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觉得四分低了,应该给五分的。
因为实在是太tm好笑了!
即使已经过去几周了,但一旦想起还是忍俊不禁。
如果网上出了高清字幕版,一定要再看一遍。
除了泰囧,这大概是我在电影院笑的最厉害的一次了。
美国学生实在是欢乐爆了,这在中国学生看来简直是天堂啊天堂有没有。
当然,我们看到了他们在酒吧的狂欢,没有看到他们念书时的苦逼。
我最爱的那个场景是他们徘徊在各个酒吧时,Jeff Chang直接把ID甩在保安大叔的脸上,做手势大叫u mother f*cker...谁说英语骂人不够味儿的?!
结局也很欢乐,看着他那老爹抽抽的脸,忽然想到一句很喜欢的话。
Do what u want, and F*ck the rest!!Because life is too short to be anything but happy.
青春版的宿醉,倒是将第三部已丧失的宿醉的核心继承了下来。
故事的主角chen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核心人物,转变太过急剧和不自然是硬伤,而凯西和米勒的角色的转变更有迹可循,核心主旨和其他很多美式青春片中展现的一样——永远不放弃对感兴趣事物的追寻,不管是学业还是疯狂。
最后吐槽一下电影中出现的姐妹会,这种脑残机构是在向中世纪的天主教的人格控制和群体性打鸡血致敬?
就跟60年代的嬉皮士,相当多连毛泽东是谁都不知道就穿个印了毛画像的褂子,纯粹为了叛逆而叛逆。
宿醉在前,这部怎么也珠玉不起来了。
这俩人能不能编点别的了,本来宿醉三集相隔太近,本身就已经审美疲劳了,还来个校园版,硬咯吱G点啊......他俩的标准配置基本包括这些:1、一个不受控的角儿,宿醉是低能这部是个二货;2、一只以上的无助剧情发展的刻意安排的动物;3、一个亚洲人,既像是多民族一家亲,但看了你又觉得总拿黄种人开玩笑不舒服第一季宿醉那是惊艳啊,后来就只能越来越向重口味发展了,到了第三集,基本就是chow一人撑场了。
回到这部,裸女、基情、JJ桥段,好多都有啊,随口就能数出一堆。
再唠叨一个,价值观好像也有问题,更显得整部电影的肤浅。
别的不说了,最后跟老爸决裂,还赶老爸出门;基友对自己老爸老拳相向,居然无动于衷还颇为欣然;死对头因为这个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太唐突了不是不想看这种类型的电影,但确实是看得我都想吐了。
平心而论,这类无厘头拼凑搞笑类型片,俩人操控还是有点水平,但能不能先去拍点别的,隔个两三年再续集一下啊......P.S. 整部电影下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些普通字典查不到的英文了,收获也就这些。
例如:flick the bean......
谑头蛮多的,但终究也免不了流俗,我一向对这类青春题材的屎尿屁喜剧不来电,我都快记不得自己21岁时做过些什么了,绝对不可能象片中的哥们那么疯癫。
“开放”这个万能标签似乎已成为美国人的专利了。
相比之下,我们东方人显得更含蓄和低调。
无论如何,我懒得去想我21岁那年发生的一切,当然,往事不堪回首这种说法在我身上绝对难以应验。
我只是觉得回忆像一张张色彩各异、风格特殊的绘画铺在我身上,渐渐地,那些奇异的画布竟变成我身上的衣裳,但是往昔的鲜艳色彩也黯淡下去,变成一件素色的中山装。
迷恋怀念年少,憧憬未来的毕业季当下,这样的一部电影可以看到很多的共鸣。
酒吧里Casey穿着体面的有领带的衣服和美女聊天,美女Nicole说:“大家上了大学都有改变。
”看到这里就情不禁想到,身边有同学开始穿休闲皮鞋,穿毛衣搭立领衣服,开始从休闲服向正装转变。
更早的说从上大学的第一天就有人开始为未来工作计划,第一次穿正装,第一次化妆,装成上班族面试。
以前主要看这样两个年龄层的美国电影,一是为了工作奋斗的苦逼上班族,一是活力十足的高中大学生。
这部电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美国电影关于这两者的过渡。
Nicole告诉Casey说最后的假期要去南美等地旅游,而当听到Casey想要利用自己最后的一个假期去实习时候,她表示难以理解。
Casey说我们应该开始人生之路了。
这样的矛盾也充斥着我们的大四生活,到底是应该利用最后的自由时光去旅游还是去为未来充电,谋求更高的发展。
大四对我来说就是第一学期实习,第二学期复习公考,很是正规的道路。
看到有的朋友去西藏住了一年,也会悄悄地心生羡慕,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始终没有勇气走起,地图对我来说只是挂在墙上的装饰物。
Casey和Miller吵架时候,Miller说:“你就应该把你最好的年华浪费在办公室里,穿一身正装为别人工作。
”Casey说:“这叫成熟,你怎么不明白呢?
”我不知道这样的矛盾会在多少个年轻人心中产生,是前途,是自由?
