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是看成人版白蛇传,长大了是看儿童版白蛇传!
看了无数遍的赵雅芝版,以为翻版会是新版红楼,西游记一类败笔,但是错了……故事情节尊重原作,精缩的嫁到好处,处处衔接恰当。
十岁的小孩子可能连词意都不能完全理解 ,却能演义的淋漓尽致!
很多人说没有创意,只有模仿,但是能模仿至此,实属不易!
小白蛇清秀俊美,气质上一直想做到极致,小许仙呆呆的,或许这就是许仙的性格,姐姐不用多说,为人母的心酸让一个孩子表达的真实无比,许士林更是哭的肝肠寸断!
不是苦情剧,是一群孩子努力的良心剧,力挺!
看电视好久没落泪了,却被一群孩子几次带入情境戳中泪点,感谢,感谢最爱的电视被新鲜血液精彩重现!
中国电视未来有希望了~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趁着家长不在,把自己扮成公主娘娘什么的。
小戏骨更是像圆了小朋友的梦,自己来呈现电视剧里的情节,多开心呀。
当床单围巾变成了飘飘白裙,信念感就更强了,所以才有了他们的演技。
看小戏骨,也是在安慰那个小小的自己。
小演员只要不耽误学习,能把学习和拍戏事业兼顾,有这样的机会真好。
小演员也不要督促自己减肥啦,你们不胖,真的😂
小孩子的作态自然纯真,想知道是不是有戏班底子?
感觉孩子们喜欢演这部戏。
“小孩子对情感的领会和表达是自然天真的,只是有些复杂深邃的感情他们还不懂得。
所以在这个方面他们有优势。
”我很高兴看到制作人对孩子平等的理解和利用,《白蛇传》是一部宣传正向价值观的作品,指导他们去演,好比指导他们读一部文学作品、感受一段音乐。
但是,我认为有忧心之处:孩子天真易信,思辨思维并不成熟,他们能否分得清戏归戏、自己归自己?
他人的认可未必等同于真理?
这种指导是否是揠苗助长,限制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然感受的能力?
我很愿意听听孩子们对《白蛇传》和演这部戏的心得感想。
在还得不到答案之前,谨慎地,把这部电影当作娱乐,不鼓励这种做法。
若答案为不乐观的,那演的不好反倒是好事,而到时台下鼓掌喝彩“演技太棒我都看哭了孩子们好棒”“甩那些小鲜肉好几条街”的人又会在哪儿呢?
娱乐娱乐,曲终人散。
国庆节过完,2016年的法定节假日已经全部休完。
不要哭,“工作使我快乐!
”请默念三遍!
然鹅,2017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竟然重!
合!
惹!
Word天!
噩耗提前一年就传来了……今年的国庆档真的不够美好啊国庆档看似有四员“猛将”,但是票房出现了十年来首次“断崖式下跌”!
还好有一部“厉害了!
Word小盆友”的娃娃神剧洗眼睛。
对,没错,今儿要说的就是国庆节在网络独领风骚的“小”剧——《小戏骨:白蛇传》之所以不是大剧是小剧,是因为这部《白蛇传》的演员都是6到12岁的儿童,一水儿的00后!
So,10来岁的黄毛小子现在已经迫不及待跟我们这种大爷大婶儿抢饭碗了?
起初还是在微博看它上了热搜:搞啥子?
小丫头片子不好好上学,演毛线电视剧?
哼!
但素,这剧有毒!
点开一秒钟,分分钟就看完了一整集,本大婶儿还哭的梨花带雨啊喂豆瓣短评虽然还不到300条,但是大家纷纷都表示:嘤嘤嘤;细节、神还原、bgm、演技、良心、软萌等关键字更是飞满弹幕;豆瓣评分9.0,竟然有近65%的人都出手五星!
《小戏骨:白蛇传》于10月2日在湖南卫视电视剧频道首播,收视率高达6.38;随后,花絮、片段登上微博热搜,播放次数高达5000万次,引得无数人成为自来水这这这,翻拍剧不按套路出牌啊:国产翻拍剧向来都是重重重重灾区啊!
