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没怎么仔细看,过程还是充满喜剧效果的。
里边的里奥好像是当幸福来敲门里边的小男孩。
总体路线就是奶奶没钱捡垃圾,捡到了大麻,然后卖大麻,被其他卖大麻的小混混排挤,被抢钱在家做蛋糕,孙子阴差阳错帮助奶奶做成了大麻蛋糕,奶奶把闺蜜小混混都收服一起卖蛋糕,然后被毒贩要求给小学生做大麻蛋糕,奶奶不同意,孙子被抓走,做警察的女婿去营救 ,奶奶因贩毒被抓,民众联合游行要求释放奶奶,奶奶出来后开了蛋糕店,和女儿重归于好,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总觉得这里边的反派太弱了,可能是我们的老奶奶太强悍。
关于小费的尴尬从初中我就知道一件事“在国外吃完饭要给小费”,当然后来国门渐开、影视日繁,实际上只要是涉及到人力服务的,小费都是必不可少,然而这之间又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比如导游和出租车司机。
后来又看《破产姐妹》,再次勾起这些记忆,我才悚然而惊--我在香港澳门吃了五六次饭,一毛小费的事都没想起来,然而两地同胞并没对我这个大圈仔嗤之以鼻--大约是《花样年华》里曼玉去买猪肝粥的风韵让我忘记了。
然后又想起来这么多年看豆瓣的各种游游游、吃吃吃,好像大家也没怎么提过给小费的事情,穷游的自不必提,但是那个被抽中了去坐星级邮轮游南太平洋的哥们儿,也没说这件事,我也只顾着看他拍的房中大香槟还有对着自助餐菜单流口水。
国内是不存在这种普遍而明显的规则的,原因想来也很简单,我国基本消灭了剥削和剥削阶级的时间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光荣,按劳分配是一种共识,大家都是国家的主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我们都有光明的前程”。
小费这种封建的带有赏赐性质的糟粕,彰显着等级社会里腐朽堕落的上下尊卑,自然应该扫入历史的垃圾堆里。
所以,在为数不多我脑中闪过“给小费”的时刻,多半确实是对方做了超出自己职分的服务,让人有一种感激之情,这种时候就给的比较自然,差不多有一种“给你添麻烦了”的日和感。
然而在港澳给小费则多少有些尴尬,颇有一点屌丝劳动人民被卖了猪仔,还要给富邻居交保护费的感觉,又有一种“这里难道就不人人平等”的别扭意思。
你若说是劳动人民经济互助,在了解了港澳基本工资水平之后,着实让我这拖了祖国人民收入水平后腿的人汗颜。
祖国人民都在团购聚划算,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我在这里装大尾巴狼给资本主义上供,一碗20块的牛腩粉我到底、应该给多少小费合适?
打赏or嗟来之食?
其实打赏跟小费基本一个意思,《霸王别姬》里面看见唱得好,下面各位爷直接就看赏,武侠里面,吃完了阳春面,也要给小二些零碎,更别说现在在直播间里面哥哥姐姐满天飞。
直播的姐姐们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都不收门票,赏不赏全凭自愿,呜哇哦,超喜欢在里面的。
这真真是市场经济下的把式,倒不像是收小费,而像是正经的劳务付费了。
当然其中很多是有经纪公司的,也有固定的保底工资,这个另说,反正没收我们的门票不是。
然而终究是带了讨好的意味,极易流于媚俗、浮躁,让人忽视了艺业的精进,就不像是那个什么国家の主人样,没有贬低的意思,他们很多人一年挣得顶我干半辈子,只是给人的感觉而已。
毕竟论初心,程蝶衣是不愿演那个旦角的,剖开来都是血泪。
金刚经讲:“若以色相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大抵如是。
这里面搞创收还有淘宝店里卖零食卖衣服的,也有代言鼠标键盘等小玩意的,看起来像是早年卖大力丸的那些手艺人,只要不是三无产品,我觉得倒也无妨。
术业有专攻,电竞也是体育项目,唱歌也看艺术功底,还有教人做饭、化妆、陪练游戏的,凭本事吃饭都是体面人。
国外有人画超级英雄的搞笑漫画,蝙蝠侠和钢铁侠斗富,撒的漫天都是钱,蜘蛛侠打巧经过,开始趴在地上捡钱。
“富人靠投资,穷人靠变态”,大家都想站着就把钱挣了,问题是百样米养百样人,非要你表演个空口接飞盘,体藏高尔夫,让一个小助理帮大咖拿外卖盒饭算甚么,组织“妖精会”又算甚么,做得好有赏,看不惯滚出!
