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迪士尼是一张茶几,还没从去年的《异形战场》的惨败缓过劲来,今年暑期档又摆上了新杯具《独行侠》。
据好莱坞业内杂志分析,这部长达2个半小时的大制作西部片将给迪士尼带来 1.6-1.9亿美金左右的亏损。
《独行侠》(The Lone Ranger)的故事在美国也算家喻户晓,最早是30年代电台里的广播剧,之后被改编成影视、漫画等多种形式,伴随了一代代小伙伴的成长。
不过相信从未了解《独行侠》原始故事的海外观众也能在观影中无缝对接,因为它的剧情实在简单到不值一提。
主人公独行侠原本是正义的德州骑警,在一次团体任务中全军覆没,唯独最资浅的他被神秘的印第安人Tonto救下,从此戴上佐罗同款面具,骑上灵性的白马,与Tonto一起查明铁路银矿的真相,将白人大坏蛋绳之以法,惩恶扬善,抱得嫂子归。
是不是还没听完剧透就想张嘴打个哈欠?
饰演《独行侠》的小帅哥艾米·汉莫完全不见了《社交网络》里惊鸿一瞥的俊俏,更别提侠气了。
而刚过五十大寿的约翰尼·戴普,尽管有一个真有原住民血统的亲爷爷,尽管涂成大白脸头顶死乌鸦,但他在电影里实在太不像印第安人了,就连杰克船长那三板斧,面朝黄沙背朝天的也施展不出来。
海伦娜也还是老样子,疯癫美人,沙漠怡红院老板娘,象牙雕花假腿暗藏玄机。
全片最好的演员大概是大漠荒烟里那匹美如臻幻的白马。
主题陈旧勉强可称之为复古,西部片的几大元素也都在,最后的火车大战配合《威廉退尔进行曲》也算可圈可点,但就是起不了化学反应,《独行侠》真倒不如约翰尼·戴普和同一个导演戈尔·维宾斯基两年前合作的动画西部片《兰戈》(Rango)够味道。
这样大而无当的电影遇到同档期小巧机灵的《卑鄙的我2》,分分钟被杀得落花流水。
不过好莱坞依旧是好莱坞,商业运作必须懂得止损。
《独行侠》惨败局势刚露,迪士尼果断拿《加勒比海盗5》的预算开刀,下令将其从2.5亿削减至2亿,此外,迪士尼还收回了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的电影最终剪辑权。
而在此之前的《加勒比海盗》系列中,他可是从未失去过这一权利。
《独行侠》是一次尴尬的陆上行舟,口碑票房全盘皆输,约翰尼·德普+导演戈尔·维宾斯基+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的黄金三角安能雄风再振?
答案只有留到《加勒比海盗5》才能知道了,但愿杰克船长回到海上,风采依旧。
当william tell序曲响起,白马飞驰,关于童年对于lone ranger的回忆,就这么一下子被刺激起来了。
对,以前的动画片,也是有这个配乐的。
只不过那时候动画片的名字不叫独行侠,而叫《孤胆奇侠》。
我至今觉得还是这个名字好好很多。
为何不沿用,我也不理解。
《孤胆奇侠》这部片子为何给我印象深刻,我想还是因为这是一个除恶扬善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
传奇色彩,白马飘飘,以及黑色面罩,无不是一个小小少年所为之疯狂的。
电影独行侠也是以一个穿着偶像着装的少年开始,简直就是对我们少年英雄崇拜情节的明证。
对我而言,《孤胆奇侠》比佐罗来的更早,以为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肯定是比电影要多的多。
这样的后果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佐罗这个人就是孤胆奇侠。
直到后来,孤胆奇侠彻底从眼前消失了,而佐罗的电影一部接着一部。
与动画片相比,电影显然更突出了约翰尼德普所扮演的汤头一角色。
而整个电影也似乎更多的是说明独行侠的来历,而不是他们后来行侠仗义的故事。
电影比动画片的人物刻画自然丰富复杂,然而却未必能深入人心,因为这样的电影,终归还是要造一个大英雄出来,如果英雄不够英雄,那么再多的故事,也恐怕只是枉费工夫。
所以,这部2个多小时的电影,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
但就起总体来说,却不是一部太好的电影。
也许这样的头脑简单的故事,就不能奢望复杂化,还是简简单单给我们的少年看个热闹更好。
之前没有对这部电影有任何信息的获知,在小伙伴的邀请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彼时正在享受西马对资本主义无情的批判的我,此时正是觉得用西马理论去解读这部电影真是太Fit了,就像量身定制的一样。
此片在我看来,许多意象和情节都有所隐喻,我的解读也不一定正确。
恳请指正。
在说这些隐喻之前,我看这部电影有几个最大的问题:1.Depp明明是白种人,即使他的脸上涂了颜料(在落入水中冲到河滩上依然没有掉色),也无法掩盖他是白种人的事实,并且影片给Depp侧脸特写的时候,明显的看到他的高鼻梁。
为什么找一个白种人来演属于蒙古利亚人种的印第安人?
