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午夜弥撒

Midnight Mass

主演:扎克·吉尔福德,哈米什·林克莱特,克里斯塔尔·巴林特,马特·比德尔,艾丽克斯·埃索,安娜贝丝·吉什,拉胡尔·寇利,克里斯汀·莱曼,罗伯特·朗斯特里特,伊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午夜弥撒》剧照

午夜弥撒 剧照 NO.1午夜弥撒 剧照 NO.2午夜弥撒 剧照 NO.3午夜弥撒 剧照 NO.4午夜弥撒 剧照 NO.5午夜弥撒 剧照 NO.6午夜弥撒 剧照 NO.13午夜弥撒 剧照 NO.14午夜弥撒 剧照 NO.15午夜弥撒 剧照 NO.16午夜弥撒 剧照 NO.17午夜弥撒 剧照 NO.18午夜弥撒 剧照 NO.19午夜弥撒 剧照 NO.20

《午夜弥撒》剧情介绍

午夜弥撒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午夜弥撒》由《鬼入侵》创剧人迈克·弗拉纳根倾力打造,故事背景设定在与世隔绝的小岛社区,身败名裂的年轻人(扎克·吉尔福德饰)再度回归,同时一名魅力非凡的牧师(哈米什·林克莱特饰)到访,加剧了这个社区的分裂。当保罗神父出现在克罗克特岛时,恰好发生了一些无法解释、不可思议的事件,令这个社区重新燃起了对宗教的狂热,但这些奇迹是否伴有相应的代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死亡占卜金凤湾的笑声阿爸的愿望爱情陋室魂断加尔各答黑车灵域1如我之狼第二季爱情理论特别篇A频道OVA:微笑生活大爆炸第八季惠特妮第一季翡翠王这公司有我喜欢的人老爹特烦恼马尔科姆的一家第一季维也纳和鬼魂乐队噬人鲨大战大乌贼万岁进击的夫人决胜我仍然相信都市无梦没有耳朵的兔子和两只耳朵的小鸡飓风奇劫来不及说我爱你超细胞新人类第一季春天的绞刑架迷宫中的人桃花劫

《午夜弥撒》长篇影评

 1 ) 坚持看到第7集,才发现是五星中的五星,满分中的满分作品!

特意回看从大学以来在豆瓣长短评过的影视作品,近2000部。

在这其中给出满分五星的作品不算少,而本剧和当年看完《人类之子》的感受近乎一致,被导演所塑造的近乎宗教启示录一般的结局场景震撼到无以复加,甚至可以用呼吸急促,眼泪无法抑制,情绪失控,需要反复多遍回看来平复心情的,是个人口味里五星中的五星,满分中的满分,有生之年很幸运能看到的那种作品。

看到浑身发麻,颤抖结局伊琳的那段台词堪称经典,犹如诗歌一般,动人心魄,无比难忘:等我们死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是啊 到底会发生什么?

你觉得我们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说我自己吗?

说你自己我自己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一切的问题所在这个词“自己”不是这个词这样不对 这不是···不是的我之前怎么忘记了呢?

我是什么时候忘记的?

身体中的细胞逐个死去但大脑还在让神经元燃烧就像发光的螺栓 像是身体里的烟火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因为我太忙了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当然了我记起我身体里的每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这副躯壳 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 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 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我记得 我就是能量 没有回忆没有自我我的名字 我的个性我的选择 都跟随着我我曾在它们之先 却将会在它们之后其它的一切都是图画 沿路被我捡起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就回来了就凭借记忆 我回家了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你我我的小姑娘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 所有这些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我们说到“上帝”说的就是这个那唯一的存在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 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但现在 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时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没有什么时间 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个梦境是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又重复 直到永恒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 我是所有我就是我

 2 ) 生命是一个梦境,一个愿望而已

午夜弥撒 (2021)8.02021 / 美国 / 剧情 惊悚 恐怖 / 迈克·弗拉纳根 / 扎克·吉尔福德 哈米什·林克莱特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

因为我太忙了,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我记起我身体里的每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

这副躯壳,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

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

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

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

我记得,我就是能量,没有回忆,没有自。

我的名字,我的个性,我的选择,都跟随着我。

我曾在它们之先,却将会在它们之后,其它的一切都是图画,沿路被我捡起。

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

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就回来了,就凭借记忆,我回家了。

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

你,我 ,我的小姑娘,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

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所有这些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

当我们说到“上帝” 说的就是这个那唯一的存在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

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

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

但现在 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时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个梦境,是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直到永恒。

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

我是所有。

我就是我。

 3 ) 盘点《午夜弥撒》里 100 个和宗教有关的英文单词

网飞自家打造的迷你惊悚剧“Midnight Mass”《午夜弥撒》一口气出了完整 7 集,着实给了网飞粉们满满的宠爱,省去了苦苦追剧的心痛领悟。

《午夜弥撒》创剧人迈克·弗拉纳根在发布前还反复跟大众澄清说剧中无鬼、并非《鬼入侵》第三部,只是单纯惊悚,不要怕就对了。。。

好像跟没说差不多。。。

《午夜弥撒》故事背景设定在与世隔绝的小岛克罗克特岛,身败名裂的年轻人再度回归,同时一名魅力非凡的保罗神父到访,让整个社区重新燃起了对宗教的狂热、也同时加剧了分裂。

伴随剧情中不断出现的种种异象,贯穿其中的宗教英语词汇也为该剧笼罩上了一层神秘和厚重感。

就拿第 1 集为例,一起来看下与“宗教”主题相关的英语词汇吧。

1基督教的教义与仪式三位一体的教义:the Father, and of the Son and of the Holy Spirit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教义,意思是上帝只有一个(God),但包括圣父(the Father)、圣子耶稣基督(the Son)和圣灵(the Holy Spirit)三个位格。

《圣经》中记述了上帝本性的三个中心要素:神创造世界、神藉着耶稣基督救助人类、神藉着圣灵与基督徒和教会同在。

三位一体把三个中心要素放在一起,表征同一位神在一贯的历史过程中做的三件最重要的事情。

教堂会众(congregation)到达教堂(church)

