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夏薇(王丽坤饰)深陷离奇命案,而此事的舆论却在持续发酵中逐渐走向失控,检察官李睿(黄景瑜饰)和同事张有成(王千源饰)受命追查此案真相。
当然参与调查的还有夏薇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和李睿针锋相对的童雨辰(白百何饰)。
然而随着命案的逐步调查,被害者富商陈鑫却被牵扯进一桩桩盘根错节的旧案疑案中。
在这些案件里,陈鑫不再是一个无辜的伤害着,相反他无恶不作,利用自己的权利关系和手上的金钱,不断残害着大学生。
在他们踏上迷途的时候,陈鑫不但不施以援手,反而加倍摧残甚至牵扯到命案。
既然有女大学生遭受陈鑫的迫害,那夏薇对陈鑫到底是蓄意谋害还是正义失手?
案发现场除了夏薇和陈鑫还有没有别人出现?
越来越多的疑惑和迷雾摆在李睿的面前,他又该如何抽丝剥茧从中找到突破口?
所有的疑问都请关注4月29日上映的电影《检察风云》。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所以它更聚焦现实,也更容易让银幕外的我们和电影里的角色产生共鸣。
本着下饭的目的点开了这部电影,结果让我浪费了生命的一个小时。
什么,你说影片时长2小时?
我开了二倍速看的。。
简单说一下我看完这部“电影”的一些感受:从一开始冯的直接一个眼神确定了反派,我就知道这部剧和悬疑没有半毛钱关系。
其次是各种情节胡乱拼凑,开庭就像儿戏一样,废话几句就结束,各种推迟……还有最后兄弟二人莫名其妙反目成仇,再怎么说也是亲兄弟吧,就算改成他俩去把市长干翻我都觉得合理。。。
最重要的一点是男主是检察官吧?
你干的活是刑警的吧?
所以说检察风云就是为了看一个检察官去查案办案打官司谈恋爱(谈恋爱真的绷不住了)不想再吐槽了,就这样吧
律帅办公室,是有多帅啊
真相是什么?
真相可能是身为大学教授的夏薇,身上背负着一条命案;也可能是命案的受害者陈鑫涉嫌校园贷,侮辱女性等案件;更可能是校园贷的受害人是夏薇的学生,夏薇出于“正义”的呼唤错手误伤了陈鑫;或者,会不会在陈鑫死亡的现场还有第三个人的出现?
局中局,案中案,将悬疑元素发挥的淋漓尽致。
没错,说的就是将在4月29日与大家见面的电影《检查风云》。
这部由香港知名悬疑导演麦兆辉执导的影片着实吸引了我的注意。
本着喜欢就研究的原则,仔细查阅了电影的所有相关资料,原来《检察风云》是我国第一部新时代检察官视角罪案公诉电影,而影片中的案件也是根据现实中的真实案例改编而来。
而且为了影片能更加贴合实际,制作团队还聘请了检察官赵鹏担任本片编剧,无论是审查案件还是法庭控辩,都能够给予观众强烈代入感。
面对环环相扣吊人胃口的案件和独具匠心的制作团队,对这部《检察风云》我还真是无比期待呢。
到底这些案件背后牵扯着怎样庞大的利益团队,到底这桩骇人听闻的命案是谁造成的,一切的真相就等着4月29日一一揭开。
为什么检察机关一方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调查起诉夏薇,希望法庭判处夏薇故意杀人罪;另一方面又不断收集其他证据以证明夏薇的行为情有可原,并与夏薇的辩护律师在辩论中合作揭示真相,继而向法庭提出从轻处理的请求?
