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一轮明月

一轮明月,弘一法师

主演:濮存昕,徐若瑄 Vivian Hsu,李建群,尹治,胡光子,刘伟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5

《一轮明月》剧照

一轮明月 剧照 NO.1一轮明月 剧照 NO.2一轮明月 剧照 NO.3一轮明月 剧照 NO.4一轮明月 剧照 NO.5一轮明月 剧照 NO.6一轮明月 剧照 NO.13一轮明月 剧照 NO.14一轮明月 剧照 NO.15一轮明月 剧照 NO.16一轮明月 剧照 NO.17一轮明月 剧照 NO.18一轮明月 剧照 NO.19一轮明月 剧照 NO.20

《一轮明月》剧情介绍

一轮明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日本留学多年的李叔同(濮存昕 饰)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成功,他为共和欢呼,并出仼《太平洋报》副刊主编,憧憬国家美好未来。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国家陷入军阀混战,李叔同也从穿洋装的主编转变为懦雅的布衣君子,以教授书画为业。其间,培养了丰子恺(尹治 饰) 、刘质平(胡光子 饰)等一批日后的艺术名家。此时的李叔同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遁入空门,法号弘一。闽南佛学院太虚院长(刘伟明 饰)与弘一法师都有宏大的志愿,虽门派不同,最终却殊途同归。抗战爆发后,身患重病的弘一法师仍坚持抗日救亡运动,并谱写救亡歌曲鼓舞士气,1942年10月13日,一代大师驾鹤西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五个堕落的男女存身风云大人的防具店第二季浮生梦谢达看脸时代黑暗处漫长的告别填词L在哥伦布恶作剧之吻天降小厨娘神话任务第二季一个不落荒原第三季绝命孤帆黑帮团伙黄金时刻最佳卡司摩托竞技会猫物件穿越玛格丽塔棒球大联盟第三季无人机大战废品飞车一颗颗眼泪都是爱海豚总动员学院传说之三生三世桃花缘

《一轮明月》长篇影评

 1 ) 碎片记录

《一轮明月》碎片记录明亮的月亮从小环境优异我的母亲很多,我的生母很苦,愁眉苦脸。

要是你爹还活着,听见你弹钢琴该有多好啊。

清政府割让台湾…叔同忧国忧民,心地善良,刚一踏上人生旅途,满眼看到的尽是苦难。

他坐上火车,窗外是疾苦的农民在人力犁地。

火车开一半,突遇黄河大堤决口,眼前这就像人间地狱。

叔同喜欢听戏,看得出来也喜欢京剧名伶,结果母亲做主让叔同娶了一个茶商的女儿。

他杜绝仕进之心官宦之途 列身票友出入梨园,消磨青春时光。

李叔同上台唱京剧,杨翠喜不舍去了官府。

因为袁世凯用十万两军饷买她向载振行贿。

就此一代名伶消失在京剧舞台。

1898年上海叔同在那里待了八年,北望津门,正经历庚子事变,家国沦丧。

上海却歌舞升平,十里洋场。

许多文人在此沦落天涯。

叔同为大家赋诗写歌,聚会中偷偷关注一个女子,女子也仰慕他破有好感。

他有意填补法学界介绍国际公法和私权的译著,只是认为自身日文底子薄。

蔡元培认为翻译法学著作光缜密和准确性远远不够,强国对弱国不守公法。

叔同认为公法虽多但只对强国有用,弱国不能只依靠公法侥幸图存,要自立自强。

他和黄炎培等人办沪学会,用知识积弱扶贫。

同时也通过特殊方式宣传民主思想,搞新学科等。

突发意外,蔡元培在逃,黄炎培劝叔同一起逃往日本。

叔同拒绝,不愿丢下生病的母亲。

0:15:05这个镜头设计得好。

女子想和叔同一起买年货,他拒绝说家里母亲生病妻子一人应付不过来。

她送给叔同一份礼物。

母亲有愧,知道叔同这些年过得不快活,她不该做主娶了茶商的女儿。

希望叔同以后尽管做自己喜欢的事…母亲去世后,叔父讨论的居然是:叔同的母亲是侧室,棺材怎么能从正门进来。

叔同认为这些陈规陋习该改改了,作为名门望族,言行举止会得到外界关注,也影响着外界,他做了个榜样。

葬礼上叔同亲自为母亲弹钢琴歌唱后来他去了日本才华横溢…出书立著…促进中国文化教育领域的发展演话剧义演赈灾他认为“没有富有灵性的模特,就没有天才的画家”这是一个整体。

