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是:爱因斯坦说过,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在什么时候,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武器一定是石头和树枝。
这句话其实就是说科技太过强大,导致战争武器的毁灭性非常巨大,在电影里面就是那个幽冥,简直无敌,碰人就死,战争+强大的科技=惨痛的战争代价,电影的核心思想就是在这里提醒,反战。
第二句话是男主角发现那个实验室之后说的:我发现科学不能解决(解释)所有事情。
这也印证了主题,科学只负责如何制造强大的武器,而无法限制它被如何管制和使用,这也是科学的无奈之处,战争是无情的,看到科学被这样使用,他作为一个工程师(科学家)内心也是十分痛苦,所以他最后销毁了所有证据,因为被军方的人或者国家发现了,必然又模仿来对付自己的敌人,然而他内心希望的是和平。
不经过实践检验的武器不是好武器理论上很黄很暴力的幻想武器,居然被小小的铁屑和电脉冲就搞定了。
听听这武器后面的理论吧,拿过诺奖,有爱因斯坦背书,分子级扫描,纳米级3D打印,还要搭上一个人的灵魂。
刚开始的时候正面肛坦克都不虚,后来呢?
撒上一把废铁,再加上一把电击枪,K.O.。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战争推动了科技,科技又反过来革新了战争、方方面面。
好比希特勒闪电战中的斯图卡、四号坦克、V2火箭,一开始无往不利,后来被抓了痛脚,对应的出现了喷火、T34、计算机。
更不要说纸面上光辉灿烂的定远镇远之流。
你喜欢和平,只想做sheld,好吧,先去搞出spear来,再杀掉一两百号人,然后你就可以打包回家享受和平。
不用于现实的理论/理想永远完美,不经过检验永远不知道哪里短腿,哪里需要补救,现实永远缺憾,永远需要前行。
1、认知偏见 马克•克莱恩说人们总是用偏见的眼光对待看到的东西,对于未知的东西人们各有不同的解释。
牺牲了很多人后,基地长官把责任丢给了设备制造商,所以他认为是仪器坏了;迫于CIA高层的压力,女调查员选择了一个最能使高层信服的理由,所以她认为是敌方的隐形武器;而饱受战争痛苦的本地居民,则更愿意相信那些是幽灵,有种盲目的相信被救赎或神力消灭敌人的幻想。
马克•克莱恩则选择了实践的方法,他只相信考察的结果。
2、夜视镜 电影里的夜视镜能够呈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其原理大概是温度检测辅以成像设备。
当然这种级别的科技早已实现,算不得惊奇。
但把原先的眼镜片成像替换成投影仪成像,就高明的多了。
3、人体上传与凝聚态3D打印 这个就属于科幻了,也亏的编剧能想象这么一出戏。
把人分解到原子级别再重组,现在是做不到的,未来或许可以。
两百年前玛丽·雪莱想象造人的过程就是简单地把胳膊、腿儿、躯干组合一下就差不多了,而现在人们的想象中已经用上了3D打印,真可谓是时代不同幻想各异。
有趣。
好歹也算是个影迷了,关注了不少大导演,有什么新片很早就会关注,一直到上映观看。
每年都有那么几部列入计划必看的电影。
而这部电影是我无聊时在网上发现的,当时是本着打发时间看看的,一看片头,呦,不错,开头拍的不错,过一会,哟,中间剧情也不错,再往下看, 不对了,还是很不错,照这个趋势,是部大片呀,我怎么没发现?
赶紧暂停了去豆瓣,看看我到底错过了什么。
豆瓣搜了一下,确实不是什么大导演的片子,我这才安心往下看。
直到整部电影看完,我叹了口气,差点错过一部大片啊,论剧情和拍摄,不比名导的差,我个人给与4星好评!
刚看完,感觉题材不错,把战争跟“幽灵”结合的很好,不突兀,有理有据。
也有使命召唤的范儿!
既有大片即视感,特效也不错,也有对战争、人性的深刻反思。
很多人说剧情、装备、武器、敌人太过天马行空,但我要说:这是科幻片!
现在看当年星球大战中的很多科技已经照进现实了,但你想想那可是上世纪70年代拍的,那时候咱连自行车都没有,你能想到今天的你会开上汽车吗?