天雷滚滚滚滚滚啊经典如《白蛇传》的翻拍:涛总攻那会儿还是十八线乡村的村花一名;左小青还是好好演贵妇吧;至于黄圣依版嘛……额……毫无疑问,最经典的当数赵雅芝版,白莲花一朵啊而《小戏骨:白蛇传》完全担得起神还原三个字!
无论是仙儿的不要不要的造型,还是特效,抑或是场景,几乎像是从老版中剪接出来的片段。
除了硬件感人,小娃娃们的演技简直可以拿百花奖帝后了好吗?
小白娘子在西湖船上和小许仙初遇时,小白娘子羞羞哒,小许仙憨憨傻傻哒,真是爆棚了我的少女心!
小士林更是飚起哭戏来更是无人能挡!
除了主角,配角也是演技在线、萌的一塌糊涂:看法海大师的眉毛,和老版的一毛一样;蜈蚣精道士这个最大反派也颇有老戏骨的风范啊《小戏骨:白蛇传》相比老版只有88分钟,剧组却用了3个多月来筹备,拍摄了半年之久。
选角时通过海选、试镜等众多环节。
选出的小演员还要进行野营训练,实地拍摄。
拍摄现场,小演员一边熟读剧本,一边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跟着导演学。
黄梅调也是亲自上阵演唱《小戏骨:白蛇传》的走红并不是偶然,在这之前,还有《小戏骨:刘三姐》《小戏骨:焦裕禄》等翻拍剧也是有口皆碑比如哭戏担当的小士林钟奕儿,已经演过刘三姐而饰演白娘子的陶奕希则更是多才多艺的闪瞎眼:唱歌、民舞,更是街舞界一霸。
凭街舞才艺,她曾经获得IMTA国际达人全球总决赛少年组舞蹈达人冠军自惭形秽分割线……说实话,看剧的时候偶尔会觉得稍有违和感,毕竟是一群小学生演绎情仇爱恨;或者它也有讨巧卖乖的嫌疑;虽然略去了很多支线剧情,但是我们都看的懂,完全不用诟病剧情不连贯;再或者,它的神还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赤裸裸的“抄袭”老版但,不吹不黑,整体来说,它依然甩出某些渣剧和面瘫脸十条街有些明星高兴的时候、忧桑的时候、生气大崩溃的时候,表情神统一啊!
拿着天价片酬不觉得脸红吗?
某团队投资超3亿,人物的造型就是巴拉拉小魔仙?
金主再多也不够这样烧啊,何况烧完都是灰和渣,有毛用?
所以,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有辣么好的颜值就有恃无恐,有金主就拼命玩噱头,这是谁给的特权?
而真正忽略了的,却是最终重要的品质和良心!
不是不能有大制作,不是不能有流量小生,但是请带着良心来赚钱!
各位片方爸爸和鲜肉小花,不妨就参照这群还在写作业的小学生?
前几年真的是流行了好几年的小戏骨,上了好多热搜的那种感觉,这两年感觉风不是很大了的感觉,也不知道这些小戏骨都干什么去了,还在演戏吗。。。
当时他们火了之后看着真的是很灵的一帮小孩子,他们演的角色因为大家都比较的宽松,所以真的感觉比原著很多人都演的平分秋色或者甚至更好,希望他们长大之后能够继续演戏啊。。
讲真,作为资深新白脑残粉,所有关于《白蛇传》翻拍的消息我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
记得小时候有一部港剧画风的《白蛇传》,许仕林是个半妖,脸上有蛇鳞,看得我直想吐,总之是一大童年阴影。
关于那部剧,我想票圈几百个人里也很难找出一个看过的,或者说还有印象的。
再则,原先我并不看好央视翻拍的《白蛇传》,因为从小我就对翻拍有抵触心理,后来看了这个刘涛版的《白蛇传》,发现改编很大,剧情跟新白几乎不同,同样也很精彩,能算得上是经典,毕竟还是央视出品,尤其op、ed也是相当好听。
再后来,是前几年左小青和任泉主演的《又见白娘子》,保留了黄梅戏的部分,但总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我也是看了几眼就看不下去了。
对了,还有地方台有播出的《白蛇后传》,好像小青是主角,男主是邱心志,刘诗诗也有在里面,剧情仿佛过得去,总之人长大了的缘故,也是偶尔遥控按到看两眼就过去了。
除此以外,就是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以及有部新加坡剧《青蛇外传》,情节是完全忘了,但是里面的主角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尤其是男女主,那几张脸一看就觉得炒鸡熟悉,像是范文芳夫妇和焦恩俊。
言归正传,小学生主演的这部剧虽然总共只有一个半小时,但是致敬诚意满满,无论是服化道还是特效音效以及某些经典镜头,都还算得上是专业cos。
这群演员,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二岁,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演出那种大人的感觉,然而他们确实做到了,至少是尽力做到了。
饰演白素贞的小姑娘,眼角眉梢都是戏,身段轻盈,衣袂蹁跹,赏心悦目,是可造之材啊。
其他,诸如饰演许仙、许娇容、许仕林的几个重头角色的小演员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模仿到位,并且有自己的心思在里头。
可以想见,他们是细心钻研过新白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新白作为一部经典得以代代传承的影响力之巨大。
有人说,让一群小孩子演大人的戏会不会带坏他们影响他们。
我说,绝对不会,难道你小时候就没有披着个被单偷偷扮一回青蛇白蛇吗?