电影《检察风云》采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了检察官李睿、张有成对一桩故意杀人案抽丝剥茧、探查入微,揭示案件前因后果的同时,也让牵扯其中的一起陈年旧案真相大白的故事。
影片情节环环相扣,涉及到故意杀人、强奸等多个罪名,令其中的真相扑朔迷离。
同时,该电影也聚焦检察官群体,通过构建真实的庭审场景展现了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让我们试着透过电影作一些解读。
1. 在许多报道的庭审现场,不乏被告人在庭上滔滔不绝称自己无罪,面对检察官的提问矢口否认,检察官再提出证据加以反驳,以此推动庭审进程的场面。
在影片的庭审过程中,涉嫌故意杀人的夏薇面对检察官的讯问,却坐在被告人席上保持沉默。
此时就出现了两种观点的交锋,辩护律师童雨辰认为被告人夏薇有权保持沉默,检察官李睿则认为我国被告人只有拒绝回答的权利而没有沉默权。
那么夏薇的沉默是否具有法律依据?
童雨辰口中的沉默权从何而来?
与李睿所说的拒绝回答的权利又有什么分别?
“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你有权聘请律师,如果你无力负担,我们将免费为你提供一名律师。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耳熟能详的沉默权源于美国著名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被称为“米兰达警告”。
在米兰达案中,犯罪嫌疑人米兰达涉嫌强奸罪和抢劫罪,在警方讯问后签署了供认书,法院据此判决了米兰达有罪。
但米兰达的律师认为警方没有告知米兰达有保持沉默的权利,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任何人不得自证其罪”以及第六修正案“所有刑事起诉中,被告人都有权利寻求律师来协助他辩护”的规定。
最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4推翻州最高法院判决,宣判米兰达供词无效,确立了警方在讯问时应当告知上述权利的规则,并责令重审。
中国的法律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犯罪嫌疑人享有的是侦查阶段拒绝回答无关问题的权利和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
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
”第52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 乍一看,上述规则可能让人产生是否矛盾的疑问,一方面要求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与案件有关的事实,这其中就包括可以证明自己有罪的事实;另一方面又规定不能强迫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
但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对讯问人员,禁止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取供述等证据;二是从举证责任的角度来说,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应由控方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从拒绝回答规定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对于与案件无关的部分可以直接拒绝回答,而对于与案件有关的部分,强调的是如实回答问题可以获得法定从宽处理。
2. “人人喊打的杀人犯,律师为什么要给她辩护?
”“为了几个臭钱出卖灵魂,律师真没有道德底线。
”在面对一些重大刑事案件时,我们总能听见这样的声音。
影片中,夏薇涉嫌故意杀人罪,律师童雨辰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为其提供了辩护。
如果说律师为被告人提供辩护是其作为辩护人的应有之义,那么检察机关作为追诉机关能否排斥被追诉人的辩护权呢?
从电影中可以看到,检察机关自始至终没有阻碍童雨辰的辩护活动,在整个办案过程中同样依法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利。
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无论被追诉人触犯何种罪名,均享有法定自行辩护权和委托他人辩护的权利。
正如“米兰达警告”的后半句:“你有权聘请律师,如果你无力负担,我们将免费为你提供一名律师。
”在我国,犯罪嫌疑人何时能够委托律师?
