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值钱的少年心事,到了Gus Van Sant手里,变得让人有所谓起来。
这个长相粗砺的中年男人,具有的这种能力,难以用性取向或金发少年迷恋来解释。
大象如是,迷幻公园如是,皮毛琐碎的,惨烈异常的,在Gus Van Sant的电影里,事件本身反而退居次席,少年二字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
尽管这一题材,无论叙事还是镜头处理,Gus Van Sant的手法都让人熟悉得略感俗套,却足以让人不经意地沉浸到Alex的世界中。
可能仅仅是一句话,比如他喜欢迷幻公园,因为“他们中任何一个的经历都可能比你糟糕得多”。
所有的滑板少年,断续以记录片形式出现,挑战新技术、摔倒、竖起中指,生活仿佛无关痛痒,亦不存在所谓“不同层次”。
因此,Alex的话才能让人产生足够的窒息感。
或许只是单纯因为Gus Van Sant天生为美少年而生的眼光。
Gabe Nevins是通过MySpace招募来的非职业演员。
他很可能昙花一现,Alex亦不可能如Mike在Gus Van Sant影像历程中的无可取代。
这孩子甚至达不到美少年苛刻的纤细标准,正面脸部略有些婴儿肥,侧脸却算完美。
淋浴一段,视效、声效皆是出色,Gus Van Sant不吝反复对少年的发梢、颈部、肩背进行特写。
少年的脸部淹没在浓密的水滴中,水滴溅出微弱的晶亮,世界则只剩下水滴的沙沙声。
少年心事,也不过具象至此。
高潮应归功于那段很有宗教感的配乐。
圣洁的依然圣洁,空灵的继续空灵,只是少年从此系上一只铅锤不再轻盈。
事情发生了便无法改变,对么?
一如琐碎的使人兴味索然,那些编织各种理由试图居于更上层的,也从没有能力去实现传说中的救赎。
不清楚Gus Van Sant有没有要讽刺的意思。
Gabe Nevins入选很可能因为他的眼神。
太过清澈,经不起颠簸。
而陷阱,无心或有意,却太多。
看完<迷幻公园>心情抑郁的从四点睡到十点。
醒过来开始静静回想迷幻的意思。
paranoid park。
如果是我一定会翻译成妄想公园。
可是不知道是谁那么精准的用了迷幻。
所以整部电影都变得不同了。
迷失和幻想。
稳定的长镜头和不稳定的情绪。
基于一个转念的青春的改变或者生命的改变。
如果Alex没有去paranoid park。
如果Alex没有把滑板借出去。
如果Alex没有想去跟着那个人去买啤酒。
也许他就可以一直在迷幻公园里迷幻下去。
可是太多时候我们并没有选择的余地。
gus的片子总是容易招来极端的评论。
除去长镜头。
美少年。
边缘人。
还有出色的配乐。
其余的部分便是gus隔离世界的那座围城。
城内的种种。
城外的人永远不能理解。
等城内的人步出围城回头再看的时候。
一切笑泪。
最终都凝结成那堵厚厚的“迷墙”了。
我妈说。
她理解不了ChengC的画哪里好。
我说那是我们之间的代沟。
我妈说那是你们这一代特有的孤独和痛苦吧。
gus永远都能准确的洞察“青春”。
每一代的“青春”。
从九十年代的荒芜的爱达荷到十几年后的这座公园。
冷漠。
逃避。
拒绝。
暴力。
Alex就算不是反面角色但至少也不是学习的典范。
但其实这都不是重点。
所有人都在关注和思考单亲少年青春暴力等种种社会问题的时候。
打动我的只是Alex面对Lu警探时慌乱的眼神和犯错之后站在桥上时脑中纷乱的声音。
富有穿透力的真实让我很多次想起做错事后的自己。
还有<大象>里的那个Alex。
不熟练的弹奏着致爱丽丝。
几次卡壳。
最后终于忍无可忍的狠狠地对着钢琴竖起了中指。
这是我也有过很多次的情绪和行为。
这就是gus的魔法。
他总是在最不经意的细节引起的你的共鸣。
洞察你的心思。
everyone is Alex, maybe.一切都还没开始。
我们这一代是哪一代也还没有被定义。
可是我们已经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滑板也好。
