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的城

我的城 Season 1,魔丽都市,我的城·魔丽都市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18

《我的城》剧照

我的城 剧照 NO.1我的城 剧照 NO.2我的城 剧照 NO.3我的城 剧照 NO.4我的城 剧照 NO.5我的城 剧照 NO.6我的城 剧照 NO.13我的城 剧照 NO.14我的城 剧照 NO.15我的城 剧照 NO.16我的城 剧照 NO.17我的城 剧照 NO.18我的城 剧照 NO.19我的城 剧照 NO.20

《我的城》剧情介绍

我的城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我的城》是一部记录城市凡人生活碎片,镜头下充满“凡人语录”的系列纪录片,也是中国少有的现实题材城市纪录片。首批拍摄了五座城市: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和银川,描绘的是城市人特殊的“乡土情”。本片那些被纪录者,无论是北京篇里爱骑自行车的小伙,还是上海篇里卖啤酒的阿姨,或是成都篇里“二次元”装扮的小姐妹,或是深圳篇里大芬村(城中村)里的小画师,或是银川篇里卖羊杂的小老板,他们都是城市社会里人微言轻的小角色,所以他们脑海里没有城市定位、没有品牌宣传,有的只有活生生的现实:怎么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味道来。一些生活碎片、闲谈碎语、生活片断,不经意间构成了城市的性格和精神、流露出对城市的理解与质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为全人类第三季狂热郁金香致命的她我和班上最讨厌的女生结婚了。男神游戏夫妻密码OOO·电王·全体骑士Let'sGo假面骑士夜行者救世第二季美丽俏佳人灵魂侦探九霄寒夜暖僵局截路拦杀恶作剧之吻攻壳机动队迟来的道歉毕业生相亲吧兄弟我的留级岳父撞大运布袋人圣鹿之死博很恐惧40个白日梦蛮好的人生龙岭迷窟忘川茶舍之铸剑祭魂出租大叔

《我的城》长篇影评

 1 ) 我心中的北京

北京我去过三次。

去过故宫,去过天坛,去过八达岭长城,去过颐和园。

去过鸟巢,去过水立方。

有老北京的影子,有新北京的样貌。

都喜欢,不同的建筑给我不同的感受。

吃过冰糖葫芦,吃过稻香村的点心,喝过不太喜欢的豆汁,这些是北京的味道。

喜欢,喜欢北京,热爱北京。

北京,不但留得住人,也留得住季节。

秋天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证明这个处在高纬度的城市依旧存在于地球上。

秋景可能会真实些,传说中的香山红叶却一直无缘得见。

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刻意塑造某个形象,他们就是那么生活的。

真实的东西是最美好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为了什么而生活。

随意,自然的生活方式我喜欢,纪录片里的人物就是这样,让人舒服!

我的城——北京!

 2 ) 你我都一样

今天是个被红色刷屏的日子。

举国欢庆。

恰巧看到了《我的城》。

第一集北京篇里,开篇,短暂的安静停顿里,一群人,一片人,一面大旗,一面大鼓,一声振臂,一嗓冲天:战斗,必胜!

这是哪?

北京!

没由来的,热泪盈眶。

在人群的呐喊中,我听到的是:这是哪?

中国!

你看到的是北京,但你感受到的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力量。

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国。

说实话,这部分片段我看了四遍。

说不出来的情绪,在群体呐喊的时候,总之就是心里发紧,皮肤像有风穿过,眼睛热的快流血。

这就是北京人。

这就是中国人。

我们的呐喊可以唤醒沉睡的高山,可以让河流改变模样。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一触即发的力量。

但,其实,如果你据此以为这是一部宏大的城市宣传片,那我告诉你,你一定要自己去看。

它没有贯穿全片的大人物大背景大命题大叙事,但它又绝不是自吟自唱自我散漫的无意义宣泄,我觉得,这正是这部纪录片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片子最显著的特点,或者说成功之处。

它契合国家主流价值观,鼓点正锤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无一处消极和不乐观;却又给了在城市缝隙中生活的人们以最大的包容和展现,洋溢着中国人那种即便在苦辣酸痛中都始终对生活怀有的极大善意和绵绵不绝的对好日子的期许。