1911年,回到了上海太平洋报停刊,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1913年 杭州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我是李叔同,这学期负责你们的图画,音乐课。

丰子恺你为课代表画裸体,遭到议论,在当时不开放的年代图画课困难重重。

叔同开始产生羡慕僧侣的生活,想充实断食,脱胎换骨。

长亭外,古道边…这是他人生无数次送别的写照。

1916年 虎跑寺他已经开始断食了,并记录。

夫人来信他也不回。

他尽力了,不愿再教书,认为灵魂的解脱才是首要任务。

他想出家做和尚。

他对妻子说,多少年了,你是我的好妻子,我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对不起…我是中国人我只做中国的和尚。

人生如常,如暴病而死,想不抛也做不到。

1918 灵隐寺你已是三宝弟子 弘一西湖上,他与妻子各在一条船上我就要回国了好叔同请叫我,弘一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叫爱爱,就是慈悲。

1921 温州庆福寺寂山长老:佛教八万四千法门 你为什么偏修律宗弘一罪孽深重,出家又晚,非酷戒不足以灭障,更何况,律宗博大精深,惟其了解,才知道进退。

拜师印光大师厦门普陀寺创办佛教养正院《三宝歌》1937年 青岛 湛山寺不可受而不持泉州开元寺身为佛子 危难之时 不能共shu国难于万一,不能为释迦如来找到一点体面。

他挚友也入佛成居士。

万岁万岁,五千年国…护生画集三郎,回家吃饭啦,他叔同也要回家了,陀螺转…他走在万千烛光中…

 2 ) 爱,就是慈悲

印光法师对弘一法师说:“要惜福呀!

”泪珠滚滚而下。

闻之。

《一轮明月》票房惨败,败就败在太想好。

犯了高、大、全的通病。

怎么再现弘一法师?

其实多年前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就指明了一条再清晰不过的脉络。

物质——精神——灵魂。

丰子恺说,人生的活法可以分为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指衣食,精神生活指文学艺术,灵魂生活指宗教。

李叔同就是沿着这个楼梯一步一步成为弘一法师的。

可这片子却像流水帐似的罗列堆砌法师的求法过程,如同跑马圈地般狂奔不止。

法师苦修律宗,以求普渡众生,一生所求就是持戒修律,这些在片中简直有点刻意淡化,是陈家林太根红苗正?

或是另有隐衷?

嘿,剪刀手爱德华?

如果把此片当做弘一法师求法的纪录片,入世出世前因后果表述坦白,却又加入了红尘世事。

从时空感来说,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如从高处一扫而过,空泛而层次单薄。

导演大方向的把握准确,细节处理却粗糙随意,心理层面刻画太少,这种大而化之的表现方式对史政经或许正合适,对弘一法师这样的题材未免有些简单粗暴了。

看片过程中多次感觉到导演如迷途羔羊几番挣扎,有心无力无的放矢。

李叔同了却尘缘,事实上的确有避世之意。

那样的时局那样的世事,悲天悯人跟无能为力的冲突苦恼煎熬,惟以佛经解心魔。

这是他的法子。

他的处世哲学跟叔本华有些类似,因为昏沉中清醒,苦事中顿悟更觉悲剧。

所以他要修律宗,非苦行不得减孽。

他选了明义渡人的道路,所以他能解脱。

否则恐怕他只会跟梵高一样,最后一句话:痛苦永无休止。

呃了。

所以他是勇者。

勇者才敢于直面自己。

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事实上只消那一句:“要惜福呀”,就足以让人顿悟。

可惜啊,静止的力量从来都让人小觑。

点题的便是弘一法师回答妻子的那句:爱,就是慈悲。

于身边人是绝情的,也是不负责的。

可是她唯有放弃。

对弃世者而言这也是一生必须背负的罪孽。

这也是自私么?

