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恐怖片,这部片子至少故事性还是比很多同类电影好上不少,至少不是“有鬼—害怕—求助神父/寻找鬼魂遗愿—皆大欢喜/阴魂不散”的模板。
JumpScare很多,但是看完的倒是没有后怕。
欧美的很多恐怖片都有其宗教性的一面,难免有相关元素。
但是这部电影中为什么不拍教堂和神父?
我认为这部电影中涉及的并不是恶魔,而是怪物,因此不需要驱魔的仪式以及宗教的背景。
也是为什么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比较特别的原因。
电影中的怪物是“创伤”的人格化。
不仅是女主Rose在童年时期有创伤,先前一个自杀的教授也有,他的哥哥在20年前也去世了。
“创伤”的确是一个怪物,它收割人的绝望和命运。
这也是电影最有意思的一个点——人的“命运”,也就是不可逃避的事情。
Rose童年有创伤,目睹母亲将死自己却逃出门去。
以及由于母亲有精神疾病、姐姐Holly早早地逃离家,因此极有可能一个人承受了母亲的各种失常,进而造成了她的创伤。
这一切都埋藏在她的过去。
在成长过程中她无法保持一段亲密的关系,让他人进入她的界限。
因此,她与前男友Joel分手,和未婚夫Trevor也总有一份陌生感。
比如,在Trevor第一次登场的时候,我以为他们只是刚交往不久。
她被过去影响,但过去始终与她保持距离。
直到一个意外——病人在她自杀,一切被打破,过去的一切原来都没有消失,并且时间并没有抹去丝毫,创伤还是强到可以摧毁她。
创伤像病毒一样传播,一旦感染就会侵袭全身。
在电影最后的部分,Rose回到家里,回到母亲死去的床前。
她终于鼓起勇气回头想要和过去说再见,想要说我有勇气直面你,说出这不是我的错,你不能再继续影响我;她还和Joel坦白多年的心事。
可是回过头来想要继续前行时,现实还是当头一棒,创伤没有消失。
这一切就像早已注定一样,从她10岁母亲去世时就播下了种,过去不再是时间线上的一个点,它既在现在,也在未来。
从那时起,过去就悄然构建起了她的未来。
无论是逃避,抑或是挣脱,都是徒劳无功。
过去不会因为一时的鼓起勇气就被吹散,创伤是无法被量化的,无法通过努力和勇气解决、使之平衡。
尤其是在努力之后,发现所做的一切不过轻易地被现实搓成灰,那一刻才是真正的绝望。
薄弱的、被击溃的意志想要向现实低头。
悲剧般的命运使人窒息,而提及“命运”一词并想暗示宿命论,只是想说明一些不可抗拒、不可逃避、不可拒绝的必然性。
观看到最后,难免希望Rose可以真正放下过去,打败眼前也是心中的怪物,然而HappyEnding是鸡汤,BadEnding则是现实。
我看过的第1598部电影,《危笑》我给7.6分。
近年来恐怖电影的一部佳作!
口碑票房双收!
IMDb 6.5分!
全球票房2.17亿美元!
派拉蒙影业仅用了区区17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2022年最为盈利的电影之一!
影片创作灵感有可能来自1998年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夺命感应》。
导演帕克·芬恩对Jump scare的运用,堪称教科书级别!
氛围感营造方面,帕克·芬恩,对全片场景的处理趋近于写实般的安静氛围,使得影片从始至终流露出一种不安感。
索茜·贝肯的表演准确到位,有效地增强了观众代入感。
影片高朝处的奇幻呈现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今天特地等舍友关灯睡觉,打开电脑独自一人享受这部《危笑》。
对的,在宿舍看的凌晨场!
我只想说,jump scare 真的深得我心,再害怕也不敢发出声音,哈哈哈哈,原来我害怕的时候是握紧拳头!
这部电影真的是恐惧值拉满!
当时看的时候,已经被前五十多分钟的jump scare 镜头吓得想一拍子关上电脑,一看进度条,妈呀!
怎么还有一个多小时呢?!