唱开场赞美诗 opening hymn

神父(Father)和祭坛助手(altar boy)进场,祭坛助手手持十字架(cross)

神父吟诵致词(priest's speech)“以圣父 圣子及圣灵的名义…”“耶稣掰开面包 递给门徒 说…”(disciple)“这是我的身体, 为你们而舍的…”

同时,神父准备圣餐(sacrament)。

圣餐包括面饼和葡萄酒。

吟诵结束以后,会众上前从神父处接受圣餐分发——圣餐仪式(Communion)。

结束。

2 宗教称呼除了上面提到的神父(Father)和祭坛助手(altar boy)以外,还有:耶稣基督 Jesus Christ大主教区 archdiocese 教士大人 monsignor枢机主教/红衣主教 cardinal主教 bishop教区 diocese牧首 patriarch牧师 pastor,clergy祭坛侍者 thurifer。。。

3 宗教教派基督教 Christianity天主教 Catholicism犹太教 Judaism佛教 Buddhism伊斯兰教 Islam耆那教 Jainism道教 Daoism儒家思想 Confucianism。。。

4 宗教活动弥撒 mass (也就是该剧的名字了)朝圣 pilgrimage念珠 rosary去教堂做礼拜 go to church去告解,忏悔 go to confession洗礼 baptism传道 preach坐禅 meditation。。。

5 宗教着装剧中保罗教父本该穿绿色但是穿着亮黄色,这一举动遭到了质疑。

当下正属于基督宗教的礼仪年历的常年期(Ordinary Time)。

常年期以周来作为计算单位,为期34周。

通常分配给常年期的的礼仪颜色是绿色。

关于神父衣服的颜色的知识点,在主持圣事时分别有特定的指代,尤其是弥撒:白色:指纯洁、喜乐、表示信德的胜利。

用于复活期和圣诞期的弥撒。

红色:表示热爱、殉道,用于纪念耶稣苦难的圣枝主日,圣周星期五,圣神降临及所有纪念耶稣苦难的日子,宗徒与圣史节,以及殉道圣人的庆节。

(按中国传统:春节、婚礼、寿辰等弥撒也可用红色)绿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征。

用于常年期的弥撒。

紫色:是刻苦、补赎的象征。

用于将临期和四旬期,也可适用于追思弥撒。

黑色:是死亡、末日的象征;可用于追思弥撒。

该剧的前几集稍微有点慢,之后第三集开始就好看起来了:或神迹或诅咒、或重生或救赎,或信仰或执念。

希望以上分享的宗教英语能助你一臂之力。

|本文作者:Jack|审校:Juliet |排版:Anita |总编:大风哥Wind

如果你想和我们一起看电影学英语,想加入我们一起创作,请关注公众号:Wind教口语

 4 ) 魔鬼为何选中你?

两倍速看完了英剧《Behind her eyes 》,只有7集,开始有点枯燥,靠床戏撑起,最后三层反转,非常惊悚,人生毫无希望出身底层的瘾君子和天生拥有一切的白富美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魔鬼才能帮他实现跨越。

最喜欢宗教恐怖片的我也觉得《午夜弥撒》非常缓慢枯燥,需要细细品味,这是一部非常特别境界很高的恐怖片,神父大段的布道我看得津津有味,演员很棒,整部圣经新旧约都在讲【被选中】,一辈子侍奉上帝的80岁神父把魔鬼带到人间,刚出狱的酒瘾青年却愿为了拯救世人牺牲自己,穆sl警长尽职尽责从容赴死,半生在教堂侍奉的女人邪恶之极,满口仁义,看这部剧,我脑子里出现了曾经打过交道的神父和认识的教徒的形象,这部剧在为他们立传,在旷野里在教堂里,在哪里更容易收到试探?

魔鬼为什么会选中你?

难道上帝已遗弃你?

【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

 5 ) 觀後感

一、神不如鬼導演在眾人的疑惑和驚訝中巧妙地設置了對“人性”的考驗:島民們在親眼目睹“天使”為這座廢土帶來奇跡和永生後,大多數人都選擇喝下“毒藥”——“天使之血”,當他們重新醒來時已經變成了嗜血的怪物並開始追殺沒有參與午夜彌撒的其他人,在黑暗中群魔追逐生命的時候才能重新回味這個故事一開始就給出的種種“明示”:年輕神父到來說老神父在陸地上養病,他頻頻創造奇跡,開始讓人愛戴,更讓人覺得他是神的代表。

《午夜彌撒》大量鋪墊了島上居民來到天主教堂做彌撒的過程,由於生活過得並不如意,人們也將這里作為他們心靈的寄托,但新來的保羅神父不只是表面所見的年輕且具有領袖魅力而已,除了扮演為居民告解過錯和帶來正向能量的心理支柱之外,也藉由他對於上帝的虔誠信仰給人們提供實質的影響和幫助。

然而只有修女通過蛛絲馬跡猜出他就是那個早去耶路撒冷朝拜的老神父,鏡頭也同時拉回到神父擁抱黑暗的回憶中——荒野迷途,誤入古跡,遭遇“天使”,被轉化成年輕時的自己。

最要命的是“天使”要他帶自己重返小島,神父激動地以為這是“福音”,甚至自欺欺人地在正式變成嗜血幽靈後還一廂情願地以為這就是大家最需要的“未來”。

然而有的人並不是這樣想。

其中就有開場回到島上的年輕人萊利。

他曾因為酒駕導致一位無辜女子喪命,不僅身敗名裂還要坐牢,警察在現場詢問他的話也讓他久久無法釋懷:“為什麽上帝每次車禍都帶走無辜的人,而酒駕者卻只傷及皮毛?