单亲也罢。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的有些“边缘”。
那就静下心来看看。
命运怎样毁掉了我们。
我们又怎样毁掉了这个世界。
Paranoid Park。
我想那是每个人的乌托邦与每个人的灾难。
--9年后的分割线,写这篇影评的时候08年我18岁,现在2017年我27岁。
惊觉自己已经站在了迷墙之外。
命运没有毁掉我。
我也没有毁掉这个世界。
故事讲的再怎么千转百绕、迂回曲折,也掩盖不了单薄的故事情节、故作怪诞的音乐、乏味的演技和感情表达。
如果青春、梦幻、不羁就是一种成功的话,那也绝对不是这一部。
Paranoid Park,也许不知道Gus Van Sant更好.会把这部电影当作不明所以的青春片,滑板片来看看.再次声名对Gus Van Sant的羡慕.独立.自我.也许看GUS的电影根本不用去关注剧情.是的.忘记剧情吧.随心所欲.就坐下来享受他的看不腻的长镜头.摇晃的时候也随着映象摇晃.更自在.独立电影就是不能带着功利心去看的.那样会搞砸的.说到迷幻.让我想起了山羊皮.想起了两年前的自己.有摇滚.有滑板.有涂鸦.无忧无虑享受艺术的日子.已经两年了.摇滚.滑板.这些都离我越来越远了.甚至有些淡忘.GUS还有热情.习惯了他的平淡.从来不用怀疑什么.知道他会讲好这个故事.滑板.青春.暴力.旅行.一切一切故事都太复杂了.需要简单些,再简单些.于是人们开始想念Gus Van Sant.对于什么金发美少年的故事我不是很感兴趣.不过主角确实很漂亮.BEAUTIFUL BOY.呵呵.这生活曾经是我羡慕的.各种喜欢的滑板品牌.各种自由让我兴奋.然而.我明了.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回到那个时候了.迷幻公园.少年们铸起的一面墙.那里有青春.快乐.悔恨.所有关于那个年代的故事.被他们刻在那面墙上.外人永远不会理解.只有真正经历过那样时候的人才能被触及心灵最深处吧.也许许多年后.Paranoid Park里的孩子们会亲手拆掉那面墙.走向现实.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更多高墙.也有的人永远不会走出来.他们依然活在那个世界里.我支持他们.远远的.因为我已经走出去了.再也回不去.轻描淡写.掌握电影本身的不是有权有势的面具男.而是此间踏着滑板享受青春的孩子们.他们在镜头前飞舞.演绎他们自己的青春.属于他们的青春.踩着滑板在U池越划越远.只留下落寞的背影.他们叛逆.他们分开.他们不安.看着别人的青春.我为什么会难过呢.我们之所以迷恋.之所以依依不舍.是因为美好的东西太容易逝去.没有街头暴力.没有浓重的脏话.用一种最温情.最温柔的方式也可以讲述绝望.更无药可救.为什么不呢?有一个镜头记得很清楚.警察把学校里玩滑板的少年都聚集在一起.他们一个个从一扇扇门中走出来最后在大厅并排前行.互不相识的伙伴.很喜欢那种感觉.最后男孩抱着滑板躺在公路上.他没有危险.但却最孤独.也许烧掉信是对自己唯一的慰藉.但记忆不会被烧掉.真的很折磨人啊.Gus Van Sant.别再想啦.只有荒芜.
电影看到一半就上来看影评,看看是不是有坚持看下去的必要,前几十分钟看得我耐心尽失,一直期待转折,可是没有,还有那些大量的跟拍滑板的镜头,一直搞得我昏昏欲睡。
我觉得这类电影无所谓看没看懂,关键是有没有感觉,而我偏偏就是没有什么触动。
电影结束以后,在我脑子里剩下的就是Alex的头发,他的手指还有那个被压成两截还在向前爬行的保安看完以后马上就想起当年看推手,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没有感觉
或许我过了这个年纪,依稀有这种彷徨,迷幻的感觉,但现在比较难有共鸣了。
导演的拍摄手法似乎也同样有青少年的懵懂而又肆意的另类感觉,太多的音画不同步的滑板杂音,莫名的消音(吵架部分,考虑到主角的隐私?
