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说了这部号称暴力美学的片子,最近碰巧下载看了看了之后感觉比较失望,感觉没有内涵,整部片子充斥着虐待与被虐,血腥和暴力下也掩盖不住整部片子的苍白和无力
谈起三池崇史的《杀手阿一》,大家的注意力往往聚焦于电影中的血腥暴力。
当然这是一个很吸引观众的元素,能将人类潜意识深处的暴力本能所调动起来并予以消解。
但与电影情节的指向相比,暴力片段往往也只是电影表面的外套,而电影内在的肌肤也依然充满诱惑。
电影充斥着大量的血腥残忍片段,并以此为乐。
但如此超乎常理的暴力,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不同电影角色的诠释下,同.性恋、S.M、心理阴影等母题浮出水面。
《杀手阿一》的海报人物是垣原(浅野忠信),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认为垣原就是杀手阿一。
这就如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一样,等观众看完电影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菊次郎不是小孩子,而是流氓北野武本人。
如此操作,自然是跟观众玩了个小小的游戏,但在《杀手阿一》中却起到了弱化特定主角的作用,如电影情节中,各角色的戏份及刻画力度其实不相上下,这让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承担了主角的作用。
在这样的设定下,各个角色可以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非常态行为,共同将故事推向高潮,走向极端,其中垣原表现得尤其疯狂,甚至选择死在自我幻觉之中,这是电影中最典型的注释。
暴力是外衣,非常态心理问题是内核,那么更值得令人关注的便是这种非常态心理的“传染性”。
电影除了垣原、阿一、阿叔等不正常人士之外,还有一些心理正常的人,如金子(sabu)、小武。
但正常人士在如此的腥风血雨之下,要么就像金子般沦为暴力的牺牲品,要么就如小武般变成非正常。
当然说到小武的下场,我对结尾的理解是小武未死(垣原的幻觉),而是成为阿叔手下的又一个杀手(阿叔的笑容),并变得残暴更甚,连阿叔也死于其手。
当然这结局太开放,也算是电影的瑕疵。
因此在三池的镜头之下,电影中充满无处不在的暴力,闪回片段是暴力的起源,现实片段是暴力的温床,还有像阿叔这一类无法解释的暴力。
在无尽的暴力之中,电影中的正常人丝毫找不到安全生存的空间,只能慢慢在癫狂的暴力漩涡中沉沦。
这个阴郁、黑暗、压抑、看不到光明的末世感远比纸面上的暴力来得疯狂汹涌,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三池本人说这其实是一部爱情片,血腥之类的都是点缀。
由此看来,其实阿叔这个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就是失踪的大佬,他因为不能满 足桓元日趋强烈的暴力需求,所以假死之后整容,并培养阿一,因为只有阿一能让桓元害怕,能让他体会到最大程度的快感,大佬是真正的爱上了桓元,仔细想想最 后阿叔看桓元的表情不正是看情人的表情么,高兴中带着绝望和痛苦,在带给爱人最后一次的欢愉后,阿叔也就是大佬选择了自杀上吊。
这也是为什么这电影名叫杀 手阿一但封面上却是桓元的脸,他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迷恋濒临无限接近死亡的感觉为了追逐最纯粹的暴力和绝望而活着的一个男人。
影片刚开始时并未出现大佬,那个死的人只是大佬找的一个替身,整部影片中阿一都一直为阿叔所操纵,阿叔灌输给他记忆,让他去杀人,他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我说 的让自己的爱人桓元得到最大程度的快感,并且最后殉情自杀。
不知你还能否记得桓元和阿叔的情人有一段情节是桓元被打然后说你差大佬差远了,然后后面阿叔有 一段镜头是脱下雨衣露出一身与相貌不相符的肌肉,这也能说明阿叔是整过容的,他原来很孔武有力所以才能在折磨桓元时带给桓元最大的快感。
阿一只是阿叔手中 的一枚棋子,我也说过,电影真正的主角是桓元。
还有影片前半部那个在电视机箱里的胖子也说了桓元和大佬的关系是不正常的.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他根本没有交代桓元为何这么的酷爱暴力,没有说他小时候如何如何,只是反复描述他的对暴力的无限迷恋和追逐。
之前杀的这些人都 只是铺垫,因为每次杀了人后桓元都没能找到阿一,然后看到了血腥无比的惨状,只有这样一种未知的危险才能让桓元感到害怕,感到兴奋。
阿一的经历放大这样一 个大背景下来看不过就是一个陪衬罢了,当然阿一这个角色也很重要
我看了诸位网友关于结尾的评论。
我想大家的共识是对的,大家都看到了恒源死的时候头上没有伤口。
但是,我发现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男人们身上,这也难怪,大家故意不提及嘉伦的最后命运那一段,可能是因为她在为阿一口交之后的死,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我看完电影以后,一直如鲠在喉,嘉伦的命运一直令我困惑。
她为什么会问阿叔,“你有没有给我催眠?