可是无可设法,爱了就要承受。

只有被迫的婚姻没有被迫的爱,从爱中索取甜蜜就必将付出痛苦。

双生子买一送二啊,笑笑。

佛经有曰:‘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

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不可缺一。

’此为三无漏学。

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

三学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获得慧的手段。

只有获得慧,才能达到最终解脱的涅盘境界。

律宗修戒,禅宗修定,最终目的就是有厌、无欲、见真。

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法,获得智慧解脱。

弘一法师辛苦整理的律宗经卷现在也广有流传,想必西天也是欢喜的。

*** *** ***禅宗始祖摩诃迦叶于灵山参破世尊拈花微笑,世尊遂以此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之。

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

”——《大梵王问佛决疑经》“正法眼藏”亦名“涅槃妙心”。

释尊入禅宗最高三昧加持会众,并拈所献金花示众,看谁能领会其旨。

迦叶尊者,独契涅槃妙心,开出清净莲花,是真具正法眼者。

拈花幻像如如不动于袤广无极,色即是空,无不是空,空空如也,意会无言。

日本禅宗有个故事。

两个日本和尚走在路上。

他们来到一条涨水的河旁。

一个年轻漂亮的日本女郎穿着和服站在河边要过河,但是看着湍急的河水一筹莫展。

一个和尚说:“我可以帮你吗?

”女人说:“我想过河。

”和尚抱起她,把她扛在肩上,过了湍急的河流,把她放在对岸。

他和同伴就继续往庙里走。

那天晚上,他的同伴对他说:“有个事我得跟你说道说道。

作为和尚,我们已经发过誓的,对于妇人连看都不可,更不要说碰她的身体了。

今天过河的时候,你看了而且碰了。

”另一个和尚说:“老兄,我已经把她放在河对岸了,可是你还在头脑里抱着她啊。

”有佛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其实放下,对红尘纷扰中的纭纭众生而言,何其难啊?

