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好评,如果哪天我回头再看忽然改变想法了,我再来改吧,虽然我很喜欢结尾那段曲子……
生命能否永恒?
是否真的存在Xibalba这个生死之门?
一名科学家,致力攻克脑肿瘤的研究,某天,他发现从南美一棵古树上采集的样本对治疗发生神奇作用,而此刻自己的妻子却正处在脑癌的晚期,妻子坚持写小说,小说里的故事发生在古西班牙,为了美丽的女王,一名征服者奉命来到玛雅寻找不死古树,当他爬上金字塔顶遇到守护圣地的土著长老的时候,文字在第十章嘎然而止。
电影的画面也切换到空寂美幻的星际,一颗玻璃球宇航器搭载着和男主角一模一样的未来人类,而身边是一棵即将枯死的大树,它正是爱人的化身,它正飞向一颗叫Xibalba的星体,在星体爆炸燃烧殆尽的一瞬间,生命,时间便会永恒,这是挽救妻子的唯一方法。
古代,今生,未来,新颖的故事框架,然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生命,爱情,死亡。
该片在06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备受注目,被称是一部摆脱好莱坞气息的电影。
画面回到玛雅金字塔的祭台,本充满敌意的土著长老惊恐的跪下,他看到了未来的圣人漂浮在眼前,女王的战士看到一道美丽晨光在招手,顺利通过石壁走廊,此情此景平生未见,不死古树,生命源泉,就在眼前,这里也叫Xibalba。
当他凶嗜的喝下树木的汁液时,本以为会得到永生,却从他的身体中长出无数的草木新芽,他最终长眠于此。
死在混沌中新生,生只是死的开始。
飞行器撞向即将毁灭的星体,古树在流光中,化作一颗果实。
丈夫拨开妻子墓碑上的积雪,将它埋下。
“多年后,这里会长出一棵大树,当鸟儿带走树上的果实,她便随风而去。
”妻子拥抱着丈夫如是说。
生命,因爱永恒。
这样的电影,一般会得到两种极端的评价,或者弃之如敝,或者甘之如饴,通俗了说,就是毁誉参半。
对于我无法理解彻底的东西,通常我都会将之供上神坛膜拜之,所以我给了个五星的评价。
电影是以三段平行的故事进行叙事。
现实的部分比较容易理解,作为医生的丈夫拼命试验以求治愈妻子的脑瘤,却阴差阳错的与成功的机会擦肩而过,妻子最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西班牙内战时期的故事应该是以妻子的小说为蓝本,丈夫在阅读时不经意将他们代入故事人物中,并且以各种隐喻表现出现实的悲哀,即便在丈夫为完成妻子的意愿为其代笔写完小说的最后一章时,也脱不开原本的悲剧论调——丈夫找到了生命之树却由于贪婪而逃不开死亡。
最后一段属于冥想的故事基本以意识流的形态表现,我看到有人将之理解为来世或者未来,但我觉得这么解释比较牵强,我更倾向于这是丈夫的一个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进行悟道、求索生死的意义,最后他脱离出原本的圆球,自成一体,升向星云。
对于电影的一些片断、细节,我还是无法完全掌握其含义。
比如电影的彩色和黑白转换有何用意,两次汽车驶过以及马匹飞驰而过时为什么以颠倒的影像表现,妻子与丈夫的同一次对话为什么出现过三次,特别费解的部分还是冥想的那一段故事。
电影涉及哲学、禅道的部分对于我来说都太过晦涩,死亡的尽头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为何?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坚定的认定这是部很牛X的电影,希望有更多的高人一起来解释讨论。
喜欢探讨神秘主义的命题是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习惯,坦白讲,这些问题本身没什么意义,它跟我们的经验生活是不挂钩的,《Pi》至少影像风格凌厉,拍得很酷,到了《The Fountion》,一帧帧特别假又特别巴洛克的画面的确完全让我失去了兴趣。
起码看完《The Fountion》后,我对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期待是封顶了。
影片的思想对东方人来说简直就是常识:人总有一死,生死要顺其自然,不要太强求。
对总想着战胜自然的西方人来说这种思想可能还有点新意。
只能说他们幼稚。
影片故事的叙述方式也让人很不愉快。
从头到尾都那么压抑。
讲一个为了爱情变得盲目、自私的男人……这样的人似乎没什么可看的。
他的爱情甚至没有任何铺垫,只有一个长头发女人不时地在男人眼前跑过,就代表两人的甜蜜回忆了?
