这个时候刘德华给他递了一张纸条,上面只写着五个字:人善天不欺。
我信仰了很多年,是真的相信,所以会在与人被撞的时候先说对不起,被人伤害的时候先辞职,解决不了问题就先逃避,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手软的有些敲自己不起,却在某次听到那个施害人在我面前理直气壮的指责我,他说你这么善良,应该得到幸福,他说你要是自暴自弃,你就他妈的比我还不值得同情。
我忽然觉得善良变成一个可笑的污点,他让我灰溜溜的觉得无能为力,让我在兵乓球室的沙发上哭到根本就没有力气爬起来,让我拿着没有电的手机跑到超市去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豆沙面包,然后一口一口的吞下去,然后告诉自己,死不去就活过来,没勇气再继续善良就索性堕落到底。
很绝望很恐怖对不对,但是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觉得这是一部文艺片伦理片。
会去看麦兜,我得承认东方卫视的预告片影响了我,就是片尾的那一段,麦兜的好朋友may说的“如果”,如果这个麦兜,长大了还是那么胖,那么直上直下,那么善良,那么奇妙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所以穿着套装平平庸庸的好人阿may,会在充满奇迹的小鸭子的底下,看到依然是一脸憨傻的麦兜,和一家美梦成真的快快鸡店。
难怪这部电影的噱头是打造着清爽温情的喜剧动画。
而其实,我们都看到了那两个字不是么,如果,只是说如果。
麦兜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
世界上几乎所有卡通形象都是虚拟的、美好的、不谙世事的,但原本在大角咀的麦兜却要背上行囊北上武汉,为了生活习得一技傍身。
如果史努比开始投简历找工作,那一定是刻意的黑色幽默,而在麦兜身上,一切行为因为“草根”二字而变得合情合理,如果不是成人寓言的话,黑色幽默又怎会变得如此理所当然?
【麦兜响当当】表面依旧“草根”,单亲的麦太北上大陆闯天下,将麦兜放在太乙春花门下学习太极拳,而故事的内里却不尽如此,除了一些谢立文式的烂gag笑话依旧普罗大众外,其本质却延续了【菠萝油王子】和【春田花花同学会】的悲观论调,从一片繁华喧闹景象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回到对于麦兜喜剧的草根定义,按林奕华的说法,香港人的所谓“草根”多数是涉及金钱问题,物质贫乏乃是许多小人物的中心命题。
而纵观谢立文的几部麦兜系列电影,其中心思想却是对这种“草根”心态的恐惧和逃避,它一点也不似许冠文或周星驰电影的“草根”主题,在他们的电影里,主角们的最大理想便是在物质方面获得截然不同的新生。
虽然麦兜系列中的麦太如同一般香港人一般实利主义,为了安身立命可以争取广告代言人身份,可以去电视台做纸包鸡,可以北上,但真正的主角麦兜却是一位不愿意过多参与物质追逐的香港“异类”,他对于成人法则一无所知,一直抱着天真的想法活在精神世界中,对于亲情与友情有着一般香港人所没有的触觉,经常敏感得放声大哭。
在【麦兜响当当】里,北上的麦兜在太乙春花门中的生活与春田花花幼稚园里几乎无异,道长与道姐是校长与miss chan的转化,生活依旧是百无聊中点缀着彷徨与脉脉温情,连小朋友们的基本愿望也没曾改变,他们的“打边炉”梦想转化成了炼丹炉里的“一锅出”,麦兜的世界依旧故我,懵懵懂懂,死蠢依旧。
但理想终归是理想,麦太从武汉跑到上海,为了生活和家庭忙碌奔波,物质的束缚一刻也未曾松懈,从道观逃出的麦兜此时打电话给妈妈,那一刹那画面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与感伤。
长大后的麦兜在麦太火化当日看着袅袅炊烟想到了些什么?他知道他必须为了最爱的妈妈,让自己成长。
麦兜的长大是不经意间的,但却丝毫没有减弱残酷意味。
电影中对麦兜的一句评语:”他不是低能,只是太善良“,这句话不如说成”他不懂迎合这个物质世界,他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谢立文希望他继续死蠢,继续笨,继续大力,继续开瓶盖,但事实上明明是不可能的,长大后的麦兜分明已经在第一集【麦兜故事】中西装革履地寂寥走着,不得不融入到现实的世界中,为了三餐一宿奔忙。
虽然想逃避“草根”,但电影人物却不得不陷入“草根”的窠臼之中,这大概是麦兜系列电影中悲伤的终极源头。
而对于这个越来越物化的世界,麦兜的坐言起行也始终只是个烂gag,可以笑一笑,但仅仅是烂gag而已,烂gag怎么能当真呢?