这就有点经济绑架的味道了。
又或者,说说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手术室门口塞红包的陋规,其实也不怎么遥远。
这盗泉之水,曲水流觞,光靠人民的名义可堵不住。
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书上写的、老师教的、长辈念的,条条句句,如在眼前。
可现在说的是,如果有人喊着“嗟,来食”,千万别端着,赶紧跪过去把钱拿了。
你有了钱,还不是想怎么样怎么样,大可以再把面子从别人身上找回来。
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设计小费的初衷,大约是为实现一种“群众的监督”,“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所谓操持贱业,很难让人爱岗敬业,搞点经济措施,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若以人性本恶论,似乎是一种效率的设计。
不过因为并非“明码标价”,又沦为“潜规则”的对象,导致以防贼买首之心,反过头来倒逼服务者损失人格,透着一种看人下菜的势利,将二者实质放在了不平等的地位。
骆驼祥子最后没了嚼裹,只得去给人打幡当孝子整两个大子度日。
为什么欧美人费尽力气消除岐视和搞社保体系,到了宁可去美国乞讨、不在中国干活、欧洲被绿绿领福利领的爆出挪威枪击案的地步,就是怕大家把下限拉到没底,跟索马里的狗窝和马尼拉的鸡窝似的,还有水面下不知道真假的泰国杀人生意https://sanwen8.cn/p/1d3L7rr.html。
并没有夸欧美的意思,特别是美国很多工作最后也是流于表面,但正经在面上谈起来,该有的底线一样不少。
“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藏的:咳嗽、贫穷和阶级属性。
- Cloudberry”看来终究是要走到这条路上去了。
毒师绝命,喂你袋盐。
--其实从业者之所以都是精壮汉子,多半是怕黑吃黑,毕竟这买卖没法去工商局申诉不是么。
老港片里打开箱子一摞白纸,关上箱子一发枪子,喜剧终究不能深究啊。
你最害怕的东西是什么?
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青春少年,也许是做不完的作业;职业青年,也许是工作上的考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也许是家庭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白发苍苍的老年......也许就是无穷无尽的孤独吧。
这位老太太就是这样,老伴走得早,女儿只有自己没时间带孩子才会登门探望,每天一个人买菜吃饭睡觉,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深深的孤独......
但问题是,她明明可以不那么孤独的!!!
在旁人眼里看来,她就是一个脾气古怪、行为刁钻的老女人,面对小孙子的求亲亲求抱抱求举高高,她就拿几块廉价的饼干打发完事儿了;
白吃别人的食物,还不忘补刀一句:真难吃;
面对邻居老头的热烈示爱,她选择直戳对方的痛处来回绝;
就连一起打牌的老姐妹,也不忘毒舌一把直呼对方“阿兹海默”(她的老姐妹患有阿兹海默,即老年痴呆症)......
也许你会嗤之以鼻地嘀咕一句:这不是自找的么?
做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不好么?
老太太:不好。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老太太固然有点“可恨”,但她遭遇到的打击也是没谁了,由于资金短缺拖欠房租水电费,她的个人财产全被没收。
然后她就这样凄凄惨惨戚戚地度过了她的晚年生活吗?
不!
不仅不凄惨!
而且还很滋润!
欲知老太太如何成功突围,请看法国电影《美味毒妇》。
导演:吉勒莫·恩里科编剧:Laurie Aubanel / 吉勒莫·恩里科制片地区:法国类型:剧情 / 喜剧 / 犯罪主演:伯纳蒂特·拉方特,卡门·毛拉,多米尼克·拉冯纳特,Françoise Bertin片长:87分钟听到这片名,第一个想到的是不是大洋彼岸的美剧《 绝命毒师 》?