没有任何的介绍可让观众进入情绪,一开始就是很压抑的气氛,只教人觉得他们造作,煞有介事。
电影里那个剃光头的、既像道士又像佛像的造形也很好笑。
看来导演是对东方道教和佛教感兴趣。
不过这部电影不但在中国不讨好,在rotten tomatoes 上的评价也相当低。
特技做得很好。
回头想想,这部电影可以拍得这么烂,可真是不容易。
生生不息,自然本身就是个有机体。
在自然中,生命是绝对平等的。
之所以会有微不足道和渺小的想法,源于个体生命本身的自大观念。
如果,人能反省所遇见的狂躁和膨胀,会发现世界和生命出奇的光辉。
这部片子,想讲的东西太多,有点像部科教片。
个人对剧情理解,希望对观影后迷惑的朋友有帮助首先,大家都看懂,全剧分为三条线,但是很迷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接下来,我就阐述下三条线的意义(一)2000年,现实线。
现实里狼叔是名医生,正致力于一项研究—拿老年并且患有脑瘤的猴子做手术/实验。
同时,他的妻子也患有脑瘤。
所以狼叔忙于对猴子的手术,希望能从中找到治愈妻子的办法。
随着妻子病情恶化,狼叔希望抓紧一切时间,尽快找到治愈妻子的办法,以至于疏忽对妻子的陪伴、照顾。
狼叔的妻子,敏感且乐天的女性,深爱狼叔。
在得知自己命不久矣的情况后,(可能经过自己多番的心里斗争)反而有一些乐观了,被迫接受即将死去的现实。
弥留之际,希望狼叔能多陪伴自己。
并且把写了一大半的小说留给狼叔,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就是写到狼叔见到玛雅皇帝,并被刺中腹部,后面没写完),希狼叔能帮她写完。
一起完成这部小说,作为爱情的结晶、留恋。
(二)小说线这条线并不是现实,而是男女主一起写的小说。
1500年西班牙女王面临危机,让狼叔(骑士)去寻找古玛雅的“生命之树”,并许诺,狼叔找到生命之树后嫁给狼叔,作为亚当和夏娃,永世在一起。
传说这棵生命之树,能让人长生不老。
狼叔经历艰难困苦,终于只身到达最后boss,玛雅皇帝的面前。
单挑,腹部中剑。
以上部分是女主的创作。
(因为现实中女主将死,所以把结局和希望留给狼叔。
一方面把故事的可能性、希望留给活人,另一方面希望与最爱的狼叔一起完成这部小说。
)(现实里,狼叔接受不了妻子离去的现实,始终不愿去完成小说,给小说一个结局。
就好像希望他和妻子的故事也没有结束。
在未来线[也叫想象线]中妻子不断叮嘱让狼叔动手吧,一是劝狼叔动手去完成这部小说,二是让狼叔接受现实,给这段感情画上句号,重新开始新生活[想象线中的重生]。
最后,狼叔还是动手去写了小说)接着小说线,小说里狼叔被玛雅皇帝刺中后,玛雅皇帝被神奇的现象迷惑,狼叔反杀了皇帝,来到生命之树面前,尝试并接受了神树树汁。
这段小说剧情其实与现实线有点暗相呼应。
(树汁滴到泥土中盛开了花朵,滴到狼叔腹部的伤口上马上愈合。
对应的是现实线里,给猴子手术实验的两次成功,但是造化弄人,一切希望都是虚幻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费,猴子成功的实验并没有帮助治愈女主。
)男主疯狂的吮吸树汁,期待永生,同样是虚幻的、无用的。
他的命运同现实中的女主一样,最终死亡。
但是这种死亡又象征着新生(呼应现实线中女主对古玛雅文明的理解,星云的湮灭象征着新恒星的诞生)死亡是另一种新生。
(象征着现实中男主鼓起勇气,接受现实,完成妻子心愿,写完小说。
并且坚强的活下去。
从大悲中获得活下去的勇气)(三)想象线(未来线)这部分意识流似的内容,抽象的环境,个人觉得并不是未来,也不是主角获得永生。
这个电影里压根没有永生(如果有,那就是死亡会获得另一种永生)。
所以我觉得这部分是狼叔的想象,或者说是导演把狼叔的内心世界具象的表现出来。
(其实有一点点故弄玄虚,在叙述上并没有太多必要。
但是使电影层次显得更多,在男主心里和情绪的表现上,能稍微饱满一些)想象中,狼叔日复一日的冥想,日复一日的吃树皮做研究,还有等等剧情,我并没有看的特别仔细。
大概就是妻子即将死去,和死去后的心里描写,反复冥想、实验,甚至有不断给自己纹身刻印的情节,走不出心门,被困在里面,仿佛经历了几百年。
在妻子反复的劝说“动手吧”,最终狼叔动手去完成小说。
并给了个狼叔吃树汁死去的情节,象征着所有都是徒劳,世间并没有永生,任何手术研究也是徒劳。
小说里狼叔给所有希望画上绝望的句号,同时花开象征别样的新生和未来。
就是说现实中狼叔也释怀,接受了。
对应着想象中,狼叔飞天了,圆满了。
最后,狼叔在妻子的坟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接受了现实,并给予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幻想。
妻子的血肉会成为种子的养分,种子生长成大树,获得新生。
电影情感刻画非常细腻,音乐氛围非常悲伤。
豆瓣上7分多的评价感觉低了点。
看完这部电影,想到了以前看过的【潘神的迷宫】类似的多线叙事,同样的为了逃避巨大的悲伤,把希望寄托想象,编织出的黑暗童话。
也很推荐去看看。
《珍爱源泉》“3+3+3”。
三段故事、三个维度、三层含义彼此独立存在却又相互映射,达伦用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诠释了他对生命和爱的理解。
独立导演的第三部作品,敢于挑战如此宏大的主题,看得出他的野心和自信!
