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东北告别天团2》是丧葬题材,其实内核是黑色幽默类型喜剧。
我看完该片,最大的感悟就是“珍惜活着时跟家人们在一起的每一秒时光”。
比如赵大明白(于洋 饰)那么精明和要强的一个人,不接近死亡,还会混日子。
年轻时好赌,气得妻子跟他离了婚。
他不思悔改,骗儿子说“你妈妈死了”。
做白活儿,还老搞恶性竞争。
自己的人生过得稀里糊涂,还差点把儿子的人生给带跑偏了。
直到查出患了癌症晚期,才想起来联系前妻,求人家照顾儿子。
才想起来多陪伴儿子,教他如何生活。
赵大明白为啥找范大明白(崔志佳 饰)给自己承办葬礼?
有很多原因:第一,他佩服范大明白的为人,知道他不会昧良心赚钱,肯定能把葬礼办得风光又体面。
第二,他认同范大明白的能力,毕竟在当地只有范大明白接过上百万的单子,在经验和人脉渠道等方面肯定有优势。
第三,他相信范大明白的人品,都是当父亲的人,把儿子赵乐乐(肖帛辰 饰)托付给他,赵大明白放心。
第四,他知道儿子喜欢殡葬这个行业,跟在范大明白身边,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可兼顾学习殡葬这门手艺,为将来做打算。
二手玫瑰(月季)想再度跟范大明白合作,除了尝到白活儿市场的“甜头”,也是想垄断百活儿界唱丧一行,更是被动转型后的无可奈何。
孙越主动张罗了一众明星来参与录制悼念视频,除了希望让圈内明星知晓他在白活儿界有人脉外,最主要的是他可以吃到更多的回扣,也从侧面证明了如今明星们在娱乐圈挣钱很难,有活就接,不再死要面子活受罪。
黄大师从拒绝写挽联,到为了跟范大明白合作文化服务,再次摔断了腿。
这说明文人墨客也是要生活的!
如果好的墨宝能给去世的人增光也是极好的。
虽然赵大明白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不珍惜家人,挺招人恨的。
却也不忍心看他对儿子依依不舍的表情,希望他去世前对乐乐说过的那些感悟,乐乐能真正记在心里。
想再度合作的二手玫瑰、孙越、黄大师,后来主动找告别天团合作的表店经理和墓地销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让人又哭又笑。
我敢说川剧变脸见了他们都要甘拜下风。
在乐乐面前,这些大人们为了利益,连脸都不要了。
我可以打包票的说,乐乐跟范大明白去见合作伙伴的这几天时间里,他学到的人情世故和看到的阿谀奉承,够感悟一辈子的。
《东2》中的小人物,虽然出场不多,却让整部影片多了很多笑果。
方医生面对众多不同病程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永远是一句万能句式“有可能是三五天,也有可能一个月,有待观察吧”,比赵大明白还能忽悠。
卖纸钱的大姐执意要过一把烧掉“五百万”的瘾,比范大明白脾气还暴躁。
那个经常受伤的大哥,竟然还是一个热心肠,每次都把被优先救治的机会让给别人,比刀爷还要仗义。
那个老董每句话都向着范大明白,比吴建林懂得心疼女婿。
他们的行为看着搞笑,细品却都是人生感悟。
《东1》前部分让我笑,后半部分让我哭。
《东2》全程让我又哭又笑,有点期待《东3》了!
