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登陆战:名字起的有点大。
其实应该叫 仁川谍战队 更合适。
本片表现了以张学秀为首的一行人,可歌可泣的战斗生涯。
在我看来,本片算得上是全程无尿点,当然前提是要忽略那些BUG。
场景看着好熟悉,很多地方怎么看都像是 暗杀 里的场景。
连姆尼森,不愧是奥斯卡影帝,气场强大,只是我感觉他演的不太像麦克阿瑟,更像是 超级战舰 里 将军那个角色。
那个大反派,朝鲜人民军的长官,简直可以用人性泯灭来形容,让人看了,恨得牙根痒痒。
片中几个女性角色都没什么好下场,朝鲜餐厅里美女服务员,被那个朝鲜军官拿来当了人肉盾牌,死得好惨。
韩护士,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叔叔被枪杀,自己脸上也被打的留下一道疤,还被同事吐了口水。
女游击队员,在突围过程中受伤,流血过多牺牲了......这片最大的问题是BUG太多,把朝鲜人民军描写得傻傻的,战斗力低下。
这也倒罢了,不是第一次看见了。
那个韩护士,被李政宰说了几句话就叛变了?
中间有一段,李政宰在卡车上和敌人厮打,结果双双掉下了车。
正愁要赶不上大部队了,没想到敌人给他“送”来一辆摩托车。
最后在海滩上,李政宰一炮下去,太准了,把敌人弹药库给打中了,发生大爆炸。
这还没完,在弹药库附近的大反派没被炸死,居然还开着坦克来找 李 报仇了。
李又一次神准,一炮打中坦克,大反派居然还不死,从坦克里爬出来,用“盒子炮”在 李身上打了好几个洞,要不是最后关键时刻没子弹了,估计 李 就被打成 “蜂窝煤 ”了。
太雷了。
(还没看电影犹豫要不要看的请直接拉到文章末尾看最后一段)眼看着《仁川登陆战》在韩国的票房突破六百万人次的大关,盼着盼着也终于盼来了《仁川》的美国上映,心情那个激动感慨,赶紧跑到电影院去看。
虽然知道7月27日首映那天,韩国那边的专家评分极低,而观众给分极高呈两极分化状态,想了想估计只是分歧在片子里面对于这场作战的政治和历史意义的不同解读。
然而,我还真是太天真。
看了之后,虽然不大明白为什么观众给分那么高,但是深刻地理解了专家为什么会给分这么低。
不涉及政治和历史背景的考察与解释,单纯只看电影本身,我真的只想骂一句:这完全是对于民族主义的过度消费,全片一点诚意都没有,是的,一点诚意都没有。
看之前对于本片的期待值至少是十分满分的八分。
两分为李政宰,六分为战争题材。
李政宰那两分保留,剩下的六分全给我砸瞎了。
当时看预告片的时候就知道这部片子估计片子本身会低于期待值。
我承认我对于战争电影有过高的期待,当然我没有期待这部的登陆仁川部分拍的跟《拯救大兵瑞恩》里面最开始的诺曼底登陆一样,毕竟对方是斯皮尔伯格,而且手里是拿着真金白银大把大把的在烧钱拍一帧一帧的战争场面。
因为看过姜帝圭导演04年的《太极旗飘扬》,11年的《登陆之日》以及张勋导演11年的《高地战》,所以对于五年后再来一次的战争电影尤其是朝鲜战争电影有着比较高的期待。
都五年了,怎么说应该有一部更好的了吧?
然而现实就是,白瞎了我的期待。
我都觉得这部片子真的算不上一部战争电影。
一部战争电影怎么说也应该有个全片加起来20分钟以上的战争场面镜头。
至少让别人看了你们是在打仗。
这部电影呢,就是将近两个小时的片子,前面有一个半小时都是在讲x-ray情报和八尾岛作战,最后的三十分钟挪过来拍了下登陆,登陆说实话那真叫一个惨不忍睹,联合国军隔空放了好多大炮(那里还算可以看),大炮放完了信号弹出来了应该开始登陆了吧,抱歉士兵登陆海滩的场面丝毫没有,我隐约记得有联合国军的战机一架一架飞过头顶的场景(镜头不超过五秒?
