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德胤
主演:王福安,吴可熙,赵德富,郑梦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缅甸语言:年份:2013
简介:兴洪与妹妹从缅甸偷渡至泰国边境,妹妹却被人口贩子拐走。来到曼谷後当导游助理的兴洪,却遇上洪水成灾而生意惨淡,他决定重返边境贩卖毒品原料盼能赚钱赎回妹妹。缅甸女子三妹为了得到台湾身份证替人蛇集团工作,一心梦想着新生活的她,带走兴洪的妹妹完成了贩运人口的任务,但身份证却仍遥遥无期……详细 >
糙了一点,不过这种廉价纪录片的质感反而带来一点力量。(脸盲完全没认出吴可熙……)
写实的故事场景,人类的渺小,永远不知在那个地方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故事,不管咋样,活着就是最好的!
导演直觉真的很好,而且贵在特别诚恳,比起大陆这几年出的几个潜力新人厉害导演来讲,更稳且不装b,早期到后期的脉络都一直很清晰,后劲儿很大。非常期待他以后的作品。
非常本土化的电影,主要描绘了东南亚地区华人的生活状态吧,看的时候感觉心里有一些感触,把生活的苦描写的淋漓尽致
看到三妹哭了,我也哭了。那種焦灼和委屈,那種無助和脆弱。我懂。
3.5有灵气的作品前半段很强后半段则逐渐刻意了一些不过依旧出彩环形叙事值得玩味
4/10。被烧焦土地的特写、妹妹被抓回来时路上一架冒着黑烟的坠毁飞机,如同穷人的命运一样,无望的移民心愿和无根的身份凭证(不惜残害同胞,拐卖同乡也搞不到台湾的身份证),使得人物与现实的抗争出卖灵魂、出卖亲情,片中阿富和兴洪围坐着吃放,长镜头记录下丰盛的食物和街边两人吃榴莲的过程,结尾兴洪无力赎回被卖给人蛇团伙的妹妹,能做的只有平静地叮嘱她要默默忍受打骂,告别的话语马上被催促声打断,临别之时还和妹妹分享一碗米粉,亲情让位于生存之欲(果腹)。幼稚、沉闷,带有廉价的伤感主义,聚会演唱的粤语歌、读杂志上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诸如此类表现全球化的无序、对穷苦命运的评论,都非常不自然,以庸常的生活图景根本不可能体现出底层的顽强斗争。
3年前在台湾第一次看赵德胤《再见瓦城》还跟主创们吃了饭说片子里亲切的云南方言让我很感动,3年后补的晚了他的片,依然让我感动那倍感亲切的云南方言。
缅甸贾樟柯…
赵德胤总是用朴树的语言,朴树的镜头谱写着有违道德,艰难生存是大部分人类都面临的问题,只是在导演的安安静静镜头语言里,显得那么生活化
除了环形叙事是模仿昆汀低俗小说之外,其他方面都很差,完全没有可看性,低成本人手不够加上全是非职业演员,很多无意义的对白和单调的场景,昏昏欲睡
赵德胤懂得隐藏。他为更放得开的人留出空间,让沉默者以侧面沉默或在隐藏中发挥。这个基调一直没有变;难道生活不是那样一直沉重地压下来的吗?他也懂得生活的压力。在第一部分“穷人”中的借钱女人萱萱,无疑是他化用非职业演员的片场压力为剧作服务的成功一例:他将这种压力转化成了虚构中的拮据。而如果你留意过节假日远离工作、在亲戚家中相聚的人们,你一定懂得赵德胤想用摄影机捕捉什么,以及他捕捉得多么准确!我所唯二不满的是:阿洪的讨钱场面还是太直视,我宁愿让保镖把镜头挡死——或挡住败笔老大即可;以及为那架飞机留下太多目光。七分。最美一镜在第四十四分钟。提到托翁的《穷人》和素万那普的语源(毒蛇化黄金)都挺有意思。
故事结构玩的很巧妙,最后首尾呼应,穷人就是这么毫无机会,永远在自己的莫比乌斯环里
3.5⭐还挺喜欢这种粗砺朴素的影像作品的,而且导演很擅长用非常日常的和近似纪录的形式,去讲述对我而言是非常有力也非常惊心动魄的故事……这部影片中,导演很巧妙的将三个空间叠加在了一起: 一个是人物活动的非原乡的泰国(或是说泰国边境);另一个是由人物身份带出的隐性空间——缅甸; 还有一个是符号化的空间——三妹一直等不到的台湾身份证。结构上,导演把时间线打乱,分成了四段,又用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非法活动的符号和人物关系将它们之间顺畅的关联。其实影片的背景信息(包括电影的标题)就已经很有话题性了,但是导演始终聚焦的是人,人一直被紧跟着,被放大,那些非法事项也只是聚集在泰国为生存而艰辛着的缅甸华人的无奈之选……
最触动的是妹妹去卖淫母亲收钱三个姐姐在旁边聊如何去北京玩视去卖淫的妹妹为空气的情节
2023-1-7 感觉有点乱呼呼的
分不清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独特的魅力
赵德胤的映后真的每次都很加分啊……
不伦不类
拍的跟伪纪录片似得 没看出来想干啥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糙了一点,不过这种廉价纪录片的质感反而带来一点力量。(脸盲完全没认出吴可熙……)
写实的故事场景,人类的渺小,永远不知在那个地方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故事,不管咋样,活着就是最好的!
