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自己的记录时偶然发现五年前的今天submergence释出了一版一分钟的预告,遂翻找出当年写过的影评,再来回忆一下这部“致郁”片。
略有代入个人感情。
*由于影片内容涉及宗教,较为敏感,在此不做评述。
对于人物也不予多述,有兴趣者可自寻James McAvoy的访谈,阿詹对人物的解读很深刻。
本人在此只做导演、影片本身解读。
该导演纪录片出身,酷爱自然光、全景、定镜头。
本片在叙事上采取多线叙事,通过现实与回忆穿插构成非线性时空。
但是问题来了,回忆部分,James More和Danny从相识到陷入热恋给予的铺垫太少,让此后的难舍难分、苦苦思恋有些站不住脚。
James同Danny是因为性格相投,或者说都为信仰而活这一点认可彼此,以致相爱,但片中仅仅以两场对话为主的戏告诉观众,太轻,立不住。
比较而言,同期在tiff展映的《水形物语》就做得比较好,女主长时间给主角送鸡蛋、播放音乐、舞蹈等将彼此距离拉进,以及开篇对女主大量的孤独镜头描写为人鱼相恋做好充足的铺垫。
《淹没》对男女主铺垫不够,感情戏短暂,并且回忆段落破碎,非常意识流,导致观众对爱情的来临莫名其妙。
现实部分,通过James被捕后的遭遇和Danny因联络不上J的焦虑和海下遭遇这几组对比蒙太奇,本意是想表现双方位于不同境地的痛苦,但由于阿詹那条线太惨了,不夸大,真的太惨了,太致郁了,坎妹那条线的情绪在对比之下被严重削弱,变得非常扁平。
当镜头自J的命悬一线切到Danny时,我所感受到的不是同等煎熬,而是稍稍舒口气,然后继续担心另一条线上男主的命运。
这种平衡感的失调是非常难受的,如同在海上颠簸一般,起起落落。
最后一场戏应该是全片的高潮,但正是因为平衡失调,Danny他们被困海底到自行解救,我的内心都毫无波澜。
对于人物性格,我不做过多解读,因为我对James的解读与阿詹有略微偏差,毕竟他是读剧本的,我看到的是经过导演意识的。
这里简单阐述一下我结合阿詹解读对James的理解。
James More(突然发现这哥们同阿詹的首字母缩写也是一样的)对信仰,对政府,对国家都是无比虔诚,但他内心又拥有自己对待社会的一套准则,或者说是责任感。
因此,他去索马里,我认为,他是奔着非武力方式的,而他又是一名特工,身份暴露就会依然接受死亡。
但是,他恋爱了。
“You weren't die if you fall in love.”他拥有了爱情,所以他强迫自己活了下去。
劝解的方式没有用,所以他打开了通讯器,联系了MI6。
写到这里我不经有些难过,这个角色也相当于是个圣人,他似Robbie又不像Robbie,James的信仰是现在时,而Robbie的信仰是过去式。
再说本子。
个人觉得,本子是好本子,但不适合改编成电影,虽然我并未看过原著,只看角色,Danny的煎熬,通过文字或许比影像更为深刻。
最后还是要夸一下导演。
导演不愧纪录片出身,色彩和环境音不要太赞。
色彩非常写实,阿詹的眼睛自带饱和度,我都要陷进去了。
最后一幕,当世界都变得光亮与模糊,只剩下阿詹的蓝眼睛熠熠生辉,他缓缓闭上眼,那片蓝慢慢消失,我感觉这个世界都要倾覆了。
有点新意的爱情故事没想到冲着两个外国大牌演员看的,原来是部爱情片。
不过也算是有点意思有点创意。
说白了,关键是主人公的设计。
因为平平淡淡的真实爱情是没有意思的,而有意思的爱情故事,必须人为设置障碍。
而障碍一般都是身份,而且是身份悬殊,都是这次依然是身份,只是并不悬殊。
而是都很特殊。
女的是个科学家,而且是深海生物学家,她依旧的内容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颖的东西,很久以前就在科普文章上读过。
大概意思就是我们熟悉的生物系统,要么是异养,要么是自养,异养就是吃植物、动物;自养就靠太阳光光合作用,一般都是植物。
但是在深海,是完全看不到光的,却有生命存在。
那些生命居然是靠“化学作用”,靠海底的化学能来维持生命活动的。
而这样的极端环境,极端生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火星,为未来人类的星际移民做准备。
因为依旧需要,总是要钻进深潜器(而且还是欧洲唯一一台),所以,假如在深海发生任何意外,那么就只能等死。
何况就像我们总是看黑色的东西,就会犯压抑一样。
科研工作虽然富有挑战性,而且是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探索“另一个世界”,讽刺刺激兴奋;但是另一面就是心理的挑战,内在的孤独感。
尤其是最后一次,发生故障,险些丧生海底。
男的是个特工,而且是专门负责对付恐怖分子的特工。
他被派出,执行一项死亡任务。
在自己的牙齿里藏进定位器,然后深入恐怖分子腹地,找到其头头,启动定位器,让战机对之进行精准轰炸。
同样,听起来是伟大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毕竟将威胁世界安全的人消灭掉。
但是,不管以任何一个理由进入恐怖分子的腹地,想想,恐怖分子也明白: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多危险,居然还敢来的,冲着什么?