),而且电影最后用了将近十分钟左右做煽情式收尾,无战争场面。
你特么逗我呢?
大家可以去中文维基百科搜下仁川登陆“,里面把仁川登陆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背景”,“战役”和“结果”,电影拍出来的话叫仁川登陆作战怎么想也是应该着重拍战役和结果啊。
如果我是导演(请原谅我的如此不要脸),我会拍一个两个半小时的片子,前面的登陆前作战拍到最多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后面三四十分钟给战役,二十分钟给结果。
当然了,这么拍的前提是得有钱。
退回来讲,好好好,导演你想拍登陆前的作战就拍作战吧。
关键是两个作战拍的真的很烂的好么?
餐馆里面的那场枪战我建议导演去好好看一下《暗杀》里面结婚典礼的那一段,学习学习什么叫枪战。
而且导演不知道是不是姜帝圭的《太极旗飘扬》看多了,整部片子慢镜头乱飞,最关键是的是飞的时间都不对。
坐在电影院里面看的几乎是包场电影的我在荧幕这边深深地感受到了尴尬。
然后两个作战的高潮以及关键部分导演拍的那个烂,抛开背景音乐看你都感觉不到剧情的紧张。
后面的八尾岛作战就已经算是战争戏,or打斗戏了吧,硬伤慢慢而且完全没有小细节。
接下来说下剧本,就不求你像其他战争片一样剧本能写的有深度,能让观众看了从内心深处思考战争的意义,打住,那是中高年级水平,咱们小学生把故事写的好看了故事写的跌宕起伏无尿点就行。
跌宕起伏可以划勾但是故事无尿点……这部片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尿点啊!!!
(感受到我愤怒的咆哮了么)第一个尿点,陈世妍的那个角色。
战争片里面放女性角色进去推进重点剧情本身我本身就是很排斥的,好看的战争片说实话女性角色都不多而且意义不大,当然了你如果要拍的像珍珠港那样成战争爱情片的话也行,咱们爱情40%战争60%混着来观众也喜闻乐见看着不腻,但是这部片子陈世妍和李政宰的那个算是loveline么?
算吧但是真的没有多少的感情戏,不算吧陈世妍最后抱着李政宰在怀里以及前面那些生离死别又算是怎么一回事?
你爱情戏要做就做足了要不就干脆别做?
莫名其妙的插爱情戏导演你不拍点你侬我侬会死?
哦对,都忘了你是拍爱情戏出身的了……顺便提一句导演的上一部片子是刘亦菲宋承宪的那部《第三种爱情》,不用特地搜评分了,5.2分,你自行感受一下吧。
嗯说回来,第二个尿点,麦克阿瑟。
连姆里森演的麦克阿瑟,恕我直言,真的没有感觉。
这个人物说实话塑造的太单薄了,真的太过于单薄。
感觉连姆里森就是在备战指挥部里指了两下地图,和他的美国同僚们轻轻地争执了几下,站在驾驶台上看了下仁川的海岸,就连最后的登陆部分都可以看出来是在绿幕前拍的。
知道人家是好莱坞的腕儿所以不能请着人家乱跑,但是他在片子里给人的感觉真的很像是友情演出而不是真正地在演一个角色。
应该不是演技问题,而是剧本设置以及拍摄上的薄弱。
不过演技确实,我观影的时候觉得他也并没有用心去拍这个角色而是感觉糊弄糊弄反正有钱赚拍完走人,他给我的感觉就是穿着戏服单纯在念台词,嗯,比较声情并茂地念台词。
哦对,前面两个作战前的三十分钟忘了说了算是谍战戏?