导演直觉真的很好,而且贵在特别诚恳,比起大陆这几年出的几个潜力新人厉害导演来讲,更稳且不装b,早期到后期的脉络都一直很清晰,后劲儿很大。非常期待他以后的作品。
非常本土化的电影,主要描绘了东南亚地区华人的生活状态吧,看的时候感觉心里有一些感触,把生活的苦描写的淋漓尽致
看到三妹哭了,我也哭了。那種焦灼和委屈,那種無助和脆弱。我懂。
3.5有灵气的作品前半段很强后半段则逐渐刻意了一些不过依旧出彩环形叙事值得玩味
4/10。被烧焦土地的特写、妹妹被抓回来时路上一架冒着黑烟的坠毁飞机,如同穷人的命运一样,无望的移民心愿和无根的身份凭证(不惜残害同胞,拐卖同乡也搞不到台湾的身份证),使得人物与现实的抗争出卖灵魂、出卖亲情,片中阿富和兴洪围坐着吃放,长镜头记录下丰盛的食物和街边两人吃榴莲的过程,结尾兴洪无力赎回被卖给人蛇团伙的妹妹,能做的只有平静地叮嘱她要默默忍受打骂,告别的话语马上被催促声打断,临别之时还和妹妹分享一碗米粉,亲情让位于生存之欲(果腹)。幼稚、沉闷,带有廉价的伤感主义,聚会演唱的粤语歌、读杂志上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诸如此类表现全球化的无序、对穷苦命运的评论,都非常不自然,以庸常的生活图景根本不可能体现出底层的顽强斗争。
3年前在台湾第一次看赵德胤《再见瓦城》还跟主创们吃了饭说片子里亲切的云南方言让我很感动,3年后补的晚了他的片,依然让我感动那倍感亲切的云南方言。
缅甸贾樟柯…
赵德胤总是用朴树的语言,朴树的镜头谱写着有违道德,艰难生存是大部分人类都面临的问题,只是在导演的安安静静镜头语言里,显得那么生活化
除了环形叙事是模仿昆汀低俗小说之外,其他方面都很差,完全没有可看性,低成本人手不够加上全是非职业演员,很多无意义的对白和单调的场景,昏昏欲睡
赵德胤懂得隐藏。他为更放得开的人留出空间,让沉默者以侧面沉默或在隐藏中发挥。这个基调一直没有变;难道生活不是那样一直沉重地压下来的吗?他也懂得生活的压力。在第一部分“穷人”中的借钱女人萱萱,无疑是他化用非职业演员的片场压力为剧作服务的成功一例:他将这种压力转化成了虚构中的拮据。而如果你留意过节假日远离工作、在亲戚家中相聚的人们,你一定懂得赵德胤想用摄影机捕捉什么,以及他捕捉得多么准确!我所唯二不满的是:阿洪的讨钱场面还是太直视,我宁愿让保镖把镜头挡死——或挡住败笔老大即可;以及为那架飞机留下太多目光。七分。最美一镜在第四十四分钟。提到托翁的《穷人》和素万那普的语源(毒蛇化黄金)都挺有意思。
故事结构玩的很巧妙,最后首尾呼应,穷人就是这么毫无机会,永远在自己的莫比乌斯环里
3.5⭐还挺喜欢这种粗砺朴素的影像作品的,而且导演很擅长用非常日常的和近似纪录的形式,去讲述对我而言是非常有力也非常惊心动魄的故事……这部影片中,导演很巧妙的将三个空间叠加在了一起: 一个是人物活动的非原乡的泰国(或是说泰国边境);另一个是由人物身份带出的隐性空间——缅甸; 还有一个是符号化的空间——三妹一直等不到的台湾身份证。结构上,导演把时间线打乱,分成了四段,又用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非法活动的符号和人物关系将它们之间顺畅的关联。其实影片的背景信息(包括电影的标题)就已经很有话题性了,但是导演始终聚焦的是人,人一直被紧跟着,被放大,那些非法事项也只是聚集在泰国为生存而艰辛着的缅甸华人的无奈之选……
最触动的是妹妹去卖淫母亲收钱三个姐姐在旁边聊如何去北京玩视去卖淫的妹妹为空气的情节
2023-1-7 感觉有点乱呼呼的
分不清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独特的魅力
赵德胤的映后真的每次都很加分啊……
不伦不类
拍的跟伪纪录片似得 没看出来想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