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雷提之家是意大利维罗纳城里的一座中世纪建筑,如今也被人们熟知为——朱丽叶之家(Casa di Giulietta)。
据说这里曾是朱丽叶的居所。
朱丽叶之家曾经归维罗纳望族卡普雷提家族所有,朱丽叶即是卡普雷提家族的女儿。
这是一幢建于13世纪的中世纪建筑,有着高墙大院和圆形拱门,还有那个爬满绿油油藤蔓的小阳台,似乎全世界的游客到了维罗纳都要亲自去目睹一下它。
其实阳台求爱的桥段是莎翁用艺术手法勾勒出来的,原本朱丽叶之家的建筑并没有这个浪漫的阳台。
但是随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追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慕名来到这里,维罗纳人干脆根据莎翁剧中描述的样子,在建筑的后方建造出了一个纪念性的阳台。
阳台下方的庭院免费开放,上楼进入阳台则需5欧一人,商机无处不在。
但阳台的构建无疑让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在这幢古建筑下显得更加完整立体,让前来寻找真爱“朝圣”的人们满足了好奇心。
走进朱丽叶之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故居墙壁上涂满的各色各样各种语言的涂鸦,也有小纸条和创可贴密密麻麻贴在墙上,写满了爱的名字与话语。
院内的正面竖立着一尊真人等高的朱丽叶青铜塑像,雕刻的人儿亭亭玉立,神色深情却又略带哀怨。
传说一对情侣如果在朱丽叶之家的阳台拥吻就能长相厮守,而只要触摸朱丽叶塑像的右胸就能找到真爱。
如今朱丽叶塑像的右胸已经被游客们摸得锃光瓦亮,至于这个传说是何时开始的,已经无人去追溯。
不少人在朱丽叶阳台下的石墙处许愿、示爱、求婚,后来开始有人将纸条和信件放在石墙缝隙间,像是寄信一样寄给朱丽叶,这个风俗便渐渐形成。
管理景点的工作人员于是在石墙上打造了一个红色的木信箱。
信箱与石墙缝隙每天都被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塞满,一切关注爱情的,无论想讲述爱情故事,表达心中爱意,诉说失恋之苦,或是思念恋人,寻求帮助等,都可以透过信件向“朱丽叶”一一倾诉。
而随着信件的逐渐增加,回信人也应运而生。
维罗纳的一群志愿者在当地成立了朱丽叶俱乐部(The Juliet Club),扮演起了朱丽叶的角色。
他们会阅读游客们的信件,并挑选出一些,以朱丽叶的名义进行回信。
这些朱丽叶的代笔自称为“朱丽叶的秘书”,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职位,每年平均回信给50000名来自不同国家为情所困的人。
俱乐部的资深主秘、同时也是专业翻译Giovanna Tamassia说:“我们都会以朱丽叶的口吻亲自回信,以她的角度回信有很大责任,因为写给朱丽叶的信内容大多数都是倾诉禁忌、受长辈阻挠以及单思苦恋的爱情,表示现在还有很多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的爱情,不受祝福而被迫拆散。
'朱丽叶'代表虽受摧毁但心存永恒的爱,而且不受时空限制,所以多年来人们都会寄自己的心情故事给朱丽叶。
”电影就是根据朱丽叶俱乐部的故事改编而成,在意大利维罗纳取景拍摄。
故事讲述的是美国女孩苏菲·霍尔与未婚夫维克多来到意大利的维罗纳旅行。
不过,为开餐馆忙碌的维克多却醉心于品尝美食,对她疏于照顾,两人感情因此矛盾丛生。
苏菲闲逛时来到朱丽叶之家的许愿墙下,发现很多人给朱丽叶写信。
她无意间发现有人收集朱丽叶之家墙上的信件,并跟随他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回信小组,苏菲决定加入她们的队伍。
她在收信时找到一封50年前的来信:克莱尔·史密斯讲述了一段与意大利人罗兰佐留有遗憾的当年情。