2.白马长的很好看,它的出现和种种神迹代表了什么?
为什么它总是和Lone Ranger的白帽子出现在一起?
为什么白马喜欢Lone Ranger而不喜欢乌鸦男?
3.乌鸦男为什么一直戴着乌鸦?
Bad trade和后来与Lone ranger的new trade为什么都是怀表?
难道真的是去年买了个表?
(恶意卖萌)4.在博物馆的老人是乌鸦男吗?
为什么最后他穿着西装,步履蹒跚地渐行渐远?
类似的问题很多。
我想从两个比喻开始。
首先是怀表。
怀表的来源是乌鸦男小时候救了两个白人,这两个百人康复了之后发现了Silver(说到白马的时候还会说到silver,后来白马就被Lone ranger起名为silver,乌鸦男说是good name。
)于是白人贪念一起,给乌鸦男一个怀表,乌鸦男十分心仪怀表,就把银矿发源地告诉了白人。
但最后两个白人杀光了乌鸦男的族人。
在电影里这就是乌鸦男一直在头顶上戴着乌鸦的原因,但在影片的最后,这只乌鸦复活了。
且先不论乌鸦代表了什么,怀表实际上就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隐喻。
我们知道西方文明,准确的说工业文明带来了现代化的进程,其中对时间观念的贩卖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文化输出。
路易斯 芒福德总结“钟表是一种动力机械,其产品是分和秒。
”也就是说,制作了钟表之后,钟表把时间从人类的活动中分离了出来,人们相信时间是可以准确地划分和度量的。
时间的概念不是上帝制造的,而是所谓的人类先进文明的创造。
芒福德在《技艺与文明》里描绘了从十四世纪开始,钟表是怎么样促使人们是变成遵守时间、节约时间和被拘役于时间的人。
在此过程中,我们漠视了大自然四季交替、日出日落的自然规律,而相信在分分秒秒组成的世界,大自然的规律已经被蔑视了(这也是乌鸦男所言的“自然法”。
)而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里面说的更清楚,更直接,也更有西马的特色。
(在这里说明,托夫勒之前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之后发生了转向,可以说成为一名新马克思主义者,即反对马克思的一些思想。
)他在描述工业化进程,即第二次浪潮的时候,认为时间的划分,使我们认为有一个“标准”的时间,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同步化”。
这样,现代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现代人强调时间观念,要守时。
比如我们现在见面约会,要早到五分钟,不能迟到,否则便是不守规矩的表现。
这实际上是现代化社会分工,劳动标准化的直接结果。
而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是很少有准确的时间观念的。
却不说印第安人,我相信在农村呆过的孩子们都记得,老农民计算时间大多数根据农历或月历,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劳作,并且也并没有十分精细,而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总之,托夫勒总结,工业化把时间中的人变成了同步化、标准化、线性化,而时间这个概念本身也要进行改变来适应现代化这个庞然大物本身。
因此回到电影里面,两个白人把怀表给乌鸦男的时候,就意味着西方的工业化文明已经悄无声息地侵占传统社会,甚至是原始部落的印第安人。
在全球范围内,现代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全部的国家和民族,而不管这些民族自身文明的特殊性。
这也是西马知识分子控诉资本主义这个大熔炉的地方。
特里伊格尔顿在为马克思进行辩护的时候,就谴责资本主义的诞生就是一场原始积累和大屠杀的血腥史。
伊格尔顿和托夫勒等睿智的西马分子早就清晰地看到一点,马克思晚年所谓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可以跨越式地发展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对其他文明的剥夺和对全球劳动力的剥削以及资本的积累和转移。
其实马克思在早年一直对这个论断十分谨慎,直到列宁强有力地推行了这个想法,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尽管这个政权在后期显示出其弊端,但在一定程度上列宁是实现了马克思晚年的这个论断。
再看看电影中与怀表一直有联系的就是,铁路。
怀表代表的是时间,而铁路毫无疑问代表了空间。