“阿叔给阿一编造了一个他高中时目睹女孩被强暴的故事,而同时嘉伦也有完全一样的回忆。
我能想到的理解——这是我主观或客观的为编剧圆满这个故事,当然,也可能编剧自己没有注意到这个纰漏:为什么嘉伦在临死前,没有逃生,却在执着于她是否被强奸这个故事?
她在想什么?
她想告诉阿一什么?
我的解释是,她确实被强奸,而且有人在旁观,而那个旁观的人不是阿一,而是阿叔。
阿叔在把自己的经历讲给阿一听。
这也符合阿一和阿叔的病态性格。
阿叔浑身都是肌肉,许多杀戮完全可以由他自己完成,但是他没有,他喜欢旁观。
当时旁观嘉伦被强奸的人就是阿叔。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嘉伦会和他如此相熟。
因为嘉伦是他第一个受害者。
首先必须承认,《杀手阿一》是部好片子,而且是部用最艺术家(而不是指最艺术)的方式——靠艺术直觉拍出来的片子。
正是因此,《杀手阿一》显得不好描述,难于解读。
看了几篇网上的帖子,也映证了我的想法,这些帖子不是言之无物,但是影片本身的不好描述,让这些影评力所不及,最终显得片面与单薄(当然了我比他们更差,只能写写影评的评论)。
《杀手阿一》对暴力的运用十分极端。
在很多人看来,极端就意味着纯粹,意味着真实。
这些影评大都赞赏《杀手阿一》对人性阴暗的逼视,并进一步暗示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是出于懦弱,于是油然而生一种优越感。
但是,就好像张侃文拍《冰度80代性爱启示录》却正好显示出那群人的性观念并不自然,《杀手阿一》的某些影迷激赏极端暴力,也正好映证他们对人性之恶并没有作更多思考——他们不过简单地承认人性的丑恶,然后便置身事外,以“虚伪”的名义事不关己地对人性之善冷嘲热讽。
但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能不能正视人之阴暗(我们当然能够),而在于更进一步:人性之恶究竟对人意味着什么。
在我看来,即使人性之恶能达到《杀手阿一》的程度,那也并不意味着人性之善是不好的,更不意味着人性之善不存在。
而一些人为了表达对《杀手阿一》“虐恋情结”的“切肤之爱”,不惜在影评里把自己伪装成“虐待狂”或“被虐狂”,就更加可笑,几近于周黎明挂在嘴边的“Camp”。
如果说喜欢《杀手阿一》仅仅是因为敢于直面片中的变态暴力并对其颇有好感的话,那么我们岂不是该把大清朝的凌迟行刑官视作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
另外一种观点,是把《杀手阿一》和“Cult”相提并论,对此我也不喜欢。
我觉得,Cult电影里的血腥场景大多带着感官刺激(具体说是某种快感),而在《杀手阿一》里,导演处理暴力场景时至少是冷酷而置身事外的,正是这种冷静态度,才能促使观者对人性之恶作深入思考,也才能使影片里的暴力并非简单的变态猥琐。
对电影本身,我只有一些零碎想法。
《杀手阿一》运用的元素很多,但主题并不难懂——用极端的残暴逼视人性之阴暗。
在这一点上,电影十分成功,已经成功到了“非人”的程度——我的意思是,人性本是善恶皆有,恶纯粹到一定程度,人便已经不能称作“人”了;既然已经陷入虚妄,那么直面这种程度的恶,也就谈不上什么“坦诚”或是“勇敢”。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杀手阿一》所讲述的已经不是人类的普遍问题,它的命题并非“人性”,而是“日本人性”。