苏菲用心地回了信。
没想到,某天,老人的孙子查理找上门来。
她这才了解,老人读了她的信,决定重拾真爱。
但查理觉得这很荒谬。
在争执中,三个人共同踏上了寻爱之旅……引发了一连串的两代人的浪漫故事,和一段从维罗纳开始的意大利公路之旅。
电影的剧情有一点俗套,当看到职场情场失意的美国女人与善良却爱唱反调的天降英国男人和他的奶奶一同出发寻找真爱的时候,大多人都能想象到结局会是两对情人促成的佳话。
这会是一个美好到不切实际的童话故事。
可即便能够猜到剧情走向,当跟随着他们一览意大利静谧美好的乡间景致,置身于南欧的地中海风情中时,当听着他们说出质朴又美丽的情话时,你又会暂时放下理性的判断去享受这段纯真又浪漫的旅程。
苏菲陪着克莱尔探访了许多叫罗兰佐的男人却无果,最后在路过一片葡萄园的时候意外邂逅了当年的爱情。
克莱尔和罗兰佐决定再也不要放弃对方,举办了一场暮年婚礼。
这告诉我们:一定要取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这样当别人找你的时候会方便很多。
真爱是可以跨越时空的,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黯淡,却会一直发光发热来照亮相爱之人前进的方向。
无论你还是18岁,还是到了80岁,它都不会过期。
当克莱尔终于再次见到罗兰佐时,她并没有因为他的苍苍白发与不似当年的容颜而感到厌倦,反之,怦然心动的感觉让她仿佛又回到豆蔻年华。
心底深处的挚爱对象,就是拥有这种魔力。
看到卡莱尔隔了50年才寻回的那份遗憾,无疑间也给予了情愫暗生的苏菲和查理一些启发。
他们最终也放开了身份上的枷锁,用一种更为积极的爱情表现方式奔赴对方。
苏菲决定跟随自己的心之所向,勇敢跨越地理隔阂追到英国寻爱;查理也终于放下别扭的个性,向苏菲表达自己的真心。
没有想到,当初苏菲寄给克莱尔的回信,也诠释了自己的爱情: 亲爱的克莱尔:“如果”和“怎么样”是两个完全没有威胁的词语,但如果把他们放在一起,就会产生出强大的力量使你余生都魂牵梦绕。
“如果这样了,会怎么样?
”“如果这样了,会怎么样?
”“如果这样了,会怎么样?
”我不知道你的故事将如何结束,但如果你心中所牵挂的那个人是真爱,那么它永远都不会迟。
如果他曾是真爱,那他现在依然是。
你需要的仅仅只是勇气,跟随你的心,我不知道朱丽叶感受到的爱是怎么样的,是生死离别之爱,是远渡重洋之爱?
但我愿意相信如果我能感受到这样的爱,我一定会鼓起勇气将其紧紧握住。
克莱尔,如果你曾经放手,我希望你有一天你可以重新鼓起勇气紧紧握住你的爱。
——致以我全部的爱,朱丽叶
第二遍看的时候以为一开始会有回信的内容,看了很久也没发现提回信,原来在最后。
Just for my record.Dear Clair, "What" and "if" are two words as non threatening as words can be, but put them together, side by side, and they have the power to haunt you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What if.I don't know how your story ended, but if what you felt then was true love, then it's never too late. If it was true then, why wouldn't it be true now? You need only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I don't know what a love like Juliet's feels like, a love to leave loved ones for, a love to cross oceans for, but i'd like to believe, if i ever were to feel it, that I'd have the courage to seize it. And Claire, if you didn't, I hope one day that you will. All my love,Juliet