带着耳机,穿着睡衣,乌黑的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在瑟瑟发抖,但是!
这确实是一种很独特的享受!
谁懂??
电影的配乐我觉得很妙,它先是有节奏的一点点声音,但是能清晰的捕捉到诡异与阴森,随之而来的就是声音的一瞬间突破,一声警报,一声玻璃碎裂,一声rose,我滴妈,真的怕!
影片的氛围感塑造的也很好,从而达到了一种心理恐惧的效果,这算是西方血腥重口和东方心理惊悚的结合吗?
女主还是比较勇敢的,与其自己畏畏缩缩,不如直面自己的恐惧,击败他,打倒他,做出自己的反抗,不过很可惜,反抗无效,女主的反抗成为了反转,以为自己把恶魔关屋子里一把火烧死了,走出门外长吁一口气,认为自己已经把恶魔拿捏的死死的,实则恶魔早就拿捏你了,就算努力过,一个人的力量也无法战胜恶魔,唉,女主啊,你终究是没有活过一个星期。
电影运用了很多倒置的镜头语言,我觉得这是一种暗示:微笑的力量传播和恶魔创伤痛苦力量传播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对立统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trauma,导演的意思一定是要我们勇于面对创伤与困难,试过了可能你会死,但不试,你一定死。
这是我的二刷,第一次给了三星,但这电影确实带劲刺激,好像也是导演的处女作,多给一星鼓励一下吧。
顺便吐槽一下爱情:火车头你未婚妻那么爱你,那么相信你,你给我整这死出??
她疯了你这边界感建立的比帝国大厦都快呀!
期待第二部。
作为对心理学有过一定了解的人,对其中创伤具象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有认同感。
创伤永远不会消失,要不怎么能称为创伤。
它就像一个怪物,时刻的伴在你左右,当你最终无力对抗它时,它就会接管你的身体,反过来伤害那些离你最近的人。
在生活当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在某些时刻受到了伤害,在心中生根发芽,影响我们的生活,当我们某一时刻抵御不住了,它就像接管了我们的身体一样,对亲近的人发火,做出一些令人后悔莫及的事情,而这个行为又对亲近的人造成了新的创伤,这好像就是个死局,我们被伤害,我们又伤害别人。
或许解开这个死局的唯一办法,就是在某个不为人所的地方,离开人世。
(本文无恐怖画面,请放心阅读)这部恐怖片,让我回想起了很古早的互联网难忘记忆。
当时QQ空间、贴吧、人人网什么的很流行一些恶作剧吓人网站,例如让你对着两幅风景图找不同,当你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优美的风景画、将注意力集中到最大程度时,屏幕中就突然蹦出个巨大鬼脸,伴随着关不掉的超大声嚎叫,曾经把少不更事的我吓个半死,后来就长了记性,再也不去乱点那些奇奇怪怪的链接了。
没想到多年以后,在《危笑》这部新鲜上映的恐怖电影里,依然沿用着彷如当年的复古吓人手段。
本片里能吓到观众的几处Jump sacre cut,无一例外的都是用了这个手法——先让女主(或者说屏幕前的观众)集中注意力/放松警惕,电影音量降低或直接静音了,然后再BOOM的一下伴随着超大声的音效冒出个鬼脸,顿时直接把女主吓得原地屁滚尿流、魂飞魄散、七窍生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几段,相信也是大家看完后会被吓到的几段,就有女主角半夜用笔记本电脑听病人的音频,忽然听到一个若有若无的声音叫自己的名字……然后她放大音量、专心聆听,这时候那个声音却不见了,就在她沉浸其中思索时,鬼脸出现在女主身旁大吼一声“ROSE!!!