小成本及格线以上的作品,前半段突出一个网红跨界拼盘,虽然后半程突出一个惨字,但表达却都并不让人别扭和膈应。
先说前半段,这真的是我看过网红、跨界阵容最多的电影了,大能、街溜子、孙越、二手玫瑰全员…能让这么一大盘什锦做到不尴尬就已经很不容易。
后半段基本就是天选的倒霉孩子了,这剧情放韩剧能给人哭的鼻子都没了,但此片的煽情其实很克制,我个人反正一点没鼻酸,只是觉得很温情。
看到好几个喷的人说不够搞笑,强行煽情之类的,我只能说,还是有点轻松搞笑的,也并没有压着头逼你哭的吃相,别太严苛了。
个人认为应该7.0左右,现在才6.3,给五星拉一拉。
故事的主线,两个字足以概括:托孤。
男主范大明白,他的殡葬团队再次接到一个五百万级别的天价葬礼任务。
但是到最后,发现真相居然是,与范大明白亦敌亦友的老对手,再发现自己罹患癌症后,处心积虑地要把自己的儿子乐乐托付给范大明白。
作为一部续作,《2》要从《1》中继承故事背景与人物关系设定。
但是这也为再创作套上了枷锁。
我认为,从故事的角度看,《2》其实有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一,主角团的人物性格表现缺乏完整性。
有点工具化。
第二,故事的主线与旁支比例有些失衡。
导致直观上,电影内容好像就是两场印象深刻的葬礼+一堆插科打诨的东北段子。
先说人物。
范大明白的殡葬团队,除了范大明白之外,还有刀爷、老鹰、毛毛三人。
在《1》中,刀爷与范大明白的父辈有纠葛。
但是把《2》当作一部全新的电影来看(毕竟不是所有观众都是从《1》追到《2》),刀爷、老鹰、毛毛这三个主角团里的人物都没有完整的故事与性格展示。
这三个人物浓缩成一个还是拉伸成五个,好像区别不大。
我认为,既然刀爷岁数大,可以尝试设置相关情节,把刀爷塑造成范大明白“迷茫时的人生导师”这类角色。
而社会闲散人员毛毛与带二娃相亲女的故事,我认为可以有更重要的主题价值。
这个一会儿再说。
再说故事。
《东2》借用死亡的话题,表达的主题是亲情。
电影中,男主的老对手,本来是多么不靠谱混不吝的一个人,可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殚精竭虑地为儿子乐乐打算。
为儿子乐乐找一个靠谱的新家、为儿子留下财产。
那么,如果把亲情当作主题,主线之外的旁支故事应该怎么讲?
说个题外话。
我认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小说,除了主线故事,还应该有支线故事。
但是支线故事应该或正或反地与主题相关。
举个栗子。
《肖申克的救赎》中,主线故事是主角安迪用了19年的时间策划并最终成功越狱、重获自由。
但是,电影中有一条支线,就是安迪有一个年迈的狱友,被释放后,因为适应不了监狱外的生活而自杀。
这条支线,正好就是主线的对照组:安迪对自由的坚持,狱友对自由的恐惧。
《东2》的问题就是,除了主线之外的内容有很多。
但是大多数是与主线无关的插科打诨,甚至可能连一条支线都算不上。
这些内容,包括:只会说中文的老外;二手月季、孙老师、书法家、卖手表的赚钱没底线的嘴脸;老丈人和东北澡堂,等等。
在短视频年代,这些内容都适合被剪出来,在网上流传,作为电影卖点或者博人一笑。
但是,它们加在一起,过分挤占了主线剧情相关的空间。
让整部电影有点散。
如果我是编剧,也许我认为内容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稍作调整。
除了电影结尾男主老对手的葬礼之外,影片在一半的时候还重点表现了另一场葬礼。
就是乐乐的小伙伴曾宝的葬礼。
曾宝患癌,又被父母抛弃在医院。
主角团赚到第一笔钱,想要救曾宝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主角团为曾宝办了葬礼。
我认为,曾宝的故事,除了让乐乐开始明白死亡这件事、增加主角团凝聚力之外,还应该有一个作用,就是应该与“亲情”的主题呼应。
虽然曾宝的父母抛弃了他,但是故事设置上,可以让主角团的几个人,承担起曾宝“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这个角色。
(说句题外话,血缘与亲情之间的关系,这是是枝裕和最喜欢拍的电影主题。
比如《小偷家族》《如父如子》《第三度嫌疑人》《海街日记》)还有前文提到的和毛毛相亲的带二娃女,也可以作亲情有关的深度挖掘。
她为什么单身带两个孩子?
她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有什么辛酸?
她为什么要给孩子找后爸?
毛毛愿意当后爸吗?
如果毛毛愿意,他会怎么做?
如果不愿意,他为什么觉得自己无法承担这个责任?