犯罪嫌疑人无力负担律师费用应该怎么办?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此均作出了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第一次被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律师。
”若经济困难,无力负担律师费用,则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5条第1款规定获得帮助:“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同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5条第2款和第3款规定了强制辩护制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 具体到影片中的夏薇杀人案,即使夏薇及其近亲属没有为其委托律师,检察机关也会通知法援机构为夏薇提供辩护。
此外,对于没有委托辩护人,又不符合强制辩护条件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6条还设立了值班律师制度,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程序选择建议、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对案件处理提出意见等法律帮助。
3.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场电影中,夏薇都没有被称呼为罪犯,而是被称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除此之外,电影中夏薇在看守所中被讯问时,佩戴戒具,穿着橙色看守所识别服,而在法庭上未佩戴戒具,穿着自己的衣服。
这一切,体现的是无罪推定原则。
根据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在2007年通过的《第32号一般性意见》的解释,无罪推定是保护人权的基本要素,要求检方提供控诉的证据,保证在排除所有合理怀疑证实有罪之前,应被视为无罪。
无罪推定原则的精神已被我国刑事司法所吸收,其中的一个要求便是区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罪犯,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为界区分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以法院定罪为界区分被告人及罪犯。
影片中,夏薇穿着自己的服装出庭体现了检法机关在有罪判决作出之前,对被告人在法律上无罪状态的尊重。
同时,检察机关也非常重视保障被羁押人员的生命健康,影片中的夏薇在看守所因花粉过敏出现身体不适时,就被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治疗。
在司法实践中,多地检察机关主动帮助看守所安全预警机制、帮助看守所完善与医院的协作沟通,甚至对在押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向看守所提出检察建议,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督促看守所采取多项措施,全方面、多维度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为建设更高质量的法治环境提供有力检察保障。
4. 影片中,检察官张有成发现了柳城市长在多年前任职文物所所长时包庇洪启明、洪俊山、陈鑫盗掘古墓的犯罪事实,洪启明为了销毁证据不惜当街驾车冲撞张有成,张有成也因此身受重伤。
在法庭上,经过检察官李睿与律师童雨辰的不断交锋,夏薇故意杀人案的来龙去脉浮出水面。
但即便为了查清犯罪事实,检察人员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李睿依旧在影片的最后,建议法庭依法对认罪认罚的夏薇从轻处理。
为什么检察机关一方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调查起诉夏薇,希望法庭判处夏薇故意杀人罪;另一方面又不断收集其他证据以证明夏薇的行为情有可原,并与夏薇的辩护律师在辩论中合作揭示真相,继而向法庭提出从轻处理的请求?
这正体现了我国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混合的诉讼模式。
当事人主义重视保障人权,强调控辩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控辩双方各自负有收集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责任,法官不主动调查证据,依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居中裁判。
职权主义的基本理念则是“实体真实”,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均享有调查事实、收集证据的权力,将发现案件真相作为职责任务之一。
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之一是保证准确、及时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刑事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检察机关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要追诉犯罪,也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所以,在夏薇故意杀人案中,检察官们不惜豁出性命,不是为了单纯给夏薇定下故意杀人的罪名,而是为了揭示案件真相,查清涉案人员违法犯罪事实,使其得到应有的、适当的法律处置。
检察工作并不等同于将被追诉人送上法庭以求定罪,每一位检察官也都曾对或正对案件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他们日夜奔劳忙碌是为了守护法律的公正,守护人民的正义,持公心明正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正如检察官誓词中所说: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恪守检察职业道德,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制统一!
第二次来观影,有些不同的观影体验。
1.电影主要从检察官视角侦办案件,将完整的庭审过程按证据获取阶段分成了几部分,导致第一次观影结束脑海里留下的是片段式的记忆,今天再看就能够清晰地将整个案件联系起来了。
2.案件本身涉及到的校园贷、违法交易、官商勾结、以及盗墓等不正当行为,看似没有头绪且阻力甚多,但随着调查的层层深入,犯罪分子逐渐浮出水面,最终被绳之以法。
这离不开检察官、警察、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对真相的追逐和坚持。
也让我意识到检察官和律师不只是对立的,也可以是相互理解的,他们都只是努力追求一个真相,只不过立场不同。
3.影片中除了搜证过程的严谨,还有搭档、同事间的日常幽默,比如检察官师徒的轻松互动,和律师女友的“职业论证”,小岳岳修复录音笔的曼妙身姿,我相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影片结局陈鑫的死是洪启明投毒在先,正巧赶来为学生讨说法的夏薇被言语刺激实施了过当行为,直接导致其死亡,最后李睿说的没有人能缩减一个人的生命(大致)然我感受到法律严谨和平等的保护每一个人。
5.总体的观影体验就是张弛有度,演员男帅女美而且大家演技都非常在线。
最后说一句黄景瑜真是适合各类制服,每次出场镜头都能听到周围的人小声夸好帅哈哈。
《检察风云》:一场角色扮演的剧本杀乌合之子 20230507
其实早在5月2号,我就已经看完这部电影了,却迟迟难以下笔写影评,因为实在是不太好评价。
给我的最直接感受是,这是一部看起来剧情单薄、剪辑手法平淡、各支线关系相互脱节的作品。
尤其让人遗憾的是,这是白百何为一番的电影,根本看不到她有什么票房号召力。
她的上一部电影《门锁》虽然改编的韩国本,但在表现风格整体张力上我还是比较喜欢,着重体现了女性生活在一个不断被窥视的环境中。
且不论现实生活中是怎样,但是在《门锁》中白百合塑造出的独立女性方卉那种在被无处不在的凝视中腾挪转移的演技对我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在最后突然怪力击中郑飞(白客)吼出“你对我使用暴力,我就会怕你吗?