走上一条大家都认为正确的道路,过上很多人羡慕的生活,就是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是别人帮自己选的,不是心中想的,最可怕的是心中想什么也不知道。
友情在长大后变得岌岌可危。
走上了不同的生活轨迹之后,曾经交心的好朋友可能在某一天会连生活境况都不知道。
Casey和Miller多少次自责对Jeffrey的困难都不清楚。
朋友长大后联系渐少,见面时候总是假装着很熟络,但是话题却越来越少。
很早时候就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有个朋友说:“妈妈现在的好朋友不是读书时候感情最好的,是现在生活最接近的。
”友情少不了联系,联系离不开生活的相似。
电影开始我以为是要讲述一个心有梦想的年轻人如何经过一次聚会看清自己的梦想,并让自己的老爸改变故事。
接着我以为是一部讲诉成长、友情的电影。
最后我发现它是年轻版的《宿醉》,把结婚换成面试,同样的叙事手法和搞笑夸张的剧情,也许结局还暗示有第二部。
但还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电影。
电影里的梗,有的好笑,有的有点呆,总体加起来就是不功不过。
可是偏偏就是看完了,还在想。
从山楂树之恋到匆匆那年,从致青春到中国合伙人,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同样是缅怀青春,缅怀的内容却截然不同。
看宿醉也好,看这部也好,无论是中年危机还是即将成年,美式怀念青春,总是疯狂的、任性的、不必负责的,却透着真诚的情谊。
这几年怎么样,我们都疏忽联系了,近况如何也不知道,打电话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报平安不抱怨了,对挚友的了解还比不上他那前房东和后来的租客。
中国的缅怀青春,青春总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人人书写的感觉一般。
顶多一点的是初个小恋,接个小吻什么的,青春里好像只有三件事、学习、友情和若有似无的爱情。
可是这爱情啊,又是什么样的爱情?
躲过重重的障碍,看着那个人,爱着他却早早被成人世界里的偏见和歧视一点点磨平。
至少到现在我还没记得我看到过中国的青春电影里,在真正地歌颂和保护一份将满未满的爱情,就连友情也只是爱情的陪衬,可它落得的结果却永远是惨不忍睹。
即使是这惨不忍睹的爱情,仔细想想,又真的不必再看。
是,初恋,简单,纯洁,没有计较。
可这是大人骗自己的鬼话还是孩子编出的鬼话骗住了大人?
为了那个人,你没有动过小心机?
为了那个人,你没有动用过自己的朋友或者他的?
成人的世界没有那么美好,青春的世界也常有残酷。
我遗憾的是,在那个年纪,未曾有人告诉我,十年之后大家都做着差不多的工作,为了差不多的生活奔波着,你真想现在如此年轻时就早早循规蹈矩?
我遗憾的是,世界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却不曾有疯狂的胆量去测量世界的精彩。
电影里最招我喜欢的是那句,我们糟糕透了,我们是他的好朋友,他却没有给我们打电话,我们这是怎么了。
当好朋友不再跟你抱怨时,也许你该想想你们有多久没有联系了。
客套只存在于普通人之间。
好朋友之间也许也有客套,可更多的是倾诉和交流。
我们都曾相信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告诉他自己的所有。
慢慢的,你又发现,如今自己的这些牢骚和埋怨,惶恐和迷茫,只能封在口中,烂在肚里,自己一次次宿醉,不再想起旁人。
是世界的节奏太快,还是我们走得太慢。
是我们应该长大,还是应该变小。
成长与孤独总是如影随形,不同的是我们最终学会了如何一个人安然独处。
安然独处。
多强大。
又多自卑。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有好朋友,时不时去问问他的近况吧。
在上班的时候下载的片子(我是下载的 会被抓吗 好怕怕0 0),这是第二部,第一部是惊声尖笑5(这是扯到哪里去了),先看了惊声尖笑,够烂,没笑点,没怕点(感觉扯远了 还把惊声尖笑给黑了,该打)。
想说开始的时候 非常讨厌男A,一脸的讨厌像,是颗老鼠屎,是毁了两外两锅粥的老鼠屎,但看到后来,觉得他是美国人教育的一个化身,充满自由,有自己的想法,敢作敢当,而里面的张杰夫就是亚洲教育的化身,(之前有评论也写的比较细,就不详说了,大家都懂,天朝的教育就是 sh*t 呵呵呵)。
≪21岁派对≫,首先拖了两年终于等来真是醉了,能在中国上映这种题材也多亏有中国人的出钱出力。
虽然为了融合中国观众特意增加了剧情,但这不影响故事的爆笑氛围,反倒增色不少。
但片中的故事可不是大家都能去借鉴的,小心为甚。
配音,廖菁班底充分发挥喜剧天赋完成任务,没有白期待。
总之,值得一看。
因为前两天又看到完美音调,以及完美音调2 快上映了,所以突然想起其中我印象很不错的男主, 除了长得还挺萌以外,相貌也挺像吉米肥伦的……总之就是突发奇想看看他有什么其他的电影作品(话说刚刚发现他还演了GLEE第五季?