影片中充满中、西方的宗教隐喻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在讨论形而上的同时并没有枯燥的说教,有着很强的带入感!
实拍化学反应代替电脑特效,让人看到他对细节的把控能力!
8分!
ps:好吧,我承认,正式被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圈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无论神话时代的寻宝传奇,还是科技时代的分子解析,以及纯粹精神时代的星云穿梭,《珍爱源泉》玩尽意识流、宗教隐喻、东方神秘主义,穷尽悲怆的情感和灿烂的影像所要表达的,终归不如《诗经》中的这句,能够一言蔽之。
或者,这部电影就如是QUEEN乐队那首名曲《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生发出来的影像:Who dares to love forever? When love must die But touch my tears with your lips Touch my world with your fingertips And we can have forever And we can love forever Forever is our today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Who waits forever anyway? 电影海报上,男主角在永生的气泡中背向生命之树茕茕孑立,身后的爱人幻影,似悲悯又似无奈地抱以凝望。
死生的二元迷局之于执着的人似乎是无解的难题,所以三段时空当中,男主角一意孤行追索永生,期望永随相爱之人。
直到生命之树枯萎,生死归于一元,他才参透玄机,回到追索的最初,为爱人未完的小说补足结尾:化为书中角色的他终于进入玛雅神庙,逃过祭司的剑,于地狱、人间和天堂的交界之处食下生命树的汁液,从肉体中开出更多更蓬勃的生命之花。
形骸覆亡,精神再生,有如轮回,正是所谓的“大梦方觉晓”。
一元的生死观是《珍爱源泉》的哲学迷梦。
这电影还有另一重俗世之梦,那就是爱情。
许多人笃信爱情能够跨越生死,可这样的说法许出的仍是一个永生的幻梦。
既然生死一体,爱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珍惜相守的每一寸光阴,也即是珍重所爱。
于是,《珍爱源泉》眼花缭乱的外表之下有其朴素的提问方式:男主角将自己锁进实验室不顾一切拯救妻子的偏执,如此坚持的爱,竟至于让他缺席爱人生命中的最后时光;那些他为永生的渴望所主宰的每一个实验室中的日子,那些错过的本可以和爱人一起欣赏初雪、了望星辰的日子,陪伴她克服恐惧和她共同挽留每一刻温存的日子,究竟该如何权衡取舍?
是把握当下,尽可能多爱一秒,还是在往后寂寞的岁月中无休止地追忆?
所以在电影最为晦涩的情景中,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为永生的迷梦折磨得近乎发疯的男子,守着生命之树,执意等待和一团能够寻回失去生命的星云相逢,孤独而悲切。
这段发生于纯粹精神时空的漫游,对应的是男子失去爱人后内心时间的悔和悟,他最后才明白,爱人早已在临终前写就的小说中,留下的最后一章,给出了生命和爱情的答案。
附: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歌词Theres no time for usTheres no place for usWhat is this thing that builds our dreams yet slips awayFrom us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Theres no chance for usIts all decided for usThis world has only one sweet moment set aside for us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Who dares to love forever? When love must dieBut touch my tears with your lipsTouch my world with your fingertipsAnd we can have foreverAnd we can love foreverForever is our today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is our todayWho waits forever anyway?