这两个事物贯穿了电影的始终,电影的一开始就出现了美国人建造铁路的热情,以及美国政府对建造铁路的鼓励和自豪(一直在现在,美国仍是世界上人均拥有铁路最多的国家)。
而建立这些铁路的人是华人的猪仔、黑人等美国之外的廉价劳动力,建立这些铁路的代价是赶走了原属于这片土地的印第安人以及无情的屠杀。
整个电影的矛盾冲突也立足了白人的扩张与原住民印第安人之间的土地、文明的基本对立之上。
而乌鸦男以及Lone ranger在电影里最后破坏的正是铁路,乌鸦男在复仇之时,也将幼时所获得的怀表(其实已经坏了)扔还给了食人魔,这表示对资本主义所推行的时空观的对立以及抵抗。
但这种抵抗也是有代价,并且式微的,好比电影里的火车每次都是失去了控制,一直开向前,没有刹车,即使前方的铁路没有修建好,即使前方的铁路被炸毁,但是人在火车上无法控制火车本身,要么跳车,要么跟着火车上的一堆堆白银一起落入河水中。
毫无疑问,现代化的进程一旦开启了就无法停止,即使人们不知道它开往何处,但只能任由它开下去。
因此,乌鸦男老了,他在博物馆只是一个被观赏的物体,他被人视作蜡像,底下标注“The Noble Savage”(高尚的野蛮人,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绝妙的讽刺),只能在最后踽踽独行,步履蹒跚,穿上了代表西方文明的西装,而内里却是印第安人的服饰和彩绘,走向荒漠,走向文明未染指的蛮荒。
以上说的怀表和铁路,下面说说我对白马和帽子的理解。
白马的出现在John与他的哥哥一起找卡文迪什的时候就出现了,白人说,这是印第安人心目中的灵魂使者,拥有了它就能去另一个世界。
说到底,白马就是一种spirit,而乌鸦男告诉John也就是后来的Lone ranger,John是灵魂的行者。
说白了,就是lone ranger代表了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是什么?
从片中给出的信息来看,John是一个知识分子,在成为游侠之前,原则是不适用武器杀人,而交给法律来处理。
他代表了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及公正。
游侠在出发之前带上了白帽子,这顶帽子一直伴随着他,甚至在他被卡文迪什打中了之后,这顶帽子掉落了,他的哥哥也被挖心了。
后来又被白马捡回来,由乌鸦男带回给了John。
电影的最后,甚至白马跳到了树上,白马把白帽子带在了头上。
在荒漠和灰头土脸的西部白人中间,这匹白马和这顶雪白的帽子是如此的显眼和格格不入。
是John这个独行侠将正义和公平,法律和启蒙带给了这些蛮横、贪婪的人。
并且John一直坚持着这个信念,但是坚守这个信念的代价是自己必须带上面具,带上了面具意味着他不再是一个拥有具体姓名的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符号,一个可以传播的符号,这个符号在博物馆由老年的乌鸦男传递给了吃花生的小男孩,传递完了之后,乌鸦男就穿上了西装远去了。
所以白马在影片的种种神迹就不难理解了,实际上只是公平与正义的信仰使得原本愣头青的John做出了许多勇敢并且不可思议的行为,最终成为了独行侠,白马是勇气,是精神,白帽子是一中象征,一种符号。
可以说,独行侠这个人物的代表了最后的希望,知识分子的良知,公平和正义的坚守着。
而除了独行侠之外的白人,不同程度地都被铁路、白银、黄金怀表所吸引而变得贪婪,正如乌鸦男一直说的,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了。
这里,兔子被烤熟的肉吸引过来,而烤熟的肉正是兔子肉,兔子为了争夺一块烤熟的兔子肉互相厮杀,吃完了拍拍屁股各自离去。
这是对那些在西部扩宽的白人多生动的描述。
主持铁路的人通过杠杆交易获得了大部分的股权,成为铁路集团的主席,有人反对立即拔出来左轮手枪杀了他,其他人迫于压力选他为新的主席。
等这个主席伴着他的白银坠入河中之后,军乐团的人还鼻青脸肿,还在吹响嘹亮的乐曲,又有一位新的主席上任了,为新的资本代言人欢呼鼓舞。
所以影片的最后,那只吃肉的兔子又出现了,并且吃掉了蝎子,这只蝎子毫无疑问就是卡文迪什。
白人们在扩张土地的过程中,对金钱和资本的贪婪越来越大,本来是文明的绅士,在这里却变成了吃人的兔子。
那个掌管军队的队长,原本认为自己杀死印第安人是正义的行为,并且发誓要印第安人十倍的偿还,这个队长以为印第安人违反了契约。
但修铁路的主席告诉他,杀印第安人是他们设计好的,队长你的手上也沾满了鲜血,你现在和我一样了。
所以队长犹豫了一下就把抢对准了John,和铁路主席同流合污了。
人性的坠落和贪婪的繁殖就是如此的迅速和直接。
以至于队长带领着他的部下残酷地用连发枪支屠杀了整个印第安部落的人,也毫不留情,他也亲手杀了部落的手中。
在无限繁殖的资本的欲望和现代化的进程面前,原始部落的文明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再说说乌鸦。