中国的主旋律是高唱和谐社会,欧美拍爱情小清新也有主旋律,就是要我们相信爱情一定是美好的且结局合理的。
在我看来,正如我们抵制和谐化洗脑,同样也要抵制爱情美好化之类的赤果果地脱离现实的忽悠。
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你根本不可能发现一封在墙头里藏了50年的信,现实是你不可能找到Lorenzo,现实是Lorenzo要么死掉了,要么变成一邋遢的老头,身边还有一个神神叨叨的糟老太婆,总之不会巧合到该亡妻的亡妻、该丧夫的丧夫这种地步。
现实是Sophie利用蜜月假期撰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假期结束后回到纽约凭此获得工作提升,工资暴涨50%,乐滋滋地和未婚夫快活人生。
如果你不信任现实,那就等着现实教会你为什么不要跟它作对。
到时你才会明白为何要关闭那个幻想的频道。
你才会好好过你自个的日子去。
你才会学会别当个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傻逼。
这个故事最吸引人和最动人的部分是一些细节。
比如用“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
女主因为那些写给朱丽叶的信而认识了Claire和她帅气但不解风情的孙子,从此踏上寻找“罗密欧”之旅。
虽然这段旅程在现在看来非常罗曼蒂克,但是我仍然相信这样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让我如此坚信的是我身边经历过的一个类似的故事,这个故事和爱情一点儿也不沾边,只能算是寻亲。
很多年前因为打战,每家每户要出一个男丁。
当时家里有两个男丁,爷爷和爷爷的哥哥。
最后不知道什么原因,爷爷的哥哥去了战场之后再也没有回来了。
听说是在战场上失去了生命。
但是他有后人。
等到了我父亲这辈,不记得是在我爷爷去世后,还是去世前几年,我爸爸就不停地在寻找爷爷哥哥的后人,也就是我后来简单的伯伯。
据我妈妈所说,爸爸找了很久,每天开车到处打探消息,最后还真的找到了。
甚至在那个伯伯去世时,我们全家都去了。
很可惜的是,伯伯走后两家就彻底地断了联系,也没有再来往了。
虽然特别惋惜,但是爸爸却觉得缘尽于此也没有办法,最起码没有遗憾了。
这个故事和影片里的故事好像主题不一样,但是这种人与人彼此连接的“情”是没办法因为时间的原因而断开。
所以Claire去找分别了五十年的爱人这个故事我是觉得非常真实并且感人的。
第二个细节是阳台,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故事,还是这部电影,阳台这个地方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承载着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
在阳台这里,女主发现了一份五十年前的信并且认识了Claire和她的孙子,最后决定和她们一起寻找Claire年轻时的爱人。
也是因为这个阳台,男主准备和女主表白,却看到女主和未婚夫在此热吻。
他只能黯然神伤地独自离开。
最后也是这个阳台,让两个人彼此表白。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运用了Taylor Swift的Love story这首歌穿插其中,直接把剧情升华了。
最后Claire读的女主给她写的那封信不仅是在暗示女主自己也要勇敢去爱,更是鼓舞屏幕前的我们,不要让爱成遗憾,及时抓住爱,感受爱!