”,我想在那个瞬间,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脱口骂出了粗话。
还有预告片里的经典画面,罗斯和她姐姐刚吵完架,坐回车里陷入沉思和不安时,电影突然直接静音,当时我就感觉有什么不妙的事要发生了。
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看恐怖片时不怕你搞出些诡异的音效、就怕你忽然没声音了。
果不其然,在寂静中,她姐姐走了过来靠近车窗,罗斯正要开口说什么,伴随着巨大的音效,她姐姐的脑袋忽的就从车窗外扭曲脖子掉落下来。
这种先抑后扬、靠注意力反差来吓人的手法当然很有效,我似乎都能想象到电影主创拍了这些情节后,心里想着“看我不把你们吓死”的那副贱嗖嗖的嘴脸。
但说实话,这种吓人手段在恐怖片里应该算是很LOW的一种了,不是靠惊人的脑洞和创意(《电锯惊魂》)、也没有仿佛徘徊不散的阴森气氛始终笼罩观众(《咒怨》)、或者涉及宗教神秘邪典的诡异气质(《遗传厄运》)……纯粹利用人类生理本能自然反应,用巨大的音效和突然呼你一大鬼脸盘子的方式来吓你一跳。
当然,谁都会被这种“突然”给吓到,这就好像在猫咪身边放一条黄瓜,猫咪一转头看见被吓得原地起飞,但吓完以后,你不会觉得这电影拍得很高明,只会感觉很低级。
事实上,一旦电影将节奏放慢了下来,抛弃那些用巨大警报声、电话铃声忽然响起、在感官上给观众突然的刺激外的手段,你就会很明显地感觉到,本片其他试图想要吓你的剧情,就完全不是那么可怕了,而且还有挺多槽点。
电影开头,女病人狞笑着用陶瓷碎片缓慢割脸,身为一个专业的女心理医生,罗斯居然就傻站着看她动作迟缓地自杀,而没有任何一点阻止动作?
她那位爱碎碎念的病人卡尔,一直嚷嚷着“你死我死大家都要死”的演技着实令人捉急;而女主侄子终生难忘的生日派对,比起恐怖倒不如说更令人尴尬症发作;最后恶魔现身时我更是有被笑到,那秃头散发的样子,瞅着咋还有像《让子弹飞》里葛优演的师爷呢?
反正我是完全没被吓着,BOSS现出丑陋真身后完全把前面制造的神秘惊悚逼格给抹杀了。
总的来说,除了那几个恶作剧突脸式的镜头外,电影想营造的恐怖氛围都比较失败、刻意加入的女主妈妈自杀的情节也很谜、似乎想制造出一些额外的深度感,但和电影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关联、显得很意义不明。
然后这位看起来比她所有病人心理状态都还要更不稳定的女心理医生,撞鬼了以后非要和男朋友纠结恶灵和鬼的语意区别、明明有了厄运连锁的证据也不好好解释给未婚夫、姐姐、心理医生听,别人都觉得她发疯了也难怪。
为了化解这场灾难,看着她一个女心理医生去找另一个女心理医生咨询,我实在是忍不住觉得有点搞笑,她自己都相信她心理状态稳定、是真的遇到超自然力量了,那她去找看心理医生能有什么用?
大姐你笑得有点憨啊看着女主角到处瞎忙的样子,我真的诚心建议她去找找《招魂》里的驱魔师沃伦夫妇、再不济就去附近教堂里问一些德高望重的神父、念念圣经洒洒圣水试试,这类超自然的恶灵只能用超自然的力量对付,罗斯连这点都没想到,难怪最后沦为了恶魔的下一个炮灰。
是的,炮灰。
说起来恐怖片Bad Ending挺常见的,但是像本片女主这样,看完以后给我感觉她就是个纯粹的普通路人甲印象的却不是很多。
虽然她在电影里也调查了一通,发现了厄运连锁的原理并且想到了只要一个人独处就不会发生恶魔附体人传人的现象,但更多时候她的状态就是处于惊恐、神经兮兮、崩溃状,任恶魔摆布而毫无反抗之力,表现与结局都和她的前一个受害者、或者前前一个受害者、前前前一个受害者、前前前前一个受害者…………一模一样,作为被诅咒的无数人里的几十分、或者几百分之一,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的。
益达,笑出强大如果把她前面十几号人的经历拍出来,效果应该也和罗斯的故事差不多,这也是我在看完本片后,内心感觉憋闷的另一个理由。
身为主角你要死也行,至少死得轰轰烈烈、特别一点嘛,不然我算是看了个寂寞?