本片的老太太波莱特也是非常厉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和老白走上这条道路,都是迫于生计,被逼无奈的。
饰演这位老太太波莱特的演员伯纳蒂特·拉方特是法国的国宝级演员 。
上世纪五十年代,她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先驱特吕弗和夏布罗尔处女作的女主角。
从影五十五年来已参演180多部影视剧,曾两度荣获法国电影凯撒奖,名副其实的一位老戏骨。
(年轻的拉方特也是美爆了有没有)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同小区的一个小年轻通过贩毒走上了致富道路。
于是,她也开始为自己走上贩毒道路做铺垫,白天不去和老闺蜜们打牌,专心蹲在阳台上找出他们的窝点,
去蹲点捡到一包大麻,波莱特简直是撞大运——只身去见贩毒boss,要求加入。
看这片请抛下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在法国70%是支持大麻合法化的。
我们只需抱着愉快的心情看这个故事即可。
有了大麻,波莱特开启了她的开挂人生。
她的生意特别好,不仅支付了欠款,还给自己添置了不少新物件,甚至抢走了boss手下其他年轻人的生意......但不幸的是,这些人抢走了她的钱,似乎一切回到了解放前。
不过好运再次降临在她身上。
因一次孙子无意中在蛋糕中放进大麻的举动,波莱特凭借自己年轻时学习的糕点手艺发现了新商机——大麻蛋糕。
蛋糕的生意越来越好,门庭若市,自己根本忙不过来。
她不仅雇了闺蜜来帮忙,还把之前抢自己钱的那群小伙子收入旗下.......
一人脱贫后带着闺蜜脱贫致富,修补家庭关系,开豪车,住海景房,与闺蜜和外孙分享最美好的时光......可以说是很惬意了。
一开始,我们眼中的来太太的确是一个没有人情味儿的形象。
但是,随着剧情的逐步深入我们会发现,老太太冰冷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所以,她才会在孙子遭遇危险时放弃一切挺身而出。
所以,她才会拥有一帮“同生共死”的老姐妹。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而我更愿意相信“人性本善”。
至于你会成为怎样的人,一切取决于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写下这样的宣言:“作为女人,我没有国家。
作为女人,我也不想要国家。
作为女人,我的国家就是整个世界。
”,有了这个宣言做前提,看这部《美味毒妇》的电影就会多很多乐趣。
因为这部影片不仅仅是让观众三观炸裂,还是在挑衅老年人的生活。
女主是法国影后贝纳德特.拉封饰演,女配都是老搭档双国籍影后卡门.毛拉出演,影片讲述了落魄的老太太怎么靠非法经营过上好日子的故事,女主是个穷困潦倒的老太太,再加上女儿不听话和一个黑人结婚还生了一个黑娃娃,社会房东又要催缴各种欠款,本该就这么原地就完犊子的老太太,出门遇到了年轻人售卖违禁品,充满戏剧性的生活打开了一扇门。
老太太召集了她的三个牌友,将违禁品和美味的蛋糕掺和一下,做大做强就这么开启了,当然了下一秒就会大祸临头,但是对于久经风霜的老太太们,这些都不是事,毕竟生活从来都没对她们客气过,她们自然也就不会怕什么祸事。
最后,不但解决了那帮贪得无厌的坏人,还在街角开了一觉美味的甜点店,生活本来的样子是甜味的就不能瞎调味。
这部喜剧片的看点不仅仅是故事,而是老戏骨的演技,老美女们把“老“演绎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机。
虽然年轻很好也很悲凉,过着死气沉沉的日子外加违禁品加持的麻木,在毫无生气和百无聊赖中来回摆动,尽管横竖都是虚度人生,但是也不要这么无趣吧,毕竟当一个人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和几个好友撺掇个牌局再搭配些甜点,顺便扰乱一下贩卖违禁品的市场规则,好吧,又绕回来了。
其实,这些年轻人都是男人了,作为可怜的老男人在片中也是那帮无趣年轻人的写照,他们压根不会有这帮老太太的生活。
所以,影片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细节的地方需要观众自行品味。
除了看电影更多的是要思考,尤其是看喜剧片,还是法国电影,片中有很多隐喻会带着你去思考,毕竟,这类的思考是对大脑正常运转必要的维护。
挺好玩的,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大妈。
七十多,脸深受地球引力影响往下垂。
如果说年轻时是巨峰,年老时就成了马奶子葡萄。
每个月只有六百块低保收入,她抱着去世丈夫的照片,冷漠地站在一旁看法院执行人员搬走家具。
欠了两年水电费煤气费,连台灯都被拿去用来抵债。
唉惨也是真惨,连基本生活也不能维持了。
很难对这位大妈生出同情心。
她骂接手她家餐馆的中国人,偷偷往餐馆的菜里放小强-唉你生意失败跟别人有什么关系?还口口声声黑鬼。
嗯,镜头推过去,听她忏悔的神父很尴尬:他是位黑人。
跟别人抢东西的时候,面相很凶恶-有没有想到那些插队抢座的大妈......