这集麦兜电影中特别的一点,是将麦兜与阿may的友情放大了,在过往故事中经常都与麦兜进行交谈的阿may,不过是个过场人物,而在【响当当】中,她却成了除了“说书人”(港版詹瑞文,内地版黄渤)外的一个新的视角,她在故事结尾处贯彻了谢立文对于这部电影成人童话的阐释,以一种温暖感伤的基调描述了两位好友成年后的相见,单单几个画面,已经交代了悲喜交加的成长体验,一切尽在不言中。
【响当当】的电影制作本身相对前三部来说,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一定程度的超越,电影中2D和3D段落皆是美轮美奂,在画面处理和人物细节处置上已经较前作有所改进,其中有一处用清明上河图形式描述“麦子肿肥”的段落,更是匠心独具,看得出谢立文这次独立做导演所下的苦心。
但不足的是结尾草草收尾,逻辑上稍显囫囵。
而看现在的局势,颇有为制度所逼的无奈,在国内版中,黄秋生的【月光光】一曲只剩下了伴奏,而国语版的主题曲【麦兜响当当】,更是与麦兜故事格格不入,它的充其量也就做做【喜羊羊】这类片子的插曲,而靠广东小调这种曲风取胜的【响当当】,在低智的普通话歌曲掺和下略显前言不搭后语。
电影在语言方面的掣肘不仅在此,宋丹丹和黄渤的配音虽然不过不失,但是放在这样一个粤文化凝聚的故事之中,还是有点不伦不类;电影开头出现了尹光这样的人物,并且播放了一曲【tennessee waltz】,如果对香港没有了解的话,又岂会知道尹光是何人呢?
共鸣又谈何而来?
这部电影在国内的修改与结果也正好切合了麦兜的命运。
麦兜不得不融入这个势利的世界,同样香港电影北上也不得不接受这样面目全非的结果。
社会有社会的游戏规则,北上也有北上的生存规矩,也许有一天麦兜会变成“聪明而不善良”吧?
这才是这个故事真正悲伤的开始。
http://ent.163.com/09/0727/10/5F7LB4D100031NJO.html(网易专稿,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
心心念念地想好不容易进趟城,一定要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结果影院只剩下配音版,等我做完心理斗争决定去看,结果发现一天只有晚上九点一场,要看到半夜,不适合我和老妈一起看,于是最后妥协的结果就是——看了《麦兜响当当》。
也好,虽然不是第一选,毕竟也是我想看的。
不知道为啥今年夏天的好片都是续集来的,什么《冰河时代》第三部,《哈利·波特》第六部,还有麦兜电影的第四部。
也是国语配音,不过配得还算生动,虽然肯定没有了广东话的那种味道。
其实麦兜的电影总共才看过一部就是《麦兜故事》,更中意读麦兜的图画书,就是一套四本的麦兜麦唛系列,动画片就是从那些小故事中提取集中出来的。
像这一部虽然麦兜破例跑出了香港跑到了武汉,但还是有那个大笨钟的故事,只是谢立文又把这个故事延伸发展成了一个更有明确哲理意味的更好懂的桥段。
本来读书时看到这个故事我还有点懵懂,看了这部电影却突然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电影一开头我就被很扎实地感动了。
麦兜看到妈妈半夜起夜盗汗饱受更年期折磨时的许愿,麦兜和麦太为了更自的誓言互相让鸡腿,麦太劝麦兜说“不要出卖自己的鸡”的那段话,还有麦太带着阿兜离开香港时悠扬的音乐响起,我看到了熟悉的青马大桥,还有麦兜知道了熊宝弟弟就是道长时跟妈妈打电话说:你来看我比赛吧……好几次我都忍不住眼泪在眼里乱转。
这还是那个麦兜,吃很多,大很大,帮人打瓶盖,就像教授说的: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