你会看到脱离了字正腔圆解说下的中国城市,你会看到如你我一样的平凡人物在市井生活中的挣扎与向往,你会经由别人的人生映射自己的人生半程或全程。

它呈现了不同地域不同生活形态下不同的中国人,在且过且困惑,且进且回头,且走且摸索中的顽强和不舍。

我比较偏爱北京这一集。

这是全中国我去过最多次的城市。

我真正可以定义的初恋也是在这里,那个人至今也还在这座城市里。

工作以来,我至少去过北京40次不止。

尽管我们再未见过面。

但北京于我,始终是最熟悉的一座城。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座城。

我们因为一首歌,想起一个人;因为一个人,记住一座城。

我谈不上热爱它。

我只是记得它。

就像《我的城》里,那些曾经在恋爱时穿过的胡同,还有满耳朵的北京话。

它端正大方,让你走在每一条街上,都感觉我是走在中国。

它机敏活泛,让你坐在每一条公交或者地铁上,都感觉可以回到自己的家。

它市井平易,让你知道生活中有艰难和孤独,又随时可以得到更多意想不到。

又或者,哪一座城市,哪一个城市的人,不是如此呢?

这部纪录片展现的四座城市,其实就是四个城市生活样本。

我们失败,失恋,失业,失婚,失去人生最重要的,也得到从未有过的。

我们一边清醒的咒骂生活,一边顽强的给自己一个新的设定。

我们仗胆活过一天又一天,因为我们看到,总有人做着我们不敢做的事情,活出了自己。

我们于是相信,总有新的可能,生活不会更坏。

当我看完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我心里想的,就是这些。

在作品的光影中,愿我们得到新的力量,愿城市里的你,和我一样,过的更好。

 3 ) 带不走的只有你——我的成都

我心中的城,有四座占据了我的全部回忆,杭州,厦门,重庆,成都。

很遗憾,没有北京,上海,深圳,或许这三个城市过于喧嚣和华丽了吧杭州对我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在如诗如画的西子湖,我遇见了爱情,“恋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这样形容是如此贴切,而且这里也是我事业起步的地方。

厦门,蓝天沙滩和大海,这里有着童年时期天真无邪的最美好的回忆。

重庆,在我眼中,就是“哈利的奇幻城堡”,建在山上的高楼大厦,飞过头顶的城市轨道,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桥,让人目瞪口呆的同时感叹这里的神奇。

(真希望《我的城》第二季有这几个城市。

)还有一个,就是成都了。

坐在宽窄巷子的茶馆中,夏日午后的斑驳的光影掠过茶杯手把,躺在摇椅上,看着楼下人来人往,偶尔打望几下,如此安逸,如此巴适,除了在这,还能有什么地方。

这是对成都初次的遇见,也是和纪录片中表达的感情的共鸣之处。

最喜欢赵雷歌中那个慢悠悠、极具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成都》

成都8.2赵雷 / 2016“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 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成都的慢和舒服,不正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这里的人,不紧不慢,有人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依然会在茶馆中坐坐,和老爷子侃侃大山,吹吹牛皮。

中年大妈除了繁琐的家务活和准备一日三餐,仍然活出了自我,秉持“要优雅老去”的人生信条,享受着精彩的后半生。

“同志”伴侣在规划自己的婚礼时,眼中散发出幸福的光芒,在懂得真爱不分性别的同时也在感慨成都这座城市的极强包容性。

想再去一次成都,在苍蝇馆子里吃一碗面;在露天火锅店光着膀子戴着围裙将一筷子沾满辣椒油和芝麻酱的毛肚放在嘴中;在茶馆端着大碗茶一下午什么都不想就坐在那边放空自己;在成都的街头从白天走到黑,从南走到北,一直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在小酒馆里,带着几分醉意,唱着《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我的成都。

 4 ) 城市所表达的,就是地地道道的人情味儿

【北京】前半部分50%的贡献很扎实有深度,胡同,胡同里的人,胡同里的生活,胡同里的道理,很真实,很亲切。

北京人的求同存异,享受生活,规矩办事说的分寸都很好,他们那种大气正对味儿。

北京人对城市面貌历史文化和对外地人带来的城市发展变革,还是那份规矩的明白,通过人保留在了自己的血液里。

后面确实不喜欢,两个北漂女孩太普通了,不出彩,很平,很不利于北京人身边努力的外地人的表现,不客观不典型。

鸟巢那个经理就很不喜欢了,满嘴跑火车,不明白这里面的安排是何用意,想通过一个鸟巢业务老板传递什么呢?