好吧,至于这位伤害了小猫咪(我不能原谅这点,小猫咪做错了什么)的恶魔的起源、为什么一定要人“微笑”,本片是完全没有讲清楚。
预知后事,请看续集,下一位幸运嘉宾——倒霉的小警察乔乔的奇妙冒险,如果还有续集的话。
去年有一部翻车版《遗传厄运》(《Relic》) 今年就跟着出来翻车版《it follows》 妙啊 同样2颗星送给你一些评论把我对这部电影的期望值拉得很高 因其与it follws同样是基于日常恐怖的设定 我期待着它可以成为it follws的继任者 必经it follows之后 我再也没看到过那么惊喜的独立恐怖片可惜导演过于努力炫技(更悲哀的是其实无技可炫 反而显得黔驴技穷)的摄影(那个upside down的镜头反复出现 开始我还真以为导演有什么寓意 后来发现妈的就是纯炫技!
你还不如《苍兰诀》的镜头语言你造吗导演?
) 演员过于戏剧化的表演(全体的反应都很刻意)编剧懂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借鉴(创意抄袭) 都否定了这部电影能it follows相提并论的任何可能性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这部电影1. Jump Scare这部电影吓人的点很单一 大部分就是jump scare 我切个镜头 身后有人 我关个门 门上有个人影 blabla 其可预见度几乎达到100% 我旁边一个长头发的男生/女生 全程都在用抽气给我做jump scare预警这真的很low 相比之下 it follows吓人的地方在于 那个怪物会不紧不慢地找到你 走向你 你可以用交通工具的速度暂时打败它 逃离它 但是你不可能永远在逃 那个上课中老师念着艾普生关于死亡与青春的诗 而女主看到一个年迈的老太太慢慢走向她 预示着死神把镰刀伸向妙龄少女 其背后精妙的高度互文让我恨不得狂拍大腿 那是鬼才灵光一现才能给观众的惊喜 而本片导演显然就完全没有这种灵气 不光灵气值丝毫不及it follows 它甚至都比不上《隐形人》《Man》给观众的压迫感和危机四伏感深!!
淦!
同样大量的室内戏 还有闯入戏 导演的运镜 摄影 很少给我一种女主被监视的感觉 这个怪物的出现就是随机的 需要一个小高潮 我就出来吓你一下 不需要的时候 我就像不存在地一样!
Alarm响了哪里 也太萎了吧!!
给了几秒门把手的镜头 就马上开始切look at your back这种jump scare 导演你不懂什么其他酝酿氛围的把戏了吗2. Curse除了日常之诡这个设定类似it follows外 片中厄运传递的方式也几乎复刻了it follows 然而it follows带有着十足的青春议题 关于性 关于青年人的恐惧 纠结 还有某种若有似无得对禁忌的向往 本作虽然意在把宏大视角放在PTSD和有Mental Health问题的人群上 刻画却点到即止 非常浅显 最终又来了一个反转 搞了半天女主的Trauma不只是因为目睹母亲自杀 而是因为自己其实enable了母亲的自杀 因为她选择不帮母亲叫救护车 让她去死 所以不是trauma 更多是guilt 最后女主又跑去前男友家诉衷肠 表示我是如何在心里筑起一道墙blabla 这就像是一场画蛇添足的自我消解 铺垫了半天PTSD患者深受其害 以及种种被社会拒绝 误解 轻视 甚至攻击 最终导演决定轻描淡写地消解这个人群的痛苦 用女主间接弑母的Guilt轻而易举地消除了观众对PTSD群体的共情尝试 除了唉 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导演实在太嫩了反观it follows 全片对女主 甚至主角团没有任何道德审查 甚至都懒得做任何细致的书写 比如女主中段纠结是否为了自己活命而清远牺牲不知情的无辜者(并且出卖肉体)的时候 导演的表达无比克制 观众看到女主游向了一艘小艇 而上面有几个年轻男子 在下一个镜头女主已经到了下一个场景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全部留给观众去完成想象 去做自己的道德评判 高下立见3. 怪片尾怪物出场的设定 导演感对天发誓不是抄袭it follows里朋友身后站起来的高男吗?