或者说,难道你不是从小就受到新白的影响吗?
观看者都能欣然接受,饰演者反而不能从中受益了吗?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至少比烂大街动辄翻拍经典的那些噱头剧要好得多,比某些当红小生花旦的演技要更能打动人心。
再论剧情和剪辑。
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部试水翻拍剧不能够面面俱到,情有可原,这也使得整个剧情节奏变化相对较快,连接不很顺畅,画面剪辑起来常有突兀之感。
影片前三分之一处,几乎是唱段的堆叠。
我不知道,对于那些没看过新白只看过许多脑残电视剧的00后会不会觉得很奇怪或者难以接受。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小时候看新百不就是这样的吗,好像也不会觉得说着说着就唱起来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自然而然就接受了,甚至非常享受那些悠扬的BGM。
要说这么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翻拍剧让我能够看下去的最大动力在于哪里,我想还是其中关于经典新白的种种回忆了吧,无数的黄梅戏唱段和经典的BGM一个接一个,有时甚至可以让我全身起鸡皮疙瘩,以至于可以让我忽略片中某些粗陋浅白的台词,某些虽致敬但水准还不及原版的特效。
PS.听说导演从选角到培训小演员再到拍摄完成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部剧相比那些两三个月拍完几十集的电视剧要用心得多。
前一阵子不是还传出新白又要被翻拍了么?
还是希望导演和主创们能够用点心思,要么真诚致敬经典,要么就和央视大大一样,整个重来,旧瓶装新酒。
已经很久没有去关注翻拍经典的片子了,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事情都变得浮躁,对于经典一些人总是拿着情怀让人无语买账,谈及投入都动辄以千万为计量,然而到最后很少能让人感觉进步或与之持平,多数都成了垃圾。
对于白蛇传这部经典电视剧我是看了很多遍的,那时候家里只能收到几个台,每到暑假必会放映这部片子,所以尽管有50集我还是看了多遍。
后来渐渐的播出的次数就少了,翻拍的就上映了,荧幕上魑魅魍魉,让人很无语,故事改过来改过去,看着那些做作的表演和浮夸的画风,真的让人有问候全剧组长辈的冲动。
印象中刘涛翻拍了一次,故事被重绘了一次,看着倒也不是很别扭。
其他的真的没有按下遥控器的欲望,要么是一股子邪气强调许仙与白素贞和法海之间的感情纠葛,要么就一边倒的让小青当剧情的神补充,到处挖坑。
还好,今天刷微博看到了这群孩子演的,然后去优酷看了,真的很好,演得很认真,或许是因为天真,所以一些情感就十分的自然,小许仕林的几场哭戏感情分外的真切,很让人感动。
许仙的姐姐演技很好,对于这样的年龄段来讲已经超越了。
在白素贞被收走的那一场戏中可以见其功力。
许仙也比较出彩,无论是唱腔与感情流露都是很自然地,详情见其与许士林在金山寺相遇不能相认的一场戏。
对于白素贞我觉得小演员尽力了,一颦一笑都有着气韵,尤其在她出塔的那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错觉,那种久违的熟悉感涌上心间。
或许剪辑差了,但是当你看完后就会知道,原来感情还是纯的好。