用她结尾,着实败笔,国安结尾会好一些吧。

【深圳】确实很惊喜,这一集与北京的对比之下,城市的代表意义就更明显了,深圳这个城市的魅力,更加吸引人。

开篇建筑设计师带动了整体深圳印象的切入点,这几个故事之间的切换很自然的接着观众的好奇心,很流畅,人物的最终诉求都是一样的,满满的正能量。

镜头感都很扎实,情感真实丰富,看完确实觉得深圳,嗯,很有意思,很现实,很真实,很奇特。

姜文导演御用的作曲张镒麟老师的配乐也不错。

【上海】在时尚的解读上去了几分深度,上海的定位比北京还要迷茫,在我的观念里面,纪录片可以是纪实,但是是需要正能量的,上海一个魔都,怎会很伤感。

【成都】还不够辣,茶馆是特色,拍的不错,但是故事离不开感情离不开家庭,年轻人的成都能和茶馆老人串联起来会更立体,故事虽说都有特色,但是有些零碎。

成都的辣味儿火味儿没出来,还不够,十三邀里面的刘畅身上就是地地道道的成都味儿。

 5 ) 观 感

打开爱奇艺,发现首页有推荐这部纪录片,遂打开欣赏了一番,嗯,一座令人改观的城市。

银川,第一印象,好像是西北的一座城市,属于甘肃还是宁夏来着?

西北地区,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风沙漫天,黄沙遍地。

打开百度,搜索银川,哦,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有平原,有贺兰山,有黄河,还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看文字描述,应该还不错。

当看完这部纪录片,嚯,从镜头里反映出来的样子,这应该不是西北城市所拥有的感觉,蓝天、碧水、绿树成荫,绿化做的真好,俨然就是江南水乡,“塞上江南”这个称号果真名不虚传。

(有图为证)

百度无意间搜索到“银川有天下人,天下无银川人”,也详细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再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发现这句话说得真对,西北的一座小城市,没想到这么包容,一点都不排外,而且对于新鲜事物也是一点也不排斥,这样一看,这座城市是真的不错。

还有就是纪录片里面,那个夜市,还有那个羊杂碎馆,看的真让人流口水,看样子银川这座城市美食也不错,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转一转,看一看。

 6 ) 生活在何处

有幸这五个城市都去过呢,但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对北京、上海、深圳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深的感触。

北京的部分采访了很多老北京人,整体的感觉是一种老北京文化的失落吧,确实是有很多原来的人文气息不见了,需要去继续传扬,也挺佩服一些老北京那种怡然自得,我就想玩点儿我喜欢的东西的心态的。

深圳是刚工作不久的时候去的,但是我发现我就一直都不喜欢那种看着有点乱有点不整洁的城市环境,之后去了广州也不是很喜欢那种城市氛围。

其实要说这俩城市的环境也不是很差,还记得飞机落地,从白云机场出来的路上,感受到很舒服的阳光和海风,但真的去溜达溜达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鱼龙混杂的感觉,就不是很喜欢。

上海和北京一样都是大城市,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但我还是更喜欢上海,喜欢那个洋气劲儿。

其中有个被采访的设计师就说,曾经在这里每天被996压榨,不知道图什么,后来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就好很多,确实是生活还是需要自己找到乐趣才能过得下去。

真正让我想问我自己生活到底是什么?

生活到底在何处?

