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镖门

镖门,我叫刘安顺,The Great Protector

主演:霍建华,贾青,李健,王庆祥,倪大红,康凯,党浩予,刘一含,郭晓峰,尹铸胜,程枫,陈牧扬,周奇奇,于彦凯,董玥,汪洋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镖门》剧照

镖门 剧照 NO.1镖门 剧照 NO.2镖门 剧照 NO.3镖门 剧照 NO.4镖门 剧照 NO.5镖门 剧照 NO.6镖门 剧照 NO.13镖门 剧照 NO.14镖门 剧照 NO.15镖门 剧照 NO.16镖门 剧照 NO.17镖门 剧照 NO.18镖门 剧照 NO.19镖门 剧照 NO.20

《镖门》剧情介绍

镖门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之际,世道混乱,群雄横起,正是英雄谱写传奇的多事之秋。凭借形意拳独步江湖的山西太谷镖局总镖头戴海臣(王庆祥 饰),将总镖头的位置传给入室大弟子刘安顺(霍建华 饰),并将女儿戴戎(刘一含 饰)许配与他。谁知一连串的变故让安顺跌入谷底,他被迫远走京师,而太谷镖局的总镖师则由安顺的副手李希平(李健 饰)接任,此后希平更娶了戴戎为妻。另一方面,安顺偶然遭遇泼辣的女土匪路瑶婷(贾青 饰),一镖一匪之间竟因奇妙的因缘慢慢产生了感情。 时局动乱,战火纷飞,在时代变革的重大时刻,曾经在江湖上占有重要席位的镖师们将经历时代的猛烈冲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艾希曼郭富山东京二十三区女侦探人生第四季家族的诞生友罪恶行红楼私房菜全糖少爷1奶奶跟外婆西游记比丘国双城故事最佳敌人小猫跳出来3D比彻姆大宅非诚勿扰3对我说谎试试相棒第19季男亲女爱鹊刀门传奇刀手索妮花牌情缘济公之神龙再现纵横千里之一发千钧震动心灵救赎危险良人搏击傲娇小女生刑警之海外行动

《镖门》长篇影评

 1 ) 为了那看得见的光芒

这是我在豆瓣的第一篇剧评, 我不擅长写文,只是爱豆真的给到我很多正能量。

所以,为了你非常看重的一部作品镖门,我愿意以拙劣的文笔写下一点点文评。

---题记This is my first picture review on Douban.com.I am really not good at writing just because you really take much positive energy on me.Therefore,for the good play you take great concern on ,I am willing to write a picture review essay with artless expression.--Preface(Ps:在努力学英文当中,实在写得拙劣,请无视,而且真的只能周末在网上追剧,这篇剧评也许会很慢很慢,但愿我能写完)镖门13集印象最深的台词:咱担得起事,就做得起人。

The great protector 13 series most impressive lines---We can take the things on the shoulder so we can be a person.打开镖门,厚重,质感,情节紧凑是我对这部剧的初印象。

为这部剧的摄影点1万个赞,印象最深的场景是日出草地,美cry然而这些只是精品剧的衬托,更让我惊艳的是,每一个角色鲜明的性格演员演的活灵活现,跃然荧幕。

秀儿的神情眉目,王爷的豪爽逗比,少东家的精明与见识,左右逢源,山猫的狠辣与可悲可怜,骗子的虚张声势,每个角色都站得住角,演绎着那段风云岁月的人生百态。

Watch the show of the great protecter at first glance, heavy texture with tense pacing of the plots, which left the initial impression on me. Thumb up for the drama’s photography. There is beautiful sunrise on the grass scene impressing me most. How beautiful But it’s only the foil of boutique drama, which blow my mind more is each role owning a distinct personality and each actor acting vividly. Xiu’er’s animated expression, king’s forthright and amusing character, lord’s astute personality and wide knowledge and who can has everything from all side,.Shanmao’s spiteful hot means and sad and pitiful back story, fraud’s bluff, each role is tenable and lives in the turbulent years 刘安顺大镖头,在这些人物中逐渐铺陈,构成一条穿梭的主线。

他的性格很难描绘,不是那种用特色可以形容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吧。

当马师傅走镖一生,却为了一辆马车带大伙走入其他镖路的时候,刘安顺非常生气:“你这是在让大伙跟你冒险!

”依镖门的规矩,需要从镖局中除名,大伙都为他求情,安顺不肯,然而转身之时,马师傅自尽,想用死来维护曾被自己活着的时候没能坚持的原则。

规矩,在他心里,是活着的尊严。

守着金罐子,吃着糟糠饭清贫之时违矩,是他的耻辱。

Liu an shun the protector who is laying in the roles and forms the main structural thread throughout. His character is hard to portray, which is not sth could be described as distinctive feature.I think it’s more like a spirit. When master Ma lead everyone to the other road of dart road for a carriage .Liu an shun is very angry:”you made everyone with you to take a risk” Per dart door’s rule, he will be expelled from escort house. Everyone appeals to an shun’s mercy but he couldn’t agree. The time they turn around, Master ma suicide himself to maintain the principle which he couldn’t insist on when he lives. Rule in his heart, is the dignity of live. Protect the golden cans while eat the poor foodWhen he is poor he broke the rule which he thought it is a shame .安顺完全没有想到马师傅自尽,刚入行时,是马师傅带他教他镖门的规矩。

面对同门情谊,大伙门又建议马师傅这应该算是因公殉职,算是镖门的人。

安顺依然不肯,没这规矩。

这里我插播一句:“一拳败万拳来”安顺是明白人,坚持着公正的信念。

然而大伙们都觉得情有可原,通融一下也无妨,甚至他的未婚妻也用一种妥协的方式和缓了局面,其实两人的价值观不同在这里已经初露端倪。

An shun never thought Master ma would suicide himself. When he started, it’s Master ma who coached him the rules of escort house. Facing the ever friendship, others propose Master ma’s death should be ascribed to duty and he is still the escort door’s person. Anshun still disagreed as there is no such a rule. I want to insert a line:An shun is a man of sense ,insist the fair faith. However, others reckon that’s understandable and it doesn’t matter to bend the rules a little, even his fiancée used a compromised method to soften the tension. Actually the two’s value ‘s difference at the fist sighs of here.马师傅的妻子来镖局闹事,吵着要给个说法,不然不入殓。

安顺的娘亲将那辆马车拿出来---这是安顺父亲生前留下的唯一一件东西,安顺割舍下心中万般不舍,对母亲的歉疚,诚心诚意牵着马车给马嫂。

马嫂却误会是羞辱马师傅。

一把刀下去,将马劈成两半。

安顺刹那的颤抖与悲恸,让我印象深刻。

爱豆•The wife of Master ma came escort to go for a status or she won’t do the encoffination. Anshun’s mom took the carriage while anshun’s father’s unique inheritance.Anshun gives up heart’s dismay and being sorry for his mom, sincerely send it to Master ma’s wife personally. But she misunderstand it as a shame to Master ma. Split the horse into two halve.Anshun instant shiver and mourning touched me deeply.师父戴海臣在夕阳下被叔揭发是捻军当年快刀“不见血”,而山猫是大帅的儿子。

大帅是谁?

洪秀全不太可能?石达开?

我实在不知,捻军是清人对太平军的称谓。

当年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虽然短暂,可是那股不怕死的精神让洋人畏惧,让后人佩服。

我很久没有学历史这一科了,但这段教科书中只言片语了解的农民起义当时读来确实让人热血沸腾,忠肝义胆让人肃然起敬,只是后期太平军日趋腐化,决策失误,人心不合,后来捻军被曾国藩剿灭,曾国藩亦是伟人,只是可叹清朝继续的丧权辱国,中国依然沉睡In the sunset,master Dai Haichen was exposed by uncle that he used the sharp sword to kill people named as the "without spilling blood" in Nian army.However, the bobcats is the son of the guard.Who is he?Is Hongxiuquan unlikely?Shidakai? I really do not know, the Nian army is the Taiping rebellion's appellation named by Qing Dynasty .Though was suppressed soon , but that the spirit of not afraid dead arose foreigners' fear,also admired by later generations.I haven't studyed the subject of history for a long time,but Reading a word or two in the textbook really stired my blood. Having good faith is admiring, but later period Taiping army gradually corrupted,fatal decision-making mistakes, betrayal among people,which finally was destroyed by Zheng guo fan,who was also a great man.Since then Qing dynasty still humilated the country and forfeited its sovereignty. China was still slpeeping.话题扯远了,师父当真演得传神,让这个人物变得万分有说服力。

杀山猫之前给他三次出刀的机会,与阿叔过招之时五招之内想着如何不伤他。

当年捻军那段抗击洋人抗击清朝的往事也给这个人物下了注脚,添了一段更深的浓墨重彩。

I took it too far.Master really played vividly and make the figure convincing.He offered 3 chances to Bobcats for taking his sword before killing him,thoughting of how not to hurt the uncle when fighted with him.The past nian army's fighted against foreigners' army also made the footnote of master with thick and heavy colours.安顺的娘亲亦是一位明晓大义的母亲,有如斯前辈,安顺焉能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然而这些都不是绝对的,至少李希平也是在师父的教导下长大,还有师妹,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发自内心的坚守。

多少人将规矩挂在了口上,只有他和师父将规矩刻在了心里。

又想起爱豆的种种好,人品饭霍迷都知道,他也是一个爱给自己定规矩爱给粉丝定“规矩”的人。

爱豆人物原型你说,你占了几分?

Anshun's mother is also deeply consicous of right and wrong.With these models,how could not Anshun excel his prodecessors?However,it is not abosolute,at least lixiping and his younger sister weren't.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himself,standing strong in principle. How many people just talked about it, only he and master kept it in heart. I just thought of idol's all kindness again.Fans loving his character all knew that he also liked to make a rule for himself and his fans.Idolfor the prototype,how many aspects you share?4-11集印象深刻的台词:娘去京城是去享福的,是去开眼的。

每次看到安顺娘和安顺的互动都觉得好感动。

寥寥数个镜头勾勒出慈爱的中国传统母亲的形象。

当刘安顺在京城与警察剑拔弩张时,安顺娘适时地端出一碗面缓和气氛;当镖局陷入断粮困境时,又是安顺娘默默地拿出压箱底的私房钱,还叮嘱账房先生千万不要让安顺知道。

每一次镜头切换在安顺娘那儿时,我都觉得温暖。

印象最深的台词二:钱,钱,命相连哪许是和个人经历有关吧,对这句话感触颇深。

刘安顺初到京城,又是黑袋,被八大镖局欺负,被杜载山算计接了护路瑶婷周全这趟差事,哪知路瑶婷竟劫了京城的九贝勒,被警察追捕。

警察来到广顺镖局,放话若天黑前没有集齐八大镖局的灯笼,便要将路瑶婷逮捕。

安顺险中求胜,雪夜画九宫格激战镖局头目。

两场酣战下来,八大镖局的人败下阵来,杜载山又设酒局,佯装服气,暗里藏刀。

安顺心中雪亮,直接戳穿他们的诡计,却又给他们面子,大坛饮酒,豪气干云,而后昂然离去,救路瑶婷于水火之中。

之后杜载山又丢给安顺一个烫手山芋,护送九贝勒,哪知这趟差事竟要踏入花街柳巷,安顺心守镖门规矩,却又苦于合约缠身。

进退两难之际,唯有设计自己中疟疾,自啜蜂毒来制造重病假象。

此间牺牲,此等坚持,此种聪明,刘安顺,你真是条汉子!