能想到会飞出地球吗?
这正如现在很多人不理解现在的科幻电影一样。
这可不仅仅说是以前的吸血鬼变幽灵,木桩变电击枪,换个兵器无脑打怪那么简单!
说科幻电影引领科技发展一点不为过!
我们一直处于科幻片的“无人区”,所以也鲜有创新,山寨横行,很期待“三体”的上映!!!
战术眼镜激光,多重镜片自动校准高光谱摄像机,设定好紫外线,把某些零件的极性对换,或许可以把他从摄影机变为探照灯,让肉眼可见。
穿墙,一击必杀,速度极快幽魂铁砂能够克制,脏弹战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波色和爱因斯坦预言的一种状态,它有非常不寻常的特性,铁锉屑能使其速度变慢,无法穿越陶瓷,但能穿墙,温度非常低,以至于直接接触便能瞬间致命。
等离子放电,可以破坏凝聚态。
这武器帅的一批啊,三脚架,多弹夹横插在枪身上,双重瞄准器校准,开枪时枪身旋转。
开枪前士兵戴上护目镜,肩头一体防护甲。
机器狗跟随,携带装备。
以分子水平扫描人类,并以凝聚态印出生化仓中的尸体,控制这些人形幽灵科技版幽灵
不错的片子,看着很爽。
BEC(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打印出的超物质人形武器,这个创意还是蛮新颖的。
最后还有男主武器专家对受难“母体”的关怀,让那些介于生死之间的灵魂rip,也算是有人性有思考吧。
唯一感觉有点瑕疵的就是男主想明白“幽冥”是个什么玩意有点太突然,还有其他人居然反应如此平静。
😐槽点就是本来以为tank可以装得一手好逼,结果分分钟被秒。
但是还是有作用的,除了有个光学探测器(真像红警里的光棱坦克)照啊照的,还有让男主想明白陶瓷可以阻止幽冥击穿坦克,进而在避难所里面建了支“阿森纳”(兵工厂),再进而最后核电站场景可以像玩FPS一样爽爽打鬼,这片子剪一剪可以推一款COD类扩展任务包了。
最后小女孩好评。
❤️
在不久的将来,战争会是什么样子?
这部电影给了很好的回答。
不想去谈科技飞跃后的战争,那些太玄乎,有生之年或许看不到了。
但是这部电影描绘的战争如果发生,或许可以在新闻里看到。
“敌人”只是一种在电影当时科技水准下正常的产物,就如核武器先后研制出来,早晚会生产出来的,对敌武器也是如此。
电影展现了一些细节值得我们揣摩。
军队的东西拆一拆拼一拼,就可以组装为另外的武器,这是多么模块化的世界,这样的军队正是将来所必须的。
智能机械参与战争,见最后决战时改装的机器狗。
相对老式的武器(AK47系列等)依旧在服役,也能与装备先进的美军对抗。
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反战电影,不管是男主一开始反战的愤慨,还有那些流言,更不谈那倒下的孩子,亦或者是男主最后坚定的离开,诸多细节充斥的反战情绪。
战争不是儿戏,新式武器带来的死亡不仅仅是对手的,影片结尾,幽灵哪个又不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呢?
愿有生之年,世间太平。
我是看了知乎的推荐才去看的,大体上符合预期,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
先说优点。
本片最大的特点在于故事结构——布局合理,条理清晰;放出悬念,保持悬念,解开悬念,每一个步点都恰到好处,把一部科幻片硬生生拍出了神鬼悬疑剧的氛围,也真是让人佩服。
至于本片的缺点,我认为是人物刻画。
从主角到龙套,没有太大分别 ;把每个人物单拿出来看,从片首到片尾也没什么变化。
这个故事的背景其实很适合人物个性的塑造。
压力之下人性才能充分暴露,本片已经营造出了绝望压抑的气氛,导演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气氛去描绘出一幅迥然不同的众生相。
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千人一面的团队,每个人的情绪都是同步的,一齐恐惧,一齐振作,一齐舍身取义,让人难免失望。
关于人物刻画,我还有个不解之处。
男主是科学家,女主来自中央政府,一众男配是前线士兵,这三种背景设定显然是为了人物塑造而服务的。
这坑该掘在哪都标好了,为何后来却没有深挖下去?