”於是出獄後他選擇回到島上,聽從虔誠信奉的父母安排每天都去教堂參加敬拜,可當他發現這個教堂充滿詭異的氣息時他有些猶疑,於是他找到了曾經的戀人艾琳,向對方訴說自己的發現。

可這些私底下的疑惑全被淹沒在島民們愈發狂熱的信仰中。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無意間撞見了神父的秘密,神父把他轉化成同類並告訴他:“這些都是為妳好。

”此時《午夜彌撒》最打破常規的地方來了:萊利知道即便說出來也沒人會相信,於是他晚上把老情人艾琳叫了出來,兩人泛舟海上,等待著朝陽,當陽光出來的那一刻,萊利看著眼前的女人似乎幻化為車禍身亡的女子,他完成了救贖化為灰燼,也終於用自己的死亡讓別人相信魔鬼的存在。

之前我一直認為他作為男主該活到最後,誰知竟早早退場。

“人類值得拯救嗎?

這是萊利留給觀眾的一個問題,也是《聖經》中反復探討的命題。

《午夜彌撒》用艾琳最後的掙紮來回答:信仰的目的是救贖靈魂,不是永活肉體,更不是靠吸食別人的生命茍活在世上。

二、鬼不如人那場教堂里集體自殺的戲無疑是全劇最耐人尋味的情節——神父在午夜時分號召全體島民前來教堂,並向大家鄭重介紹降臨人間的“天使”時,那個身材高大、被一雙肉翼包裹著的怪物緩緩走了進來。

它當著眾人的面展開翅膀,可以看出完全沒有語言的能力。

全憑神父在“解釋”:這就是天使,它會讓妳們從此獲得永生。

人們從震驚惶恐中逐漸平復下來,立時分為兩派,一派早已如修女一樣癡狂地崇信“天使”,即便需要吸食人血也被選擇性地無視。

一派則完全沒了主意,只有女主艾琳和僅剩的兩三個人選擇直面惡魔並要殺了它。

奈何愚昧的島民們蜂擁而上制服了他們,並紛紛選擇接受轉化成為同樣的惡魔。

從他們看著怪物走進教堂、到為了得到“祝福”喝下毒藥,再到死而復活後如鬼魅一般(實際上也的確是)啃食人類,整個故事才迎來了高潮。

艾琳等人頑強掙紮著怪物們的追擊,一心渴望在信徒中間建立其權威的修女則燒毀了除了她所聲稱的“方舟”——教堂旁的一個活動中心之外所有的可藏匿的住所。

她內心里有著極強的權欲和控制欲,即便成了怪物,她也想要繼續掌控目所能及的一切。

艾琳等人在奄奄一息時用盡全力劃破試圖飛離島嶼的惡魔的翅膀,阻止它誘惑並傷害無數的更多人。

這個午夜里充滿了血腥和殺戮。

然而在劇中作為審判之象征的日出前,本性善良的人實現了屬於自己的救贖:被咬死後成為怪物的萊利父母選擇不去傷害其他人,他們與親朋擁抱歌唱,正直的警長和他的兒子在海邊完成了穆斯林最後的敬拜,在歌聲中他們面向太陽平靜地接受死亡。

而那些選擇黑暗的人們呢?

只能一邊舔著滴血的嘴唇一邊慌亂地四下找尋藏身之處——修女留下的“方舟”早被好人們燒毀,正義在邪惡面前選擇了“同歸於盡”。

修女絕望地在地上刨洞,最後她也放棄了。

僅剩的一對男孩女孩在大人們的保護下坐上了真正的方舟,在海上看著好人和壞人一起沐浴陽光並熊熊燃燒。

三、後記《午夜彌撒》的敘事很舒緩,雖然它是一部驚悚類型,但絲毫不影響觀眾在觀看時欣賞畫面中的小島和神父莊重繁瑣的宗教儀式,當然它值得稱道的還是在一座小島上呈現出的人間百態。

年老的說自己不怕老,卻害怕死亡。

年輕的總想得到更多生命的垂青,卻無力於現狀,只能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人和自己走向衰老。

當誘惑到來時,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臣服和盲從,哪怕他們心里很清楚眼前的究竟是“神”還是“魔”。

這部劇對宗教的解構、反思讓我印象深刻,對死亡的闡述又理性、冷靜。

就像《午夜彌撒》最後,修女想要挑選登上“方舟”的幸存者卻落得全滅下場的結局,透露著這部作品背後對於極端思想的批判與諷刺。

《午夜彌撒》正是藉由這段故事探信仰的意義。

它只是借用一段恐怖的故事讓人看到其背後關於生死、神魔的辯證,以及信仰給人的心靈寄托與“過度”的後果。

至於如何在信仰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多少都會有些收獲。

 6 ) 矛盾是全剧的主题

《午夜弥撒》是一部由导演迈克·弗拉那根执导的基督教题材的7集迷你剧。

本剧对宗教与现代社会的矛盾、绝望与希望的辩证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探讨。

剧情简介小岛教堂里年迈的神父在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路途中迷路并遭到了生着一对翅膀的神秘生物袭击。