额尔赫也是逗比,自己穷到买不起单,却还是那么好面子。

撞见刘安顺和师妹在饭馆吃饭,二话不说作东请客。

埋不起单后,宁愿挨胡万的手下暴打,一下一两银子地数,六十多两银子“还清”后还加几俩“利息”后,便再也不肯挨打,提着两个小喽啰吊打我也真是醉了,天下竟有这样吃霸王餐的王爷!

安顺和佟哈的嘴上过招也妙趣横生,安顺眼明心亮,礼貌回拒的同时又不失风度,不失坦诚,不失仁厚,佟哈却是顺着竿子往上爬的主儿,更何况佟哈就是吃这碗饭的,一张嘴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佟爷也是个有意思的人,时局艰难,他能一眼洞穿清政府的破败,和少东家想得一样--这清政府是烂在了根子里,这天怕是要变变颜色了。

他能把好面子王爷哄得服服帖帖,一句“吃白菜也是爱国”将王爷的心熨贴得舒舒服服的。

这群人真可爱,“浮云是神马?

神马都是浮云”O(∩_∩)O哈哈还有山猫在这几集里也是异常可爱,给路瑶婷偷冰激凌自己差点被革命党杀死,也不舍得自己吃,想来对瑶婷也有几分真心。

瑶婷也是萌萌哒,我都落在你手里了,照样胆儿大包天,古灵精怪,一句我还要吃,你再去偷点笑Cry。

还真别说,山猫又乖乖从领事馆偷来一桌红酒宴给自个认定的媳妇飨用。

但山猫本质上还是个六亲不认的坏蛋,这不,分分钟欲把路瑶婷给奸了……安顺为救瑶婷,重新煅刀,意外得到师父的背后指点,悟透形意拳化劲。

与张端和比武那段,帅呆我,那是帅在骨子里的,那种自信,行云流水的范儿,我在刹那间犹如看惊鸿舞一样,惊艳了时光。

多谢华哥,我以前浸在偶像剧韩剧里,极少看正剧。

可是一部战长沙让我哭到眼泪肆意,感悟珍惜当下,理解那个年代普通人的选择,战争的真实、无奈与残酷。

而镖门的内涵让我着迷,金句给人以启示,演技直击内心,精神深蕴于时代内涵,底蕴厚重经推敲,视角非常独特,在清政府将崩未崩之时,袁世凯即将掌权窃取劳动果实之际,革命党书写风云变幻血荐轩辕之时,可以触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在我心里,它是一部不该被埋没的好剧,不同于之前我看过的大部分剧,看着能留下一点东西在心里。

我觉着自己的观剧眼光也随着华哥的转型而转型了,当然许是年龄渐长经历了更多东西,不再痴迷王子公主般触不到的空中楼阁,也不再迷恋偶像剧华美如糖纸的外衣。

忘了提的还有沁格格,高冷范儿,与安顺的那一段对话太值得玩味了,护镖去关外?

这背后的深意、情愫涌动跃然而出。

在安顺把沁格格救了那一次我心里咯噔一下,还好救的不是袁世凯,这玩笑开大了·呵呵,继续观剧,走起12-38集距离追完镖门已有一个星期了,由当时的心塞已到了现在的空落,很多东西就这么打在了心里,无法言说。

写的也不过是废话罢了。

可是出于“善始善终”的心理作祟,还是强打起精神写完这篇文文吧。

剧情走着走着就走到了颠沛流离,走到了生离死别,走到了人生的支离破碎,让人猝不及防,倏忽之间,天塌地陷。

我的眼角只是湿润,不像战长沙肆意两行清泪,然而心里空落落的。

疼。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

不知怎的,就生出这样的感念。

蛇鼠横行,狼狈为奸。

厌极了黑暗的世道。

思绪有些断层,我想写的这些都不是自己内心的那个点,索性散作一团好了。

刘安顺,我非常喜欢这个人物,厚重,华哥说他是感同身受的,我想是的,这个人物多少有一些他的本性。

我也感同身受,倒不是因为和这个人物有多像,而是他的价值观,还有自个经历了人生一些挫折,再来看待这个人,真的是了不起。

很宽仁,不管自己多受伤害,始终对别人存了一丝厚道。

心中雪亮,却给足别人面子,三教九流,除了必要的,谁也不得罪。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顺哥经历的兄弟的背叛、未婚妻的背叛却对师父说,“不怪他们,都是我的错。

”孝和顺,尊师宽仁,有些东西,即使心里放不下,吃了很大的亏,栽了很大的跟头,也不以怨报怨。

还有对待佟爷的那份智慧,当真叫人佩服。

佟爷到最后性格仿似被人修剪了枝桠,留下了规整。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不敢说刘安顺是圣者,然而他的确渡化了一些人性的黑暗。

坎坷孤零的人生,恍如一场悲空。

经历的巨大悲恸,又怎能让岁月消融?

我只是难过,只是难过。

而他,始终沉默是金。

痛,痛,痛到麻木,命运像个最优秀的拳击手,一拳又一拳伤得刘安顺体无完肤,他,依旧是他,没有被仇恨蒙蔽了心智,被愤怒灼伤了理智,被委屈堵塞了心胸,被挫折磨平了意志,被命运收服了良心,被不公损害了宽仁,被苦难屈服了头颅,被乱世妥协了规矩。

其实我到现在也没能真正理解这种态度,然而我佩服有这种态度的人。

人都是有意气的,能克制自己意气的人,定是有强大的坚忍,有强大的理性,有强大的现实主义精神,定是守得住内心,能看得到自己也能看到别人的人,遗世独立,重情重义。

“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羽毛太过艳丽,以至于把它关在笼子里欣赏亦是一种罪过。

"安迪、安顺都是这样的人,命运是囚不住这样高贵的灵魂的。

I have to remind myself that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And when they fly away, the part of you that knows it was a sin to lock them up. 如同我最喜欢的电影里面的男主角安迪,如同我最喜欢的小说的男主人公瑞德,镖门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刘安顺很出彩,教给人很多东西。

他们都很了不起,也都拥有强大的内心。

我是很喜欢这些人物的。

但是说不出,让我写瑞德,我写不出个所以然;让我写安迪,我写不出个所以然,让我写刘安顺,我同样写不出个所以然。

我只知道,也唯一知道的,他们就那样烙印在了我心里。

念念不忘,只想时常温习。

很喜欢匪儿,是一种不期而至的喜欢,恰如冬日里的阳光,化解了镖门人生苦难下的哀愁,这是一场飞蛾扑火般的旷世绝恋。

每一刻的浪漫都伴随着伤痛。

匪儿匪儿,听从心的呼唤,却等来换了人间。

对匪儿是说不出的喜欢和欣赏。

在我心里,顺哥和匪儿这对神镖侠侣红尘作伴,策马奔腾,把酒邀月,绝尘江湖。

他们就在我心里美好着,见与不见,都是欢喜。

人生如苦酒,醉在剧集,念念不忘的美好,燃在心里。

没想到会写得这么短,然而心态早已不一样,不是一种剧情,而是一份难忘。

就是时时想着它,想着看一看吧,就像肖申克的救赎和Gone with the wind 一样走进了心里。

背后的故事和主题曲一样让人动容的一部剧。

没有那么的喧嚣,就安静的在那里,不知道为什么被吸引,然而已然被深深吸引。

后记为什么会喜欢华哥呢?

华哥的外表给人忧郁的感觉,但内心充满了阳光。

被他强大的磁场所吸引,产生奇妙的共振,分享了很多正能量,入坑时是最低谷的时候,恍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所以喜欢一条平行线,定义域是霍建华,值域是无穷大,每天微积分,无极限值。

在几何空间里,偶遇的概率是0,可是在我心里,你是永恒的1。

 2 ) 海棠秋日梦,何处诉离殇

《镖门》可以说是我第一部完整地看完,没按快进,甚至连每一集的片头都没错过的电视剧。

很喜欢片头曲,周劲翔先生填词的《陌路行》,其中有一句词是这么写的:海棠秋日梦,尔与此生何处不是悲空。

让我想起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中的一节: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海棠的象征意有多种,放在本剧所述之时代进行解读,更是意味深长。

其中有一种说法,称海棠为断肠花,思乡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

观《镖门》中刘安顺的一生,除了规矩二字,不也萦绕着道不清的乡愁,说不尽的别绪?

《镖门》由马师傅的死开始的。

马师傅是带刘安顺第一次走镖的启蒙之师,因为擅自更改镖路夹带私货,为了对得住镖门选择饮弹自杀。

这是这个故事的第一道离别。

在外人眼中,马师傅的死是因为刘安顺的不近人情所致,加之后来他自认比武落败,又因为有吃软饭才坐上大镖头位置之嫌,说是自愿接受当开镖牛的惩罚,实质是被迫离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太谷,远行北上。

也因如此,有了刘安顺的乡愁。

乡愁是暧昧的,离家的人最清楚,又最糊涂,它可以是你从小在此长大的城市,也可以是家中老母的笑容,亦可以是记忆中街头巷尾小店里那口馄饨的味道,到最后,你分不清楚你想念的是故乡的什么,但仍念念不忘。

刘安顺当然也是有乡愁的,不说那刀削面、汾酒,离乡万里,他始终记挂着家乡的师父戴海臣,惦记着青梅竹马未过门的戴戎,手足情谊的李希平,时时不忘开辟新镖路,摘黑袋,回太谷。

刘安顺的乡愁不是美丽的,全剧的开局就为这部剧定了个苍凉的调子。

但这部剧最出彩的地方是,时常有让观众忍俊不禁的人物设定。

满嘴跑火车的佟哈,干的是骗人的勾当,投奔了刘安顺后仍不忘以广顺镖局总经理自居,每次那特色的京剧背景音乐响起,便知道佟哈又要开始“唱戏”了。

古灵精怪的匪妹路遥婷,初来乍到北京城,便提出要去嘎杂子多的地方,丝毫没有顾忌自己女儿家的身份;喜欢的人便直直地看着,不懂忸怩掩饰,常常被网友亲切调侃为痴汉脸;说错了话便被老爹打歪帽子,撒娇时会窝在老爹怀里,与老爹碰头。

憨厚傻气的额尔赫,上门比武被女流戴戎打败了,便说自己是中了妖法;碰上秀儿就开始晕头转向,但又时常顾念到作为男人与王爷的尊严,一本正经地摆架子;嘴笨心直的他每次总是冷场王。

传说睁眼就要杀人的山猫,在和叔面前便像个厌倦父母说教的小孩子,老跟和叔抱怨“你不要在我耳边叨叨叨,叨叨叨的”;跟和叔置气后像个要不到糖的小孩般嚎啕大哭;会幻想自己有魔法,能够施法使门自动开,下人开门开得快了还被他责骂一句“你不能慢点儿开吗”;每次见到匪妹的时候,眼神都像见到最心爱的玩具的小孩子一样。

嘎杂子袜爷,平时爱装成牛逼哄哄的样子,实际上经常认怂,找刘安顺单挑,直直地向别人冲过去,人家拳还未出,他自己反倒自打自个儿一拳,还向大伙儿叫嚣是刘安顺打了自己。

这无赖的做法还让刘安顺留下了阴影,让人哭笑不得。

当然剧里还有许多让人轻松一笑的情节,譬如刘安顺初到京城的镖局,把鲁系掌勺的陈爷误以为是镖师的一问一答把人逗乐;带匪妹买布时,误把匪妹幻想成戎戎后忽而惊醒的眼神逗趣得很;在京城,匪妹伙同两个小伙伴又想打劫逛完窑子的九贝勒时,被刘安顺识破后落荒而逃,那逃跑的速度让人怀疑是加了快进;还有看似古板的祁爷,也会捉弄人后来一句”逗你玩的“。

