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www.eygle.com/archives/2005/06/the_butterfly_e.htmlThe 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第一次知道这个名词应该是在大学的时候,然后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无关的两个事物。
看这部电影,源于一个朋友发来的一首歌: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
她一共发来两首歌,我说我更喜欢另一首。
她说如果你看到过The Butterfly Effect你就会喜欢这首歌,她说这首歌 sounds so touching at the end of that movie。
从网上下载了这个电影,在夜深人静的晚上,静静的从头看起。
开始的时候以为这是一个科幻片,片中埃文具有预知未来、穿越时空的能力,凯丽是他从小的恋人。
有一天他发现通过自己从小记录的日记可以回到过去,改变自己当初的行为,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他只有一个目的,和凯丽在一起。
于是他开始不停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重返过去,可是每一次他都失望的发现,他没有办法和凯丽在一起,并且实际上,如果他不断地努力,凯丽的人生反而可能变得更糟。
在最后一次时空旅行中,他选择了从第一见到凯丽时就恐吓她,从此两人再未相见,陌路天涯。
从一开始就放弃,也许这是埃文最好的选择。
最后埃文烧掉他那些日记,放弃了再次穿越时空,放弃了原本的挚爱。
这时候,Oasis的那首经典之歌悄然响起: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据说此歌曾被BBC选为英格兰战败之歌,用以安慰球迷).歌声中所传达出来的忧伤和伤感是如此动人,那一刻我知道,这其实是一部爱情片。
忽然就想起了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其实那不是喜剧,那片子会使你流泪。
The Butterfly Effect,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部爱情片,为了爱付出的牺牲最伟大。
如果你并没有看过《蝴蝶效应》的剧场版结局,请不要轻易的否定它,它绝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是像一句简单的剧情简介透露出的信息那样媚俗。
不可否认,《蝴蝶效应》是按照导演版的思路拍的,剧场版结局作为一个临时修改的妥协产物,尽管删除了男主角无生命线和男主角母亲两次胎死腹中的设定,仍然不可避免地与片中某些片段产生了自相矛盾。
但剧场版并不俗套,相反的,它映照着每一个普通的人生,它具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蝴蝶效应》是一部很特别的片子,一方面,其略显粗糙的情节设置和无处不在的细节硬伤使本片离完美尚有很大距离,另一方面,其巧妙的故事创意和真挚的情感诉求却使影片在情感上显得真实感人。
所以在我心目中,蝴蝶效应一直是一部非典型性经典作品,它不够完美,却引人入胜。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你希望改变什么?
”这是几乎每个人都考虑过的事情,在现实中,这一切只是空想,但“造梦”的电影创作让这个设想在银幕中成为了现实。
为了拯救青梅竹马的Kayleigh,Evan一次又一次穿梭回过去,试图去修复从前的疤痕。
时空穿梭是该片成功的重要因素,虽然当时时空穿梭的电影已经不再新鲜,但该片将时空穿梭的噱头作为辅料嵌入这样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影片中,则赋予片中爱情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影片的第一个大转折,出现在第47分钟,当Evan意识到他可以制造伤疤,也就可以使伤疤愈合时,他开始了自己的穿梭之旅,去修复曾经给Kayleigh造成的伤痕。
在Kayleigh的坟墓上,他轻轻地放上一束鲜花,还有那张写着“I’ll Come Back For You”的纸片,这个八年前写下的承诺,从此开始了另一层涵义。
时间在每个人的记忆中留下无法痊愈的伤痕,但若可以回到过去,能否抚平这一切?
在Evan看来,这应该是轻而易举的,第一次穿梭的结果,看上去的确很完美,新的现实中,他和她在学校过着幸福的生活,他对她许下共度余生的承诺,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铺洒大地,阳光下他们互相亲吻。
这是全片中最美好的一段,也是全片中色调最鲜明的一段。
阳光明媚温暖,阳光下的他们笑靥如花,氤氲光线中,画面完美得不真实,仿佛身在梦境一般。
画面暗示出这一切完美都是肥皂泡,破灭只需一瞬之间。
果然,Tommy的出现毁掉了Evan“创造”的世界,而这一切并不在他的控制当中。
不出意料,紧接着便是一次又一次地穿梭,可是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对他泼出冷水。
每次他希望让一切变得更好,没想到却越弄越糟。
没有人相信他的故事,Kayleigh也不相信,每个人都觉得,如果过去真能改变,现实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
一次次地穿梭,Evan经历了种种故事,坐牢,残废,朋友杀人,爱人堕落,母亲病危......终于明白自己一直是Kayleigh的羁绊,明白Kayleigh在没有他的世界里也能过得快乐,明白自己终究不是万能的神,可以改变过去不代表可以控制现实,终于明白生命之旅永远都无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遗憾则是每个人都无法自控的宿命。
有一次,Evan在穿梭中误杀了Kayleigh,新的现实中,日记不复存在,穿梭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个至关重要的设定导演却只是用一句话糊弄过去,有些失之偏颇。
如果没有这个设定的存在,主人公不会认识到穿梭的局限性和危险性,那么只要他精神不崩溃,就可以无止境的穿梭回去,这个故事也就没法停止。
而此时日记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盒儿时的录像带,那些中途的故事无法再行改变。
唯一的选择,是离开。
于是,最后的穿梭,最初的相逢,他吓她,她跑远,一切过往,从此化为云烟。
这个镜头,让我想起《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最后的雪中吻别,短暂时光中,心绪万千却无语凝噎,一声简简单单的Goodbye,道尽心中无限事,令人难掩唏嘘。
他终于修复了这道疤,代价是自己的离开,这或许已是最好的结局,如果已经放下,就无需再去改变,也无需再去忘记,从此之后,他将带着这些故事,去过没有她的生活,他将帮她记得,他们曾有过无比美好的一次。
Oasis的《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唱起,动人心弦。
歌声中,八年后,黄昏里,街道上,人流熙攘。
她和他相逢,却不曾相识。
夕阳西下,两个人擦肩而过,渐行渐远。
