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乡的火车上看完了这部电影,可能因为心情特别合适,所以非常感动。
渐渐地,自己的人生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漂泊和离别,所以明白这部影片的主题:Hello,Goodbye&Hello。
人们总在经历相逢,然后离别,离别之后如何以不完整的生命,再次勇敢地面对世界。
在这么混乱的年代,纯真干净的样子都是一致的。
回想手冢治虫领军的年代,各个漫画家的画风都很类似,我也不介意宫崎骏对这个世界产生的影响,新海诚是否也要走这样的路线。
一直在意形式上的东西,不该是你选择看这部电影的初衷。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人的危机与脆弱变得真实。
没有了内心强大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追寻的目的,简单、任性、不明就里。
没有明确的善恶分别或物种分歧,只有自然之力的不可解与不可知,悠远古老、面目不清的文明残迹。
太多生命半睡半醒的人,不都是这样面对世界吗。
头顶的那一片星空如何给人归宿,正因为它飘渺不定,与人类追寻的造梦太过相似,使人们误以为那片星原是真理,是宇宙的模样,就像永远存在却永远也追寻不到的指标,牵引人类千百年的脚步。
生命都有残缺,正因为残缺才生动真实。
就像乔布斯的苹果永远都被咬了一口。
所以我能下定决心,以自己渺小的生命,来追寻所能追寻的疆界,并把生命的缺憾与世界的未知,当做一种力量。
想起朋友写过的一段话:“那一刻清晨的第一道光照在他们身上,太阳从地极升起,于是这辽阔美丽的世界为之苏醒。
”
新海诚的片子我虽然没有全部看过,但从《秒速5cm》当中可以看出很显然他是擅长运用纯净的画面讲人与人之间的细腻感情的。
现在众多评论都谈到了这部片子的世界观有多吉卜力附体,我就不说了,因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就说比较关键而惋惜的,这回新海诚没有怎么发挥出他的特长来。
对于这么好的一个设定有些惋惜。
片子中实际上问题非常多:1. 开篇气氛渲染不错,观众已经接受了这么美妙的乡村安宁生活之后突然杀出一只既不像熊又不像虎的怪兽,让人觉得措手不及,很奇怪。
老实说,如果按照现代写实风格这么演下去,讲与父母,朋友,和男朋友瞬之间的感情的话,这又会是他的一部好片子,可惜新海诚野心太大了。
2. 我不是一口气看完这个片子的。
也没有看过预告片。
雅戈泰一系列的名词让我开始摸不着头脑,在看到明日准备进入地下时我暂停了,然后第二次找回上次播放到的这个位置时看到进度条我震惊了,这居然还在片子的前面!
真正的地狱之旅还在后面!
新海诚这回真玩大了!
你确定在你把写实风格玩的这么成熟这部故事的背景铺垫的这么美好的时候你要走这条幻想路?
3. 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的古代生物和村落,森崎老师对于明日的态度也非敌非友,在这个幻想世界中突然出来这么现实的关系让人觉得不和谐。
真心不和谐!
4. 片子过程中路过一个村落,稍微揭露了一些新海诚反战,希望和平的愿望,可是不深,没有渲染这个很多。
让人觉得基本上是一个顺带的东西,何况战争之类的一向来不是新海诚爱管的事,这种表现手法 完全是吉卜力工作室乐意拿来当主题的。
5. 让我一直很困扰,而且觉得至关重要的就是,女猪脚对进入地下世界之后自己要干嘛,这种动机一直一直都不明确。
我从来从来没有看过一部动漫,在到了最关键的部分之后猪脚仍旧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的!
就算是H漫,猪脚也是很明确自己要和眼前这个女人OOXX的,真理!
这个地方绝对是瑕疵,是这个片子最大的失误,因为女猪脚是至关重要的,她是要替新海诚来向观众传达他的主题意思的。
这样没有动机,或者说动机不告诉观众,简直是一部片子的自杀行为。
6. 也许很多人要说,是我没仔细看,明日在进入水中之前,已经决定了也要同去复活瞬,那么我要说了。
经历了一系列的旅途辛劳最后走到大悬崖边,她为什么又要害怕的不敢下去呢?