变脸的戏法为什么好看,不在于每一张精美的脸谱,而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张脸是什么。

佟爷这边厢还在说着麻衣神相的事儿,勾搭着人买他那个据说染有香妃娘娘体香的鼻烟壶,但他能为重建镖局的事儿捐出自己珍之重之的大洋,在解散镖局的时候坚持留下来。

”匪二代“路瑶婷初出场时是刁蛮任性,但后来的匪妹,为了帮爹报仇,也不愿刘安顺搅进这趟浑水,忍痛离别了爱人。

看似懵懵懂懂的王爷,却一心为了报效清朝,恨铁不成钢,信仰着达木苏王,其实就是信仰着自己心中的坚持。

而山猫,我始终不认为他是一个好人,但他是坏人,不是小人。

能光明正大地坏,像个宠溺坏的孩子,肆意挥霍自己的性子使坏,总比小人的阴险来得叫人痛快。

何况他对瑶婷的从一而终,令人惋惜。

而袜爷,是这部剧中的第二道别离。

他一生的确干过不少受人唾弃的勾当,但袜爷不是没有脸子的人,在妓院,他吹嘘自己也是看家护院的镖师,却在被人逼问镖局的名字的时候,支支吾吾说不出口。

袜爷的心中其实敬佩正气的人,所以王府着火,他会看似反常地带着人维持治安,却被贾克木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当街斩首,临死前要求扬名的呼喊,令人对这个市井的嘎杂子刮目相看。

《镖门》到最后,几乎每一集都是一道别离。

让我想起《一代宗师》里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世间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所以《镖门》里,这些人的离开,是否都是为了重逢而准备的久别?

沁格格的欲言又止,离开前给予刘安顺的拥抱,可惜没等到刘安顺已然举起的手作出的回抱,她便毅然地转身离开。

看似毫不恋栈的潇洒,却是一个女人的骄傲。

为了摆脱“镖匪不同路”的宗规,路宗山为了女儿下山接受招安,求的是女儿身份的洗白,却为此送了命。

匪妹路瑶婷,历尽艰辛,以为可以与刘安顺策马天下,可终究是难逃一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雪下在安顺的心里,却沾不湿瑶婷的发。

师父戴海臣,从太谷远道而来京城,为的是请安顺回去当大镖头,却遭到安顺的婉拒,他便想师徒三代人再走一次镖,没想到这次的走镖竟成了自己的绝唱。

其实老爷子始终是希望安顺能回去的,所以苦心经营,让希平随时退让大镖头的位置,因为他相信安顺会回来,太谷是他们师徒的故乡。

但是,什么是故乡?

倘若故乡,仅仅是一个居留之地,那么镖师四处走镖,漂泊天涯,故乡便在脚下,走到哪里,哪里也可作为故乡。

然而鄙人认为,故乡是无形的。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

同样,在《镖门》里,有规矩,就有故乡。

规矩就是故乡。

刘安顺的一生,恪守着众多的规矩,同门之间不能传授,同门之间不能觊觎,镖匪不同路,这些都是镖门的规矩。

刘安顺离开了太谷,然而规矩自在心中,故乡也在心中。

因为所谓故乡,其实便是塑造一个人性格的原初。

所以刘安顺的乡愁,并不是太谷看得见的林林种种,他思念的,是乱世之中,守规矩的心。

因为很多人都认为时势造英雄,顺时势者昌,逆时势者亡,没人甘于安守那些老土的规矩。

所以希平急于变革镖局,不惜剑走偏锋,结果是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他践踏了镖门的规矩,贩卖烟土,残害同门,没有了立身之本,再也回不去太谷,回不去镖门,回不去心里那个故乡。

所以李希平做事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他三番四次像是失了控只管向目标冲的盲牛一样,想方设法杀害刘安顺,但却会在得知贾克木误杀了路瑶婷后对贾克木拳打脚踢,其实希平的心中也存着乡愁,仍是惦记着与刘安顺戎戎三人在太谷的美好日子,只不过他被嫉妒熏了心,蒙蔽了双眼。

乡愁与别离,像是片中那些打马而过的、铺满黄叶的枯树林,也像是安顺夜挑八大镖局时下的那场鹅毛大雪,是我对《镖门》的印象,也是我对《镖门》的理解。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结,都有一些要守的规矩,像是少东家虽然一心做一个买卖人,在乱世中求个安稳,但早年日本留学时纳投名状的壮志,他不会忘,否则大可不必跟闫金水谈什么革命生意。

很庆幸,能在年轻时看到这么一部讲究规矩的剧。

现今时代,信息爆炸,纷纷扰扰亦多,守还是变,或者说两者之间的衡量,莫说年轻人,就算是上了年岁的人也未必能把持得好。

《镖门》告诉观众的是,无论变亦好,守亦罢,莫失莫忘的是做人的规矩,镖门的魂,人之所以为人的魂,守住了根本,才有故乡,才能在疲惫之时,心里头有个依靠。

--我是任性的分隔线说到最后,想说说刘安顺的霍建华,霍建华的刘安顺。

记得在访问里头,华哥曾经直言刘安顺不好演,有时他也觉得刘安顺的一生很难,都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刘安顺还是挺直了腰杆子做人。

刘安顺是怎样的人?

这还真不好说,我始终坚信人不是脸谱,就不能简单地道得明白。

但刘安顺是颠覆了我对武师的印象的。

正如华哥的理解,刘安顺是个很圆滑的人,他懂得与人去打交道。

因为《镖门》,又去看了《一代宗师》,找了徐浩峰先生的《逝去的武林》来读,发现习武之人与我之前印象中固化的三大五粗的莽生有很大的出入,他们虽没多少文化,但是却温文尔雅,讲究规矩礼貌,不到非动手不可的时候往往以退为进,认“怂”居多,不轻易动武。

刘安顺也是如此,夜挑八大镖局,划下九宫格,那是迫不得已,大多数的时候,他都在卖笑(有网友截图为证),上一秒还皱着眉,下一秒已能笑脸迎人,婉转地躲开矛盾,绝不挑惹事端。

但他绝不是怂货,万事想来都在我,他的性格跟师弟李希平的“万事想来不在我”有天渊之别,顺哥喜欢扛事,跟自己的娘是报喜不报忧,却能在面对对“镖匪不同路”的恋情的质疑时,对着未来岳父、瞎子岭土匪的大当家路宗山,不输气势地说,有事我来当。

有时候,我都觉得瑶婷太过幸福了,不在于她爱上的男人是个大镖头,名利皆外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消失,但一个男人,愿意担上你的担子,免你苦,免你惊,免你四下流离,免你无枝可依,这是何等的福气。

这个男人,心中有正气,不姑息作恶的小人,所以平日让人三分的他,刀刃贾克木,取了他的首级以此正乱世之法;但他心中亦有慈悲,他宽容了背弃他的青梅竹马,收留了视他为杀父仇人的孩子做徒弟,收容了路上饥荒的孤儿,收养了多次陷害他的师弟的女儿,网友戏称广顺镖局为广顺福利院,不无道理。

甚至最后,他留了希平的活口,不是圣母心发作,因为他念旧情,一来答应过师父要纠正希平回正轨,二来是,已是孤家寡人的他,不忍再拆散一个家。

他不是开挂的男主,无所不能,初来京城时,他受尽欺压,只能忍气吞声;见到袜爷被贾克木误杀,只能默默走开,他有许多无可奈何,受过的许多苦,却无处说。

看剧的时候,我会顺着这个男人的一举一动,不自觉地代入了他的视角,感受着他的悲欢,也自叹不如他。

然而刘安顺不是死板的。

或许我无法得知那个剧本中虚构的刘安顺,是否也会如电视上这个刘安顺一样,在买布时幻觉匪妹是戎戎,醒悟后眨巴眨巴眼镜;不知道那个刘安顺的眼神,是不是像这个刘安顺一样,诉说着故事。

这样的刘安顺,是霍建华赋予的,是霍建华诠释出来的刘安顺。

一向不太有耐性看完电视剧,但知道华哥是十二年前的《海豚湾恋人》与《西街少年》。

往后因为学习工作,也因为性子使然,甚少看电视剧,所以对华哥的印象,还停留在偶像剧演员的认知阶段,顶多算是个路人粉。

但去年的《战长沙》,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霍建华。

一直认为,所谓的戏,就是即使不说话,观众能从演员的眼睛里读出戏,所以以前有梅兰芳为了练眼神专门盯空中盘旋的鸽,而在《战长沙》里,我从顾清明的眼中,读出了家国之情,人与人之情,不禁惊叹,这是我脑海中,当年那个青涩的钟晓刚吗?

于是又找了些华哥的剧来看,《一一向前冲》也是十分接地气的作品。

看了很多访谈,继而看到《镖门》,才明白当初片方会找上华哥。

我不太相信世上有感同身受这回事,人与人之间无论多亲密,也很难替代对方去理解对方所受的苦痛,所以这里我也不揣摩这些年华哥受过的苦,从台湾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大陆发展,个中的辛苦辛酸,他不愿意多说,我也只是在脑海里补补,但刘安顺代替他呈现了,这也应该是华哥坚持的用角色说话的最好表达吧。

在这里,我只是很想说,我很喜欢霍建华呈现的刘安顺,华哥,你把这个男人的心酸,悲悯,英气,正气,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表现出来了。

以后遇上些不知所措的事,我想我都会想起刘安顺,想想他是怎么处理的,这就是力量。

同时感谢华哥,感谢《镖门》的全体台前幕后的演员、导演、编剧及工作人员、片方,你们的努力,贡献出一部能让我们全家一起看的电视剧,这是多少年没发生过的事。

谢谢你们的付出,希望有更多更精彩的、发人深省的电视剧能够与观众见面。

 3 ) 《镖门》 :万事想来都在我

刘安顺说:万事想来都在我。

逆境时,他不怨天尤人,他努力地活。

顺境时他不得意忘形,他本心依旧。

不附势,不跌份,他的倔强硬气、坚守规矩、不徇私情给自己带来诸多麻烦,遭了不少罪。

他一个人,对抗着,坚守着。

刘安顺人生的转折点是从马奎死了以后,为了坚守心中的规矩,他选择了背井离乡,一切从头开始。

从太谷镖局的大镖头一落跌为需要向所有镖师都行磕头礼的挂黑袋弟子。

师傅怕他没落,带话给他:做人,可以弯,不能折。

当年父亲是希望他能一生安稳平顺,所以取名“安顺”,但他从未平顺过。

历经世事,他学会了化劲儿,懂得了以柔克刚的道理,无论是王权贵胄还是土匪流氓他都打过交道,眉宇间不输仍然是正气,心里没有丢的,仍然是“规矩”。

对规矩有很深执念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很轴的人。

刘安顺是,师傅戴海臣是。

《镖门》从头至尾讲的就是 —— 规矩。

《镖门》的编剧徐皓峰曾在访谈中表示,武侠电影只有拍中国人传统生活的老规矩,才会有“武侠”味道,所以武侠电影要拍传统生活的价值观,而且要谈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美德。

1973年出生的他更让大众熟知的身份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的编剧。

同时,他还是一个武侠小说家。

1997年他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工作两年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一般意义上的“工作”,于是他辞职回家专心读书,一读就是八年。

这期间,身边影响他的两个老人:一位是道教宗师胡海牙。

另一位是他的二姥爷,武林名号“二先生”的李仲轩——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与薛颠的弟子。

虽然出身官宦家族,但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了做官机会。

34岁自武林退隐后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

在如今这个变化的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里,已没有什么人再强调“规矩”。

行将隐没的中华武术,就像徐浩峰写的那部小说——“逝去的武林”。

武林曾拥有过的完整的价值体系,以及这种价值体系下的“规矩”,都在“消逝”。

多元价值体系里,人们似乎选择余地很大,但没有了“规矩”的世界显得很乱,时常令人无所适从,无从评价。

师傅说,镖门需要规矩,尤其在这个乱世。

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镖门吃的也是人情饭。

规矩与人情,如何权衡又如何平衡,终将刘安顺与李希平的人生划分出两条截然不同的“镖路”。

其实活在世上,又有哪里没有“规矩”?

