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又是借着主旋律来圈钱或者故意煽情的片子我对于长津湖第一部就是这种印象我方战士就必须在艰苦条件战斗埋伏的人就必须得冻成冰雕美军就必须装备好有优势最后我方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完成对美军的反杀最后美军队长对我国军人刮目相看这套路已经被国内各种主旋律作品用烂了审美疲劳长津湖第一部确实给我这种感觉,各方面做的都算不上完美,虽说确实极大的提高了国民的爱国热情,目的达到了但第二部,绝杀刚进影院没有想到第二部会给我如此之大的震撼以至于我出了影院站都站不稳演技满分分镜满分配乐满分特效满分节奏满分剧情也满分,文戏更是不谈,满分每个战士都抱着必死的决心战斗 守护身后的祖国祖国高于一切,身后的那片土地绝不允许他人侵犯长津湖第二部把这种坚定和决心演绎的淋漓尽致最后七连报人数的时候实在绷不住,哇的一下哭出来了上次看电影哭这么惨的时候还是看游戏人生零长津湖第二部各方面都做到了完美,看完内心不仅仅是激发了爱国情怀那么简单。
这个系列也不仅仅是激发人民内心的爱国情怀,提醒中国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和平生活那么简单。
好久没看过这么让人意难平的影视作品了第二部直接锤爆
水门桥这场战役实在太惨烈了,这是一场武器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战争,面对美军各种重武器、飞机、坦克的轰炸,我们志愿军战士的战斗精神让人感动不已。
看过了长津湖、再看水门桥,让我对那段残酷的战场历史充满敬意,我查阅了与电影相关的网上能查的资料,通过卫星影像找到了长津湖所在位置,进而又找到了水门桥的位置,惊讶地发现 水门桥那四根长长的大管子还在,从影像上看原来的桥和路面已经改道了,但水泵房的遗址依旧清晰可见。
电影剧组很用心,还原了历史场景。
通过地图位置也看到战场所在位置是在朝鲜腹地,我们志愿军出战一路把战线又艰难的推回韩国那边是多么的不易!
单从电影拍摄制作角度,能给到7分。
但拍摄的是水门桥这样历史上真实的重要局部战争,那就不及格了(6分以下),对中美军队在水门桥战场中的武力对比和战斗死伤,还原性比较差。
电影中关于美国想使用原子弹对付志愿军的情节,拍成了需要联合国允许,所以没用,很糟糕的情节。
美国没敢使用原子弹,实质是因为当时苏联也有了原子弹。
起了一个大早,赶着看《水门桥》。
这部电影以一场小型战斗为主线,采用写实的方式描绘交战双方,渲染战争的残酷。
比《长津湖》更精彩,更惨烈,更震撼,更悲壮,更酸楚,更令人潸然泪下,几乎在座的所有观众无不泪流满面。
七连仅硕存一人,全军覆没。
尽管最后没能完成战斗任务,他们当之无愧一代军魂,一代军神。
👍👍👍
这一部《水门桥》相比于上一部《长津湖》,在动作场面和特效方面有了些进步,尤其是场面调度、剪辑和摄影方面,显得节奏更加明快。
这一部有了前面《长津湖》中对人物、情节的铺垫,在剧情设计上,更加集中和清晰,主要就是围绕着七连为完成炸水门桥的任务而不懈努力。
这也使得故事的主体更加突出,地点就集中在水门桥,时间定格在一晚上,人物就是七连战士和驻守水门桥的美军,没有了其他的情节的支出,情节更加集中和圆满。
徐克导演电影中的慢动作在这部《水门桥》中运用了很多,使得在影片的画面中有着更多的信息量能够有效地传递给观众,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对战局清晰明了。
《长津湖》和《水门桥》,会成为中国主旋律抗战题材电影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代表作,这两部电影中,塑造了无数鲜活的英雄形象。
七连的战士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相继进行着长津湖和水门桥两场战役,电影用他们的事迹诠释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是由每一名志愿军战士对信念的坚守、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所凝聚起来的,共同筑成了保卫祖国安全与和平的坚实长城。
1.开头与上部连接有点问题,下隅里机场上下部都有呈现,上部结束时,陆战一师已向水门桥进发,而下部是从攻击下隅里开始。
2.结尾万里做法有点问题,他的任务是尽量活着把情况告诉后续部队,而不是留在他哥身边(在桥下那么近的地方,太容易暴露了)燃烧他哥唤醒他有点浮了。
3.张小山遗物的伏笔没有交代 不过大年初一看,很是解气。
不愧是陆战之神,试问天下谁能敌!!!