非常简单的故事,因为打乱了叙事的线索,让人第一遍云里雾里;主角就是Tommy和Isabel,他们演绎了三种不同的时空,历史、现代和未来,三种不同的结局。
Death as an act of creation. Death was the road to awe.(死亡是登上顶峰之路),既是电影中玛雅人的思想,也是东方禅宗的思想,这或许是为什么未来时空中的光头以禅宗形象出现的原因。
影片开头就用三个最重要的片段将三种时空表现出来。
这三个片段多次出现。
1、conquistador 西班牙征服者和玛雅人,玛雅人要杀死conquistador之际 玛雅人说Death was the road to awe.2、镜头切换到光头男打坐,“我们快要成功了”,他和一棵树在一起,对树说,我一定会让你活下去。
树的须像人的汗毛。
影片在暗示树、Isabel、最后Tommy放在坟墓中的seed的关系。
他们要达到一个地方Xibalba,他以树为食物。
用笔在身上做年轮。
后来才知道这是对Isabel的思念。
Isabel出现,说完成它3、 Isabel 在初雪想和他出去散步,但他要工作,后来才知道,是为了挽救Isabel,但是在生命的最后Isabel更需要的是陪伴。
Isabel 星云,包围着垂死恒星的星云,金色 Mayans called it Xibalba, underworld,the plce the dead souls go to reborn.It will explode,die,and give birth to new stars.Mayans chose a dying star to represent their underworld1、Novel: Inquisitor 审判者把女皇认为是异教徒,Inquisitor苦修、死亡 death frees all the souls ,Theday of judgement is irrefutable,Queen seeks immortality on earth,it is heresy.圣方济会的神父得到 玛雅人祭司a dagger in religious rituals ,匕首上的图案指向Mayan myths ,生命之树,喝下其液体,可以永生Tommy去museum找 Isabel ,museum是金字塔的阶梯,像preist说的玛雅的秘密在pyramid之上。
Isabel 告诉Tommy,玛雅之父,牺牲自己的身躯创造了生命之树,创造了世界大地天空(这和光头一样,死是生的创造Death as an act of creation),玛雅之父的头变成Xibalba3、 Isabel 在病房中让tommy finish it他们讲述玛雅导游摩西的故事:在他父亲的坟墓上埋上了一棵seed,become a tree,his father become part of that tree,when the birds eat the fruit,his father flew with the bird. death was his father’s road to awe . Isabel is not afraid.最后,Tommy在 Isabel 坟墓里放了一棵种子,光头说I’m gonna die,化成树的生命。
2、另一个时空,光头说we are almost there,当xibalba爆炸时,你就会重生,3、现实时空中, Isabel 去世,但是实验成功了,晚了一步。
树也死了2、Tommy不接受死亡,Death is a disease that can be cured1、novel:他眼前只看得到死亡,或者说他们(光头、conquistador、Tommy)都面临着他人或自己的死亡1、2、 Isabel 出现在光头时空中,化作西班牙女王,1、2时空交合,“你知道怎么解救西班牙,你知道怎么给小说结尾”,其实就是三位男主人公的选择,是接受Death as an act of creation.还是追求stop dying光头:Im gonne die,We will live together foreverTommy:Finish the bookConquistador因为追求而死戒指被光头拿到,带上,化作树的重生,live forever with the treeTommy没有选择做实验,而是追出去,Isabel 一棵种子,玛雅父亲故事中的种子;Tommy把种子放到Isabel 的墓中这么一看,就是很简单的爱情故事和永恒的死亡主题,用了三个时空,打乱三条线索的叙事方式,文学电影的老手法了。
接受死亡,方能成佛。
达伦很有想法,但表达太悲观了。
闷!
故弄玄虚,闷死我了
最爱
谁说这是科幻片的?
表达的生命有来去,天地才有循环?直观来讲,我感觉就是导演让大家不要畏惧死亡
超现实主义,整部复杂的穿越回忆现在未来,一直用心在讲述,可惜我没有看明白
太文艺了……
不明白为什么评论界不喜欢
三段爱情故事交叉,达伦游刃有余
秋日影展最差…
重复的话,重复的动作,一样可以是完美。
7分,50年后再看。
都不记得了。。。
光看画面和表演,不管别的,我就可以给它五分了
这并非一部爱情电影...
讲到最后算明白了,其实就是一个深情丈夫对死去妻子"Let it Go"的故事,前面那么多前世今生六道轮回什么都是浮云,还有这片的CG就是个杯具啊···
第一遍完全完全完全没看懂,然后还给看完了~
WTF?