是江湖的事,也是每个人心里的事。

人心最难驾驭。

哪怕是对自己。

回头想来,人生其实没有什么捷径。

规规矩矩的做事,规规矩矩的做人,是根本。

世事无常,祸福相依。

失意得意间,万事想来都在我。

故事里是刘安顺的故事,故事外是霍建华的人生。

有些耿直内敛的性格,从台湾到大陆,从默默无闻到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

他坚守的是一个做演员的梦。

浮华的演艺圈就像刘安顺所处的乱世,“规矩”在心中,多年后自会见分晓。

 4 ) 你的出现,恰逢其时 ——霍建华与镖门的缘分

说起镖门,很多霍迷都是感慨万千。

2013年当时得知霍建华剃头接了镖门,那时《一代宗师》尚没有包揽那么多大奖,但《一代宗师》也已上映,我也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靠谱多么强硬多么有情怀的班底。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心情,反正我的泪忽然就掉下来了,当时心里说不出来是一种是什么感觉,那种感觉很奇怪,现在回忆起来,依然很感慨。

2013对霍建华和霍迷来说有多少艰辛,多么痛苦,经历的人自然懂。

其实现在想来,大概是当时我作为一个粉丝,因为关注太多无形之中放大了损伤,又也许是霍建华在2013年之前从未被如此大规模开黑过,所以我一个小粉丝没见识。

或许在路人看来没什么,可是对于当时的霍迷来讲,一盆又一盆的黑水,一波又一波的黑潮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汹涌而来的时候,那种茫然,无措和心疼所带来的惶恐,让人简直无所适从。

外界一片质疑,黑子一片欢腾。

当时所有的小伙伴都在努力,努力和黑子战斗,与水军周旋,向路人澄清,但是这种努力之下,仍然蕴藏着一种隐隐地绝望。

或许现在想起来很可笑,但是当时我甚至真的想到,会不会霍建华从此在娱乐圈混不下去了呢(现在再回头看发现果然是自己没见识)。

就在这个时候,得到消息,他接了镖门。

当时的心情,我到现在都说不清楚。

好像忽然之间就轻松了,释然了,放心了。

在我看来,镖门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在人最艰辛,最痛苦,最绝望的时候,恰逢其时地带着光环出现,那么适当的,及时的出现,清晰地证明了霍建华的清白,击退了滚滚而来的质疑的潮水。

而且是这样一个靠谱的班底,是这样结实的一根稻草。

当然后来那些谣言和黑料因为没有证据,早已随着时间的流走不攻自破了,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镖门的出现无疑还是给人带来莫大的希望,也给了黑子有力的回击,你黑吧,就是把霍建华黑出翔,他该接好戏照样接,该红照样红,哈哈哈。

镖门带来的,是希望啊!!!

它的出现,恰逢其时。

镖门对霍迷而言是如此,但是我隐隐觉得对霍建华来言,镖门也是如此,他当初那么决绝地,毫不犹豫地,不顾忌地剃掉自己的头发,那样坚定地非演不可,除了这个剧本,这个班底,这个角色真的吸引他之外。

我总觉得,他还有一种想要抛开过去的一切,从头再来的意思,有一种想和自己赌一把的意思。

抛开过去的一切,镖门是一个新的征程,新的起点,霍建华也是一个全新的霍建华,将磨难走成风景的男人,从此,再也没有磨难可以击垮他。

我相信,镖门给霍建华带来的也是莫大的希望,在当时那样一种情况下,得到相信和认可对他来讲是最开心的事情吧。

镖门的出现,真的是恰逢其时。

所以他那样看重这个角色,在签订合约之前剃掉了自己的头发。

镖门是一部男人戏,他也以一种男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诚意,用行动而不是言语。

我可以看出来,他是真的喜欢这个剧组,他自己也说,他喜欢这个几乎都是男人的剧组。

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交流,没有矫情,没有客套,千言万语,都藏在心里,却体现在行动中,大家一起在漫天黄沙中工作,没有人抱怨,却一点点建立起深厚的情谊,镖门这部戏也在他心里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说起镖门这部戏,那就必然说起刘安顺。

刘安顺就是霍建华,霍建华就是刘安顺,这种说法,其实比顾清明就是霍建华出现得早。

其实刘安顺才是霍建华最本色出演的一部戏,就不用演,穿上戏服,他就是刘安顺,可以感受刘安顺的心痛。

刘安顺和霍建华一样的倔强,固执,坚守规矩和原则,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获得了成长。

看到刘安顺在剧中痛苦无奈,我总觉得很心酸,这和我别的戏看他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别的就是演戏,我分的很清楚,不会替他难过,但是镖门不一样。

因为我总觉得霍建华是在借刘安顺来演绎自己的人生,他躲在刘安顺这个名字的背后,肆意释放自己的辛酸,痛苦,不甘,委屈,喷薄自己压抑已久的情感。

有人说,镖门简直就是霍建华的自传,我同意这种说法。

特别是他在最委屈的时候接了这样一部戏,千言万语,千愁万绪,不必多说,都在戏中。

霍建华说,镖门出现在他最适合的年龄,如果早两年出现,他或许力有不逮。

霍建华也说,刘安顺周围的人都很有特点,很有色彩,性格很鲜明,唯独刘安顺,很淡然,没有色彩,所以最难演。

是,我也觉得,有时候,必须承认,演技与阅历真的是成正比的,有时候经历的越多,理解的越深越透。

只有这个年龄段,经历了这些事情的霍建华,才能演的出最淡然,最没有色彩,但是细品却最有味道的刘安顺,才能演的出刘安顺命运多舛又波澜壮阔的漫长的一生。

只能说镖门与霍建华真的有缘分,与霍建华如此相像的一个角色,在霍建华的演员生命里,出现地如此恰逢其时。

关于镖门班底,不必多说,单提《一代宗师》就可以,多么强大从其包揽的奖项就可以看出来。

而且镖门自播出以来,虽然与众多大剧相撞,但是,来自业内外的好评确如潮水一般涌来。

其实怎么说呢,霍建华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心目中,还是偶像性质偏多一点。

但是镖门的播出,他在正剧里独挑大梁,撑起这部剧,已经让很多人包括很多业内人惊讶并惊喜,原来霍建华还可以是这样的。

的确,我之所以喜欢他,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一直对自己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在干嘛,不会轻易被外界迷惑。

偶像剧终归来说不能演一辈子的,慢慢尝试转型是聪明的做法。

而此时,恰好有如此契合的一个角色,如此有味道的一个剧本,五年磨一剑的精品,如此靠谱而强大的班底出现了,真的是恰逢其时。

霍建华说,这部镖门是拍给子孙后代看的戏。

可见他对这部戏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又寄予了多么殷切的期望。

为了这部戏,华杰开展了自己从来没有的宣传力度,反正我之前从未见过华杰和红姐那么频繁的发博;也是为了宣传这部戏,霍建华上了很多他以前不敢上的节目。

这是连当初的亲儿子金玉良缘都没有的待遇。

镖门是一部集中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剧,这样的好剧本,这样的好班底,这样的好角色,这样契合的人物,又出现在这样一个恰当的时机。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能演这样一个角色,真是没有遗憾了。

霍建华加油,不管任何时候,任何行业,总是需要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的。

我知道,你不想当一个明星,只想做一个演员。

坚持你自己,你的黄金十年才刚刚开始。

 5 ) 抡刀上阵须放胆

《镖门》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好的吧,让人手痒痒,心痒痒,想着要说点啥。

看《镖门》是因为迷霍建华,当然,看完更迷了。

但是,这不是重点。

《镖门》讲了一个守规矩的大镖头身处乱世,在“乱”和“变”的大局里怎样坚守规矩的故事。

清末民国初的北京,随着大清王朝的灭亡,开启乱世模式,从袁世凯被暗杀,到出任民国总统,再军变,再称帝,再被废,紧接着黎元洪上台,1年后张勋复辟,12天后复辟失败,段祺瑞上台,那真叫“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

在这样的乱世,朝不保夕,人人自危,该如何安身立命?

是变,还是守?

作为大镖头,刘安顺无疑是极具胆色的。

不论是和土匪赌闷车,还是挑战京城八大镖局,九宫格比武,再难,再危险,他也不过是淡淡一句,“我接着”。

但,他并不是好勇斗狠之人,他行事的准则是镖门的规矩。

规矩对于刘安顺,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他拼死都要守护的底线。

为了他心中的规矩,他对人狠,对自己更狠。

一次,他师傅设计,让他押假镖引山猫劫镖。

真镖早派别人成功送走了。

事后,他师傅反复当着众人的面说他没错,但他非认死理,”镖丢了就是丢了“,硬是辞去大镖头一职,罚自己挂黑袋,上北京,从头开始。

刚硬的个性,伤人伤己。

“刘安顺,他是个连我的面子都可以不给的人“,他师傅的叹息,欣慰里夹着无奈。

如果他真的只是个认死理的一介武夫,这片子我肯定是看不下去的。

作为大镖头,刘安顺也自有他的世故、圆滑和周到。

兼之他待人真诚谦和又豁达,要不是生逢乱世,他应该能够如他父亲所愿平安顺利过一生吧。

但是,俗话说,人抵不过命,在这样的乱世里,人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随波逐流苟且偷生也是人之常情,最多不过叹一句“身不由己,情非得已”,但刘安顺却选择了守规矩,选择了挺直腰杆做人。

为此,他一次次把自己逼上绝路。

规矩是什么?

时局变了,真的还有必要守规矩吗?

为了守规矩,押上身家性命,值吗?

在现在的语境里,所谓“规矩”, 应该就是一群人的一种共识,以及基于共识达成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吧。

若没了规矩,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又怎样在天地间安身立命?

对此,刘安顺是有极清醒的思考的。

在闫先生劝他加入革命党时,他说了这么一番话,“在江湖上拼命,是因为我懂镖门的规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心里清楚。

就是因为这个规矩,我才有了胆识,如果我加入你们,做我完全不懂的事情,我何来胆识?

”有规矩才有胆识!

也许,正因为刘安顺的较真,认死理,没有那么些功利算计,利弊权衡。

他才能活得简单纯粹吧,以至于连生死也能从容面对。

男人,弯什么也能弯了脊梁。

这是我喜欢刘安顺的原因,顶天立地,豁达悲悯。

刘安顺和他师傅戴海臣的一段对白很有意思,戴:“少东家常跟我说,时代变了,行业也要变。

人也要随着时代而变。

这个理儿,听起来对,可是仔细琢磨着,又总觉得哪不对。

这要是都变了,人这根在哪啊?