”的坚决感,以及结局里和闺蜜乔小曼共赴幸福生活的“在路上”,都让人觉得故事完成度是很高的,同时片中支线风格都是统一的。
可是在这部《检察风云》里,她的“大女主”范全然消失了。
我想可能是一方面被主旋律所需要的悬疑/检察/推理剧情压缩了时长,另一方面在该片中她不再是唯一的主角,需要和黄景瑜演对手戏,结果塑造成了“甜美爱情”和“律政干练”相互打架的四不像,怎么看怎么别扭。
这是不是国内首部以检察官视角拍摄的电影,我确实不知道,“首部”的称号是否先天就具有开创性的豁免差评,可能还得随着影片的最终质量来决定。
要不要在一部电影中去非常严丝合缝的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流程,我也持商榷的态度。
因为我们很难说,一部看起来像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电影,就一定得是现实主义的。
但即便如此,我也对电影中的剧情设置,人物动机的合理性,抱有很大的怀疑。
澎湃新闻有戏专栏作者小鱼发了一篇《<检察风云>完全是跑错了片场》的文章,我看了之后颇有拨云见雾的感觉,一下就理解了为什么《检察风云》看起来似曾相识又特别奇怪,因为这部电影就是按照麦兆辉对“香港警匪片”的熟悉套路拍出来的:白百合与黄景瑜的欢喜冤家,是港片中必不可少的配置(尤其是香港不需要回避制度,想想黄子华的《毒舌律师》就知道了,前脚还是法官,后脚就做起律师了,还在同一个法庭里);王千源的跟踪戏和动作戏是香港动作片的场景(不管是逃跑还是被打,都是通过凸显肌肉来增加卖点);盗墓组三兄弟也是香港特有的黑社会风格(我想起之前看的《怒火重案》里的谢霆锋和甄子丹了,就是兄弟反目的故事);即便是岳云鹏演的那个机械降神的图书馆小胖,在港片中也有对应的搞笑丑角。
小鱼还非常贴心的提议,应该把主演换成林峰/蔡卓妍/苗侨伟/郭富城/刘青云/张家辉/田启文,违和感一下就消失了。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如果整个故事是放在香港的不管是廉政公署还是警匪对抗上,因为画风和类型片的提前预设,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合理了。
即便再抛掉这些不谈,《检察风云》依然还是有不少问题,而且问题还换着花样出现。
整个《检察风云》大概可以分成四个不同剧情的推进。
第一条是夏薇为了给学生“要说法”杀了陈鑫的犯罪案件,第二条是夏薇牵连出尘封数十年的“盗墓三人组”的故事,第三条是辩护律师童雨辰和检察官李睿的爱情线,最后一条是将其串起来的侦破和辩护过程,每条剧情线都有不同的问题。
这种设置的平均水准,总是会让我想起角色扮演的剧本杀。
在很多剧本杀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紧密,他们就突出一个各玩各的,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类似那种阳光开朗大男孩的角色,整局游戏除了组局以外就没有任何关系——比如说前后出现的三个搞笑角色,有一句话反复说的图书馆馆长(想模仿“马冬什么”的大爷吗?),有莫名其妙开始跳舞机械降神的技术外挂小胖(丑角+功能性),还有仿佛是来串门说脱口秀的刘仪伟(我很想知道他和张有成年轻时候的关系)。
这三个人可不就是阳光开朗大男孩吗?