50年前,我写了封信,把它埋葬在泥土里朱丽叶,你是否听到了我的心声及我那未圆满的爱情50年后,有个女孩给我回了封信告诉我真爱,无论多久,都不晚于是,我踏上了漫漫征途这个城市阳光,浪漫又富有激情我遇到了很多个叫洛伦兹•巴尔脱里尼的意大利男人但他们都不是我心中的罗密欧苏菲,你就是个天使将我干枯尘封的心灵开启希望在我找到真爱的那一刻你也能明白真爱,无论多久,都不晚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每天为你梳发的那一刻查理,你总是后知后觉当你质问苏菲的时候伤害和爱情同时滋生我为你完美的道歉感到自豪我为你亲吻苏菲而感到惊喜而你们却逃避了各自的感情要知道真爱,无论多久,都不晚可爱的维克多我毫不质疑你对苏菲的爱只是情侣不是更应该分分秒秒在一起而不是互相做着自己的事却一点都不介意这样的分离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男子你成全了苏菲成全了查理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不爱,请放开爬满绿藤的窗台我最亲爱的孙子你看上去就是个罗密欧为了实现你的诺言为了得到真爱带着你的朱丽叶一起奔向幸福吧我最爱的洛伦兹我们没有下一个50年我等到了白发苍苍我以为将独自老去满怀伤感和遗憾感谢天使感谢朱丽叶what if如果你曾经放手我愿在这刻重新牵手
车祸后三周多了,今天终于可以坐电脑前,虽然锁骨和尾椎骨还在隐隐地痛,手术的伤口也有在复原中幸福地疼,随手网上点了一部电影《致茱丽叶的信》,眼泪在看见真正的洛伦佐骑马归来与克莱尔相认的瞬间流了下来,后来的戏我的心全在巧克力融化在舌尖的甜美中,阳光。
向日葵。
葡萄园。
阳台。
这就是我们爱的意义,活着的意义。
当我从医院回家,看见自己从加拿大卡尔加里带回的那盏冰灯亮着,在客厅非洲达喀尔带回的星期图腾柱下,充满人间的温暖,还有书房那盏自制台灯温暖笼罩着的布艺沙发,我拖着虚弱的身躯深深地坐上去,他放了被子在我的腿上,被子一直拖到地上,拖到茶几的地毯上,真是温暖,真是惬意!
——我活着回来了,我的家,我的爱!
首先先强调一下Charlie太帅了,超可爱的,当然女主也是美人一个,但是女主的原未婚夫长得很不行,影响了我刚看电影的心情,幸好后来有Charlie的出现,大饱眼福啊这部片子的取景真的很美,让人看完有想要立马飞到那的冲动,假如你身处那么美丽的城市,所有的烦恼都会消散,心是那么的平静安逸,在充满意境的城市中慢步,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仿佛这一刻时间静止停留在美好的时刻,让你远离喧嚣的大都市,找到久违的宁静。
Charlie的奶奶克莱尔时隔五十年后收到Sophie的回信鼓起勇气寻找心中的真爱,让人感动,更是佩服她对爱的执着,有上天的眷顾让她得以圆梦,见到了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尽管迟到了50年,但是,爱,永远不会迟。
克莱尔终于和自己的真爱结婚了,那一刻真的好温馨,很感人,,让人真的相信:爱,永远不会迟 的真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手牵着手,漫步聊天,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看着他们的背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永恒的真爱,那是岁月唯一无法抹去的真情,它不会随着时间飘散消逝,反而会因为春夏秋冬的轮回变换而更加牢固。
Sophie的未婚夫完全不顾Sophie的感受,只知道将自己的事一件一件的说出让Sophie接受,他没有想过聆听Sophie心中真正所想,没有考虑过她的真正感受,这样的生活很压抑,一个只懂得一味的让对方去接受自己不懂得考虑对方感受的男人,会让人觉得很累,无法继续相处。
Sophie与他分手是正确的选择。
Charlie是一个嘴巴看似强硬但心中却有温暖的人,在他为奶奶担心时激动的与Sophie吵架后,又很真切很可爱又羞涩地向Sophie道歉,可以看出Charlie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这样的男的才值得相处,Sophie最后做出的决定真是太对了!!!