看到这句话,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悄悄地从眼角落下了两滴。
这里的道长就是春田花花幼稚园的校长,像麦太像黎根像麦兜的祖先麦仲肥一样,都是生活中的失意者而非成功者,都是很努力地在生活却并不得意的loser,就像大多数的一般人一样,可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坚持。
所以,当道长得知李小麟在他的影响下一直在研究道家武功时,我也差点和道姐一起飙泪了哈哈~~早知道麦兜的故事总是不可能有那种童话式的幻想结局,不是那种俗烂的励志却仍然能给人打气。
麦兜是那种即使如《功夫熊猫》里的阿宝一样没脖子没腰又不聪明但努力学功夫身负师门重任,却也不会在最终给人带来惊喜赢得比赛的猪,即使祖宗显灵了也只是让他被扁得更惨而已,可是当麦兜照着麦子仲肥的设计图做出了那个吃饱了撑的的大钟,当长大了的阿May远远地看见隔几十年才出现一次的报时鸡飘在空中时,那个总是很慢,很笨的麦兜真的创造了奇迹。
这也是整部电影最感人的最富有深意的地方。
有些人说这电影结尾有点莫名其妙,坐在我旁边的那个男生跟女朋友说这结尾很无聊迫不及待地想走,我想,麦兜的道理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懂的,也许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吧,就像那首歌唱的:聪明的人少了一点天份——一点麦兜式的天份。
PS:麦兜的音乐真的很棒,杂糅而和谐,开头的《田纳西华尔滋》,麦太的更年期口服液广告歌更上口,我回来之后就一直哼,真是……以下引用一些我很受感动很受用的台词:麦兜的许愿:我希望可以拉屎,老师继续唱歌;我希望我可以很快,写对那些生字,不用那块橡皮;我希望我争气,妈妈不用挤眼泪,不用有更年期;我希望得到A,不会差一丁点。
如果我争气,比屁股还争气,如果妈妈开心,我愿意……我愿意以后再也不吃我最喜欢吃的鸡!
为了让鸡腿,腿掉到了地上,麦兜又开始飙泪,麦太知道了真相后的劝慰:妈妈在外面其实也不是一头成功的母猪。
我每天四处奔波,从早到晚,回到家,最开心最开心的就是能做一顿好吃的,看着你吃的样子。
这个是我能够给你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幸福。
所以,如果你以后再也不吃妈妈做的鸡,妈妈再也见不到你吃鸡的样子,那妈妈的一切就没有了。
不再出卖自己的鸡!
儿子,不要紧的,快吃鸡,以后你争气最好,但如果真的不行,咱们母子俩就一起使劲吃鸡!
结尾已经成为了OL的阿May的领悟:不是突然“丁”的一声变成别的东西,才算奇妙,那个走的很慢很慢,慢的不得了,但是非常肯定,一直在走的钟,就已经很奇妙了。
…… 如果那个麦兜,力气还是那么大,那么善良,那么迟钝,那么直上直下,如果我送他的那块橡皮,还那么雪白,一直都没用过,如果真的是这样,奇妙的事,就已经发生~~
看过我日记的人就知道我对麦兜系列很有抵触情绪的,大王也是——再重申一次,不是因为它不灵,而是它确实做得蛮到位的。
对于我们这样的草根阶层来说麦兜故事实在太戳心戳肺了,太逼真得吓人了。
可是我们在周四落着雨的夜晚相约去看这种恐怖片,这是什么样的自虐虐人的精神。
虽然是超放映场,但是影厅里全部满座,而且笑声一直没有停过——除了结尾部分。
我看到一半就对身边秀气美丽的杭大人说:我相信麦兜的票房肯定会很好很好的,金融危机么一家老小来看看这个正好。
杭大人说,对的对的。
她是一个很专业的财经记者,你们要相信她。
反正作为一个动画故事,路线简单也没有什么大花头筋,有很多很多插叙,结构有点松散,结尾也比较突兀,据说是被剪刀手“乃伊做特”过了所以故事变得支离破碎——散场时大家都在那里议论说啊没啦这就没有啦?