哈哈,我都不知道他们为何而吵,或许那个年纪就是莫名其妙的就吵了吧) 我很喜欢男主角的发型和穿衣,质感很喜欢,呵呵,看完就这感觉*_*
落伍小青年看电影。
加斯·范·桑特的《迷幻公园》,关注现实的独立制作电影。
残酷青春的永恒主题,却拍得轻柔。
主角是一个叫阿历克斯的金发薄唇美少年,干净安静到有一点点迷离。
家庭并不美满,心里总是有一些困扰,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出没,不动声色地练习着滑板。
一切如6月清晨的风一样轻盈。
如果生活正常地进行下去,这个忧郁少年可能会渐渐成熟,变成面目模糊的平常人,要么幸运一点也许会成为艾薇儿歌里的超级摇滚明星。
可是这个小青年不经意在“那个”时间来到“那个”迷幻公园,又不经意将滑板出借,跟着“那个”人离开,爬上“那辆”火车。
于是悲剧发生了,一个保安被失手杀死,一不小心方式方式那么暴虐血腥。
自然会彷徨无助。
他淋浴,直到水声盖过世界的一切存在。
他向父亲求助,电话不通。
他沉沉睡下,希望一切只是噩梦。
生活似乎还是如水般进行,波澜不惊。
家里的琐碎,一起玩滑板的少年,漂亮的朋克女朋友,莫名出现的早慧少女,一切人和事在他的世界里出现又消失,行云流水般的畅快又哀伤。
电影没有结局,少年最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结果似乎并不重要。
这只是一个少年的一段生活剪影。
一部如诗一样流畅清新的电影,在闹哄哄的好莱坞真是难得。
是导演从〈大象〉到〈初恋〉的一贯风格,没看过前两部,也只是听说。
一部拥有美少年和好听的音乐的电影总是很讨喜的。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另外两部电影〈八月迷情〉和〈爱在暹罗〉。
前者是歌舞+纽约版的〈哈里·波特〉,尽管里面的小男孩绝对可爱并且已经是绝对的大牌了。
(小演员弗莱迪?海默,他就是〈查里和他的巧克力工厂〉里的查里,〈亚塞和他的迷你王国〉里的亚塞。
)后者尽管够清新够养眼够赚人眼泪,但是由于出身问题(泰国电影)和同志主题,总让我觉得有些别扭。
然而当知道加斯·范·桑特是GAY的时候,愤懑和小反胃不可遏止地冲出来。
这感觉一如得知毛姆爷爷是个恋童癖时的状况。
不管是金发滑板少年阿历克斯,还是逛膀子理想主义小青年拉里,都是同性恋中年大叔们塑造出来的YY对象吧。
这些水仙花一样的自恋少年长久以来深深影响了我对男人的品味,直到现在知道自己被糊弄了还不能自呀。
那些摇滚青年,文艺青年,电影青年从来只有在小说电影歌词中让人欢喜的。
然而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滑板少年的吧。
青春是条湍急的河流,有些人度过了这条河,而有些人却溺死在这条河里,度过了河的我们站在河的另一岸看着那些尚在和中央的他们。
看过这个片子之后突然觉得青春这个洪水猛兽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如同一幅画卷,而总有那么一件事让你瞬间成长。
影片的叙事是现实与回忆的穿插。
Alex与他热爱滑板的朋友Jared一起去了Paranoid Park(请允许我叫它迷幻公园),因为Alex从此迷失在了他的青春之中,而影片的叙事结构亦可看作他一次一次试图正确面对“这件事”的内心斗争的写实。
一个面临家庭破裂的孩子,一个有自己小世界的男孩,一个在爱情与友情间徘徊的孤独灵魂,而他也只不过是个孩子而已,当真的发生了无法弥补的以外,他也只是做了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做的事:逃。
逃得越远越好。
影片的每一个画面都呈现这一种朦胧的美感,朦胧的美少年和他眼中朦胧的世界,以及他不愿意去坦白的事情的真相。
每一帧都文艺的一塌糊涂,而这朦胧的轻盈感与主题内容的沉重却没有产生违和感,却正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与冲击。
影片中间穿插的各种关于滑板、玩滑板的人的细节也没有变成多余的成分,可以看做是Alex不停地为自己的行为在寻找各种借口。
各种音效的使用和配音也恰如其分的构成了这部作品完美效果的一部分。
总之,轻柔的叙述下的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青春之路中的投影。
我们无从知道Alex的未来如何,但是,绝对不会是成功渡过青春之河的模样。
Paranoid Park。
迷幻公园。