甚至他们除了李睿就谁都不认识。
这三条不同的剧情线也是突出一个互不相关。
夏薇深陷杀人案件好像是带出几十年前盗墓案的线索,但其实也仅仅是个回忆。
因为围绕在她和学生的故事核心是夜总会与校园贷,重点应该是讲陈鑫背后的黑产业链上,电影开片20分钟,通过陈鑫塑造了一个根植在柳城市非常庞大的黑社会性质的网络,里面有大量的黑色交易、毒品嫌疑、挟持绑架和媒体控制。
结果在夏薇失忆般的操作下,他就死了。
有一说一包贝尔这段戏演的还不错,突出一个飞扬跋扈(尤其是在这部电影里和其他演员进行对比),就有点不太像是演的,建议查一下。
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校园贷作为引出整部电影的开头真的就只是一个引子,毫无铺垫地随着陈鑫的去世而消失了。
在之后即便是(李睿和其他检察官的)交流过程和(法院的)审判结果里都完全不提陈鑫这个人,以及他犯下的罪行了。
盗墓案里牵扯出一段尘封往事,可是往事和唐皇后的哀册又有什么关系,换成其他文物行不行呢?
当然是可以的。
加重其违和感的还有两处,一处是为了体现这是“年轻的时候”就换了演员,有这个必要吗?
还是说这些名演员的片酬给不起呢?
(在首次出现的回忆场景中,我就完全没有把夏薇和教授的暧昧情愫对应起来,非常奇怪,怎么突然插入了一个完全不相干的片段)。
第二处是当时的文物管理局局长于荣光突然出现给这三个人解了围,他是哪里出现的?
为什么会出现?
和三人的互动到底是怎样的?
都一无所知。
在十余年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柳城市的市长(像不像《边缘行者》里的阿骆)。
第三段爱情线更让人匪夷所思。
电影在中间突然加入一段回忆,给了在校园里李睿对童雨辰的表白画面(同样是学生时期,这几人就用了原来的演员),张有成就蹲在那里负责搞笑。
结局彩蛋又给一段对话,把教科书里的“所谓逻辑推理”拿出来再说了一遍,用以论证两人要成为男女朋友关系,粉红泡泡直接冒满全屏幕,可问题是两人最后也没在一起呀。
这一恍惚我甚至觉得童雨辰应该是男的,李睿(黄景瑜作为一个男同起家的演员)要对面是男演员和他对戏,应该CP感会更好一些。
或者干脆白百何就直接女扮男装也可以。
将三段剧情重新牵连起来的就是整个侦查侦破的过程。
这就是我所说的非常像剧本杀的地方。
其中李睿就扮演了侦探的角色,童雨辰和张有成扮演副侦探,通过各种交叉信息一步步获得真相。
当然除了恋爱剧情以外,这三个人之间的信息也基本是各演各的。
李睿主打现场勘察和信息整合推理,反正公检法几乎所有工作都是他完成的;童雨辰主打掌握剧本(我高度怀疑洪俊山一开始就给她说了真相)和庭审辩护(还有她和夏薇之间的girls help girls,这又不是《门锁》,没女性主义就不要硬凑好不好);张有成主打拿档案的动作戏,以及给李睿插科打诨中提供线索(你小时候做过少年侦探团?
)。
《检察风云》的“风云”何在呢?