只有我们这种晓得它的恐怖片内幕的人很笃定地说喏你看喏就是这样吓人地没有了。
但是他们的画面和气氛都做得很好的,相当到位,颜色高级,特效有趣(特效好叫比风云决嗲了,可以惯他们几条横马路了。
不过离我看风云决的日子也过了一年了我不应该再对他们念念不忘对伐?
)配乐也很好听。
用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做出来的那段场景非常迷人而牛逼——但是这么嗲的画面却讲了一个这么悲惨而迷人的不合时宜的人:"Nice Person, Wrong Planet."麦仲肥在三峡和沙漠上空飞行的场景也做得漂亮得很,大王说这种镜头让我们直挺挺坐着看半个钟头也来赛的。
麦兜的国语配音太好白相了,那个声音听着就想让人捏他的小胖屁股。
宋丹丹和黄渤么就这样了,反正不讨厌就是了。
但是!!!
就像我说的那样,对于所有的普通人来说,这个故事真的就是一个恐怖片。
不剧透了,有兴趣的人自己去看。
就像任何一个麦兜故事一样,故事的结尾又回到了开头,没有给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有?
比如道长最后解开了多年来的心结,但是一辈子也这么过去了,完结了,结束了。
有影评说,这是积极的表现,因为即使你浪费了几十年你还是可以找到人生的奥秘——我……我想说粗话,我情愿不要找到人生的奥秘也不要浪费这么久时间。
但是我做不到,所以我绝望地看到了我的未来。
)这个故事简直是一个对小青年的灵魂拷问。
当看到“它不是低能,它只是善良”和“人善被人欺”这种台词的时候,我们一道看电影的四个小青年同时魂灵头一抖,屁股很累。
最后麦兜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好人也没有用的,好人是豁不出去的,好人会被打,躲到乡下避风头,然后做很多吃饱了撑的东西出来,然后就结束了。
越温馨,越悲惨,这就是我对麦兜电影的看法。
它的立意看起来真好:即使你是一个慢吞吞的、不那么聪明的、因为善良而老是委屈自己的、所以也豁不出去不会成为肉食动物的好人,也是一种成功和幸福——但是事实上你就是一个慢吞吞的、不那么聪明的、因为善良而老是委屈自己的、所以也豁不出去不会成为肉食动物的人。
谢立文太坏了,这个故事根本不是给小朋友看的,所有又善良又没用的大人应该一人发一筒卷筒纸进去一边哭一边擤鼻涕一边看。
不对,根本就不应该去看!
看到麦兜和麦太互相让鸡腿,你会戳心戳肺;看到麦兜说“我要争气”,你会戳心戳肺;看到麦太生意失败灰溜溜回大角咀去,你会戳心戳肺;看到一个“没有腰的我的friend”,你会戳心戳肺。
其实在麦兜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我已经哭出来了,很坍台的。
每一个没有找到人生真谛的人看着都会觉得心里很难过,然后他们会去DQ买冰激凌吃,作孽啊。
这是一个戳心戳肺的恐怖片,我再次确定。
好了我说完了,我也被吓过了,你们可以去看了。
PS:那位《青岛早报》的记者小朋友,我隐约记得以前曾经和你说过话,并且为你免费写过一点儿评论作为你负责栏目的tips,这个事实应该是有的,但是我没办法联系到你了。
我知道好多在豆瓣写评论的人,都会有形无形地透露出一股“欢迎平媒联系约稿”的气质,基本上我也不会拒绝你们给我工作的——前提是建立在有约稿有交流有报酬而且我是认真地作为一个工作来做的前提下。
可大部分时间,我写这种东西是为了自娱自乐——这种不要钱的东西就是为了自己写得爽嘛!