电影中作用不大的人物支线可以砍掉。
比如乐乐的亲妈。
电影中还有对《枪火》《菊次郎的夏天》的致敬。
但我认为前者,就是电影开头踢纸团的那段情节,对故事发展作用有限,有点突兀。
以上写了这么多,并非是对电影的嫌弃。
而是因为这部电影有一些内容打动了我,所以我希望它可以更好。
比如,曾宝葬礼上,范大明白向乐乐诠释他对于死亡的理解:也许是庄周梦蝶,死去的人在这个世界消失,会在另一个真实的世界醒来。
比如,两场葬礼哀而不伤的格调,明明是死亡,却处处是爱与关怀。
让人相信活下来的人会带着逝者的心愿与祝福继续幸福下去。
比如杜鹃,老对手告诉儿子乐乐,杜鹃可以寄托思念,自己死后会变成杜鹃。
老对手的葬礼上,真的有杜鹃飞来。
这时刀爷不忘提醒范大明白,杜鹃鸟有把蛋下在别人窝里的习惯——我特别喜欢电影这个地方的设计,在最哀伤的地方幽了一默。
有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钢的琴》,同样是一部带有强烈东北地域风格的电影。
但是,即使是东北题材,也没有必要把《钢的琴》当作唯一的打开方式。
电影这件事,应该更多元、更包容。
抛开一切专业性或是理性因素,从我看完电影后的直观感性感受来讲,这是一部好电影。
作为天团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我看到了佳佳在呈现作品上的诚意和进步,这部电影可能有瑕疵、有不足,但在我心里是一个能够感动我的好故事,能够让我印象深刻的好故事。
足矣。
作为佳佳多年的老粉,我也看到了他不断打磨作品和呈现好作品的诚意。
希望天团系列能继续下去,也希望佳佳作为导演能呈现更多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
今天元宵节,闲来无事打算挑部搞笑片看。
为了看三体买了腾讯svip,于是去腾讯电影库随便挑了一部,意外的竟然很好看。
片名《东北送别天团》,故事是关于一个除了老板所有职工都是出狱人员的白事事务所,突然收到了一个300万预算的葬礼订单之后的故事。
2022年4月份上线了第一部,说是网大,我觉得已经够到了上院线喜剧片的水准,比起开心麻花的一系列硬挠痒痒式作品,这部电影显然在喜剧外壳下展露现实这部分做了更多努力。
第一部看完,印象最深的台词是在主角看《教父》电影那段,小弟夸他看的电影高级,他说:“看什么不重要,关键是看看这教父的葬礼规格”。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觉得台词节奏有当年第一次看冯小刚那部《甲方乙方》的感觉,当然幽默程度还有改进空间,但方向是对的。
电影最大的惊喜还要算最后半小时的大反转,算是做到了出乎观众预料但回想起来处处有铺垫的反转,比春节档《满江红》里硬生生莫名其妙的反转强一百倍。
看完第一部,没想到第二部都出了。
第一部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第二部比起来拍摄手法是更成熟了,但剧本好像部分借鉴了《人生大事》,凭空塑造了一个小孩子的剧情。
我个人认为第二部如果砍掉这个小孩的戏份,专注于讲述由预算300万的葬礼大单引发的大流量下的众生相可能会更好一点。
这个小孩子演得过于老成,我经常被他过于油滑的表演腻到,以至于每次看到他的镜头我就开始玩手机。
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是可以上院线的成熟水准了,开心麻花要小心了。
第二部让我笑出声的是开头那个葬礼的一句台词。
第一部里有段剧情,是有两个出狱小弟去洗英语,然后被其他小孩家长投诉,然后他们结束了学英语。
第二部开头,这两个没学完英语的出狱小弟磕磕巴巴的用英语在满是洋人的葬礼上致辞,跑来了中介想拼命阻止:“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说英语。
”
笑死。
今天看的时候就忽然很不想他们完结。
感觉每一个人的葬礼,用不一样的视角,总会观察到新的观点。
如果这样做成像情景喜剧一般的陪伴,应该可以疗愈更多的人吧。
曾宝的离开,也许之于故事整体,算不上浓墨重彩,可有可无的一段剧情。
但是感同身受的人,突然有一种释怀。
顺便说一下第一部。
核心价值观也很值得推崇。
多少人刑满释放后无法融入社会处处碰壁。
最终走投无路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是啊,他们已经为他们的错付出了足够的代价,可惜,这个社会还是不会原谅的。
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都可以表达出足够的善意,但真正能做到内心毫无芥蒂的人,应该寥寥无几。
最后我想说,故事本身不煽情,又或者说,就是明摆着赚眼泪来的。
但是高明之处就在这里。
好人坏人都要死,老人小孩也会死。
区别只是在于每个人面对生老病死的态度。
正如影片的核心:既然每个人都要死,那我们又为什么活着呢?