乌鸦男小时候就养了这只乌鸦,但在被白人屠杀掉部落人的时候,乌鸦也死了。
而后来在银矿的时候,那些白人是十分惧怕乌鸦的。
这至少说明,印第安人代表的原始文明或者传统文明是对自然十分亲近,甚至能够融洽相处的。
而现代人却对自然十分害怕,和畏惧,他们希望自己用武力征服它。
所以乌鸦男小时候就立志要杀了这些食人魔,并且脸上用乌鸦的黑涂抹了四道黑色条纹。
这只乌鸦一直戴着乌鸦男的头上,即使被John的子弹误打中之后,乌鸦的头低了下去,乌鸦男不经意间就把乌鸦的头又扶正,并抬了上去。
乌鸦男用他的智慧带领游侠,使得John从检察官变成了一名戴着面具的正义使者。
如果说John象征着正义的话,那么乌鸦男就代表了人性。
乌鸦男两次想杀掉卡文迪什都被John所阻止,人性是原始的、自然地,有着本能的复仇欲望,它也是智慧的,高尚的,同时又是弱小的,孤独的。
最后说一说妥协。
这是个很无奈的话题,但却现实。
两个理想主义者,乌鸦男和独行侠都有着自己的坚持,独立尝试去对抗现代化的列车,试图让它停下来或者矫正方向,但是无奈现实太复杂,又太强有力。
因此两个人只能在不同程度上的妥协,进行合作。
影片的最后,两个人一起抢劫银行,一起炸掉铁轨的桥,从这段开始电影的节奏变得很快,配乐是西班牙斗牛曲,所有的观影者都在这段影片的高潮中感受到了高潮。
看起来很美,实际上这些破坏也阻止不了铁路的继续建设,现代化的列车也会一直开下去。
两个人其实都没有了部落。
独行侠选择抛弃了他心爱的姑娘,骑着马远离了人群,把收到表彰的金表送给了乌鸦男。
乌鸦男欣然接受了这块金表,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只能接受一个new trade,因为这个trade让他看到了希望,尽管还在资本主义的时空观之内。
John也做出了妥协,他从不开枪杀人,到后面在火车上和队长决斗,一拳放倒了卡文迪什说,我在法学院真的练过拳击。
他带上了面具,对自己理想也只能一定程度上的背离,在这种兔子吃蝎子的环境下,依靠理性、对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搬出约翰 洛克的《政府论》也只是纸上谈兵。
暴力解决暴力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无疑却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John还给自己的白马,取得名字是silver,就是白银,因为他发现根源就是白银,就是资本,而要消除这个问题,也只能通过这个方法(这其实就有点西马的味道在里面了),因而原本代表spirit的白马,就不可避免落入俗套的变成了silver。
两个都是s开头的单词,竟是然此的对仗。
这就是两个理想主义者,对彼此,对现实的妥协。
最后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我只是猜测。
有人说这部电影有点像少年奇幻漂流。
我昨晚看完了电影就对Depp演印第安人,老乌鸦男穿上西装这个梗很是疑问。
后来我猜测的答案是,John和乌鸦男是一个人。
无论这个人的主体是谁,必然代表了两种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就像我上文所说的,一种妥协。
白马既然是虚构,只是一种精神,为什么两个人不能是同一个人的两个人格呢?
或者说的简单点,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两种价值观的磨合呢?
让Depp这个白人去演印第安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掩饰了。
何况在博物馆里,老乌鸦男一直没有说,独行侠到底是谁,其实独行侠是他,乌鸦男也是他。
他完成了独行侠的人格传递,小男孩带上了面具,就像当年John也意识到永远不要脱掉面具一样。
乌鸦男喂了多少年的乌鸦终于复活了,复活是因为他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小男孩,代表未来的小男孩,传承他精神的小男孩。
乌鸦飞出了博物馆,栖息在美国现代化的城市里,在月光下停留在树枝上,俯瞰着这个大地。
小男孩象征性地带上了面具,其实到底知不知道这个故事背后的悲凉,长大后是不是也像那个最后背叛自己良心的队长一样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我们知道的仅仅是一种希望,一种期待。
所以独行侠真的在踽踽独行,白马是假的,john是假的,只有老年乌鸦男,缓缓消失在荒漠中。。。。
ps:文章的题目引用了福柯与乔姆斯基对话录的题目,实际上两者并无多大关联。
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德普大叔我是你的颜饭啊!