我想大概就是“有佳句而无佳章”吧,单看某些镜头画面觉得还行,但连到一起就觉得非常奇怪。
通过各种剪辑方式让“夏薇杀陈鑫”变得扑朔迷离,一个谜团接着一个谜团出现,确实很能吸引人。
虽然不是密室杀人事件,但作案过程、现场第三人、犯罪动机等要素在推导过程中充满悬念。
单看王千源在拿到档案之后,与前来开车追杀他的帮派团伙斗智斗勇(所以得在香港拍,这样才能有枪战嘛),以及采用灵活的反侦察手段将至关重要的材料隐藏起来,确实可圈可点。
但把这些画面放到电影里整体来看,就觉得差很多意思了,即便是再怎么粉饰“国内首部”“好敢拍”“太刺激”“大尺度现实题材”的包装,都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说是可惜了白百何的“大女主”感。
整体观感上,我也完全赞同豆瓣的评分:5/10,真的不能再多了。
至于说到演技,有冯绍峰和王千源的出演,基本把其他人的演技都压了一头。
黄景瑜、白百何和他对手戏,都盖不住他的气场。
在矮子里拔将军的包贝尔竟然还挺不错,你说这可咋整。
里面名角是真多啊,但这种片就是看过一次很快就让人忘记,因为根没啥特点。
套着港产的外壳,讲的故事不精彩不复杂也不另类,就像看了局电视剧一样。
电影看了三天我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了,就记得岳云鹏是个it男,其他全忘了。
里面冯绍峰怎么长的跟高育良越来越像,他俩没啥关系吧。
故事拉胯前后基本硬套很尴尬。
关于片子内容,就几句话:情节简单,人物不够丰满。
唯一一个够看的,可能就是岳云鹏:有技术,解决问题的时候喜欢听音乐,跳舞。
理工男的简单直接的介绍自己。
满江红,都不知道演了个啥,张译是为了人情,不得不出演吧。
可能对他的记忆就是光荣时代里面那个搞笑的。
满江红 (2023)7.0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悬疑 古装 / 张艺谋 / 沈腾 易烊千玺没有那么多家国情怀,感受不到家国情怀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导演和资本联合全国电影院,来裹挟演员?
张导演除了对秦始皇的统一天下有了新的解读,其他的好像就是宏大的场面,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大场面见得多了,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各种级别的领导,各种地位超然的老人,都接触的多了,一起生活的时间多了,外人看他们伟大,敬畏他们的职位和履历,我们唯一能怀念他们的就是一点和他们一起生活的气息。
唯一喜欢的就是一点小日子,比如《步履不停》这种日常琐事的。
而这种满江红,丝毫感受不到那么多国家之间的事情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沈腾和成龙一样,有些欣赏疲劳了,一段时间内他的电影太多了,大多是同一种类型的。
腻了。
剩下的就记不起来了。
还有一个“我尼玛”再说回检察风云,能记得就只有岳云鹏和白百合。
白百合还是多年前从《家N次方》中那个拼命的女孩,只是为了过一点好生活,日常生活中见的挺多这种城里面的女孩子。
那个时候就想说,她们能吸引人的就是他们那个环境长大的特质,而不是像明星那种打扮,明星本质就是商品,如同卫生纸用完就没价值了,时尚和潮流就是用来收割迷茫的人们。
这次的白百合的表演的人物也不够丰满,她表演的人物,强势主动和《家N次方》中的差不多。
没太多变化。
那个大帅哥,依旧还是挺帅。
姓黄。
那个什么千源,缺钱了么?