否则我也不会在文章里这么随意使用沪语粗话和黄色笑话了对吧?
可至少这次我没有得到你任何的沟通和交流,不打招呼转载一下他人的智力成果在网络上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也不会强求的,大家喜欢我的十三点文章想放在别的论坛或者自己的日志里也是给面子对伐。
可是作为媒体记者,这——不——对。
而且,作为一篇影评,我认为我写的这个东西是一个网友的口水,除了放在网志或者个人影评集里,不适合出现在对自己有要求的较为正式的杂志报刊里。
是的,我对自己要求蛮高的,这种充满口语和无逻辑文法的东西只能自己写了玩玩并且给人做一点点网络参考而已——而且,它有知识产权。
当然,麦太是那只可爱辛勤操劳的母猪,不是汤唯演的那个特务。
麦兜,这只可爱,有点呆,有些笨的善良的小猪,恐怕不只是鱼丸粗面、纸包鸡、抢包山之类电影里有趣的说辞。
更多的是,他给普通人带来的某种信念、某种感动。
温馨、宁静的画风,幼儿园里小朋友和老师的有趣对话,麦太的搞笑厨艺展示,这些轻松、幽默的桥段反而更烘托了一种淡淡悲伤的气氛。
其实,我们每个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都是麦兜:讨厌考试、贪玩、有点呆笨、却很善良……每次麦太都是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麦兜的成长环境,希望他聪明、优秀、得第一。
可每次的结局,麦兜还是麦兜,他无法出色地得第一,比武也会挨一顿爆揍,可他依然每天进步一点,坚强快乐的生活。
没有鱼丸粗面没关系,没有得第一没关系,默写没得A没关系,没有腰没关系……即使他是世界上走得很慢很慢的一只钟,可他一直在走,就已经是奇迹了。
麦太为了麦兜,四处奔波,做广告,上电视叫做饭菜。
每天辛勤忙碌着。
她能给麦兜最简单的幸福,就是做麦兜最喜欢吃的快快鸡,看着儿子吃鸡的样子,也是她最快乐的时候。
麦太没有钱,无法实现麦兜去马尔代夫旅行的梦想,却绞尽脑汁地为麦兜导演了一场更美丽的“马尔代夫”之行。
麦太们,有点儿迷信,有点儿固执,一心想改变现状,却越改越糟。
什么都会那么一点儿,可好像什么又都差着那么一点儿。
把希望寄托在麦兜身上,结果总是失望大于希望的无奈。
麦太让麦兜参加大学组织的智力测评,教授给麦兜的评语是,“他不是傻,他只是太善良。
”影片没有描写买都长大后,是否依然继续善良下去,恐怕蹉跎的岁月,还是难免让人发生改变。
这就是童话的好处,不会因为现实而破灭。
麦兜们和麦太们好像是生活在这一时期两代人的艰辛、矛盾的写照。
“写不快你就玩儿完了”“下回我也要得A!
”“要是用橡皮擦掉,橡皮就少一个角了……”在枯燥的学习生活里,一点儿简单的改变,就能带来巨大的快乐。
麦兜们也许无法翻过座座高山,他总会在开始时,抱着必胜的信念冲上那么一段,在半路上,左顾右盼地游玩赏乐,或是帮助落在后面的同伴,揉揉眼睛才发现,自己已经是最后一个了。
当别人已经全速冲刺时,麦兜有些失落的眨巴眨巴眼睛,抬头向上看看拼搏的同伴,兼对手的他们,麦兜咬牙一步一步向上爬着,很慢很慢,可是不停地爬着,这已经是个奇迹了。
也许第一名不是他,可他得到的远比第一更多:练就一副好脚板。
多年之后,第一名的奖杯不在闪亮,可麦兜仍然用他那副好脚板踏出更远更扎实的路,依旧在路上帮助他的同伴和对手。
《麦兜响当当》,基本上看什么感动的片子都觉得太假太嗲太不合逻辑的人,也会在这短短70分钟里获得一次心灵的净化。
看了麦兜响当当,我也是上映后才看最终版,过程中也被自己囧到……呃……好在麦兜终究是那个麦兜,死蠢死蠢;谢立文也还是那个谢立文,终究不会让大家看到付出就有回报。
生活就是这样,并非好好练功就会变成武林高手。
不是“要走多少路才能让理想变成现实?