向先辈们致敬,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今天。
相信大家都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了,这部电影总的来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的,但如果你是一个足够了解朝鲜战争或者对长津湖这段历时有着过多的了解,你就会发现,美军在《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里面是被严重低估的,因为事实上的美军作战能力和实力都要远胜于电影里面看到的那样。
不仅是这个问题哦,这部电影同时还有很多军事细节是经不起考究的,如果放在现实中,像电影里面的那些桥段,恐怕负责进攻的志愿军战士早就全部被歼灭了,有些桥段,更是把美军的战斗力进行了严重的削弱,以至于我们看到的桥段,很多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特别是电影前期的那一场围攻机场的戏码。
首先,就是机场戏的那一段了,电影里面,美军的军事部署就是有问题的,美军他们利用沙袋和大炮作为掩护,再利用铁丝网进行阻拦,这样的军事部署看起来很正常,可实际上,我们仔细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之后,就会发现这里的问题了,事实上,美军压根就没有这么部署,这里的美军防御部署是被严重削弱了。
根据我们找到的资料来看,美军当时为了应对志愿军的作战,这个机场可谓是精心防御的,他们将地面200多辆坦克部署在了机场的周围,在机场上利用坦克群形成了第一道防御线,紧接着,美军的空中力量更是全线进入到作战状态,后方火炮更是对志愿军的进攻路线展开了无差别的轰炸,第一次让志愿军领教了什么是工业强国的力量。
而电影里面,为了展现志愿军的战斗力,强行上演了一段志愿军攻克美军机场的戏码,但事实上,我们仔细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当时的志愿军伤亡非常惨重,再加上补给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已经没有什么过多的军事力量发起对机场的攻击了,所以,直到后面,增援部队赶来之后,志愿军才勉强消灭了美军少量的部队。
而且最关键的是电影里面,为了凸显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强行提高了志愿军的作战装备水平,志愿军还获得了火炮支援,只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事实,因为当时的志愿军在进攻机场时,根本没有任何的炮兵支援,第九兵团的九门火炮都因为美军战斗机的轰炸导致无法参加战斗,进攻机场的部队,只有为数不多的迫击炮掩护。
而且就这点迫击炮还不能及时给志愿军提供火力支援,因为当时的美军为了对付志愿军的围攻,他们的战斗机可不含糊,是不间断地向我军发起了进攻,打得那叫一个猛烈,志愿军大量的伤亡都是发生在了美军战斗机的袭击上,很多战士根本没有和美军碰面,就死在了美军空军的轰炸下。
也正因为敌我装备的差距太大,我军在下碣隅里的战斗打到非常艰难?
当时,汽车在路上行走就是美军的靶子,就算像电影里面缴获的美军火炮也只能毁掉,因为美军大多数都是使用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更别提火炮掩护,就只有迫击炮,而且还因为严寒天气,很多迫击炮都无法正常使用,可见当时的志愿军打得到底有多艰难了。
李昌言,1928年生,山东荣成人,1950年11月入朝作战。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连连长。
1950年12月荣立二等功。
电影《长津湖》中“伍千里”原型。
---原来“伍千里”没死,而且老英雄今年都93岁了👍。
某些资本能不能别拿爱国当卖点圈钱👎,观众不是傻子,剧情时好时坏,最可气的是电影结尾,七连最后只活下来一个不听军令只知道逞能的累赘。
这是🤮恶心谁呢?
就因为是流量明星?