并且看到一半我就想起来另外一部作品 也是怪只挑选有trauma或者心理疾病的人作为受害者 当时电影里一直想不起来 现在突然想起来了 就是《怪奇物语4》导演又感站出来发誓说自己没有借鉴《怪奇物语4》中怪物攻击受害者的方式(混淆现实与幻境)吗?
最终的套中套 梦中梦 也屡见不鲜了 最终又一层反转 也许是导演想要打破俗套做出的努力 可是it follows里面怪好像被杀死了 但是导演只是用了一段两个人在街上走 后面有一个行人一直跟着他们这个长镜头就消除了俗套诶 这是49分和80分的差距(我的大学50分及格 80分HD)4. Mental Health最后的最后 因为行业相关 想说几句女主的人设在她没有被怪纠缠的时候 这个人已经非常agitated 稍微触及到她的敏感点就要开始反攻 怼天怼地 她对妹妹和妹夫充满敌意(可见晚餐对话)对妹妹的生活充满偏见 作为一个therapist 却非常judgemental(后面和妹妹吵架讽刺她用成为家庭主妇麻木自己 作为人生目标 而自己却是有着大爱之心从事精神科医生的工作 结尾又看到其实女主疯狂工作80hs/week只是在赎罪罢了 并不是真的出于热爱 同理心或者责任)而她作为一个aunty 逃避前往侄子的生日派对 与男友的关系看似平和幸福却都建立在“when everything is agreeable"的前提下 她一向应该都是拒绝透露内心的 也可以看到男主并没多爱她 出了事第一反应是这将对我的人生产生多大影响 并且马上提出搬走 当晚就睡了沙发 可见女主没有任何建立亲密(爱情与亲情)关系的能力 也没有责任感 至此突然想起《另一个女人》女主还很Manipulative 对前男友的主动问候一番奚落之后 走投无路只能利用他 却依然拒绝对他坦白 总结来说 女主有点边缘型人格障碍 喜怒无常 害怕被抛弃 对人极尽利用之能事 这种人就算没被怪缠上做出奇怪举动 我也会在生活中直接远离。。
End (写完依然觉得很生气)
《它在身后》是《午夜性铃》,《夺命微笑》是《午夜笑铃》…《它在身后》是《午夜凶铃》(做爱版),《夺命微笑》是《午夜凶铃》(尬笑版)…恐怖片这个类型本来是一种可以敞开了施展创意和想法的片种,成本也低,。
这些拿来主义的恐怖片孙子,真应该长跪在《午夜凶铃》爷爷面前或者最起码应该给《午夜凶铃》交点养老金吧…《午夜凶铃》里视频可以传递厄运,《它在身后》里性也可以传递,《夺命微笑》里微笑也可以传递,照这么下去,点外卖也可以传递,扫共享单车也可以传递,躺平也可以传递,打工也可以传递,内卷也可以传递,挣不着钱也可以传递,骂老板也可以传递,加班也可以传递…这好了,恐怖片市场在中国也大有可为了,还能结合时代最强音,极具当下性😂赶紧拍吧,中国电影人们还不赶紧行动起来!
另外,黑人运动是有点过时了吗?
怎么黑人们没有抵制这个片呢?