然后就是岳云鹏。
一个演员应该有能让人记得住的技能。
哪怕是耍贱卖萌也可以的。
演员应该是一种兼职,是人人都可以做的。
是需要生活阅历的。
比如《隐入尘埃》,农名的演技,比那些影帝更好吧。
你们追求的最终会将你们归于平凡,因为你追求的都是别人展示给你看的,而你们生长环境所伴随的东西,才是你们最珍贵的,那才是你真正的力量。
电影《检察风云》以现实主义的视角刻画了一场检察官与恶势力的交锋,剧情高潮迭起,场面激烈震撼。
开场,我们看到了一位新上任的检察官赵明(由王凯饰演)正在追查一起重大的贪污案件,他发现了很多关键证据,但是很快发现他的证据被恶势力给掌控了。
特别是那帮黑恶势力头子聚集在一起非常团结,不断试图对付赵明,威胁他的家人,甚至是利用法律漏洞对付他,并且还推举了一位“黑白领导”上台,让赵明更加无助,处境越发艰难。
接下来,电影开始进入高潮部分,场面激烈震撼。
我们看到了一名恶势力头子和赵明的激烈对决,一番肉搏打斗后,恶势力头目和他的帮手终于被赵明成功逮捕,让观众感受到了一股正义的力量。
但是,恶势力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还试图通过各种方式逼迫赵明退缩,包括恫吓、贿赂和进行证人伪造等,令到情节十分复杂和扣人心弦。
最后,终于到了片段结束的时候,恶势力的暴行被曝光,赵明终于化险为夷,迎来了自己的胜利时刻。
这个部分强调了检察官的强大和正义的力量。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珠联璧合的演员阵容,还能感受到强烈的紧张感和情节的扣人心弦,电影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好莱坞顶级大片。
真没想到啊,《检察风云》这片子居然会拍得这么难看,感觉边看边刷手机,一心二用,都不会错过啥精彩情节和看点,因为这片子从头到尾无论是剧情还是角色,都没有任何精彩可言,都没有任何看点可言!
而且即便你边看边刷手机,大概率也不会影响其他人观影哈,因为看这片子的人绝对不会多,毒舌君假期第一天进场观影时,就发现影厅里一个人没有,相当于独自包场观影了。
广大观众似乎早有先见之明,不等口碑出来就先把这片子给放弃了。
而毒舌君看之前之所以还对本片抱有期待,主要是因为当初看预告片,感觉这片名虽然听起来像个主旋律电影,但预告片完全是按照犯罪悬疑片的模式来剪的,看起来有点扑朔迷离吸引人的感觉。
哪知实际观影的时候发现,犯罪案情完全不吸引人,压根没什么精彩的悬念设计,节奏感也十分松弛和拖沓,整部影片的剧情仿佛就是硬凑出来的,还有各种尴尬的情感戏,简直让人看得从头无聊到尾啊!
从影片一开始强奸案引发的杀人案,转到后面的盗墓案、文物走私案,明显太强行太生硬了,是哪个大聪明想出这种案情转折的主意啊?
也许是想制造一种出人意料之感,但这种案情转折的剧情、悬念和细节设计,都是失败的、经不起推敲的啊!
所以并不会让人感觉出人意料,只会感觉荒诞不经。
影片中,王丽坤扮演的大学教授,为了给被强奸的学生讨说法,带着录音笔去找包贝尔扮演的当地恶霸,一时情绪失控杀了他,就是因为她得知了包贝尔以及扮演她丈夫的冯绍峰,正是当年杀害恩师、盗掘古墓、倒卖文物的凶手。
影片为了保留盗墓相关的悬念,直接设计王丽坤杀完人之后就失忆了,这可还行?
一般有关失忆的影片情节,那得是头部受到严重撞击或者遭遇严重精神打击晕倒,醒来后失忆才显得合理。
王丽坤杀完人后连晕都没晕倒,被警察抓住之后就直接失忆了,杀人过程以及为啥杀人都想不起来了,这也太能瞎编了吧?
哪怕你最后揭示她为了自保或者保护丈夫,故意装失忆撒谎呢?
可影片明明白白告诉你,她就是真失忆,最后又把一切都想起来认罪伏法了。
好嘛,想让她失忆就失忆,想让她想起来就想起来,完全不顾基本的逻辑合理性,编剧和导演真把剧情和角色当橡皮泥了啊,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此外,整部影片中还有大量没啥作用的废戏,比如说庭审的相关情节,比如说白百何扮演的辩护律师的戏份,比如说黄景瑜和白百何之间完全不来电、让人看得极其尴尬的情感戏,这些都跟影片的案情悬念没多大关系,也没有提供啥有价值的线索和情趣。
检察官没有被案情表象所迷惑,而是不断地追寻线索、抽丝剥茧、还原真相,这才应该是影片精心设计、着重表现的。
但显然编剧和导演并没有把这方面做好的能力,没有营造出足够的悬念和波折,相信大部分观众在得知鱼缸里的那块石头是“唐皇后哀册”的时候,就马上会意识到这跟盗墓案有关了,影片还在那儿故布疑阵,也没啥悬念效果了吧!