其实,正如同《狗镇》无法达成纯粹之善,《杀手阿一》也未能达成纯粹之恶。
必须注意二郎与三郎的对话,这两个人一直在相互较劲,看谁更“邪恶”。
在看到恒原手下尸体的惨状时,三郎嘲笑二郎说:“你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亦即,即使对三郎、二郎这种级别的恶人,行恶也是一种“挑战”,他们也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完成残暴恶行,极端之恶并非与生俱来。
我想在这里,电影实际上已经透露出了对纯粹之恶的态度。
有些东西,不是人想改就能更改的。
一个我很喜欢的片子。
新宿歌舞伎町的民宿大厦——“流氓公寓”的山口组蜗居点。
黑社会组织安生组的老大安生芳雄与情妇及一亿日圆现金失踪后,流氓公寓每天都有黑道人被杀。
外界断定这是传说中的杀手“Ichi”所为。
武斗派头目垣原于是开始疯狂寻找凶手。
片头做的很不错,感觉十面埋伏的片头就是抄袭这部一样。
里面的暴力施虐,恒源的被虐情节,阿一的被控制,力大无比的控制者,生活所迫的警察。
一部刺激的电影,三池崇史的重口血腥片。
杀手阿一的恶人形象在电影史上独一无二,平日里胆小怕事委曲求全,一旦进入杀戮状态则变得惨无人道,善良弱小和邪恶强大集于一身。
对于《杀手阿一》,基本上评论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类。
一种认为此片变态、猥琐、恶心、恶劣;另一种对此片充满溢美之词,但究其所以然,大都语焉不详。
毫无疑问,我是很喜欢三池崇史的。
尤其是《切肤之爱》和这一部《杀手阿一》。
对于前者,从亚洲到欧美业界和民间的认同度都相当的高,女性独立意识,社会及两性危机感,场景调度等等都说的很多,对于后者的评价也大都集中在“暴力”二字上,超暴力、极度暴力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最抢眼的暴力外,其实三池崇史在《杀手阿一》里,把玩了相当丰富的元素。
黑社会、动作、符号艺术、黑色幽默、荒诞、心理剧、复仇、悬疑、SM文化、怪兽电影等等,可能还有很多我看不出来的元素。
能与之比肩的,可能只有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
这么多的元素一起体现在一部作品中,对于导演的控制能力是相当大的挑战。
元素太多,剧情很可能因此支离破碎,变成一张杂乱无章的花名册。
而三池崇史在本片中,则针对此特点,利用碎片式的剪接,彰显元素,强调情绪,弱化剧情,可以说做得相当完美。
在故事内容上,三池崇史一如既往的强调了自己的社会危机意识。
故事发生在日本的欲望之都:东京歌舞伎汀。
很多人只看到这些,殊不知,其实,整个社会和歌舞伎汀一样,充满了欲望、幻影,腐败堕落而且混乱不堪。
社会只不过是一个放大了无数倍的歌舞伎汀罢了。
故事的主人公阿一,平时胆小懦弱,在幻想或者说妄想中变得强大,将日常欺负自己的敌人碾成齑粉。
首先体现了人性的善恶两面性,从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著名的《化身博士》。
其次,阿一的形象,正是普通社会中小职员在电影中的投射。
大公司的小职员,平时受尽欺压,忍气吞声,唯有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化身为大侠,惩恶扬善。
这不就是阿一的形象么?