对唯一的女儿也不好,还打小孩(喂?
幺幺灵吗?
这里有人打小孩)。
外孙问她为什么讨厌他,她直言,因为你是黑人。
咳......比川普还直接。
然而谁没年轻过啊!
主演伯纳蒂特·拉方特年轻时长这样。
浓眉长睫,鼻梁笔挺,唇丰胸大。
只能说时光如逝水。
看资料,曾经是新浪潮导演女主角的她,在这部电影上映那年去世了。
电影中的女主心脏不好,吃药如吃糖,有回差点被小外孙气死。
不懂事的外孙把她珍藏的老照片翻出来。
他哪里知道对外婆来说那是宝物,让她想起自己曾年轻过、幸福过,而不是无奈地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发愁。
就这样的身体,她老人家还想发横材,主动找上大麻贩子的门要求做分销商。
理由一,你原来的手下被抓了(真能抢机会上位);理由二,警察不会怀疑她(倚老卖老)。
第一回买卖,路人以为她遭遇强行推销,拔刀相助。
-这部电影处处不正确喔,歧视老年人?
难道年纪一大就该无欲无求?
生意最终还是成交了,老奶奶踏出不归路第一步。
有没有良心不安?
有,又去找神父忏悔了,并捐了钱。
她让神父拿着,直言道:外头捐钱箱的钱不够支撑教堂开支。
上帝可能感受到诚意,最终给出一个好结果。
害怕吗?
也有,她问做缉毒警的女婿,贩大麻会判几年,晚上私搓搓翻书查找相关条例。
最可怜的是因为抢了小混混的生意,被夺走货和钱。
唉老人家何必呢。
可没办法啊-要还债、穿新衣服、恢复电话、有电视可看,带小外孙去看海,补贴下岗的女儿。
都得有钱!
做掺大麻的蛋糕(敢吃嘛?不要随便吃东西哟)挣到大钱后,她和她的朋友们在电影开头活死人一样麻木的脸不见了,变得风趣可爱。
小外孙十分惊讶其中的变化。
为什么?
小朋友,一个穷得快要活不下去的老奶奶,没办法对黯淡的生活笑啊。
虽然,夕阳红也很美...但是-法国电影有趣的地方就是无论主角怎么落泊,还是要想办法活得好点。
老奶奶又贪婪又野蛮,虽然老,她的欲望可不老,想要有大电视机。
穷的时候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茶杯亮晶晶。
有钱后她穿上新买的皮衣,抹了口红。
活得特别生机勃勃。
1- 发现别人能挣大钱-一路找过去,比警察先找到大麻经销商。
2- 不知道特殊商品能标什么价-好学地跑去警局参观赃物。
3- 被年轻的竞争者毒打后-受触发灵机一动找到新销售方式。
不过,做坏事不会有好结果,老奶奶毕竟年纪大了,没考虑到突然猛增的销量带来的坏事,最终受了场惊吓。
也许有人说,安贫乐道,无欲无求清苦地过下去不好吗?
有那样的人。
但想活得更好是生来的本能吧,只是相差在有没有那个心劲能吃苦。
法国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欲望不可耻,正视它解决它。
我们国产影视吧,大概人老了除了跟儿女媳妇作怪,带带孩子,没别的事好做了。
比较起来,还是哪怕七十多也要穿着华衣吃喝玩乐来得有趣。
(图片来自电影截屏)
阿喵的娱乐生活
挺好看的,不知不觉中看完了。
挺温暖的一部电影,既不会搞笑得令人狂笑不止,也不会感动得令人泪眼婆娑。
不过,影片的代入感很强,整个过程中,特别期待,特别紧张。
有深度、有温度。
会不会被打呀?
会不会真的一直这样呀?
结局怎么样啊?
不知道要怎么收尾呢?
哈哈!
是我们多虑啦?