这很明显的是表明她对复活瞬,并没有绝对的意志。
这是要观众骂她不给力吗?
我相信很多人心中已经开骂她不给力N遍了。
而从这起,新海诚就开始破坏女猪脚的形象了。
然后女主打算回到村落,半路回忆起往事,叹息出一句“因为我太寂寞了!
”太寂寞了!!!
我看到这里心里一阵雷!
主角啊主角!
你在这种幻想的题材下是要作为坚强勇敢撑起整个片子的关键人物的,你怎么可以透露出你像个凡人那样害怕寂寞的缺点!
你临阵脱逃不说还穿越荒野的时候被一群怪物掐住了喉咙差点死掉,关键时刻有手枪打不中,而且还爆发不出主角光环和小宇宙!
真是可惜了女主角啊!
从头开始就给她奠定的洗衣扫地煮饭搞卫生里外一把手的风风火火的坚强勇敢五好女青年就这么毁在了这样一句“因为我太寂寞了!
”整个形象变成了一个废柴女,关键时刻掉链子掉的呀!!
7. 我觉得片子比较注重的主题应该是在最后,老师想要复活他老婆这段,老师有个心结,就是老婆死了,心理一直不平衡,以至于最后两手空空来跟神明要回老婆的时候准备借花献佛牺牲明日来复活他老婆,这完完全全妖魔化了老师,前面稍微对老师有点好感起来之后立马被这段毁掉,在看到他老婆起来之后他们二人缠绵恩爱一阵,观众心里不免升起一阵对老师的同情和理解,可是很快,心又因为明日不见了暴走准备毁掉那个叫什么来着的歌微丝,这……这是要观众也毁掉对心的印象吗?!
这三人能不能同心同德做点事嘛!!
都走到片子最关键的地方了!!
应该该磨合的都磨合好了呀!
应该共同为导演唤出主题做出配合了呀!
8. 心在砍歌微丝的时候来了一句“活着的人更重要!
”我觉得这基本上应该要诠释这个片子最中心的思想了,于是理沙死了,老师的眼睛也毁了。
他们都散了准备炉石了。
那么试问一下,就光凭这么一句,老师最后就安详了?
十年的心结就这么打开了?
我心中存了这么一个疑虑。
你看最后片尾,貌似只有明日透过水井回到地上了,而老师跟着心回到村落里。
这真的难保老师哪天还想再回去复活他老婆啊!
我就这么说吧,十年啊,他为了复活他老婆打算只身闯入这么一个未知的世界,甚至不惜牺别人的生命来成全自己,这种执念,就心这么一句就治愈了?
完全不可能!
新海诚这句话,说服不了老师,更说服不了观众!
9.那么最后来说说标题吧,主题应该要呼应标题,“追逐繁星的孩子”,到底是谁呢?
这片子重要的人物就那么几个,女主,老师,心,和瞬,首先,既然是孩子,可以排除老师;追逐繁星,地下世界是没有星星的,且女主并没有显露出喜欢星星的迹象;心也不愿意在地上多呆片刻;而不惜消耗生命力来到地面上打酱油的瞬显然才是符合这个标题的人物。
可是新海诚赋予瞬的使命非常短浅,他似乎只是为了引导女主进入地下的存在,就连最后女主在神明面前连想都没有想过一次要复活他,而是很从容的说了再见。
并且和他的弟弟跑了!
这完全不符合一个二次元纯真少女从一而终的形象!!
新海诚你是要闹哪样!!