所以,任何一个进入该地区的(主人公的理由,是以一个水利工程师的身份,帮助当地解决水资源问题,解决当地人因为不洁水源而导致瘟疫的问题),首先遭遇的是一顿毒打,打完就关进黑屋子;然后又把你送到海边,强调要杀了你,在你背后开枪(主人公为了展示自己是个普通人,还故意装作吓尿了,来取得信任);接着头头答应让你开始工作,似乎给你治疗的待遇,等你松懈了,又明确告诉你,要杀了你,因为你就是特工。
主人公背诵《古兰经》,利用其理论来为自己辩护,也无济于事,最后主人公只好故意让他们找到一点东西(我估计是之前就准备的)。
在恐怖分子对他松懈,准备送他上西天,给他临终松口气的时候,他启动了定位器,然后转身扑入大海。
尽管恐怖分子都被消灭,但是他也死在了海上。
两个人都有伟大的抱负,伟大的职责。
他们一直都不敢爱上谁,但是却爱上了对方。
结果,男主人公靠着这份爱,坚持到任务完成。
影片强调了男主人公的一句话,“我们的世界最重要的是权力,其次才是教育”,很明显这是编剧想要我们记住的话。
男主人公服务的是权力,女主人公服务的是教育(政治和科学)。
其实不管这句名言来自哪里,到底是权力重要还是科学重要。
两者都需要牺牲。
电影比较闷,也比较压抑,都是可以探讨的东西却很多。
比如爱情故事的设计,比如使命与爱情……
视频网站上翻译成“爱不沉没”并没彰显影片的意思,看上去像一个烂俗的爱情故事,豆瓣上则从英文原名submergence直译为“淹没”就好多了,这两者听起来类似,但实际上南辕北辙,因为这部影片即使探讨了爱情,也只是一小部分,用“爱”去统整稍显单薄,另外,影片实际上想表达的“爱”与“沉没”并非对立关系,更多是两者的统一,所以用“爱与沉没”来命名甚至可能更合适,只是这样的译名可能会让更多观众困惑了,还没看就觉得影片故弄玄虚了。
影片探讨的话题很多,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关键词“爱”。
影片里有两重“爱”,一重是男女主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其次是男女之爱,这两重爱之间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
其次我们来看第二个关键词“submergence(淹没)”。
用这个词来命名很有趣,关于这个片名,我们先了解两个问题:水面以下是什么?
用影片中海洋学家的话来说,是大海的五层,这其中第五层,是最深、最黑暗,也最混沌的所在,同时也是女主角最感兴趣的,希望发现生命之所在的地方。
社会、文明和人性之下是什么?
是暴力、无序和冲突。
这是男主角所关心并致力于探索和改变的领域,这个指向我们的现实世界。
这两者的差别也就是造成男女主爆发争吵的原因,女主关心的大海及生物代表自然界中的未知领域,而男主关心的欧洲爆炸案则更多地代表了在社会秩序之下的那些未知、混乱的力量,它们都指向人类的未来的方向,探索、了解它们,有助于人类明确未来将要何去何从。
然而女主认为自然界中的力量是我们可以借助科技加以了解并运用的同时,却对现实世界的混乱——欧洲爆炸案表示无能为力,认为“那不是我们的世界”,这其实代表了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的观点,认为要花大力气研究科学,以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的品质,却对人类日益增多的精神问题、暴乱、战争等问题视而不见。
这也体现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一个深层意思——科学并非一切问题的良药,文明的冲突、人内心的冲突更是人类在新时代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鲁迅先生在多年前弃医从文其实也和这个有关,他发现即使医治好了病痛,人们心灵的麻木、滞后、僵化不作改变的话,仍然无益于这个社会的进步。
问题已经摆在眼前,我们能做什么?