落日余晖映照尘世,黯淡,却真实,凄凉,却美丽。
这正是《蝴蝶效应》剧场版的魅力,也是我无法拒绝这份美丽的原因。
因为看导演版,我看到的是Evan的宿命,看剧场版,看到的却是自己的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悔恨于自己曾做过的决定,让生命随着蝴蝶效应奔向了无可挽回; 很多时候,我们幻想过回到过去,以为那样就能抹平记忆中无法忘怀的伤痕; 很多时候,我们在落日下离散,只来得及说声再见,就从此天各一方; 很多时候,我们放下,然后重生,终于发现那些遗憾与无奈在人生中,也是一种固有的美丽; 那时,才突然明白了相忘于江湖的美好。
夕阳笼罩下,这个故事,这个结局,残缺,却美丽无比。
因为,即使是落日的余光,也能带来,残存的温暖。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置锁定在现在,而所能改变的是过去的某些对于人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些集结点上。
改变的方式通过埃文记忆里对于那些点上已经丧失了的记忆;读着自己童年时代所写的那些日记,然后再回过头来回忆,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组建起那些点上的记忆,之后的记忆会因为这个点上的改变而全部重建。
从集结点上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被省略,直接从那个点上跳回到现在。
于是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就有如佛家所说的因果,只是佛家必须经过轮回几世的因果却在埃文的这一世里全部发生了。
假设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是一条连贯的直线的话,此因则彼果,环环相扣。
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
可是如果我们去改变之前的某个点上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因为这个点而改变了的人生会因为连锁反应而改变后面的许多点,更多的被改变的点,点点相扣将被改写的将是一整段的人生。
也因此,整个人生将变得彻底不同。
这也是混沌理论在这部电影里最基础的根本。
连锁性的蝴蝶效应和现实与过去不停地跳跃轮回。
环环相扣又不可逆转的征途,就这样在这部电影里展开了。
在电影里可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
可是把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映射到现实和人生里去,电影依旧必须遵循现实发展应有的规律来发展剧情,这样才能让电影的剧情那无数的可能性变得让人信服。
这部电影所略过的种种是所有那些可能性被更改了之后其漫长的发展历程。
于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埃文改变了那种种的可能性之后最直接的结果。
因果循环,此因则彼果,彼因则此果。
面对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人生,如何去选择呢。
之后的人生以及之前已经变成历史的人生。
抱着无限美好的愿望去修正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所有的人跟着也将变得更美好的人生。
我们的所有过错都将被修正过来,可是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更好呢,或者并不那么美好呢。
这也许将是所有的科幻题材关于穿梭过去未来的电影所有探讨的终极命题。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给我们提供了到未来去旅行的科学依据。
可是在狭义相对论的时代里,去到未来这样的旅程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可以去到未来,可是我们永远也回不到现在。
而十年后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又把到过去和未来穿梭的可能性提供了可能,之后他提出“虫洞”的概念又提供了可穿梭的道路。
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给我们构建了整个幻想平台的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也遵循霍金对于回到之后,物理原则下无法干预历史的法则。
如何去避免“外祖母悖论”就成了这部电影的首要任务。
其实这部电影也没有能够完全地避免“外祖母悖论”,埃文小时候的间隔性失忆虽说多少避开了这个让人难堪的局面,可是,埃文的人生历程依旧因为之前的改变而改变了。
在他填充他的空白的记忆的时候,他后来的记忆也就跟着不停地被重建,于是他的整个人生也都因此而改变,包括他周围所有的人也都跟着改变。
可是,这就依旧落进了“外祖母悖论”的盲点里。
也许,对于科幻电影的要求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要求它完全遵循在现有的所有科学根据里。
否则,科幻电影也许全部都将变得不堪一击了。
而且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也许离科幻电影还要更远一些,更多的接近幻想。
科幻是必须遵循某些科学原则的。
而幻想性质的电影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必要。
这也将是这部电影可以在电影里成为现实的原因。
或者说,本来就不应该对这样的电影过份地苛求。
完全可以抛开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以及“外祖母悖论”来看待这部电影。
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惊叹这部电影的编剧那个极其精美的设想以及导演对于镜头语言的娴熟功底了。
基于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疯狂,埃文所要做的是,在他记忆模糊的那些集结点上建起他应有的记忆。
而这些记忆建起了之后,他之后的记忆将因为蝴蝶效应而全部被改写。
于是他的人生也就跟着不停被改写。
这也是电影里的那个脑科医生对于埃文病情的诊断:人的记忆储存在大脑皮层里,而埃文的病是因为大脑皮层被压迫损坏之后,从那里开始重建他的记忆,而他的整个大脑皮层总在不停地被重建。
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对于埃文所遭遇的一切最科学合理的解释吧。
在埃文本身看来,他的人生可以用他的方式去不停地修正改变,而在其他人看来,他仅仅只是不停地重建自己大脑皮层里的记忆。
只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并不如同埃文所设想的那样,他的每一次修正总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于是,为了不至于因为自己的修正而让身边的人们也跟着遭罪,他所能做的是一次又一次地无法自拔地回去之前所有的可能修正的地方修改他和他的朋友们的人生。
上帝在旁边冷笑吗?