至于说王千源扮演的检察官在闹市被车撞飞、冯绍峰当着王丽坤的面开枪自杀这种情节,也不会让人感觉有多惊人,只会让人感觉这片子是没啥吸引观众的手段了,只能靠这种纯噱头的设计来制造强烈冲突,纯属是黔驴技穷了!
没那么难看还行 白百何和王丽坤长得好像 太像了
导演麦兆辉对题材和节奏的把握非常强;编剧把故事讲的扣人心弦;一众实力派演员的演绎给电影加分不少。王千源这次突破以往的形象演了个“逗比”,生动有趣。黄景瑜也太帅了吧,映后互动现场看到真人,感叹他有一张伟大的脸。
黄景瑜
7分吧 不算好 也不算烂 确实是商业大片 比较商业化
黄景瑜一出场就知道是烂片。当时差点去电影院看,幸好排片少。
天呐!这到底在讲什么故事啊?!
勉强能看看,相比长空之王
实在难以想象这是《无间道》的导演麦兆辉拍出来的东西,“江郎才尽”到如此地步,还是纯粹为了生意?二十分钟弃
这部电影应该算得上是五一小长假的必看了吧。
开头蛮吸引人 过半以后就比较拉垮了 可以多一些反转
从女教授对恶行累累的奸商的控诉开始,从一起强奸案,引出故意杀人案和另一起埋藏数十年的旧案。其中又穿插着人物之间的感情连接。电影从检察官的视角出发,黄景瑜饰演的检察官和白百何饰演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激烈交锋,王丽坤饰演的嫌疑人却在庭审过程中始终保持沉默,跟随镜头从细节处抽丝剥茧,还原真相。王千源和包贝尔在片中成为了搞笑担当,恰如其分的幽默氛围缓解了悬疑电影带来的紧张感,极大的舒缓观众的情绪。
难看,故事线漏洞百出,剧情也很零碎,煽情点制造得很牵强,白瞎了白姐和王千源
白百何饰演的童雨辰,很酷飒的一个角色,看的时候好佩服这个姐姐
一个简单的案子牵扯出一段尘封的往事,电影的视角很有意思,跟着检察官一起探寻事件的真相。在这个过程中,公诉人和律师之间的博弈,为了掩盖真相的冒险,人性的狠绝,性格的懦弱,正义与邪恶的交锋,通过演员们的演绎一一呈现,整体完成度可以。
李睿作为一名善良的检察官,永远都是积极善良,阳光开朗大男孩
太生硬了
从电影而言是一部类型化的电影,从真实而言,臆想大于真实
检察官之盗墓疑云。这剧本、这质量真的很拉……感觉就是用《廉政风云》的拍摄手法,换成检察官做主角拍了一遍。白百合真的只能演小妞角色,一点不像什么检察官、大律师。明明是强X、叉人案,到最后变成盗墓+保护伞的案子,可是明明做贼,为什么还要留着一块碑当证据?既不值钱,又不是不能销毁。检察官自己卧底查案这也是槽点满满。干脆去拍电视剧可能还会好一点。
中规中矩,最后幕后自曝,进程突然有点太快了。
救命,比长空之王还难看,我造什么孽啊美好的假期看这种烂片,黄景瑜和白百合的文戏包括谈恋爱和庭审全部一塌糊涂,尤其是黄景瑜,以后还是专心排动作戏吧,因为他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剧情逻辑简直是把观众智商按在地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