道貌岸然的未婚夫是黑人,开玩笑的护士是黑人,逃过一劫的罪犯是黑人……
我有个习惯,就是每次看完一部电影都会短评,帮我后续记忆这部电影。
不巧,短评又不够写的了。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高分,是因为我觉得这评分打得有点过于保守了吧。
难得有个像样的恐怖片上线,应该是希望可以被更多人看到。
说说电影内容的话,就这一惊一乍的程度,愣是把我吓得鸡皮疙瘩一地,特别像《奇思妙想》第三集里解剖医生的那突然发凉的后脖颈。。
美版午夜凶铃,传递模式较为复杂,就是谁看到微笑自杀谁就会被传染上成为下一个目标。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女主这一代已经传到了第20个人了,其中唯一一个破解的方法就是不自杀然后在有证人的情况下杀别人。
这对于身为医生救死扶伤的女主简直是太不忍心,于是就跑去老宅避难。
好家伙,这个老宅子也是绝了,进去感觉就再也不能够出来的那种老宅,本身就是很恐怖,外加女主自己内心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逐渐演化成心魔,成为了骆驼上的稻草。
最后结局,女主还是挂掉,可怜的前男友警察,唯一一个相信她的人,被传染成下一个。
ps一下,本剧的jump scare真是多到让你好看 。。。
刚看完铁血战士5看这个片,感觉女主智商真的有问题,还没有铁血战士5女主的智商高。
这片的女主设定是心理医生啊,心理医生难道不需要掌握说服人的技能吗?
被诅咒后,全程居然一个人都没有说服过。
唯一的合格表现就是说please让警员男友查信息。
而且心理医生不是最清楚怎么表现得像个正常人或者非正常人吗?
结果在医生面前装不了病人,连个药都骗不到,在自己男友和姐姐面前也装不了正常人,直接就能把话说死,真是失败中的失败。
很好奇她是怎么在心理医生这个行业里站稳脚跟的?
SMILE是我看过的最吓人的恐怖片,虽然我是个阅恐怖片无数的老司机,但还是产生了极大的想逃出电影院的恐惧。
一方面,这确实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恐怖片,感受完全体的试听;另一方面,这部电影本身确实给我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既然这个阴影估计会让我一整年都不想再看恐怖片了,那就久违地写一下对这部电影的random thoughts吧!
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让我今晚睡个好觉,一方面也记录一下这个人生第一次的惊吓体验以对得起我晚上狂飙的肾上腺抛开电影本身,在影院看恐怖片真的是奇妙体验。
我没想到从来都是一边分析一边批判着看完上百部恐怖片的自己会在电影院里被吓得叫出来(我真的很小声sorry[快哭了])。
我也没想到电影院里的黑人老哥们的声音吐槽弹幕,会这么疗愈。
在jump scare即将出现之前,一起喊着fuck,hell no,也是非常振奋人心共克时艰了🤣既恐怖又好笑的氛围超级赞因为最近看了很多靠精工的镜头语言吓人的恐怖片,对于这部电影我一开始是不屑的。
平庸的镜头调度平庸得像CBS台的中老年政律剧,俗套的jump scare和空间限制手段年纪可能和恐怖片这个类型被发明的时间一样久远但不得不说,只靠“smile”这一个设定,它成为了最吓人的恐怖片这个设定调度了人类刻入dna的恐惧,这个来自于远古杏仁核的恐惧又在欧美文化的语境里被放大、拉近人类,一种somehow的动物,忽然发现天性里靠表情来识别善恶的能力受到了radical challenge。
于是危险变得无处不在;这种信念比贞子要强大得多,它瞬间钻出银幕,猜疑链弥漫在你和你邻座的观众、以及你背后看不见只能靠爆米花咀嚼声判断是否还尚存(好垃圾食物)人性的观众里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直接影射,那可能是在唤起对于post-trauma人群的关注。