没有人知道。
只是人生似乎有着其无法被更改的规则前行。
也许可以说,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
知足,不想着去更改已经发生的一切而想着如何去改变以后的人生,这才是这部电影所以告诉我们的真正道理。
已经发生过的一切,也许,人生里每做的每一个重要的决定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而之前所有的已经决定了的一切,铸造了我们现在的人生,也许,上帝在替我们选择的时候,已经给了我们一条最好的道路,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所有的一切。
埃文所做的一切是有悖于上帝给他指引的那条道路的。
上帝在微笑,或者在冷笑。
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每一次努力的构建最终只是把事情变得更糟,只是,没有人会在埃文开始努力去改变这一切之前就告诉了他。
也许,就算告诉了他的时候,他也一样会去做。
人性贪婪。
第一次改变的确把事情变理比原来更美好一些了。
当然,有人会为此而付出代价。
可是,为了修正自己的人生之外朋友的人生不至于那么悲惨,埃文最终把自己的所有机会都用完了之后,事情糟得不能再糟了。
没有人的人生是完全美好而无缺憾的。
所以,也许,只有当我们认同了现有的缺憾之后,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而不至于不停地祈盼更美好更虚妄的一切。
埃文最终在看着他降生的时候父亲给他录的影像的时候,在他的记忆里,他把自己杀死在了母亲的胎腹中。
电影给我们展现了很多美好的景像。
在埃文死于母亲胎中之后,他的朋友们都健康地成长,都有一个美满的人生。
也许,这也是电影最终所能给我们的美好的虚妄愿望了。
只是,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个反思。
如果,我们都不曾来到这世界,是不是,原来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人们将过着更美好的生活。
降生,意味着改为周边其它一切固有的规律。
于是,因为点上的改变而产生了更多的改变。
这也许也是混沌理论所能带给我们最阴暗而可怕的逻辑了。
只是,换一个角度,其实,这个世间本来就处于一种平衡以及和谐的状态里。
抛开这部电影不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都是那种固有的平衡以及和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混沌理论里的蝴蝶效应本身,也是这个世界平衡以及和谐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如电影开始的字幕里写打出来的:据说,一些微如蝴蝶振翅之类的小事,能引起横扫半个地球的风暴。
因为存在,所以合理。
这本身,也是这和谐的世界的一个组成。
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我们的人生呢。
之前的种种已经成就了现有的这一切,而我们所能选择的,也许只有以后。
一个微如蝴蝶振翅之类的小事,其实,也能改变我们以后的人生。
不到最后一秒,你永远猜不到导演会给我们这样一个结局,这样一首主题曲。
最后我没有哭,也许你有,但我们都会在那短短的最后5分钟,像被一阵刺骨的寒风吹透衣领,寒毛直立,脊柱发凉。
第一次,他回到从前,为了和她在一起第二次,他回到从前,为了还自己自由,重新和她在一起第三次,他回到从前,为了和她在一起第四次,他回到从前,为了和她在一起第五次,他回到从前,为了和她在一起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他回到从前,为了让她幸福……即使无法和她在一起我不记得第一次看这片子是什么时候,总之一定是心智不成熟的年纪,所以记忆力,这应该是部非常无聊的片子,今天,25岁过半,重新再看,当那首Oasis的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想起,他烧掉所有的日记,在没有她的日子肚子成长,我们以为,那是他为了所有人,尤其是她的幸福放弃了和她在一起的愿望以及其它的贪念,结局就这样了吧,结果,当歌曲到了高潮,那句歌词响起……“cos all of the starsare fading awayjust try not to worryyoull see them some day……”让男女主人公在拥挤的街头擦肩而过,彼此心有灵犀的回眸,那是上帝对牺牲自己去换回别人的幸福的奖励,也注定了这部片子会让我们终生难忘。
就像我总是偶尔会想起,辛德勒名单中,拉尔夫·费因斯在优美的小提琴曲配乐中,端着枪坐在奢华的阳台上,随意的射杀楼下的犹太人一样,当声音和画面相配合,那种生化反应让那些镜头不经意间深深刻在脑海里。
也许,每个看完这部片子的人都会审视自己的生活现状,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或细小,或让我们痛苦的,都被无辜的罗列出来,去幻想如果不曾如何如何,也许这些事情都将不复存在,去换一个更加完美的当下……这不是片子的负面教育,相反,它告诉我们,生活不会像一面黑板,你可以轻易的擦去那些不如意的部分而仅留下其它美好的事情,也许有可能,但几率小到可以忽略。
即使上帝给我们这种可以改变历史的超能力,我们也必须去被迫接受那些改变可能会带给我们的,也许更加不如意的后果……比如,失去原来我们以为美好的那一部分……最后,可能我们宁愿没有那超能力,宁愿让自己相信,现在就是最美好的结局,所以Don't be scaredyou'll never change what's been and goneJust try not to worryyou'll see them some daySoKeep be on your wayand 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
We can't play God, unless we sacrifice ourselves.Who says, any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Who knows, the price of that anything.We can't change the past.Then how can we change the future?Coz what we will have tomorrow, all depends on what happened yesterday.I met you, a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love started growing in my heart.But it hurt you, it hurt everyone I care, it brought only sadness and broken hearts.I went to the past, trying every way to work it out.And I found, the perfect beginning, for the perfect ending, was thatI never fell in love with you, you never fell in love with me.We said hi, and we said bye, just like we never met before.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28378/?start=100
《蝴蝶效应》的主人公Evan从小表现出异常的失忆、杀人倾向等,并因为种种原因犯下许多不堪回首的错误。
在一次偶然事件中他通过阅读自己童年时期所写的日记从而回到了日记中的场景,他试图通过改变当时的情境来弥补这些过错,然而每次的改变都酿成了更为可怕的结局。
在一次次的“穿越”当中,Evan终于意识到所有的改变都会引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所有悲剧的导火索都是自己,所以最后他选择在母亲的子宫中自杀,阻止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也阻止了这所有的悲剧。
借鉴,不妥私信删。
我们小时候总会做错事,那些事情如同梦魇般存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压抑着我们的神经。
所以,我们总在事后企图改变经过,以至于我们渴望时光机或者任意门甚过其它任何东西。
想想吧,童年与伙伴们打各种类型的牌,玩各样的棋类,在对方吃定你时,你肯定慌慌忙忙摆着手:“不不不,不是这样的,我走错了。
”然后拿回那颗棋子,要求重来。
那么这个故事是在诉说着:我们全盘否定那些事实,最后我们会全盘皆输么?