片子最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女主为了正太一个吻而进入了地下,遭遇了那么多危险的状况,并不值得。
真心为她不值。
去坚守梦想,最后却没有实现,反而放弃了它,虽然是无奈之举,却并不能打动人。
画面的确没得说,吉卜力加上新海诚风格的天空,至少在我看来达到了现有2D动画的最高水准。
而且细节做得很到位,从玻璃可以看到反射出来的天空,每一本书都细致的标上了名字等等,然后,没有然后了- -除了画面每个地方都感觉差了点什么。
剧情感觉上完全没有着重描述的地方,也完全没有稍加略过的地方。
新海诚把两个小时的时间平分给每一个片段。
换而言之,需要煽情的时候不到位,无聊乏味完全可以一笔带过的地方他倒乐此不疲的叙述着。
让人觉得他就是想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这是最优先项。
至于渲染,没有,那不重要。
给人的感觉?
那也不重要。
然后是这个故事本身,似乎也谈不上是什么好故事- -,不过还是跟«借物少女》差不多了(那个老实说也不怎么样),但区别在于借物完完整整的把他能做到的,能展现出来的都表达的淋漓尽致,他把原作有限的魅力发挥到了最大。
而这恰恰是监督的工作,而新海诚没办到。
谈到吉卜力了接着要说的就是概视感了,各种吉卜力的元素在这部片子里面重现了,首先设定上感觉就是融合了«天空之城»跟«幽灵公主»的产物。
不过是把天空搬到了地下,幽灵公主变了个性别。
接着是各种场景,人物的类似。
瞬回头的瞬间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哈尔穿越了,地下世界那只守门的跟幽灵公主里的森林之神是亲戚等等。
就着说配乐,原本天门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而里面的音乐不管哪一段单独拿出来都不会让人失望。
可是一放到影片里面就悲催了。
原本配乐就是营造气氛的,与剧情,画面之间相互契合,使得整个场面得到升华,原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到了这里,就完全变了,音乐再跟这部片子打架......两者的关系完全不是互衬,而是在互相搞破坏。
最让我无法容忍的是老师在回忆妻子的煽情场景,天门煽情的钢琴声一响,居然有嘈杂的机关枪声,这是要闹哪样啊!
于是乎,这个原本应该催人泪下的场景充斥着人物对话声,钢琴声,还有该死的“哒哒哒”的机关枪声。
整部影片让我感觉契合完美的只有结局主题曲响起,到他第一次黑屏的26S。
黑屏?
黑屏。
不知道新海诚是有多等不及宣告片子整完了,在结尾放主题曲搭配场景的让观众回味整部片子的时候迫不及待黑屏插入制作者名单。
当看到这里我整个人石化了,到他再次恢复彩色场景我也完全没有开始的感觉,只有......苦笑。
这是一部就算你骂得再狠,也要抽时间去看看好有资格骂得更狠的片子。
像标题说的,这是一部除了画面几乎一无是处的片子,但就为了感受下那个华丽色彩冲击,还是去看看的好。
PS:主题曲很好听
“新海诚?
那个壁纸狂魔,爱情悲剧杀手?
原来你喜欢这种类型”路人说。
“追逐繁星的孩子?
那不是诚哥最被诟病的一部吗”略有了解的人说。
无法和别人切实传达这部电影对我的意义。
如今我还是一个轻狂的少年人,更不论2011年从表哥那里看到时,只是对电影毫无概念的孩子,而幕终之后,精神恍惚了三天。
长大后我学习了电影理论,有了百倍的观影经历,深谙诚哥作品的种种硬伤,对大爆的君名评头论足,然后在大学课堂上作presentation,说追逐繁星的孩子是我永远最喜欢的电影。
大概多年前尚未长大的我,和多年后的我,都还是那个追逐繁星的孩子,坚信一个“什么主题都没传达清楚”的电影,诠释了我与我的人生。
从未改变。
《天蓝色的彼岸》里说,如果你只热爱生命而不热爱死亡,那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热爱生命。
身边最亲爱的人去世了,是一闭眼就永远沉入黑暗,丧失了一切知觉的万劫不复,于是你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突然打了个寒颤,在热闹的人群中突然听见孤独的心跳。
我也以为自己是这种人,但看到那只猫的死亡融进更大的生命里时,竟然感到回归本初的释然。
在这个没有星星的地下世界里唯一有星星的地方是雅思特拉里,也就是一切生命终结的地方,这种设定是否意味着死亡是另一种开始呢。
她忘不了一身墨色在积雪的墓地里说:“你爸爸说,死亡是生存的一部分,可是我……”仍无法压抑失声痛哭的妈妈;她看过为了复活亡妻而不惜一切代价寻找生死之门的老师;她也有为了那个一瞬镌刻在心的少年作出踏上旅途的决定。
可是在最后的夜空下,她跪在土地上——“你是为了什么而来到雅戈泰?