Charlie的告白很感人,也很可爱,特别是当他摔下树的时候,Sophie趴在他身上亲吻的时候真是超级超级romantic 。
电影中的浪漫爱情故事让人期待着有一次难忘的旅程,但是要真正找到一位气味相投,适合自己的人实在难,这就要讲究缘分的问题,我很相信缘分,缘分让人们相遇,让彼此之间互相吸引,可以从白天聊到晚上,再从晚上聊到白天,不会出现尴尬的没话讲气氛,就像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 中的男女主角一样,趣味相投,这样的生活才不会枯燥无味,让人想逃避。
喜欢这部电影,也许是自己所向往的,我不知道,但是这的确是部唯美浪漫的电影
这看起来并不像是我会为之感冒的类型。
但事实上,还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已经把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完整的看了三遍。
至于拣出喜欢的情节反复重温这样的事情,更是多的无法计数了。
这几年大荧幕上的爱情小品俯拾皆是。
这一部也并没有特别出彩之处,但至少,它少了矫情和硬伤,多了真实和质朴。
第一次看是在8月30号马德里飞迪拜的飞机上。
当时实在是太累了,看了不到20分钟就昏昏睡去,因为憋屈在狭小空间里极端难受的双腿极不情愿地醒来,看着因为脱节所以显得莫名其妙的情节,还以为这又是一部扯淡的爱情片。
第二次看,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从迪拜飞回马德里,虽然非常幸运的拿到了第一排的机票,可以舒服地安放双腿,但是冗长的旅途中全无困顿。
阿联酋航空提供的最新电影还是一个月前的那几部:英语原声阿拉伯文字幕的《功夫梦》、《罗宾汉》或者是《波斯王子》。
于是选了《给朱丽叶的信》,离奇的韩语配音加上中文字幕。
在这之前,我还没有体验过在一万米高空中渐渐心花怒放,柔情荡漾的变化过程。
这部电影,给了我新鲜的第一次,抵消了明明疲倦却又抓不住睡意的烦躁和无奈。
如果真得要说,这部电影的硬件很一般。
在卡司上,它在近几年好莱坞惯用的大牌扎堆的阵容里没有任何优势和突出。
虽然全程在维罗纳实景拍摄,但这样的风光大片近年出现的也不少。
但它就是有一种力量,得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这部电影里一条隐形的线。
莎士比亚的原著小学六年级的暑假读过,现在已经忘的一干二净。
只记得高中课本节选的一段中,罗密欧在朱丽叶窗户下的一句旁白:“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
”这种年代久远且隔着文化差异的爱情,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的我看来,都陌生到有点好笑。
我无法认同一个躲在情人窗户下面像疯子一样喃喃自语的男人,更无法理解那种让人甘愿为之死的爱情,但是我明白这部作品存在的理由,懂得莎翁在西方文学中的神一般的地位,也知道即便过了很久,时代改易了很多,但是对浪漫的向往和追求是每一对身在爱中的情侣都未曾放弃的。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一个非常主旋律的词,叫做“与时俱进”。
在我看来,这就是它成功的原因。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也不是一种初生的创作理念,但它还有另一种衍生,叫做“恶搞”。
后者显然带着点不明显的贬义。
1996年有一部电影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
虽然连名字都没有改,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次完全扭曲的后现代演绎。
这当然只是个人观点,一定有人会买这种改编的帐,但我绝对不是其中之一。
但《给朱丽叶的信》显然是一次很聪明的改编。
它借了莎翁名著的魂,然后巧妙的移了形。
它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爱情观和价值理念。
虽然这已经不是一个“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时代,但大众换了其他的方式在追求和镇守自己想要的爱情。
或者说,对于中世纪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来说,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是爱情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只能用死亡去化解,但是对于现代人而言,爱情中的障碍也许更加细化和实际,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就变得多样和简单。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但我们只是缺少勇气。