饮下生物的血后神父重焕青春,相信拯救自己的是天使,自己穿过死亡成为了神的使徒。

于是他把天使运回小岛,打算把福音传播给岛上的信众。

回到岛上,小镇居民没有认出恢复童颜的神父,神父布道比以往更加激进,并施展了神迹。

他在圣杯里悄悄掺入少量天使的血,先后让禁锢在轮椅上的少女重新行走,让病入膏肓的老妪恢复健康。

人们开始崇拜神父,逐渐丧失理智,变的狂热。

然而神父每施展一次神迹就会变得虚弱,并且逐渐发现自己对于鲜血不断增长的渴望。

一次神父失手误伤了一个信徒,他竟然没有对其进行急救,反而开始贪婪的吸血,逐渐丧失了负罪感。

这一幕被狂热信教的修女Beverly撞见。

然而,他们并没有认为这是邪恶的,反而认为没有负罪感是因为来自神的意志。

之后在修女和部分狂热信徒的怂恿和支持下,神父和修女开始按个人意志歪曲经义,误导人群,激发狂热,最后招致了整个小岛的毁灭。

关键词探讨盲目在观看过程里最大的困扰就是为什么神父和岛上的居民会如此盲目,善恶不分,始终没有对神迹和背后的力量产生过怀疑。

不过仔细推敲后,发现还是在情理之中的。

先从神父开始说起。

神父的盲目是由对神的坚信和绝望的心理所造成的。

神父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和坚定的传教士,但是他年轻时却私通信众育有私生女。

这是对自己所献身的圣坛的亵渎,严重违背了教义和职业道德,身处俗世欲望和教义约束的矛盾中的神父注定内心挣扎。

首先,他为自己亵渎神职而感到羞愧,为不能尽父亲的责任而感到亏欠和愧疚。

想斩断尘缘尽心侍奉圣职却又难抑制对妻女的牵挂,想照顾妻女又迫于社会舆论和神职要求而不得不把感情压抑心中,同时为保护Sarah而对他们的关系守口如瓶。

妻女于前而不敢认,圣殿在上而愧侍神。

在强烈的负罪感下,神父选择潜心研学经书、虔诚侍奉圣职来为自己赎罪,把自己投入宗教之中希望藉此冲淡自己的痛苦,寻找解除痛苦的方法。

斗转星移,神父年岁已高,修行亦深,逐渐成为了岛上德高望重的圣人。

神父虔诚的信仰指引他走上了朝圣的道路,也正是这种信仰成为了蒙住他眼睛的纱布。

神父的信仰已经到了一种迷信的程度。

“圣经里,迫害基督徒的扫罗作为一个罪人在接近大马士革时被强光击倒以致双目失明,然而他收到了基督的启示转变了信仰,然后重见光明,成为了使徒保罗。

”神父是如此坚信圣经里的故事,以至于把自己的经历和扫罗做类比,为自己的离奇经历附会地寻找符合的宗教解释而不是科学辩证的来进行分析思考:此时的他已经狂热了。

同时,神父把自己和罪人扫罗类比,这证明他心中存有强烈的负罪感,认为自己也是罪人。

而扫罗最后得到了宽恕和救赎了,这反映出神父虽自知有罪,然而依然对获救有着强烈的渴望。

然而,如果是根据教义和但丁的神曲看,身居圣职还通奸这种行径指定是要下地狱、不能得救的。

这就意味着获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求和臆想。

此时在神父的心中由不能获救的绝望导致了自己可以获救的臆想,并且这种臆想占据了神父的心智。

因此在活下来且返老还童后,他把这作为对自己获救的证明,并进一步进行自我催眠、自我欺骗,认为我是被选中的。

如果他愿意自己是被选中的、是能够获救的、是上帝的使徒,那救了他的他肯定就愿意认为那是天使了。

所以说,认为那玩意儿是天使其实是因为神父认定了自己是上帝的使徒。

因此他就不用,或者说他就不愿意用科学来解释分析,而用圣经来附会说明。

甚至当他发现自己在误杀了Joe并喝干他的血之后却没有负罪感时,居然还用圣经的典故来为自己开罪,甚而还给予这种瘆人的事情正义性和神圣性。

活下来之后,神父决定回到岛上传道,把天启带给岛民。

然而,这时候驱动他传道的已经不是教义本身,不是对神的赞美,而是自己渴求得救的臆想。

神父传教、施展神迹的目的除了传授天启,一定程度上也是为认为自己得救这件事寻找证明。

另一方面,神父的盲目还因为人类原始的对自身渺小的恐惧和对未知的恐惧。

第一,神父当时是弱小的。

假如神父年轻力壮、当时头脑清楚、精神充沛,假如他还携带了充足的物资,假如当时面对风沙的不止他还有朝圣队伍里的所有成员,他还会需要黑暗里的怪物的所谓援助吗?

遇到这种面目狰狞的怪物肯定就转头就跑,谁还会把这玩意儿当成天使啊?

第二,天使的形象是未知的。

假如万物都是可知的,天使长啥样圣经里写的画的清清楚楚,人知道灵魂和死后去处的真相,那么神父就不会纠结洞穴里的怪物是天使还是恶魔,也就不会因此走上歧途了。

在恐惧和绝望之中,人们愿意相信一切有可能拯救自己的事物:溺水的人会紧紧抱住急流中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失去平衡的人会竭力寻找支撑。

对于神父来说,此时在将死绝望的湍流之中唯一可以抓住的就是恶魔的援助。

生存的欲望压倒了神父对善的追寻和对恶的背斥,最终使他饮下了恶魔的血,就此堕落。

从这里可以看到宗教信仰的一些特点,那就是我们愿意相信未知里是一种更高力量的存在,无论是上帝还是安拉。

然而,这里也有令人迷惑不解的地方:为什么面对未知的更高力量,我们愿意相信他是善良的、是正义的、是仁爱的,而不是邪恶的、沮丧的、恶毒的呢?

我想那就是希望。

希望生产力欠发达的时代,正是自然崇拜产生且兴盛的年代。

人们为什么崇拜自然不崇拜别的呢?

因为对于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的人类社会来说自然是莫测的、强大的乃至无敌的,活下去的本能使人示弱,因此人对自然有敬畏之心。

可是,即便地震、海啸、干旱带来那么多伤亡损失,人为什么还愿意献出家畜和粮食来敬奉自然呢?

那是因为人们有生存的欲望,心中有希望:虽然摸不透老天的脾气,但还是每年献祭点牛羊吧,希望能够讨老天爷欢心,今年雨水能多一点。

可见,人们的信仰其实都是带有一点交换性质的,不过是不太清楚交换能不能达到目的、被赐予的是什么、谁赐予、怎样赐予的这些问题罢了。

然而,这些问题虽然没有答案,但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是对答案美好的、积极的猜测、希望和向往。

希望使人们坚定信仰。

希望这种东西本身出自于人生存的愿望,不需要什么证据和证明。

虽然没找到原本的台词,但我记得有一句,“信就行,不必寻找原因”。

当希望需要依靠所谓肉眼可见的证据来证明时,那么希望就不再是希望,却堕落为附会和愚昧了。

岛上居民普遍过着不如意的生活,他们的能力无力改变现状,心中普遍渴望能有一股拯救自己于危难中的力量,于是他们大都虔诚信教。

但是,他们所信仰的真的是上帝吗?