而我认为,这部电影隐喻的是一个陷入心理问题的人,即使有亲人有专业人士帮助,艰难求生,却依然走向悲剧的故事。
你怎样从事先预设一个奇怪的人有心理问题,转变为猜疑自己,以及在mental crisis里怎样向外界求援。
面对mental problem,无论是一个疯癫的大叔、还是一个有理有据的phd candidate、还是一个前一天还在为别人咨询的心理治疗师,他们面临着相同的困境:自我怀疑,无法从亲近的人和专业人士那里获得理解和真正有价值的帮助;可能鼓起了超越常人的勇气自救,最后求依然陷入反复、走向悲剧毁灭。
魔王和家族遗传的诅咒现实里不常有,但因为心理危机没有得到有效救助不可避免陷入毁灭漩涡的人这个世界上却很多。
对于患上心灵的感冒、或者心灵的肺炎的人,对外界signal寻求亲人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当然是首选;但如果不幸难以获得真正的帮助,那么,虽然很艰辛很悲壮,you will fight on your own bravely, and you’ll finally beat the beast.来自电影本身的简略解读可能就是如此,但观影是个人体验,我更愿意把今晚诡异的体验做一些形而上的解读。
没错,正如很豆瓣网友留言的那样,在影院空间里和别的观众建立短暂connection时出现了难以言述的尴尬——我们不再敢笑。
不过这种尴尬,或者说潜意识里的猜疑和取消猜疑,在下一秒钟还是会被笑所消解。
这种笑不是电影里艺术加工的美式假笑,而是发自内心源于动物本能的笑。
这种笑不完美,它透露出一只动物的胆怯、尴尬、无奈,但这种不完美让它变成了真实世界里的perfect imperfection。
它让两只弱小的动物之间建立了基于共情的友好和信任。
在电影放映中,旁座和我无数次无奈相视一笑的墨西哥小哥,后排无所顾忌开怀大笑的一群黑人老哥,我小声叫出来引来的哄堂大笑。
这些形形色色的不完美的笑让我觉得这个smile的恐怖设定仅限存在于电影里,现实里的,依然是可以通过半秒种的友好善意建立起跨越语言和种族信任的人类。
冥冥之中,我觉得有一个deep net将人类相连,这种相连跨越代际和物理空间,包含了广阔的生理、心理、文化、感知。
这个概念可以是心理学上的集体潜意识假说,可以是一些宗教里的神,可以是一些形而上哲学家眼里的终极存在。
它造成了人类对于超越地理、语言、甚至理性对文化的亲近,对于holy or unholy sensations的判断。
它是人类可以发展至今的基石
现在好多恐怖片的模式就是,一个怪现象,然后要一惊一乍,搞得主角生活不能自理。接着主角开始寻找相关原因和相关人物,这期间又夹杂一惊一乍。查到后开始解决,这时候一惊一乍相对少了,而是直面大boss。总体而言,恐怖片拍出了悬疑破案的效果。这部电影也不例外,还行吧
剧情俗套又歇斯底里,一个劲怼脸拍,莫名其妙的高空倒转镜头,快速移动时边缘频闪… 另外恐怖片能不能别再杀猫了
最后的收尾救了整部电影,要不是最后的大boss形象瘆人,并且登场效果极佳,我很可能会把这部电影归为靠接二连三jump scare来赚取尖叫的廉价恐怖片。
点子好,本可以做的更好的。这类片子如果挖掘好点子 抛去冗戏 做到纯粹 精炼到90分钟效果会更好。感觉没有短评里说的那么多jump scare,而且预告片基本把好东西都抖出来了...最后那个剥皮大怪物还行,男主属于另一种形式的千里送人头吧,虽然目的是想让观众都成为目击者,几个模仿艾斯特的倒置镜头有点突兀明显没有艾斯特的优秀
码了,从头笑到尾,头都笑掉了
这个故事好就好在情节填充的比较合理,但手法仍旧非常俗套。可以理解是心理学上的pdst事件,也可以看作是神秘学上的邪灵下咒。即使你已经知道了所有的jump scare套路——在摄影机带入阴影视域里突然跳现还是让人猝不及防(当然配乐还是如此直接地介入),加上女主的主观臆想镜头,这个氛围感还是拉满的。当然,始终还是常规吓人套路,而结尾的实体怪物直观呈现乃一大败笔,因为神秘感顿无(而且感觉蠢萌蠢萌的)。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女主角Sosie Bacon的演绎为本片加分不少,查了一下居然是Kevin Bacon的女儿。 未来必大放异彩。6.7