反正是尔虞我诈想找出海雷地图,然后费了老大劲儿没有找出来还让一群角色领了便当,最后拿到海雷地图的方式,真的很搞笑……我觉得导演脑子里有炮才那么拍,也许是遵循了历史但是还是想说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导演也能有。
说实话导演就是戴着仁川登陆战这么大一顶帽子拍了一部非常小家子气的片子,想看恢弘壮大的战争场面的同学们可以洗洗睡了,真的没有战争场面,仅有的那几个画面还比不上我国抗日神剧拍出来的战争戏。
对朝鲜战争这一段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抱着玩玩的心态看看反正这部片子跟历史出入太多,真的不能跟历史对证。
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就是想看看韩国商业大片的同学请绕道,这片子真的算不上什么大片,跟《暗杀》《老手》《夺宝联盟》什么的比都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此片仅适众于众演员粉丝,哦对,毕竟我有两分期待分归于李政宰所以聊一下李代表,电影快结束时妈妈误看时,李在行军队伍中从妈妈前面面带着笑容走过,阳光斜洒在脸上,那一幕全片最高,over。
最后的最后,诚挚地期待一下金知云10月上映的《密探》,张勋17年上映的《出租车司机》。
然后,如果仁川登陆战票房真的上一千万的话请允许我再诚挚地向290万票房的高地战叹息一声,可惜没有晚五年上映。
「1」交代麦克阿瑟身份,权力,性格?
「2」火车上🚂杀朴南哲谋反。
「3」下火车后伴成朴南哲交接。
「4」麦克阿瑟「5」朴的目的:水雷。
被上级拒绝。
「6」朴检查房间是否被窃听。
「7」朴发电报。
「8」收电报的是麦克阿瑟。
让朴务必掌握水雷位。
「9」上级向朴问问题,以试朴的身份。
「10」上级打电话,问到朴脖子左侧有疤。
「11」朴在房间监听上级。
「12」朴搜查了韩国军队准备,寻找水雷机密。
「13」朴威胁上级是不是军事失误,上级核实了朴脖子左侧的疤。
「14」麦克阿瑟因没得到水雷位置要求需要更多时间。
「15」朴被要求收买上级(胖林)「16」朴告诉胖林麦克阿瑟会用仁川登陆。
「17」朝鲜讨论麦克阿瑟会从哪里登陆,胖林坚持仁川。
同时,美国也在讨论,麦克阿瑟坚持仁川。
「18」麦克阿瑟讲小男孩故事。
「19」朴被要求了deadline,只有胖林的办公室可能有水雷图。
「20」理发师也是朴的间谍,朴把带出图的任务交给理发师。
「21」朴说出原定计划。
「22」Series of Action。
「23」挟持人质打开保险柜拿到了图。
「24」Series of Fighting。
「25」胖林被电话告知中了埋伏。
「26」两人摊牌。
胖林认出朴是假的,朴真名张学秀。
「26」Series of Gun Shooting。
「27」朴被同伙驾车带走。
「28」胖林回基地枪杀士兵。
得一俘虏,俘虏交代出理发师也是间谍。
「29」麦克阿瑟不愿停在三八线。
「30」交代麦克阿瑟和朴的相识。
「31」「32」被发现。
「33」「34」朴等藏地被包围,但没找到朴,女孩叔叔被杀。
「35」新队友来,登陆地点定为仁川,必须得到水雷位置,朴的【新目标】为绑架柳长春。
「36」说出具体计划。
「37」女孩被仇视。
「38」朴远远远远看一老妇,好像是母亲。
ᐁᐁᐁ「39」见妻子,把女儿抱上车,所有人都为之高兴。