电影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垣原。
垣原是个受虐狂,在痛苦和恐惧中获得快感的升华,最终死于妄想之中。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情节,垣原在楼顶用银针刺穿了双耳,坠楼身亡。
楼下的尸体额头上并没有阿一的刀痕,暗示垣原并非为阿一所杀,而是在被杀的妄想中自己跳楼身亡的。
正代表着三池崇史心中的社会危机意识。
生存与危机同在,个人在危机中升华,伴随着个人的升华又产生了新的危机,当危机完全消失的时候,个体也随之终结。
不正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么?
除了性格鲜明的个人外,本片的一个关键元素是:欲望。
阿一受人欺凌,由此妄想强大,而杀手阿一诞生,垣原追求受虐,并在妄想的恐惧中自我了断,丽花小姐妄想着被男人切割成一片片,最终被阿一所杀。
妄想是欲望不能得到满足的产物,本身带有相对的悲剧色彩。
三池崇史以此强调着自己的人生观。
人在不断的欲望中生存,无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只能通过妄想聊以自慰,并终结于对欲望的追求中。
这些观点虽略嫌偏激,但不无道理。
统观本片中的人物,均是荒诞而边缘的孤立个体,没有普遍意义上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影响力,为追寻自己的目的而存在着。
从表面上看,这些形象似乎是相当戏剧化,相当荒诞的。
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形象比比皆是。
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在这个世界上可有可无,存在的目的就是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
而本片的灵魂人物:阿叔,代表了冥冥中的命运之手。
正是他创造了阿一的人生,创造了阿一的妄想,创造了垣原的恐惧,有条不紊的推动着这一切的前行。
他利用催眠这一带有超自然色彩的手段支配阿一,更暗示了该角色凌驾于普通人之上。
在影片的最后,阿叔自尽身亡,远处一个类似阿一的形象正跟随着小学生前行。
暗示了整个故事的周而复始。
所以,虽然本片在视觉上暴虐血腥至极,但在影像之后,却有一番深刻而尖锐的思考;而结构上的精彩也令人叹服。
这就是我喜欢《杀手阿一》的原因。
今后我还会看这部电影,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人类的确具有兽与人的双面狭隘,从动物性上讲,无疑证实了人类在趋向法的行程中刻意回避了暴力与性的各种倾向,持阉割之势。
(这应该可以算影片的话外音背景)不过我没有看出导演这方面的动机有多明确,似乎也是追势之作。
影片的结构也并不是太吸引人。
从人性上看,真正的恶是认为恶有魅力,这就引发一种行施的主动与被动的思考,影片中垣原和阿一终于碰头的那几个短镜头让我感触很多,阿一被看作是一个记忆灌输后的动物性符号,并不是真正的恶。
这也就解释了他身上总是延迟着一种矛盾之感。
而垣原是,真正的恶源于死亡,也结束于死亡。
他在准备好接受阿一的屠杀时,不断地经营的是死亡的规模(他的反抗也是侧面建设这种规模),这源于一种思考之后吗?
如果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可以把这个世界把握为语言和符号,那垣原的形象就有点过于单薄草率。
只可惜,导演还是拍起来太年轻,以这样的一个粗暴的结构来阐释“思考之后”也必然是思考的轻率。
好的亮点必然也要指向一种品位大于风格的成熟期。
所以还是感觉此片是动机不纯的表现性绘画,并没有《不可撤消》那么有力量。
有人觉的阿一就是恒源我觉得是扯淡明显阿一是s,恒源是m那为什么封面只是恒源呢?只是因为浅野忠信 造型太吸睛了在里面实在是太酷了另外此电影值的一看真的可以和杀死比尔 比一下每个人的装造都优秀每个人也都有故事线可以单独延伸本片绝对不止于暴力没看的 别错过公主号,克里思恩 有蓝光汁源看过了 你就知道我没有说错了。
ps那时候孙佳君可真好看黑金的时候特别迷她
公主号,克里思恩
有幸看過原著漫畫,知道這部電影的出色根本不是三池崇史之功,電影只是按漫畫的場景原原本本地拍攝出來而已。
本故事的靈魂是原著漫畫家山本英夫先生,可惜殺手阿一漫畫已一早在香港台灣絕版我苦尋多年也沒有找到二手貨。
山本英夫的新作異變者也是高水準作品,這次我是每出必買。
喜歡殺手阿一的人要看看這個http://www.bmezine.com/
五星的片子减去三星的不良影响
看完身心不适……
这个,暂时没想明白。。。
血腥暴力程度在限制级里不算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全剧面无表情的看完。导演想讲的东西很多,看了影评也有进一步了解。各种高分评价的背后,在我看来,不过是对病态的失败掩饰。一星拉分。
浅野忠信又狠狠地帅了一回啊~!!!
