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沃尔塔的口音学的好重。
影片的背景是波塞尼亚战争和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凡是说到屠杀,即便是杀了一个人也要加个大字吧。
影片涉及到的战争和宗教元素本身是富有争议的话题,故事把大环境下的战争浓缩为两个人之间的战争和复仇。
了解这部电影还要多多读读波塞尼亚战争的背景。
还是不太明白故事中两个人物冲突的背景和原因。
美军不是来波塞尼亚救援和调停的吗?
那为什么特拉沃尔塔扮演的波塞尼亚人要报复美国人。
有个意大利老头找本地神父忏悔,他岁数大了,想求得上帝宽恕。
于是,对神父说:神父,战争期间有个美女受到纳粹追杀,到我家里避难,于是我把它藏在阁楼里。
神父说:这是善事啊,不需要忏悔。
老头说:可不仅如此,她为了报答我,还把身子给了我。
神父说:这个嘛......你们都是身处险境,在战争中,人人都有罪过,你被宽恕了。
老头说:谢谢你,神父!
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但我还有个问题…...神父:什么问题,孩子?
老头:我要不要告诉她战争已经结束了?
战争。
一队士兵接到任务,去解救被关在集中营里的难民。
当越来越靠近难民营的时候,他们闻到了一股类似于旧衣服堆积在一起的味道。
他们打开一列废旧的火车车厢的时候,一下震惊了,那些味道不是旧衣服,而是堆积在一起的尸体。
先是看到手与脚,然后是头颅,上面是仅剩下一张干枯的皮肤的脸,眼睛大大地睁开着,像是在述说着什么,也像是在控诉着什么。
震惊之下,士兵们心中充满了愤怒。
而他们要接近难民营的时候,突然遭遇到一支来自敌方阵营的士兵的袭击,这是他们最后的反击,不过迅速就被维和士兵们压制了下去。
心怀愤怒的士兵,决定就地枪决这些屠夫们。
但是,当这些被俘的士兵跪在地上,一一接受被处决的命运时,心怀愤怒的士兵,却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也在屠杀。
这些已经丧失抵抗的人,他们的命运为何可以由眼下的这些士兵来决定?
他们不是上帝,他们本来是来救人的,但现在他们成了新的屠杀者。
这就是战争,人人都是有罪的。
还是战争。
你参与了其中,可能参加过屠杀,也可能没有,但你毕竟参与了其中。
当你与你的战友们为了自己的使命在战斗,却突然因为战斗力的不足而战败,进而被俘。
然后,你就与战友们排成一排,等待着被杀死。
在整个战争中,你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员,接受指示去做事,现在却眼看着战友未经审判,不给辩解,一个一个横死在你的面前。
而你,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尽管在病床上躺了三年,才从半瘫痪状态中恢复过来。
死去的战友整天在眼前晃动,自己被敌人随意裁决,这些仇恨挥之不去。
复仇,就成为了你继续活下去的最大的理由。
童年,他去打猎,与父亲在一起。
当他看到一头鹿的时候,捕猎的欲望与兴奋使他举枪,然后射击。
但不幸的是,他的枪法还不够精准,射中了鹿,却没能一枪毙命,而只是射穿了它的肺。
鹿已经中枪,即便不能立即死去,也必将会死于不久之后。
但求生的本能还在支撑着它,督使着它拼命挣扎,并努力逃亡,逼迫着猎人进行追踪。
鹿跑的越来越慢,小猎人则越追越快,最后,两者相遇。
当他远远地向它射击的时候,心中怀着的是兴奋与刺激,但现在他与它面对面,并眼看着它生命垂危,而求生的欲望依然在它的眼睛中燃烧,它看着他,是如此的无辜,如此的可怜。
最后的那一刀,要不要立即切在它的喉管上?
父亲说,孩子,快下手吧,不要把它当成一具生命,而仅仅是一坨血与肉的集合体。
但他知道,他结果就是一具生命,原本它与你没有任何关系,它的存在也不会对你有任何的妨碍,现在,他却要结果它的命运,他是谁?
他凭什么?