这是一位张弛有度的“罪犯”,有明确的界限,似乎倒也是做好了对自己所作所为负责的准备。
影片开头,通过“半自白”的方式,讲诉主角的现状
坚持己见,一条道到黑,的性格类型
其实是一个活得明白,拎得清的人
友谊地久天长
解救小孙子
不知道看完这个的人有没有一种感觉,它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整体节奏很像。
《欧维》的大结局在我看来是有点淡淡伤感的大圆满结局。
而《毒妇》是真正意义上的圆满结局。
波莱特刚开始还真是一个坏奶奶的形象出现的。
如果生活中有这样的老人,没有多少人会喜欢。
但影视的形象让我们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坦诚啊。
超市里的试吃很想吃,可是总觉得吃了不买好low。
不想干的人搭话很不喜欢就怼他。
有钱的时候及时行乐,而不是像传统文化那样给孩子孙子留着。
她带以前不喜欢的外孙去海边,对他说,如果不是你,我们不会有一趟旅行。
波莱特在变坏的时候也在变好。
变坏的人没有底线才会让人咬牙切齿的恨,波莱特说,我死也不会给我孙子那么大的人做带大麻的蛋糕。
这是一个老去,但一点也不畏惧死亡的人。
她在和这个有很多形同虚设规则的世界抗争的方式就是,无论如何要活下去。
但绝对不苟活。
她是个老人,可也是个女人。
枪指着她的时候,她对孙子说,快跑。
如果我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的话,那我要你,我爱的人好好活下去。
波莱特真是个有活力的老太太。
我不会说我想成为她,我还是想老年能多有钱就多有钱吧……
六七十岁的时候只想和你走在海边
要精彩啊我最喜欢的两个镜头,一个是四个老太太走在夜幕微醺的海边,靛蓝和白这个色调让人觉得老年就应该是这么享受的活着啊。
一个是几个人站在波莱特烘培店门口,镜头慢慢慢慢拉远,外面下着雪,雪总让人觉得,一切都会变好,几个老太太也没什么遗憾了,已经疯狂过了。
闭眼的时候也会想,老娘卖过大麻,这真是一场精彩的人生啊。
一个穷途末路的老太太走上了贩毒道路,穿梭于一群年轻男人之间,斗智斗勇、轻松诙谐地化解了重重险境。
一开头听音乐就很喜欢。
片中太婆是典型的歪得很,不仅卖毒,还是毒舌,让人烦的那种,在赚到钱之后,自己内心就开始变化了。
很纠结的一部电影,老奶奶的奇葩行动和滑稽的剧情走向给它平添不少乐趣,单从她老年生活无依无靠,有绝命毒师这样的情节也让人恨不起来,结局也是前往边缘地带继续靠此营生,确实也被她的不服老的精神所感染。
但就因地制宜而言,有的时候在我们这个国家真的需要放上道德制高点,公众人物尤甚,这也不是上纲上线,也不是什么“人都会犯的错”,毕竟它的负面影响远大于它所带来的生理欢愉,多少家庭,吸毒的,贩毒的,缉毒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啊,抛开三观而言,还是蛮喜欢这部轻松愉快的法国电影的。
在这个青春美貌泛滥的时代,有多少人敢直面老年的惨淡?
满脸的皱纹,浑身毛病越来越多?
老年,一个阅历丰富的年纪,却似乎排不上用场了。
老年,过的是日复一日的日子,而且连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做不了主。
老年,这个让大多数人害怕的年龄。
但如果活着,就会有老去的一天不是吗?
即便做手术拉皮,年龄也依然在那里,不是吗?
《最好的告别》书里讲了国外养老的问题,而《美味毒妇》讲了普通老年人的倔强与不屈。
老太太靠600元的救助金过日子,房租水电电话费物管等等,拖欠着没交,每天还去垃圾桶里翻东西,甚至为了抢一捆葱和另一个妇人打架。
这样的老年生活,谁愿意?
国内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关于老年人做恶的,悲惨的,自杀的,越来越多…老年的幸福,真的是一生努力的结果,对人对孩子的好,积的德,在老年会回馈。
中国在发展,发展阶段解决的问题是一步一步的,也在试错。
而有些人就成了牺牲品。
比如物质生活的追求,在饿死一大片人的时代,能吃饱穿暖就是天堂,但一味的追求物质,忽略了关怀家人,到头来落得个儿孙尽挣财产不顾老人心情。
子女骂骂咧咧:当初我妈病成那样,你也只忙着在外做生意!
(子女的怨恨,老人的委屈,这怪谁呢?