” 刘:“师父。

我也是这么想的。

行业可以变,但做人的根不能变。

行业的规矩可以变,但规矩的魂不能变。

” 戴:“人家越是要变,咱们就越要认个死理。

你看清朝没了,生出个民国来。

这民国没几年,袁世凯又要当皇上了。

我看袁世凯这个皇上他也当不了多久。

他们变他们的,咱们就守咱们的。

守来守去,还不知道守成个什么样。

”   他的一生,其实是一个悲剧。

他最终一一失去了他想要守护的一切:镖局,爱人,家人。

但他又是幸运的,他有打心底里欣赏他的师傅戴海臣,他有无论怎样都理解支持他的母亲。

刘安顺犯倔,辞了大镖头一职,但母亲却说:“这大镖头做不做不要紧,关键是咱担得起事儿,做得起人”。

他生命中出现过的三个女人都敬他爱他。

还有他的镖局团队:佟爷,额爷,祁爷等等。

所谓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因为他对于做人规矩的坚守,如暗夜里的星火,点亮了他人心里的那盏灯,本来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众人因为他而凝聚起来,团结起来,让人对这个世道人间生出了希望。

这,真的是民国武林本来的样子吗?

是中国人本来的样子吗?!

或许,这样的武林,这样的中国确实存在过,哪怕只是刹那。

又或许,这样的武林是编剧徐浩峰心目中的民国武林吧?

在《一代宗师》里,他提到武道的三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我想,镖门这个故事,应当也是殊途同归吧。

(徐浩峰也是电影《一代宗师》的编剧)所有的相遇,其实是久别重逢。

当社会遭逢巨变,当一种共识消失,却没有达成一种新的共识来取代的话,世道人心就乱了。

这是大不幸啊。

近代100年以来,这乱竟然没有停止过。

我们一直都在不停歇地“破”,破四旧,破秩序,破信仰,破文化,该破的,不该破的都破了,但破很容易,建立却难。

于是,规矩没了,秩序没了,底线也没了,我们谁也不信,什么也不信。

我们只相信“活着”,以及“利益”。

生而为人,苟活于世,总得信点“什么”,守点“什么”,否则与禽兽有何区别?

人总想活得好些,活得长些,但人抵不过命,有些事情早已注定。

只是,起码,活着,总还可以活得姿态漂亮些。

我越来越相信,很多时候,过程比结果重要。

因此,《镖门》里的规矩,在当下仍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6 ) 《镖门》再现民国武林图景

一、序 我一直在关注 《镖门》,对这部作品的高大上的班底很是仰慕,《镖门》的高大上看起来走的是主流的路线,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

二、编剧徐皓峰先说《镖门》编剧徐浩峰,他的名片中最有“视觉冲击”力的应该是《一代宗师》的编剧。

2014年,他凭《一代宗师》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一代宗师》我看了,他的那些金句很秒人。

他还有其他有分量的头衔:《逝去的武林》口述纪实文学作者(整理者),《道士下山》的作者。

2006年,《逝去的武林》出版,被誉为当年的一本“奇书”,它重新掀起人们对于“武林”、“武侠”的关注。

起印1万册,3个月销售3万册。

凤凰卫视梁文道主持的《开卷八分钟》专为此书做过一期节目;凤凰卫视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介绍过此书;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说事》也为此书做过一期节目,于2008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

看了徐浩峰老师的一些访谈资料,发现他是一个特别有情怀的人。

今天我们再来说一个人有情怀,通常指的是他不仅“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而且“拥有一种高尚的心境。

”。

他的情怀来自于,他在表现人性的复杂的同时,他还有更深层次的努力姿态,他意图重塑人性的风骨。

他在一个访谈里说:“武侠小说对大陆的影响,一开始就不是武力的影响,而是文化的影响。

其实我们是从古龙,感觉到现代文学的魅力,觉得人是需要活得有风骨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金庸像一个很周到的老师,像孔子;古龙像屈原,告诉你一个风骨,告诉你活得要有男子汉气。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秘世界带着对《逝去的武林》好奇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发现了许多一直潜藏在民间,一直从未被我们丢掉那些正气风骨的东西,于是我被深深触动。

《逝去的武林》的口述人好像是徐皓峰的二姥爷,名叫李仲轩,他是大隐隐于市的武林高手,形意拳大师。

34岁退隐江湖,在北京西单一家电器商店看了50年的大门。

他在沉默几十年以后,终于开口,给我们讲述了从清末民初到1934年一段武林往事,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武林风貌,纪录了许多武人武事,成为中华武术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个见证者。

我一介女子,对书里非常详尽的武术动作和招数都无法深入领会,但书里讲的那些做人的道理,大侠的风骨还是令我深深佩服和感动。

徐老师写书的立意很高,传达了中国武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

比如,老人在谈及学武的目的时,说,“勇气和本领要报效国家,对于私人恩怨,摆出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

“这句话挺有意思,如何让一个武林大家表现出窝窝囊囊的样子呢?

我倒想起《镖门》里一个细节,辛亥**后,刘安顺的镖局里一个大师傅被街头混混袜爷强行剪了头发,刘安顺去找袜爷评理,袜爷说那就划道子比试一下,比在腿上戳洞。

贾克木也来看刘安顺笑话。

刘安顺要不要逞强呢?他可是武功高强之人,袜爷一街头混混,刘安顺分分钟能制服他。

可是刘安顺这时的表现在某些人眼里就可能显得窝囊。

他用智取,说,去大帅府门口去比,因为你袜爷打的是大帅命令的幌子。

他是胆怯退却了呢,还是智商在线,各有说法。

我是拍腿叫好。

认可:“勇气和本领要报效国家,对于私人恩怨,摆出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

”刘安顺对袜爷的收服,都不是靠比武逞强。

还有一个细节也有点儿显得”窝窝囊囊“刘安顺刚到京城,对京城风俗不甚了解,袜爷是一个专门在妓院当保镖的嘎杂子,靠的就是耍赖挣钱。

一次,他们又结下梁子,约好街头比武,刘安顺到是出拳了,但只是出了拳,并未打在袜爷身上。

结果袜爷一耍赖的主,自己往拳头上一撞,然后往自己脸上抹了血,满街地敲鼓鸣锣,说,刘镖头欺负人,要陪钱,还赖在刘安顺的镖局骗吃骗喝,刘安顺的娘也好生招待他,客客气气的。

刘安顺一点也没有想靠武力制服他的意思,只耐心地说服他。

书里反复讲到习德的重要性。

“说拳先说武德。

武德是练武人的救命草,没武德伤害他人是一方面,更糟糕的是,会把自己弄得家破人亡。

”“不能为富不仁,也不能为武不仁,只有功夫没有德行,人会丧心病狂,练武的该是仁者。

”刘安顺与袜爷的对手戏还不少,都是用来表现他用德与仁来收服一个街头混混。

有一个场景,刘安顺一边吃馒头,一边给袜爷讲德,说得袜爷很没有面子,走之前说:”大镖头,我本想在你这里找点面子,得,谁让我服你呢。

“习武还应磨练性格,以武养性。

“拳法里出功夫的都是基本功,要吃苦。

做人最基本的是‘诚信,谦和’,要忍耐。

‘老要颠狂,少要稳’,老年人死盯着规矩,小辈人就很难做了,所以老人要豁达点、随便点,小辈人可一定要守礼仪,如此才能和睦,传承才能延续。

”戴海臣这个人物塑造得比较成功,他一直教导刘安顺要守规矩,但他对刘安顺刚直不弯的性格又有体察。

刘安顺在戏中就是一个特别讲信用的人,他在北漂最困难的时期,不仅靠一身硬功夫,还靠一个信字,在北京镖局站稳脚跟。

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夏爷说,他是一个“吐口唾沫都能砸个坑”的人。

这种信念在培养年轻人个人品德方面,守护初心,不随波逐流等都有好处。

但过于刚直又容易受到伤害,伤人伤己。

戴老爷子于是留了一手功夫没有教给刘安顺,直到刘安顺跟额爷比武时悟出了”能直能弯“的道理,赢了额爷。

之后,戴师傅才跟刘安顺他解释这个原委。

做人也和练武一样,道理要自己悟出来。

“练拳要慎独,要像看戏一样看自己的缓急、得失、偏正、冷暖,但不要马上纠正,要像一个观众,不管戏好戏坏,总得由着演员把戏演完。

练形意拳还要感受天人合一。

“打形意拳,会觉得自己渺小,人在高山大海前也会自感渺小,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高峰坠石、浪遏飞舟——这种天地间的惊人之举,在形意拳中都有。

”李仲轩老爷子不愧为出身书香门第,对形意拳的解读如此地有意境,有诗意的美,还有哲理的深刻。

令我想起《一代宗师》里,众多武打设计都具有这样的如同唐诗山水画一般的意境美。

《镖门》的几场打戏都特别有意境。

最美的一场打戏是第六集结尾处,刘安顺画九宫格雪夜独挑京城八大镖局,深蓝天空背景下,刘安顺执棍独立雪中,目光炯炯。

武打设计”美如诗,稳如山,富有中国文化特有的韵味“有一场刘安顺与张端和比刀的场景,比武场景虚化,旁边的山猫手里的子弹突然飞浮空中,慢动作落下,让人不禁猜测,是什么使他手中的子弹突然升空的?

难道是刘安顺和张端和武功内力太强使然。

习武还可以修身养性:“水处卑下,往下流,所以练成钻拳后,人的性格会变得沉稳谦和,皮肤质地都会改善,声音非常悦耳,心思也会变得很缜密。

以前老辈拳师不识字,可气质高雅,很有涵养,因为形意拳是内家拳,不但改造人体还改造心志。

”《镖门》里面找王庆祥老师来演德高望重的太谷镖局总镖头戴海臣,真是找对人了。

王老师的气质就是谦和沉稳,气质高雅,很有涵养的样子。

总之,徐浩峰构建的武侠世界不同于近年来任何武侠世界,没有飞檐走壁,没有上天入地,只有闪转挪腾间智慧与功力的对决,是告别特技、特效、舞蹈、吊威亚的真实武林。

 7 ) 远去的镖门--剧中出现的部分传统事物追忆

辫子和辫穗儿在众多辫子剧中,如果想要出众且特立独行,首先从有一条与众不同的辫子做起!