可是整部电影我都没有看到你的帅脸,你是要闹哪样?
不要跟我说是角色需要,在Tonto年老色衰在橱窗里当模特勉强糊口的时候,你怎么不自己演?
你稀奇古怪的造型我还看的少吗?
还怕看你两眼失神,皮肤松弛的样子吗?
电影整体上不是十分紧凑,计划抢火车之前那段,看的我都要睡着了。
两段高潮戏都是在火车上,可谓是设计精巧,险象环生。
德普在挖坑埋人听到响动时,那种心怀鬼胎怕被人发现而又极力掩饰的表情,像极了杰克船长,其实这种表情在他以前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比如《秘窗》。
Tonto和约翰去找红丝,一看是海伦娜演的,我不由得笑了,两人应该是第六次合作了吧,除了在《理发师陶德》里海伦娜演主角之外,其余的几次与德普的合作都是配角,但她每次都演出了自己的特色,有些角色都盖过了女主的光茫,就像这次在《独行侠》里的红丝。
不得不再吐槽一下,海伦娜与蒂姆波顿认识之后,长得越来越复合波顿的审美了,两眼深陷,颧骨突起再配上波顿的歌特电影风格真像是一个吸血鬼。
完全不能让人们想起她的成名作《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那个珠圆玉润的可爱模样。
即使这部影片槽点多多,但依然不能否定它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很拖沓,其实导演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包括他要把整个故事以印第安人Tonto的回忆表达出来。
独行侠其实就是印第安人Tonto内心的一个影子,他在做了错误的交易之后离开了印第安部落,融入到白人的城市里面去。
在白人的城市里,他接受了法制的观念,在他的潜意识形成了两种思想:一种是印第安人的神明(就如Tonto说的食人魔猎手,白马);第二是现代的法制观念。
这两种观念体现在银幕上就是John和Tonto。
为什么这么说,从导演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1、为什么John和他喜欢的人、以及他哥哥一直说出生在这里,这里是印第安人的老家,他们就是印第安人,只不过原来的部落没了又没有加入别的部落。
John去了旧金山、他哥哥及爱人留在那里。
2、Tonto小时候带了2个白人到矿区,如果只有他一个人知道,酋长怎么会知道。
是因为他哥哥告诉了酋长,并给了酋长承诺,知道他们实现承诺才能回到部落。
John想法制及白人与印第安人共处都是为了实现承诺。
3、电影的最后Tonto穿上了西部牛仔的衣服,而John一直都只是在Tonto的回忆里出现,说明John根本就是Tonto,所有的两人的分歧都是Tonto自己思想的斗争。
4、John的哥哥为什么戴着印第安人的标记,如果他是白人。
4、导演要以给牛仔小孩讲故事的形式就是为了说明他拍的是独行侠,一个有着双重思想的印第安人!
神片还是烂片,看怎么理解这部电影。
导演想拍的就是这个味。
一个记者问阿拉伯的劳伦斯,你喜欢沙漠的什么?
——干净。
所以烈焰狂沙,广袤不经雕琢的西部是美国人永远割舍不掉的情结。
并且还把千里之外在加勒比海纵横江湖的杰克船长吸引过来。
正值19世纪的美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西部大开发的伟大运动,火车铁轨即将第一次贯穿美国大陆东西。
杰克船长邂逅了土生土长,学生归来的大学生村官,村官抱着一腔改变家乡面貌的赤诚之心,毅然放弃了东部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归故里,要为家乡的法律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果就非常不幸地遇到了贪赃枉法的当地某大员,为了牟利,擅自串通当地地痞流氓和城管,屠杀印第安人,平推他们的家园,在那里开发银矿。
听着很熟悉吧。
村官一心要用法律武器改变家乡,连枪都不屑碰一下,因为枪代表暴力不代表文明制度。
村官的哥哥不配合上级,保护印第安人,被与腐败官员勾结的流氓阴死,心都被挖出来舔了一遍,嫂子有几分姿色还被官员霸占。
意识到法律和制度在这个刚刚开发的蛮荒之地是狗屁,村官提枪携手杰克船长走上梁山打击黑恶势力去了。
两个主角在不死光环的笼罩下把黑恶势力一网打尽,跟嫂子亲了一个然后一起策马消失在广阔的荒地里。
这基本就是全部的故事,这种片子不看故事,看讲故事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就是不见海的加勒比海盗。
像杰克船长这样老少皆宜令人印象深刻的国民级形象,一个演员演一部就有被定型的危险,以至于万劫不复。
德普演船长一演就演了四部,第五部待出,德普的演技是很百变的,但杰克船长之后演什么都是船长了。
最后想到一个事。
基本上,不管做什么事,越早越好,赶人家后面就必然更难,更多麻烦。
比方说韩寒之后,你再走天才文学少年辍学的路,结果就很难有韩寒那么潇洒了。
比方说有了facebook,人人网也就只能靠着国家政策在大陆渔利。
比方说美国当年搞开发征地,印第安人不让,他们强拆是直接把印第安人赶走或干掉,直接拉外国劳工喂点饭养着搬砖做工。
今天他们讲人权了,讲自己的更讲人家家的,算是积德赎罪吧。
历史是很粗暴残酷的,但总得这么一步一步爬上去。
自由之土勇士之乡的美利坚,过去遍地是破事。
谁家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呢?