”“原来……我只是,太寂寞了。
”繁星是生命存在之意义。
每一个热爱星空的人都说,在星空下人类是如此孤独的存在,而那种伸手似乎能触及星星,其实远在天涯的缱绻憾意又是如此刻骨铭心。
我们在苍茫大地上奋力奔跑,追逐着能为我们短暂的人生盖棺定论的意义所在。
然而往往在快要到达终点时,我们又变得惘然。
知道了电影结局的观众,再回看开头,明白了这场复活死者的旅程,它的开始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结束,为了和过去的牵绊道别。
尽管不对初衷。
尽管意难平。
生者释然,逝者才安息,这样的道理说来说去又有多少人明白。
雅戈泰人对现世生命的短暂、意义的贫乏太有体会,所以才会走上灭亡之路。
结局中,明日奈结束了惊涛骇浪的旅程,回归现实的生活。
最后一幕,她像往常一样急急忙忙穿鞋。
她回头,笑靥如花:“妈妈,那我走啦”。
随之响起的Hello,goodbye&hello,让我瞬间泪流满面,内心却如刹那阳光洒落遍地花开。
于是我们知道,这是结束,亦是开始。
那个声音始终在耳边呢喃:“怀着丧失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对人类的诅咒,可是一定,那一定也是祝福。
”
从最初知道新海诚新作的时候,心里就充满了期待,这大概是每一个看过他之前作品的人的切实感受。
更何况《追逐繁星的孩子》这种片名和《云之彼端 约定的地方》《星之声》《秒速五厘米》一样,透着点轻SF的小文艺,不免让人想像着他一贯给予的世界里,唯美又有点忧伤的风景。
所以从开始的十五分钟,我们就酝酿好了感情,看好像打上新海诚商标印记一样澄净的天空,云彩在空旷的大气中游走,碧绿的叶子羞怯的爬上斜坡,光线柔和的听见什么在唱歌。
我以为不管剧透党如何的发泄不满,豆瓣评分如何的述说低廉,这样延绵的景致总有故事可以触动心底的弦。
可不可逆转的近两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绝望的知道了什么叫幻灭,就像优雅的泡了杯红茶喝到的是馊掉的味道,就像记忆中还是学生时代白衬衫的美少年发福成了秃顶腆腹的中年大叔,就像我们念着“执子之手与之携老”,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决绝的分道扬镳。
2002年看《星之声》,2004年看《云之彼端 约定的地方》,2007年看《秒速五厘米》,之后收集起小说摆在书架上,封面依旧是高远空旷的青空,几朵白云下谁和谁的背影在翘首企盼。
少年和少女的平常故事被他委婉的讲述开来,连教室的玻璃窗都多了几分明亮的闪光。
我们迷恋起他干净到不像话的画面,还有和这画面一样一尘不染的最年少时的纯真情怀。
夏日的蝉鸣,梧桐树下摇动的阴影,和谁一起安静的走过回家的路。
谁不曾少年,谁又能像新海诚这般一个人把隐秘的心事乘上梦想的翅膀昂首仰望遥远的天空,谁又会不相信我们能崩毁通天的高塔亦可以跨越8.6光年的距离坚守一份曾经的约定。
所以共鸣起来的,是我们一路奔跑成长时所丢弃的,不能回首不可触摸的最纯净而执着的梦境。
可四年之后,那个不多说话总爱给天空涂上一抹最蓝的大男孩哪里去了呢?