小白攻与气场受,SM情节很酣畅,剧情着实有点弱。★★★☆
香港国际电影节放的所有Cult Film都仍然要维持正常的观影环境,只能让座椅拼命震动来弥补场内的躁动了。
血腥暴力 太久没看如此内涵的电影 一时还消化不了。。。
当个B级片看的,但是看完发现剧情有超过简单的爆浆B级片,暴力、血腥、性,欲望到处的SM,都太直接了,看的有点难受很冲击,可能需要看一集天竺鼠车车回回血。
Love really hurts.Its all bullshit.
好变态……看得我恶心反胃,非常反感这种打着艺术的名义去实践导演个人变态偏好的片子
一堆变态人拍出个变态片
估计这么高的分数也是因为恶心,变态的人真多,我反正看了很反胃。
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三池崇史当初其实只是想到哪拍到哪而已?只不过是因为脑洞比较大,玩的比较花,莫名就被无数人赋予了各种高深莫测的寓意,黄袍加身,捧上神坛?以前年轻,san值扛不住,又不敢妄加评论,现在各种实验电影,克苏鲁电影也看不少了,不说别的,单说最最基本的剧本这块,整一个初学者故弄玄虚。别跟我说什么导演本来就没打算认真讲故事,没打算讲故事你隔三差五逼着各种角色像背书一样交代你那些背景故事线索是干嘛呢?暴力场面也只会靠剪辑和道具猛撒血浆,没有一丁点真正的设计。摄影,调度,台词,更是看不出一点真实的功力,全是虚张声势。把每个角色都化作自己表达的符号,想到哪就拧成啥,真的,这跟大马路上的疯子没啥两样,不是只要你够疯就能被称为天才
断断续续看了八百年,还行吧我其实没看出个所以然来,飙血场面我还是挺喜欢的,虽然每次割喉喷血哗哗的老是感觉有点逗,Kakihara的嘴两边的钉子拿下来居然可以把嘴裂开,牛逼,看封面以为他是主角来着然后发现那个感觉有精神病的Ichi也是够吸睛,他真失忆假失忆了,不过被催眠脑残了看起来倒是真的,Jiji说啥信啥,而且变态也是真的,他的装备哪里来的跟个龟壳一样,脚后跟刀片一踢能把人割两半,最后还趴地上嗷嗷哭哭地上一滩水。。不过我倒是很喜欢这种反差,弱鸡一样却是个crazy抖s。有空我去看原著吧感觉会挺有意思的。
不能接受
7分。CULT电影爱好者或者重口味迷决不能错过的作品。本片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对于暴力的毫无保留的宣泄与描绘了,但毕竟电影载体,或者说技术上还是有所局限,使得电影同原著漫画依然还有距离。浅野忠信表现得不错,但毕竟还是太帅了一些,漫画中的垣原更像猥琐的大叔多一些。
形式大于内容,已经超过“看起来很爽”的限度了。看到最后也不过发现是个稍微变态了点的爱情戏而已。但是有些部分还蛮好笑的。
尿布娃大戰黑勢力 哭濕了褲子殺死了哥 一伙假血假刀瞎疼 一個在自瘧中尋找真我 真沒幽默感
最后 他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