「40」医院遇胖林,枪声惊动胖林,「41」Series of Car Casing。
「42」朴,女孩等成功逃脱。
ᐁᐁᐁ「43」埋队友。
「44」被绑的柳长春供出水雷地点。
「45」胖林广场处决朴两队友,朴伤很心。
「46」大浪中麦克阿瑟前行不惧怕。
「47」麦克阿瑟向岛上发炮。
ᐁᐁᐁ「48」朴等车上约定事成后去吃老婆做的饭。
「49」朴等破灯塔下看守兵。
「50」成功开启探照灯。
「51」胖林要给麦克阿瑟好看。
「52」朴发现敌人正在埋炸弹💣,【新目标】拆炸弹。
「53」朴开坦克进敌区,用炸弹摧毁了胖林基地。
「54」埋伏炸弹被引爆,老婆丈夫牺牲。
「55」麦克阿瑟被催促,但依旧要等信号。
「56」朴成功发射信号。
「57」麦克阿瑟下令登陆。
「58」只剩朴和胖林,胖林被朴杀死。
「59」闪回。
ᐁᐁᐁ「60」朴牺牲,说对不起妈妈。
女孩抱朴,麦克阿瑟向朴行军礼。
「61」老百姓欢迎凯旋部队。
老婆女儿找老公,母亲找儿子。
「62」闪回:牺牲者陈述。
一向对韩国电影无感。
这个国家的电影故事模仿和做作的痕迹太浓。
当然也有几部还不错的电影,比如罗宏镇导演的《黄海》,姜帝圭导演的《太极旗飘扬》,还有姜帝圭早期的作品《生死谍变》。
虽然也有尿点,但还是能看的。
尤其是姜帝圭,以《太极旗飘扬》牛逼韩国电影界。
那部电影还算公允,站在韩国人的立场上,讲述国家一分为二的故事,抛开政治立场,其实就是赤裸裸的杀戮。
有人说这影片黑我天朝志愿军,我倒觉得天朝上军出现的镜头,姜导演是怀着敬畏拍摄的——刚刚还牛逼哄哄的韩国军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大头鞋的出现后立刻被摧枯拉朽。
根本就没做多余交代,大家都明白咋回事。
套用一句网络用语:不解释。
然后这部神作出现了。
距离那部《太极旗飘扬》堪堪20年。
这部叫做《仁川登陆作战》的电影横空出世,据说刚上映就连续两周票房冠军,而且至今依然第一名。
看名字好像是战争片,应该有大场面!
荧幕上应该有B52满天飞,航母序列排满海,登陆艇挤做一团!
而且演员表里有老戏骨连森.尼姆饰演的麦克阿瑟。
想想应该挺好看。
看看导演,李宰汉?
什么鬼?
脑补了一下,好像有一部《我脑中的橡皮擦》是这个导演的电影。
菊花不禁一紧,那不是个韩国叽歪耐情片吗?
这样的导演拍战争片?
能好看吗?
2个小时的电影看完,我彻底惊呆了。
我国愤青动不动就批评我们自己拍摄的抗日神剧,什么手撕鬼子啊,裤裆里藏手榴弹啊,手雷炸飞机啊等等。
其实这都没有啥,如果你观赏了这部《仁川登陆作战》,你就会发现,那真的都没有啥。
影片讲述八位韩国军人,秘密潜入敌方,偷窃仁川登陆布防图,八位好汉钢筋铁骨,目的明确,百战百胜,面对凶残的北朝鲜死共党,不仅政治正确,而且以一当百,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战斗至最后一人,开了最后一枪。
死共党出动大批军队,卡车,肩扛式火箭筒,战车,坦克,可是动摇不了韩国军人的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情怀。
几百人抓几个人就是抓不住,然后百式冲锋枪和芝加哥打字机齐飞,手雷与榴弹炮共鸣,扫射死共党就和割麦子一样痛快,最后麦克阿瑟对着英雄的尸首低下了美帝的头颅。
并且深情的给了一个飞吻。。
哦不是,是深情的敬了一个军礼。。。。。
就这种吹牛逼的故事,也好意思起这个名字?!