难道是因为导演,编剧和出品方最后没达成共识么?
此外,作为一部科幻片,这部《幽冥》本身还是有点逻辑硬伤的。
譬如一个科学家,随便用边角料在一夜之间就能捣鼓出几十把破解敌方黑科技的强大武器,这效率只怕比托尼斯塔克还强不少。
不过作为一个科学素养一般的普通观众,我倒是没这么出戏。
也许科幻发烧友们会看得尴尬症发作吧。
综上所述,《幽冥》算得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不过偏好人物细腻刻画的观众朋友以及广大科幻爱好者还是绕道吧,你们是不会喜欢的。
Netflix拍摄的电视电影,2016年上映,《幽冥》。
影片展示美军在摩尔多瓦的军事行动(架空),遇到了无法看见,也无法击中的敌人,他们称之为幽冥。
不过影片是科幻类,而非玄幻类,于是美军的一个优秀科技人员,先是通过特殊摄像机拍到了这些幽冥,然后推断出他们是凝聚态的物质,于是逐步想到了破解方法。
影片虽然大场面不算很多,但基本还是营造出了末世感的科幻战争电影场景,值得看一看。
3D打印凝聚态人形兵器,脑洞大过天,服气。
评分偏高了,满中二的其实。
镜头拿捏得挺一般。前半部分低成本科幻佳作,后半部分好莱坞日常式失控展开
全3D打印的幽灵军团【
还是美国大兵在世界各地降妖伏魔的格局,却做出了不一样的格调 。“幽冥”大概是真人电影里出现过的最优雅最美丽的怪兽,背后则是战争留在当地人身心 上的深深伤口,军火技术专家的人道主义和理念也表达得非常完整。在华丽影像和理念表达这两桩大事完成之后,怪兽跳不过铁渣结界这种小节不值一提。
豆瓣评分莫当真
故事背景设定烂,乱套高大上理论,而显然核心技术甚至都不是凝聚态;后面的逆袭牵强,而且明显拍得很糙,草草收场;要不是在选角和特效上花了点儿功夫,也就2星吧。
拍得好難看啊~
还不错,让我想起了终极幻想
牛掰制造鬼魂杀人
比较可惜,故事上如果“幽冥”真的是鬼魂的话,科学对阵灵异,那就好看了....
呵呵 标准伪大片实则小学生 知道叫救援带探照不知道叫救援带铁蛋儿。铁蛋儿。铁蛋儿。
值得一看
人类不要总是造一些东西害自己好吗
人物塑造基本为零,极其扁平的人设,一定有一个倔强的被嘲讽技术型主角,一群憨傻的大兵关键时刻牺牲自己保护他人,再来个老是站到主角对立面坑队友的人,我们的主旋律电影都不玩这了诶
幽灵军队,让人想起纳粹黑科技、可操控的杀人机器永远是具有强大诱惑力的研究,最后的决战也很燃,比那什么海军陆战队大战外星人有意思多了
这部是16年的,今天拍的大数据爽片真不如几年前的这部好看
一直因为这片拿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当点子想看的,在遇事不决量子力学的年代属实是股清流,这个设定实在太爱了。但是虽然非常想看总是一直没看。不过看下来还是典中典的内种科幻片套路,找个人们熟悉的类型塞进科学解释(比如本片的元素就是当地传说中的鬼,去掉科学解释就是这样),然后什么二手科学家拯救世界啊,各种很套路的UI和道具设计啊,总统演讲啊,一拔虫后的插头小兵全掉线啊各种cliche。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只是为了解释幽灵用的……后面为了剧本套路就不讲逻辑了,反正观众已经看了这么久了,留存时间已经到了。不过小队战术拍摄的质感还是不错的,还有机械狗这种看着很现代的,我这种假军迷真军盲还是觉得蛮爽的。反正还是挺网飞的,如果想要点普通的精神食量,什么火锅烧烤这种而不是大餐,也不是便宜快餐下个肚,那还是能满足的。
总觉得幽冥应该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幽冥无产阶级政党。这样拍才得劲
如果没有最后强行人道主义“表白”我愿意给四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