好吧。
上面的四个故事,都是《致命对决》里的。
1、2、4属于罗伯特·德·尼罗,3属于约翰·特拉沃尔塔。
1992年,在塞黑战争期间,罗伯特·德·尼罗隶属于维和部队,约翰·特拉沃尔塔隶属于塞尔维亚。
德尼罗看到了被屠杀的死难者,然后愤怒地将枪口对准了特拉沃尔塔所属的这一个小队,战争将他们变成了直接的对手。
德尼罗在开枪的那一瞬间,想起来了小时候杀死那头鹿的场景。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枪面对的,不简单是一具血与肉的集合体,还是一具充满生命的个体,而自己原本就没有杀死他的权力。
于是,他的枪口偏了一点。
而正是这一点,让特拉沃尔塔成为了这队被杀死的塞尔维亚士兵中唯一的幸存者。
作为唯一的一个,他开始了寻仇之路,这一找,就是18年。
18年间,德尼罗从部队中退役,并对未受审判就被杀死的士兵感到难过,感觉自己成为了罪人。
因为自责,也为了赎罪,他开始远离世间,独自躲在丛林之中,独自生存。
就像故事1中的那位老人,尽管他得到了神父的原谅,但战争却依然存在自己心中,心结并没有得到解开。
但也因为他的独居,增加了塔拉沃尔塔寻找的难度。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他,仇恨到了可以解决的时候。
好吧,以上讲得都是故事的背景,《致命对决》中主要聚焦的,就是18年后两个终于碰面的人,他们之间要上演什么样的对决?
中国的翻译说这种对决是致命的,英文原版中说这种相遇是充满杀戮的。
其实,两者都没有概括齐全,它们都是狗血的标题党。
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充满宗教般的,有关追责与赎罪,以及纾解与得救的故事。
最终,两个人在一个破旧的教堂里,经过对话,在生死的边缘,终于达成了和解。
仇恨积压了18年,今日的相遇,特拉沃尔塔在明处,德·尼罗在暗处。
两个棋逢对手的人,刚一接触,在没有揭开仇恨盖子的时候,他们俨然是多年未遇的好朋友。
这源于特拉沃尔塔并不想立即杀死德·尼罗,就像猫追到了老鼠并不急于杀死它一样,而是打算先摆弄一番,等玩够了才补上最后的一刀。
其实这种玩,不是玩弄,而是想要追问一个理由,逼对方一个忏悔与道歉。
不过罗伯特·德·尼罗也不是好惹的,那肯轻易就范。
于是,两个人在丛林中上演了一番双雄对决的好戏。
18年的仇恨,如果重演一遍,再次上演一番杀与被杀的战争游戏,那么这个故事将会演变成一个低俗的血腥的B级片。
而罗伯特·德·尼罗与约翰·特拉沃尔塔可是两位大咖,远没有那么的低级趣味。
而他们共同的追求,合在一起,所叩问的,正是有关战争的反思,有关命运的终极话题。
这也使得《致命对决》成为了一部具有宗教意义的,具有深刻内涵的电影。
但幸与不幸总是一体的两面,因为有了这样的主题,而少了B级趣味,也使得意料之中的致命对决不再具有致命,而是庸常的打斗冲塞了电影大部分框架,这打斗也变成了花拳绣腿。
从欣赏上,精彩程度大打折扣。
毕竟,罗伯特·德·尼罗与约翰·特拉沃尔塔都老了,想打都打不动了,尽管片中还有着不少镜头的鲜血四溅,也有致命的创口,但毕竟少了拳拳到肉。
要当前的动作片,乃至于动漫改编的电影,都回归到了拳拳到肉搏命击杀的路数,连詹姆斯·邦德都开始从头打到尾,大量减少了系列之前夸张的科幻化的武器对射。
《致命对决》的出现就显得生不逢时,而且两人的演技在片中也没得得到发挥,脸谱过于扁平化。
于是,这片就有些不尴不尬,左右不靠。
深度上因为太过于靠近宗教,显得有些偷懒,没有把生命的终极意义追问出来,没有把对战争的反思推向极致,演员的演技又没有充分发挥,动作也不过瘾,故事还不太好玩,过滤一下,剩下的也就没有什么了。
可惜了罗伯特·德·尼罗与约翰·特拉沃尔塔的阵容。
其实,作为战争遗恨的双人对决,连姆·尼森与皮尔斯·布鲁斯南合演的《追凶双雄》(王牌对决)显然就更好看一点,对于战争仇恨的纾解也更人信服。
要推荐的话,我更推荐这一部。
战争与人性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人性的抒写也成为战争电影的重要表现内容。