当年《云之彼端》让所有都屏息惊艳时,有人称他为宫崎骏的接班人,可他既不是宫崎吾朗也不是米林宏昌,吉卜力公司里没有他的位置。
我们不知道从2008年到2011年他经历了怎样的辛苦,心路历程怎么就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
《追逐繁星的孩子》从主角到配角,从风景到情节,多少似曾相识的名场景被他直接生硬突兀的再现了出来。
我不忍心像无数人那样一一列举纷纷指责,可这一锅大杂烩的汤煮出来的实在是不伦不类的味道。
既学不会空知猩猩的借用恶搞,又失去了自身唯美忧伤的特质,故事支离破碎到不知道到底想要讲什么,除了依旧可以把那云那天空抓下来做桌面壁纸外,你能告诉我又有谁不寂寞呢?
《幽灵公主》里他们说“一起活下去”,说得沉痛坚决斩钉截铁,足够震撼我们十年二十年。
《追逐繁星的孩子》里他们说“活下去”却说得言不由衷莫名其妙,即使少女再回首微笑也掀不起任何的波澜。
表现形式再相近本质上具有根本性的不同。
星星要到银河里去追寻,闭上眼睛的话就什么也看不到。
新海诚你比我们更知道,所以,还有下一个漫长的四年可以让我们一起等待,不是吗?
打从预告片开始,《追逐繁星的孩子》就给人灌输这样一种感觉:新海诚不再是过去的新海诚。
试想,宅男的世界里突然出现中世纪背景,跑出来宝石、魔幻和怪兽,而这些元素恰好是吉卜力工作室的拿手好戏。
那么,新海诚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要么蜕变,要么毁灭。
如果再看下上映后的舆论评价和观众反应,新海诚的这部长片已被定性为“邯郸学步”,翻身不能。
用失去自我的字眼来评价本片并不为过,《追逐繁星的孩子》的首要问题就出在世界观上。
以往的新海诚哪怕是自我重复,哪怕是出于对长片的畏惧而选择短片,他的世界观都是统一的。
剩下的区别,只是纯爱方式的选择差异。
《追逐繁星的孩子》则不然,新海诚迫不及待要表露他的野心,硬生生地造出一个假想世界。
当然,是他一手原创也罢,结果从人物到故事再到背景,这世界观的设定分明是《风之谷》加《天空之城》加《幽灵公主》加《千与千寻》加《哈尔的移动城堡》……在狂做加法的同时,他又对自己做减法,以往的东西残存无几,被网友讥为“只剩一片天”。
其次,故事缺乏深度。
这并非说,选择类似题材就是死路一条。
问题可能出在新海诚把东西铺得太开,穿越生死,结果收不回来。
再者,讲故事的技巧也过于欠缺,以往人物的情感动力可能就是爱情,哪怕再压抑懵懂,观众都能感觉到。
但在这部片子里,新海诚似乎也没弄清楚人物间的情感关系到底是何存在。
更何况,还让主人公吐出一句恐怖的总结陈词,当真是践踏了众人的智商。
不过,《追逐繁星的孩子》也有进步的地方,更何况它的音乐和大场面展示都还不错。
以往新海诚的人设实在太过寒碜,这回的看上去生动了一些,至少跟背景不会格格不入。
然而,即便如此,那个扑朔脸红的小女孩,她未免太幼齿了点,活脱脱就是宫老爷子的口味。
并非日本不需要宫崎骏的接班人,但即便是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他也在老爹的阴影下痛苦不堪。
《追逐繁星的孩子》和《虞美人盛开的山坡》都有同一毛病,那就是看不出作者的自我,想法或者是意图。
即便底子都打得很好,技术无可挑剔,但是,面对观众,面对日本动画的高标准,他们总是要在评价一环上败下阵来。
而话又说回来,当初新海诚之所以能成功,那也是单枪匹马式的宅男神话。
即便他总是一副内心受伤的惨绿少年模样,即便他翻来覆去都是列车少女天空飞行器,但观众也认了,爱的就是这股调调。
如今,他鼓起勇气,撕去身上标签,想尝试下商业的滋味,却发现跟外头的世界脱节了。
改变自我的精神可以嘉许,但是,怎么个改变,这里头大有学问。
【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感谢YYY在绝大多数宫崎骏的粉丝看来,这部用所谓“日本传统动画制作手法”完成的致敬之作,无疑失败透顶。
——增井孝子 想要从宅男的小清新路线成功转型,新海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住:大制作可拯救不了你。
——江户木纯
在地下世界的世界观设定上,这真是一个唯美的“地域”:原来地下世界也有这么明朗的天空,也有这么宽阔的平原,也有这么富庶的文明。
这已经完全背离了人们惯常对于地上、地下世界的认知,这其实只是一个桃花源,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
既然如此,又何谈地上地下呢?