三星不能再多。
吴京扮演的连长伍千里骄勇善战,朱亚文扮演的梅生有勇有谋,这样的军人形象才应该是爱国电影最后活下来的英雄。
整部电影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刻意煽情的台词,而是美军那句“我们有绝对的制空权”引人深思。
长津湖之水门桥 (2022)7.22022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历史 战争 / 徐克 / 吴京 易烊千玺
两个感觉,一个好的,一个不好的。
先说好的,看完本片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中国人民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因为不要命真的无解。
趴在地刺上挡人梯,抱着炸药往前冲,明知火海往上冲。
只要上级下命令,去把那个碉堡给我端了,那就只有两种结果,一个是你把它端了,一个是他把你崩了。
永远不会存在,你过会跑回来说,不行啊,端不掉,要不你找别人试试。
这就是在人力,设备,武器,工具,财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先打跑了小日本,又打跑了老蒋,还帮邻居哄走了老美。
都是靠人命拼下来的。
这是为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直都被称为最亲爱的人。
但越是对于那时的舍己为公,舍生忘死高山仰止,越是对当下社会风气感到怅然若失。
好的说完了,说不好的。
令人鼓舞的是气质,但让人无语的就是故事了。
对手可以不可敬,但对手不能没脑子。
很明显志愿军就是要上桥,这是任务完成的先决条件。
不接近根本没法动手。
而守桥的美军任务就是保护桥,你诱敌深入是什么意思。
而且你都想要志愿军上来了,居然没想到管道么,这可是再明显不过的捷径了。
然后就是管道一炸惊慌失措,自己炮打司令部,没打坏没事,还准备了炸弹直接炸。
而志愿军这边指哪打哪,说炮楼,炮楼塌,说火力,火力炸。
抓指挥官的计谋都没得逞,就夺下控制权。
让人不禁感叹,段奕宏就是计划太多了,直接上来早就把桥炸了。
平河那段也挺让人无语的。
九连士兵先冲出去的,坦克离着还远就先拉了引线,冲出去跑了好久,中弹了又跑了好久,然后被炮炸了,还没到跟前。
而平河基本上已经等到了坦克逼近,出去就抱着炸药包躺到坦克底下,但却因为手被挂住没法拉引线。
这两个人时机和方式换一下,能干掉两辆坦克。
敌方支援部队一到,就开始用炮轰。
我当时就感觉,这是来帮助炸桥的么。
最后的炸桥就更是无语了。
来支援的敌军重新占据桥面,居然放起了音乐,放哨的士兵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而且,我居然看见了有俩人在看杂志。
这让一切显得有些魔幻现实主义。
好吧,毕竟是圣诞节,吴京跳下来一定是放烟花的,你看他不正准备点这个大炮仗,咦,好像是个炮弹。
千玺在雪地里睡了一宿,就因为暖和了就缓了过来——当然敌军火焰喷射技巧之高,精准定位毫厘不差的戏剧性高得让人咋舌——杜淳过来时候居然还能自己站起来敬礼,编剧你想想上一部结尾在路边冻成雕塑的志愿军吧。
千玺挂着领衔的名,但全片几乎是吉祥物的存在。
几乎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大的作用就是最后那句,“应到一百五十七人,拾到一人。
”了。
但最大的牺牲不是应该是九连么,可是一个人都没了啊。
最后,炸了三次,然后东京运来了钢板,一铺,走了。
经济发展啊,费钱,但是省命。
关于我千里迢迢跑到北海然后去吃肯德基看电影这件事千纸鹤本人当然要支持一下千玺,第一部还是很惊喜,看第二部的时候,感觉差点意思,可能不是电影本身的原因,而在我自身。
作为普通的小观众,两部电影,色彩,氛围,故事情节,其实在心里已经有一个基础,因此对于第二部在这些方面已经比较熟悉了。
关于故事本身,电影本身的时长限制了我们在有限的视野与视角中去呈现重要篇章,导演,编剧都会有自己的考量,现在看正义战争类电影,总是很关注如何取得最终胜利,很关心最后的那一下,因此,水门桥对我来说会有一点不够完整,我的视角已经跑到了如何赢取这场战役,而故事本身是在讲述穿插连的任务如何完成,以及在此表现出的英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