无天,无地,无我,无心。

无不是真纯,无不是真我,无不是真天地。

唯有性空,即心即佛。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主旨为心性转变。

《六祖坛经》敦煌本慧能曰:“若欲修行,在家亦得。

不由在寺。

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

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本方。

”王朔怕是很得了此经的要义,所以才解了他自己的〈六祖坛经〉。

西西。

 3 ) 在寺院机缘中看完一轮明月

前半生,引西方油画、钢琴、话剧于国内,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

衣食无忧,物质自由。

精神丰富而超然。

如果不是特殊时代让他不得施展和安住,可能世间多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家。

探寻灵魂的追求之后,断食,皈依佛门,心之所向,修行律宗,以苦行自渡且度人。

我辈生既无战乱,也无灾祸,如此福泽,难静心,在看大师的时代更觉得惭愧

就电影编辑而言,分为出家前vs出家后就可以了,精神世界的极致和我们目前还无法理解和达到的修行的辛苦的对比,惊艳卓绝的才华和谦卑的苦行的对比。

 4 ) 述往事,思来者

近来被疫情和严酷的加班折磨的很惨,总觉得被生活的齿轮不停的传动着,不能停歇。

于是再度翻看起弘一法师的文集和影视资料,想寻找一些慰籍。

弘一法师的文集一次我去普陀山还愿的路上,在机场书店购得的。

我原本以为佛家讲究“四大皆空”,要求人们放下和出世。

但是第一篇翻到的就是弘一法师劝后辈学子勇猛精进的文章。

学佛讲人生随缘,亦要惜缘,恰如此片。

节奏舒缓平淡,我们仍能体味到弘一法师或李叔同都是极认真的人。

才华横溢而又认真,也许才能修得律宗,天分和修持相得益彰。

对学佛之人,佛缘电影,也可从戒、定、慧的角度观之,收敛尺度透露着对弘一法师学律身份的尊重,不敢以虚妄越雷池。

起伏太大,也许反而失掉智慧,就像妙莲说弘一太张扬一般。

看了这些内容让我的心稍微安定,更关注当下。

总之,要谢谢电影的创作者给了我更多的体悟。

 5 ) 缘起在我心

关于弘一法师,最先接触是在南怀瑾的著作上,刚开始我是无法把这个法号与李叔同这个大名联系在一起的, 记住的也是他的讲义大意,更多关注他的优美诗句。

我常常在想,是怎么样的人,可以修养这么多门高超的艺术造诣,如果有转世一说,他肯定在轮回长河中保留了完美的记忆。

但是他只是一个孤独的人。

无论是年幼严明的家教,还是在上海躲避战乱,还是最后和他认为是天生注定的姻缘的雪子相拥时,依然孤独。

这种精神上的无所依使他决定抛弃俗世繁华,探究佛理真相。

有幸在灵隐看过大师的真迹,字型很飘逸寂寥。

还很幸运有这样一群文艺工作者,把大师的一生讲述出来,虽然电影时间有限,很多的情节要查阅资料才能理解,但是在心情低落,觉得人生苦闷时,看这个电影,让人心中充满平静。

只缘尘世爱情姿,莲座现身月上时菩萨尽多真面目,凡间能有几人知发慈悲心,做自在人。

虽然大师生于乱时,在世时并未得自在。

 6 ) 天心月圆

“爱是什么?

”“爱是慈悲。

”世间男女执着的情爱,究竟是该舍还是该得。

握在手中的是对方的爱,还是一个缥缈的幻觉。

承诺有时太过沉重。

能看尽世间繁华,超离浊尘,遁入空门,何等福报。

 7 ) 看后感

拍得和演得都特别的风轻云淡。

导演在那么多丰富的素材和时代背景进行选择,想起来都觉得困难。

最主要的主线还是都有,包括:演茶花女 / 亲近的弟子和朋友 / 教书 / 跟妻子的别离 / 出家 / 修行其中好几个场景平平静静的,却很让人感动,比如他将要出家的时候,当人问起难道就舍得你的妻、子么?

濮存晰演的弘一法师回答:譬如人得了暴病, “”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 。

世上多少想不开的事,均可依次想通。

为母亲唱歌那一段也很感人。

在闭关的时候,在河边洗漱的时候,整个节奏都是一种不紧不慢,不卑不亢的淡然感。

濮存晰演弘一,茶花女是扮演得不够柔美,但是其他时候挺拔的身板都特别有气质。

细想弘一法师,并不是那种不愿意理会世事和红尘的人,以前看他写的字,就以为他是那种柔柔弱弱,不爱过问世事的一个书生,老了就是那种性情孤傲的枯树深井一样的高僧。

但实际弘一法师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感情很丰沛的人,即使是收敛,也会有光普照到周围。

何况他并不在意世人的眼光,只是按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去行事,更有一种与众不同之处。

其所做的好多事都可以称得上惊世骇俗,但你会知道他不是刻意的要如此,优秀的人就如同“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

当时在天津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里买过一套书签,他写过的很多句子都很值得放在随手的地方随时看看。

“悲欣交集,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都是弘一法师讲过的很有名有很让人回味的词句。

选了一轮明月作为这个电影题目,也许就是觉得弘一法师本人就如果明月一般,自性皎洁,光辉难掩吧。

 8 ) 索性做了和尚

记得当初也是在电影频道看到有关拍摄这个电影的报道,还说濮存昕拍这个电影深受其影响。

说实话,对李叔同的兴趣是由余秋雨的文章带动的,从他的文章知道《送别》是他填的词。

以前仅仅知道他是个名人,至于怎么有名,为何有名,并不了解。

后来就买了他的传记。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关于他的传记,不过,是记实小说性的,也就是说,作者根据李叔同,弘一法师的生平,以小说的形式写,更像小说。

后来,对他的了解多了起来,对他的敬意也多了起来,特别是他专选最苦的律宗来学,并最后成为律宗的一代大师。

还有他习佛后的各种故事,言行,都让人肃然起敬。

而入佛门前,也是名响四海,而且放浪形骸,很风流洒脱,而且精通六艺,真是一代名士。

不过,电影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下他的生平,而他的人生是如此丰富多采,这样一个电影要想把他这样跌宕起伏人生,以及他的人格魅力表现出来,实在做得比较牵强。

片中很多镜头只是简单地把与他有关的一些言行记录搬上了银幕,并没有深入挖掘他,这是蛮遗憾的地方。

其实可以拍得像《甘地》一样好。

不过,观众能通过这个电影一窥一代大师的风采,通过零散和点滴的故事让对更多的人对他有更多的了解,倒也不错。

希望以后能再拍,拍长点,更深入点,更好。

PS 通过弘一法师的言行,我们当代的佛学人士是不是应该对照一下他的行为,反思一下自己的呢?