《蝴蝶效应》,名字取得非常得体。
在蝴蝶闪动翅膀的刹那,世界变幻无穷,它在决定人类生死上,就已经阐明了世界的某种平衡力量在做为我们支撑。
刚开头我看不懂男主角伊万去见他疯子老爸时,他爸爸说得话,但到后来当伊万重返现场梦想改变未来,他爸爸非常严肃地说:“你不是上帝,儿子。
”可见他父亲也曾做过相同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尼采。
尼采后来也疯了,不是么。
所以我非常文艺的联想,或许伊万的名字预示着整个结局“已晚”,来不及了。
来不及篡改我们便已经毁灭了。
是的,当他回去将那个女士和那个婴儿救出,自己却断了手臂,在一切看似可以挽回的结局下,它已经将世界平衡的支点打破,因为他更改的绝非他周边人的命运,这包括了一个蝴蝶从毛毛虫变成蛹,大到某个地区的战争与和平。
如果你能改变现在的生活,你还敢去寻求更大的回报么?
看了豆瓣网友的评论:我的理解是,由于遗传因素(参考伊万的父亲),伊万母亲生出的孩子都是具有回到过去的能力, 包括之前流产了的伊万的两个哥哥(or 姐姐)。
从伊万的经历就可以得出无论怎样改变选择,结局都是悲剧这一结论,尽管有几个版本的结局还算可以,但最终结局呢?
我想只要看过导演剪辑版,都不会有太乐观的想法。
因此,在伊万的2位哥哥(or 姐姐)经历过类似埃文的数次时光倒流经历后,认识到不管怎样改变只能是sad ending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在子宫中勒死自己这样的选择。
因此我想说无论埃文的母亲怀孕几次,都会出现流产这样的结局。
其实导演剪辑版已经把主旨表达的很清楚了,就是无论如何选择,出生本身就是个悲剧,尽快其他版本做了一些折衷。
所以有回到过去做出选择能力的人都不会来到这个世上。
这是我比较赞同的观点。
其实说白了伊万的父母也挺悲剧的。
这部电影有着最精妙的一个构思。
而这个构思最精妙的设想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悔的机会。
没有任何人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满意。
所以,这部电影的最基础的设置,关于重来一次甚至多次的假想将给我们带来许多虚妄的幻想和无穷尽的渴望。
如果可能的话,我不去犯那样的错误,也许,我的人生会不会变得更美好一些呢。
就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可以像男主角埃文一样面对着一个可选择的人生,而如果真的可以这样的话,一切又将变得如何呢。
这种虚构的妄想仅仅只能停留在幻想里而已,或者停留在电影里。
而这部电影将告诉我们的是,其实,就算真的有一个这样的机会的话,一切,也许并不如同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美好。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置锁定在现在,而所能改变的是过去的某些对于人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些集结点上。
改变的方式通过埃文记忆里对于那些点上已经丧失了的记忆;读着自己童年时代所写的那些日记,然后再回过头来回忆,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组建起那些点上的记忆,之后的记忆会因为这个点上的改变而全部重建。
从集结点上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被省略,直接从那个点上跳回到现在。
于是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就有如佛家所说的因果,只是佛家必须经过轮回几世的因果却在埃文的这一世里全部发生了。
假设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是一条连贯的直线的话,此因则彼果,环环相扣。
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
可是如果我们去改变之前的某个点上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因为这个点而改变了的人生会因为连锁反应而改变后面的许多点,更多的被改变的点,点点相扣将被改写的将是一整段的人生。
也因此,整个人生将变得彻底不同。
这也是混沌理论在这部电影里最基础的根本。
连锁性的蝴蝶效应和现实与过去不停地跳跃轮回。
环环相扣又不可逆转的征途,就这样在这部电影里展开了。
在电影里可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
可是把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映射到现实和人生里去,电影依旧必须遵循现实发展应有的规律来发展剧情,这样才能让电影的剧情那无数的可能性变得让人信服。
这部电影所略过的种种是所有那些可能性被更改了之后其漫长的发展历程。
于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埃文改变了那种种的可能性之后最直接的结果。
因果循环,此因则彼果,彼因则此果。
面对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人生,如何去选择呢。
之后的人生以及之前已经变成历史的人生。
抱着无限美好的愿望去修正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所有的人跟着也将变得更美好的人生。
我们的所有过错都将被修正过来,可是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更好呢,或者并不那么美好呢。
如果重来一次,你会选择改变什么?