这部电影看了好几次都没看完,完全是冲着约翰尼德普而来的,其实感觉没那么好看的,也没有感觉多么幽默,倒是一网友的点评比较有深度,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信仰的问题,引用一下哈。
“Tonto,反复的重申自然的失衡,正义的不存在,因为他已然深刻领悟了这个世界,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John 最终也深刻懂得了这个世界,"铁路公司,执法队,如果那就是法律的话,我宁愿做法外之徒。
“,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即使面对哥哥被挖心,John 都一直不改初衷,坚持信仰。
直到捉住凶手,交给执法官 ,却发现执法官才是最大的违法者,发现执法队的长官(他是因为知道自己错了,无法回头,将错就错了)助纣为虐,发现(在他坚持自己信仰的时候)极力避免战争、避免屠杀而无数印第安人最终惨死的时候,他才不得不与他所坚持的信仰对抗。
这是一部西部浪漫传奇,是对过去种种的讽刺(那个好人要戴面具的时代),也是无数探讨法律、正义的美剧中的一份子。
虽然最终,John抛弃了对法律的信仰。
这也充分展示了美国、西方社会对法律的坚持、维护,因为,至少他们会坚信自由平等,他们会信仰法律,直到万不得已,直到最后一刻。
”写的很好,反而让我有些醍醐灌顶的感觉,谢谢这位叫做华本叔的网友。
牛牛看‘独行侠’观后感 关键词:平庸 冗长 但制作还算精良 细说:迪士尼能做出什么高深的剧情吗?
所有桥段都似曾相识,所有剧情都可以预料,包括搞笑包袱;看到抢酒杯那个线索就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 一个小时后该线索终于引出包袱 讽刺的是完全没抖响;女主摔下火车是一定会掉在马背上的,男主救了女主而女主是一定要先扇男主然后再热吻的,面对这种九年义务制教育式的桥段,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观众笑一半是因为喜剧惯性,另一半是出于礼貌,绝无令人拍案叫绝之处;最雷人的是主题音乐竟然是‘拉德茨基进行曲’ 使我想起小区门禁铃声 最大硬伤在于蜡像复活到底怎么回事没讲清楚;德普从头到尾石灰脸 邪恶呆萌旱地加勒比海盗无突破,男一辨识度太低,我认他全靠他带的白礼帽,实话说要是中途换AB角儿了我肯定看不出来;女主丑而无用,假腿女更似‘一代宗师’删节版里的张震 莫名其妙的存在;本片虽灵魂不好,肉体还是蛮不错的,西部风情啊,动作节奏啊。。。
最后总结:本片适合拖家带口盍家欢乐看看 稍有品味的观众可能不会太享受 花絮:两个半小时以后我站起来觉得屁股疼 大家非要去看的话 别忘了经常换换姿势…最后补充一句 最过瘾的桥段是男反派一枪毙了中国革命劳工头那场 干净利落 我当时心里就想肯定有些爱国青年心里疑惑辱华什么之类的思想了 那简直是一定的…
我在某知名高清网站看到有人推荐说,这是一部史诗级西部片巨作,我差点没笑出来。
“西部片史诗巨作”,这些字眼除了在评价大师级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时会被提及,我至今尚未见过哪一个导演敢恬不知耻地把这个头衔加到自己脑袋上。
有美国媒体评论说,本片“想法太多,以至于连自身的风格都无法确定。
本片充其量是一部更好的影片的粗剪版。
这部貌似聪明实则空洞的冒险片,有着一个看起来更像是汤姆·福特而不是约翰·福特的主角,问题多多:拖沓的剧本、不断转变的风格和多余的反派。
即使是约翰尼·德普的明星效应也于事无补。
” 在具体评价之前,我有必要澄清,电影的组成部分,比如演技、配乐,并不真正决定一部电影的好坏,单独分开来看这些组成,我们甚至会觉得它们足够优秀,当我们把它们拼凑到一起,才会发现它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好看。
所以,细节的经典并不能保证整体的优秀。
回想五十年前的《荒野大镖客》,它让全世界认识了三个人,一个是影片的导演赛尔乔·莱翁内——他后来成为了意大利西部片的大师;一个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后来成为了最著名的牛仔、好莱坞最有资历的老导演;还有一个是影片的配乐埃尼奥·莫里康内,他后来成为了作品最多、名声最大的电影配乐大师。
他开创了西部片独具一格的音乐形式,以口哨、甩鞭声、短暂急促的马蹄声为主旋律,这三种怪诞的声响交杂在一起完完全全地体现出了西部的狂放、没有法律约束的特性。
这部电影无非是三个大神的一次扯淡,他们来自《加勒比海盗》:导演歌尔·维宾斯基,主演约翰·尼德普,配乐汉斯·季末。
有人评价说约翰·尼德普在加勒比海盗之后就变得不正常了,我觉得这句话他其实说错了,他可以把这个时间点再提前一些。
约翰·尼德普的另类造型是如此地经典,以至于我甚至怀疑如果采取正常演技,德普还是德普吗?