即深潜,探索、发现并改变,这也就是前面我们说的“爱与沉没”。
在这一点上,男女主做的是同样的事。
然而当个体躬身入局,深潜入水面以下、社会密林之中,没人能够幸免,要么浑身湿透与之融为一体,要么溺毙水中。
就像女主角在刚潜入几千米深的大海时所说的:“你将沉入冥冥深渊,在遗忘中淹没,吞噬着海水,抹去所有记忆,你将在茫茫无名的生物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简直就像一个冷酷的预言,又像一个无情的诅咒,这也为本片奠定了浓重的悲剧意味。
另外,男女主在整部影片中的位置也形成了极为有趣的对照,女主热爱水,游泳、潜水,常常在水面之下,色调(包括衣服的颜色)都是柔和的蓝色或紫色,象征着湿润、理性、自然和科学的精神,这条线索对应的是字面意义上的submergence,而男主所在的位置却大部分都在陆地上,甚至是常年缺水的非洲,色调是黑色和干涸的黄色,象征着混乱、暴力和无序,表面上和片名无关,令人费解,但实际上这条线索对应的是深层次的submergence,是在社会和文明之下的深潜,两条线索由男女主分别牵起,构成了绝佳的对照组,共同把影片推向更深层次的诠释和延伸。
很久以前看的电影了,当时期待了很久,但听说导演是纪录片出身后抱有隐隐的担忧,成片出来后,果然担忧还是发生了。
片子比较差强人意吧,但阿詹的蓝眼睛依旧让我沉沦。
由于影片内容涉及宗教,较为敏感,在此不做评述。
对于人物也不予多述,有兴趣者可自寻James McAvoy的访谈,阿詹对人物的解读很深刻。
本人在此只做导演、影片本身解读。
该导演纪录片出身,酷爱自然光、全景、定镜头。
本片在叙事上采取多线叙事,通过现实与回忆穿插构成非线性时空。
但是问题来了,回忆部分,James More和Danny从相识到陷入热恋给予的铺垫太少,让此后的难舍难分、苦苦思恋有些站不住脚。
James同Danny是因为性格相投,或者说都为信仰而活这一点认可彼此,以致相爱,但片中仅仅以两场对话为主的戏告诉观众,太轻,立不住。
比较而言,同期在tiff展映的《水形物语》就做得比较好,女主长时间给主角送鸡蛋、播放音乐、舞蹈等将彼此距离拉进,以及开篇对女主大量的孤独镜头描写为人鱼相恋做好充足的铺垫。
《淹没》对男女主铺垫不够,感情戏短暂,并且回忆段落破碎,非常意识流,导致观众对爱情的来临莫名其妙。
现实部分,通过James被捕后的遭遇和Danny因联络不上J的焦虑和海下遭遇这几组对比蒙太奇,本意是想表现双方位于不同境地的痛苦,但由于阿詹那条线太惨了,不夸大,真的太惨了,太致郁了,坎妹那条线的情绪在对比之下被严重削弱,变得非常扁平。
当镜头自J的命悬一线切到Danny时,我所感受到的不是同等煎熬,而是稍稍舒口气,然后继续担心另一条线上男主的命运。
这种平衡感的失调是非常难受的,如同在海上颠簸一般,起起落落。
最后一场戏应该是全片的高潮,但正是因为平衡失调,Danny他们被困海底到自行解救,我的内心都毫无波澜。
对于人物性格,我不做过多解读,因为我对James的解读与阿詹有略微偏差,毕竟他是读剧本的,我看到的是经过导演意识的。
这里简单阐述一下我结合阿詹解读对James的理解。
James More(突然发现这哥们同阿詹的首字母缩写也是一样的)对信仰,对政府,对国家都是无比虔诚,但他内心又拥有自己对待社会的一套准则,或者说是责任感。
因此,他去索马里,我认为,他是奔着非武力方式的,而他又是一名特工,身份暴露就会依然接受死亡。
但是,他恋爱了。
“You weren't die if you fall in love.”他拥有了爱情,所以他强迫自己活了下去。
劝解的方式没有用,所以他打开了通讯器,联系了MI6。
写到这里我不禁有些难过,这个角色也相当于是个圣人,他似Robbie又不像Robbie,James的信仰是现在时,而Robbie的信仰是过去式。
再说本子。
个人觉得,本子是好本子,但不适合改编成小说,虽然我并未看过原著,只是角色,Danny的煎熬,通过文字或许比影像更为深刻。
不过最后还是要夸一下导演。
导演不愧纪录片出身,色彩和环境音不要太赞。
色彩非常写实,阿詹的眼睛自带饱和度,我都要陷进去了。
最后一幕,当世界都变得光亮与模糊,只剩下阿詹的蓝眼睛熠熠生辉,他缓缓闭上眼,那片蓝慢慢消失,我感觉这个世界都要倾覆了。
电影节的第6部片子,还有三部就要结束啦!!!