为了心爱的人和家人,他一次又一次地企图改变命运,命运却似乎象开玩笑般如此不堪一击。
当影片末尾近乎绝望的歌声响起时,我便哭得如同孩缇般无助。
心中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可以回到过去自己要去改变什么。
一开始的心念是什么都不愿意改变,可是当往事一同袭来,那些伤心的事如同决堤般顷泻而出。
此刻,似乎也只有眼泪才能抒发出心中的郁结。
所以明白了影片最终选择的结局是不认识对方,或许没有开始就没有过程,没有了甜蜜也就没有了痛苦,是不是宁愿没有出生在这个世上,才是对痛苦解脱的唯一办法呢?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拥有希望,人生有了目标就会有活下去的动力;人生最痛苦的事,也是因为希望,因为人性使然,永远会有下一个愿望,也永远活在了得不到的痛苦之中。
《蝴蝶效应》细节详解——致那些回不到改不了的过去莫萧/琪老三 公众号:潭影照初心
蝴蝶效应,2004年上映,很牛逼的一部穿越题材科幻电影,剧情上有九次穿越四条时间线,版本上分导演剪辑版和剧场版,剧场版还有三种不同结局,想对这种电影进行剧情详解,篇幅绝对也很牛逼,因此看官要有心理准备,大量文字以及图片即将来袭…… 流量预警 流量预警 流量预警
男主Evan患有失忆症,这种失忆是20岁的自己为了把现实变得更美好而重回过去所产生的记忆覆盖或者说篡改。
Evan童年时期跟随母亲一起生活,有两户很要好的朋友:一是Kayleigh(女主)&Tommy(女主的哥哥)家,二是Lenny(小胖子)家。
成年之后,Evan的每一次穿越修改历史,都是为了让上述这些人的人生能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影片一共有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是7岁,第二个是13岁,第三个是20岁。
影片前四分之一的时间讲述的男主艾文在7岁和13岁两个时间节点发生的若干事件,这期间Evan共有6次失忆,前4次发生在7岁时期,后2次发生在13岁时期,分别是:1、教室绘画事件
Evan画了一幅手刃监狱头目的画Evan在学校里画下持刀杀死两人的画,并失忆,妈妈得知后带他去看医生,医生建议Evan记日记以强化记忆。
2、厨房拿刀事件
妈妈因事要将Evan送到Tommy & Kayleigh家,临行前发现Evan在厨房持刀并失忆。
3、地下室拍*录像事件
到达Tommy & Kayleigh家之后,其父要用录像机给Evan和Kayleigh拍录像,Evan失忆,醒来后发现自己和Kayleigh都已赤身裸体。
4、见爸爸事件
医院出诊断结果,医生认为Evan心理压力过大,建议妈妈带Evan去看爸爸,在于爸爸相见时失忆,醒来时爸爸要掐死自己,看护人员防卫失手将爸爸打死。
丧礼回家途中,车窗外闪过一座座墓碑,生死相隔,时光流逝,转眼Evan已到了13岁。
5、雷管事件
13岁的Evan依旧和Tommy 、 Kayleigh、Lenny在一起,四人性格和关系已定型,Evan与Kayleigh相恋,Tommy暴虐,Lenny懦弱。
Tommy在父亲地下室里找到一只雷管,怂恿小伙伴去玩爆破,在Tommy和Evan的威逼怂恿下,Lenny将雷管放在了Halpern太太家后院的信箱里。
在等待雷管爆炸的过程中,Evan替Kayleigh捂住了耳朵,然后失忆,醒来时发现一行人惊慌失措在树林里逃窜,同时Lenny惊吓过度昏厥被送进医院。
事后Evan在记日记中笔芯无墨,寻找笔芯过程中无意发现爸爸用来穿越的相册和爷爷的死亡证明,铺垫出这种病症是家族遗传的。
而后随母亲去接受催眠治疗,催眠可以让他记忆重现,但效果不好,还落下了流鼻血的后遗症。
这期间Evan与Kayleigh、Tommy一起去影院观看了《七宗罪》,爱Kayleigh的Evan与恋姐癖的Tommy之间的矛盾终于恶化。
妈妈在去影院接Evan前看到电视里播放爆炸事件,雨夜归来途中告知Evan要搬家。
6、虐狗事件
搬家前,Evan与Kayleigh去看从医院里回来的Lenny,此时Lenny已呈现出抑郁症状,在得知Tommy并不在的前提下,三人去树林散步,突然看到远处有烟,走近发现是Tommy正把Evan的爱犬装进袋子里准备烧死,争执中Tommy误伤了姐姐,并暴打Evan一顿,Evan失忆,醒来狗狗已死。
搬家的时候Kayleigh痴痴跑来,Evan隔着车窗给她写下了I’LL COME BACK FOR YOU一行字……
伊人翘首空蹙眉,从此萧郎是路人,剧场版最好的结局的确是经过历史的修改,两人最终成为路人,但是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牛逼,是因为它有一个流传度最广的导演剪辑版,而这个版本,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因为人只有在悲剧里才能真正被满足。
另外,从爸爸要掐死Evan以及算命巫婆强调Evan没有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等迹象显示,只有死亡,才是最好的结局。
时间再次飞逝,男主20岁了,即将进入飞天遁地的开挂时代。
在开始飞天遁地之前,先介绍下Evan的穿越技能,他穿越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穿越是记忆重现,只是回到了当初的失忆场景,重现了当初丢失的那些记忆,未改变自己也没改变历史,醒来仍回到穿越前的时间线,对任何事都无任何影响。