”而是:“要走多少路才能让理想告别现实?
”当抢包山、太极拳都告别麦兜,这个没有腰的小朋友也还是可以留着胡子炒菜做饭柴米油盐。
在真正的生活里,没有英雄,没有奇迹。
也许只有爱情可以为它拌入一点点神奇吧。
虽然配音时该看的都看过,在影院里看我还是在小朋友的笑声里哭到不行。
这个故事曾经在我心里发生过,所以当它经过,我的心就会感到温热。
就这样,被触动了,所以感性上忽略了它的缺憾和遗憾,就这样,我爱这部麦兜,爱他的低能,爱他的善良。
一如爱所有真实的、有残缺的、蠢而善良的好人儿们。
我在想,十几年后,当这些在电影院里面嬉笑着的小朋友再看一遍《麦兜响当当》,会不会当时就震惊了?
哇!
这个电影原来要讲的是这个!
李宗盛写的《阴天》的歌词:“这歌里的细微末节就算都体验,若想真明白,真得好几年。
”我觉得很是。
同样的一部片,有的人看到了娱乐,有的人看到了悲伤,有的人看到了无聊,有的人看到了希望。
大家对电影的评价就是这样好坏两端,说明人的经历真是神奇的东西,可以造就对同一样东西完全不同的理解。
我很理解和支持所有保持立场的人,有坚守有底限向来是好事。
当然我希望这种坚持能让大家更多地去判断“是非”而不是判断“好坏”。
“好坏”一般会比较主观、带有偏见、没有建设性,有时候你坚守的所谓“好”也许在很多人的标准中是“坏”。
如果硬要这种坚持产生什么影响,只会引起没意义没结果的争论。
判断“是非”相对而言更客观、建立在更理性的标准上,因此这种立场在与人沟通时能指向有益的结论。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能详细推敲,因为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理性的标准”……虽然莱文智者说:“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所以他是智者……所以这世界上智者那么少……世界上就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绝对的。
任何东西都有人爱有人恨。
这也是好事儿。
要什么都黑白分明的,我们这些蠢蠢欲动的大脑和嘴巴活着该多无聊啊。
就这么随便一说,随便一说。
一切都好,生活不缺烦恼。
周二的下午,虽然杭州下雨,还是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麦兜。
嘈杂的放映厅里,不时有奶声奶气的小朋友在学麦兜讲话,每到“我要拉屎”之类的桥段,笑声都格外欢畅。
我也哈哈大笑,听到麦兜可爱的声音就产生捏他屁股的冲动,但在这一片笑声里居然哭了好几回,比看《南京南京》哭得伤心多了。
第一回是麦兜不舍得用阿may送他的橡皮,因为只要一擦,白白胖胖的橡皮就不完整了;第二回是麦兜和麦太互相夹鸡腿,一来一去,一来一去,我居然就泪如雨下;之后是麦兜上山学功夫,他一叫妈妈,我也跟着难受起来;最后一次是感动的,长大后的阿may和快餐店里的麦兜重逢了,那只走得很慢很慢的钟在报时,超现实,却又最真实。
麦兜的故事,其实小朋友是看不懂的,因为它太苦涩了。
甚至长期生活在农村和小城镇的人也是看不懂的,因为那里的生活节奏相对缓慢,竞争也还没有到如此激烈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我看第一部麦兜的时候,完全把它当做喜剧片,那时压力离我尚远。
麦兜属于香港,一个从不停歇、向前向前向前的城市,每个人都忙着进修、忙着减肥,不敢有丝毫松懈。
可是总有麦兜这样的人,做什么都慢慢的,有一颗童心,善良无害,买彩票永远不会中,学了武功照样被K。
他和这个快节奏的城市格格不入,可他却温暖着整个香港的心。
“麦兜”这个香港动画界的奇葩真是每次“开花”都能让人有所惊喜,对比国内的动画,麦兜简直就是天上高不可攀的“神明”。
我们除了《宝莲灯》就是《大闹天宫》,要不然就是所谓“3d技术”制作出来的蹩脚的童话故事。