这次真的是好好体验了所谓的LUXE厅了,现在可以大概总结一下了。
毕竟之后就只有影城和一点都不想再去的大光明了。
这边多一句,认真希望大光明好好修缮一下,这个容纳两层楼那么多人的大厅,可以稍微装修一下了。
跪求。
这次打卡的LUXE厅一共有三家,其实上海现在LUXE厅蛮多了,以前一直觉得一定要看Imax之类的才可以有震撼,巨幕的震撼感。
不过自从看了,保利,金逸以及万达的普通Imax,无论是性价比,还是座位舒适度等感官体验方面,LUXE足够满足我的个人需求了。
准备这次小恐龙,也去刷个LUXE场。
嘿嘿。
回来说一下这次打卡的三家LUXE,分别是协信百丽宫, 丁香上海影城和爱琴海的红星。
总体和我这两天的评价一样,协信算是垫底了,哪怕离家近,但是如果百丽宫的价格,让我体验了这么不百丽宫的感受,我还是比较失望的,一个杜比声环绕厅,好歹帮我把空调的声音调低一点吧。
红星和丁香的上海影城算是不分伯仲的体验了,从座位的舒适度,有可能是选座的局限性,我红星的座位选的比较正中,所以感觉视角更加好,丁香国际的SFC感觉屏幕有点偏下了。
音效和视角感官都很棒,如果电影本身有为LUXE打造的版本,100%安利这两家影院。
当然,可以挑选离自己近的,港真,红星真的太远了。
以上就是关于电影院感官体验的小测评,这里说回电影。
之前还和亲友吐槽,为啥豆瓣对于欧美片明显比日本片宽容许多,所以看了打分之后对于一美这部片子是没啥期待的。
谁知道!
老子比普通电影多花了20块的4K就是为了看我们一美不能更加美丽的蓝眼睛和长睫毛啊!!!
在赤果果的对比下,坎妹的眼睫毛和凹陷的眼睛算什么啊。
谁在和我说 现在和鹰眼没哟差别,我就和谁急!
当然,故事情节,大家给这个分数我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就是海边一见钟情的两人,开始坠入爱河,坠入爱河后又因为各自的工作分开,因为James工作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坎妹就开始了毫无尽头的单相思,并不完美地诠释了对于恋人突然消失之后的不安,尝试联络,开始放下等步骤。
好吧,我承认,坎妹这根线真心没啥看点,这个专注于学术,突然想要和海边偶遇陌生男子认真谈恋爱的行为,我也是。。。
看在这个陌生男子使我们一美的份上,我也就不多加吐槽了。
当然,这部故事情节简单的不行的作品,之所以可以让大家全程认真看,都不带玩手机的,大概就是因为两位主角的演技了。
海边偶遇之后,在酒店里面渐渐互相吸引,聊天,关于死亡,关于学术,关于海底,关于战争等等的话题。
在相恋这部分,两位演绎的算是非常成功了。
港真,没有这两人的演技,大家大概都是看不下去,这种平淡的恋爱了。
当然,你还要忍受一美更加刻意加重的苏格兰口音了。
辛苦翻译了,这个听着真的太艰难。
本来还和亲友吐槽,这两天天天都在看日本方言电影,再多一部,标准日本语我就要听不懂了。
谁知道,今天是在听标准日语了。
然后英语的画风突然就变了。
好了,这里就是一美吹了,其实这届电影节我看的最后的作品是分裂,那部应该更加好吹我们一美了。
这部的主线,大概是因为一美的角色明明应该是个专业技能很强的特工,但是到头来只能不停被恐怖分子爆锤,还不停通过信仰,祈求活下来的有牵挂的男人。
虽然要吐槽,可是我还是要说,哪怕因为被索马里折磨的鼻青脸肿,又骨瘦嶙峋,我还是很爱这样的一美的,因为爱,因为社会责任心,想要活下来同时又完成任务。
认真刚,这么没意思的剧情,导演可以剪切排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多两句,坎妹里面两套衣服很好看。
做实验不带安全眼镜不太好吧?
个人觉得还哦哦可吧!