还是说,无论是谁,只要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心愿的就是上帝、就为他们所信仰呢?

他们信仰的是自己的欲望,而渴望在生活里寻找能够证明愿望可以满足的证据。

这时基督教刚好是一个普适的、系统化的、有一定历史积累的学说,适应了他们的需求。

对宗教的虔诚不过是他们无穷欲望的外在表现和伪装。

于是,在不如意的生活里,因为他们愿意相信欲望能够满足,并且竭力使自己相信这件事(就像是催眠),生活里的一些小概率事件便和所谓神迹联系了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作用。

不过,在剧中导演做了影视化的具象处理,比如轮椅少女站立行走、老人恢复神智、返老还童的医学奇迹。

妙的是,这些神迹在圣经里都有类似的记载,例如耶稣使盲人复明。

这时候,神迹、传教和人们的自我催眠相互作用,视听就被混淆,而一种疯狂的、病态的狂热和偏执就产生了,形成了一种难以打破的屏障。

这种屏障只有当遇到了毁灭性的标志性的例外事件时才能被打破,人们才会突然醒悟过来。

这时候圣杯里传递的葡萄酒不是基督的血,而是疯狂。

这种疯狂完全压倒了人的理智,使人恢复到蒙昧状态。

当人愚昧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利用,就意味着臣服和服从。

其实臣服是这种狂热的必然结果。

对更高力量的承认就以为对自身的贬低。

为一个至高力量服务就意味着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完全给出去,这时自由意志就被剥夺了,人就成了一个超然意志的容器,而服务的目的就是最后能够回归意志本源,即进入天堂和上帝同在。

【注①】如果人果真得到了上帝的召唤和启示,即成为了上帝意旨的容器,其实也就是成为了上帝的代言人。

这时个人的意志和上帝的旨意与圣经的教义就是统一的、一致的。

神父说的就是上帝说的,神父对圣经的解释就是上帝的原意。

上帝的神通存在于不可见的经文里,神父的神迹却是近在眼前。

神迹的震撼力占据了人们的感官,于是对上帝的崇拜就逐渐异变为对神父的个人崇拜。

《马太福音》说,不要称地上的任何一位为父,因为你们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父。

对神的崇拜可以是宗教,而对人的崇拜就变成了邪教。

神父和Beverly自认为代表神的旨意行事。

当神父决定了自己是神的使者的时候,他就把决定的权利赋予了自己,实际上就把自己作为了人间的活神。

从此人的善恶、事物的正邪不再是由神决定的,而取决于神父的判断和他对圣经的解读。

这就恰恰违背了圣经要求。

旧约里,先知以利亚与信奉伪神巴力的邪教斗法,并且最后用天罚将其摧毁。

圣坛的捍卫者反而成了渎神者,牧羊人反而成了迷途的羔羊,这种合乎情理的荒诞就是这部剧的精彩之处。

先知是罕见的,而剧中的Beverly显然不是先知,她完全没有预料到船只和最后的庇护所会被烧毁。

狂热驱使下的人们由于神迹、传教和自我催眠的多重作用,一路上追随神父和Beverly的指示,然而此时Beverly的无知和庇护所的毁灭像炸雷般惊醒了众人:原来他们一路追寻的并不是上帝的意旨,神父并不是先知。

于是,神迹的诱惑、传教的欺骗和自我催眠的形成的三重心理防线这时统统被击溃,而这种病态的狂热和偏执形成的屏障就被瞬间打破。

不能得救的绝望让人们瞬间清醒过来;希望并不是靠外界施与和满足的。

全剧主旨一,本剧探究了宗教观点和现代社会的矛盾。

这个矛盾又可以细分为几个矛盾。

首先是现代社会里神学观下的认知矛盾,或者说未知和有知的矛盾。

总的来讲,剧中笃信圣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用未知去验证未知,并且用未知来作为领导。

比如说,当轮椅女孩奇迹般的复原站立行走时,他们选择用圣经的经文来解释这一现象,而不是依托于有实验、数据支撑的科学理论。

当圣经上的话以这些神迹的形式应验后,他们就变得更加迷信圣经的教义和神父的教诲,并把它们作为了指导行动的思想,接着变得盲从、愚昧和疯狂。

这就是第一个导演想表达的内容,用未知去验证未知,用未知来指导行动,只会倒向无知、愚昧和盲从。

其次是宗教与科学的矛盾。

这一点和第一点有所重合,因此不加赘述。

然后是宗教和现代社会的制度和设施的矛盾。

当司法公安法律制度与宗教发展产生矛盾时,在狂热宗教信仰和信念的驱使下,宗教分子公然袭击警察,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冲击着社会制度的稳定性和人们对社会制度的信心。

接着是宗教和现代教育的矛盾。

与宗教教育相结合的传统教育很明显已经不适应现在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

为防止由教育内容不当可能招致的如种族歧视的社会问题,教育亟需把意识形态教育和中立的学科知识严格区别开,尽可能避免由于信仰立场不同而导致的不平等和进而引致的宗教对立和种族隔阂。

接着是宗教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暗示着种族差异、歧视和不平等。

在基督教占据主流的社会里,以伊斯兰教为代表的异教是不占据生存优势的,而这种宗教间的不和谐直接影响着其信众的生活。

尤其当类似911那样的带有一定宗教色彩和种族意味的恐怖袭击发生后,之前看似风平浪静的宗教界和政治界马上就会掀起骇浪惊涛。

而生活在美国的穆斯林由于宗教上和民族上的联系,非议、怀疑和中伤马上会接踵而来,他们的家庭、事业都将遭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宗教上的冲突和矛盾,无辜的少数族裔的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而美国种族歧视的社会问题又要进一步加深。

最后是宗教信仰造成的伦理问题。

剧中,由于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警察父子产生矛盾和隔阂,甚至彼此怨恨。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并没有把人们的心聚在一起,反而给家庭造成了没有必要的分裂。