Gus van sant,最近一次看他的电影是“elephant”,第60届戛纳电影节获得大奖的电影“paranoid park”从店里淘来忘了看,中午窝在办公室看完,凌晨又在冷嗖嗖的冷气里重温了一遍。
谁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看看alex碰上这档子事儿,哪个大老爷们会觉得青春这档子事就只是成天打架、泡妞、失恋那么简单。
因为“paranoid park”和“elephant”的摄影师不同,这回找来杜可风(杜先生还在片子里客串了一把),影片的音效和拍摄方式让看电影的人变成alex,看清他想看的,听到他听得清楚的。
慢镜头和忽远忽近的声音,alex没有喜怒表情的清俊的脸,和elephant一样片段式的剪辑,胶片厚重的颗粒感和色调,让人有嗑药后的迷幻感觉。
Alex和Gus van sant一贯的人物一样,麻木清冷的脸,看似波澜不惊下的思潮暗涌,滑板带来的摇晃和噪音才是内心汹涌的出口。
行将离婚的父母,总是紧张的弟弟,呱噪没有大脑的女友;谁家的父母不离婚,弟弟承受不了吵架的压力,alex希望可以喜欢jenifer或者至少有共同的话题;麻木其实大家都一样。
Alex过失杀人(正当防卫也许更恰当)后惊慌失措的逃离,扔掉滑板,就像你我犯错一样,有很多小人叽叽喳喳在脑子里说话。
这是电影中很出彩的部分,配乐也是恰如其分,逃避和奔跑,最后还是选择沉默。
总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Alex洗澡时脑中犹如万鸟齐鸣,或是脑电波刺耳的声音,似刀子划过玻璃发出尖厉的声音。
也许正因为是碎玻璃才能折射出五彩的光,macy:“the important is to write it down,you can save,send,born;’you can write to me.”秘密有了出口,在烧掉秘密的时候,alex的无虑青春还有多久?
觉得macy骑着单车拉着alex溜滑板是影片里最温馨的场面,两个人背后有阳光。
影片结尾还是一群玩滑板的孩子,其中有alex,即便秘密有个出口,记忆未必有出口。
但愿青春仍旧美好。
Ps:电影的配乐很赞,今年听过不错的原声除了《juno》就是《paranoid park》。
费里尼的电影配乐也抓来用?
Van Sant和杜可风的组合,貌似着实令人期待并且不枉所期。
表面依然淡定不惊的Paranoid Park,暗自却有它的苍茫失控。
片头如佐黑白旧片的配乐,其后为滑板少年们配上的法语氛围乐,再至片终已故乐人Elliot Smith暖人的歌声。
这样的分量却不及曾经苍白上弦的一曲致爱丽丝。
或许只是个人所见。
Paranoid Park如那部无可避免要被人拿来比较的前作一样,看到人浑身乏力。
只是不再有精准和犀利,它失了焦。
不同于[大象]在前提方面的置之不理,故事试图暗示我们一些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
(惨剧的发生可以说是意外,而这里的悲剧是越陷越深的逃避。
)破碎的家庭,对所谓“大事”的迷茫和冷漠,一个仿佛脱离现实的“滑板帮”。
迷幻公园在一种混沌不堪的格局之下,大概才有了其引申之意。
[大象]里几个没有表演经验的孩子让人眼前一亮。
[公园]里独挑大梁的Alex,本该说无可挑剔,在我眼里却被以那个金发碧眼妞为首的一些人不断格式化。
看那令人宽慰的结局,负罪的孩子闭上眼就仿佛逃离了这个世界。
一切交给滑板的迷幻世界,轻易结束。
这次的Van Sant依然不甘按着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给我们一个故事,我却宁愿他抛开这些,好好地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毫无水准可言
Gus Van Sant一直很迷幻,只有他的美少年情结呀清晰不变。比不上之前的作品。
4.5
滑板...就真的是青春不羁的代名词?真的是全程除了几个镜头够帅外,对全片无感
挺一般的
蛮闷的
洗澡那一段很压抑。
星不能再多了
那么多漂亮的男孩,我就只能看看...
我们这一代?
一单一双卢警官是郭冬临么。。。囧
抑郁美少年。GUS的一贯风格
镜头也太炫了,故事毕竟太单薄了
太喜欢了
一般啦。
其实很乏味~
封面可爱...
男主角帅呆了。
结尾相当好。少年是未经世事却已经接触到残酷的时候,滋长出aloof如影随形。 最后落点在一个少年怎么度过人生中这段孤独时光。格斯太抒情了,所以景别略小。第一次看到一个人背身走远,而前景黄叶不断地掉落下来。
【我已经不会喜欢这样的电影了】btw 中心词就一个 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