仔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约翰·尼德普的演员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成也蒂姆·伯顿,败也蒂姆·伯顿。
蒂姆·伯顿是目前少数的还保留着自己鲜明特征的另类导演,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御用演员约翰·尼德普也变得比较另类,从剪刀手爱德华开始,德普就成妖怪了。
约翰·尼德普在本片的演技却让我匪夷所思,以致抓狂差点致死。
他的行为举止依旧保留着海盗船长的影子,我有一阵曾怀疑,德普是否是在拍摄完《加勒比海盗》之后立马投身《独行侠》,甚至我觉得,尼玛,这加勒比海盗原来是印第安人(《独行侠》中约翰·尼德普饰演的角色便是印第安人)。
再或者,他从加勒比海上岸之后,换掉裹在脑袋上的头巾,然后绑上一只死去的乌鸦(目测是模型,如果是死尸我就纳闷为什么不发臭),再给自己编造一个凄惨的关于淘金者的悲惨故事,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生活在美国西部的印第安原始土著。
我承认本片配乐汉斯·季末是现存的配乐大师之一,是顶峰级的大师,他为包括《加勒比海盗》《珍珠港》在内的影片的配乐令我终生难忘,但他激昂大气的配乐在本片中,因为德普的缘故,我更多的想到的是喜感,那种西部特有的苍凉已也不在。
面对这么粗糙的西北片,我迫不得已承认如今的影迷已经抵挡不住好莱坞产业链了。
几个一线演员,外加几个勉强及格的特效,就是一部热卖的电影商品。
“这部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非常无聊和单调。
还有很多没有代入感的动作戏镜头。
在狂热和乏味之间,影片走完了时长。
”(《今日美国》评论)西部片中穿插的喜剧元素让观众莫名其妙,无怪乎《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一部非常长、非常忙碌的电影,让几代观众空前一致地感受到困惑、昏昏欲睡和偶尔的兴奋。
” 按理来说,这不应该。
通观西部片历史,我很难找到一部电影中,那些奔波西部的美国淘金者面色如此白嫩。
我也没见过哪一部西部片采用了深色调,而不是常见的那种滚滚黄沙,一片荒芜。
我甚至听不到那些熟悉的曲调作为转场音效,切换到一个杀手肆虐的小酒馆。
前不久豆瓣某君做了一个截图比对,主要是解释本片在那些画面中对以前的老片做以致敬。
我记得其中有《上海正午》以及镖客三部曲。
那张截图明显地带有主观情绪,导演也并非是为了致敬经典才设计那些画面,西部片有自己的特征,有雷同在所难免,但上升到“致敬”这个层次,不得不说还是有些夸大。
特别是,截图制作者说约翰·尼德普踩着梯子登上一辆货车的步伐是在向《加勒比海盗》船长的出场致敬。
我觉得这一点就相当扯淡,加勒比海盗的扮演者就是约翰·尼德普,我还没见过哪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致敬,而且《加勒比海盗》上映才过去区区十年。
你可能不会相信,一年前我独自看完《西部往事》后,在楼道里大喊着“碉堡了!
碉堡了!