如第1、6、8次穿越就是属于记忆重现。
第二种穿越是改变自己,就是在自己身上留下烙印,由于没影响到历史进展,所以醒来后依然会回到穿越前的时间线,如第2、4次穿越就属于改变自己。
第三种穿越是改变历史,生出新的时间线和新的历史,如第3、5、7、9次穿越。
好,现在开始穿越。
在初始时间线里,20岁的Evan是一名很受老师喜爱的心理学本科生,一次撩妹回来准备炒饭,不想妹子好奇心重,翻出了床底的日记本,并强行Evan念日记。
于是Evan就发现了自己能够通过阅读日记进行穿越。
为了不致叙述混乱, 每一个事件前都写上标号,第一个数字代表第几次穿越,第二个数字是重回到第几次失忆事件,最后的备注是穿越的类型。
1-6-记忆重现
第一次穿越是重回到第六次失忆事件,Evan重回到Tommy虐狗的小树林,见证了Lenny说的“I can’t get it open ”以及Tommy第二次恐吓Lenny的一句话,“Drop it or I’ll slit your mother’s throat in her sleeo”,这两句话很重要,可以印证男主的确穿越到了过去。
Evan此次穿越属于记忆重现,对历史没有影响,所以醒来之后那个怂恿他度日记的妹子还在眼前。
为了印证自己的穿越,Evan找到Lenny,此时Lenny已经是抑郁患者,但是Lenny复述了虐狗事件中的那两句话,因此让Evan相信自己的确可以回到过去。
2-5-改变自己
从Lenny处回到宿舍之后,Evan意犹未尽,拿起日记本再次穿越,此次穿越到了雷管事件。
Evan回到过去很震惊,松开了捂住Kayleigh耳朵的手,同时烟也掉在了衣服上最后在肚皮上留下了伤疤。
Evan此次穿越也并未改变历史,只是目睹了雷管炸死Halpern太太及其女儿以及Lenny被吓晕的场景,但是改变了自己,肚皮上留下了伤疤,此处伤疤是为后续的监狱风云做铺垫。
Evan回到现实后又打电话到Lenny家,但是Lenny病情加重,其母拒绝Evan再次造访。
恰好此时Evan妈妈到来,Evan向妈妈咨询了一些关于爸爸的往事,意识到爸爸也是在20岁这个年纪开始穿越,而后一同去算命,女巫看完Evan手相之后说他不属于这个世界,没有灵魂。
妈妈很伤心,出门抽烟——抽烟也是为了另一条时间线里妈妈因悲伤过度抽烟以致肺癌晚期做铺垫。
妈妈告诉Evan之前流过两次产,隐约中也暗示了或许Evan的哥哥或姐姐也曾来到过这世上,也曾经历过许多起伏跌宕,也曾想回到过去弥补错失,但是都未能如愿,都只能选择在来到这世上之前结束性命,因为只有没活过,才没有悲伤,才不会给别人带来悲伤…
困惑中的Evan找到初恋Kayleigh,发现其过得非常不好,当Evan问起童年时第3次失忆,也就是地下室拍*录像事件的详细过程时,触动了备受恋童癖父亲折磨的Kayleigh的伤心处,Kayleigh痛苦地责备了Evan,并于当天夜里自杀。
从Tommy的留言里得知这个噩耗后,Evan参加了Kayleigh的葬礼,并把少年时那张I’LL COME BACK FOR YOU纸贴在了Kayleigh的棺木上。
这似乎昭示着Evan想弥补悔恨的决心——我一定会“回去”找你,回到更早的以前,不是仅仅兑现我的诺言,而是让你此生不再承受苦难。
于是Evan为了今天得更美好,开始不断地穿越到过去,一次又一次,直到不得不驻足在生命的起点,向着那一条自己无法参与的人生路,含泪微笑。
第一次改变过去:为了爱情。
我们或许都有这种想法,如果我当时能像今天这样成熟,我一定可以更好地爱你,一定可以不再让你受委屈3-3-改变历史
Evan回到了第三次失忆之前,跟随Kayleigh的父亲来到地下室,当Kayleigh父亲不断催促他们脱衣服时,Evan悄声对Kayleigh说捂住耳朵,然后用当年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气度,一顿气吞河山义正辞严,直接把恋童癖父亲说慌了,谎得一比的谎。
最后还不忘教导色鬼老爹要严厉管教有虐待倾向的Tommy。
穿越回来后的Evan照例是要流鼻血的,同时还发现发育很成功的初恋赤果果地躺在自己身边,幸福来得好突然,于是轮到Evan谎了,处理鼻血的时候遇到了初始时间线里Kayleigh打工酒吧里的女子(此处有惊喜),此时已成为了Kayleigh的同学,这个细节表明,穿越修改历史所造成的影响使不可估量的,也许会改变所有人的命运,这就是蝴蝶效应。
春风得意的Evan决定向Kayleigh求婚,突然被兄弟告知自己的车被砸了,从挂在倒车镜上的狗狗项圈Evan和Kayleigh都知道了砸车的是Tommy,夹杂着初始时间线里对Tommy的矛盾,在最后的争斗中,Evan杀死了Tommy,最终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由于颜值不错,不得不拣肥皂,拣到心力交瘁后欺骗虔诚的狱友,说耶稣托梦给他要让狱友帮他。
4-1-改变自己
由于日记本被狱中兄弟帮抢去,所剩的几页纸没有记叙关键事件,无法改变过去,所以Evan只能回到第一次绘画失忆事件,带着菊花残和满地伤,Evan穿越后愤怒地画下了自己杀死兄弟帮头目的画,并刺穿了自己双手,由于这一次穿越也只是像第一次那样仅仅在自己身上留下烙印,并没有改变历史,同时电影所设定应该是在哪时间线穿越,如果历史未变,就只能重回这条时间线,所以,Evan带着伤疤重回到了监狱。
另外,如果没改变历史,也不需要流鼻血。