归皈了佛法僧三宝,受众人供养,是很好的待遇,所以就有虚云禅师不坐轿,弘一法师用树枝刷牙,凡事亲力亲为,他们深知他们应该对得住这份难得的福份。

想到了最近大悲寺和少林寺对比的贴子,再看看这个电影,很多事,一目了然。

 9 ) 《从濮存昕的电影,认识弘一法师》

《从濮存昕的电影,认识弘一法师》http://www.douban.com/note/537681511/

 10 ) 明月清风照我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轻快明朗的歌,是我对李叔同大师的初印象。

近期看的电影《一轮明月》,才正式带我走进了这位大师如梦似幻的传奇一生。

电影的开场,一枚陀螺映入眼帘,年幼的李叔同在家中甩打着陀螺玩乐。

电影的结尾,年迈的的弘一法师,在桥上深情凝望着一孩童乐此不疲地玩耍着陀螺,就如同看见了当年的自己。

岁月荏苒,浮生如梦,人生一世只在呼吸之间。

当年的李叔同,成了今日的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的一生,让我不由得想起苏轼写的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弘一法师的心中始终一份坚定,这份坚定始终是忠于自己的,是深深嵌入家国情怀的。

李叔同的亲生母亲是大家族的侧室,身份地位低下,李叔同曾说:“我的母亲很多,我的生母很苦。

”生母过世后,李叔同不顾家中长辈反对、世俗偏见与陈规陋习,执意将母亲遗体从正门抬入,深夜泪流满面为生母弹琴唱哀歌,令家中老少为之动容。

这是李叔同对母亲的感念。

对生母爱的坚定,使他无惧挑战世俗和陋习。

生母过世后,李叔同失去了内心的一份支撑,只身远渡重洋来到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

在日本学习期间,李叔同深深为国内的音乐教育的落后而焦虑,经过不懈努力,他发行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本音乐刊物。

友人为他欣喜之余,玩笑似地问了一句:“那你回国之后,是要做凡高?

还是贝多芬?

”李叔同坚定地答道:“做李叔同!

”这是李叔同对自我的坚定,不成为别人,要成为自己,活成自己。

归国之后,李叔同从事绘画教育工作,可是当时的国情让教育无法如李叔同所设想那样,西方先进的思想并不被当时封建的中国人所接受,他说“我尽力了,可我看不到希望。

”最终,李叔同选择入佛门潜心修律宗,成为了弘一法师。

可是,在修佛法时他仍然在思考着“佛法如何救国救民呢?

”抗战爆发后,弘一法师更是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并用切身行动来共纾国难。

这是弘一法师对家国情怀的坚定,无论身处何处,始终不忘祖国。

弘一法师一生坚定,也一生明亮。

弘一法师的学生丰子恺曾说过:“想弘一法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来,十分少有。

”弘一法师活成这样“十分的人”,在于他不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

电影中弘一法师受到倓虚法师的邀请,到湛山寺讲法,受到了僧俗两届的热烈欢迎,但弘一法师却很不高兴,私下与倓虚法师约法三章:一、不为人师。

二、不开欢迎会。

三、不登报扬名。

弘一法师不为虚名所累,摒弃世俗名利,追求灵魂的超脱。

弘一法师处世为人的态度,为我们提供了明亮的处世哲学。

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我们生活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飞速变幻着,我们的初心也日渐被消磨,逐渐暗淡,最后失去了颜色。

不沉于浮华,不困于名利,不陷于骄奢,对我们来说,似乎已然成为一件难上加难的事。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疯狂奔跑,每时每刻都害怕跟不上世界的脚步。

可是,到头来,我们突然发现,你跑的越快,就越容易迷失了自己心中的方向。

我们在努力追逐世界,却忘了追逐我们自己的世界。

我们努力生活,努力活成别人期待中甚至梦想中的模样,可最后却发现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

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说的:“好像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别人该怎样生活,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生活该怎样,就像释梦的老妇人,不知道如何把梦变为现实。