另外,夷族第一次把明日菜掠走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吃了她呢?
对于同样是来自地上的森崎老师,它们为什么没有掠走呢?
①瞬只是为了看星空才来到人世?
那么后来为什么又说是为了遇到女主?
瞬为什么就死了?
很不解!
②老村长的小孙女,她的妈和地上人怎么结合生下这孩子的?
这孩子为什么在她妈死了之后就不会说话了?
③在女主被老师死去妻子的灵魂寄生的时候,女主在老师妻子的房间看到了瞬和咪咪。
那么他们交流了什么?
为什么场景是老师和妻子的故居?
④最终女主回到了人世,老师留下了。
为什么要留下?
不是不接受地上人么?
而且心已经不属于任何地方了。
以上就是我的疑惑。。。
虽说故事看得比较费劲,但依旧打动了我。
因为我一直在想我已死去的奶奶。
我很喜欢这部剧,但是不喜欢大多数人的评论。
在评论中不断的说这里像宫崎骏,那里像庵野秀明,甚至费心罗列一个清单——我想问,这有什么用,除了显摆他们在动画观影史上的阅历。
就像我们使用成语,总有人先创造了它,但没有什么专利保护法要求后人在做文章的时候不能用来吧。
反而,越是文采飞扬的文章,越是善用成语,我们赞美它引经据典,才思敏捷。
但换作这部动画,那些被引用的“成语”元素,反而被指责,就看不到新海诚在作品里表达出这些,幕后其实有多少积累和思考吗?
不应该带着鼻孔朝天的态度去看动画。
玩一把“找相似”游戏,然后被网友封一个“吐槽帝”的称号,和花两个小时经历一次梦境,你愿意选择哪个?
新海诚的背景依旧华美,反光点的运动一直都是他彰显他功力的地方,这是我最享受的细节。
+1 分(哼哼,将来谁要是把背景画成这样,肯定少不了被骂成:“到处是新海诚的影子,没有自己”)为明日菜孤僻、寂寞、最后的懦弱和犹豫+1分为弟弟在明日菜心中完败给哥哥(其实是哥哥完败给弟弟)+1分为没有要求主角拯救世界的主题+1分我不喜欢全知的人们说《Cars 2》只有007的谍战桥段,而没有人提及那些精致的小细节。
我也不喜欢全知的人们说《丁丁历险记》是《印第安纳琼斯5》,而没有人心怀小时候看漫画的惊奇。
他们说导演失去了情怀,失去了自己。
我不太懂“情怀”这个词的意义,但是我觉得那些在批评的时候连宫崎骏、高钿勋和近藤喜文都分不清的人,也不见得懂。
看动画前还是无知一点比较好,单纯的感受一下故事和画面,在今天这个暖洋洋的,可以晒被子的冬日。
是在微博上看到《追逐繁星的孩子》出来的消息的,很兴奋,马上就找来看了。
然后,然后,看完真的是难以忍受的失望。
秒速给出的感觉再也没有了秒速的行进速度很慢,但是有味道。
固然,这是两部不同的动画。
但是这部新海诚的新作从一个不怎么新颖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不怎么新颖的道理,塑造了不怎么出彩的人物,配了不怎么样的背景音乐,把一个钟头就能够说完的东西硬塞成了满满近两个钟头,我真心觉得这是在晃点观众少年瞬就是个炮灰,像是小美人鱼一样跑到地上来和明日菜相会,安徒生童话的味道出来了;森崎为了让妻子复活带着明日菜到雅戈泰,历经瑰丽的旅程,天空之城的味道出来了;小女孩真奈就是个引领师生二人通过老人的指引进入雅戈泰的酱油角色;守门的小姑娘莎莉我都不想提了;夷族角色设定就是个妖怪白骨精的位置,为了成就心的光辉