《六韬三略·百战奇略·好战》中说,“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
人类发动战争,采取大规模的惨不忍睹式的屠杀活动,仿佛就像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拐点。
电影《致命对决》正是通过塞尔维亚战的杀戮与血腥、暴力的悲惨为引子,展现出经历战争之人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部影片创意式的大胆的叙事模式令人吃惊:一部电影就是通过战争表现两个人的对决。
这让笔者想起了路易·马勒于1981年拍摄的《与安德烈共进晚餐》。
两部影片在叙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能让人沉浸于其中,随着罗伯特·德尼罗与约翰·特拉沃尔塔的表演,感受到他们在银幕之上的鲜活生命与人性的光芒。
由马克·斯蒂文·约翰逊执导,罗伯特·德尼罗、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的剧情电影《致命对决》,以塞尔维亚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美国老兵隐居在深山中独自生活突遇复仇者的故事。
电影《致命对决》的故事并不复杂,和同类影片一样,单一的线索,让观众一看即明。
故事前置于塞尔维亚战争,一群美国士兵派遣到该地进行武装镇压,回到祖国后,上校本杰明·福德(罗伯特·德尼罗饰)不仅家庭破裂,一个人隐居深山老林,而且还遭遇新朋友的突然追杀,这无意间组合成了一个过去(塞尔维亚战场)与现在时空的矛盾空间。
在这个看似随意建构的空间中,我们透过两人的对白,透过影像的呈现,看到了尘封于历史缝隙之中的战争,包括死亡杀戮与血腥、暴力的奇观。
“电影的主要魅力和社会文化功能基本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
”美国电影更是深谙其道。
“为什么我们要打仗”一直是美国战争电影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
比如《黑鹰坠落》表现出“你绝不能抛弃自己的同胞”的命题,《我们是军人》诠释的是“为了我们彼此”的真理,等等。
而电影《致命对决》同样如此。
影片通过现代时空的视角叙说经年的战争故事,好似在谈论一场无关紧要的战争故事,实则是更深层次的挖掘战争带给人的心灵创伤。
导演透过上校本杰明·福德与狩猎爱好者埃米尔·科瓦克(约翰·特拉沃尔塔饰)的丛林对决,其内里却是透过一个民族与民族的对决,真正的表现出和为贵的内核。
片中,不管是看到满车厢的死体,无情的杀戮塞尔维亚叛乱者,还是埃米尔·科瓦克与本杰明·福德的残酷斗争,都将战争所遗留的人性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致命对决》中的埃米尔·科瓦克与本杰明·福德是不同“身份”的代表,它表现出来的是性别、种族、职业、阶级、信仰等众多方面的不同,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因果关系。
这种由战争勾连的关系从战争之人与成长之人形成了一个时空的错位,也可以说,是指向个人主体意识的身份认同。
影片中,狂风暴雨之夜,本杰明·福德与埃米尔·科瓦克相谈盛欢,却无奈遭遇对方的无情追杀。
一方面是退休后隐居深山的美国老兵,一方面是带着深深仇恨的塞尔维亚战士,一老一中的对峙,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
由此,本杰明·福德面对着埃米尔·科瓦克的咄咄逼人,面对着埃米尔·科瓦克残酷的方式,不得不勇敢面对,并以战士的方式解决这场来自战争所引发的后续问题。
从《拯救大兵瑞恩》到《风语者》再到《黑鹰坠落》、《现代启示录》等,无不通过战场暴力的展现,真实还原出战争的原貌。
电影《致命对决》亦是如此。