是韩国百姓集体失忆,才让这种违背历史常识的电影成为票房冠军?
最近网上批判《我的战争》非常厉害,甚至连史航都发微博说这电影对着那样一个温和的韩国女孩,调侃自己当年怎么举着红旗进汉城,是我们自己有问题。
是我们心态不对云云。
可是看看温和的韩国人吧,看看他们眼里的历史!
仁川登陆之后,就是抗美援朝,对于这段历史,朝韩两国都选择了失忆!
而且这部电影的政治口吻,真的有点刷仇恨的意思。
意识形态之争被说的那么咬牙切齿,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明显不合时宜。
而且仁川登陆跟你韩国有啥关系?
没有美帝,这部电影还能在原来叫做汉城现在改名首尔的电影院里装逼?
跟着瞎起哄个啥劲啊!
电影很糟糕,老尼姆成了噱头,使麦克阿瑟也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
最后吐槽一句,1950年,北朝鲜居然就装配了PF89式肩扛式火箭筒?
这个牛逼吹的,我给99分!
没查过历史,不过以棒子的意淫能力,估计没少添油加醋。
站在南边的立场,确实有悲壮的情怀,敢死队性质的小分队,潜入敌区,搞破坏,弄情报,最后死的其所。
不过,北边人可不这么想,何况当年天朝也是出人出钱出命的帮过。
说不定再过若干年南北统一了,对天朝是好是坏都难说。
若再回头看本片,不定又是啥感叹了。
首先,能有连姆-尼森参演的电影按理说应该不会差(辛德勒名单,飓风营救),况且戏份并不少!
然而整部影片看完以后,槽点确实太多。
首先依据影片最后出现历史照片那段,让人误以为是根据历史现实改编的,结果在度娘上真的没找到相关的历史依据!
(如果有历史大咖,真心求教!
)当然,我相信联军仁川登陆肯定有南韩的军事情报工作的辅助,但是是否起到影片那么重要的作用值得商榷!
(请牢记这不是科幻片,也不要拿艺术取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借口来搪塞观众,如果起名叫仁川登陆,那就是严肃的历史题材了),最后,全篇的主旋律太强,对于从小接受某主义教育的我们来说,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场战争确实不错,但是就如同我们描写万恶的美帝一样,都是有些故意抹黑之嫌!
同时,英雄主义色彩丝毫不亚于手撕鬼子的程度,区区三个队员最后几乎把整个人民军海岸防线最主要的地方全窝端了,别说美帝看了之后可能会生气(登陆成了韩国人的功劳)!
相信就连有责任感的棒子看了也会羞愧,如果当时南韩军队个个都这么厉害,还能让人民军打到快要从釜山跳海了?
其实关于战争电影,棒子与我们都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客观的历史背景!
自二战起,我们就几乎没有像盟军那样无论在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能够海、陆、空全方位的投入到战争中,正面战场的大战役也屈指可数(国力条件和军事力量相差悬殊),况且战果又异常惨烈,棒子更是如此,自清朝起,貌似每次驱除外辱都得依靠外国力量。
但是并不妨碍历史军事题材的影片发展,国内最好的《集结号》(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就是以点带面的去反应战争的残酷!
解放军枪打俘虏的描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
很多历史战争题材的作品,观众不喜欢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客观和严肃!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正义还是邪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金刚!
战争最后结局怎样历史已有交代,只有认清历史才能真正正视我们自己!
一般首先要来个历史科普,这段历史就不科普了自行百度,确实有这个么个事。
来说说槽点。
这部片是历史片嘛?
这部片子完全就是都市片。
不符合逻辑的情节充满整部电影。
稍微吐槽几个。
第一、真实的枪支威力巨大,一把普通的54式手枪都可以轻易的穿过门,沙发,汽车大部分位置对人体造成伤害。
,这个是常识。
但是战斗场面中有各种用以上物品做掩体的情节,居然是历史片你能不能编的符合常理?