二,绝望和希望的辩证关系。

小镇居民生活在一种繁复的沉闷的日子里,一种可以认为是绝望的情绪里。

小镇居民普遍营渔业为生,然而油轮泄漏污染海水严重影响了渔业,居民生活压力加大。

轮椅女孩的父母花光积蓄四处求医为女儿治病,然而康复无望且负债累累;男主深陷车祸的阴影里难以融入社会;Joe在误伤女孩后处处遭人白眼,心怀愧疚和愤恨……在这种悲观情绪的笼罩下,人们迫切需要倾诉和压力的释放,于是宗教就成为了他们寄托心愿和缓解压力的对象。

当神父施展神迹治好了女孩的双腿,医好了卧床的老妪,长久的绝望阴影里似乎投进了一丝难遇的光线。

而正如溺水的人那样,这群不幸的人拼命想抓住这一丝希望,并竭力使自己相信抓住的确实是希望。

然而,正是他们所抓住的这看似希望和保佑的东西造成了后来一系列不堪设想的恐怖后果,带来了家园的毁灭和堕落。

当人们目睹家园燃为灰烬,一切归于尘土,此时幡然悔悟,彻底清醒,坦然迎接日出时的终结。

由此虽性命不保,却杜绝了更深的堕落和沉沦。

绝望会使人变的盲目。

绝望之中人会丧失辨别能力,变得短视,病急乱投医,把一切看上去能够救命的东西都当作是庇佑。

然而,绝望的短视中所看到的零星的唯一的希望往往是有伪装的,稍有不慎就会招致更深的绝望。

绝望又会使人变得清醒。

抛弃了一切幻想,重新审视自身,小镇居民们终于认清了所谓神迹的真面目,把自身从神的幻境和束缚里抽出来。

最后小镇虽然陨灭了,但居民们没有继续堕落,这给他们灵魂救赎带来了希望,也给小岛以外的世界带来了希望。

在这里,就像破釜沉舟一样,绝望又孕育了真正的希望。

总结一下:被视作最后希望的稻草往往引致绝望,彻底的绝望使人清醒并带来希望。

真正的希望不是幻想从外界得来的;人最后只能靠自救,只有自己去发现创造希望的条件,希望才会到来。

三,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不是任何一种特定宗教的特定产物。

任何宗教都有可能因为神职人员和信众的错误而滋生狂热,进而演化成恐怖主义。

这意味着曾经被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利用的宗教也许确实应该被有所提防,但是不应就此被歧视和污名化。

同时,那些尚未被恐怖主义染指的宗教也不应对内部潜在的威胁和苗头放松警惕。

恐怖不是某种特定教义导致的,而是宗教里普遍用未知指导下的愚昧和盲从导致的,由个人身份的剥夺导致的。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这种对所信仰的虔诚信念导致的狂热就成了打着宗教旗号的恐怖主义。

就像酒神的传说,彭透斯的母亲在对酒神的信仰里发狂,最后竟带领妇女手刃了自己不敬神的儿子。

这种接近兽性、丧失人性的疯狂和贪婪才是真正的恐怖。

每一次科技对=领域有了新的革新时,愿宗教体系的权威必然将受到挑战,有时不得不为适应现代文明而对教义进行调整。

这就给原教旨主义的复兴创造了新的契机四,还有就是其他一些比较零碎的观点表达。

比如性善论和性恶论。

那些本性就恶的人不会因为学写了几句经文和教义就变成好人,而本性善良的人也不会由于喝了恶魔的血就泯灭人性。

再比如教义要求和世俗欲望的冲突,科学的心理治疗和宗教传统的忏悔的矛盾,由宗教差别导致的民族矛盾,等等。

总之,午夜弥撒是一部优秀的,富有哲理的电视剧。

尽管导演在叙事节奏的掌控上还需加强,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对宗教哲学进行深入探讨的、发人深省的好剧。

注释:①这种对教民的PUA在中世纪这样的黑暗的、人们感到无力的时代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人们普遍把希望寄托在神上。

然而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变得更加有能力和自信,更加渴望去追求物质享受,这时贬低人抬高神的洗脑策略就遭到了挫折。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得救和祭司的权利交还给教民,宗教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和世俗社会相适应。

如今反对宗教受现代主义影响的原教旨主义也正在兴起。

对经典的字面解读和反现代主义、自由主义使得原教旨主义更加的激进和极端,对教义的坚持使得一部分人甚至变得迷信和反科学。

 7 ) 上帝,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继《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后,网飞(Netflix)出品了由麦克弗拉纳根 (Mike Flanagan) 执导和编写的新剧集《午夜弥撒》。

这部共7集的迷你剧单集都大约在一小时左右,前两集主要交代克罗克特岛(Crockett Island)的背景。

克罗克特岛是一个日渐衰落的海上社区,由于被大量化工石油污染而影响了本地的打渔业。

男主莱利因当年酒驾伤人而入狱四年,现在刑满回家,与青梅竹马艾琳重逢。

一位年轻神父保罗替代了前往圣地朝圣而病倒的本地年长主教。

从第二集开始,每一集结尾都会有一个小高潮。

个人心目中全剧第三集最佳,其次是第六集,大结局反而有些拖沓冗长。

全程节奏缓慢我能接受,想着是文火慢炖后续发力。

毕竟剧集的质感很突出,演员和台词都加分不少,很多台词极具美感和力量感,剧本的广度在对白中得到了展现,从化工污染下的阶层差异,信徒们以上帝之名而心安理得地选择无作为,到911对muslim群体及有色人种的余震。

本以为能以宗教奇幻为背景刻画“穷乡刁民”的人性幽微,没想到元素过多却无一讲好,最终成了一个俗套故事,真是无语!