开个玩笑:)《镖门》中,辫子的粗细及长度考虑到了历史事实。

清前中期的辫子规制是金钱鼠尾,也就是是把四周头发全部剃得精光,只在头顶中心处留有金钱(直径1寸或3厘米)一般大小的一小撮头发,编结成又细又长的发辫,垂下来形如“鼠尾”,还要能穿过铜钱的方孔,中后期逐步向更粗的蛇尾和牛尾更迭。

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

所以,展示晚清风貌的剧中,辫子才可以粗长一些,不同的人物应该有所不同,老少发型有细微的区别,这是根据常识决定的。

《镖门》中男演员的发型比较好的照应了这点。

武林中人的辫子如果过粗过长,比武对阵的时候颇为不便,也容易带来把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演员辫子的辫穗儿和发饰。

按之前的传统,老人沉稳,可加黑辫穗儿,年轻人可以用颜色鲜艳点的辫穗儿,服丧的人根据丧礼颜色用蓝或白辫穗儿。

总镖头戴海臣的辫子加了黑色辫穗儿,体现了角色中正沉稳的性格。

而刘安顺的辫穗儿则是红色的,交织在黑色的发丝中,红色所代表的英气和精气神自不必说。

插播一句,国人历来在车马出行中非常喜欢用红色。

出门上路,马头要带红绒球,马鞭上系红色的小绒球,似一团火,非常喜庆。

此外,辫子上的发饰也颇费了一番心思。

刘安顺的束辫子的发饰是一个红铜兽面,金属质地的发饰手感沉,质地凉,练武之人常用,暗合此君刚直勇敢的性情;师弟李希平束发的发饰则是金属与玉结合而做,暗示师弟性格圆滑,颇有心机;杜镖师的发饰则是玉多铜少,皮帽子上还带着一个大帽正,颇有京城富裕户的遗风。

六块玉和帽正便帽在北京有多种叫法。

如"小帽"、"帽头"、"瓜皮帽"、"六块玉"等等。

无论老少也无论尊卑都可以戴。

因这种帽子是由6块同质料子拼制而成,据说早在明代初年,就取它有代表天地四方的"六合统一"之含义而盛行于京城了。

清入关后,同样取"六合统一"这一吉利之词,同时这种帽子又摘戴方便,博得人们喜爱,因此仍盛行不衰,便帽的6瓣呈下宽上尖状,缝成后,形如半球。

帽的底边分有檐与无檐两种。

有檐的即在底边上镶上1寸宽的小檐;无檐的只用缎子包个窄边而已。

小帽在天热时,多选用黑纱为面;天凉时,则选用黑缎子为面。

帽顶是用缎子编成一个"疙瘩",北京人管它叫"算盘结",颜色有红有黑。

在小帽的前方正中要钉上一块"帽正",以示帽子的前后。

帽正又叫帽嘴,俗称“一块玉”,吴语“准”、“正”音近,故曰“帽正”。

帽正多为正圆形,上大下小扁而平,底下有象鼻眼,缀在帽子前面,戴上的对准鼻尖,所以叫帽正。

其质料有好有差,好的用翡翠,白玉和珍珠;差的则用料器或金属片。

仔细看剧,戴老爷子的帽子上不带帽正,正是因为他身为镖局总镖头,威震四海却盘踞于太谷,帽正戴金或玉都会显得浮夸,故仅戴帽不加帽正;佟哈贼头贼脑,四处打探,帽正作为明显的特质,容易让人辨识出来,所以低调为宜;杜镖师非朝廷官员,却是京城镖局的协会领袖,所以带着六块玉的小帽和碧玺帽正,正暗示其生活富裕,腹黑且骄纵。

手把件少东家手中的手把件是比较符合身份的一种随身小玩物。

镜头一晃,这个圆溜溜的手把件,色泽亮黄,冠有顶珠,如果按照史实个人认为材质可能是寿山石或玛瑙,按照实际可能是黄玉。

手把件也就是手上把玩的物件,形制不规则,男性尤为喜欢,穿绳后便于携带和避免失手。

雕工多圆润流畅,方便把玩,避免过于精细雕琢带来的损伤。

同时,老辈儿常说,拿着手把件在手中玩,心中有定数,容易静心。

少东家在谈生意和看比武的时候玩手把件,正是常情。

喊镖号剧中,镖师大喊:“合吾”,其实也暗含描写镖局中的一句话: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

这个合吾,有人认为是“黑五”的谐音;1936年孔祥熙曾派卫聚贤到山西调查票号,卫聚贤写了《山西票号史》,其中记载到:“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时神力达摩王,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外大街,嗣由其子怀玉继以走镖,是镖局的嚆失。

”但小时候我也看过另一种记载,认为“合吾”指的是“赫武扬威”的音变,镖师以武为生,结交江湖朋友,每过山头地界,要喊此号拜过朋友和扬威称名。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有趣的典故,镖不喊沧州。

旧时镖行规矩,过去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

其原因是沧州民风彪悍,练武之风极其盛行。

《武术汇宗》曾言:“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

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

沧州、泊头、鄚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

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

在沧州喊镖号,等于是对此地的武林豪杰不敬,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一定有人会冲出来比武,并且让喊号的镖师败的心服口服。

有趣的名字们按照北方称呼,可能对刘安顺叫“顺哥”的不多,叫“顺子哥”的更多。

山西,河北两省习俗,爱在小名或者名字后面加“子”以示亲热,年轻人可以称呼“顺子哥”,长辈则叫“顺子”。

插播,如果“山猫”这名字在山西河北内蒙部分地区的叫法,很有可能就被叫做了“山狸子”,基本上小时候只听长辈们看到花猫都叫做“花狸子”。

(只是展开说说,绝对不是觉得剧中的名字不对哦)“安顺”二字,有两重含义,平安顺遂和安分受礼。

曾国藩曾在《求阙斋记》中写道:“国藩 不肖,备员东宫之末,世之所谓清秩,家承餘荫,自王父母以下并康彊安顺。

”即是前者之意,而“安顺之民”即是指后一层含义。

“安顺”正好与主角的性格吻合,也带有了父母的祝愿含义。

另外,山西河北两省的民俗,喜欢给孩子的小名用物件或者家畜来起,觉得名字物贱,比较好养活。

清后期著名武术家,广盛镖局创始人戴二闾的名字就由此而来,他的父亲,戴老爷子戴隆邦是心意拳名宿,山西祁县人,给儿子们起乳名就是大驴二驴,后来的学名才是戴大闾和戴二闾。

如果编剧愿意,完全可以给几个山西长大的孩子加个乳名(额,这只是发散思维,不是吹毛求疵,现在也挺好的)。

再来讲讲戴师傅的名字,必须提一下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属于内家拳,也是形意拳的鼻祖。

几百年来,此拳在山西祁县戴氏家族中秘不外传,“只传戴姓,不传外家”,拳理将佛家,道家,儒家功法、理论熔于一炉,是中国四大优秀传统名拳之一。

内讲究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外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故又称戴氏心意拳为心意六合拳。

戴氏心意拳是“脱枪为拳”,意为从枪法中领悟出来的拳术。

相传为岳飞处习得,“枪挑一条线”,习练此拳走直线往复。

俗语云:“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

这其中的奥妙和讲究,和剧中九宫格片段的对话是相当吻合的。

所以戴海臣老师傅姓“戴”的缘由和设计,可能也暗合于此。

此外,个人猜测,“海、臣”二字,源于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此联题字本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也正照应了戴师傅刚直忠诚的品格,因为顾念老帅及袍泽,故而对山猫网开一面,同时对徒儿暗中照应,非常看重节义。

题外插播一句,洪承畴肯定是没做到这两点,汗。

而大小姐戴戎的名字中,“戎”字的基本含义是兵戈,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是:兵也。

兵者、械也。

月令。

乃敎於田猎。

以习五戎。

这个设计可能是隐含了戴大小姐的性格刚烈赤诚,十分率直,这也为之后的悲剧买下了伏笔。

如果是“蓉”或“融”,则与此相反。

匾额第九集中,戴总镖头嘱咐李希平给京城杜镖头送枪的片段中,身后的匾额上写着四个大字:惟德远馨,这四个大字应该取自于《尚书》,原句是:“惟德动天,无远弗界,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用到镖局,便蕴含着这样的道理:经商以诚信为基础,待世以德行施道义。

做人以谦和为根基,行事以低调为本行,正好与太谷镖局的行事方针相吻合。

而且老匾额此剧的背景是非常吻合的,有一些陈旧的痕迹,可以由此联想到,镖局经营也有了一定的历史和积淀,匾额已经悬挂了很长的时间。

有些奇奇怪怪字体难看的匾额在某些电视剧中出现的时候,就知道应该到了换台的时候了:)精心制作才能有好的作品。

继续说说帽子剧中,刘安顺走镖的时候穿着皮坎肩,带着黑色的皮帽子。

这身装束可以比较好的抵御风寒,因为清朝男子特殊的发型,避免寒冷天气对头部的损伤非常重要。

保护好前胸后背和头上,才能够避免风寒入侵,减少生病的可能性。

镖师出门在外,本身就非常辛苦,风餐露宿。

作为大镖头,戴顶皮帽子御风再平常不过。

鉴于皮毛有点卷曲和上翘,目测可能是羊皮做的。

反穿皮坎肩毛朝外,可能是突出了风餐露宿的辛苦。

在师弟李希平跟着师哥刘安顺走镖的时候,帽盔非常简朴,而代替师哥升任大镖头之后,就换上了皮毛的帽子和皮围脖,随着位置的跃升,衣冠也随之变化,很符合情况。

路瓢把子的皮帽是很典型的北方中老年富商的类型,一般由獭皮做成,非常保暖。

补充一句,皮帽子的皮子选择也是很讲究的,不能很厚重,否则戴着压头;同时需要很保暖,可以减少热量从头顶的散失,保护耳朵。

继续慢慢填。

* 部分资料内容取自于百度百科。

 8 ) 自我的坚守!——《镖门》观后感

(2016/4/6)全文6千字。

分(五)部分。

(一)前言。

从来没有,这样的一部剧——让我觉得,这样的,亲切。

我找到了,自我。

我看清了——自己心里,一直坚守的东西。

是一种精神。

是一种,顽固的,屹立不倒的——心灵的力量。

那就是——电视剧——《镖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山西。

以前,我是一个,对于不同地域,了解不多的人。

只知道——东北,是大雪茫茫。

江南,是烟雨小船。

西面,是黄土高坡。

东面,是大海沙滩。

对于不同地方的人,也知道的寥寥。

印象里——东北人,豪爽。

江浙人,温柔。

广东人,精明。

陕北人,粗犷。

………而山西,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山西人,是怎样的?

好像一无所知。

知道他们那里,有一种名气挺大的的酒,是汾酒,山西人,爱吃醋,还有一首挺好听的民歌,叫做《人说山西好风光》………..但也,只有这么一点点。

但现在,却不同了——那一个陌生的地方,忽然变得重要了。

因为,那里——很好的,存放着,一种很重要的“精神力量”。

而这种精神,只是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山西男人身上,散发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刘安顺。

——自我的坚守!

清朝末年。

他只是一个镖局里的,镖师。

他没有多高的武功,可以成为一代英雄。

他也算不上事业成功,因为,他的镖局,最后关门了。

但是,就是他安安静静的外表下,在他毫不张扬的言行里,深藏的却是一颗——执着、坚定、倔强的,有如山石一样的心。

这是一种,最可贵的,做人的精神。

它,穿越一切,世俗的成败,穿越一切,光彩与暗淡,穿越一切,浮华和得失——深深震撼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荒原上,马车里,为了夺回失去的镖银,他与人做着“赌闷车“的对弈。

面对,嗖嗖而来的,飞行子弹——他可以逃出马车。

但他选择了,留在车里——把酒痛饮,谈笑自若。

他坚持了,自己的勇气。

他第一次运镖,失手而归。

师弟求情,师妹劝说,师父也免于惩罚。

他可以收下,这些顺水人情,他可以保全,自己的大镖头的职位。

但他选择了,自己承担,自己认错——挂了黑袋,远走他乡。

他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挂了黑袋,降了地位,他要给每一位镖师,行叩拜大礼。

有人要替他,有人要保他。

他可以免于受辱,保存颜面。

但他选择了,一次一次,认认真真的,下跪,磕头,行礼,认罪。

他坚持了,自己的磊落。

就如同前面,为了惩办一位,失职的老镖师。

他犯了众怒,有人骂他,有人怪他,有人伤他。

他可以选择,一次徇私,一次放手。

但他选择了,秉公处置,按规矩办事。

他坚持了,自己的律法。

就如同后来,他来到京城,屡受挫折。

有人骗他,王府当差。

面对嚣张的皇子,傲慢的格格,逼迫他去青楼做保镖随从。

他可以选择,唯利是图,拿钱办事。

但他选择了,宁愿服毒,退出王府。

他坚持了,自己的尊严。

…………..他每一次“坚持“——都是那么,令人动容,肃然起敬!