虽说,该片在表现战争的场面相对较少,但两人的对抗的刺激与残酷还是让观众深切感知到战争的冷酷,以此,更加生动形象的体悟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当本杰明·福德丢掉枪坐在一角与“敌人”埃米尔·科瓦克交谈时,说,“我现在是不是该告诉她战争结束了”,一切都不言自明。
这一刻,笔者看到了人与人的互相理解,看到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反思,也看到了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与肯定。
这两个人都是战争后遗症产物两个人的内心变化,以及对话是这部电影的看点,老兵不能忘怀过去战争中看到的,做过的。
最后一声枪响,在最后交代到了,那是经过内心非常久的挣扎才开的一枪,最后他也交代,在那场战争中感觉到的一切,他走了极端,一个人封闭了起来,不愿看到自己,只是不愿从镜子中看到以前的一切,大胡子也是极端品种,死过了的人似乎都不怕死,继续回来找老兵单挑,但是他的目标只是让老兵接受挑战,然后迫使老兵交代罪行,向上帝忏悔,然后送他上路。
结果,在和老兵一次又一次的车轮战后,两人开始断断续续的说到了给他们带来的阴影以及痛苦,其实他们都是受害人不是吗。
战争是一场公平审判,也是一场残忍杀戮,在战争中所堆砌的尸体,就连上帝也无法直视,我很想问,上帝如果参加战争,那么他该宽恕胜方,还是败方,3可能,,连参加战争的自己也宽恕不了。
剧中两个主角都是一种典型的心理,也是很现实的心理就像两个在互说罪行的时候可以看到,战争的盲目让2个人都蒙蔽了双眼只是看到别人带给自己的伤害,而未能看到他们带给别人的伤害别人弄疼你,你也去弄回别人,这很正常,但你见人就弄就不正常了对吧,所以剧中一直讲上帝,上帝,为什么讲上帝,因为上帝没参加,就像看着你和别人打架的旁观者一样,你讲他,只是希望他能支持,和理解你,然后宽恕你,说你是对的,别人错的。
但真正两人坐下释怀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一切都没有那么糟糕,只是,你还没跳出那场可恶而蒙蔽你双眼的战争而已,当一场战争结束的时候,就让他结束吧。
《杀戮季节》:2013年的电影,整部电影基本就是罗伯特德尼罗和约翰特拉沃尔塔的对手戏。
两个人轮番占上风,折腾来折腾去。
结局还真让我蒙对了,两个人最后没有人拼出一死一活,而是和解了。
电影前面的铺垫就是把两个人都放在了战争受害者的范围内,那么不论哪个受害者胜利或者死亡,对电影立意的高大上来说都不是太好的结局。
唯有和解,两个人彼此放下仇恨(主要是特拉沃尔塔放下仇恨),让自己也平静一点。
电影立意很高尚,但如果生活中真发生这样的事情,谁干让自己去冒这个风险,让对手再有机会弄死自己??
(里面的音乐画面不错,电影还是可以一看的,毕竟两个大神级别的演员在撑场子)
对战争思考的片子不少,这也是其中一部,讲述了一队美军在救下难民之后,违规把选择投降的蝎子军枪杀,很多年过去了,有人到达美国为此寻仇,两人就展开一场生死较量(不算剧透,电影开头没多久就全交代了...)一开始流畅的风格还是看得蛮舒服的,毫不拖拉,两人间的对话也相当有趣。
但战斗还没到一半的时候各种反转就真是让人怀疑他们脑袋是不是出问题了,而且一些刻意而为的镜头也比较明显,感觉就像写作文的时候,这里要引用名言,那里要点题一样直到影片最后,全片唠叨了那么多,已经不大记得说过什么,也没体会到两个主角的心情,就这方面来说,《杀戮季节》不大成功啊总体评分:3.4/5.0(除去不大合理的反转和刻意镜头的话,还是颇有观赏性的)娱乐指数:2.5/5.0(主角之间的战斗并不是很精彩)回味指数:1.0/5.0(不是太想去了解关于战争恩怨的事)票房表现:也是没有公布成本,但反正是赔钱了,维基上记录的国内票房是39881元,全球票房是100万,悲剧得很呢制作人员名单那里非常棒,大自然的景色在乡村风格音乐的衬托下别有一番感觉,这也是全片最好的地方了...作为战场上混了那么多年的两人,败在同一招上一次两次也就算了,竟然还有三次四次...整整18年都在等待复仇,结果冰释前嫌回家过年,不觉得这段人生白活了吗德尼罗18年前那个士兵造型有点喜感,毕竟还没见过上了年纪的士兵话说特拉沃尔塔那个口音,是练出来的,还是本来就会呢,挺好奇。