我很有感触,不仅仅是这些孩子的演技,还有他们自己对角色赋予的自我意识。
我突然觉得也许感情是我们心里的种子,随着时光的流逝,选择唤醒了哪一颗就存有哪一种种情感。
又想起了以前的一幕幕,看了之后很想再去看一遍92版,真的触动到心底的记忆。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上周在空间连着刷了一个星期的小戏骨白蛇传,今天闲来写段剧评。
这部剧在去年国庆首播,当时便听说不少人夸赞,不过我自从大学毕业以后便很少观看影视作品了,当时不以未然,上周突然想其这部剧,去网上看了一下片头曲,然后我就“沦陷”了,迫不及待地想去看完正剧,只可惜似乎晚了,所有正规网站上已经把完整版视频下架了,最后我在网吧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终于是把高清版资源给下载过来了。
整部剧里面所有主角、配角包括群众演员甚至是幕后陪唱人员全部都是六到十二岁的小孩子,里面所有的桌、椅、床等道具全部是按照小演员的身高比例打造的,不得不感慨剧组的用心。
曾经赵雅芝版本的《新白娘子传奇》一度红遍全国,后面也翻拍了好几次,要么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味道,要么就完全改编得不像样了。
唯独这部剧,我是真的从片头看到片尾甚至连花絮都不愿意放过。
男女主角都是八九岁的小孩子,而且都是女孩子,这一点就已经是在朝着经典致敬了,最重要的是里面所有的歌曲可全部都是当年《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千年等一回》的作者左宏元老先生亲自填的词并现场指导,这才是真用心啊!剧里所有小演员演技包括群众演员都有让人惊叹的地方,尤其是许仙、许仕林、白素贞、许娇容这四大主演一飙起戏来那简直是秒杀不知道多少当红花旦。
不妨先来几张彩排的照片看看表现就知道这演技不服不行。
许仙
许仕林[img=3:C]白娘子[/img][img=4:C]许娇容(许仙姐姐)[/img]这是海选面试时候的照片,就光凭这几张照片里的表情我都敢说能让不少“小鲜肉”汗颜。
许仙初见白娘子
瞬间动心的眼神
白娘子注视许仙
白娘子偷瞄许仙
白娘子害羞[img=10:C]许仙看娘子入迷[/img],每个眼神的转换都恰当好处,如果不跟我说这许仙是女的,我真的会把他当男的。
开始算疫症来源
算出疫症来源后瞬间脸上显现出来的隐忧
姐夫睡着
姐姐看到姐夫睡着
姐姐从开心到生气瞬间表情变化
姐姐用手拍醒后姐夫
姐夫本能的不知所措(怕老婆),这段真的神了。
来一张群众小演员的特写,听说解药免费以后所有人都兴奋,但每个人高兴的表情各不相同,导演细节好评。
[img=19:C]群众小演员看到解药对下毒的井水起作用的表情[/img]每个人惊讶表情各不相同,但演技不浮夸,确实感觉出惊讶,再给导演一个赞,我估计就是这两段群众演员的表情变化都可以秒杀某些面瘫小鲜肉了。
许仙敬娘子雄黄酒,娘子不知如何回应是好
一言不合就唱歌起舞
被两小只萌翻了,好想她们两个亲嘴
喝了雄黄酒开始肚子疼
痛到咬牙、闭眼冒冷汗,小演员对细节的把握很到位。
回想起自己现出原形把许仙吓坏,内心愧疚进而梨花带雨地哭泣,这特别提一下哦,里面所有身段、步伐和动作可是严格按照戏曲来的,加上白娘子扮演者小樱桃可是多次在大型街舞比赛中获得名次的,所以身段跳起来非常不错的。
许仙地府RAP,经典神还原。
看到官人被抓焦急的神情
眼神瞬间的凌厉,甚至能感受到一丝杀气