抛下颜面,不算什么;舍去名利,不算什么;屡屡受伤,不算什么——甚至,死亡——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

他要做的,自始至终,只有一件事——“自我的坚守“。

他做人的底线,如此的,清晰,清楚。

他心灵的力量,如此的,坚定,坚强!

他坚守的东西,如此,可贵——剧中,概括为——“规矩“二字。

他心里的规矩,那些不可逾越的东西,是什么呢?

——“道,义,礼,法,情,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人们很多时候,都有一些私心,贪欲,或有一些,胆怯,软弱。

人们要绕开那些“不实用,不实惠,不利我“的碍事的东西,太容易了。

与其,去坚持那些,精神上的“高大上的追求“——还不如,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舒服。

古代的英雄说——“宁叫,我负天下人。

不叫,天下人负我。

“现代的美女说——“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

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好吧,现在,那些坐宝马车,和不做宝马车的,撞人之后,逃逸,不说;就是撞了交警,也能把人,拖行一路,死活不顾……….规矩,是什么?

坚持,多可笑。

谁愿意,宁可自己,遭罪,受苦——来“坚守,一方精神的净土“?

“法律,规矩,诚信,尊严,情义………“——当它们遭到现实挑战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或者犹豫之后,把它们轻轻抛弃。

而当最美好的,最纯净的,最正义的东西,全都被,一、一轻抛以后。

这个世界,将变得,越来越,荒芜,冷漠。

而沙漠上的绿草,尤为感人。

《镖门》里的,刘安顺,就是这样一位——“最后的,坚守者。

“他宁折不弯,注定,要被,一次次的折断。

他倔强前行,必然,要承受,无尽的,苦涩和疼痛。

所以,我们看他——也有尴尬的笑容,也有泪水一脸,也有太多的时候,紧闭嘴唇,沉默不语,只把所有的苦痛,都埋在自己的心底!

但他,还是,我行我素,不折不弯。

坚持自我。

他守住了,自己灵魂里,一股最纯正的精神力量!

是的。

在那样的乱世里——有雄霸一方的各大军阀,有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有权倾一方的黑帮老大,也有发乱世财的资本家土财主们………小小的,一个镖师,刘安顺——的确,真算不上是什么,英雄豪杰。

但他有一颗,坚持自我的心。

——“规矩常在,道义永存“——他倔强屹立的灵魂,让我肃然起敬!

作为一个女人,我从来没有,这样的爱和心疼,一个男人。

作为一个人——我更多的时候,是希望,我自己,就是,刘安顺。

我要守住——我心底的那一个自己。

那在现实生活里,正在变得,越来越软弱,越来越脆弱的一个自己。

现在徘徊在时代的洪流里,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掌舵。

我相信,只要方向对了,怎么难,也都能坚守的住,自己的本心。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真要感谢,这一部《镖门》。

在这喧嚣嘈杂的时代里——刘安顺,他来的,是多么及时啊!

谢谢你。

刘安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霍建华——好演员。

或者要说,谢谢你,霍建华。

他把自己全部投入到,这一部《镖门》里——让自己,成为,刘安顺。

他是,用自己的心!

——去演,刘安顺的。

比如,杀青的那天,拍完全剧的,最后一个镜头。

当大家鼓掌祝贺——他却,情不自禁,当场,洒泪!

比如,第一次去试镜,那天——他居然,提前就剃了光头。

那么帅气的他,剪了头发,毁了形象——就为了,表明决心。

为了要演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担当的,山西汉子!

因为,他与他——心灵相通!

……..也许,有人问,怎么会呢?

是啊,在大家的印象里——长得漂亮的,花样帅哥,都是要去演出一些,情情爱爱的偶像剧的。

在我的印象里——港台小生的,出场,也往往都是——那些,含情脉脉的眼神——和,夸张震人的咆哮嘶吼…….霍建华,为什么,要去,这么卖力的出演,一个硬气、土气的山西汉子呢?

他是为了自己的演技方面的寻求,突破吧?

是他,挑战自我,创新戏路的,一次尝试吧?

我也只能这么想。

但是,看完全剧之后——我觉得,我想错了。

——至少,这不是全部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一位粉丝说——这也霍建华,自身的经历,有关。

当初,他也是——放弃了在台湾的一切,放弃了自己的偶像定位,来到内地拍戏。

从头做起,艰苦创业——这一点,和自请黑袋,前往京城的刘安顺,很像。

都是放弃一切,重新开始。

我也想起了,在一次访谈中,霍建华也说到,他刚来内地拍戏的时候,没有任何靠山,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资历——所以,在片场拍戏时,他受到过很不公平的对待,吃过苦,受过屈。

他当时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好自己,演好戏,将来有一天,能争取到被平等的对待。

接下来,他在拍戏时,包括生活里的,那些吃苦,忍耐,拼搏的经历,我也不在这里,细细描述了。

再追溯到更早以前,他还在上学的时候,在学校里打篮球——他的内心,就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倔强的性格!

可以说,霍建华骨子里,这一股“倔强不屈,百折不回“的劲头,正是《镖门》里的刘安顺的突出个性。

还记得,“自请黑袋“那一场戏——他的拜师帖子,将从祖师爷的牌位下取出来,成为,戴罪之身,降为,最低一级的镖师。

从此以后,离开山西。

那一刻,他凄然一笑,泪水滑落。

万般苦涩,都吞下喉去。

看得人,惊讶不已。

看得人,哀叹声声。

但是,他脸上的表情,却是坚定,无悔的。

泪水未干时——他的话,只有几个字,简简单单——“我想清楚了。

“他真是心甘情愿啊,劝都劝不了,拦都拦不住。

我忽然想起,打落牙齿和血吞,宁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这些句子。

我真心叹服——他真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真是一条汉子!

也真是一个真正有骨头的人!

我确定——我爱上这个人物了。

这一个,用自己的灵魂,不屈站立的人。

当后来,在给那些镖师们,行礼磕头的时候,他的目光,坦荡磊落,澄清如镜。

当后来,在面对那些,警匪恶人,皇子王女时,他的眼神里,流露出的,都是那一种,生死无谓,不卑,不惧,的坦然和从容。

他不是“演“出来的。

那是他“自身“带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倔强”。

——那种,心底深处的“坚定”。

让我爱。

我真的觉得——“不是说,霍建华,演活了,刘安顺。

”而是说——“霍建华=刘安顺“。

在很多地方,他俩都太像了。

包括,他们身上的——倔强,坚持。

包括,他们内心的——隐忍,忍耐。

包括,他们本性的——纯朴,朴实。

看着他,紧闭的嘴唇,坚定的眼神,沉默时——那一份深深的孤独,和执拗——从心底里,发出来。

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和心疼!

甚至,有一度——我认为,霍建华演活了刘安顺。

而刘安顺——就是“一代山西男人“的代表。

正如,我在《南人与北人》这本书里,看到描写山西人的一段,是这样写的——“ 古人说——“晋,陋而实。

”是指,山西人特有的——厚道,忠诚,谦和。

他们普遍具有——忍性,韧性,和耐性。

“或者,找一个男演员来,给他剃了光头,穿上旧棉袄,再画上风尘仆仆的沧桑妆容——你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山西男人的形象。

但是——如果,没有“灵魂里的,那一种,倔强的硬气。

“——他就抓不住,山西男人的神气,他就演不出刘安顺的真心!

而唯有“一样的心,一样的魂。

“——才能捧出,这样震撼心灵的感动!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与其说,刘安顺,是霍建华演的最好的一个角色。

更可以说——刘安顺,是最像,霍建华本人的一个角色。

这也是,有的观众说——“看一个来自台湾的偶像男演员,演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汉子,却感觉,一点也不违和“的主要原因。

而当我一闭上眼,就看到,那个从西北高原上,走来的汉子——那一刻,我真不知道,我爱的是,刘安顺,还是霍建华了。

但我只知道——他的那一份,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倔强的热血。

从此,深深铭刻在了我的心上。

他守住了自己的心,守住了在这个时代里,最珍贵的东西。

——————————————————————————在前面,我们说过了,在演刘安顺的时候,霍建华的“个性戏“。

那么,在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在剧中,霍建华的“感情戏“。

爱情戏,我倒不想多说。

在此,我想谈一下,他的——“友情戏“,和“兄弟戏”。

一个好男人,爱他的女人,是不会少的。

但能有幸能为,他的爱人的,却只有一个女人。

其他的,就是朋友,就是红颜知己。

比如在剧中,那一位,末世格格。

她外在冷傲,其实也经历可怜。

清末民初,在那样的乱世中,一开始,她是作为“礼物”被利用的,献给权贵。

后来是,烧了王府,没了家——最后,被送到关外,与她所在的王朝一样,远去,消失。

她对刘安顺,是动了真情,暗恋了一场……..在通往关外的,小树林前,当他们最后告别的时候,刘安顺的,情感流露,很细,很轻,但却感动了我。

当他看着她时——他微蹙的眉毛,眨动的睫毛,他的低垂的眼睛里,是对她的一丝,前途未卜的担忧,轻轻闪过——“可是…..”她用一个拥抱,挡住了他没说出口的话。

女人拥抱了男人——而男人,很久之后,才慢慢的举起了手,想要回应这一个拥抱,但她,终于转身离去了………..而刘安顺,对于这样一个女子,是同情,悲悯的。

也或者也有一份,心底深处的喜欢和怜惜之情…….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这个硬气男人的,柔软内心。

那里面,住着多少,未能表达出来的真情和爱……..想想,便觉得,心暖。

如果说,这一段,纯清如水的知己之情,令人感觉,回肠荡气,暖了心扉的话。

那么,另一段,充满了矛盾的兄弟情,就让人看了,心痛十分!

唏嘘不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一场戏。

这也是,令我非常难忘的一场戏!

那场戏,我没法,用演技去如何,去评说。

但它,让我体会到了,很少会有的,深深的心痛。

——看完了第一遍,我就失去了理性。

那么感动人心的一段戏,我却再也不敢,回放重看,第二遍。

………..他决定,要杀的那个人,是他的兄弟——是可以,为他下跪,为他受辱,一起长大,“情意,过命的好兄弟”。

但是,也就是,那个好兄弟,为了贪婪的私欲,杀了十多口,亲同手足的,镖门兄弟。

他虽然恨他,要杀了他,为弟兄们报仇。

但他自己心里的,挣扎和煎熬,也可比,刀割的痛了。

所以,他心里痛,他心里苦——他借酒浇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他开始,流泪——喝到最后,一行眼泪,一口酒,一行眼泪,一行酒,酒水,一口一口,灌下去眼泪,一串一串,流下来——可以说,是——“酒泪,同行”——“泪酒,交流”!