男主角Charlie的一句话很明显的体现了这种变化,他说,如果我是Romeo,我要是遇见了真爱,我就绝对不会在她的窗户下喃喃自语,我会把她从那该死的阳台上拉下来,这不就结了。
这就是现在的我们和曾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差距。
在障碍变小的同时,我们的勇气也越发薄弱了。
我们需要面对的并不是共同赴死这样的麻烦事,我们只是有时候会在也许只是一方小阳台这样的障碍面前胆怯甚至是止步。
Sophie如她给Claire的回信中所说的那样,为了把握真爱,她最终漂洋过海,Charlie也做了他曾经说过的,把爱人从阳台上拉了下来。
在一个人人都会在障碍前犹豫的时代里,他们并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并非为爱生为爱死,并非彻底的疯狂,但是他们却做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却总是错过的事情。
Amanda Seyfried,忘记了第一次看见她是在哪部电影里,总之绝对不是那部让她红遍全球的《妈妈咪呀》。
她的长相让我觉得很特别,不是第一眼美女,但是细看,就会觉得很空灵。
很喜欢她和Egan在这部电影里的搭档,谈不上多么的俊男靓女,但至少,有很清楚的情侣的感觉和爱情的甜蜜。
这部电影确实没有那么经典,但也许十年之后的某个瞬间,我会突然想起它。
因为它虽然朴实平和,但一定有一个点可以与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契合。
如今的好莱坞,当《情人节》让我们不知所云一头雾水的时候,当《他没有那么喜欢你》让我们沮丧和清醒的时候,当《假求婚》依旧在演绎欢喜冤家这种老套模式的时候,有这么一部电影,它没有众多大明星支撑,也不只是为了逗乐观众,但它却给了我们一种实在的鼓舞。
它让我相信,爱情并不只依赖一种可能性,并不只能听天由命。
至少,我们也有可以为之努力的空间。
这也许就是朱丽叶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当他们在找不到出路的爱情里依然能够困兽犹斗的时候,当他们只能用死亡去争取相爱的时候,仅仅只是隔着一片大洋的我们,想要相爱又有什么困难。
只要启动脚步,然后牢牢抓住你,这就是我们能为彼此,为爱情,做的最值得的事情。
这是一个有浪漫情节的人们所愿意相信的完美故事。
浪漫,完美,抵住任何硬伤,比如男主木讷,女主矫情。
岁月逝去,物是人非。
年纪越大,我们越有一种冲动,寻找过去的一些人,或某个人。
他们或者是曾经深爱的人,曾朦胧喜欢的人,曾深深伤害过或被其伤害的人,曾在生命中重要无比却默默退出的人,再或者只是悄悄擦肩过却看上眼的路人,曾在某个瞬间有异样感觉的人。
谁都有故事,谁都曾在青春年少时怀揣着一颗羞涩的悸动的心,敏感,脆弱。
想爱,却又怕伤害。
放手了,走了,却时不时会想起——如果当初……,一切会否不同。
奈何时光无法回转,我们亦不能回头,任何假设都没有意义。
走下去,如果在下一个转角能遇到他,是幸运。
但即将发生的故事,改变不了过去。
如果某个气息或场景把过去的他带到从前,一切也依然不会不同。
于是,寻找那个他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电影里的寻找旧情人促成了完美姻缘,但电影外的现实中,谁能真正再续前缘?
20110218
女主人公Sophie写给老奶奶Claire的那封回信中的经典台词:“what”and “if” are two words as non-threatening as words can be.But put them together,side by side,and they have the power to haunt you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What if? what if? I don't know how your story ended, but if what you felt then was true love , then it's never too late.If it wsa ture then,why wouldn't it be true now?You need only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I don't konw what a love like Juliet's feels like,a love to leave loved ones for ,a love to cross ocean for,but I'd like to be believe,if I ever were to feel it,that I'd have the courage to seize it.And,Claire, if you didn't,I hope one day that you will.意大利的维罗纳,罗密欧和朱丽叶初次邂逅的地方。