有没有舞蹈基础,看身段一眼就可以看出,舞剑身段好评。
姐姐担心姐夫不自觉抓住许仙的手,脸上显而易见的焦急,好评。
娘子开始肚子痛,许仙担心[img=34:C]听说娘子要生孩子了瞬间开心到张大嘴[/img][img=37:C]孩子要出世,姐夫和姐姐的表情,可以。
[/img]
许仙要笑出花来了,娘子还痛着呢
许仙被封印的记忆突然解开,吓到目瞪口呆,甚至可以看到眼泪,厉
娘子托孤,姐姐不舍、愤恨、落泪、坚决四种情绪混合在一起展现出来,从时不时用力咬住后槽牙突出脸部肌肉跳动这一细节就值得点赞
许仙出家,万念俱灰,我都没法想象这是一个九岁的小孩子所能表达
仕林成绩好,许娇容很是欣慰,可想到自己弟弟和弟妹还在受苦又伤
听闻仕林出事瞬间转身的担忧
仕林含着眼泪请求许娇容告诉自己真相
许娇容流泪说出真相,说实话,姐姐这段演技真的让人头皮发麻,不是因为她的妆容所以形成一个慈母形象,而是她的每一个表情已经把我们代入到人物里去了,这就是一个慈母啊,如果说小白娘子和小仙演技尚有不足,那她就是完美啊,一个九岁小孩有这般演技,那些个拿着千万片酬的面瘫小鲜肉还有什么颜面。
[img=46:C]母子隔着一道门却不能相见的痛苦[/img]
白娘子听说许仙出家心如刀绞,这哭红的眼神真的是让人心痛啊。
[img=48:C]二十年后许仙已经步入中年,因为万念俱灰进而面如枯槁。
[/img]
听到是自己儿子来找自己瞬间眼前一亮
急切问明许仕林
许仕林问许仙,许仙目光躲闪
许仕林跪拜许仙,许仙不知所措下意识扣住双手
许仙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而泪崩
因为哭的喘不过气而抓住衣襟
伸出手想抓住自己儿子却无法相认
寺门关上,许仕林不舍
儿子留下背影自己只能在门后面哭得痛彻心扉,让一小孩子演出这般骨肉分离的感情简直是神演技啊,最重要的一点这是小许仙第一次演戏啊,0基础的演技竟然直接可以吊打科班出身的小鲜肉好不!
顺便提一下,在参与这个镜头拍摄之前两位小演员可是在很开心地在闹的,这情绪变化不是一点点地快啊。
为救仕林违规出塔,仕林认出母亲,素贞心中百转千回不是滋味
最终哭着扑向仕林相认
白娘子见到儿子瞬间悲喜交织
等待二十年终于见到爱妻,心中万千话语却无法说出口
只能默默流泪
发现丈夫竟已这般沧桑,惊异后是心疼
执手想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一段可以说是整部小戏骨白蛇传中最为让人拍手称赞的地方,两个小演员全程用眼神交流,每一刻的动作和眼神都在变化,每一个变化的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二十年藏在心底的话全在这一刻用眼神心领神会,痛苦、各种情绪在眼神里交织、变化,“执手想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竟然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演成了教科书般的神级演技,这是要逆天啊,小戏骨当之无愧,这演技已经完全超越了原版,我估计就算让当红明星来演,没有几个能比她们演得还好,就算是陈道明这样的国宝级戏骨来演也不过如此。
整部剧我专门去看了花絮的,里面所有场景全部实景拍摄,整部剧投资不超过二十万,里面所有小演员都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参与的,没有要片酬,这得让像《封神传奇》的亿万大片情何以堪?