)有时候要去理解父母、子女,是很难的。
因为隔着几十年,有些事不是说几句话就能理解的。
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巴拉塞尔士幸福不是因为升职加薪就可以了;也不是因为成绩考第一就可以了;也不是因为公司做到上市就高枕无忧了~幸福不是单一维度,是立体的,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会变化。
少小不知愁滋味。
年轻的理解不了老年,年轻的时候也没空想老年,大多数都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
时间有它脚步,不紧不慢,走着走着,就老了。
老年人的生活,值得更多人去关注,因为活着的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说的伟大点,让老年人能安度晚年,说的自私点,让自己老去的时候舒服点。
如果你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老年人,那你就关爱自己,关爱你的家人,你家的老人!
别让老人们只有铤而走险才能体面点活着!
一个困窘的老太婆跑去贩毒。
情节搞笑,充满法式幽默,开头十几分钟就将一个被生活逼入穷途末路的孤僻老奶奶形象深刻展现出来,老太太为了生活不惜选择混进贩毒行当也是尤其不俗的一个点。
贩毒的都是社会不良青年小混混,老太太混进去不但没有如大家想的“吃不起这碗饭”,反而是出人意料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大老板最赏识并立马授命的一个小领头。
中间的好多斗智斗勇情节都特别精彩。
习惯蛮横霸道的小混混们被老太抢了生意还得了,立马就揍了她一顿,并警告她不准在他们地盘抢食。
老太太没有后退,而是想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办法继续自己的贩毒生意,就是将毒品加进美味的蛋糕,进而销售。
美中不足的是跟孙子女儿友好相处转变太快,有点落入俗套。
另外警察女婿这个角色也没发挥到实质作用。
本来岳母贩毒,女婿正好是警察应该要有更精彩的情节出现才是。
美剧《绝命毒师》里化学老师怀特因患癌症走上了制毒贩毒的路,成了一名大毒枭,他的连襟汉克刚好是名警察,于是在其中充满了两人不动声色却紧张万分的斗争。
但是在这部电影,警察女婿的智商简直低出了宇宙,连作为警察本有的一丝警惕怀疑本能都没有,不免失真,且让整部片少了能将整部片推入高潮迸发的一个点。
当然除了这些,当作喜剧电影看还是非常不错的,一群老太太将整个黑帮混混玩的团团转,拿着手上的钱各处逍遥玩乐,这应该是大家都向往的老年生活吧。
一群闺蜜,奔着一个目标去完成一件在当下年龄并不可能完成的事,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爽和飒的事。
所以说 我妈一直在强调退休金的重要性。
影片用荒诞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大多数老人退休后寂寞凄苦的老年生活,但是垃圾奶奶不服输,她心中始终有个遗憾未完成。毒品、甜品,让垃圾奶奶存在的价值被放大,她的晚年生活因此变得丰富有趣。因为自身变得有价值,垃圾奶奶重获新生。她的友情重新复活,并拥有了爱情。她买漂亮的衣服,打倒歹徒。仿佛变成了一个女超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垃圾奶奶一样不服输、不服老。保持一颗年轻爱冒险的心。💙
讲真噢…觉得很一般的剧情。可能我不太懂这种法式幽默吧…emmm...我爸说很有意思。
还以为是跟绝命毒师那样,老太太干翻年轻人打造商业帝国的故事,真是有点无聊。
结局真没劲啊
老太太也要过春天,体面的老年生活更需要钱。
比较轻松的小电影~ 老奶奶蛮酷的
吝啬老太太的贩毒童话。
三观不正架不住垃圾奶奶奇葩创业
2/5,就普普通通,一一般般的小品
“弗朗西斯,我不该这样的,可是你走了十年了,一个月600块我怎么活得下去”
法国大妈有出息,breaking really bad
前半段超酷,后半段大和谐。摊手。
太美妙了~
冬日好治癒
挺有趣的剧本,就是略感很多转折也不够顺滑
老太太版绝命毒师 纯正法国喜剧 以优雅著称的法国女人到了晚年一样要经历社会保障不足以果腹 一样会因为过得太苦所以嘴尤其毒 只是再穷困潦倒也不忘先拿鲜花 无意中发现生财之路卖大麻 上线自己联络 顾客自己开发 敢想就敢做 遭遇竞争对手打压又灵机一动 彻底优化了全线产品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生意越做越大 脾气越来越好 越来越慷慨 人际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底线不能碰 大家都来帮我啊要不要笑死 超级黑色幽默!所以精神不能穷 手脚不能懒 所以有几个小姐妹一起疯 这样的晚年果然幸福呢
三星半,工作日晚上的轻松小品,妙极了
绝命毒师法国老妇人版本
法国的调调&老人元素&民族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