第四季开头之后好久没看了,有空补上),于是看了这个。
说是看了其实还是找来未删减版然后在115网盘里面云播跳着看完的……导演是宿醉的编剧,一方面我对宿醉类的幽默并不感冒,一方面这剧情确实也和宿醉有差距吧,何况还是导演处女作,所以其实个人想给一星,看在Skylar的身材及大尺度演出的份儿上再加两星(所以我这人真是……)。
说起来里面的吻戏还提名了最佳吻戏,看到短评里有人接受不了所以扣星,本想再加一星找回来(多管闲事),但是和Skylar对手戏的少年从长相到身材以及剧中的性格都差评,看了他和我喜欢的男演员演吻戏简直火大= =所以这一星还是算咯……不过巧合的是,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接着去B站看了奥斯卡颁奖典礼,才发现这位让我火大的演员是爆裂鼓手(我还没看……)里面的男主,奥斯卡颁奖礼上面还算周正,虽然依旧不帅,但是觉得挺巧合的。
啊,还有个亚裔的演员,露了那里应该是电脑特效做的吧……然后印象就是总觉得长得像某个老港片的反派,正好里面他老爸也很像老日本电影里的黑帮……然后没了。
总之这类的片子也就是那么回事……期待下完美音调2,看美美哒百老汇出来的Anna和Skylar对手戏,真是强过看他和那么火大的男演员基情好的多,就算我再腐也一样……后续:原来最佳吻戏不是这个= =看到两个男主都得了最佳吻戏的提名还以为就是这部,结果一个2013的完美音调一个2014的好景当前……果然啊我还以为这么冷门的片子这么奇葩的吻戏也能提名米国人真厉害的再续……那人除了爆裂鼓手还演过兔子洞和分歧者…………我居然完全没印象,莫非也是演技派路线的……
世界都知道中国人的古板帮孩子选择将来从事的甚至一辈子的工作,根本不从兴趣喜好出发,可为了生存,真的可以从事自己想要干的吗?
人们都去干自己想干的,那那些没人愿意干的谁来做,谁都知道去享受生活。
或许被逼也是一种无奈。
酋长的安排不错,从事教育高层却拥有其他爱好,在外装疯卖傻追求自己的喜好。
有点向往美国电影里的生活可以尽情享受生活所带来的乐趣,蹦蹦跳跳乱情也是一种放松手段。
怎么说呢,中国的封建社会思想还是多多少少停留在当下的,可能是美国自由民主惯了所以才会产生那么多的追求,中国人还是类似小白鼠般的生活着,这感觉有点接近社会学了。
还有就是中国的政府感觉好多事情处理起来有点慢半拍,中国之所以没有强大起来,还是几位国老说得对创新思维欠缺,懂得如何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增加乐趣。
就说政府吧,好多政策的出台就和游戏一样,设计一些活动,说是为了为玩家实际还不是为了赚钱运营。
有人找了BUG,制造了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游戏公司不买帐了,又封号又第三方的,完全没有考虑人家前期投入。
当然玩游戏就好比在这个国家,不玩就不会影响到你了,就类似进入其他国籍或是长久不在本国,你法律一时半会管不到我。
当然这是对于玩家和游戏公司,如果你的设定就是有游戏的角色那就可悲了。
比如身在公司某个部位长期的,重复着操作,当然扯远了,细分的又多了。
总的来说,只要游戏存在,总体还是往好的方向去发展的。
如果原因打了破产了,那就相当于国家的政府的颠覆。
人生如戏啊,游戏的戏!
不好看啊,黑中国人,外国人真不是好东西
狂欢喜剧类型片,有点笑点,部分桥段略有不适感,照同类作品宿醉、猪头逛大街之类还是略逊一筹。
宿醉大学生版本。
人生难得有几个这样的夜晚,这才是青春
完全是跟风片 比宿醉和project x差太多了
飞机上看的
好刻意想模仿hangover的情节,搞笑力度不足
典型美国校园喜剧: 若干老友 趴体交友 喝酒出糗. 全片取景于我们学校 一幕幕看着熟悉有感情 电影院almost被学校包场 不过学术学校这么一拍估计明年招不到人了哈哈哈 看在把学校拍得美美的份上 给出四星!
扯你妈鸡巴蛋,编剧同学,宿醉不是那么容易模仿的
根本没法同《宿醉》相比。
说白了挺无聊的。。。黑天朝黑的行
2——绝对是一种生产力!不信你看看美国的青春片,到处流窜着的二逼脑残青年、每每突破你的生理下限之举,但是你再瞧瞧人家米国的势力 →_→
跟hangover没法比啊。。。
shit
不费脑子。好欢乐。
大学版宿醉 总体比宿醉二三好 段子很多嘛 nice asses 除去政治正确的部分都很棒
中规中矩,比一般的同类型要好
所以是亚洲的狼爸遇到了美国自由主义的朋友,结果后者获胜。青春啊,太疯狂了啊
虽然笑料要比《宿醉》少一半,但是贾斯汀.钱各种萌,而且节操满满碎一地啊!
有些想看到的没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