真正的答案就是没有答案。
大过年的和家人看个喜剧片挺好的。
特意挑了这部电影。
导演是崔志佳导演,应该是原来爱笑会议室的成员吧,又看到了于洋,宋晓峰,孙越,虽然是喜剧片,但是看到最后很感人,前半部分是欢笑,后半部分流着泪看的,片子拍的太好了,剧情很感人,面部表情,细微的动作,眼神,人物演的都非常好,那个小孩子演的也挺好,很感人,推荐大家看看。
抛开剧情演技切记等等一切来说,单纯从这个特殊时间。
全面放开之后,很多家庭在这个本该阖家团圆的时期,面对着不完整。
出现这样一部以告别,死亡为题材的喜剧,是给大家一个慰籍,也是给我们放下坚强的一个理由,或者说更是在帮助我们走出这段难捱的时光。
我觉得这是一部有意义的佳作。
和第一部相比,第二部明显好于上一部,也可能是有了第一部分人物铺垫,我作为观众能够更容易的融入进去。
剧情方面创新比较少,很容易猜到后续发展,喜剧元素不错,客串演员都是我喜欢的人。
不是专业影评人,只是觉得这部剧出现的太符合人们的情感需求了。
既然人都要死,那为什么还要活着?
电影延续了第一部的风格,讲述了殡葬店老板范大明白接到竞争对手赵大明白介绍的一笔大单,但接单后赵大明白意外出车祸昏迷,范大明白团队一边等他醒来,一边应付着找上门的各种奇葩合作者,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意想不到的故事。
电影不仅仅是喜剧,它还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和亲情的重要性,被一些观众认为是网络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电影的后半部分开始揭秘三百万丧葬费的来由,虽然有些煽情但并不说教,而是通过温馨中透着辛酸和一丝狡黠的方式,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人生启示。
此影片的结尾留给观众深思,有些事情不需要完全理解,生活就是且行且看。
这种东北人对人生的豁达解释,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电影的人文关怀和温暖气质。
本以为是个喜剧……结果开始写实我的生活……爸爸正在生病 也是晚期 看到赵大明白生病之后我就退出不看了……我看不下去 此刻我爸爸在客厅洗脚 目前来说还算稳定 我不知道他的后续会怎样 时间会停在哪 我只希望他当下是快乐的 没有遗憾的希望爸爸能够活的久一点 再久一点
喜剧电影煽情就很烦
笑中带泪,直戳心窝
又来一个三百万的单子,昔日大明白已成圈内顶流。小孩砸玻璃的线有些出乎意料,后期只是软绵绵的讽刺,少了第一部的惊喜还是差点东西。最后给出答案:人终究会死,那为什么活?为了爱的人幸福。《依兰爱情故事》还是好听。
这节奏越来越好了,小孩演得真好
分明就很好看!
2.5
真的很好!其实早就听说崔志佳了,不知道原来他这么优秀
中规中矩的发挥了,就是五百万的真相的设定,真的觉得没啥意思,毫无波澜,我本来还幻想,可能有跌宕起伏的复杂故事呢,谁曾想只是一个常抽烟的人过早染上肺癌,哈哈哈哈哈这不是报应吗?有人拿刀子逼着你抽了?!你不得癌谁得啊!一个该得之人得了肺癌,玩什么煽情啊……
“人生就像流星,他来我走,我走你来,不管怎样,我们最后都会见面的。”
6.5-7是合适的,多了不对,少了不公平
结构比第一部要散,但是总结起来可能更着重于死亡这个核心。这几年感觉影视作品在最后一程这个议题上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毕竟在人类已经能上天入地的今天,死亡仍然是人们“无能为力”的课题。这部主角团四人刻画更饱满一些,有点日影的中二和清新气质,如果有好本子其实蛮好搞系列的。
比第一部完成的好太多了,最后一段话太多余。。。
对生死的思考再上一层楼了
搞笑版《人生大事》,崔志佳拍的算很走心了。二手月季可还行,哈哈。
比一好点~
大长脸演挺好
很真诚!
第一部给高了,其实这部给两星也高了,很无语,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拍电影的。
鼓励加一星,超越第一部,国产电影的希望。
剧情硬伤少了 很多梗用第一季的 整体无聊想看第三部 赵乐乐和依依长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