片中两位主演我专门去查了资料。
许仙的扮演者周芷莹三岁学习舞蹈、四岁学习古筝、五岁学习唱歌,九岁古筝过十级,另一位白娘子的扮演者陶奕希艺名小樱桃陶奕希自幼接受父亲的智力开发教育,两岁起,就开始画画、认字。
三岁时能认上千字,并开始学习民舞。
四岁多开始接受专业的民舞练习。
五岁时,转为街舞爵士舞练习;六岁就拿下了中国许多少儿才艺大赛的冠亚军;2013年,参演青春励志剧《奋囧》和年代情感电视剧《烽火佳人》而进入演艺圈。
2015年,参加少儿自立生存挑战真人秀节目《最强小孩》,并赢得赴美参加IMTA国际达人全球总决赛少年组唯一的名额,凭街舞获得了舞蹈达人冠军;2016年10月30日,获得了第三届“文荣奖”电视剧单元”未来之星“奖。
包括我在内的不少网友看到她们的经历瞬间觉得自己这二十多年被狗吃了。
两位主演剧中所唱的歌全部由她们自己配唱,不少台湾网友看到她们表演都表示她们应该获金钟奖。
两人一个是唱歌专业水平高,一个是舞蹈水平高,套用网友的话来说,我好不容易被《舞法天女》治好的萝莉控瞬间变成了恋童癖,甚至在心里巴不得她们在一块组成CP。
小樱桃在参与这部剧面试前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童星了,性格自然有些傲娇,可是在选拔的花絮中许仕林的扮演者钟奕儿表演了一会白娘子后演技获得多方认可鼓掌,她竟然哭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演好。
是的,她看到别人的演技比自己好,哭了,她怕失去白娘子这个角色,最后选拔结束还没等正式结果出来就悄悄跟妈妈离开了,她认为自己一定选不上了,最后还是工作人员追上她们告诉她被选中了,还一直处于不可置信的发呆状态。
看到这我都想给她擦眼泪了,曾经有老一辈演员在综艺节目中透露拍摄片场有些当红明星耍大牌,不听导演指挥,演技还不好却拿着千万片酬,甚至更有人直接连台词都不记了直接报数字对戏,完全依靠后期配音和替身,那些个拿着高片酬却一张面瘫脸从头演到尾的鲜肉明星,看了这个不脸红吗?
试问他们会因为自己没有演好而哭吗?
要知道整部剧全场不到100分钟,投资不超过二十万,为了抓细节拍了大半年,所有小演员都是不要片酬的,所有戏全部亲自上阵,有一场许仕林落水的戏那可是真的直接把人家小演员给推到河里的,当时小演员害怕,副导演亲自跳下水教人家。
剧中每一个小演员为了认真演好戏,一个镜头拍上一天也无怨言,每个人都是百分之百地付出,就像小樱桃,之前没有看过新白娘子传奇,为了演好将电视剧来来回回看了十遍,每天晚上将纸片挡住自己脸对着镜子练习就是为了演出古人那一颦一笑的风韵,又或者像法海扮演者为了使自己能够演出得到高僧盘坐的姿态,专门去寺院学习了一天。
导演对电视剧每一个细节要求都很高,包括许仕林和许仙姐姐的配唱都是中国新生代的实力唱将周小康和向小康,虽然同样是不到十二的小孩,但唱功是相当高的,花絮里两人都是留着眼泪把歌唱完,如果带着耳机去听正剧,你是能够听到啜泣声的,同样为了口型和唱的内容对应上,主演们在演出过程中也是要拿出感情唱的并在旁边播放录好的歌曲,直到口型、剧情和背景音乐完全吻合。
整部剧总共不到一百分钟,分为五集,砍掉大部分感情线,只保留主线,这样才能审核通过最终上线,当看完孩子们的演出,我已经不能把她们当成是小孩来看待了,也许你会认为让小孩子演哭戏要容易些,但你试过哭上一天哭不出来了第二天再哭是什么感觉吗?
里面有大量的哭戏,孩子们甚至哭上一天都达不到效果,尤其是成年人内心的感情要让孩子理解就更难了。
花絮中,曾有人问这两位主演看动画片吗,两人竟然说太幼稚了,问她们爱看什么书,许仙的扮演者周芷莹竟然说看自己七岁的时候就在看《微表情心理学》这样的书,此刻我的内心是崩溃,回想起自己十二岁还在玩泥巴,我这二十年都做了什么,有时候真的觉得我们这些个所谓大人除了比人家阅历多一点,稳重一点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孩子们呢?
孩子们至少比我们多一份善良和纯真。
看完花絮,我感动于孩子们的认真付出、导演以及剧组的用心 ,虽然出于阅历哭不出来了,但内心已经是一片稀里哗啦的。
以前拍影视作品是真的为了艺术,而如今只是为了捧红某一个人就肆意投资,然后圈钱,甚至那些个面瘫脸还能获得各类知名表演奖项,这水得有多深?