第二次改变历史:这一次改变历史可以认为是为了自己,因为自己把美好搞砸了,身陷囹圄菊花残,美人伤怀情阑珊……回去吧,无论回到什么地方5-6-改变历史
虔诚的狱友看着面前的Evan晕了几秒钟后两只手的掌心都立马出现了疤,感觉主终于召唤自己了,是时候上刀山下火海了,于是拼命帮助Evan干掉了采菊铁栏下的兄弟帮头目。
Evan拿回了日记本,由于探监的妈妈只带来两本日记,所以他并没有太多选择。
这次Evan再次回到了第六次失忆的树林虐狗场景。
Evan提前为Lenny找到了一个锋利金属,叮嘱他割断绳索以自赎,然后一起去制止Tommy虐狗,争斗中这次Tommy失手毁了姐姐的容,而后Evan再次诸葛亮上身,一番正义凛然义正言辞后,Tommy悔改了,主动解开了绳索,没成想心怀愤恨的Lenny却从背后干掉了Tommy。
这条时间线是最悲催的,Tommy死亡,Lenny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Kayleigh由于备受父亲虐待加上毁容最后沦落成妓女。
在这条时间线里,Evan去见Kayleigh之前还有过一次穿越,不过仍只是历史重现。
6-4-记忆重现
Evan读到了见爸爸的那段日记,重回当时见爸爸时的失忆场景,告诉爸爸自己能够把这一切修改好,但是经历过多次穿越但并未成功的爸爸知道只有死亡才是最好的开始,所以想终结掉儿子的性命。
重回现实的Evan去见Kayleigh,悔恨自己总是一次次毁掉别人的生活,于是决定再次重回过去。
第三次改变历史,可以说是为了友情,为了拯救Lenny、Kayleigh甚至Tommy,潜意识里也许之前的悔恨让Evan想牺牲自己完成一次救赎,所以这次他回到了雷管事件。
7-5-改变历史
Evan回到了雷管事件场景,他跑出去提醒Halpern太太不要靠近信箱,而Tommy被感召,也跑出来扑倒Halpern太太避免其受伤。
在这条时间线里Lenny没有受到雷管事件影响,Tommy也从此一心向善,虽然Evan被炸残,虽然心爱的Kayleigh选择了和Lenny在一起,但是看着自己所关心的这些人都幸福美满时,Evan的内心是满足的,
他甚至想一死以求解脱,然而当发现在这条时间线里妈妈因为自己伤残而伤心抽烟过度以致肺癌后,他不得不再次修改历史,以拯救自己的至亲,不过在这次修改历史前他有过一次失败的穿越。
8-2-记忆重现
这次穿越回到了去Kayleigh家之前在自己家里厨房的场景,他想带着一把刀,去毁掉那根雷管,这样就不会有爆炸事件,自己也就不会被炸残,妈妈也就不会因此患上肺癌。
但或许是因为被妈妈发现扰乱了修改历史的进程,这一次穿越并未成功修改历史,只是实现了记忆重现。
第四次改变历史:为了亲情,为了至亲。
9-3-改变历史
Evan回来到地下室拍*录像的场景,他依然是去找到了雷管,并点燃恐吓恋童癖叔叔,争执中雷管落地,被Kayleigh捡起,雷管爆炸,香消玉殒。
历史再一次从一开始就跑偏了……在这条时间线里妈妈虽然得救,但是爱人早亡,自己也被关进了医院,Evan想再次重回历史,但是发现已没有了日记,从医生口中意识到穿越似乎不一定看日记,看任何有关历史的图片、影像或者文字或许都能实现穿越,于是他让妈妈带来家庭录像。
并准备最后一次穿越。
终极穿越之导演剪辑版
电影里终极穿越首尾相应,导演剪辑版观看的是妈妈的生产录像,Evan重回母亲子宫自杀,因为经历过痛苦之后发现,痛苦的根源正是自己。
这个版本是影响力最大,流传度最广的一个版本。
享乐无止境,欲求终极穿越之剧场版
剧场版里,Evan观看的是家庭聚会视频,第一次见到Kayleigh,妈妈让他去打招呼,Evan重回到这个场景,带着几度时光轮转下心灰意冷的释然,狠狠咒骂了Kayleigh,并望着Kayleigh的背景道了声再见……不能给你未来,我还你现在,最后的疼爱就是手放开……剧场版的时间线里有三种不同的结局:结局1:重逢,未相认
结局2:重逢,相认
结局3:开放式结局,Evan转身随Kayleigh而去
蝴蝶效应这部电影虽然属于科幻,但更像是披着科幻的外衣讲述了一个有关宿命的故事,我们都有过回到过去的冲动,都想重新开始做个更好的自己,然而宿命横亘在前,不管你怎样做,无论你做怎样的选择,最终都避不开无休无止的挫败伤痛。
最干净的办法就是从未来过。
这似乎有些悲观消极,因此圣贤又谆谆告诫我们,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告诉我们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然而这个世界之所以有那么多道不完的悲欢离合,就是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此乐观向前,总有许多人活在了或悲或喜的过去,也有很多人活在了亦真亦幻的未来,即便想牢牢把握当下的,也不断经历着各种阴差阳错……一旦我们对命运较真,命运就会教我们做人,所以落尽那些矫情的悲喜真假,来到这世上只不过《活着》二字,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长大了就变成了牛……未来的可能性总有很多种,就像此刻心中燃起的向往,指尖敲下的文字,在或近或远的来日,也许早已散落成尘连我自己也记不起,但若是痴痴傻傻地坚持下去,也可能流淌出万卷长河,也可能积淀出不朽华章。
未来让人惶恐,也让人期待。