第二,抗日神剧有手撕鬼子,这部片子“神”在飞机带走一个捆绑的人。
第一问,一张明显不会垂直起落的飞机降落的时候,囚犯怎么处理?
把人往海里一丢?
高度大于30m的跳海基本等于自杀。
我就想不出一个能把人活的放下的办法。
第二问,明显是敌对方的飞机那他怎么进入占领区的?
即使进入,要低空飞行神勾带走敌方人员,请问敌方都是傻子啊,看见敌对方的飞机不会打啊,还是低空飞行完全是嘲笑敌方的人的智商。
第三,一个参加过二战赫赫有名的将军。
怎么也听过诺曼底登陆。
(描写那个登陆的电影多的是,随便找个看看就明白)这个登陆说白了间谍的重要是标出水雷,其次就没有什么作用。
我才不相信仁川登陆的难度会大过诺曼底登陆。
为了描述间谍的重要性,偏偏要弄出三个人破坏对方阵地让登陆容易的戏份。
第四,莫名其妙的爱情。
我对韩国电影真无语了,虽说爱情没有逻辑,但是至少也是有迹可循。
就因为长得帅,就有了爱慕之意。
那时候怕没有这么开放吧。
怎么什么电影都要扯上爱情。
第五,《血战钢锯岭》为了让人明白男主角为何不拿枪上战场,用了快一半的时间了描述和铺垫把故事讲的清清楚楚。
这部电影最后结尾的时候采访每个人的说话透出浓浓的政治色彩。
模范很多传记片来个模仿回忆录,但是这里是最败笔的一笔。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们有多明白自己为何而战?
这个值得商榷。
好就算明白为何而战,那真有电影中描述的那么神圣?
各位看官动动脑子,可能嘛?
说完不好的地方说说好的地方。
最大的亮点是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感情真情流露。
战友之间,夫妻之间,母子之间。
感情戏描写的很细腻,能一分钟打入人心。
除了以上一个优点,我真的看不出还有什么描述的好的。
2021年,我去看了这部将近5年前的电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韩国人拍的非常克制,比较客观真实,这一点非常难得。
全片节奏紧凑,惊心动魄,没有尿点。
战争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战争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有更好的生活,到底谁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已经显而易见。
战争的各位主角们,都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生活的,有父母,有妻儿,看到他们偷偷看望自己母亲孩子那一刻,我的内心一阵抽搐,一下子击中了人最柔软的地方。
麦克阿瑟的形象也非常好,有人说麦克阿瑟怎么突然变成鸡汤大师了,大家都在用功利的目的揣测麦克阿瑟,其实老油条,往往都有理想主义的一面,很多事情别人看起来很复杂,有时候确出乎意料的简单。
没有那么多计算,老头就是被那个坚强的16岁士兵打动了。
被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毅力打动了。
我们通常对韩国总是看不起的样子,不可否认,韩国人有缺点,哪个国家没有呢?
韩国人的决绝和坚韧的民族精神同样不可小视。
朝鲜战争后,韩国的崛起非常困难,本身条件差,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美国给的帮助非常有限。
对比北方,韩国完全是白手起家。
但是最终能够逆袭,靠的就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几十年前的那天,麦克阿瑟正是看到了韩国的民族精神,看到了韩国未来的希望。
自助者,天助!
一只备受风雨摧残的雏鹰啊,让我来帮你一下,给你一阵风,起飞吧!
仁川登陆作战…Sorry,哪怕有李政宰我也很难给高分[凋谢]战争片无非2种模板,一种是客观还原历史,另一种就是战乱中的人物情感,国仇家恨。
哦,还有一种就是失败的案例,刻意丑化一方,无底线抬高另一方,顶着主角光环硬是以一敌百,百折不摧,死而不僵😒很不幸被拍成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李政宰还是演反派比较带感,《观相》和《暗杀》都是很成功的作品,这次的角色嘛英雄形象过分突出,我有点接受不了!