我真的,从没看到,在影视剧中有“这样喝酒,这样哭”的男人。

那眼泪,一定是真的。

要不然,一行一行的,流下来,现滴眼药水,肯定是来不及。

那喝酒呢,也一定是真的——因为,我也喝酒,我也喝醉过。

我太熟悉,那感觉——看他,狠下心,豁出去,的一次一次,一口气的仰头喝干——看他,一个人,捂着脸的,哭出声来,脆弱到了极点——还有,被一口倒呛出来的酒水,以及,红了眼的瞪视,情感激烈处,恨和心痛,如烈火一般。

这酒醉,这心痛,太逼真了!

——逼真的,让每一个观众,都如同自己,喝醉了酒,痛到无言的,心底深处一般。

…………..我想:无论演员,是不是,真的喝酒了。

但他在这一出戏里的,感情的大量投入,都让人心颤,动容!

在看完这一段戏以后,我深深的,吐出几口气。

大口的喘息过后,我想哭,但无泪。

我的心痛,和剧中人一样,已深入骨中,难以自拔。

…………..忽然间,我想,如果有一个电视剧电影的大奖的话——就凭这一段戏,我就想把“最佳男主演”的金奖,颁发给他。

这一个,在“情义两难”的折磨中,直哭的,泪酒连连,让人肝肠寸断的男人——从此,铭刻在我的心底,再难抹去。

说爱他,不准确。

更应该说——是发自内心的,心疼。

我心疼——每一个,在这世上,为情,为义,倾心付出,肝胆相照的人。

……………….可以说——是霍建华,把自己的细致细腻的表演,张力很大的表演,爆发力很大的表演,感染力极强的表演——都给了“刘安顺”这一个角色。

让观众,爱上他——成为一个经典的角色。

但我还是更觉得——是霍建华,把自己的心,自己的本性,自己的真情,全部投放进去了。

“纯朴,倔强,善良,有爱。

”——我们爱上的——很可能,就是,霍建华本人。

唉——都说,演戏的人,是疯子。

——看戏的人,是傻子。

都说,人戏合一,是最高境界。

看来,就是这样了。

就让我恍惚这一次,模糊这一次吧——我爱,刘安顺。

也爱,霍建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镖门》——是一部经典。

最后,再来说说,《镖门》这个剧。

——可以说,整个剧,都是多年来,不可多得,风格鲜明的一部好剧!

在清末民初,看百态众生——它从辛亥革命,大清改民国,演到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再到段祺瑞下台,直奉战争的爆发……又从镖师,土匪,演到,王爷格格,革命党人,再到,三教九流,地痞混混…………它从镖业,一个行业的兴衰,没落,演到一个朝代远去,一个新时代来临的,这种特殊的过渡时期。

在这样的时代变迁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心路变化,显得尤为,多变,而复杂。

有人,苟且偷生,有人,钻营谋利,有人,不择手段,有人,杀人不眨眼。

有人,幡然醒悟,有人,弃恶从善,有人,振奋精神,有人,侠义助人。

……….有多少种,人生选择?

有多少种,人生的活法?

有多少次,茫然,徘徊,改变,背叛?

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我的坚守!

始终如一?

…….而跨越时空,超越时代的,永恒的人生意义,也都是一样的——我们应该,怎样的活着?

我们应该,坚守什么,永不抛弃!

……….从这一点上来说,刘安顺,又不只是一个剧中人了。

很多时候——他更像是,一面镜子。

映出,你我的身影。

映出,我们心里,还能残存多少,不灭的信念,和未冷的情义?

当我再继续前行的时候,不会犹疑,不会回头了。

我想,他也是我的一个影子,时刻反映出我自己的样子。

……………从此,有一扇心里的“镖门”,轻轻矗立——那里面,写着几个字——“自我的坚守”。

人生,犹如,大树。

我们要有自己的根。

(E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这个剧的编剧,导演,取景,音乐,都做得非常好。

既有原汁原味的山西的地域色彩,又有丰富精彩的各阶层人物的众生相塑造,也有新旧时代变迁的大背景刻画,也有价值观,人生观的深层反思…….我特别喜欢,特别难忘的,还是最后一幕——刘安顺,在山川沟壑的,西北高原上,一个人,前行,前行,一直走,一直走——那一条山路,,转来转去,转来转去,永无尽头——他走的坚定,而不停歇………..)

 9 ) 规矩的意义

为人处世总要讲究两个字:情、理。

若干一件事被人称赞“干得漂亮”,是既合了情,又合了理。

如果办事臧否不一,那是缺了其中一个。

若直接被人戳着脊梁或脑袋骂,必定是既不通情义,又不达法理的。

理,放到《镖门》中来说就是规矩。

规矩贯穿了《镖门》的整部剧情,也是这部剧探讨的核心所在。

《镖门》的开始,马镖头夹运私货擅改镖路从而被人劫了道,被刘安顺按照规矩赶出镖门。

以此来看,刘安顺的处置并无不公之处。

但正是马镖头的自裁,使刘安顺直到离开太谷都在被人刁难和唾骂。

人情是天性便带着的,而规矩却是文明开化后产生的。

很多人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更容易首先想起人情,故而为人情破规矩也是顺理成章屡见不鲜了。

即便破了规矩惹出麻烦来,也不会有多么刻薄的指责。

相反,若是为了规矩不要了情义,就会被人指责“铁石心肠”。

因此,在很多人眼中,刘安顺反而成了造成马镖头之死的罪魁祸首,以为他不通人情。

刘安顺也一直固守自己的底线,不肯低头,因而即便他送了马车给马大嫂,也不被人接受这份人情。

很多人觉得自己有人情而了不起,可以和更多有人情的人指责刘安顺。

却忘了规矩大于人情,才能使框架内的事有序运转,人情大于规矩,大乱将至。

情与理一条线之隔,很多人却模糊了这条线,将人情凌驾于规矩之上。

马镖头的自杀一直是我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若只是为了挽回脸面与声誉,留下妻子与儿子,总觉得不能理解。

直至李希平说出“镖门规矩,凡允许自裁者,死后可以重入镖门”,才明白也许马师傅不是为了脸面和声誉,活着会被逐出镖门,自裁可以重入镖门,镖门对他来说才是寄身之处。

《镖门》的故事安排在中华民族从未有过的大变革时代,人的思想在变,政治制度在变,生活习惯在变,一切都在变化着。

而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打乱了人的传统思想,更何况身在乱世朝不保夕。

在人心不稳之时,规矩的探讨则更加深刻而复杂。

那时候已经出现了火车飞机,镖行原有的车拉马驮会受到冲击,连戴海臣都想不通镖门未来的路在何方。

镖门所守的规矩,也迟早会随着镖门的消失而消失。

规矩是否还要守着,戴海臣和刘安顺这对师徒在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规矩必须要守,规矩是根。

然而刘安顺也说:“规矩可以变,但是规矩的魂不能变。

”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

规矩也不可能不变,它要变得适应这个时代,而不是抱着残条旧文入棺材,落后的规矩,有不如没有。

社会在变,规矩要变,但规矩的魂不能变。

规矩的魂,是人恪守规矩的意识。

李希平对刘安顺说:“守了一辈子的规矩,到了,规矩还是没能保住镖局。

世道变了,大家都在变,没有人再守什么规矩。

”规矩救不了镖门,镖门的消失是时势使然,这不是一人之力能改变的。

若是不守规矩,镖门只会更快的消失。

《镖门》所探讨的规矩的意义,在而今也必须要有回响。

规矩的制定是约束人的,却也是能给人最大利益的。

规矩能让世道变得有条不紊,能让人心沉稳下来,将一切的乱归于理法之下。

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镖门逐渐消亡的时代又不同,但是各种规矩仍在,规矩的魂也必须要在。

路是踏踏实实走出来的,做事要讲究合情合理的,而不是总说着“规矩是人定的,我说立就得立,我说破就得破”。

为人情破规矩、投机取巧、钻营奉承、侥幸成功渲染的多了,不守规矩的人也就多了,人心浮躁,规矩乱了,世道也就乱了。

规矩不止匡治世道,也匡治人心。

乐无律难成曲,尺无度不能量,人没有了规矩,就少了能撑直脊梁的精神。

《镖门》所蕴含的意义,是十分值得人深思的。

2014年的最后,《镖门》给了人太多惊喜。

以《镖门》作为四星时代的终结,希望规矩的魂永在。

2014年12月31日

 10 ) 从此再无亮色

这部剧评分很高,但似乎知道的人不多。

看过之后不得不说绝对是良心剧。

演员用心,编剧给力,算是近正剧中的佼佼者。

刘安顺这个看似有点固执有点轴的大镖头绝对是我霍演技证明的代表作,没有特意突出颜值,人物塑造张驰有度,正且稳。

一生坎坷,却在规矩与变革中坚持自己的原则。

女主死的时候刘安顺的哭戏让人跟着揪心,“在我的记忆里,瑶婷死的那一天,雪下得出奇的大,大到似乎要把这个世间凡是裸露的地方都埋起来一样,眼前的一切都是白的,地上,树上,山上都是白的,后来我问振武,那么大的雪,镖局怕是要扫上一整天,可是振武却跟我说,那天没下过雪。

” 旁白过后一滴清泪,从此世界再无亮色!

《镖门》短评

霍建华演技进步非常大,他真的很努力很敬业

7分钟前
  • liuxingyu_9
  • 力荐

已阅

11分钟前
  • 只因云中雷
  • 还行

邏輯混亂和破綻百出,好的演員好的題材給糟蹋了!可惜!可惜!

16分钟前
  • Tattoo
  • 较差

剧情厚实,摄影完美,演员演绎也很棒

21分钟前
  • 紫衣若婵
  • 力荐

一般般吧,剧情比较不吸引我。

23分钟前
  • Marlin W
  • 还行

很好哦

26分钟前
  • lncywdy
  • 力荐

优在制作精良,但情节俗套,人物冲突幼稚,刚开局以为很屌,结局一堆bug,贾青演的一手怀春少女,看得直叫人难为情,最可爱的就是山猫了。

29分钟前
  • 马小军
  • 还行

国产良心剧。电视剧就应该回归意义和价值。

31分钟前
  • 落花生和瓜子122
  • 力荐

国产良心剧!霍建华演技爆棚!

33分钟前
  • 记忆覆盖尘埃
  • 力荐

看了一点就看不下去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打五星的,是不是水军

36分钟前
  • 杏花杨柳飘
  • 很差

三星吧,略有拖沓,没必要的剧情压缩为20集或许或可以成为现代经典之作,

40分钟前
  • 江湖儿女
  • 还行

也不是说不好,但是你要觉得这个电视剧就能代表国产剧的良心的话那国产剧也太没有良心了。

44分钟前
  • 粪海狂蛆
  • 较差

是只有我看不下去吗

45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还行

烂尾了

47分钟前
  • dingyes
  • 较差

说不上来哪里奇怪

49分钟前
  • 海南仙女
  • 较差

爸爸看的

51分钟前
  • sunday
  • 还行

越看越迷糊。。都讲的啥

54分钟前
  • Gloria
  • 还行

应该在六七分之间吧,打一星就是来拉低9分虚高。这剧就是装逼失败的结果,堪称电视剧版的《扫毒》。听说是一代宗师的班底?真糟蹋一代宗师了。哈哈。

59分钟前
  • 没用的阿吉
  • 很差

看了七集,故事刚展开,不喜欢贾青扮演的角色,演过了,和赵丽颖差个档次。霍建华以及几个配角演的很棒。

1小时前
  • 还行

耐着性子看完,这样狗血的剧,这是醉了!

1小时前
  • 如初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