想看更多更详细的烧脑电影解析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潭影照初心”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某地上空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长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彼地发生一场暴风雨,以此比喻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往往因一点点微小的因素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
在电影《蝴蝶效应》中,主演埃文和他的“神经病”父亲一样,患有间歇性失忆症。
他经常做出一些奇异的举动,比如无缘无故地拿起刀,吓坏她的母亲,自己又不记得。
从小到大,埃文受到这种病症的折磨,他经受重大刺激的几次经历,都被他忘记了。
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医生提供了一种方法给埃文的母亲来帮助埃文的治疗,就是让他写日记。
从此,埃文从一个几岁的孩子,一直写到长大。
每个生存于这个世界的人,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回忆。
在其中,有着许多你想要将它遗忘的不好的片段,正如埃文所说的“大脑拒绝接受”的片段,而我们的大脑没有埃文大脑的“超能力”,毕竟间断性失忆患者并不普遍。
“你不能扮演上帝”,每个人都无法完全掌握未来,能够做的,是活在当下,将已经发生的作为教训或让他们永远停留于回忆阶段,毕竟,生活最最重要的是活下去,既然决定活下去,又何必让过去的那些改变不了的事情来影响自己?
蝴蝶效应突然让我意识到,现在的林林总总,上天自有它的安排。
也许我们本不应该改变过去,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未来还不明了。
其实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婴儿版的结局很震撼,也是最能呼应影片中各种线索的一版,但倘若一开始便没有出生,其实也是另一种圆满了不是吗?个人更喜欢擦身而过的结局,遗憾才是人生常态。
或许,我也应该用脐带勒死自己
在2012年回家的火车上和同车的几人一起分享的,祝他们快乐。
影片拍的挺赞的,但我真的不相信,自我否定是美好生活的基石。
囧,浪费老娘时间空间.!
其实大话西游里就看过这个效果了
绝对的经典之作,现在才发现男主角的了不起,他做了一个男人为他爱的女人能做的最了不起的事情——让她忘记自己
确实不错四个结局里面还是剧场版的好些 导演剪辑的太残忍了一些故事会更加讲不通 好吧 其实这就是个恐怖电影 每次回到过去又修复然后世界改变还是不错的创意 不过裤衩真心没演技。
看的导演剪辑版。原来还以为本片有一定神剧地位,结果发现很庸常。库彻出演的片子总脱不了青春剧的影子,剧本、表演各方面都肤浅了些。话说蝴蝶效应本来是对动力系统对初条件依赖性的一个不太精当的比喻,在这里完全被文科生编导搞成了变种宿命论,而且还是单因素决定论,大失其旨趣啊
一个朋克式的表达手法,所有的一切都显得夸张而合理,其实混沌原理在此刻只是一个承载导演想法的载体,但处理的效果却令人深刻.也许大多数人会接受以oasis唱的<stop crying ur heart out>作为结尾,人海茫茫的回首把一个人性的话题简化为一个爱情主题.但就我个人来说,我更钟情于导演剪辑的另一个结尾,一个悲情式的牺牲,everything has gone with the wind,留给人无尽的深思...if you wanna make everything perfect, you'll just mess up.
我总觉得没有评论得那么好,形式新一点,其余的就是来来回回乱扯嘛!
对那些主角记忆错乱、人格分裂、现实和虚幻不分的悬疑片开始厌倦。
我觉得最后闪回婴儿死了之后其他人的晒幸福生活片段是个大败笔。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其中有些逻辑就太扯了,应该把观众忽悠的不知道到底是真的还是神经病发作嘛~这里Ash的造型不好看 我喜欢相见恨早里的他!
里面有OASIS的歌。不错。
故事有趣但较随意,较松懈。可调动人的娱乐。
初中时就听过“蝴蝶效应”这个词,觉得很神奇,没想到同名电影同样给了我一个惊喜。这片拍得很刺激,经常会突然转到一个骇人的画面,吓你一大跳~~
也许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每次看它都是无比纠结~我难过><
忒TM一惊一乍的,完全是一恐怖片!!不得不承认很多恐怖镜头我是用快进才得以止住把碟子从碟机退出的念头。看完碟子直接就想给掰了扔垃圾堆
逻辑弱,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纯粹当爱情片来看的,最爱一个人,不是要让她永远和你在一起,而是让她不会受到伤害
拜托你每次开始前,多做功课准备充分点,毕竟都是人生大事,人家一个策划还有多份应急备案呢,懦弱脑残就别玩穿越。后面几部都不会看了,我相信都是一个套路,无非是预想赶不上变化越改越糟的人生,自己都深陷泥潭就别在试图摆布别人的人生。剩饭炒得太多次就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