后来发现原来好莱坞有专业的口音训练师
《致命对决》 改编自好莱坞黑金名单上榜剧本《弹片》。
讲述两个参加过波黑战争老兵双雄对决的故事。
这也是罗伯特•德尼罗 、 约翰•特拉沃尔塔两大超强卡斯的对决,他们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塞尔维亚,在洛基山脉的荒野丛林里,演绎了一场另类的相爱相杀。
两位主角曾经在波黑战争残酷的枪林弹雨中得以生存,但战争结束后,当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展开,他们却无所适从。
退伍的美军老兵福特退隐山林,一心只想修好自己的丛林小屋,塞尔维亚老兵瓦奇多年则一直追逐一个身影,当年对他执行枪决的那个身影,终有一天瓦奇找到了隐没在山中的福特,一场猫和老鼠的厮杀拉开了它的序幕。
电影分成3个段落,第一段交代战争背景,凝重而残酷,1995年,塞尔维亚对波斯尼亚发动以清洗种族为名的战争,战争共导致2000万人丧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第二段开始展现瓦奇和福特两个人的追逐和猎杀过程,他们你追我赶,你杀我逃,你逃我下套,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有着动作戏的利落插接智斗戏的烧脑愉悦,是影片最高潮迭起的段落。
最后一段揭示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也许会让人觉得冗长,但也不可或缺。
该片有着《变脸》、《暗战》、《逍遥法外》、《搏击俱乐部》等同类型电影中精彩的双人智斗与肉搏,特别之处在于二人的猎杀关系在不断转化,也就是说,猫不是固定的猫,也许下一秒他就成为了被虐的鼠,正是这种角色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一成不变的攻与守变成了攻守兼备的多次元对决,鹿死谁手是影片着力展现的一个过程,也是最吸引观众的一大悬念。
瓦奇拿钩子勾住福特的小腿,将他缓慢吊起,还美其名曰“放心吧,小腿肌肉很强健滴”,片中诸如此类的血腥和暴力镜头不少,不亚于一部cult电影。
但《致命对决》却是名副其实的反战片,势均力敌的是罪恶,棋逢对手的是救赎。
瓦奇和福特的再次相遇是罪恶的延伸,还是救赎的开始?
看到两个老男人坐在悬崖边上,沐浴夕阳的日光,心中却重燃对光明的渴望,一场你死我活的对决最后胜利的是他们两个人,重新领悟了战争的罪孽,理解到和平带来的安宁和幸福,影片最后给出的答案也许理想化,但也是每个人期盼的。
好莱坞两大动作巨星罗伯特•德尼罗 、 约翰•特拉沃尔塔身为电影的两大男主角,可以说是影片最大的看点,将两个老兵的故事呈现的抓人眼球,他们影帝般的演技功不可没。
这是两个人的独角戏,却也是二人的华彩系,当听到特拉沃尔塔为角色练出的一口中东口音时,你就知道,这电影值得看。
这部片子主要由两位男猪脚上任,而且一年轻一老人,看得我有点怎么说呢,这个年轻人的报复心太强了,老人现在为什么自己一个人在深山野岭里面住,其实就是战争给他留有后遗症,他自己觉得有罪,也不想把自己的罪孽带给自己的孩子们,但是年轻人穷追不舍的报仇看得我觉得可能换做是我,我可能也这样一直放不下吧,但是老人开始一直在掩饰一些东西就是不想在提及,但是年轻人一根筋就是要想报仇,自我感觉是一般比较硬的作品,人情味描述的不是很多(只有老人对自己的孩子以及孙子有点感情描述之外)
首先我不是一个专业影评人,只属于那种闲散时间随便找两部电影来过过眼瘾或者虐虐心。
用我自己的话说,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或许是因为我太肤浅,但这部电影必须让我向老罗和因为Face OFF认识的屈伏塔致敬,不管是本人,还是他们所饰演的角色,老而弥坚。
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是否有终点?