换句话说,我们没有“成人向”或者偏向成人化的动画作品。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李献计历险记》和《打,打个大西瓜》这么火爆的原因,我们的动画观众太“饥渴”了。
麦兜这个胖乎乎可爱又大条的动画形象之所以这么成功,完全是因为它所生活的环境和个人体验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共鸣,一方面是它作为孩子的童真视角,另一方面就是麦兜母亲和麦兜所生活的环境给每个人的温情感受。
在香港的一个普通的孩子和它的妈妈,没有英雄救母也没有神仙乱舞,有的只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这才是贴近生活的好动画呀,国内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大耳朵图图》之流想必已经泪流满面。
2010年1月6日
还是勤劳的麦太为生活到处奔波,还是单纯、善良、反应迟钝的麦兜过着简单的生活,为他人着想。
故事到了比武的阶段大家都期待的奇妙的事没发生,一切都没改变,还是归于平淡的生活。
没有大家所想的麦兜打败所有人成为英雄,没有麦太事业的新前景。
他们还是回家了,回到那个最美好的家,坚持着决不放弃自己的鸡。
所有的就只是生活。
有很多人说它不好看,可是我觉得这份真实才是最感人的。
我们生活就是这样,没有惊天动地,没有奇迹从天而降,但不代表这样的生活不奇妙。
就如动画里所表达的,当在这样平凡的生活下,在度过漫长的岁月后,在经历大大小小的事情,年岁渐高之后,还能保留曾经最美好的事物,最美好的心情,最美好的记忆,那奇妙的事便已经发生了。
这些最美好也会是最平凡。
下午放下手头工作,特地去看了媒体场。
结果傻当当的麦兜完全对不起放映厅的满满当当。
具体缺点就不剧透了。。。
只是放映结束后和做发行的朋友聊天,有些许感触。
这次麦兜彻底地与内地合作,貌似是广东新华展望、北京优扬文化、还有上海SMG三家共同出资合作。
从香港请进内地的麦兜能否保持其原汁原味的港式风格,这无疑是一个大问题。
可惜的是电影只保持前15分钟还能让观众哈哈大笑,之后当麦太太进入内地,故事陡然变得无趣,无论是笑点还是情节都带上了一丝牵强。
散漫的剧情,恍惚的角色,完全前言不搭后语。
导演编剧谢立文好像是在神游大川,迷失在大陆叙事的困境中无从下手。
当然这不能完全责怪这位麦兜之父。
比如影片中大段大段冗长的,展示城市现代化的3D画面,据说完全都是内地投资方的要求。
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全国幼儿武术大赛因为审查的原因,认为向未成年人宣扬暴力,直接导致高潮部分被剪得支离破碎。
幸亏之前看了故事简介,否则还真不知道麦兜最终领悟了太极拳……这真是一个悲剧。
在家没事一个人看的
我对此片的印象是——“不要出卖自己的鸡”......惭愧......
不要毁我麦兜!
记不清了 内地配音真的很差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吃妈妈做得鸡
低能片
劭小毛给麦兜的配音很不错啊。为什么有豆友那么不满意呢。。。和孩子一起看,看到麦兜被麦太送上山学功夫,一个人躺在被窝里流眼泪那段,忍不住也要掉眼泪,问孩子:麦兜可怜不?孩子答:有什么可怜的!这就是年龄的差距吧。
麦兜很哲学
麦子。。。
shangying
感人
还是很可爱~
有些场景画的还不错可是 也太过无聊了吧 白花了我几十块 二十多分钟后实在受不了就退了场
虽然有点凌乱,但麦兜够可爱,细节够感人,我还是很喜欢。恐怕孩子很难理解片中丝丝的苦涩与辛酸吧。
配乐不错
不错啊,可惜看的是TC版
水清沙白~
实在是太闷了,坑爹的国语配音!
一般人看不懂
一个西瓜,一半给你,一半给你,你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