由于剧的背景时间就是当代,这让我对岛民们误把吸血鬼认为是天使的设定更加不理解。

或许不存疑的信仰就是偏执,这使人盲目,最终疯魔。

套用的罗兰夫人名言,“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把“自由”换成一切漂亮的口号皆可成立,最后一集说是当今美国以“黑命贵/BLM”为由头打砸抢烧我都信。

 8 ) 川普当选后这部剧在我心中升华了

川普当选后我莫名总想起这部剧,经常觉得大选后的现实和那个吸血鬼牧师带领的教区很像。

于是我真正领教了导演有多么厉害。

这种像的感觉在哪里?

一个很老的幽灵死而不僵,知道真相的领导迷惑群众,一群甘愿被迷惑的人。

太像了太像了。

两年半前看的时候觉得导演说的好多,到现在大部分都不记得了。

现在体会最深刻倒是牧师象征的是种族主义,煽动仇恨和集权的内核,这种情绪与特权阶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利用,对民众的漠不关心。

这么一想到真的是帮我理解了这次大选。

川普就是那个幽灵,是民众被煽动的种族主义与仇恨情绪的具体化。

民主党表面上关心平等,其实没有什么真正具体的推进平等的措施。

实际上是默认幽灵所维护的特权。

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民主党挂了遮羞布。

所以民主的这两次大选一直在说“我不是川普”。

他们其实就是指,他们还有一层遮羞布。

实际上他们维护的利益和川普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他们唯一的identity 就是不是川普而已。

如果你用我不是什么力气定义自己,哪只能说你真正的自我认同是不能发在明面上说的。

“我不是小偷“,“我不懒”,“我不是川普”。

咋看咋有些自欺欺人和认知失调。

出路在哪里?

导演说let it burn! to burn it all down! 年轻人是希望。

We can always hope. Mike 对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看的太透彻了。

他不搞创作,把这些东西都抒发出来,该如何自处啊!

 9 ) 天使确实是吸血鬼

大约从犬儒的视角看《午夜弥撒》【思扯=空语因明】人是羔羊,这是真相。

为了曲解毫无崇高感的真相,教派(zong,jiao)组织和神话(独特价值)被发明出来。

感蒽,感谢我们的拯救者,让我们跪在偶像面前。

《午夜弥撒》是教派色彩非常明显的故事。

它的故事很简单,但正是因为简单,所以才更容易强化偏见。

它是在批评迷信吗?

当然是。

但是,谁又能摆脱迷信呢?

弥撒(mass)来自世界上最大教派组织的仪式,包括布道和圣餐两部分。

弥撒(mass)这个词来自拉丁语,本来意思和“散会”或“解散”类似。

也就是在开完会后告诉群众:“散会,可以走了”。

但是在英语中,“mass”有“群众,多数”的意思,和“弥撒”这个仪式的词语含义完全不同。

不过,错误的联想也是有意思的。

从功能看,“弥撒”是在驯服“群众”或“信众”。

弥撒通过驯服“多数”,从而逼迫“少数人”也不得不服从和跪拜。

当然,很多时候,“多数”只是个谎言或假相。

因此,表面上看,“弥撒”只是个别教派才有的仪式。

实际上,“弥撒”是社会中普遍发生的活动。

公司开会,训诫职员;老师开班会,训诫学生,都具有类似“弥撒”的性质。

我觉得,如果只把《午夜弥撒》看做批评迷信或个别教派的故事,那么可能就让你自己也变成迷信的人了。

——当然,这里采用的是犬儒的视角,是一种无视崇高感的视角。

在现实中,观众总可能倾向于认为自己信奉的东西是“正确”,以为别人才会“迷信”。

正如,只有zong,jiao才迷信吗?

科学就没有迷信吗?

你们难道不是被驯服,被训诫着要崇拜那些给你们带来科技产品的人吗?

那些给你们带来物质享受的技术专家,就是要求你们膜拜的神圣存在。

《午夜弥撒》是个寓言,仪式是表现,寓言的核心是“天使”与“吸血鬼”之间的混淆。

我们可能会觉得,“吸血鬼”那么明显,怎么可能分辨不出来?

太天真。

现实中,“吸血鬼”确实往往是“天使”,很多人确实分辨不出。

就算分辨出来,也无济于事。

因为少数人会在“弥撒”中被逼着跪拜“天使”。

“我”作为戏外的观众是理智的吗?

不,很可能“我”正是疯狂的一员。

谁不疯狂,就得灭亡。

哈哈。

还好,现实中的“吸血鬼”可以自由地在阳光下行走,就算我们成为被吸血的仆从,也不会惧怕阳光。

这点确实令所有人欣慰。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世界从来都是黑夜,哪怕“吸血鬼”害怕阳光,也无所谓。

因此吸血鬼=天使。

我们都已成为吸血鬼的追随者。

为了塑造优越感,我们把自己的吸血鬼称为“天使”。

——毕竟,毫无区别。

《午夜弥撒》里,哪怕出现再奇怪的场景,狂热信徒也能从经书或教条里找到“对应”或依据。

这就是“黑夜”的明证。

况且,信徒们确实从【吸血鬼=天使】身上获得了恩惠,不是吗?

病入膏肓的人焕发新机,残疾人恢复正常。

奇迹真的发生了!

难道膜拜和狂热赞美不是理所应当吗?

是的。

技术专家确实满足了信徒的物质享受。

信徒们不承认自己生活在“黑暗”中,反而以为“黑暗”只属于过去。

讽刺的是,“黑暗中世纪”的人们也以为自己生活在光明中。

多数人(mass)不承认现实是黑暗的。

少数人承认也毫无意义。

于是,我们可以继续享受在吸血鬼面前跪拜的快乐和满足感。

 10 ) 不想舍弃现世,他们拜了吸血鬼伪装的神

“身体细胞一个个死亡,但大脑还会继续放射神经元,小小闪电就像脑内烟火。

我以为会绝望害怕,但我并没这些感觉,因为我正忙于回忆。

体内每个原子都化成星星,身体像无垠太空。

那固体的物质呢?