西班牙的电视剧挺好的,但没有看过电影,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西班牙电影,朋友推荐,觉得不错的是感情线非常的好,觉得女主男主不过分煽情,也不冷漠,就是给人很舒服的情感状态,非常赏心悦目,就是非常喜欢,特别喜欢,唯一一点遗憾就是两个人的相处时间太少了,没看够,觉得有一点尴尬,好多次都没有好好接触聊天,推荐大家去看看吧!
真的很好看。
应该说这部片有点奇怪,两人莫名吸引谈恋爱,又分开失联最后男主死亡,但因为是爱情小说改编,能说什么呢....5颗星,主要男女主角我太喜欢了,演技气质气场都很自然,加上有关战争议题,这世界真的存在像阿拉伯、阿富汗那些伊斯兰教穷苦乱世的国家,觉得在自己国土幸福平稳能吃能喝能睡,就是真正幸福了,全片拍摄很新颖,取景角度滤镜,都很棒,很值得看!
但是关于男女爱情,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学习的地方...
文德斯宝刀不老,震惊的好看,以后不要说有什么爱情题材片能超越的了,太牛逼了!
我家大姐猫不愧是亲生,格调极高,今天文德斯的淹没她坐在桌子上看了起码半小时,以表示对这部杰作的肯定,也是没谁了,烂片她从来不出来看。
没想到在2019年快结束的时候,看到这样一部杰作,做年度观影总结,这部将是毫无疑问的冠军,太牛了,看的很激动!
这片豆瓣3星很正常,普通文艺青年接不住!
应该说这部片有点奇怪,两人莫名吸引谈恋爱,又分开失联最后男主死亡,但因为是爱情小说改编,能说什么呢....5颗星,主要男女主角我太喜欢了,演技气质气场都很自然,加上有关战争议题,这世界真的存在像阿拉伯、阿富汗那些伊斯兰教穷苦乱世的国家,觉得在自己国土幸福平稳能吃能喝能睡,就是真正幸福了,全片拍摄很新颖,取景角度滤镜,都很棒,很值得看!
但是关于男女爱情,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学习的地方...
应该说这部片有点奇怪,两人莫名吸引谈恋爱,又分开失联最后男主死亡,但因为是爱情小说改编,能说什么呢....5颗星,主要男女主角我太喜欢了,演技气质气场都很自然,加上有关战争议题,这世界真的存在像阿拉伯、阿富汗那些伊斯兰教穷苦乱世的国家,觉得在自己国土幸福平稳能吃能喝能睡,就是真正幸福了,全片拍摄很新颖,取景角度滤镜,都很棒,很值得看!
但是关于男女爱情,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学习的地方...
拙计的意识流。。。
一美好帅,坎妹好美。这个爱情故事拍得很美,但是也把我吓到,宗教太可怕。有些地方这辈子都不可能踏足了。一美被折磨实惨,坎妹恋爱脑太可爱了,但是潜水艇潜水的剧情也太简单了吧……
爱他/她爱大自然爱人类都是生命的意义
法鲨的男朋友和女朋友的爱情故事…
2.5 我只能说 调色不错 一美不错 配乐不错 不过声有点大
我好像知道导演想讲什么。但是这个节奏全错了。
镜头摇的不错,故事都是渣
我到底看了什么?
上影节的翻译是shi
不同的生活让我们对世界对生命有不同的认识,甚至羞于承认我们本质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生命,羞于面对赤裸裸的真实。 留给观众的空间有点大,感觉两边都可以针对在“黑暗中生活”升华一下下
观光电影
“不要因为直男没回你而胡思乱想,他绝对没有跟别人撩骚,而是死在了海里没法回你”
你到底是想拍一部情定大西洋还是特务迷城?想好了再拍可好。。。
剧本什么意思?!
三星半,法鲨你男朋友和你女朋友跑啦~剧情弱,不过沉下心来看,气氛和表演都很ok。不管一美变成什么样,只要看到他那双眼睛,我就感觉可以再恋爱一次。
这部真的太酷了 被基地组织禁锢和潜入深海不同的孤寂感 为什么一对情侣会让人越看越孤独 哦对了 因为是法鲨正室和情人组的假CP🤷🏻♂️
爱情故事
虽然全片又名《法鲨绿了》,但一美和坎妹的表演确实没什么火花。海水与沙漠,科学与宗教,理性与野蛮……导演用一系列强对比来双线述说这个爱情悲剧,穿插时间轴的闪回跳跃,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结果,就是根本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拿主演的生活炒话题赚流量,是这片唯一的成功之处。
记录一个为了看一美捱过的112分钟
7。有点散了,前半段的铺垫不够,没有充分的信念感持续在两人不同时空的对话。命题也是蛮大,爱与发展在各自的孤独中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