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故事
Historias extraordinarias,Extraordinary Stories
导演:马里亚诺·利纳斯
主演:马里亚诺·利纳斯,沃尔特·雅各布,奥古斯丁·门迪拉哈苏,Raúl Agüero,Alberto Ajaka,Diego Alarcón,Rodolfo Andreani,Matías Arce,洛拉·阿里亚斯,Enrique Boess,Hector Bordoni,Fe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8
简介:本片讲述了三个以字母为代号的男人的神秘冒险经历,时长245分钟,共分为18章节,以魔幻现实的手法表现出阿根廷近代历史文化的变迁,叙事方法新颖独特,长镜头摄影精湛,尽管并不属于大制作,而是小成本的独立电影,但最后的结局却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阿根廷实验电影杰作。(08维也纳国际电影节) In ..详细 >
23.05.28 大光明 3.5siempre de viaje
#阿根廷电影周#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但我睡着了,不是电影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有机会补充遗漏的部分。//三个故事的交叉讲述,因为有旁白的缘故,略有点像解谜游戏。一些远景的拍摄都很美,比如泛着晨光点点在河流上划船寻找石碑的人,以及X躲在酒店所看到的对面窗户的光景,每个窗户背后是一段人生。#阿根廷影展
去拍波拉尼奥吧!如果格局再大一点,那基本就是利纳斯的2666了。三个人物扯出一个小全景,各式各样的离题段落让整部影片变得极其自由散漫并充满意识流色彩。但是,正如波拉尼奥一样,这些故事是一个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小漩涡,不仅非凡,而且让人难以忽略。与此相对应的是失去了一切含义的影像,粘稠的画外音根本把影像本身具有的全部叙事功能粘走了。故事到底存在于哪里呢?故事存在于充满想象的非凡的画外音里,而影像给出的,是绝对发生过的、平凡的真实。
5+ 感觉旁白的重要作用在于拉开叙事距离,同时加入了“观看”这一过程(使之成为“叙事电影”十分关键的一点),颇有阅读式体验的意味。
理解交口称赞的关键亮点,固然也比《一千零一夜》要流畅许多,但依然没有体验到太多,有关这个故事在包罗万象的内涵、层层嵌套的结构以外的「非凡」之处。巨量旁白的信息输出和平平无奇的影像流转(影展修复版大概能加分很多吧...)间配合相对有生硬感,会让人觉得纯文学性的阅读想象,更适合进入这趟南美大地的漫长旅途。这样的叙述形式,或许最引人入胜的是《水浒传》?
@大光明
奎瓦斯走私非洲雄狮,凯撒回忆英国大兵,为这个国家不断嬗变的历史和不停嵌套的故事注入不可化约的原力。这两个舶来品,或许加上那些奇特的建筑,诡异地成为讲述终点,讲述者与他们同在时获得一种能量,能量再变成下一次讲述。是《细细的蓝线》和《内陆帝国》一次奇妙融合。
就像裹脚布一样,给五星就是特么因为太太太太太长了,能骗一个算一个,凭什么就浪费我一个人的时间啊!
用故事讲故事,故事里的人继续讲故事。是套娃,但不是萨拉戈萨手稿那种“讲>故事”的讲故事。三线有点让人想起Iñarritu的一些操作,但又并不追求工整。是睡着一些也不觉得遗憾的类型(positive)lol。最喜欢Lola Gallo一段!“他们看着她离去,像雨里的两条狗” 音乐也既摩登又exotic。@大光明
#阿根廷电影展# 9分。能把三个毫不相关的故事交互穿插分18章讲述(其中一章还分了3小节)并且讲了半天基本都回到原地宛如啥事都没发生也是牛逼。全篇始终贯穿旁白和悬疑,配以嵌套故事,以及非常出色的配乐。感叹南美人讲故事也是蛮随性的,其实可以一直讲下去…反正一直在路上😂,验证了映前导赏的说法:实验性、形式大于故事内容的杰作。
导演真的很会讲故事,我始终感觉被旁白勾引着、玩弄着,快乐地。但是………我到底看了个啥(◔_◔)?简介说本片“表现了阿根廷近代历史的变迁”,我想那些衬在主要故事下面和搭在主要故事身上的边缘故事才是这部电影想讲的事情?我对阿根廷了解不多,所以没能被这部分感动,但我确实被本片的叙事感动到了。
my friend, once again the road is all ours. 看的疲憊
一种体验
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包罗万象的。不能说不喜欢,甚至已经是很喜欢了,我永远喜欢没有答案的谜。只是疑心直接读剧本会不会更喜欢。毕竟每次旁白停下都觉得松了口气。对于我来说,小说和影像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各有千秋。只是文字进了脑子要先经过一次翻译成为涵义(所指),我再从中体认感受,汲取力量。加上我反应慢记性差,重复翻看对我来说是必要的阅读方式。影像则通过感官的直接刺激径直走到了感受这一层。现阶段观影远多于看书,其实只是因为它是更轻松的。而片中的旁白实则已经完全是一本独立的小说了。就如片头出字幕的时候硕大的白色文字挡住了其后的画面,很难不觉得两者是相互干扰的。同时接收旁白和影像对我来说太累了。
神作,影史二十佳预订。恢宏的结构,天才的笔法,洒脱又不失精密的内容。南美左翼流亡史基底与魔幻现实精魄的完美交融。四个小时仿佛魂穿彼方之人,似奥德赛却更似追忆,错落有致到足以尽收眼底之厚度;这一边,那一边,丝丝入扣草蛇灰线,俯瞰一切却也掌握了关于故事最好的“调度”。一场即兴漫游的诗意饕餮,于细微中贯穿永恒。电影就是这样的一个“闪耀的图像”,仅此而已。
非凡的故事、非凡的叙事、非凡的形式、非凡的调度。利纳斯的场面调度千变万化,就像结尾车后的长镜头——能将客观视角变为主观视角,能通过几棵树木将光线完全隐去,能通过摇镜将一辆汽车变成三辆。三条似乎无关的故事线,以冗杂的旁白缓缓展开,但开场第一章中旁白说“X一无所知”,这也像是在说观众,我们甚至不知旁白是否真实,如果剥离旁白故事是否又有其他可能?也因此,此条故事中导演自演的X从卷宗中构造出一个故事,最后以“一个可能的结局”来说出“整趟冒险最后总算派上用场”,这种影像与文字的双重自反性值得玩味。除X的大屠杀卷宗外,还有追寻未知的Z、完成任务上路的H(名字也像是波拉尼奥的玩法),跟我们一样都在冒险的路上。
Es un enigma, un laberinto, un viaje tejado por los pedazos misteriosos de hilos históricos salgo la vida misma. ¡Siempre de viaje! 很穷很天才。世界线没有收束是对的。如果要拍《跳房子》那这应该就是我能想象的方式。
8/10. 从未有过的观影体验,如同阅读一本南美作家的小说,从一个故事进入另一个故事,但是故事总有结局,人生总有下一个故事。
旁白多得令人生厌,前1/2没睡着算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