5 演技全员不在线....台词也好尬,镜头特效也...但是jump scare 是真的不错,unexpected 但是也make sense,听audio那一段真是我一点没想到😂,吓死人。不过marketing 做的真好啊,trailer也是很不错,不过也是因为trailer暴露了一些jump scares。
劇情乏善可陳,也很老套。現在看這類所謂的恐怖片,就感覺很累——感覺看到了自己的生活。代入主角,覺得周圍人都不了解自己,生活壓抑痛苦;代入配角們,遇到主角這類難以溝通又歇斯底里的人也很累。總之,真正恐怖的是真實的生活。
营销大户
微笑为皮,失常为肉。设定骨子里很东方,与之搭配完全可以更高概念一点。但呈现效果和传统haunting主题片没啥区别:比如作祟背后必定有一个实体怪物/恶魔,主角不同于其他受害者必定有trauma、不是爸爸问题就是妈妈问题,大量跳吓不能少预算够杯子随便摔。正片的微笑还不如宣发时期路人的微笑吓人。
除了这个微笑的意向设定,还是差了口气,里里外外的这些桥段都没啥新意,啥时候恐怖片才能不靠jump scare唬人啊。
挺有意思啊
恐怖片有jump scare很正常,但全程就靠jump scare吓人的就太low了。举个例子:很安静,没声音,突然巨响,画面斗转,发现是辆汽车过去了,第二次发现是辆拖拉机过去了,第三次发现是……别整这些没用的,给我来辆去幼儿园的车好不好?
平心而论,许久未看以超现实的存在立命的恐怖片,让本片更容易成功地带动了我的恐惧,看得拖拖拉拉,费时费劲。理智地说,电影的技巧和表现并不出类拔萃,但是设想比较有新意,让人对恐怖片的观感有另类的切入点,值得一看。
不是谁懂啊,拿着32寸电脑屏幕看这个贴脸多到爆炸的电影给我吓yue了不是主要是妈的那个姐姐,从屋子里走出来找女主,我跟我男朋友说姐姐还挺好,还是关心妹妹的,下一秒姐姐头就旋下来了。。。这边真是吓死我了呜呜还有那个猫猫那边我觉得设计的也很好,主要观众都已经遗忘了那只猫了,然后也知道小孩看到了恐怖的东西,猜测了很多可能性,唯独没有猜测到是猫猫尸体,这边设计我真的给满分。虽然随之而来的贴脸又给我吓yue了。结尾主要是觉得绝望,本来都和过去和解了,要奔向美好爱情了,鬼却不会因为你的成长就放过你,且,爱你的人反而成了受害者(当然他不来女主还不会死)还有我对结尾存疑,我觉得结尾男主是有可能没有走选择跟女主共存亡的或者说没来得及逃走,这样其实就成功消灭了鬼
医者不能自医的故事数不胜数,也就是影片中所说的自断诊疗。其实这不是一个恐惧传播的故事,也和宗教无关。而是人面对自己的创伤应激是有多么的无力,多么的武断。在得不到周遭认可的时候,只能通过一味的逃避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萝丝想跳出这个怪圈,当然这个BOSS如果不现身结局会更完美一点,毕竟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了
喜欢喜欢!!有段时间没看到让我虎躯一震的恐怖片了,摄影有风格几个转场很丝滑,最后的大怪物很像异形人!(题外话:主角们住的大house让人很没安全感
好老的内核
比pearl好看多了said by pearl嘿
不好意思,对我来说是真不怎么好看,又是一部概念设定先行且占据主导位置的片子,人物和关系还有情感干脆去他妈的,连管都不管了,我知道您是商业恐怖片,但把精力都花在病毒营销做噱头上不太好吧?人物动向是清晰可见,一点悬念感都没有,气氛营造也就那么回事,女主更是集恐怖片中傻B人设之精华大成于一身,让我厌烦不已,尤其是那所谓的创伤伤痕,我真是拜托了,就不能新颖点吗?就不能不走老路吗?还什么新时代女性力量,在哪儿呢?而且本片给我感觉是部唯白主义影片,你懂我说什么?虽然有黑人但绝不主要更不正面,抛去题材概念点,本片还是一部换汤不换药的商业中庸一惊一乍恐怖片,抛去前面营造氛围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