骑士少年形象及其和明日菜的情义惨遭一次次的屠戮;不管是夷族还是神明以及城市遗迹的场景刻画从头到尾说实话都没有被震撼到一丁点儿······有人说像是宫崎骏,说的刻薄一点,这货压根儿抄都抄不像,各种取景从夜空到淡淡的云彩,再到少年少女站在光芒氤氲的山坡上都深刻保留着浓墨重彩的秒速味儿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真是挺难过的,在秒速五厘米的时候,我认为新海诚是一个虽然不大牌、但是有着自己想法的一个导演,很端正的思维,能够流畅细致地表达。
但是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为了成全一些小情怀的情节场景设定,和不咸不淡的措辞音乐,让我有瞬间垮塌的感觉······再刻薄一句吧,这部动画的名字取得是真不怎么样,不止文不对题,而且特装文艺13
真心不喜欢。
画风一如既往的无可挑剔,配乐和主题曲也属上乘,但是剧情有些不知所云,新海诚你能不能不要学宫崎骏,只老老实实讲讲爱情就可以了
丧失本是常态,不执着于此世发生。怀抱缺憾,更好地活着。。但是,片名中的繁星在哪里~?
画虎不成反类犬。
3星给风景=。= over
转型大失败。剧情支离破碎莫名其妙,BGM也没有太惊艳,能看的只剩背景但是精致度也下降了。诚哥你还是回去弄小清新吧宏大世界观不适合您。
失。。。望 新海诚啊!
敢不敢不要都是云啊天空啊,这种景色没人才更好看= =结尾曲子很好啊。但是主旨怎么都让我觉得这个好像是宫崎骏。。。
新海诚这是被宫崎骏灵魂附体了?
诚哥你这是偷宫崎骏的人物吧(* ̄︿ ̄)。。 各种吉卜力。。
山寨的宫崎骏,又远没有宫崎骏的作品有冲击力,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结果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做好,导致整部作品乏味可陈。新海诚最拿手的爱情部分也没做好,根本不知道没见过几面的瞬是怎么迷倒明日菜的心的,整段感情太过突然而毫无说服力。这种风格还是不适合新海诚,新海诚以后还是好好弄校园爱情故事吧。
背景画得很惊人,穿插的几段音乐也不错,只是这个故事有点儿理解不了。
新海诚你怎么改拍韩剧了?
无论是画面还是故事性都没什么优点。有点模仿吉卜力的风格,让我想起《幽灵公主》,可是差太远了。
配乐不是一般的垃圾
老婆绵羊生日一起看的
诚哥你玩脱了吧,看在元首的份上2星加1星
这种烂片居然还有脸时长2小时!各种吐槽点好不好!没有共鸣好不好!假装很恢宏很煽情其实很恶心好不好!!
一次新的尝试,用“永恒”来探讨自己所追逐的“物哀”,可能观众不会怎么接受,因为“成也折中,败也折中”。新海诚并没有丢掉原有的情怀,而是了换个角度解读罢了。--短评《追逐繁星的孩子》『Tab』
剧情各种崩坏……瞬和明日菜的感情开始得过于迅速。女学生独自去男老师家里是各方都要避免的吧,不担心牵扯上性骚扰么?为什么会派不懂事的男孩子独自执行那么重要的任务?抽烟的镜头太多了,闹哪样啊?为什么夷族抓住明日菜和小女孩之后不立刻吃掉?还要放到充满阳光的广场里?期待落空,只剩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