观众不是傻子,不是让一个面瘫“小鲜肉”演个傻白甜我们就能被糊弄过去,不是随便找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来演青春偶像剧,我们就能引起共鸣回想起自己的青春。
而孩子们让我看到了一片清流,同样是孩子出演,《爸爸出哪儿》就是借着孩子的噱头圈钱,而这个是真正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努力、剧组的认真。
此剧网络首播当天就创下千万收视率,最重要的这是收费的,你能想象在中国收费的电视剧竟然有千万收视率是什么概念吗?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就该是这样,哪怕你只是偶然的一撇你都忍不住完整地看完,一个人的演技那便该是如《小戏骨》这般每个演员举手投足都是戏。
为什么《人名的名义》这部剧没有小鲜肉的参与同样红遍全国,除了剧情,里面每一个老戏骨举手投足间都是戏,代入感很强。
说到这,真的不得不佩服湖南卫视,既能接下那些个毁经典的神剧,又能承受《人名的名义》这样大尺度的正剧。
最后,又能让一群小孩子神还原经典制作。
有人说剧中主演一直都在模仿,没错,是在模仿,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模仿到位、惟妙惟肖,但这剧本就是致敬《新白娘子传奇》,再加上所有演员都是小孩子还能模仿那么精确,这没有问题。
也有人说这部剧是在消费小孩子,首先我希望大家明白对于小孩子而言,她只是了解到成年人的思想,更加成熟而已,可是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如今智能手机越来越普遍,小孩子通过网络可以轻易接触到成年人的世界,你教会孩子成年人的思想,提前打好预防针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剧中导演为了孩子的休息时间,坚持到晚上九点收工,同时每天请优秀教师给孩子们业余时间补课,确保孩子成绩不受影响,对于孩子而言,参与此剧的演出就像学习一门新课程罢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这部剧下架的原因,如果是就太可惜了。
这让我想到《伤仲永》,可仲永之殇真正的元凶是谁,就是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如果群众只是对演员的作品感兴趣,而不去打扰人家本身,那么孩子们自然安好,而现实就是群众们太容易分不清剧中的人物和演员本身,于是看到演员拼命地堵截,商家看到商机最终开始炒作,一大批的童星就是如此覆灭的,正如林妙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最终还是在成人的利益追逐中迷失自我,最后被吃瓜群众捧红又被吃瓜群众嫌弃,又或者像《最强大脑》的一位参赛选手因为超常的听力而备受观众,可是在学校里被大家排挤、鄙视,导致人家父母带着他移居他国,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的,如果吃瓜群众能够做到不以特殊的眼光看待明星小演员们,那就不会影响到人家的生活。
小戏骨让我想到自己的偶像舒畅,她同样擅长舞蹈和唱歌,也是在这年纪被发掘参与影视作品的演出如《小凤仙的故事》、《孝庄秘史》、《金粉世家》、《天龙八部》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可是她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她婉拒了许多大制作,只出演能磨炼自己演技的角色,大部分都是配角,大学放弃北影中戏去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因为舒畅相信一个人的修养是靠着文化底蕴的。
她不红,但演技高超。
我希望小樱桃陶奕希和周芷莹也能这般保护好自己,不在成长的过程中迷失,娱乐圈是更新换代非常快的地方,只有守住本心方能撑到最后。
我们90后这一代发展地太快,艺术已经沦为赚钱的工具,上亿投资演员拿走一大半,演得还不好,优秀影视作品几乎见不到了,传统文化丢失严重可我在这群00后的小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向,加油了,小戏骨们。
刚开始看,觉得孩子扮演大人挺逗,然后看到爱情戏,又觉得尴尬,起鸡皮疙瘩。
后来慢慢入戏,慢慢适应,觉得小朋友们把角色扮演的真是到位。
想下当今大牌明星,只靠颜值,没有演技,不觉得丢人吗?