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是在看成都和银川的时候,看成都时候还不是很明显,因为一直以来都觉得成都是一个悠闲的城市,再加上父母总对我说少不入蜀,所以对他们这种悠闲的状态很是习惯。

看到银川的时候,第一个精酿啤酒老板,曾经也在北京呆过,就说到在大城市压力大,也曾996,也曾焦虑,突然有一天就会问自己,这么拼到底是为了什么,回到家乡之后,有了陪伴父母的时间,也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幸福。

还有专门卖羊杂碎汤的父子俩,对自己的营生非常自豪,父亲对儿子能够继承家业,继续给大家做正宗好吃的羊杂碎汤就感到很厉害很自豪,也让人能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

就是这种幸福感,让我心生羡慕,我就不由得想问自己,对我来说幸福是什么,我的生活在哪里,怎么样才能慢下来,像他们这样慢慢生活,充满幸福感呢,真的太迷惑了,但也真的很羡慕思路断了,不知道还想说什么,先这样吧

 7 )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城

好友的作品终于上线了。

犹记得几年前听他聊这部片子的构想,让一帮兄弟在小饭馆里热血沸腾。

这并不是什么大制作,只是身边人身边事,却能感染一帮中年油腻男,可见纪实类纪录片的力量,有时候足以触抵人心。

因为近水楼台,有幸在这几年里陆续看到一些片花,我也以自己浅薄的认知,煞有介事地给兄弟提些建议,虽东拉西扯,但看到样片时也难掩激动之情。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城,独一无二。

无论从哪个视角去看别人的城,参照对应的都是自己心底的那座。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纪录片,就是送给观众自己的留念。

纪录片应该是文字最好的呈现,尽管《我的城》没有一句旁白,但观者都像是在读一本书,就像看《天地玄黄》,只在光影里就能读懂生死。

随着阅历增长,很多时候想把见过的听过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可是纪录片有实效性,如果不去拍他的当下,过后只能回忆,难免就不真实。

去年在腾格里沙漠一个大湖,看到了几万只天鹅和各种水鸟,还有红色尾巴的狐狸,吃野兔的大雕~我就想如果请BBC来拍,片名就叫《腾格里》,也许又是一部了不起的大制作。

我一直有个终极梦想,将来能去干纪录片,把看到的想到的都拍出来,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羡慕这些拍纪录片的家伙。

好友说,三年一晃就过去了,头发白了许多,心里也多出来四座城。

 8 ) 让现实照亮理想

个人很喜欢纪录片。

说不上原因,单纯觉得,那是真的。

看《舌尖上的中国》《水果传》《我在故宫修文物》。

也看《生门》《人间世》《最后的棒棒》,那些人间悲苦隐忍无奈贫弱残穷生死挣扎,看的有泪无力,却也记得提醒自己,好好活着就是幸福。

类比来看,《我的城》是另一类型。

在它这个类型的片子里,已经尽力做到了往一类行列里站位。

昨日在爱奇艺热度已经蹿升纪录片全网第二,可算成绩撩人。

而况,它是付费片,有多少人愿意付费去看一部纪录片呢?

所以,接近百万的收看量含金量不低。

出品方来自宁夏,僻居西北,视野和胆量可嘉。

出品纪录片是个冒险的事情,更何况大而无形的城市加小人物选题,没有官方投资,没有广告植入,全凭一搏。

主创团队来自新影集团。

中央新影前身是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

这样一个老牌电影厂,它自带的厚重扎实,对年轻导演们的影响毋庸置疑。

这种影响其实也带在这部纪录片团队的身上。

四集里,上海和深圳各有分集导演的咔板气质,城市特质很分明。

而成都和北京篇是我固执偏爱的,刷片也刷人。

年轻的女孩子,怎么叫美?

身形精秀,面庞净白,轻言软语,却扛得起麻袋,淋得了风雨,戴着麦拿着对讲机,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可以招呼工作现场的兵马粮草。

在男人的职业里像男人一样劳动,却依然保有女人的纤美柔软,才是值得赞美的。

看过全网发布的宣传片里闪过的影子,加上我偏执的想象,这部纪录片的女导演应该都是这样美的静秀而顽强。

年轻时刚做记者。

满脑子都是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那时候我连片尾字幕都不漏过,青春的时光里,时间、陈虻、张海潮这些名字我都记在脑子里,我不崇拜主持人,我崇拜幕后的他们。

想象成都片导演的现场,感觉看到我自己的青春。

她做着我曾经想做的事情。

在她的成都里,无一不体现了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的结合,其实那就是全民视角,每一个看的人,都能会意会心。