这是电影《给朱丽叶的信》的一句引人入胜的开场白。
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浪漫爱情故事大致相当于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在年轻人的口中,当他们远赴欧洲旅游或度蜜月时,经常发出。
我们又重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
大概没人会说:我们就像梁山伯和祝英台,那是神圣而且无可替代的爱之巅峰的象征。
初次看见如此熟悉却显得与我们现在的年代像个深远的场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难道导演是要将莎士比亚的巨作重新搬上舞台,演绎一出具有现代效应的类似张艺谋般《图兰朵》的视觉饕餮。
在看过预报片后,我才发现我原来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他们只是在按图索骥的走一遍两个人的浪漫长征路,找找两个人迷失在历史烟雨迷蒙里的情调,以此来弥补整天窝在灰色石头水泥森林里憋屈的无法释放的郁闷。
可以理解,一件事如果你做得很出色,很受众人瞩目,那么,相信不久,它就会火起来。
而且,足以掀起燎原般的大飓风。
像剧中甜蜜的小情侣做如此浪漫举动的人还不乏少数。
电影预告字幕透露:维罗纳的年轻人有一个传统,他们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纸上,让鸿雁遥传自己的情话。
为了解决这成千上万来信的回复问题,一批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代替“朱丽叶”给这些有情人回信。
如此来说,罗密欧和朱丽叶已经成为了众多年轻人心目中的信仰,只因为爱的如此刻骨铭心,惊心动魄,举世闻名,所以,当之无愧的成为众情侣首推的榜样代表。
朝奉者会心怀坦诚的在纸上郑重其事的写下心愿,于是,另一些好心的人觉得不能辜负了人家的一片痴心,于是,一个你情我愿的交流方式就这样一拍即合。
剧中的男女主角如此充当了回信者,回了一封1951年的信,意想不到的是,写纸条的女主人竟然闻信赴来维罗纳,还带了她的孙子,于是,一场为老人寻爱的意大利之旅演变成了两个年轻人的浪漫之旅。
如实说,此剧中环环相扣的精彩剧情安排着实令人吃惊,本无新意的话题,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巧设,一步步带你身临其境,当你心乱怦怦跳的游历完这部电影,估计什么也不必说了,心中自有答案。
风光旖旎的欧洲乡村、质朴善良的维罗纳人民、纯情真诚的善男信女、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意大利老男人和悔恨曾经错失良缘的坚韧女人,还有新一代美国甜妞阿曼达·塞弗里德迷人的金发和腼腆的笑靥,两段堪称传奇色彩的爱情,一场关于现实与浪漫的感性纠结,影片《给朱丽叶的信》就是这样一部纯爱电影。
爱情这事情向来可遇不可求,但并不妨碍笃信爱情的人借着生日许愿,或者在旅途之中见佛就拜,谁都希望自己能够碰上一段好姻缘。
拥有缠绵的爱情基调,本片却故意撇除了一些已经俗套的深刻含义。
以影片的观点,所谓爱情,就要紧紧抓出内心所愿,在该选择的时候做出抉择,爱情本是情由心生。
虽然我一开始就会为片中苏菲·霍尔(阿曼达·塞弗里德 饰)的未婚夫维克多叫屈,但我却没办法去阻止这样的悲剧。
我知道,长久的凑合还不如一刹那的相知,一个不知浪漫的工作狂,一个为厨师大业心驰神往的创业青年,一定会被才思烂漫的女朋友抛弃。
而影片还得将这故事刻画的像是这未婚夫自找的,所以,我问了一下身边的爱人。
为什么这么上进的小伙就敌不过那些浪漫公子呢?
爱人语出惊人,言曰:现实世界已经够现实,工作、睡觉、吃饭、拉屎,哪一样不现实?
现实已经够现实了,难道就不能浪漫一次?
听完,我倒有些恍然大悟。
现实的确很残酷,所以我们才会去通过电影找寻别样的浪漫。
导演强化了浪漫的氛围,将整个故事处理得轻松而温馨,不论从形象设计还是拍摄技巧还有取景地点,其目的是成就一部轻松愉悦的心灵甜品,好让在场的观众度过一个甜蜜愉悦的约会之夜。
片中的故事出现几个拐点,开场部分以一对貌似恩爱的小青年开场,苏菲身为杂志撰稿人,需要遍地采风,未婚夫中意大厨梦想,二人一同来到了维罗纳,本是各取所需,此处可算拐点之一。
到维罗纳之后,苏菲见到很多女人给“朱丽叶(一副雕像)”写信,或者祈求庇佑自己的爱情,或者排解内心不安的情愫。
苏菲见到了很多的“朱丽叶(一个由大龄女性组成的回信团体)”。
莫非这影片又要讲心灵救赎?