我总觉得,战争持续到一定阶段,支撑人的应该是强烈的求生欲和再看一眼家人的迫切信念,“活着回家”应该比“民族荣誉”更加实际。
因此才说《太极旗飘扬》《高地战》《登陆之日》更接地气,也更真实残酷。
李凡秀难得演反派,眉眼之间尽是演技,老奸巨猾,狠辣独断,演得实在是太棒太棒太棒😘话说,战争片里确实有必要插入一个女性角色,方便切换节奏,带动情感。
But…刻意制造感情线是否不妥?
顶多也就是革命战友关系,怎么一个不小心就变成男女之情了?
我有理由怀疑金世妍的经济公司强行要求加戏🤔好吧,完全冲着俩男主演勉强给个及格分吧!
影片从内容看,主要是一部谍战戏。
历史上是不是有这些人物,也不得而知。
但从影片的情节看还是不错的,仁川登陆是韩朝战争的转折点,以往我们都是以中国的视角来宣传这场战争的,但对韩朝战争的起因和过程知之甚少。
以中国的社会制度,也不可能告诉你,这部电影很好的给我们补上了一课。
影片的评分这么低,究竟是影片的内容还是出于政治原因,不得而知。
其实,从韩朝两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就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由于国内审查制度中国电影与韩国电影的距离越来越大了,已经没法看了。
而那些脑残的愤青们,却还是执迷不悟。
艹你妈只许你们手撕就不许人家手撕了?
李政宰笑起来真好看
看的我真是不停的恍惚
情节有些生硬,但还可以吧。
电影看起来阵势很大,但是不久你就会忘记是否看过这部电影,它是一场毫无感染力的英雄主义行为。《仁川登陆作战》也许能够满足一些韩国本土观众的盲目的民族自豪感,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显然是一部失败的电影,充满僵化的电影人物和缺少足够动力的故事和行为,很快被人忘记。
"单凭局部战争 根本无法把共chan主yi连根拔起 政治家根本不懂何为战争 把士兵排到无法保证胜利的战场 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 “树根在腐烂,果子还会成熟吗”这是迷惑学生们的好句子。人不是活得久才会老,放弃自己理想的时候就会老去,岁月会让人长皱纹,放弃理想会让灵魂长皱纹。
“抗日神剧”水准的电影!敌人全都是土匪模样,不论是军人还是平民,都具备一切恶人特质;自己人全都是好人,具备真善美一切美德!美国人更是上帝一样的存在。另外,我连个伪军迷都算不上的都觉得枪炮场面假的要命,各种主角光环,敌人智障……
林桂镇演员不错呀
身份暴露舞厅杀出,劫持要员医院巷战,坦克大战朝鲜终结者。几个南朝鲜特务一出手,仁川攻防就全灭了,美国佬登陆一枪都不用开哦,麦克阿瑟在办公室和船上谈人生谈理想谈谈皱纹就好了;当然,少不了邪恶的意识形态斗争,策反大妹子爱上反动派之类……但动作场面拍得确实还成,工整利落的抗朝神片
自我陶醉
電影應該這麼拍,但劇本不應該這麼寫。
1,没找到加长版本,看的110分钟版。2,不给高分并不是立场问题。3,故事本身难以让人信服,没有最后几个韩国特工得牺牲,登陆损失会很巨大,联合国军队情报工作也太差了。
这一个星星给李政宰吧……我和老公都觉得如果南朝鲜人都这么牛叉,派两百个完全就足够了,要什么美国大兵塞……
??????蜜汁低分
韓國人寫不好這種本子
烂到李政宰的颜也救不了,BTW李政宰比小护士大21岁,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来
最像麦克阿瑟的麦克阿瑟了,连姆尼森造型绝了
尴尬,恶心
我可能看了一个假的历史片。
我很想知道美国人看了这部电影后的反应,他们会不会提麦克阿瑟吐槽下自大的韩国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