一些精巧处,是只有聪慧灵颖的女性才会有的落点。

灵魂有方向,身体就走不错。

导演就是灵魂。

总导演就是灵魂的管家。

所以,我给总导演也画了像:不善说话,能写一手好文章,刚净素泊,心里装着一腔血,却又懂得在体制下寻找平衡点,让理想和作品都得以平地走路。

宣传片中的总导演,满脸写着百年凝重,自带五四青年的一张脸。

我与他们素不相识。

这一生大概都不会认识。

但这丝毫不妨碍我的尊敬和喜爱。

尤其他们还那么年轻。

我们说体制,就好像那是一个笼子,或者一个挡了自己去飞的巨石。

年轻人更不愿意在体制里被束缚。

所以,这是我敬佩导演团队的地方。

体制下,这些年轻的导演得天独厚的得以灌溉了正确的线条和方向,有冷静的思考和倾听,而自身的个性和热血,又让他们能够保有敏锐的新闻感和对受众关注力的洞察。

能在体制的框制下找到空隙,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是年轻人的本领。

新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年轻人。

他们在体制内成长,又在自我中撒欢;他们奔走红尘,又始终心怀悲悯;他们和现实作战,又为责任代言。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这一代优秀文化代表的侧影。

祝你们一路奔走,归来仍是少年。

一群素昧平生的人, 一起奔跑在一拍即合的路上,将洞见转化成看见,将无形的城市转化成有形的故事,将微末化为力量,怎么看,这都是走来艰辛、想来美妙的事情。

理想是一个伟大的事情。

坚持理想是一个很费力的事情。

如果不能百分百坚持理想,至少,也要,奔走红尘,莫忘曾经是书生。

祝现实照亮你们的理想。

 9 ) 观《我的城》——“银川”有感

没想到纪录片《我的城》一改聚焦大城市的人文气质,转而给了人一种体验小城市安逸生活的视角。

北京、上海、深圳都是有大城市那种让人莫名紧张的生活节奏,成都虽然安逸但是也是十分热闹,而小城市银川则给我一种,这里就是慢生活的地方感觉。

同样是系列片的模式,由人物故事让大家感受,思考。

看完银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酒吧老板姚欣。

他更像是现在很多人的缩影,年轻时一腔热血,有大城市奋斗的经历,而终归无法将理想与现实调和平衡,最后回归家乡找寻归属,享受生活。

有的人会说这样是没有追求的,他们早早的在实现理想的路上退缩,他们没有舍弃家乡这条退路的决绝之心逼自己成功。

但也许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也会理解这样的人。

很多人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出口,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应该怎样选择?

姚欣选择了,但他又是幸运的人。

跟往往向现实低头而碌碌无为的人不同,他的精神是富足的,他在家乡找到了他热爱的事情,他找到了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像他自己说的一样他“补钙”成功了。

这反倒是另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像一个匠人,安心做自己的啤酒,还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年迈的父母。

片中最为让我感动的场景之一,一家三世同堂,一起酿酒,一起为他们的酒起名字和设计标签图案。

老人慈祥、孩童天真欢乐,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那种幸福的微笑,这种和谐美好真的让人羡慕至极,这也可能是很多“成功人士”不能体会的吧。

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劣势,但往往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很高,他们虽然容易满足,但是他们活的更有人情味儿。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们找寻到属于他们自己心中的城,找寻到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找寻到幸福。

这就是福

 10 ) 当我们谈论城市,我们在谈论什么

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有幸遇见了这部纪录片一共四集,不多,每集五十二分钟,不长,四集分别讲一个城市,北京,成都,上海,深圳。

这样的片子看的太多了,BBC有超级城市巡礼,还有城市的远见,城市化等,类似的片子有很多,但都是在讲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我的城》的意义是什么?