非也,此处为拐点之二。
苏菲好奇得回了一封五十年前的信,不想还真的有了回应,影片出现第三个拐点,这也是本片剧情拐得最大的一次,影片引来了一段夕阳恋,而且还浓墨重彩的刻画了几段寻找过程。
夕阳恋的女主角有个帅气的孙子,此处必然又是一处拐点,因为未婚夫一定得悲剧,未婚妻一定又要变心了。
影片重点刻画了寻找夕阳恋的过程,并饶有兴致的展示了各地的人文风情,跟年过花甲的老太太相比,女主角苏菲反倒有点像是配角了。
影片在选角上很成功,剧中克莱尔的扮演者瓦妮莎·雷德格瑞夫非常抢戏,年迈的瓦妮莎处处散发着一种贵族气,和蔼而祥和,平静而内敛,心怀一种坚韧的态度,以超脱之心寻找五十年前的爱人,这一定也会感染在场的年轻人的。
五十年的岁月,何其漫长,多年之后,这两位老人家还能重结连理,我们只会快乐得去感受其中的温馨和隽永,谁还有时间去思考他们五十年从不联络的现实与离奇?
相对于夕阳恋,年轻人的爱情永远伴随着冲动。
影片在交代苏菲与未婚夫的内心纠结时,有些刻意,刻意得将她的未婚夫弄成一个迷恋事业的工作狂,而且还貌似找了个美籍印度人扮演,一看就是不靠谱的面相组合,这未婚夫也就是打酱油的,真正吃爱情大餐的还是那位风流倜傥的英伦帅哥。
话说这英伦帅哥本来也是一个超级现实主义者,但是在遇到真爱之后,一下子就变得温婉浪漫起来。
片中对苏菲与英伦帅哥的爱情描述有些稀少,这也显得这段感情太过速成。
这也难怪,真爱来得太突然,就算是错觉,也会像飞蛾扑火一般执着。
末尾那段模仿《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表白,全都是刻意安排的喜剧情调,这种模仿有些山寨,有些雷人,但是非常奏效。
我还是挂不住脸上的笑容,心里美滋滋的再次感受了一次“有情人终成眷属”,至于悲剧的未婚夫,就让他守着他的锅碗瓢盆过日子去吧。
Verona很美好
很有浪漫感觉的电影,就是男主角长的跟阿曼达不太般配啊。
和闰年很像。一路旅途,仇人变爱人。并且都甩了多年男友。
Amanda的美胸和Vanessa Redgrave的优雅,男主选的真差
三星是给风景
追寻老奶奶的初恋的过程中等到真爱阿。
好无聊
78/100。傻得无可救药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这么可爱。。"How many Sophie's do you think there are on this planet?" Amanda Seyfried正式跻身最爱女演员行列!!!
现实中女人哪能这么见异思迁的啊~~意大利的无敌美景啊~
等3年我要到朱丽叶故居。
是因为太久不看童话了,还是因为这个童话真的很好看?居然赚了我的眼泪。偶尔看看这种甜的腻人的巧克力电影其实多安逸。
“What” and “if” are two words as non-threatening sa words can be.But put them together,side by side, and they have the power to haunt you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浪漫爱情片,不是找俊男美女,拍拍风光就是好看了。演技、幽默感、剧本同样重要。比如像《濒临崩溃的生活》,没有美女和帅哥,但是起码让我看得比这个更加开心。这部,就只是一堆陈词滥调,白费了Vanessa Redgrave这么好的演员
爱情故事嘛总归是有些无聊的
觉得跟leap year差不多,而且原声还没leap year好听,不过意大利建筑实在太具观赏性了,话说Amanda今年写完Dear John,又写Dear Claire,哈哈哈哈
amanda很美
偷情人終成眷屬
假惺惺的圆满片 看10分钟知道100分钟 电影院看有加分
Christopher Egan好他娘的帅!!!!!!!!!!!Amanda真是演什么我都爱看,脑残粉!!!!
我只想说:要去锡耶纳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