只是能量缓慢地震动,并不是我,从来不是。

身体及平躺之处、不再呼吸的空气,这些电子在交融舞动。

任何一个结束都无所谓,我开始了成为能量,不是记忆,不是自己。

我的名字、个性、选择,全在我之后出现,其他一切皆是,沿路风景、过眼梦境,印在我濒死的大脑组织中。

我是居间跳跃的闪电,是发射神经元的能量,藉有记忆,我回家了。

就像一滴水落回大海,它永远是大海的一部分,我们都是…宇宙和无边际的梦才是我们的“神”,我们是做梦的宇宙…我总忘记做过的梦,但这瞬间我记得,我立刻了解一切,根本没有时间和死亡,人生就是一场梦。

”全剧慢慢悠悠讲了7集,概括起来就是:一群信仰宗教的人拒绝“尘归尘,土归土”,拜了假神,害死了一批人,最后大家都“尘归尘,土归土”。

修女身为一个极端宗教狂热分子拿下全场mvp,什么东西都能让她引用某经把事物说成正面的,警醒世人宗教的两面性。

全剧的中心主题在表达如何去面对死亡,大量的哲学宗教探讨,可惜我看完后依然没什么感悟。

《午夜弥撒》短评

别说,还挺好看

9分钟前
  • 杜老君
  • 还行

宗教+哲学苦手面对大段大段冗长的对白实在倍感无力……

13分钟前
  • 你的纽约好邻居
  • 还行

高开📈低走📉,结尾要多🐶有多🐶,没想到是一个“万派尔”的故事🩸,关于💀的描述很美。人生就是一路拾取的风景,我们终有一天会回家。除了出场N次的“I did my best”,最打动我的是这一句“They know”。

17分钟前
  • 蓝格子
  • 推荐

点子很棒恶魔却被当做天使所有邪恶都能被圣经所解释

22分钟前
  • 茫然骑士
  • 推荐

【2021 演员其他 文艺 惊悚 欧洲神话 NetFlix 美国 剧】[视]0760,符合预期,节奏很慢,中期快进。导演《鬼入侵》《睡梦医生》,隔绝的小岛,群像剧,车祸出狱男,女教师,女医生,神父,警长,暴风雨,岸边成排猫尸体,公共场所狗死亡,1080化合物氟乙酸钠。圣痕,圣餐,神迹,瘫痪站起,返老还童,惧光,嗜血,异教徒。E3反派现身,蝠妖,E4孕妇肚空,E5木船告白,E6最后一夜,复活节。不少台词引用《圣经》相关内容,对不了解的观众不友好,亲情、爱情部分被稀释,911穆斯林种歧尊严,集体殉教,宁静迎接,探讨死亡与永恒。...吮吸他人之血,一部分醒悟了,拒绝异化,回归纯朴

26分钟前
  • 桎火
  • 还行

纯臭傻逼...

28分钟前
  • 炸鸡牛排
  • 很差

99/ 近期看过的最好睡的剧

29分钟前
  • X
  • 较差

先看了一些评价(冗长宗教哲学),我也觉得可能没那么好,应该不如《鬼入侵》。我又错了。《鬼入侵》是《午夜弥撒》的前提,需要先看前者再看后者。演员也是穿越来的,需要一点时间适应。单拎出宗教恐怖和吸血鬼片都是同类中的杰作(虽然大boss的设计不及《血族》,但那不是重点),两者合体更是惊人。这些都不是重点,死亡哲学与人间真情才是,所以“冗长”的部分其实很戳人。弗拉纳根的片子并不深奥,也谈不上门槛,只是很少见。不文艺,很通俗又很耐看。夸张点说,有点莎士比亚拍恐怖片的感觉。

32分钟前
  • 力荐

仿佛在逗我笑

37分钟前
  • 爲什麽.exe
  • 很差

7.0 一般啦。浪费gift ,一个临时遮挡阳光的地方而已那点时间怎么都搭起来了,实在不行连个垃圾桶都没有?

38分钟前
  • _Erroooor
  • 还行

她把父亲喂给她的血吐出来的时候我哭了。

43分钟前
  • 空白岸
  • 力荐

第三集开始渐入佳境,第五集出现了第一个小高潮,到后面真相慢慢浮出水面。与其说是恐怖剧不如说是宗教惊悚剧。剧里有很多涉及哲学和宗教的大段insightful conversation,比如第四集里讨论了科学意义上的死亡,最后一集弥留之际又回到了那天未完成的对话中,引出了哲学意义上的死亡。剧中几个主要角色的relationship都很感人,借用丹麦电影《64号病历》里的一句话“上帝已死,正义未到,但爱永久不息。”

44分钟前
  • 逻南
  • 推荐

豆瓣人,呵呵

48分钟前
  • 列蒂齐亚
  • 较差

2倍速都慢了

53分钟前
  • 41546516
  • 很差

导演还是喜欢制造氛围感,善于处理细腻的情绪。可是真的太啰嗦了,大段大段的对白磨光了我的耐性,没有宗教背景很难get到一些点。还有别信什么熬过前几集后面就好看了,整部剧的调性是一致的,前面多啰嗦后面一样有多啰嗦。

54分钟前
  • yellowcut
  • 还行

节奏太缓慢

57分钟前
  • 空灵幻影
  • 较差

超墨迹,早就猜到了这年轻神父就是老神父,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演出个啥。我的妈呀,太墨迹了,看到第五集给我,墨迹死了,我都不用看字幕。演员背台词的功底可真够强的。女教徒真是对圣经正了八经的胡说八道的解读呀🤪

1小时前
  • 💎星空💎
  • 还行

9/10,纯宗教和哲学剧,熬过前两集之后第三集开始就很好看,第六集群魔乱舞,只要能看进去,内核很值得细品,死亡与重生,神性与人性,信仰与执念

1小时前
  • 树莓雪芭
  • 力荐

好悶。。。

1小时前
  • 双子
  • 较差

Beverly可真会引经据典,阅读理解怕不是做到了200分。对宗教的讨论有意思,但是不喜欢女主死前的独白,太过脱离原来架设好的文本了,有一种命题作文结尾突然拔高立意的做作感

1小时前
  • flâneus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