放眼望去,城市题材纪录片其实是不讨好的,太多华丽丽和浮华只聚焦于城市外部的表面的包装,却缺失真实性。

但,《我的城 》另辟蹊径,讲述了一座城,几个人的“凡人语录”,由浅入深,娓娓道来这个城市的故事。

帝都北京,五朝古都,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有太多的东西值得纪录。

胡同,给我的印象最深。

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如何兼顾现代和传统,这是每个城市建设者要考虑的。

胡同和繁华钢铁大厦的共存,形成了北京独特的风貌。

胡同是北京气质体现最浓烈的地方,电影《老炮儿 》,在胡同里遛鸟闲逛,京片子的味道和一种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扑面而来,可是老炮到了钢铁森林,却成了哑炮儿城市化的加快,稀释了我们真正应该保留的东西。

如果北京能够按照梁思成最初的规划,保留北京旧城原貌,让现代新城和古代旧都共存,北京定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可是,“陈梁方案”最终还是被摈弃,旧城墙被拆毁,北京失去了最不该失去的。

好的纪录片是能够带给人思考的,这部纪录片就是,不仅探讨了城市的新和旧,还谈讨了“同志”这样谈之色变的话题。

《我的城》的推出,尤其是在当下社会面临巨大变迁的大环境下,很有必要。

如何更好的保留传统,如何包容非主流,是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的城》短评

只言片语

7分钟前
  • 花间一壶酒
  • 还行

每集的最后都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在宣传“找回过去的城市”的概念,但是城市是个很立体的东西,找回过去是一方面,现代都市也同样有它的独特魅力。最喜欢成都那集,有烟火气有人味儿,真的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

10分钟前
  • 香焗虾仁炒饭
  • 还行

喜欢银川、四川篇

15分钟前
  • 艾米粒
  • 还行

我其实挺喜欢这种画风和镜头

17分钟前
  • の猫
  • 推荐

5👌

20分钟前
  • MID
  • 推荐

纪录很片面的电影,如果想了解一座城市,这么拍是很不负责任的!

21分钟前
  • Kevinhunt
  • 较差

不接地气,矫揉造作

26分钟前
  • Wolfgang
  • 很差

很碎,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没有什么明确主题。好像每个城市都是包容性很强,除了上海那期拍的不错,其余的好像都有点一般。

29分钟前
  • 🍬BBBwhiskey
  • 还行

角度还蛮酷的,不过好像找的故事一般

30分钟前
  • 泥醉天使
  • 推荐

每座城都有自己的魂每座城都应该有自己的魂

35分钟前
  • 卡皮就是豚
  • 推荐

足不出户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真好!

39分钟前
  • 小新子O'Bright
  • 推荐

画面还可以 内容太散 是宣传片级别的纪录片 每集都有外国人显得很刻意 也不晓得这个设定是出于什么心态 BTW 这部纪录片很难被忘掉 毕竟校字幕校到吐

40分钟前
  • Silence_Gun
  • 还行

不同视角的城市模样,但有的城特色、大众还不够。上海三千多万人,有多少是经常进出和平饭店的、有多少阿姨妈妈不是跳广场舞就是旅行在外的,有多少是下了班就“阿姨啤酒”的,又有多少是日夜奔波两点一线无钱无闲享受沪上资源的“蚂蚁工兵”……,石库门没有、沪漂没有、玩车炒股没有……高不成低不就

42分钟前
  • 千手观音
  • 还行

没感觉到是“凡人语录”,只觉得很难投入和产生共鸣。 还剩两集,有缘再续。

44分钟前
  • 猫空
  • 还行

高开低走,初看北京“终于找到讲城市生活的纪录片了”,看到上海“就这?”。感觉就是为了营造情调刻意凹氛围,果断弃剧。

47分钟前
  • Jyer
  • 较差

一集五十分钟还远远不够解读一座城

48分钟前
  • 伊豆的小女子
  • 推荐

北京 上海 成都 深圳 银川 五座城市的五种感觉每座城市的百态人生一辈子很短 过把瘾就死

52分钟前
  • 陽光彩虹小白馬
  • 力荐

羡慕老北京邻里守望亲如一家的和睦,让人重温儿时街里街坊的互助互爱;羡慕成都人随性而为安逸知足的生活态度,真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神往万千旖旎的时尚魔都,难怪有人说“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神往活力四射的鹏城,钢筋水泥混凝土的森冷,阻挡不住人与人间的脉脉温情。凡人凡语凡事打造起来的《我的城》,令人有种“我想去看看”的冲动与欲望。

53分钟前
  • 八百标兵奔北坡
  • 力荐

看了成都那一集,果断出去吃宵夜了。

54分钟前
  • Moses.Fu
  • 推荐

好喜欢ep2成都!想再去成都,喜欢喜欢

56分钟前
  • yi_d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