” 而弘一法师恰恰知道如何把梦变为现实。

弘一法师的明亮,正是不为外界所困,醉心于自己的真实渴求,执着追求自己的灵魂境界。

电影中弘一法师说:“爱,是慈悲。

”我想,这份慈悲,是双向的。

慈悲的爱不仅是对他人、对生灵、对万物永怀善意和悲悯,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始终怀着慈悲之心,不苛求,不执拗,不纠结,时时悦纳,永远明亮。

好好爱自己才是我们更好地爱他人、爱世界的前提。

一轮明月高悬,不仅照亮弘一法师的心,也把月光的余晖洒入了我的心中。

《一轮明月》短评

受益受益。

9分钟前
  • BlackBird
  • 力荐

念佛不忘救国。记忆留在了高中语文课。抛妻弃子追寻大爱?悉达多有真的大爱因为他爱过,体验过,迷茫过,痛苦过。弘一法师却空洞了。我认为他没有真的大爱,因为他连小爱都没做到。

11分钟前
  • 光纤
  • 还行

留下的印象只有演李叔同春柳社同学的演员很像otto。我个人觉得是拍得非常平庸的传记片,几乎所有事情都是蜻蜓点水的碎片,我不喜欢塑造神像的传记片,而且演员的演技真的糟糕透顶

16分钟前
  • 塔塔勒斯
  • 较差

看这种不如看传记和书。纪念意义大于研习意义。

19分钟前
  • 炜森
  • 较差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24分钟前
  • 胖玫瑰
  • 力荐

「叔同⋯」 「請叫我弘一。」「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愛,就是慈悲。」 拋妻棄子原來這就是慈悲嗎。

28分钟前
  • 圆轮
  • 较差

没看见佛性我那么喜欢弘一,想了想,为了我的愤怒再减一星

29分钟前
  • Ka在减速带上🚜
  • 较差

要将弘一法师的一生压缩进九十分钟着实不易

33分钟前
  • 玄儿(请连读)
  • 推荐

之前只看了前半段。发现所有亮点都在后半段。。。濮存希还是老年装上相。少年话剧装简直是噩梦。

38分钟前
  • 牛角酥
  • 推荐

用太郎的话说,出家了还民族主义╮( ̄▽ ̄")╭

41分钟前
  • 空心菜菜子
  • 较差

糟蹋了一个好题材。濮存昕演不出弘一的味道。只有戏剧的那段感觉是对的(因为濮存昕本身学戏)。玩儿扇子那镜头太业余了。。还有一开篇的书法实在太次太不讲究了。。后来丰子恺的画册。。这道具水平还让演

46分钟前
  • 袁小茶
  • 还行

宛如流水账,强行将大量信息塞入100min,感觉很不好。“爱是慈悲”的弃小爱求大爱的行为让我想起电车难题,并不认同(ー_ー)。弘一法师圆寂前的风声禅语,颇有禅意。

49分钟前
  • 渐进均分
  • 较差

听送别,流泪。

53分钟前
  • winter
  • 推荐

本期待參拜傳奇的一代大師。。可惜了,浪費了存昕大叔的造型演技和還不錯的攝影,還有一位美人的參演。

57分钟前
  • 青空
  • 较差

意外看的,不错

59分钟前
  • 绿先生
  • 推荐

陈家林路奇的审美就是合我的口味。刘伟明尹治贺生伟王诗槐。

1小时前
  • 一头乱蓬
  • 推荐

通过好友赠送 DVD光盘观看的电影,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第一次使用 DVD光盘观看电影,特别有意义。影片整体很大气,很精炼,濮存昕的演技很精湛,尤其是在饰演弘一法师时,举手投足间,都让人觉得他就是弘一法师再现,值得一看。

1小时前
  • 李德必胜
  • 还行

我说前面这么好看,怎么会有这么多三星两星?后面十分钟不能看。

1小时前
  • 阿曾
  • 还行

影片最大的问题是李周围的人,不断给李做广告、赠荣誉、评身价,而不是重点通过李所做的诸多不平凡事情,让观众下结论……影片中断,本应是该片的高潮,但硬是没讲明李叔同出家的深层次原因……到了下半段,入佛修行也没有特别让人感动的片段……浮光掠影

1小时前
  • 相看两不厌
  • 较差

没任何艺术价值最多有点宣传价值

1小时前
  • 电子邮件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