”那股激动之情,我兴奋地告诉我的小伙伴们,这片屌炸天了,配乐屌炸了。
而这部电影改变了我对西部片的期望,我不得不再一次肯定,赛尔乔·莱翁内之后,世上再无西部片巨制。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个侠客梦,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个英雄梦。
独行侠,区别于超人、钢铁侠等美国全民英雄的存在。
他没有那么多高科技武器,他也没有拯救世界。
在我看来他就是个幽灵,穿梭在邪恶势力周围就是为了报仇。
当他孤独的面对一切时,他的印第安好兄弟可是对他不离不弃。
不愧为美国大片,题材好,选景好,配乐好,让人看得心惊动魄,而台词里时不时来几句冷笑话,让你感觉到篇子的可看性不止在于动作。
对于美国的大片一直就是看得似懂非懂。
不管哪一部,看着看着就头疼,可独行侠却让我从头看到尾,片中恢弘的场景也是在电影里难得一见的。
荒凉西部、悬崖勒马、苍鹰翱翔、与本片的主题也是相得益彰。
本就是独行侠,是一个幽灵,放在荒凉的地方还不错,让他去到城市的钢筋丛林里,也许他就会头晕转向了吧。
不得不说美国电影制作就是让人折服。
从本片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就可以看得出来美国电影制作已达到无所不能(估计吧)。
独行侠,一个孤独的勇士,一个疯狂的幽灵,当他骑着神奇的白马飞奔在火车上时,震撼,就这一个词。
当大桥炸断,火车掉下桥的瞬间,震撼。
本片在火车上的打斗场面较多,也让人看着惊心动魄。
还有就是警察在峡谷里被伏击那段,有没有策马奔腾,有没有惊心动魄,有没有震撼,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是被震撼了,我也想做一个独行侠。
Maybach 20130801
从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到The Weather Man到Rango再到 The Lone Ranger..哎 不识Verbinski 唯识Hans Zimmer 最后的威廉退尔序曲第四章 汉子在为自己是德国人正名么 ..
迪斯尼出品,2a级说明血腥不够血腥,暴力不够暴力。主要是教会美国的小朋友们要有英雄主义精神,要爱护大自然,要和土著人好好相处的道理,关于“平衡”的讨论也没有展开。镜头处理平平,典型好莱坞模式化电影,英雄救美,兄弟情义,胜利属于正义……大叔胖了,演技也没有得到发挥。全片没有看点。
德普蜀黍的雷人造型与疯疯癫癫的面瘫表演 配合艾米·汉莫不知所谓的#独行侠#故事 即便西部风光再绮丽 白马黑马再风骚 也抵不过#威廉·退尔序曲#贯穿全部高潮段落的虚脱与无力……片尾的长镜头彩蛋 太蛋疼了[抓狂]
挺搞笑的
一般般
《孤胆奇侠》和《威廉退尔序曲》,只是光为这个就可以激动的热泪盈眶了,我小时候超爱这个!
双男主的片子本质就是卖萌好吗。德普叔叔算是摆脱不了杰克船长的气质了。小哥超级帅QAQ。笑点颇多前仰后合23333。BGM存在感太高了,William Tell overture那段简直是神来之笔laugh to the end。白马美哭了这货不是寻常物这货不是寻常物。为最后的火车之战把星满上!贝拉姨象(牙)腿好评XD。
真的是没啥意思的电影!
美国开发西部时代,幽默和叙事穿插,看摄影就知道投资很高,但除了火车大战吸引人以外其他都让人集中不了注意力。男主律师在火车上遇到了印第安人德普,rager哥哥被害死,男主追查得知是铁路修建负责人为了印第安领地的银矿所为,并且买通了警察,同时坏人两兄弟也是德普的仇人,两人并肩战胜坏人
有着所有西部片该有的元素,以及恆久不变的西部片主题,正义与复仇,甚至还有莫里康内,但是布鲁克海默却非得做出一个过度娱乐的片子把西部片精神像屁一样给挥散掉了
这也是致敬类型电影,最爱莱昂内,后世取不竭。
德普的演戏很有个人特色,故事也似《少年派》一样值得反思~
节奏出人意料的好。配乐赞。。
真受不了白莲花圣母男主
又想走加勒比海盗那种喜剧动作片路线,却又在人物关系、政治问题上唠唠叨叨畏首不前,所以本片的处境十分尴尬,想嚼点文艺味道出来发现情节其实跟德普的脸一样煞白,想看热闹结果除了片尾那场火车战其余时间完全可以睡觉。一星给海伦娜阿姨的象牙大炮腿,一星给威廉退尔进行曲,就这样。
迪士尼的开头,还让我以为下错电影了。德普总是演些奇奇怪怪的形象,让人认不出来……
一颗星给德普,一颗星给那首歌配的感觉以及人物造型
太无聊了
中规中矩,剧情比较弱,布景道具很用心,某 强尼水德普 依然用那个吃妆看不出也没有表情的脸贯穿了全片,难道没有船的脸晒白了穷的只剩裤子的杰克船长就这么迷人么。。
嗯。。。好想DIY一身印第安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