在整片一次又一次的打斗后,两人才发现,这永远都没有终点,可直到结尾,上校端起枪,才发现,他还是在重复自己的罪恶… 仇恨的终点其实仅仅在于,你是否能向自己忏悔,只有这样你才能正视自己,以及他人的罪恶。
我想再深入一点探讨,也许会是个悖论,但是导演仅仅点到而止,处理的很好。
至于战争是否有终点,导演已经在结尾给出很明确的答案——-哪怕是上校终于可以坦然的面对家人,怀里揣着给孙子的礼物,车里的收音机里依然播放着战争的背景音。。。
而波西米亚人的Live long相信也是送给上校最好的祝福语。
电影结尾后,有近7分钟的OST,配上岿然不动甚至坚硬的自然风光,着实是一部很纯爷们的片子。
我想,也许你真应该去看看。
没有说的那么差,从杀戮到止杀,最后两个人都得到了心灵的宽恕,开始重新直面家庭,社会,导演想通过这些来反思战争和杀戮对人性带来的杀害。
前半个小时带入感很强,全片自然画面摄影优美,本身暗示着自然与杀戮的对立。
虽然两位主演不断转换猎人和猎物式的互虐是为了给心灵转变做铺垫,但还是感觉拧巴了,不自然,反而没能给观众带来指引和共鸣。
音乐和基调偏文艺,画面和演技很重口
如果不是虐杀戏在肢体暴力上的想象力,伤口让人看着都痛,我就真的找不到它醒目的地方了。极简风格的救赎惊悚片,故事扁平,套路化铺展,逃亡互虐,猎杀关系不断转化,最后时间差不多了,编剧就安排了一个一厢情愿的救赎结局,说教的对白倒是比老罗最后的荤段子更具喜剧效果。★★
罗伯特德尼罗+约翰特拉沃尔塔=渣片。两个人似乎都没什么干劲,伪追杀实在是太傻了。老罗年迈,完全没有当年犀利的气场;塔兄的潜力绝对还是要靠吴宇森或者昆塔来发觉的。随便一个好事的天蝎座渣导染指戏骨的下场就是RT11%!料好不等于料理好。哎,毁了一个对决杀戮题材。
为德尼罗多给一星~~
隐藏在蹩脚动作戏后面的温情说教片,风景镜头和音乐不错!
很棒的电影,约翰·特拉沃尔塔的演出很棒,老罗就不说了,水平一直是高处不胜寒……结尾很棒
无关杀戮,只关救赎
手动栓式步枪的魅力无法取代
玻璃钢才不会那么容易破掉哈哈。等我搞到我的四驱第一件事就是背上我的弓去玩玩。
简短精干。摄影、美术、音乐、赞!
有点古龙笔下高手对决的意境
特拉沃尔塔的演技越来越纯熟了!
。。。。。。烂到家好吗。。。。两人都是晚节不保的节奏好吗。。。
虽然有两个老帅哥撑场面,虽然头三十分钟风景如画色调惬意,但是剧情发展还真是有够啰嗦
导演镜头切这么快是要作死么,就没一个镜头能持续5秒钟。
看了忘评价了……两个老男人的基情……唔,很中肯的评价
除了结尾实在傻逼得不行
深山里的风景如画,非常美!整场都是两位老牌动作的对手戏,看着过瘾。
我喜欢的两个老戏骨之间的飙戏真是酣畅,特拉沃尔塔东欧口音的说话真是好听到爆,剧情反转如60年代香港功夫片一般让人会心一笑懒的吐槽,猎人和猎物的论述很深刻,对战争的揭示和反思的切入点也很新颖,一部关于重生的电影,有些人忘记过去,有些人为了不忘记过去而战斗,但没有人永远活在战争中,阿门
第1000部。看得腿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