哈哈。
谁给你们的勇气在娱乐圈里混。
再次为小戏骨点赞,个个长大都会成为大明星啊。
给导演深深的鞠一躬,想法奇特却又细节做得如此到位,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导演。
期待众导演更多的精品。
早就听闻小戏骨白蛇传的大名了,但及今才看过。
“白蛇”题材的故事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但版本众多,众说纷纭。
直到1993年《新白》的横空出世,才几乎“统一口径”,这一版也几乎成为标杆,后世作品几乎无人能及。
窃以为,翻拍白蛇,和翻拍红楼遇到的困境深有相似,因为都有难以逾越的标本在前,走相同的路则难以望其项背,另辟蹊径又容易招致诟病。
但这些小戏骨真心做得不错。
小孩子因其单纯,更容易将精力集中到表演上,而不是像那些入道者,还要考虑更多其他问题。
听闻此剧虽然短得像一部电影,但拍摄、制作仍历时三月有余,不禁让人感叹剧组的用心。
要知道,万人空巷,经久不衰的原版,当初拍摄也就五个多月。
不知那些动辄号称拍了一年多的神剧,此时脸上疼不疼。
用心排演一部好戏,有时候就像用心画一幅画,没有绝对的画完与否。
因为永远都有继续完善的余地,一天有一天的效果,一年也有一年的效果。
这里我不能说小戏骨们就比原版更好,毕竟总是各有优缺的。
以主角白娘子来说,陶奕希演得确实用心、投入,然而限于年龄,还是不能和赵雅芝相比。
这里要大大的表扬小戏骨们,同时不能不说说现在正当道的各路“大明星”。
为什么老艺术家和小戏骨们都能赢得赞许,而对你们总是争议不休?
这里尤指古装戏。
人不能时时都被感动,但也不能被虚情假意麻木。
在那些应得感动的地方,演员们尊重观众,也就尊重了自己。
最后寄语小戏骨们,万望能再接再厉,好好学习。
作为“90后叔叔”,我不能说传承传统文化就靠你们了,因为我们也有责任去担当。
但当火炬传到你们手中时,希望你们能比我们举得更高。
有一天前浪拍上沙滩时,我希望背后听到是后浪的澎湃!
初看片花很惊艳,正片远没有片花精彩,高度浓缩导致铺垫不足,孩子们的卖力表演显得很局促没那么走心。虽然是青涩稚嫩的表演,但萌娃们表情很丰富,完爆僵尸脸老鲜肉。对原版高还原度的桥段以及迷你仿真造型产生的逗比效果,这情怀可以打满分。
神奇的豆瓣酱,不懂为什么这种让人会由衷嘲笑出声的剧 会这么高的评分 那个动画 那个镜头 简直了 比小时代还恶心。
模仿痕迹过重表演用力过度,都是小孩儿演戏都会遇到的问题。这也不例外。但是不影响让大家欣赏一下这些孩子们比某些面瘫流量偶像还精湛的演技!
精气神都有了
戏跳的太厉害。走过场的样板戏,如果把里面的小孩子换成大人,恐怕就更差劲了。这鼓励分也高得过分
其实这个故事已经拍过不少版本了,而这个版本算是基本照搬《新白娘子传奇》吧,不过抛开这点来说,这些孩子把这个故事还原得很好,把剧中人物也按照原剧人物还原了,只是说实话,也并没有网络上夸的那般好,与其说是演技好,不如说是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好。
毁
除了小朋友们的所谓“倾情”地演绎,这剧真的好看吗?而所谓的倾情演绎中,真的有演技在吗?似乎不该用苛责的成人要求小孩子们的演技,但是做作的表情和十分夸张的肢体,真的是演技好吗?可爱是挺可爱,尴尬也是蛮尴尬。
总觉得怪怪的……
听到片头曲的时候,我浑身都酥了。。。想起小时候披着床单模仿白蛇的情景....那个演白蛇的小屁孩真是幸福啊。。。。
小孩子挺可爱的,觉得很萌但不会入戏
许仙是真心棒。
这故事改的也是不能再残了,小盆友不多要求,但传说中演技真没有,只是有些真挚罢了,纯卖萌,无他…
仿佛看到了未来影视行业之光。
多拍点音乐的,加油
这部片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毛都没长齐就死去活来的
果然都是南方小孩,大家都不会发后鼻音……
确实不错的小演员,演的惟妙惟肖,前途未可限量
不错哒,表情都很到位,唯一笑场的地方在许仕林中状元那一段,一群小盆友走路带风,衣袖甩呀甩呀的,笑。
女主太做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